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6329B -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6329B
CN111186329B CN202010193079.XA CN202010193079A CN111186329B CN 111186329 B CN111186329 B CN 111186329B CN 202010193079 A CN202010193079 A CN 202010193079A CN 111186329 B CN111186329 B CN 1111863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main body
embedded
groove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30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6329A (zh
Inventor
陈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esheng Dingshe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esheng Dingshe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esheng Dingshe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esheng Dingshe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30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6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6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6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6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6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4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using optical or ultrasonic detecto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6Anti-collision systems
    • G08G1/168Driving aids for parking, e.g. acoustic or visual feedback on parking sp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包括:主体,安装槽,移动件,缓冲件,控制台,承接件和围挡;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上方前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主体的前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探测头以及报警器,且主体的前端设有两个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受力槽;所述安装槽设有主体的后端底部,且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螺栓;移动件是用来安装在嵌入槽的内部的,使得移动件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来将多个篷布连接起来,从而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移动件带动篷布展开,使得本装置可以对车辆进行防护,避免车辆遇到雨雪以及风吹日晒,而移动件两侧的凹槽是为了使得篷布在折叠的时候,可以嵌入在其内部,从而有存放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例如申请号:CN201721035351.1中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主板,所述充电桩屏幕上方设置有指示灯,且充电桩屏幕下方设置有磁卡感应区,所述充电桩主体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充电枪接口和第二充电枪接口;所述充电桩主体下方固定有充电支架,充电支架上安装有悬挂器,所述充电桩主体前方区域设有充电桩位,充电桩位内停靠有充电汽车,所述充电桩主体外壳前表壁上设置有报警喇叭,所述主板底部安装有可调整角度的探头。本实用新型能利用探测器探测到充电桩前面电动车位存在车辆,并识别停车位车辆距离充电桩的间距。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充电桩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有车辆需要在夜晚长时间停放进行充电,而在充电的时候,对车辆的防护不够完善,尤其在南方遇到雨雪天气时第二天无法正常使用,且现有的充电桩在使用的时候,若是新手司机使用的时候,没有提醒安全距离的结构,也没有与汽车接触将其缓慢挡住的结构,无法有效的对车辆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桩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有车辆需要在夜晚长时间停放进行充电,而在充电的时候,对车辆的防护不够完善,尤其在南方遇到雨雪天气时第二天无法正常使用,且现有的充电桩在使用的时候,若是新手司机使用的时候,没有提醒安全距离的结构,也没有与汽车接触将其缓慢挡住的结构,无法有效的对车辆进行保护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包括主体,安装槽,移动件,缓冲件,控制台,承接件和围挡;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上方前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主体的前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探测头以及报警器,且主体的前端设有两个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受力槽;所述安装槽设有主体的后端底部,且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移动件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嵌入槽