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9608A -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9608A
CN111189608A CN202010121765.6A CN202010121765A CN111189608A CN 111189608 A CN111189608 A CN 111189608A CN 202010121765 A CN202010121765 A CN 202010121765A CN 111189608 A CN111189608 A CN 111189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inner shaft
gear
assembly
out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17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9608B (zh
Inventor
马驰
刘佳兰
易力力
王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1217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9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9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9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9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9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01M9/062Wind tunnel balances; Hold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01M9/065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dealing with fl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对转螺旋桨单元、传动轴系统、齿轮传动箱和动力装置;对转螺旋桨单元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轴旋转天平和外轴旋转天平;传动轴系统包括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内轴组件与内轴旋转天平相连并同步转动,外轴组件与外轴旋转天平相连并同步转动;齿轮传动箱包括相互平行的输入轴、齿轮轴和反向齿轮轴,输入轴上设有输入齿轮,齿轮轴上设有被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反向齿轮轴上设有反向传动齿轮,内轴组件上设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内轴齿轮,外轴组件上设有与反向传动齿轮啮合的外轴齿轮,传动齿轮与内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等于传动齿轮与外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并采用联轴器相连。

Description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转螺旋桨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935787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对转桨扇试验装置,用于对所述对转桨扇进行对转试验,所述对转桨扇包括第一桨扇和第二桨扇,所述对转桨扇试验装置包括:对转桨扇单元体、传动轴组、动力组件。对转桨扇单元体能够设于一风洞内,包括与所述第一桨扇连接的第一旋转轴和与所述第二桨扇连接的第二旋转轴;传动轴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锥形齿轮组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锥形齿轮组与所述第二旋转轴传动连接;动力组件能够设于所述风洞的外部,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
该对转桨扇试验装置的技术目的在于提高试验精度,然而,该对转桨扇试验装置仅将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至于风洞外,与转桨扇单元体的转轴垂直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必然部分位于风洞内,对风洞内的风场气流造成干扰,使第一桨扇和第二桨扇在转动的周向方向上的气流不均匀,达不到提高试验精度的目的。另外,该对转桨扇试验装置分别采用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桨扇和第二桨扇转动,难以实现第一桨扇和第二桨扇实现以完全相同的转速相反转转动的试验要求,进一步导致试验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能够提高试验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对转螺旋桨单元、传动轴系统、齿轮传动箱和动力装置;
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轴旋转天平和外轴旋转天平;
所述传动轴系统包括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所述内轴组件与所述内轴旋转天平相连并同步转动,所述外轴组件与所述外轴旋转天平相连并同步转动;所述内轴组件套装在所述外轴组件内,且所述内轴组件与所述外轴组件同轴设置并与所述外轴组件转动配合;
所述齿轮传动箱包括相互平行的输入轴、齿轮轴和反向齿轮轴,所述输入轴上设有输入齿轮,所述齿轮轴上设有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和与所述齿轮轴同步转动的传动齿轮,所述反向齿轮轴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反向传动齿轮,所述内轴组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内轴齿轮,所述外轴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反向传动齿轮啮合的外轴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内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等于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外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
