CN111197563A - 一种空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97563A CN111197563A CN201811379371.XA CN201811379371A CN111197563A CN 111197563 A CN111197563 A CN 111197563A CN 201811379371 A CN201811379371 A CN 201811379371A CN 111197563 A CN111197563 A CN 1111975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pump head
- housing
- connecting rod
- air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5/00—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4B35/04—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means being 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一种空压机,包括机头、储气罐,机头包括罩壳、电机、泵头、压力开关,罩壳设有用以装入电池包的电池包容纳腔,压力开关位于罩壳之内,电机、泵头分别卧置于罩壳之内,电机与泵头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位于电机左、右两侧的两拐角空间,电池包容纳腔位于电机左、右两侧其中一侧的拐角空间,压力开关位于电机左、右两侧其中另一侧的拐角空间。如此设计,电机、泵头分别卧置于罩壳之内,电池包容纳腔与压力开关对应位于电机左、右两侧的拐角空间,使得机头内部布局紧凑,利于机头体积缩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尤其涉及其机头的结构布局。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一种常用的气动工具动力源,用于提供压缩的高压空气,为气动工具(例如气动钉枪、砂磨工具、喷漆工具等)提供空气动力或是用于打气等,现有技术的空压机由于结构布局零散、空压机机头内部空间利用不充分,导致机头的体积较大,因此需要改进
另外,对一些现有技术做一些介绍:压力开关、压力表、调压旋钮、电磁阀都是空压机常用元器件,压力开关通常是配接至储气罐的出气口处,用于监测储气罐中的气压大小,确保储气罐的气压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压力开关监测储气罐中的气压达到预设范围上限时,则电机、泵头停止工作从而停止向储气罐冲气,当压力开关监测储气罐中的气压达到预设范围下限时,则电机重新启动而驱动泵头向储气罐打气;空压机进行压缩空气工作时,压缩的空气经过进气管路输送至储气罐(进气管路与储气罐之间具有单向阀,从而单向进气而确保储气罐中的气体不会由进气管路回流),电机停机后如果进气管路中的高气压(其气压约等于储气罐中气压)没有卸掉,电机再次启动的启动负载很大,导致电机常常难以正常启动或启动电流很大,因此每次电机停机后再次开机之前进气管路通过需要泄压装置(比如电磁阀)泄压,当电机与泵头停机后电磁阀只需要打开1到2秒,就可充分将进气管路中的高压通过电磁阀卸掉,泄压过程非常快速,在电机与泵头正常工作时电磁阀关闭,因此没有压缩气体的泄漏;压力表用以指示压力值大小,调压旋钮用于调整空压机输出到外接气功工具的气压大小;压力开关、电磁阀、压力表、调压旋钮结构、功能及以上运作过程为空压机领域的常规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头的内部布局紧凑的空压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包括机头、储气罐,机头包括罩壳、电机、泵头、压力开关,罩壳设有用以装入电池包的电池包容纳腔,压力开关位于罩壳之内,电机、泵头分别卧置于罩壳之内,电机与泵头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位于电机左、右两侧的两拐角空间,电池包容纳腔位于电机左、右两侧其中一侧的拐角空间,压力开关位于电机左、右两侧其中另一侧的拐角空间。
如此设计,电机、泵头分别卧置于罩壳之内,电池包容纳腔与压力开关对应位于电机左、右两侧的拐角空间,使得机头内部布局紧凑,利于机头体积缩小。
进一步的,泵头位于机头后部,机头还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安装至泵头,空气过滤器位于罩壳外,空气过滤器向后下方倾斜并位于罩壳后下侧。如此设计,降低空气过滤器向后暴露的程度,可起到一定的隐藏空气过滤器的效果,减少空气过滤器被碰撞损坏的几率,利于降低空压机前后方向的包装尺寸。
进一步的,泵头设有缸盖、气缸、可在气缸内左右往复运动以压缩空气的活塞,缸盖、气缸位于罩壳内,缸盖设有设于其后侧并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进气通道,空气过滤器设有过滤器主体、过滤器出气端口,过滤器出气端口对接于进气通道,过滤器出气端口倾斜向前上方延伸,过滤器出气端口垂直于过滤器主体。
进一步的,泵头位于机头后部,机头还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安装至泵头,空气过滤器位于罩壳外,储气罐位于机头下方,空气过滤器处于罩壳与储气罐间的位于罩壳后下侧的夹角处。如此设计,可起到一定的隐藏空气过滤器的效果,减少空气过滤器被碰撞损坏的几率,利于降低空压机前后方向的包装尺寸。
进一步的,泵头还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的小带轮、皮带、由小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的大带轮、偏心设置于大带轮的偏心轴、由偏心轴驱动的连杆、气缸、缸盖、由连杆带动的可在气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气缸与大带轮位于小带轮的左、右两侧,电机转轴垂直于连杆。
进一步的,泵头还包括连杆轴承、连安装于偏心轴的径流风扇,偏心轴垂直于连杆,连杆轴承的内圈固定于偏心轴,连杆部分位于大带轮与径流风扇之间,径流风扇偏心固定于偏心轴,径流风扇与大带轮同轴设置,气缸、缸盖处于径流风扇的径向上。
进一步的,泵头还包括连杆、连杆轴承、气缸、由连杆带动的可在气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连杆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连杆轴承的外圈的径向外侧,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上下相对并夹持固定连杆轴承的外圈。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设有与连杆轴承的外圈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部、一体连接于第一弧形部一端的第一锁固部,第二夹持部设有与连杆轴承的外圈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部、一体连接于第二弧形部一端的第二锁固部,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夹持连杆轴承的外圈,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上下相对,第一锁固部设有贯穿第一锁固部的第一通孔,第二锁固部设有贯穿第二锁固部的第二通孔,泵头还包括第一螺钉,第一螺钉包括螺钉座、自螺钉座延伸出的带螺纹的螺钉柱,第一锁固部位于螺钉座与第二锁固部之间,螺钉柱穿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螺钉座与第二通孔之间,第一通孔没有设置内螺纹,第一通孔与螺钉柱间隙配合,第二通孔设有与螺钉柱螺接的内螺纹,螺钉座朝向第二锁固部抵压第一锁固部。如此设计,易于操作第一螺钉进行锁固,且无需第一锁固部设置内螺纹去与螺钉柱螺接,仅需要第二锁固部通过第二通孔开设内螺纹即可,可以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机头还包括歧管件,歧管件位于机头前部,泵头位于机头后部,电机、压力开关分别位于歧管件与泵头之间,歧管件与电机位于电池包容纳腔左、右两侧中的同一侧。如此设计,使得机头结构紧凑、体积缩小。