的内部,且移动件底部的嵌入件安装在底槽的内部;所述缓冲件安装在主体的前端中间位置,且缓冲件内侧的内件、弹簧以及橡胶垫安装在主体前端的受力槽内部;所述控制台包括有密封件,密封环;所述控制台的前端侧边设有插入口,且插入口的外侧设有环形结构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为橡胶材质,且密封件的内侧设有拉紧环;所述控制台的插入口内部安装有环状结构的密封环,且密封环为橡胶材质;所述控制台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主体的前端;所述承接件的内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的前端底部相连接;所述围挡包括有滑槽;所述围挡为矩形结构,且围挡的顶端内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围挡的顶端设有T形结构的滑槽,且滑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嵌入件;所述围挡的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承接件的顶端两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探测头,嵌入槽,底槽,密封条;所述主体的前端设有U形结构的嵌入槽,且嵌入槽的两侧前端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弧形长条状结构,且密封条为橡胶材质;所述嵌入槽的底部设有T形结构的底槽;所述嵌入槽为可嵌入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包括有挡件;所述安装槽为T形结构,且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数个固定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挡件,且挡件的底部为T形结构,且挡件的顶端侧边为楔形倾斜状结构;所述挡件移动嵌入在安装槽的内部为可移动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包括有连接件,嵌入件;所述移动件为U形结构,且移动移动件的两侧内部设有凹槽;所述移动件的凹槽两侧为倾斜状结构,且移动件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数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可防水的篷布相连接;所述移动件的底部设有数个T形结构的嵌入件,且嵌入件的底部两侧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件之间安装有篷布为可移动折叠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有内件;所述缓冲件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缓冲件的外侧设有数个橡胶材质的防撞条;所述缓冲件的内侧两端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内件,且内件的内端通过弹簧与橡胶垫相连接;所述缓冲件与弹簧组成可缓冲冲击力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件包括有导流槽;所述承接件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承接件的前端为楔形结构;所述承接件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且承接件的两侧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矩形结构,且导流槽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导流槽的内部与总出水管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装置中,设置了移动件以及缓冲件,此处的移动件是用来安装在嵌入槽的内部的,使得移动件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来将多个篷布连接起来,从而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移动件带动篷布展开,使得本装置可以对车辆进行防护,避免车辆遇到雨雪以及风吹日晒,而移动件两侧的凹槽是为了使得篷布在折叠的时候,可以嵌入在其内部,从而有存放空间,而凹槽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篷布在进入的时候,可以进行导向,而连接件则是用来与篷布连接的,使得篷布可以安装使用,而嵌入件则是用来安装在底槽以及滑槽的内部的,使得移动件在移动展开的时候,可以通过嵌入件进行移动,而嵌入件底部的滑轮是为了使得嵌入件在移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流畅,从而使移动件可以快速移动带动篷布展开;
还有的是,此处的缓冲件是用来与本装置的探测头进行配合使用的,使得车辆在初步导入承接件的顶端的时候,与探测头距离较近的时候,可以通过报警灯进行报警,若是车主未听到报警声音的时候,车辆可以与缓冲件接触,从而使缓冲件可以缓冲车辆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车辆与主体产生撞击,导致车辆损坏,缓冲件前端橡胶材质的缓冲条是用来直接与车辆接触的,使得车辆与缓冲件接触的时候,不会破坏漆面,而缓冲件内端的内件则是用来与弹簧进行接触的,使得缓冲件接收压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弹簧以及橡胶垫进行辅助缓冲,从而对车辆进行辅助缓冲,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有车辆需要在夜晚长时间停放进行充电,而在充电的时候,对车辆的防护不够完善,尤其在南方遇到雨雪天气时第二天无法正常使用,且现有的充电桩在使用的时候,若是新手司机使用的时候,没有提醒安全距离的结构,也没有与汽车接触将其缓慢挡住的结构,无法有效的对车辆进行保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体立体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缓冲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控制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承接件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由图7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探测头;102、嵌入槽;103、底槽;104、密封条;2、安装槽;201、挡件;3、移动件;301、连接件;302、嵌入件;4、缓冲件;401