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并采用联轴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内轴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的内轴前段和靠近所述动力装置的内轴后段,所述内轴前段与所述内轴后段同轴并采用内轴联轴器相连;
所述外轴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的外轴前段和靠近所述动力装置的外轴后段,所述外轴前段与所述外轴后段同轴并采用外轴联轴器相连;
所述内轴前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轴前段之间设有内轴前轴承组件;所述内轴后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轴后段之间设有内轴后轴承组件;
所述传动轴系统还包括传动轴安装筒;所述齿轮传动箱包括齿轮箱外壳;所述外轴前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轴安装筒之间设有外轴前轴承组件,所述外轴后段的两端分别所述齿轮箱外壳之间设有外轴后轴承组件。
进一步,还包括润滑系统;
所述润滑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轴组件中心的中心进油孔和所述传动轴安装筒内的外进油孔;
所述中心进油孔与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之间一一对应设有内轴承前润滑组件;靠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一侧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与所述中心进油孔之间设有内轴承润滑组件Ⅰ,靠近所述动力装置一侧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与所述中心进油孔之间设有内轴承润滑组件Ⅱ;
所述外进油孔与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之间一一对应设有外轴承润滑组件。
进一步,所述内轴承前润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两侧的轴向喷油环Ⅰ和密封环,且所述轴向喷油环Ⅰ位于两个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之间;所述轴向喷油环Ⅰ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的轴向喷油口Ⅰ,所述内轴前段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轴向喷油口Ⅰ与所述中心进油孔的径向通道Ⅰ;所述轴向喷油环Ⅰ和密封环上分别设有甩油槽Ⅰ。
进一步,所述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Ⅰ包括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面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一侧的密封甩油环,所述密封甩油环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的轴向喷油口Ⅱ,所述内轴后段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轴向喷油口Ⅱ与所述中心进油孔的径向通道Ⅱ;所述密封甩油环上设有甩油槽Ⅱ;
所述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Ⅱ包括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面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一侧的轴向喷油环Ⅱ,所述轴向喷油环Ⅱ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的轴向喷油口Ⅲ,所述内轴后段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轴向喷油口Ⅲ与所述中心进油孔的径向通道Ⅲ;所述轴向喷油环Ⅱ上设有甩油槽Ⅲ。
进一步,所述外轴承润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安装筒内并与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对应的径向进油孔,所述径向进油孔与所述外进油孔相连通;两个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之间设有套装在所述外轴前段上的外轴隔环,所述外轴隔环的两端分别设有甩油槽Ⅳ。
进一步,所述内轴前段和内轴后段之间设有内轴密封垫,所述内轴密封垫上与所述中心进油孔对应设有通孔;
进一步,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与所述内轴旋转天平电连接的内轴导电滑环、与所述外轴旋转天平电连接的外轴导电滑环和用于检测转速的编码器;所述内轴后段靠近所述动力装置的后端设有转换接头,所述内轴导电滑环和所述编码器均安装在所述转换接头上,所述外轴导电滑环安装在所述外轴前段上并位于两个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与所述外轴联轴器之间。
进一步,所述外轴前段的前端安装有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所述外轴旋转天平安装在所述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上,所述内轴前段的前端向前延伸伸出所述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以外并形成内轴旋转天平安装段,所述内轴旋转天平安装在所述内轴旋转天平安装段上。
进一步,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轴旋转天平和外轴旋转天平前方的整流罩;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的输出转速为5000r/min,所述齿轮传动箱的传动比为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通过将对转螺旋桨单元、传动轴系统、齿轮传动箱和动力装置同轴设置,在垂直于对转螺旋桨单元轴向的方向上不存在干涉,即整个试验装置的周向方向的气流可保持均匀,能够有效提高试验精度;通过将传动齿轮与内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设置为等于传动齿轮与外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能够在采用一个动力装置的条件下,确保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使用保持以相同的转速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进一步提高转速控制的精确性,提高试验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齿轮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详图;