进一步的,空压机还包括调压旋钮、压力表、至少一快速接头,歧管件包括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用以连通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的连通管段、连接于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的连接段、分别设置于第一通气管的对应于调压旋钮的第一端口与对应于压力表的第二端口、设置于第二通气管的与所述的至少一快速接头一一对应的至少一出气端口,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并列,连通管段与连接段并列。
进一步的,电池包容纳腔具有供电池包插入的朝向前方的开口,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电池包容纳腔的所述开口与歧管件一左一右的设置于机头的前部。如此设置得益于歧管件结构紧凑,使得所述开口与歧管件一左一右的设置于机头的前部能够实现,进一步使得机头的前部布局紧凑。
进一步的,出气端口垂直于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并列,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皆垂直于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出气端口、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处于同一平面,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垂直于所述平面,连通管段、连接段皆垂直于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
进一步的,空压机还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位于机头上方的移动空压机用的把手,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储气罐及机头分别位于左支撑框架与右支撑框架之间,把手跨过机头,把手与机头没有接触,把手的一端与左支撑框架固定,把手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框架固定。
进一步的,左支撑框架包括位于其上部的第一横梁,右支撑框架包括位于其上部的第二横梁,把手的一端锁固于第一横梁,把手的另一端锁固于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罩壳之间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与插入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设于第一横梁与罩壳之一,第一定位孔设于第一横梁与罩壳之另一,第二横梁与罩壳之间设有第二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孔与插入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设于第二横梁与罩壳之一,第二定位孔设于第二横梁与罩壳之另一。
进一步的,空压机还包括用以流体连通于储气罐与泵头之间的进气管路,机头还包括用于进气管路泄压的泄压装置,所述空压机采用电池包供电,所述电机采用无刷电机,所述泄压装置采用电磁阀。
进一步的,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罩壳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电磁阀、压力开关、电机及泵头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电机卧置,电机悬空而在上下方向与第二壳体相间隔,电磁阀位于电机下方。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压机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空压机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空压机去掉第一壳体、把手等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空压机去掉第一壳体、把手、右支撑框架等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空压机去掉第一壳体、把手、右支撑框架、一个右侧横梁等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空压机储气罐、支撑脚、基座板、左、右侧横梁等的组合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空压机缓冲脚垫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空压机泵头的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空压机泵头支架、锁固件、缓冲脚垫的立体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空压机歧管件、调压旋钮、压力表、软管件等的分离状态的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空压机电磁阀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空压机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空压机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空压机右支撑框架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空压机左支撑框架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空压机支撑脚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空压机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空压机电机与泵头的沿着电机转轴的横向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空压机泵头缸盖、空气过滤器的纵向剖视图(剖面为空气过滤器的中轴线所在竖直平面);