、内件;5、控制台;501、密封件;502、密封环;6、承接件;601、导流槽;7、围挡;70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包括有:主体1,安装槽2,移动件3,缓冲件4,控制台5,承接件6和围挡7;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上方前端为倾斜状结构;主体1的前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探测头101以及报警器,且主体1的前端设有两个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受力槽,而嵌入槽102前端的密封条104则是用来暂时将移动件3固定住边嵌入槽102的内部的,而底槽103则是用来使连接件301嵌入的,使得连接件301可以在其内部流畅的进行移动;安装槽2设有主体1的后端底部,且安装槽2的内部安装有螺栓,而挡件201的顶端外侧为楔形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遇到雨水的时候,可以进行导流,不会使雨水进入到安装槽2的内部,从而导致螺栓生锈;移动件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嵌入槽102的内部,且移动件3底部的嵌入件302安装在底槽103的内部,而嵌入件302则是用来安装在底槽103以及滑槽701的内部的,使得移动件3在移动展开的时候,可以通过嵌入件302进行移动,而嵌入件302底部的滑轮是为了使得嵌入件302在移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流畅,从而使移动件3可以快速移动带动篷布展开;缓冲件4安装在主体1的前端中间位置,且缓冲件4内侧的内件401、弹簧以及橡胶垫安装在主体1前端的受力槽内部,缓冲件4前端橡胶材质的缓冲条是用来直接与车辆接触的,使得车辆与缓冲件4接触的时候,不会破坏漆面,而缓冲件4内端的内件401则是用来与弹簧进行接触的,使得缓冲件4接收压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弹簧以及橡胶垫进行辅助缓冲;控制台5包括有密封件501,密封环502;控制台5的前端侧边设有插入口,且插入口的外侧设有环形结构的密封件501;密封件501为橡胶材质,且密封件501的内侧设有拉紧环;控制台5的插入口内部安装有环状结构的密封环502,且密封环502为橡胶材质;控制台5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主体1的前端;承接件6的内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1的前端底部相连接;围挡7包括有滑槽701;围挡7为矩形结构,且围挡7的顶端内侧为倾斜状结构;围挡7的顶端设有T形结构的滑槽701,且滑槽70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嵌入件302;围挡7的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承接件6的顶端两侧相连接,而导流槽601则是用来将水与泥土进行收集的,从而将水以及泥土排入到下水道系统中,从而使承接件6的上方可以更加清洁。
其中,主体1包括有探测头101,嵌入槽102,底槽103,密封条104;主体1的前端设有U形结构的嵌入槽102,且嵌入槽102的两侧前端设有密封条104;密封条104为弧形长条状结构,且密封条104为橡胶材质;嵌入槽102的底部设有T形结构的底槽103;嵌入槽102为可嵌入固定结构,此处的探测头101的型号为LM40,而主体1的前端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在遇到雨天的时候,可以进行导流,而嵌入槽102则是用来设在主体1的前端的,使得移动件3可以带动篷布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存储在嵌入槽102的内部,从而对移动件3以及篷布进行保护。
其中,安装槽2包括有挡件201;安装槽2为T形结构,且安装槽2的底部设有数个固定孔;安装槽2的内部安装有挡件201,且挡件201的底部为T形结构,且挡件201的顶端侧边为楔形倾斜状结构;挡件201移动嵌入在安装槽2的内部为可移动密封结构,此处的安装槽2是用来设在主体1的后端的,使得主体1的固定螺栓可以嵌入在安装槽2的底部,从而使挡件201可以处于螺栓的顶端进行密封挡住,可以更加美观。
其中,移动件3包括有连接件301,嵌入件302;移动件3为U形结构,且移动移动件3的两侧内部设有凹槽;移动件3的凹槽两侧为倾斜状结构,且移动件3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数个连接件301;连接件301与可防水的篷布相连接;移动件3的底部设有数个T形结构的嵌入件302,且嵌入件302的底部两侧安装有移动轮;移动件3之间安装有篷布为可移动折叠结构,此处的移动件3是用来安装在嵌入槽102的内部的,使得移动件3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301来将多个篷布连接起来,从而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移动件3带动篷布展开,使得本装置可以对车辆进行防护,避免车辆遇到雨雪以及风吹日晒,而移动件3两侧的凹槽是为了使得篷布在折叠的时候,可以嵌入在其内部,从而有存放空间,而凹槽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篷布在进入的时候,可以进行导向,而连接件301则是用来与篷布连接的,使得篷布可以安装使用。
其中,缓冲件4包括有内件401;缓冲件4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缓冲件4的外侧设有数个橡胶材质的防撞条;缓冲件4的内侧两端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内件401,且内件401的内端通过弹簧与橡胶垫相连接;缓冲件4与弹簧组成可缓冲冲击力结构,此处的缓冲件4是用来与本装置的探测头101进行配合使用的,使得车辆在初步导入承接件6的顶端的时候,与探测头101距离较近的时候,可以通过报警灯进行报警,若是车主未听到报警声音的时候,车辆可以与缓冲件4接触,从而使缓冲件4可以缓冲车辆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车辆与主体1产生撞击,导致车辆损坏。
其中,承接件6包括有导流槽601;承接件6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承接件6的前端为楔形结构;承接件6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且承接件6的两侧设有导流槽601;导流槽601为矩形结构,且导流槽601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导流槽601的内部与总出水管道相连接,此处的承接件6是用来安装在主体1的前端的,使得车辆可以处于承接件6的上方,而承接件6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本装置在露天使用遇到雨天的时候,可以将雨水导流,或车辆带动泥土到承接件6上方的时候,可以通过水管使用水将泥土冲走。