图4为图1的B详图;
图5为图4的C详图;
图6为图1的D详图;
图7为图6的E详图;
图8为图1的F详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对转螺旋桨单元;101-内轴旋转天平;102-外轴旋转天平;103-整流罩;104-对转螺旋桨;105-对转螺旋桨;
200-传动轴系统;201-内轴前段;202-内轴后段;203-内轴联轴器;204-外轴前段;205-外轴后段;206-外轴联轴器;207-内轴前轴承组件;208-内轴后轴承组件;209-传动轴安装筒;210-外轴前轴承组件;211-外轴后轴承组件;212-中心进油孔;213-外进油孔;214-轴向喷油环Ⅰ;215-密封环;216-轴向喷油口Ⅰ;217-径向通道Ⅰ;218-甩油槽Ⅰ;219-甩油槽Ⅰ;220-密封甩油环;221-轴向喷油口Ⅱ;222-径向通道Ⅱ;223-甩油槽Ⅱ;224-轴向喷油环Ⅱ;225-轴向喷油口Ⅲ;226-径向通道Ⅲ;227-甩油槽Ⅲ;228-径向进油孔;229-外轴隔环;230-甩油槽Ⅳ;231-内轴密封垫;232-通孔;233-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
300-齿轮传动箱;301-输入轴;302-齿轮轴;303-反向齿轮轴;304-输入齿轮;305-被动;306-传动齿轮;307-反向传动齿轮;308-内轴齿轮;309-外轴齿轮;310-齿轮箱外壳;
400-动力装置;401-输出轴;402-电机;403-尾支杆;
500-联轴器;
601-内轴导电滑环;602-外轴导电滑环;603-编码器;604-转换接头;605-中心通孔;606-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本实施例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传动轴系统200、齿轮传动箱300和动力装置400。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对转螺旋桨单元100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轴旋转天平101和外轴旋转天平102;内轴旋转天平101和外轴旋转天平102前方设有整流罩103,内轴旋转天平101和外轴旋转天平102上分别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对转螺旋桨104和对转螺旋桨105。
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系统200包括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内轴组件与内轴旋转天平101相连并同步转动,外轴组件与外轴旋转天平102相连并同步转动;内轴组件套装在外轴组件内,且内轴组件与外轴组件同轴设置并与外轴组件转动配合。
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箱300包括相互平行的输入轴301、齿轮轴302和反向齿轮轴303,输入轴301上设有输入齿轮304,齿轮轴302上设有与输入齿轮304啮合的被动齿轮305和与齿轮轴302同步转动的传动齿轮306,反向齿轮轴303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06啮合的反向传动齿轮307,内轴组件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06啮合的内轴齿轮308,外轴组件上设有与反向传动齿轮307啮合的外轴齿轮309,传动齿轮306与内轴齿轮308之间的传动比等于传动齿轮306与外轴齿轮309之间的传动比。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反向传动齿轮307与传动齿轮306之间的传动比等于1,传动齿轮306与内轴齿轮308之间的传动比等于反向传动齿轮307与外轴齿轮309之间的传动比,且传动比为1:1.5。本实施例的输入轴301与对转螺旋桨单元100同轴设置。齿轮传动箱300主要用于将电机402输入的动力通过齿轮相互啮合传递给对转螺旋桨104和对转螺旋桨105,实现同轴增速反向旋转输出的技术目的。
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400的输出轴401与输入轴301同轴并采用联轴器500相连,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400包括电机402,电机安装在尾支杆403内。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400的输出轴401的输出转速为5000r/min,齿轮传动箱300的传动比为1.5,即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的转速均为7500r/min。即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箱的传动比大于1,其输入轴的转速低于输出轴的转速,在额定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具有足够的输入扭矩,且在传动比等于1.5的条件下,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的输出扭矩也不会明显降低。