图20为本发明空压机进气管路连接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至图20所示,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0、机头、左支撑框架2、右支撑框架3、进气管路、出气管路。机头包括电机11、歧管件4、泵头5、罩壳60、调压旋钮171、压力表172,电机11、歧管件4、泵头5位于罩壳60之内;进气管路用以流体连通于储气罐10与泵头5之间,出气管路用以流体连通于储气罐10与歧管件4之间,电机11驱动泵头5运转起来进行压缩空气,压缩的空气经过进气管路储存至储气罐10,电机11的额定功率在100w至3000w之间,优选在200w至1800w之间,电机11优选为无刷电机。左支撑框架2位于储气罐10左侧,右支撑框架3位于储气罐10右侧,机头位于储气罐10上侧,机头、储气罐10分别位于左支撑框架2与右支撑框架3之间,机头包括罩壳60,电机11位于罩壳60之内,罩壳60位于左支撑框架2与右支撑框架3之间,如此设计,空压机的架构布局紧凑,利于空压机的小型化。左支撑框架2与右支撑框架3可采用塑料材质。
空压机还包括位于机头上方的移动空压机用的把手12,把手12跨过机头,把手12与机头没有接触,把手12的一端与左支撑框架2固定,把手12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框架3固定。如此设计,由于机头作为空压机的核心单元,相对比较精密,提拉把手12移动空压机时把手12对于机头的影响小,避免了把手12直接连接在机头上导致机头受到把手12的直接提拉而容易松动,利于机头在本空压机上保持位置的稳定。左支撑框架2包括第一横梁20、第三横梁21、第五横梁22,第一横梁20位于左支撑框架2上部,右支撑框架3包括第二横梁30、第四横梁31、第六横梁32,第二横梁30位于右支撑框架3上部。把手12的一端锁固于第一横梁20,把手12的另一端锁固于第二横梁30;具体而言,把手12的左端通过螺钉锁固于第一横梁20,把手12的右端通过螺钉锁固于第二横梁30。
左支撑框架2与罩壳60之间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6100与插入第一定位孔6100的第一定位凸起200,第一定位凸起200设于左支撑框架2与罩壳60之一,第一定位孔6100设于左支撑框架2与罩壳60之另一,右支撑框架3与罩壳60之间设有第二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孔6101与插入第二定位孔6101的第二定位凸起300,第二定位凸起300设于右支撑框架3与罩壳60之一,第二定位孔6101设于右支撑框架3与罩壳60之另一,如此设计,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罩壳60与左支撑框架2、左支撑框架2之间在装配时能够准确的确定位置,避免装配位置偏差。罩壳60包括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固定在一起,第二壳体62位于第一壳体61与储气罐10之间,第二壳体62位于储气罐10上方,第一定位凸起200设于第一横梁20与第一壳体61之一,第一定位孔6100设于第一横梁20与第一壳体61之另一,第二定位凸起300设于第二横梁30与第一壳体61之一,第二定位孔6101设于第二横梁30与第一壳体61之另一,空压机还包括基座板13,基座板13位于储气罐10上方,基座板13焊接固定于储气罐10,基座板13位于第二壳体62与储气罐10之间,第二壳体62锁固于基座板13;第一壳体61通过第二壳体62间接的固定于基座板13,第一壳体61通过螺钉与第二壳体62锁固。
空压机还包括若干支撑脚14,支撑脚14包括焊接部140、支撑部141、连接焊接部140与支撑部141的连接部142,焊接部140自连接部142向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弯折并呈板状,支撑部141自连接部142向左、右两侧中的另一侧弯折并呈板状,焊接部140贴靠并焊接于储气罐10,如此设计,利于确保较大的焊接面积与支撑面积,提升支撑脚14的稳定性。连接部142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143与第二部分144,第一部分143与第二部分144之间形成有拐角,第一部分143与第二部分144分别呈板状,焊接部140自第一部分143上端向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弯折,支撑部141自第二部分144下端向左、右两侧中的另一侧弯折,焊接部140与第一部分143构成L形,支撑部141与第二部分144构成L形,支撑部141水平设置,焊接部14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二部分144竖向设置,第一部分143相对于第二部分144倾斜设置,如此设计,支撑脚14的支撑能力提升,支撑脚14不易垮掉。
支撑脚14分为左侧支撑脚与右侧支撑脚,本实施方式中共4个支撑脚14,包括2个左侧支撑脚与2个右侧支撑脚,左侧支撑脚的焊接部140自其连接部142向右侧弯折,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自其连接部142向左侧弯折,右侧支撑脚的焊接部140自其连接部142向左侧弯折,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自其连接部142向右侧弯折。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锁固于左支撑框架2,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锁固于右支撑框架3,如此设计,支撑脚14不仅发挥了支撑储气罐10的作用,通过支撑脚14还加强了储气罐10与左支撑框架2、右支撑框架3之间的固定与整体性。左支撑框架2底部设有左支撑台23,右支撑框架3底部设有右支撑台33,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向下支撑于左支撑台23,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锁固于左支撑台23,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向下支撑于右支撑台33,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锁固于右支撑台33,如此设计,通过各支撑23、33实现对相应的各支撑脚14稳定的针对性的支撑,并且通过锁固使得各支撑脚14的支撑位置稳定不偏移。
