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4040A -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4040A
CN111194040A CN201811371846.0A CN201811371846A CN111194040A CN 111194040 A CN111194040 A CN 111194040A CN 201811371846 A CN201811371846 A CN 201811371846A CN 111194040 A CN111194040 A CN 111194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noise ratio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718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4040B (zh
Inventor
王晓娜
管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718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4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4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4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4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4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报波束的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测量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5G)采用基于模拟波束的高频通信。基站可以通过多个射频通道同时发送多个模拟波束来为多个用户传输数据。
但是,同时发送的多个模拟波束之间会相互干扰。基站需要预先推测波束之间的干扰情况,以避免同时传输的多个波束相互造成强干扰。
当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使得基站可以较为准确地预先推测波束之间的干扰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可以使得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推测出波束之间的干扰情况,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波束上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测量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波束上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获得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其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
应理解,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的波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波束。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多个波束,这多个波束中包括第一波束。本文中,将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波束统称为测量波束。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例如,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根据终端设备的内部实现算法,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规定的任一方式确定待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波束。为了便于理解与描述,本文以第一波束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本文描述的方法适用于测量波束中的每个波束。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波束在如下条件下被判定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第二波束与第一波束同时上报。
应理解,如果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在终端设备侧对应同一个接收波束,当同时发送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时(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服务于不同的终端设备),由于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会到达同一个终端设备,即在终端设备侧产生干扰。因此,本申请将同一接收波束的波束视为互为干扰的波束,是合理的。
两个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还可以体现为:波束指示相同;QCL假设相同;接收参数相同;接收天线(组)相同;接收天线端口(组)相同;接收panel(组)相同;接收角度(如到达角等)相同;不能够被同时接收。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波束的信号可以为本申请提到的几个术语中的下行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比如,为CSI-RS或者SSB。。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波束的信号为CSI-RS时,第一波束可以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进行指示;当第一波束的信号为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时,第一波束可以采用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索引(SS/PBCH BLOCKindex)进行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测量值为下列中的任一项: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信号接收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CSI-RS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SS/PBCH BLOCK的发送功率。
例如,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通过基于参考发送功率调整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是在同一基准下获取到的。这样有助于终端设备较为合理、准确地从网络设备下发的波束中选择出要上报的波束,此外还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合理、准确地从终端设备上报的波束中推测出波束间的相互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在本实现方式中,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X1为大于0的整数;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X2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Y1为大于0的整数;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其中,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Y2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将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为干扰测量值;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其中,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Y3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在本实现方式中,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接收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进行上报,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X1为大于0的整数;除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以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X2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接收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进行上报,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为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Y1为大于0的整数;除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以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进行上报,Y2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接收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测量波束中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以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根据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得到,Y3为大于0的整数。
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或信干噪比,可以降低对传输带宽的占用,还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进行通信,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进行通信,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同时发送的波束产生干扰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上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几个术语做简单介绍。
1、波束。
波束在NR协议中的体现可以是空域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者称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s)。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送波束(transmission beam,Tx beam),可以称为空间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transmit filter)或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domain transmit parameter);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Rx beam),可以称为空间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ive filter)或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domain receiveparameter)。