本实施例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通过将对转螺旋桨单元、传动轴系统、齿轮传动箱和动力装置同轴设置,在垂直于对转螺旋桨单元轴向的方向上不存在干涉,即整个试验装置的周向方向的气流可保持均匀,能够有效提高试验精度;通过将传动齿轮与内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设置为等于传动齿轮与外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能够在采用一个动力装置的条件下,确保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使用保持以相同的转速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进一步提高转速控制的精确性,提高试验精度。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内轴组件包括靠近对转螺旋桨单元100的内轴前段201和靠近动力装置400的内轴后段202,内轴前段201与内轴后段202同轴并采用内轴联轴器203相连。本实施例的外轴组件包括靠近对转螺旋桨单元100的外轴前段204和靠近动力装置400的外轴后段205,外轴前段204与外轴后段205同轴并采用外轴联轴器206相连。具体的,内轴前段201的两端分别与外轴前段204之间设有内轴前轴承组件207;内轴后段202的两端分别与外轴后段205之间设有内轴后轴承组件208。具体的,传动轴系统200还包括传动轴安装筒209;齿轮传动箱300包括齿轮箱外壳310;外轴前段204的两端分别与传动轴安装筒209之间设有外轴前轴承组件210,外轴后段205的两端分别齿轮箱外壳310之间设有外轴后轴承组件211。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外轴前段204的前端安装有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233,外轴旋转天平102安装在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233上,内轴前段201的前端向前延伸伸出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233以外并形成内轴旋转天平安装段,内轴旋转天平101安装在内轴旋转天平安装段上。
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系统200由中空的外轴组件与通过轴承安装在外轴组件内部的内轴组件,其主要用于将通过齿轮传动箱获得的大小相等、旋向相反的转速传递给安装在轴系统另一端的对转螺旋桨104和对转螺旋桨105。由于系统转速高,对传动轴动平衡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并且需要考虑轴承组件的安装、润滑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布线等的要求,本实施例将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均分体式设计,中间分别通过内轴联轴器203和外轴联轴器206相连,使内轴前段201、内轴后段202外轴前段204和外轴后段205的长度更短。更短的轴一方面有助于保证加工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轴承组件的安装定位及润滑,再者还可以简化数据采集系统的安装和布线,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保障性、安全性及合理性。本实施例的轴承组件选用NSK的高速轴承,具有优异的寿命指标和可靠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还包括润滑系统。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润滑系统包括设置在内轴组件中心的中心进油孔212和设置在传动轴安装筒209内的外进油孔213。本实施例的内轴前段201和内轴后段202之间设有内轴密封垫231,内轴密封垫231上与中心进油孔212对应设有通孔232。中心进油孔212与内轴前轴承组件207之间一一对应设有内轴承前润滑组件;靠近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一侧的内轴后轴承组件208与中心进油孔212之间设有内轴承润滑组件Ⅰ,靠近动力装置400一侧的内轴后轴承组件208与中心进油孔212之间设有内轴承润滑组件Ⅱ;外进油孔213与外轴前轴承组件210之间一一对应设有外轴承润滑组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内轴承前润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内轴前轴承组件207两侧的轴向喷油环Ⅰ214和密封环215,且轴向喷油环Ⅰ214位于两个内轴前轴承组件207之间;轴向喷油环Ⅰ214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内轴前轴承组件207的轴向喷油口Ⅰ216,内轴前段201内设有用于连通轴向喷油口Ⅰ216与中心进油孔212的径向通道Ⅰ217;轴向喷油环Ⅰ214和密封环215上分别设有甩油槽Ⅰ218,219。
本实施例的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Ⅰ包括设置在对应的内轴后轴承组件208面向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一侧的密封甩油环220,密封甩油环220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内轴后轴承组件208的轴向喷油口Ⅱ221,内轴后段202内设有用于连通轴向喷油口Ⅱ221与中心进油孔212的径向通道Ⅱ222;密封甩油环220上设有甩油槽Ⅱ223。
本实施例的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Ⅱ包括设置在对应的内轴后轴承组件208面向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一侧的轴向喷油环Ⅱ224,轴向喷油环Ⅱ224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内轴后轴承组件208的轴向喷油口Ⅲ225,内轴后段202内设有用于连通轴向喷油口Ⅲ225与中心进油孔212的径向通道Ⅲ226;轴向喷油环Ⅱ224上设有甩油槽Ⅲ227。
本实施例的外轴承润滑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轴安装筒209内并与外轴前轴承组件210对应的径向进油孔228,径向进油孔228与外进油孔213相连通;两个外轴前轴承组件210之间设有套装在外轴前段204上的外轴隔环229,外轴隔环229的两端分别设有甩油槽Ⅳ230。
润滑系统主要用于齿轮、轴承等关键传动部件润滑和冷却。润滑方式采用喷油强制润滑,齿轮传动箱300内按照从齿轮啮出位置喷润滑油的方式,即齿轮传动箱300的润滑方式与现有的相同,不再累述。轴承从挡圈与滚道的中间位置进行喷油的原则,采用铜管布管安装喷油嘴进行喷油润滑。传动轴处,外轴承润滑组件采用从传动轴安装筒209上钻孔径向进油的方式进行润滑;内轴承前润滑组件、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Ⅰ和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Ⅱ采用从轴中心钻中心进油孔212,轴承处轴向喷油的方式进行润滑。外部润滑系统主要包括滑油箱、过滤器、增压油泵组、冷却器、回油泵组、压力变送器、溢流阀、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管路及配套设施等。润滑系统工作原理:用软管接至被试件,先启动回油泵组再启动供油泵组,向被试件提供滑油,通过旁路溢流阀和调节阀来调节供油所需的压力,滑油经被试件后通过回油泵组抽回油箱,如回油温度过高,通过冷却器来给滑油降温,使回油达到所需温度。