使用时:当需要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力通过固定螺栓将本装置稳固的安装在地面上,然后通过人力将挡件201安装在安装槽2的内部,当有车辆需要充电的时候,可以使驾驶员驾驶车辆停在承接件6的上方,若是驾驶员无法感觉车辆与主体1之间的距离的时候,可以使缓冲件4与探测头101配合报警器提醒司机以及控制车辆停下,车辆停止之后,可以使司机使用充电枪与车辆接口连接,然后使用控制进行充电,若是需要整夜进行充电的话,可以通过人力控制移动件3进行移动,使得移动件3底部的嵌入件302可以在底槽103以及滑槽701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使移动件3可以带动篷布展开,使得篷布可以处于车辆的上方,从而将车辆保护,从而在夜间对车辆进行保护。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安装槽(2),移动件(3),缓冲件(4),控制台(5),承接件(6)和围挡(7);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上方前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主体(1)的前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探测头(101)以及报警器,且主体(1)的前端设有两个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受力槽;所述安装槽(2)设有主体(1)的后端底部,且安装槽(2)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移动件(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嵌入槽(102)的内部,且移动件(3)底部的嵌入件(302)安装在底槽(103)的内部;所述缓冲件(4)安装在主体(1)的前端中间位置,且缓冲件(4)内侧的内件(401)、弹簧以及橡胶垫安装在主体(1)前端的受力槽内部;所述控制台(5)包括有密封件(501),密封环(502);所述控制台(5)的前端侧边设有插入口,且插入口的外侧设有环形结构的密封件(501);所述密封件(501)为橡胶材质,且密封件(501)的内侧设有拉紧环;所述控制台(5)的插入口内部安装有环状结构的密封环(502),且密封环(502)为橡胶材质;所述控制台(5)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主体(1)的前端;所述承接件(6)的内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1)的前端底部相连接;所述围挡(7)包括有滑槽(701);所述围挡(7)为矩形结构,且围挡(7)的顶端内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围挡(7)的顶端设有T形结构的滑槽(701),且滑槽(70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嵌入件(302);所述围挡(7)的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承接件(6)的顶端两侧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探测头(101),嵌入槽(102),底槽(103),密封条(104);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有U形结构的嵌入槽(102),且嵌入槽(102)的两侧前端设有密封条(104);所述密封条(104)为弧形长条状结构,且密封条(104)为橡胶材质;所述嵌入槽(102)的底部设有T形结构的底槽(103);所述嵌入槽(102)为可嵌入固定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包括有挡件(201);所述安装槽(2)为T形结构,且安装槽(2)的底部设有数个固定孔;所述安装槽(2)的内部安装有挡件(201),且挡件(201)的底部为T形结构,且挡件(201)的顶端侧边为楔形倾斜状结构;所述挡件(201)移动嵌入在安装槽(2)的内部为可移动密封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3)包括有连接件(301),嵌入件(302);所述移动件(3)为U形结构,且移动件(3)的两侧内部设有凹槽;所述移动件(3)的凹槽两侧为倾斜状结构,且移动件(3)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数个连接件(301);所述连接件(301)与可防水的篷布相连接;所述移动件(3)的底部设有数个T形结构的嵌入件(302),且嵌入件(302)的底部两侧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件(3)之间安装有篷布为可移动折叠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包括有内件(401);所述缓冲件(4)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缓冲件(4)的外侧设有数个橡胶材质的防撞条;所述缓冲件(4)的内侧两端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内件(401),且内件(401)的内端通过弹簧与橡胶垫相连接;所述缓冲件(4)与弹簧组成可缓冲冲击力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6)包括有导流槽(601);所述承接件(6)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承接件(6)的前端为楔形结构;所述承接件(6)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且承接件(6)的两侧设有导流槽(601);所述导流槽(601)为矩形结构,且导流槽(601)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导流槽(601)的内部与总出水管道相连接。
CN202010193079.XA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Active CN111186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079.XA CN111186329B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079.XA CN111186329B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6329A CN111186329A (zh) 2020-05-22
CN111186329B true CN111186329B (zh) 2022-09-16