发送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NR协议中对于波束的体现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的术语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含义的可能。
此外,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
2、波束指示信息
波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使用的波束,包括发送波束和/或接收波束。包括波束编号、波束管理资源编号,上行信号资源号,下行信号资源号、波束的绝对索引、波束的相对索引、波束的逻辑索引、波束对应的天线端口的索引、波束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索引、波束对应的下行信号的索引、波束对应的下行同步信号块的时间索引、波束对连接(beampair link,BPL)信息、波束对应的发送参数(Tx parameter)、波束对应的接收参数(Rxparameter)、波束对应的发送权重、波束对应的权重矩阵、波束对应的权重向量、波束对应的接收权重、波束对应的发送权重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权重矩阵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权重向量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接收权重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接收码本、波束对应的发送码本、波束对应的接收码本的索引、波束对应的发送码本的索引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信号包括同步信号SSB、广播信道、广播信号解调信号、信道状态信息下行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RS)、UE专用参考信号(user equipment specificreference signal,US-RS)、下行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下行数据信道解调参考信号,下行相位噪声跟踪信号中任意一种。
上行信号包括中上行随机接入序列,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上行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上行数据信道解调参考信号,上行相位噪声跟踪信号任意一种。
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为频率资源组关联的波束中具有QCL关系的波束分配QCL标示符。波束指示信息还可以体现为传输配置编号(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ex,TCI),TCI中可以包括多种参数,例如,小区编号,带宽部分编号,参考信号标识,同步信号块标识,QCL类型等。
3、波束配对关系。
波束配对关系表示,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之间的配对关系,也就是空间发射滤波器与空间接收滤波器之间的配对关系。在具有波束配对关系的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之间传输信号可以获得较大的波束赋形增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通过波束训练来获得波束配对关系。具体地,发送端可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发送参考信号,接收端也可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接收参考信号。具体地,发送端可通过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空间形成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并可以在多个具有不同指向性的波束上轮询,以通过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将参考信号发射出去,使得参考信号在发送波束所指向的方向上发射参考信号的功率可以达到最大。接收端也可通过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空间形成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并可以在多个具有不同指向性的波束上轮询,以通过不同指向性的波束接收参考信号,使得该接收端接收参考信号的功率在接收波束所指向的方向上可以达到最大。
通过遍历各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接收端可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并将测量得到的结果上报发送端。例如,接收端可以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较大的部分参考信号资源上报给发送端,如上报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以便发送端在传输数据或信令时采用信道质量较好的波束配对关系来收发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基于波束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例如,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0包括一个网络设备110与多个终端设备120(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20a和终端设备120b)。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多个射频通道同时发送多个模拟波束来为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同时发送波束1和波束2,其中波束1用于为终端设备120a传输数据,波束2用于为终端设备120b传输数据。波束1可以称为终端设备120a的服务波束,波束2可以称为终端设备120b的服务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120a和终端设备120b是属于同一个小区的。
理想情况下,波束1的信号到达终端设备120a,波束2的信号到达终端设备120b。
但是,有些情形下,网络设备同时发送的多个波束在终端设备侧会发生干扰。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210同时发送波束3和波束4。波束3为网络设备210调度给终端设备220a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即波束3为终端设备220a的服务波束。波束4为网络设备210调度给终端设备220b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即波束4为终端设备220b的服务波束。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环境,波束4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反射,导致波束4(全部或部分)到达终端设备220a。这时,终端设备220a接收到自己的服务波束3,还接收到非服务波束4。对于终端设备220a而言,波束3是服务波束,波束4是干扰波束。在图2示例中,也可以认为波束4是波束3的干扰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终端设备210a和终端设备220b属于同一个小区的。这种情况下,波束4对波束3的干扰被称为小区内干扰。
如何减弱或避免网络设备同时下发的多个波束之间干扰,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可以有助于网络设备识别出干扰波束,从而可以在调度波束时进行干扰规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文先简单介绍一下波束管理的概念。波束管理包含配置波束管理资源、测量和选择波束、波束上报等环节。具体如下。
1)配置波束管理资源。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配置波束测量上报。波束测量上报包含以下参数的一种或多种:上报配置ID、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资源时频域位置、上报配置的时域行为(周期性/半静态/触发式)、上报配置的频域行为(子带/带宽等)、上报的具体内容等。其中,具体内容例如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任一项或多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nlity information,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以及同步信号块标识(SSB-ID)。
本申请提到的SSB全称是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ystem/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PBCH block),为简单起见,本申请后文采用SSB来指示SS/PBCH block。
网络设备基于波束测量上报配置,向终端设备发送波束测量参考信号。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非零功率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资源。
2)测量和选择波束,以及上报波束。
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波束测量资源内的信息位“repetition”设为OFF时,终端设备被告知网络设备发送不同的发送波束,这种情形下,终端设备需要基于波束测量上报配置的上报行为,上报发送波束的测量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基于波束测量上报配置,在相应的时频域位置接收参考信号。
终端设备基于特定的准则,从网络设备下发的发送波束中选择N(N为大于1的整数)个发送波束,并上报这N个波束对应的资源ID(在3GPP中,资源ID可以是CSI-RSresource index,也可以是SSB index)和信号接收功率该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上报波束的选取准则可以是网络设备指定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内部实现算法。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从配置的用于波束管理的非零功率的CSI-RS的资源集合中选择波束质量最好的前几个波束进行上报。
当前的3GPP R15对波束管理方法已标准化。
示例性地,3GPP R15下行波束管理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的体现如下,其中,括号内为对信令的解释: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081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091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01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上报的方法300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该方法300包括如下步骤。