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本实施例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与内轴旋转天平101电连接的内轴导电滑环601、与外轴旋转天平102电连接的外轴导电滑环602和用于检测转速的编码器603;内轴后段202靠近动力装置400的后端设有转换接头604,内轴导电滑环601和编码器603均安装在转换接头604上,外轴导电滑环602安装在外轴前段204上并位于两个外轴前轴承组件210与外轴联轴器206之间。本实施例的转换接头604内设有与中心进油孔212相连通的中心通孔605,中心通孔605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润滑油管的连接头606。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的前端分别安装有内轴旋转天平101和外轴旋转天平102,对转螺旋桨104和对转螺旋桨105分别通过内轴旋转天平101和外轴旋转天平102与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连接,由于旋转天平高速旋转,因此采用导电滑环将信号传输至数据采集系统。内轴导电滑环601的信号线通过在内轴上对称钻出的过线孔连接到旋转天平上,外轴导电滑环602的信号线通过传动轴安装筒209上的相应接口接出连接至数据采集系统。
外轴导电滑环602安装在外轴前段204的尾部,在此处安装外轴导电滑环602,一方面可以缩短在外轴上钻孔的深度,减小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外轴导电滑环602安装于没有润滑油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外轴导电滑环602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外轴导电滑环602需要检修或更换时,只需将传动轴安装筒209与齿轮箱外壳310脱开并整体从联轴器上拔下就可将外轴导电滑环602取下,该方式操作简单,避免了大规模的拆零部件拆卸,可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更换性。
内轴导电滑环601和编码器603安装在内轴后段202的尾部并位于齿轮传动箱300内,编码器603为TTL8线制,工作电压5V,转速7500rpm。内轴后段202连接有用于给内轴承组件提供润滑油的旋转接头604,这样拆下旋转接头后就可将内轴导电滑环601和编码器603一并取下,不需要拆卸任何其它的零部件,就可完成内轴导电滑环601和编码器603的维护和更换,大大简化了作业步骤,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系统的加工性、可维护性和可更换性。
本实施例齿轮箱外壳310和尾支杆403的最大外径与整流罩外径之比为2-3,优选的为2.27,能够进一步降低对风洞风场的干扰,提高试验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传动轴系统(200)、齿轮传动箱(300)和动力装置(400);
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100)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轴旋转天平(101)和外轴旋转天平(102);
所述传动轴系统(200)包括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所述内轴组件与所述内轴旋转天平(101)相连并同步转动,所述外轴组件与所述外轴旋转天平(102)相连并同步转动;所述内轴组件套装在所述外轴组件内,且所述内轴组件与所述外轴组件同轴设置并与所述外轴组件转动配合;
所述齿轮传动箱(300)包括相互平行的输入轴(301)、齿轮轴(302)和反向齿轮轴(303),所述输入轴(301)上设有输入齿轮(304),所述齿轮轴(302)上设有与所述输入齿轮(304)啮合的被动齿轮(305)和与所述齿轮轴(302)同步转动的传动齿轮(306),所述反向齿轮轴(303)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306)啮合的反向传动齿轮(307),所述内轴组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306)啮合的内轴齿轮(308),所述外轴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反向传动齿轮(307)啮合的外轴齿轮(309),所述传动齿轮(306)与所述内轴齿轮(308)之间的传动比等于所述传动齿轮(306)与所述外轴齿轮(309)之间的传动比;
所述动力装置(400)的输出轴(401)与所述输入轴(301)同轴并采用联轴器(50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轴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100)的内轴前段(201)和靠近所述动力装置(400)的内轴后段(202),所述内轴前段(201)与所述内轴后段(202)同轴并采用内轴联轴器(203)相连;
所述外轴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100)的外轴前段(204)和靠近所述动力装置(400)的外轴后段(205),所述外轴前段(204)与所述外轴后段(205)同轴并采用外轴联轴器(206)相连;
所述内轴前段(2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轴前段(204)之间设有内轴前轴承组件(207);所述内轴后段(2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轴后段(205)之间设有内轴后轴承组件(208);
所述传动轴系统(200)还包括传动轴安装筒(209);所述齿轮传动箱(300)包括齿轮箱外壳(310);所述外轴前段(20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轴安装筒(209)之间设有外轴前轴承组件(210),所述外轴后段(205)的两端分别所述齿轮箱外壳(310)之间设有外轴后轴承组件(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系统;
所述润滑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轴组件中心的中心进油孔(212)和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安装筒(209)内的外进油孔(213);
所述中心进油孔(212)与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207)之间一一对应设有内轴承前润滑组件;靠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一侧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208)与所述中心进油孔(212)之间设有内轴承润滑组件Ⅰ,靠近所述动力装置(400)一侧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208)与所述中心进油孔(212)之间设有内轴承润滑组件Ⅱ;