空压机还包括安装至左支撑台23的左支撑垫150、安装至右支撑台33的右支撑垫151,左支撑台23向上凸出而在其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左凹陷230,右支撑台33向上凸出而在其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右凹陷330,左支撑垫150向下超出左支撑框架2且部分容纳于左凹陷230,右支撑垫151向下超出右支撑框架3且部分容纳于右凹陷330,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左支撑台23、左支撑垫150锁固在一起,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右支撑台33、右支撑垫151锁固在一起。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左支撑台23、左支撑垫150三者通过螺钉或螺栓锁固在一起,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右支撑台33、右支撑垫151三者通过螺钉或螺栓锁固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螺钉固定,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左支撑台23、左支撑垫150、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右支撑台33、右支撑垫151分别设有供螺钉穿入的通孔,并且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及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的通孔带有内螺纹供与螺钉螺接固定,螺钉从下往上穿入左支撑垫150、左支撑台23、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三者的通孔并与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的通孔螺接固定而将左支撑垫150、左支撑台23、左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三者锁固在一起,螺钉从下往上穿入右支撑垫151、右支撑台33、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三者的通孔并与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的通孔螺接固定而将右支撑垫151、右支撑台33、右侧支撑脚的支撑部141三者锁固在一起。
左支撑框架2还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一竖梁24与第三竖梁25,右支撑框架3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二竖梁34、第四竖梁35,左支撑台2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于第一竖梁24、第三竖梁25,右支撑台3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于第二竖梁34、第四竖梁35;左支撑框架2、右支撑框架3分别呈“日”字形,第一横梁20、第三横梁21、第五横梁22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横梁20、第三横梁21、第五横梁22分别连接于第一竖梁24与第三竖梁25之间,第二横梁30、第四横梁31、第六横梁32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横梁30、第四横梁31、第六横梁32分别连接于第二竖梁34与第四竖梁35之间,如此设计,左支撑框架2、右支撑框架3架构稳定,各支撑台设置于相应的竖梁,使得各支撑脚14对相应的支撑框架2、3产生的力矩小,利于各支撑框架2、3的稳定,避免或减小其扭曲变形。各竖梁24、25、34、35大致呈竖向设置,各横梁20、21、22、30、31、32大致呈横向水平设置,各竖梁24、25、34、35与各横梁20、21、22、30、31、32大致处于垂直状态。
空压机还包括焊接于储气罐10的至少一左侧横梁160、焊接于储气罐10的至少一右侧横梁161,左侧横梁160锁固于左支撑框架2,右侧横梁161锁固于右支撑框架3,左侧横梁160贴靠第三横梁21,第三横梁21从左侧横梁160的左侧遮挡左侧横梁160的至少一部分,右侧横梁161贴靠第四横梁31,第四横梁31从右侧横梁161的右侧遮挡右侧横梁161的至少一部分,如此设计,增强了空压机架构的稳定性及紧凑性;其中一左侧横梁160锁固于第一竖梁24,另一左侧横梁160锁固于第三竖梁25,其中一右侧横梁161锁固于第二竖梁34,另一右侧横梁161锁固于第四竖梁35,第一横梁20、第三横梁21、第五横梁22、第一竖梁24、第三竖梁25共同构成“日”字形,第二横梁30、第四横梁31、第六横梁32、第二竖梁34、第四竖梁35共同构成“日”字形,如此设计,左支撑框架2、右支撑框架3架构稳定,各左侧横梁160、右侧横梁161在相应的支撑框架2、3上锁固的位置分布较为均衡,并对相应的支撑框架2、3产生的力矩小,利于各支撑框架2、3的稳定,减小扭曲变形。前述的左、右侧横梁160、161与对应竖梁24、25、34、35间可通过螺栓或螺钉进行锁固。本实施方式的空压机包括两个所述左侧横梁160、两个所述右侧横梁161,两个所述左侧横梁160处于同一高度,两个所述左侧横梁160一前一后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右侧横梁161处于同一高度,两个所述右侧横梁161一前一后间隔设置,两左侧横梁160分别设有与储气罐10表面焊接的左斜边162,两右侧横梁161分别设有与储气罐10表面焊接的右斜边163,储气罐10表面的位于两左侧横梁160之间的部分向左凸出于储气罐10表面的与各左斜边162焊接的部分,储气罐10表面的位于两右侧横梁161之间的部分向右凸出于储气罐10表面的与各右斜边163焊接的部分,如此设计,避免在储气罐10左右两端最凸出的部分表面焊接左侧横梁160与左侧横梁160,利于缩进左侧横梁160与右侧横梁161的左右间距,降低空压机左右方向的尺寸,从而利于空压机的小型化。
储气罐10呈左右两端隆起的圆柱状,储气罐10卧置并垂直于前后方向,储气罐10包括位于其左端的呈向左凸出的曲面的左端面100、位于其右端的呈向右凸出的曲面的右端面101,两个所述左侧横梁160分别焊接于左端面100,两个所述右侧横梁161分别焊接于右端面101,两左侧横梁160的左斜边162与左端面100焊接,两右侧横梁161的右斜边163与右端面101焊接,左端面100的位于两左侧横梁160之间的部分向左凸出于左端面100的与各左斜边162焊接的部分,右端面101的位于两右侧横梁161之间的部分向右凸出于右端面101的与各右斜边163焊接的部分。如此设计,避免在储气罐10左右两端最凸出的部分表面焊接斜边,利于缩进左侧横梁160与右侧横梁161的左右间距。第三横梁21设有分别连接于第一竖梁24与第三竖梁25之间的第一上壁210与第一下壁211,第五横梁22设有分别连接于第一竖梁24与第三竖梁25之间的第二上壁220与第二下壁221,第一下壁211与第二上壁220上下相对,第一下壁211设有与左端面100相匹配的弧形让位边缘212,第二上壁220设有与左端面100相匹配的弧形让位边缘222,第四横梁31设有分别连接于第二竖梁34与第四竖梁35之间的第三上壁310与第三下壁311,第六横梁32设有分别连接于第二竖梁34与第四竖梁35之间的第四上壁320与第四下壁321,第三下壁311与第四上壁320上下相对,第三下壁311设有与右端面101相匹配的弧形让位边缘312,第四上壁320设有与右端面101相匹配的弧形让位边缘322;两个所述左侧横梁160分别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上壁210与第一下壁211之间,两个所述右侧横梁161分别至少部分位于第三上壁310与第三下壁311之间,如此设计,利于缩进左支撑框架2与右支撑框架3的左右间距,降低空压机左右方向的尺寸,利于空压机的小型化。
机头还包括压力开关170,罩壳60设有用以装入电池包的电池包容纳腔63,压力开关170位于罩壳60之内,电机11、泵头5分别卧置于罩壳60之内,电机11与泵头5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位于电机11左、右两侧的两拐角空间640、641,电池包容纳腔63位于电机11左、右两侧其中一侧的拐角空间640,压力开关170位于电机11左、右两侧其中另一侧的拐角空间641,如此设计,使得机头内部布局紧凑,利于机头体积缩小。电机11、压力开关170分别位于歧管件4与泵头5之间,歧管件4与电机11位于电池包容纳腔63左、右两侧中的同一侧。