S3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对应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
S320,终端设备测量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指的是,第一波束所承载的信号的信干噪比。
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
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下文将对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的获取方法进行描述。
S33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对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应理解,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根据步骤S310中网络设备下发的波束的测量结果,确定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波束。
S340,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得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的计算方法对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而言都是已知的。换言之,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波束的信干噪比。
应理解,网络设备已知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是可以推导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的。
还应理解,网络设备推导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之后,在调度包括第一波束的多个波束时,可以通过干扰规避,或者调整干扰配对波束的传输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MCS),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应理解,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的波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波束。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多个波束,这多个波束中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本文中,将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波束统称为测量波束。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例如,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根据终端设备的内部实现算法,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规定的任一方式确定待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波束。
为了便于理解与描述,本文以第一波束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本文描述的方法适用于测量波束中的每个波束。
应理解,网络设备发送的波束(可称为发送波束),在终端设备侧,都对应一个接收波束。例如,终端设备使用波束1接收网络设备的利用波束2发送的信号,则波束1为波束2的接收波束,波束2为波束1的发送波束。
在本申请中,判定第二波束是否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的方法为:当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第二波束与第一波束同时上报时,判定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否则,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两个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可以理解为:两个波束的波束指示相同;两个波束的QCL假设相同;两个波束的接收参数相同;两个波束的接收天线(组)相同;两个波束的接收天线端口(组)相同;两个波束的接收panel(组)相同;两个波束的接收角度(如到达角等)相同;两个波束的不能够被同时接收。
换句话说,当终端设备同时上报的测量波束中,有接收波束相同的波束时,这些具备相同接收波束的波束被认为是互为干扰的波束。
在本文中,波束所承载的信号可以是本申请提到的几个术语中的“下行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信号。比如,为CSI-RS或者SSB。
例如,当波束所承载的资源为SSB时,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指的是,该波束所承载的SSB测量值。当波束所承载的资源为CSI-RS时,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指的是,该波束所承载的CSI-RS测量值,这种情形下,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也可称为该波束的参考信号测量值。
再例如,当波束所承载的资源为SSB时,该波束的信干噪比指的是,该波束所承载的SSB的信干噪比。当波束所承载的资源为CSI-RS时,该波束的信干噪比指的是,该波束所承载的CSI-RS的信干噪比。
当波束所承载的信号为CSI-RS时,该波束可以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进行指示。
当波束所承载的信号为SSB时,该波束可以采用同步信号块索引(SSBindex)进行指示。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应理解,终端设备除了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之外,还需要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可选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可以同时上报,也可以分开上报。换言之,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可以携带在同一个消息中进行上报,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两个消息中进行上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同一个消息中携带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信干噪比。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在用于携带第一波束的信号资源标识与信号测量值的消息中的空闲字段中携带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或者,可以在用于携带第一波束的信号资源标识与信号测量值的消息中开辟一段新的字段,该新的字段用于携带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分两个不同的消息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信干噪比。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测量信息,第一测量信息中携带第一波束的信号资源标识与信干噪比。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测量信息,第二测量信息中携带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第一测量信息与第二测量信息之间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应理解,按照现有协议的规定,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波束的测量信息中包括波束的信号资源标识(例如,CSI-RS resource ID)和信号测量值(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仅需要在现有协议基础上作较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
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的获取方法可以有多种。对应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20。
作为获取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的一种方式,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换言之,当终端上报的测量波束中具有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接收波束与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的波束)时,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干扰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获取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当终端上报的测量波束中不具有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获取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例如,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波束的信号噪声比R: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31
其中,S1表示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Si表示该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之和,该干扰波束可以是一个波束,也可以是多个波束,N0表示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
作为获取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另一种方式,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换言之,当终端上报的测量波束中具有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接收波束与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的波束)时,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干扰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获取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当终端上报的测量波束中不具有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获取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例如,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该第一波束的信号噪声比R: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32