所述外进油孔(213)与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210)之间一一对应设有外轴承润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承前润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207)两侧的轴向喷油环Ⅰ(214)和密封环(215),且所述轴向喷油环Ⅰ(214)位于两个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207)之间;所述轴向喷油环Ⅰ(214)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所述内轴前轴承组件(207)的轴向喷油口Ⅰ(216),所述内轴前段(201)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轴向喷油口Ⅰ(216)与所述中心进油孔(212)的径向通道Ⅰ(217);所述轴向喷油环Ⅰ(214)和密封环(215)上分别设有甩油槽Ⅰ(218,21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Ⅰ包括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208)面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一侧的密封甩油环(220),所述密封甩油环(220)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208)的轴向喷油口Ⅱ(221),所述内轴后段(202)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轴向喷油口Ⅱ(221)与所述中心进油孔(212)的径向通道Ⅱ(222);所述密封甩油环(220)上设有甩油槽Ⅱ(223);
所述内轴承后润滑组件Ⅱ包括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208)面向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100)一侧的轴向喷油环Ⅱ(224),所述轴向喷油环Ⅱ(224)上环形均布设有面向对应的所述内轴后轴承组件(208)的轴向喷油口Ⅲ(225),所述内轴后段(202)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轴向喷油口Ⅲ(225)与所述中心进油孔(212)的径向通道Ⅲ(226);所述轴向喷油环Ⅱ(224)上设有甩油槽Ⅲ(22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承润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安装筒(209)内并与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210)对应的径向进油孔(228),所述径向进油孔(228)与所述外进油孔(213)相连通;两个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210)之间设有套装在所述外轴前段(204)上的外轴隔环(229),所述外轴隔环(229)的两端分别设有甩油槽Ⅳ(23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前段(201)和内轴后段(202)之间设有内轴密封垫(231),所述内轴密封垫(231)上与所述中心进油孔(212)对应设有通孔(23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与所述内轴旋转天平(101)电连接的内轴导电滑环(601)、与所述外轴旋转天平(102)电连接的外轴导电滑环(602)和用于检测转速的编码器(603);所述内轴后段(202)靠近所述动力装置(400)的后端设有转换接头(604),所述内轴导电滑环(601)和所述编码器(603)均安装在所述转换接头(604)上,所述外轴导电滑环(602)安装在所述外轴前段(204)上并位于两个所述外轴前轴承组件(210)与所述外轴联轴器(20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前段(204)的前端安装有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233),所述外轴旋转天平(102)安装在所述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233)上,所述内轴前段(201)的前端向前延伸伸出所述外轴旋转天平安装段(233)以外并形成内轴旋转天平安装段,所述内轴旋转天平(101)安装在所述内轴旋转天平安装段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转螺旋桨单元(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轴旋转天平(101)和外轴旋转天平(102)前方的整流罩(103);所述动力装置(400)的输出轴(401)的输出转速为5000r/min,所述齿轮传动箱(300)的传动比为1.5。
CN202010121765.6A 2020-02-26 2020-02-26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Active CN111189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765.6A CN111189608B (zh) 2020-02-26 2020-02-26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765.6A CN111189608B (zh) 2020-02-26 2020-02-26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9608A true CN111189608A (zh) 2020-05-22
CN111189608B CN111189608B (zh) 2020-11-27

Family

ID=7070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1765.6A Active CN111189608B (zh) 2020-02-26 2020-02-26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96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5193A (zh) * 2020-10-29 2021-02-0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开式转子发动机对转桨扇气动性能风洞试验测量系统