泵头5位于机头后部,机头还包括空气过滤器70,空气过滤器70安装至泵头5,空气过滤器70位于罩壳60外,空气过滤器70倾斜设置,空气过滤器70向后下方倾斜,空气过滤器70位于机头后下侧,如此设计,降低空气过滤器70向后暴露的程度,可起到一定的隐藏空气过滤器70的效果,减少空气过滤器70被碰撞损坏的几率,利于降低空压机前后方向的包装尺寸。空气过滤器70处于罩壳60与储气罐10间的位于罩壳60后下侧的夹角处b,如此设计,空间利用更加充分,利于降低空压机前后方向的包装尺寸;泵头5设有缸盖50、阀板51、气缸52、可在气缸52内左右往复运动以压缩空气的活塞53;活塞53包括活塞环530;缸盖50、阀板51、气缸52位于罩壳60内,缸盖50、阀板51、气缸52在左右方向上依次分布,缸盖50、阀板51、气缸52固定在一起,缸盖50设有设于其后侧并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进气通道500,空气过滤器70对接于进气通道500;气缸52设有气缸后侧壁501、与气缸后侧壁501一体连接并与阀板51间隔相对的气缸端壁502,进气通道500开设于并贯穿气缸后侧壁501。空气过滤器70设有过滤器主体71、过滤器出气端口72,过滤器主体71包括过滤器外壳710、位于过滤器外壳710内的滤芯711、过滤器进气口712,过滤器出气端口72对接于进气通道500,过滤器出气端口72垂直于过滤器主体71,过滤器出气端口72倾斜向前上方延伸。滤芯711可采用海绵,滤芯711位于过滤器出气端口72与过滤器进气口712之间,空气从过滤器进气口712进入,经过滤芯711过滤后由过滤器出气端口72、进气通道500进入缸盖50内。空气过滤器70的中轴线c顺着后下方向与前上方向倾斜延伸,空气过滤器70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110度至150度,优选为115度或135度。泵头5工作时,空气的流向:空气从空气过滤器70、进气通道500进入缸盖50的第一腔室503,再推开阀板51的第一阀片510而穿过阀板51进入气缸52内,在活塞53的压缩下,压缩的空气推开阀板51的第二阀片(未图示,第一阀片510与第二阀片位于阀板51的相反两侧)而穿过阀板51进入缸盖50的第二腔室504,再经过进气管路储存至储气罐10。
泵头5还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110的小带轮540、皮带541、由小带轮540通过皮带541带动的大带轮542、偏心设置于大带轮542的偏心轴543、由偏心轴543驱动的连杆56、支架58;活塞53在连杆56带动下在气缸52内往复运动,进行压缩空气;气缸52与大带轮542位于小带轮540的左、右两侧,电机转轴110垂直于连杆56。电机11通过螺钉或螺栓锁固于支架58,缸盖50、阀板51及气缸52相对于支架58固定,缸盖50与阀板51通过螺钉锁固于支架58,气缸52被抵压固定于阀板51与支架58之间,缸盖50与阀板51间通过“日”字形的密封圈546密封,阀板51与气缸52间通过圆环形的密封圈547密封,气缸52为圆筒形,泵头5还包括大带轮转轴548、第一轴承550、第二轴承551,支架58设有收容第一轴承550的第一轴承穴552、收容第二轴承551的第二轴承穴553,第一轴承550的内圈与电机转轴110固定,第二轴承551的内圈与大带轮转轴548固定。大带轮转轴548与电机转轴110平行,大带轮转轴548与电机转轴110处于同一水平面。
泵头5还包括连杆轴承554、安装于偏心轴543的径流风扇555,连杆56部分位于大带轮542与径流风扇555之间,连杆轴承554的内圈556固定于偏心轴543,连杆56设有第一夹持部560、第二夹持部561,第一夹持部560、第二夹持部561分别位于连杆轴承554的外圈557的径向外侧,第一夹持部560与第二夹持部561上下相对并夹持固定连杆轴承554的外圈557。第一夹持部560与第二夹持部561通过螺钉或螺栓锁紧而将连杆轴承554的外圈557夹持固定,第一夹持部560与第二夹持部561上下夹紧连杆轴承554的外圈55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560设有与连杆轴承554的外圈557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部5600、一体连接于第一弧形部5600一端的第一锁固部5601,第二夹持部561设有与连杆轴承554的外圈557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部5610、一体连接于第二弧形部5610一端的第二锁固部5611,第一弧形部5600与第二弧形部5610夹持连杆轴承554的外圈557,第一锁固部5601与第二锁固部5611上下相对,进一步的,第一锁固部5601与第二锁固部5611上下间隔,第一锁固部5601设有贯穿第一锁固部5601的第一通孔5602,第二锁固部5611设有贯穿第二锁固部5611的第二通孔5612,泵头5还包括第一螺钉544,第一螺钉544包括螺钉座5440、自螺钉座5440延伸出的带螺纹的螺钉柱5441,第一锁固部5601位于螺钉座5440与第二锁固部5611之间,螺钉柱5441穿入第一通孔5602、第二通孔5612,第一通孔5602位于螺钉座5440与第二通孔5612之间,第一通孔5602没有设置内螺纹,第一通孔5602与螺钉柱5441间隙配合,第二通孔5612设有与螺钉柱5441螺接的内螺纹(未图示),螺钉座5440朝向第二锁固部5611抵压第一锁固部5601,如此设计,易于操作第一螺钉544进行锁固,且无需第一锁固部5601设置内螺纹去与螺钉柱5441螺接,仅需要第二锁固部5611通过第二通孔5612开设内螺纹即可,可以节省开设螺纹的成本。第一锁固部5601位于第一夹持部560的自由端,第二锁固部5611位于第二夹持部561的自由端。偏心轴543垂直于连杆56,径流风扇555偏心固定于偏心轴543,径流风扇555与大带轮542同轴设置(即径流风扇555的旋转轴心与大带轮542的旋转轴心基本处于同一轴线)气缸52位于径流风扇555的径向,径流风扇555偏心固定于偏心轴543--即径流风扇555上的与偏心轴543固定的位置不是径流风扇555的正中心位置,而是偏离了径流风扇555的正中心位置。
机头还包括用于进气管路泄压的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采用电磁阀57。本空压机可以同时具备以下三点:一是采用电池包供电,二是采用无刷电机(无刷电机11现对于有刷电机11是更为高效的一种电机11),三是采用电磁阀57;采用电池包供电提升了空压机的使用方便性,并且,本申请的电池包供电空压机率先同时采用了无刷电机11与电磁阀57,效率有效提升,同样的电池容量下空压机可工作更长时间,针对性的弥补了电池包蓄能不足的缺陷,从而改善了现有的电池包供电空压机的工作持久性弱的痛点,较好的兼顾了空压机的便携性和工作持久性,使得电池供电空压机更能为用户所接受,增进电池供电空压机的推广普及。电池包可采用可充电重复使用的锂电池包,电池包的额定电压为20伏,电池容量为12安时,采用20节电芯,每5节电芯串联成一组,4组电芯并联。电机11卧置,电机11悬空而在上下方向与第二壳体62相间隔,电磁阀57位于电机11下方,歧管件4、电磁阀57、压力开关170、电机11及泵头5位于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围成的空间内。如此设计,有效利用电机11悬空留下的下方空间,布局更为紧凑,利于节省空间。电机11垂直连接于泵头5,电机11卧置即电机11的转轴基本水平设置。