Family

ID=7070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3079.XA Active CN111186329B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6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0609A (zh) * 2021-03-29 2021-07-23 陈波 车位停泊检测方法、停车管理的数据生成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25452A1 (de) * 2016-04-01 2017-10-04 Carrosserie Hess AG Ladestation für einen oberleitungsbus
CN208291000U (zh) * 2018-05-23 2018-12-28 石家庄车航充电设施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充电桩
CN109339522A (zh) * 2017-11-15 2019-02-15 湖南永联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停车场
CN109823221A (zh) * 2019-03-20 2019-05-31 杨新容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户外用汽车充电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0658A1 (en) * 2009-12-15 2011-06-16 Liberty Plugins, Inc. Automated Parking Garage with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MX365455B (es) * 2013-04-05 2019-06-04 Abb Schweiz Ag Aparato de conexion para conectar un vehiculo accionado electricamente a una estacion de carg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25452A1 (de) * 2016-04-01 2017-10-04 Carrosserie Hess AG Ladestation für einen oberleitungsbus
CN109339522A (zh) * 2017-11-15 2019-02-15 湖南永联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停车场
CN208291000U (zh) * 2018-05-23 2018-12-28 石家庄车航充电设施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充电桩
CN109823221A (zh) * 2019-03-20 2019-05-31 杨新容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户外用汽车充电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6329A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48674B2 (ja) 電気車両充電ステーション
US9376831B2 (en) Foundation system for charging poles
CN111186329B (zh)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探测技术的充电桩
CN110281797B (zh) 一种户外电动汽车充电桩
US10981459B1 (en)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in motion
CN11207840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节能型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2604624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充电桩
CN212796572U (zh) 一种带有车位锁结构的充电桩
CN219789928U (zh) 一种可检测湿度的移动式防触电式充电桩
CN214112328U (zh) 一种防水的垂直升降的地埋式汽车充电桩
CN211252267U (zh) 一种防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0941397U (zh) 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7477110U (zh) 一种具有充电线收纳结构的汽车充电桩
CN213383926U (zh) 一种露天使用的防水性能好的电瓶车充电桩
CN215621497U (zh) 一种新能源交通汽车用防雨充电桩
CN106004392A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汽车罩
CN216331529U (zh) 一种露天场地用汽车充电桩
CN213948178U (zh) 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环保型电动车充电桩
CN216101593U (zh) 感应式智能充电桩
CN216545785U (zh) 一种充电桩防水装置
CN219257101U (zh) 一种防雨型智能电瓶车充电桩
CN219676706U (zh) 一种车流量微波检测器
CN21585083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
CN215154025U (zh) 一种新型便于安装固定的直流充电桩
CN216231730U (zh) 一种基于NB-IoT通信的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9

Address after: 11-5, No. 4, Jingang New District,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400000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Desheng Dingshe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0, Hongfu Road, Nancheng Distric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73

Applicant before: Chen B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