其中,S1表示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Si表示该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之和,干扰波束可以是一个波束,也可以是多个波束,∑Si+N0表示该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加和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N0表示第一波束的信号或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
下文给出一个具体例子。
假设终端设备要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波束包括表1中所示的4个发送波束(TXbeam)。
表1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33
从表1可知,待上报的4个CRI所对应的发送波束ID分别为63、0、56和1。
从表1还可知,发送波束63(表示ID为63的发送波束,以下类似)的信号资源标识为CRI#1;发送波束0的信号资源标识为CRI#2;发送波束56的信号资源标识为CRI#3;发送波束1的信号资源标识为CRI#1。
当表1中所示的4个发送波束所承载的信号为CSI-RS时,各个发送波束的信号资源标识可以称为CSI-RS resource ID。当表1中所示的4个发送波束所承载的信号为SSB时,各个发送波束的信号资源标识可以称为SSB ID。
从表1还可知,发送波束63和发送波束56的接收波束(RX beam)都是接收波束2(表示ID为2的接收波束,以下类似),发送波束0与发送波束1的接收波束都是接收波束0。
换句话说,发送波束63和发送波束56都是通过接收波束2进行接收与测量的,发送波束0与发送波束1都是通过接收波束0进行接收与测量的,按照本文对波束干扰的规定,发送波束63和发送波束56互为干扰,发送波束0与发送波束1互为干扰。
从表1还可看出,发送波束63的信号测量值为7.28E-13,发送波束0的信号测量值为5.55E-13,发送波束56的信号测量值为4.06E-13,发送波束1的信号测量值为1.01E-13。
在步骤S320中,确定发送波束63的干扰波束为发送波束56,确定发送波束56的干扰波束为发送波束63,确定发送波束0的干扰波束为发送波束1,确定发送波束1的干扰波束为发送波束0。可以根据前文描述的公式(1)或公式(2),计算发送波束63、0、56和1的信干噪比。
如表2所示,计算得到波束63的信干噪比为2.54,波束0的信干噪比为7.42,波束56的信干噪比为-2.54,波束1的信干噪比为-7.42。
表2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41
在步骤S330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发送波束63、0、56和1的信号资源标识、信号测量值以及信干噪比。
可选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发送波束63、0、56和1的信号资源标识、信号测量值以及信干噪比。
可选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中携带发送波束63、0、56和1的信号资源标识与信号测量值。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中携带发送波束63、0、56和1的信号资源标识与信干噪比。
本文中涉及的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波束的信干噪比可以表示为SINR。
以波束的信号资源标识为CRI,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RSRP,以波束的信干噪比为SINR为例,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测量波束的测量信息的代码实现如下: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42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51
其中,reportQuantity表示上报量。CHOICE{}表示{}中的选项任选一项。cri-RSRP表示上报测量波束的CRI与RSRP。cri-RSRP-SINR表示上报测量波束的CRI、RSRP与SINR。cri-SINR表示上报测量波束的CRI与SINR。ssb-Index-RSRP表示上报测量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索引(ssb-Index)与RSRP(在SSB作为波束管理资源的情况下)。
在步骤S340中,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波束63、0、56、1的测量信息,推测发送波束63、0、56、1的干扰波束。
以发送波束63为例,并假设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约定按照前文描述的公式(1)计算波束的信干噪比。
网络设备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发送波束63的信干噪比R。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52
其中,S1表示发送波束63的信号测量值,S2表示发送波束0的信号测量值,S3表示发送波束56的信号测量值,S3表示发送波束1的信号测量值,N0表示发送波束63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
根据上面假设,计算的到的发送波束63的信干噪比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53
结合表3所示的发送波束63在干扰假设下的信干噪比与终端设备上报的发送波束63的信干噪比(2.54),网络设备可以推测出,发送波束56为发送波束63的干扰波束。在本例中,这个推测正确无误,因为在终端设备侧,确实是通过同一个接收波束2接收并测量发送波束63和56。
应理解,如果终端设备上报的发送波束63的信干噪比与网络设备在假设干扰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发送波束63的信干燥比(如表3所示)的差值大于一定门限时,网络设备可以认为发送波束63没有干扰波束。这里提及的门限可以由网络设备获取,例如,该门限值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的内部算法实现。
对于发送波束0、56和1,也可以按照上述以发送波束63为例所描述的推测方法进行推测,从而分别获得发送波束0、56和1的干扰波束。
推断出终端设备上报的各个发送波束的干扰波束之后,网络设备在调度多个波束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干扰规避,或者可以通过调整互为干扰波束的配对波束的传输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以及降低这些配对波束之间的干扰程度。
还以发送波束63为例,网络设备经过步骤S340的推断,已知发送波束63的干扰波束为发送保护56,在调度多个波束的过程中,避免同时下发发送波束63和发送波束56。该方法可以称为干扰规避。
还以发送波束63为例,网络设备经过步骤S340的推断,已知发送波束63的干扰波束为发送保护56,在调度多个波束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发送波束63和发送波束56的传输MCS,降低发送波束63和发送波束56之间的干扰程度,然后同时下发发送波束63和发送波束56。
上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的信干噪比,可以使得网络设备推测出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通过干扰规避,或者调整干扰配对波束的传输MCS,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在本申请中,获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方式,将根据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作为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作为另一种方式,将波束的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作为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作为再一种方式,将波束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作为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在一些场景下,波束的信号测量值需要进行调整。为了区分调整之前的信号测量值与调整之后的信号测量值,下文中将调整之前的信号测量值记为原信号测量值,将调整之后的信号测量值记为信号测量值。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CSI-RS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SSB的发送功率。
例如,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等于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作为一种场景,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不同,这种情形下,基于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调整原信号测量值,获得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例如,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S‘: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61
其中,S表示原信号测量值,P1表示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P2表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应理解,P2为参考发送功率。
作为另一种场景,终端设备要上报的波束所承载的信号包括SSB和CSI-RS,SSB的发送功率与CSI-RS的发送功率不同,其中,第一波束所承载的信号为SSB,这种情形下,基于SSB的发送功率(即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CSI-RS的发送功率,调整原信号测量值,获得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例如,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S‘: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71
其中,S表示原信号测量值,P1表示SSB的发送功率(即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P3表示CSI-RS的发送功率。应理解,P3为参考发送功率。
作为再一种场景,终端设备要上报的波束所承载的信号包括SSB和CSI-RS,SSB的发送功率与CSI-RS的发送功率不同,其中,第一波束所承载的信号为CSI-RS,这种情形下,基于CSI-RS的发送功率(即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SSB的发送功率,调整原信号测量值,获得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例如,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S‘: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72
其中,S表示原信号测量值,P1表示CSI-RS的发送功率(即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P4表示SSB的发送功率。应理解,P4为参考发送功率。
上文是以第一波束为例描述对信号测量值的调整方案。应该理解到,在上述需要调整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场景中,对测量波束中的每个波束均进行上述信号测量值的调整。