歧管件4为金属管件,优选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歧管件4包括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连通管段42与连接段43,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连通管段42及连接段43连为一体,连通管段42、连接段43分别连接于第一通气管40与第二通气管41之间,第一通气管40与第二通气管41并列,连通管段42与连接段43并列,如此设计,使得歧管件4机械结构紧凑、强度提升,便于收纳。连通管段42用以流体连通于第一通气管40与第二通气管41之间,连接段43连接第一通气管40与第二通气管41,用于加强歧管件4的机械结构强度和稳定度,连接段43呈扁的条状。歧管件4还包括与调压旋钮171对应的第一端口44、与压力表172对应的第二端口45、设置于第二通气管41的至少一出气端口46。第一端口44设置于第一通气管40,第二端口45设置于第一通气管40,机头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出气端口46一一对应的至少一快速接头173,快速接头173安装至对应的出气端口46。快速接头173是空压机的常见元件,作为空压机的供气接头,使用时快速接头173与气动工具通过软管等连通,高压气体由快速接头173供给气动工具以驱动气动工具的运作。出气端口46垂直于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第一端口44与第二端口45并列,第一端口44与第二端口45皆垂直于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出气端口46、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处于同一平面,第一端口44与第二端口45垂直于所述平面。进一步的,出气端口46、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连通管段42、连接段43处于同一平面,连通管段42、连接段43皆垂直于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
进气管路包括相反两端带有接头的软管件91、连接头92,软管件91位于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围成的空间内,软管件91从电机11下方穿过;软管件91一端的接头911与缸盖50的第二腔室504连通,连接头92的端口920与软管件91另一端的接头910对接(采用螺纹连接),连接头92的端口921与储气罐10的进气端口102对接(采用螺纹连接),连接头92的端口922与电磁阀57的进气口570对接(采用螺纹连接),连接头92内设有单向阀923,高压气体推开单向阀923后依次经过端口921、储气罐10的进气端口102而储存至储气罐10。泄压时电磁阀57开通,高压气体从端口922再经过电磁阀57的出气口571卸掉。出气管路包括软管件93,软管件93用于连通于第一通气管40与储气罐10的出气端口103之间,软管件93的接头930对接在第一通气管40的一端400。空压机对气动工具供气时,气动工具通过软管等连通快速接头173,储气罐10中的高压气体依次流经出气端口103、出气管路、第一通气管40、连通管段42、第二通气管41、快速接头173,并最终输送至气动工具以驱动气动工具工作。
气动工具通过快速接头173是空压机的常见元件,用于作为空压机的供气接头供给气动工具高压气体,使用时快速接头173会外接供气软管,供气软管接气动工具,快速接头173通过外接的供气软管输送高压气体至气动工具以驱动气动工具的运作。
罩壳60设有第一面板611、第二面板620,第一面板611开设有第一通口6110、第二通口6111,第二面板620开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口6200,调压旋钮171安装至第一端口44并部分容纳于第一通口6110,压力表172安装至第二端口45并部分容纳于第二通口6111,快速接头173部分容纳于对应的第三通口6200,第一面板611倾斜,第一面板611平行于第一通气管40,第一面板611垂直于第二面板620,第二面板620倾斜,第二面板620平行于第二通气管41,第一通气管40平行于第二通气管41。第一面板611围绕着第一通口6110设有指示气压大小的数值刻度,从而根据调压旋钮171旋到的位置对应的数值刻度,就可知道调压旋钮171调节到的输出气压值,从而省去一个压力表172;调压旋钮171在旋转一圈之内(约330度)即可从数值刻度的最大值旋转到数值刻度最小值--也就是零。压力表172用以指示压力值大小,调压旋钮171用于调整空压机输出到外接气功工具的气压大小。第一面板611为第一壳体61的一部分,第二面板620为第二壳体62的一部分。
电池包容纳腔63具有供电池包插入的朝向前方的开口630,第一通气管40与第二通气管41在左右方向延伸,第一通气管40与第二通气管41垂直于前后方向,电池包容纳腔63的所述开口630与歧管件4一左一右的设置于机头的前部,如此设置得益于歧管件4结构紧凑,使得所述开口630与歧管件4一左一右(可以是开口630在左歧管件4在右,或,开口630在右歧管件4在左)的设置于机头的前部能够实现,进一步使得机头的前部布局紧凑。电机转轴110垂直于左右方向并水平设置,电机转轴110的轴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电机转轴110、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分别水平设置,第一通气管40、第二通气管41分别垂直于电机转轴110。
机头还设有电路板模块18,电路板模块18位于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围成的空间内,第二壳体62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621、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622,电路板模块18立置于罩壳60内并贴靠第一侧壁621,如此设计,电路板模块18立置于罩壳60内使得电路板在所占的区域范围小,电路板模块18贴靠第一侧壁621弥补了电路板模块18立置容易不稳的缺陷。第一侧壁621与第二侧壁622左右相对并位于机头的左右两侧,电池包容纳腔63邻接第二侧壁622,在左右方向上电池包容纳腔63、电机11、压力开关170、电路板模块18依次分布(包括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依次分布),电池包容纳腔63、电机11、压力开关170、电路板模块18在第一平面的垂直投影两两之间部分重叠(即电池包容纳腔63在第一平面的垂直投影、电机11在第一平面的垂直投影、压力开关170在第一平面的垂直投影、电路板模块18在第一平面的垂直投影四者任意两者都是相部分重叠,此处所谓在第一平面的垂直投影即投射方向垂直于第一平面形成的投影),第一平面为平行于电机转轴110的竖直平面。电路板模块18包括分别为立置的电路板180与容纳盒181,电路板180容纳于容纳盒181中,容纳盒181间隔于第一侧壁621与电路板180之间,容纳盒181贴靠第一侧壁621;容纳盒包括矩形的竖立的主体壁182、自主体壁四边延伸出的矩形的框体183,主体壁182与电路板180相面对,框体183包围电路板180;电路板180设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采用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DRV91670芯片。第一壳体61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止挡部612,第二壳体62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止挡部628,电路板模块18的上部夹在第一止挡部612与第一侧壁621之间,电路板模块18的下部夹在第二止挡部628与第一侧壁621之间。