CN114838933A (zh) * 2022-04-20 2022-08-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共轴输出的齿轮箱试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1623A (zh) * 2012-10-24 2013-01-30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直升机共轴反转旋翼试验装置
KR20130125671A (ko) * 2012-05-09 2013-11-19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선박
CN103743557A (zh) * 2014-01-02 2014-04-23 上海大学 一种螺旋桨综合测试系统
CN104913912A (zh) * 2015-05-19 2015-09-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吊挂式共轴反转旋翼试验装置
CN106441787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双旋翼同步反转装置
CN207587253U (zh) * 2017-04-13 2018-07-06 沈阳华人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旋转实验台
CN109186922A (zh) * 2018-11-16 2019-01-1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共轴双旋翼桨毂模型的风洞试验方法
CN110015416A (zh) * 2019-04-07 2019-07-16 罗灿 变距滑移周向双旋翼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25671A (ko) * 2012-05-09 2013-11-19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선박
CN102901623A (zh) * 2012-10-24 2013-01-30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直升机共轴反转旋翼试验装置
CN103743557A (zh) * 2014-01-02 2014-04-23 上海大学 一种螺旋桨综合测试系统
CN104913912A (zh) * 2015-05-19 2015-09-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吊挂式共轴反转旋翼试验装置
CN106441787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双旋翼同步反转装置
CN207587253U (zh) * 2017-04-13 2018-07-06 沈阳华人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旋转实验台
CN109186922A (zh) * 2018-11-16 2019-01-1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共轴双旋翼桨毂模型的风洞试验方法
CN110015416A (zh) * 2019-04-07 2019-07-16 罗灿 变距滑移周向双旋翼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龙 等: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桨毂阻力特性试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5193A (zh) * 2020-10-29 2021-02-0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开式转子发动机对转桨扇气动性能风洞试验测量系统
CN114838933A (zh) * 2022-04-20 2022-08-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共轴输出的齿轮箱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9608B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9608B (zh) 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
CN100554664C (zh) 双轴涡轮发动机、其动力输出模块和装配该发动机的方法
CN105431657B (zh) 具有流体传输管道的周转减速齿轮及具有该减速齿轮的飞机螺旋桨涡轮机
KR101255597B1 (ko) 이중 반전 프로펠러식 선박용 추진 장치
GB1445015A (en) Gas turbine engines
EP2500527B1 (en) Rotating liquid pumping system
US9518687B2 (en) Device for the blind coupling of fluidic, electrical or similar supplies, to a receiving control mechanism
US8721283B2 (en) Pitch change apparatus
CN112345193B (zh) 开式转子发动机对转桨扇气动性能风洞试验测量系统
US8672632B2 (en) Back-up featherer
CN106195136B (zh) 一种齿轮驱动风扇(gtf)发动机齿轮传动装置
US2984975A (en) Oil pump drives for propeller-gas turbine engine installations
US9109733B2 (en) Hydraulic fluid transfer coupling
CN113639029B (zh) 一种涡桨发动机减速箱单元体
CN114563155B (zh) 一种开式转子气动性能评估试验装置
US8845291B2 (en) Engine arrangement
CN109357870B (zh) 一种径向气浮轴承性能测试机
CN114838933B (zh) 一种共轴输出的齿轮箱试验装置
CN115791084A (zh) 一种螺旋桨非定常力测试动力仪及空泡水洞实验系统
CN211167406U (zh) 无人直升机尾传动装置
CN107435633B (zh) 一种气密型带水泵的小型罗茨风机设备
CN217633765U (zh) 一种固液混合润滑的多轴器
CN216717782U (zh) 一种高效船用齿轮箱轴端密封结构耐久性评估试验装置
CN218670485U (zh) 一种自润滑差速器壳体
CN216343903U (zh) 船用下齿轮箱的桨轴密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