应理解,在步骤S320中,采用最新的信号测量值,计算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例如,在如上文描述的需要调整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场景中,在步骤S320中,利用根据公式(4)、公式(5)、或公式(6)中的任一公式计算得到的信号测量值计算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还应理解,上文描述的对波束的信号测量值进行调整的方案应该在终端设备确定要上报的波束之前完成。
还应理解,通过基于参考发送功率调整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是在同一基准下获取到的。这样有助于终端设备较为合理、准确地从网络设备下发的波束中选择出要上报的波束,此外还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合理、准确地从终端设备上报的波束中推测出波束间的相互干扰。
前文已经提及,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的波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波束,本文中,将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波束统称为测量波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终端设备可以采用量化方式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终端设备可以采用量化方式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其中,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将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为干扰测量值;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其中,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
本文中描述的用量化方式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用量化方式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应理解,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或信干噪比,可以降低对传输带宽的占用,还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下面给出几个例子。
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信干噪比可以基于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量化上报。
量化方式一。
以a1dB(表4中以1dB为例)的步长,使用X1bit上报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对于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b1dB(表4中以2dB为例)的步长,使用Y1比特,基于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信号测量值最大值的差值的方式上报。如表4中的第四行所示。
以a2dB(表4中以1dB为例)的步长,使用X2bit,上报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的信干噪比。对于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以b2dB(表4中以2dB为例)的步长,使用Y2比特,基于该波束的信干噪比与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的方式上报。如表4中的第七行所示。
量化方式二。
以a1dB(表5中以1dB为例)的步长,使用X1bit上报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对于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b1dB(表5中以2dB为例)的步长,使用Y1比特,基于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信号测量值最大值的差值的方式上报。如表5中的第四行所示。
以a2dB(表5中以1dB为例)的步长,使用X2bit,上报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的信干噪比。对于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以b2dB(表5中以2dB为例)的步长,使用Y2比特,基于该波束的信干噪比与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的方式上报。如表5中的第七行所示。
量化方式三。
以a1dB(表6中以1dB为例)的步长,使用X1bit上报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对于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b1dB(表6中以2dB为例)的步长,使用Y1比特,基于该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信号测量值最大值的差值的方式上报。如表6中的第四行所示。
将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为干扰测量值,以b2dB(表6中以2dB为例)的步长,使用Y2比特,基于该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的方式上报。如表6中的第七行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91
表5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92
表6
Figure BDA0001867402560000193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下文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400可以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400包括如下单元。
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处理单元420,用于测量接收单元410接收的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发送单元430,用于上报处理单元420获得的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应理解,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的波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波束。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多个波束,这多个波束中包括第一波束。本文中,将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波束统称为测量波束。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例如,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根据终端设备的内部实现算法,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规定的任一方式确定待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波束。为了便于理解与描述,本文以第一波束为例进行描述。本文描述的方法适用于测量波束中的每个波束。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例如,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波束在如下条件下被判定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第二波束与第一波束同时上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测量值为下列中的任一项: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信号接收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CSI-RS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SS/PBCH BLOCK的发送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30还用于,上报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30用于,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发送单元430用于: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30用于,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发送单元430用于: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其中,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30用于,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发送单元430用于:将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为干扰测量值;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上报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其中,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同步信号块(SSB)。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波束的信号为CSI-RS时,第一波束可以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进行指示;当第一波束的信号为SSB时,第一波束可以采用同步信号块索引(SSB index)进行指示。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500可以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对应于上文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400。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和收发器530,存储器520中存储有程序,处理器510用于执行存储器520中存储的程序,且对存储器52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5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处理步骤,对存储器52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510控制收发器530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接收和发送步骤。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600可以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600包括如下单元。