空压机还包括多个缓冲脚垫8、将支架58相对于基座板13固定的多个锁固件90,支架58设有多个缺口部580,缺口部580设有缺口581,缓冲脚垫8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垫部80与第二垫部81、连接第一垫部80与第二垫部81的穿孔部82、贯穿第一垫部80、穿孔部82及第二垫部81的穿孔83,穿孔部82容纳于缺口581,锁固件90为螺钉或螺栓,锁固件90设有带螺纹的螺柱900,螺柱900穿入于穿孔83,支架58与锁固件90、基座板13不接触,缓冲脚垫8将锁固件90与支架58隔离,第二垫部81间隔于缺口部580与基座板13之间,第一垫部80与第二垫部81位于缺口581的相反两侧并相向抵压于缺口部580。如此设计,电机11及泵头5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得到有效隔离与缓冲,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空压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缓冲脚垫8可采用橡胶材质。缓冲脚垫8位于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围成的空间内,第二壳体62通过锁固件90固定于基座板13,第一垫部80向下抵压于缺口部580上表面,第二垫部81向上抵压于缺口部580下表面。
第二壳体62还设有与第二垫部81一一对应的多个容纳槽623、与容纳槽623贯通的并与穿孔8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通孔624,基座板13设有与第三通孔624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通孔130,各第二垫部81放置于对应的容纳槽623中,第三通孔624位于穿孔83与第四通孔130之间,各螺柱900穿入于穿孔83、第三通孔624、第四通孔130。锁固件90还设有螺柱座901,螺柱900自螺柱座901向下延伸,第四通孔130设有内螺纹,螺柱900向下依次穿入穿孔83、第三通孔624、第四通孔130并与第四通孔130内螺纹螺接固定,第一垫部80被抵压于缺口部580上表面与螺柱座901之间。空压机还包括与锁固件90一一对应的多个垫片(未图示),垫片位于螺柱座901与第一垫部80之间,螺柱座901向下抵压于垫片,垫片向下抵压于第一垫部80。各第二垫部81分别部分容纳于对应的容纳槽623,各第二垫部81分别高出对应的容纳槽623,各缓冲脚垫8将支架58垫高,支架58与第二壳体62不接触。
穿孔83、第三通孔624、第四通孔130从上向下依次分布,第二壳体62设有向上凸出的凸筋,凸筋呈环形,凸筋围成所述容纳槽623,凸筋围在对应的第二垫部81外围,各第二垫部81分别高出相应的凸筋使得支架58与凸筋不接触。凸筋向远离基座板13方向凸出,凸筋围在对应的第二垫部81外围以限位对应的第二垫部81,凸筋包括U形筋位625及连接U形筋位625相反两端的直形筋位626,U形筋位625与直形筋位626共同包围第二垫部81,缓冲脚垫8还设有位于穿孔部82外围并位于第一垫部80与第二垫部81之间的U形槽84,缺口581具有U形边缘582,U形槽84与U形边缘582相匹配,缺口部580部分嵌入于U形槽84中。
机头还设有依附于第一壳体61的第一降噪层(未图示)、依附于第二壳体62的第二降噪层(未图示),第一降噪层位于第一壳体61内侧,第二降噪层位于第二壳体62内侧。第一降噪层、第二降噪层分别为海绵层;第二壳体62还设有底壁627,第一侧壁621与第二侧壁622自底壁627向上延伸,第一侧壁621与第二侧壁622位于第二壳体62的左右两侧,第一壳体61还设有顶壁613、向下延伸的第三侧壁614、向下延伸的第四侧壁615,第三侧壁614与第四侧壁615自顶壁613向下延伸,第三侧壁614与第四侧壁615位于第一壳体61的左右两侧,第一降噪层至少覆盖顶壁613的一部分、第三侧壁614的一部分及第四侧壁615的一部分,第二降噪层至少覆盖底壁627的一部分、第一侧壁621的一部分及第二侧壁622的一部分。为了增强降噪的效果,第一降噪层及第二降噪层覆盖的区域越大越好;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降噪层覆盖了顶壁613内表面五分之四以上、第三侧壁614内表面二分之一以上及第四侧壁615内表面二分之一以上,第二降噪层覆盖底壁627内表面五分之四以上、第一侧壁621内表面二分之一及第二侧壁622内表面二分之一。第一降噪层通过胶水粘附于第一壳体61,第二降噪层通过胶水粘附于第二壳体62。本申请空压机采用缓冲脚垫8缓冲减震,电机11采用较低转速(通常空压机电机11转速在每分钟3000转以上)以降低振动及噪音,并且采用了第一降噪层及第二降噪层进行降噪,使得本申请空压机工作噪音较低;本空压机工作噪音不大于70分贝(工作噪音即空压机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噪音的大小是基于本领域通用的测试标准--ISO3744测得),本空压机的其中一实施例的噪音值在67.5分贝到68.5分贝之间,约68分贝。电机11的转速在每分钟1400转至2400转之间,本空压机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电机11转速在每分钟1800转至1900转之间,约每分钟1860转。第一定位孔6100设于第三侧壁614并贯穿第三侧壁614,第二定位孔6101设于第四侧壁615并贯穿第四侧壁615。第三侧壁614与第一侧壁621上下对接在一起,第四侧壁615与第二侧壁622上下对接在一起。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空压机,包括机头、储气罐,其特征在于:机头包括罩壳、电机、泵头、压力开关,罩壳设有用以装入电池包的电池包容纳腔,压力开关位于罩壳之内,电机、泵头分别卧置于罩壳之内,电机与泵头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位于电机左、右两侧的两拐角空间,电池包容纳腔位于电机左、右两侧其中一侧的拐角空间,压力开关位于电机左、右两侧其中另一侧的拐角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泵头位于机头后部,机头还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安装至泵头,空气过滤器位于罩壳外,空气过滤器向后下方倾斜并位于罩壳后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泵头设有缸盖、气缸、可在气缸内左右往复运动以压缩空气的活塞,缸盖、气缸位于罩壳内,缸盖设有设于其后侧并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进气通道,空气过滤器设有过滤器主体、过滤器出气端口,过滤器出气端口对接于进气通道,过滤器出气端口倾斜向前上方延伸,过滤器出气端口垂直于过滤器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泵头位于机头后部,机头还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安装至泵头,空气过滤器位于罩壳外,储气罐位于机头