发送单元61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接收单元620,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处理单元630,用于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推测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应理解,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的波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波束。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多个波束,这多个波束中包括第一波束。本文中,将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波束统称为测量波束。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例如,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根据终端设备的内部实现算法,确定待上报的测量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规定的任一方式确定待向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波束。为了便于理解与描述,本文以第一波束为例进行描述。本文描述的方法适用于测量波束中的每个波束。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不是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波束在如下条件下被判定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第二波束与第一波束同时上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测量值为下列中的任一项: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信号接收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CSI-RS的发送功率;或参考发送功率为SS/PBCH BLOCK的发送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620还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进行上报,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除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以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进行上报,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为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除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以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进行上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测量波束包括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测量波束中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以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第三波束为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根据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得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的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同步信号块(SSB)。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波束的信号为CSI-RS时,第一波束可以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进行指示;当第一波束的信号为SSB时,第一波束可以采用同步信号块索引(SSB index)进行指示。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700可以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对应于上文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600。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和收发器730,存储器720中存储有程序,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20中存储的程序,且对存储器72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7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步骤,对存储器72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710控制收发器730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接收和发送步骤。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有助于网络设备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从而可以降低同时调度的多个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当该第一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图8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8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8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
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801和处理单元8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8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8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8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02,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320,和/或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收发单元801还用于执行图3中所示的步骤310和步骤330,和/或收发单元801还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
应理解,图8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终端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8所示的结构。
当该第一通信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当该第二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例如为基站。图9示出了一种简化的基站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901部分以及902部分。9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902部分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901部分通常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902部分通常是基站的控制中心,通常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消息的动作。具体可参见上述相关部分的描述。
901部分的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或收发器等,其包括天线和射频单元,其中射频单元主要用于进行射频处理。可选的,可以将901部分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901部分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902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基站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加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图3中步骤310中网络设备侧的发送操作,步骤310中网络设备侧的接收操作,和/或收发单元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用于执行图3中步骤340的动作,和/或处理单元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应理解,图9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网络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9所示的结构。
当该第二通信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或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或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8)

1.一种上报波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测量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上报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
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
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在如下条件下被判定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所述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所述第二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同时上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测量值为下列中的任一项:
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信号接收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的发送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上报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
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上报所述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
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X1为大于0的整数;
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上报所述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X2为大于0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
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上报所述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
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Y1为大于0的整数;
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上报所述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Y2为大于0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
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上报所述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
将所述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为干扰测量值;
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上报所述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Y3为大于0的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索引SS/PBCH BLOCKindex来指示。
17.一种上报波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获得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
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在如下条件下被判定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所述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所述第二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同时上报。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测量值为下列中的任一项: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信号接收功率。
2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25.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的发送功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27.根据权利要求17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进行上报,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X1为大于0的整数;
除所述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以所述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X2为大于0的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进行上报,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Y1为大于0的整数;
除所述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以所述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进行上报,Y2为大于0的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测量波束中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以所述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所述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根据所述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得到,Y3为大于0的整数。
31.根据权利要求1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
32.根据权利要求1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索引SS/PBCH BLOCKindex来指示。
3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处理单元,用于测量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发送单元,用于上报所述处理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
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
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在如下条件下被判定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所述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所述第二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同时上报。
39.根据权利要求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测量值为下列中的任一项:
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信号接收功率。
40.根据权利要求33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41.根据权利要求33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的发送功率。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43.根据权利要求33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上报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X1为大于0的整数;
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上报所述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X2为大于0的整数。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上报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Y1为大于0的整数;
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上报所述测量波束中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Y2为大于0的整数。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上报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其中,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将所述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为干扰测量值;
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上报所述测量波束中各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Y3为大于0的整数。
47.根据权利要求33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
48.根据权利要求33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索引SS/PBCH BLOCKindex来指示。
4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获得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确定;
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比值确定。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不是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的比值确定。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确定。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波束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干噪比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之和的比值确定。
54.根据权利要求49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在如下条件下被判定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波束:
所述第二波束的接收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的接收波束相同,且所述第二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同时上报。
55.根据权利要求49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测量值为下列中的任一项: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信号接收功率。
56.根据权利要求49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所占时频域资源上的平均噪声为信号所占时频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减去信号做信道估计后所提取的信道平均功率。
57.根据权利要求49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确定,其中,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数据传输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发送功率;或
所述参考发送功率为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的发送功率。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为所述第一波束的原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发送功率与参考发送功率的比值的乘积。
59.根据权利要求49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测量值。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号测量值,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一步长、使用X1比特进行上报,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X1为大于0的整数;