下方,空气过滤器处于罩壳与储气罐间的位于罩壳后下侧的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泵头还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的小带轮、皮带、由小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的大带轮、偏心设置于大带轮的偏心轴、由偏心轴驱动的连杆、气缸、缸盖、由连杆带动的可在气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气缸与大带轮位于小带轮的左、右两侧,电机转轴垂直于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泵头还包括连杆轴承、连安装于偏心轴的径流风扇,偏心轴垂直于连杆,连杆轴承的内圈固定于偏心轴,连杆部分位于大带轮与径流风扇之间,径流风扇偏心固定于偏心轴,径流风扇与大带轮同轴设置,气缸、缸盖处于径流风扇的径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泵头还包括连杆、连杆轴承、气缸、由连杆带动的可在气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连杆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连杆轴承的外圈的径向外侧,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上下相对并夹持固定连杆轴承的外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设有与连杆轴承的外圈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部、一体连接于第一弧形部一端的第一锁固部,第二夹持部设有与连杆轴承的外圈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部、一体连接于第二弧形部一端的第二锁固部,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夹持连杆轴承的外圈,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上下相对,第一锁固部设有贯穿第一锁固部的第一通孔,第二锁固部设有贯穿第二锁固部的第二通孔,泵头还包括第一螺钉,第一螺钉包括螺钉座、自螺钉座延伸出的带螺纹的螺钉柱,第一锁固部位于螺钉座与第二锁固部之间,螺钉柱穿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螺钉座与第二通孔之间,第一通孔没有设置内螺纹,第一通孔与螺钉柱间隙配合,第二通孔设有与螺钉柱螺接的内螺纹,螺钉座朝向第二锁固部抵压第一锁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机头还包括歧管件,歧管件位于机头前部,泵头位于机头后部,电机、压力开关分别位于歧管件与泵头之间,歧管件与电机位于电池包容纳腔左、右两侧中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压旋钮、压力表、至少一快速接头,歧管件包括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用以连通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的连通管段、连接于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的连接段、分别设置于第一通气管的对应于调压旋钮的第一端口与对应于压力表的第二端口、设置于第二通气管的与所述的至少一快速接头一一对应的至少一出气端口,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并列,连通管段与连接段并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79371.XA CN111197563A (zh) | 2018-11-19 | 2018-11-19 | 一种空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79371.XA CN111197563A (zh) | 2018-11-19 | 2018-11-19 | 一种空压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97563A true CN111197563A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4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79371.XA Pending CN111197563A (zh) | 2018-11-19 | 2018-11-19 | 一种空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97563A (zh) |
-
2018
- 2018-11-19 CN CN201811379371.XA patent/CN11119756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31006B (zh) | 空氣壓縮機 | |
CN110454682B (zh) | 一种用气体填充容器的气体压缩机系统 | |
US8727741B2 (en) | Portable air compressor | |
TWI454347B (zh) | Air compressor | |
WO2003044357A1 (fr) | Systeme d'alimentation en carburant pour vehicule | |
CN209195621U (zh) | 无绳压缩机 | |
AU2013101405A4 (en) | Flywheel Device of an Air Compressor of a Tire Repair Machine | |
JPH0650264A (ja) | エア圧縮装置 | |
US8864477B2 (en) | Compressor and oxygen concentrator | |
CN111197570A (zh) | 空气压缩机 | |
CN111197562A (zh) | 空压机 | |
CN111197563A (zh) | 一种空压机 | |
US20060065309A1 (en) | Air compressor assembly having removable air compressor | |
CN111197564A (zh) | 空压机装置 | |
CN111197571A (zh) | 一种空气压缩机 | |
US20130209287A1 (en) | Air compressor | |
CN209414073U (zh) | 一种空压机 | |
CN209354314U (zh) | 空压机装置 | |
CN209370017U (zh) | 空气压缩机 | |
CN209557202U (zh) | 一种空气压缩机 | |
CN209370001U (zh) | 空压机 | |
EP2597309B1 (en) | Air Compressors | |
JP2010059974A (ja) | タンク一体型圧縮機 | |
CN217632796U (zh) | 一种高压清洗机用的高压输送泵体 | |
CN220285930U (zh) | 一种空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