除所述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二步长,使用X2比特,以所述其他波束的信号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X2为大于0的整数。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三步长、使用Y1比特进行上报,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或者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干噪比最大的波束,Y1为大于0的整数;
除所述第三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四步长,使用Y2比特,以所述其他波束的信干噪比与所述第三波束的信干噪比的差值进行上报,Y2为大于0的整数。
62.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量化方式上报的测量波束的信干噪比,所述测量波束包括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第二波束,其中,
所述测量波束中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的量化上报方式为,以第五步长,使用Y3比特,以所述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与第三波束的信号测量值的差值进行上报,所述第三波束为所述测量波束中信号测量值最大的波束,所述每个波束的干扰测量值根据所述每个波束的信干噪比转换得到,Y3为大于0的整数。
63.根据权利要求49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
64.根据权利要求49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采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D或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索引SS/PBCH BLOCKindex来指示。
6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7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权利要求17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371846.0A 2018-11-15 2018-11-15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11194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1846.0A CN111194040B (zh) 2018-11-15 2018-11-15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1846.0A CN111194040B (zh) 2018-11-15 2018-11-15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4040A true CN111194040A (zh) 2020-05-22
CN111194040B CN111194040B (zh) 2023-03-28

Family

ID=7070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1846.0A Active CN111194040B (zh) 2018-11-15 2018-11-15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40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229A1 (en) * 2020-06-30 2022-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sing interference report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7259A1 (en) * 2006-05-09 2008-12-25 Fortemedi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ise suppression in a small array microphone system
WO2013149593A1 (zh) * 2012-04-06 2013-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7427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波束间干扰关系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85504A (zh) * 2015-11-09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作方法、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WO2018126764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8127149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80227031A1 (en) * 2017-02-08 2018-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7259A1 (en) * 2006-05-09 2008-12-25 Fortemedi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ise suppression in a small array microphone system
WO2013149593A1 (zh) * 2012-04-06 2013-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7427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波束间干扰关系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85504A (zh) * 2015-11-09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作方法、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WO2018126764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8127149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80227031A1 (en) * 2017-02-08 2018-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17366 Remaining issues o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for CSI"", 《3GPP TSG_RAN\WG1_RL1》 *
""R1-1811853 Summary on SCell BFR and Beam Measurement"", 《3GPP TSG_RAN\WG1_RL1》 *
""R1-1812921 Consideration on beam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enhancement"", 《3GPP TSG_RAN\WG1_RL1》 *
HUAWEI: "R1-083710 "DL Coordinated Beam Switching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LTE-Advanced"", 《3GPP TSG_RAN\WG1_RL1》 *
HUAWEI等: "R1-1611674 "CSI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scheme"", 《3GPP TSG_RAN\WG1_RL1》 *
SONY: "R1-1703134 "Views o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scheme for NR"", 《3GPP TSG_RAN\WG1_RL1》 *
何浩等: "基于机会通信的多天线蜂窝系统小区间干扰协调", 《电波科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229A1 (en) * 2020-06-30 2022-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sing interference repor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4040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2665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2479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18546B (zh) 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0244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431453B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88563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130741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2087291B (zh) 更新传输配置指示tci信息的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231241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9391988A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EP4000204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reporting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CN111586736B (zh) 用于测量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747484A (zh) 波束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6133141A (zh)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状态评估和上报方案
CN110913477B (zh) 管理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43654A1 (zh) 信号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510946B (zh) 测量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US11817929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510426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194040B (zh)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CN110504999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264584A1 (e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26538B (zh) 测量上报方法和通信装置
JP7216813B2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4008977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