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6244B -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6244B
CN111186244B CN202010024944.8A CN202010024944A CN111186244B CN 111186244 B CN111186244 B CN 111186244B CN 202010024944 A CN202010024944 A CN 202010024944A CN 111186244 B CN111186244 B CN 111186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driving
movable
along
uprigh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49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6244A (zh
Inventor
严华锋
刘庆军
田海弘
王小君
王挺
吴正平
徐跃平
徐慧文
刘榛
严睿晟
陈林波
周银辉
黄斌
苏朱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fe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fe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fe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feng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86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6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6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6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3/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ornamental structures
    • B44C3/06Sculp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JDEVICES FOR THEATRES, CIRCUSES, OR THE LIKE; CONJUR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A63J1/00Stage arrangements
    • A63J1/02Scenery; Curtains; Other decorations; Means for moving s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JDEVICES FOR THEATRES, CIRCUSES, OR THE LIKE; CONJUR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A63J1/00Stage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5/00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ornamental bod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它包括多个移动底座,多个移动底座绕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的周向呈辐射状等距排列,各移动底座上均安装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上安装有竖立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叶片单元,所述承载单元沿各自移动底座上的移动路径带动立柱朝中心线所在位置靠拢或朝背离中心线所在位置散开,以及对应控制各个立柱活动的立柱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雕像,其可以使得动态雕像的叶片在聚拢和分散状态均呈现轮廓造型。

Description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舞台机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动态雕像是城市人文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立体雕像中已有活动式的动态雕像,通过驱动部件使得立体雕像可以按照既定轨迹移动,从而提高立体雕像的展示效果。但是现有的动态雕像仅仅能够完成简单的平移合拢的动作,并且也仅当立体雕像处于合拢状态时才能够给予观众视觉上的雕像展示,其处于分开位置时该活动式立体雕像的各个部分是无序的,并不能够给予人们视觉的欣赏。因此,现有的活动式立体雕像中普遍存在活动动作简单且仅在合拢状态下才具有雕像轮廓的问题,其展示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动态雕像,其可以使得动态雕像的叶片在聚拢和分散状态均呈现轮廓造型。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态雕像,它包括多个移动底座,多个移动底座绕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的周向呈辐射状等距排列,各移动底座上均安装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上安装有竖立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叶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沿各自移动底座上的移动路径带动立柱朝中心线所在位置靠拢或朝背离中心线所在位置散开。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底座包括轨道和底座驱动组件,所述的轨道上滑动配合有平移组件,所述的平移组件上安装有旋转组件,所述的承载单元安装在所述的旋转组件上;所述的平移组件受驱动装置驱动能在所述的轨道上来回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平移组件包括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滑动配合在所述的轨道上;所述的滑动座上设有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的第一滚轮组件的第一滚轮滚动配合在所述的轨道的侧壁上,滑动座沿轨道滑动时所述的第一滚轮在轨道侧壁上滚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转盘、固定轴及第一驱动器;所述的固定轴固定在所述的滑动座上,所述的转盘轴向限位且可周向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的固定轴上,所述的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的转盘转动;所述的承载单元固定在所述的转盘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齿轮,所述的转盘的外周壁上设有齿环,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环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承载单元与所述的滑动座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体及锁扣;所述的锁扣安装在所述的承载单元上,所述的锁体安装在所述的滑动座上;所述的锁体还设有锁舌及第二驱动器,所述的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的锁舌插入锁扣进行锁定或者退出锁扣进行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驱动组件包括齿条及第三驱动器,所述的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的齿条安装在所述的滑动座上,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的叶片单元包括沿立柱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内含有一个或多个活动叶片,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驱使同一叶片组内的活动叶片在聚拢状态和展开状态自由切换的叶片驱动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的叶片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使活动叶片沿立柱的轴向移动的轴向活动机构和用于驱使活动叶片沿立柱的周向转动的周向活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轴向活动机构包括沿立柱的轴线方向拉动的牵引链,所述活动叶片连接于所对应的牵引链上。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环,所述叶片主体在周向活动机构的驱使下与支撑环转动配合,所述支撑环与牵引链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环为环形结构,所述活动叶片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设有环形的滑槽,所述支撑环沿安装通孔的周向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叶片连同支撑环套于立柱外。
作为优选,所述周向活动机构为叶片电机,所述叶片电机固定于活动叶片的叶片主体上,并且在叶片电机驱动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动叶片和支撑环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电机内置于活动叶片的叶片主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组包括基准叶片,所述基准叶片与立柱相连,同一叶片组内的全部活动叶片在轴向活动机构的驱使下朝基准叶片所在位置移动至处于聚拢状态或朝背离基准叶片的方向复位至展开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基准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环,所述基准叶片的支撑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叶片的叶片主体转动配合于所述基准叶片的支撑环上。
作为优选,所述基准叶片的叶片主体内设有叶片电机,该基准叶片上的叶片电机驱使基准叶片的叶片主体和基准叶片的支撑环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组内的活动叶片数量为四个,四个活动叶片沿基准叶片所在的水平面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组内设有与立柱的轴线垂直的基准平面,所述叶片组内的全部活动叶片在轴向活动机构的驱使下朝该叶片组内的基准平面所在位置移动至处于聚拢状态或朝背离基准平面的方向复位至展开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组内的活动叶片数量为四个,四个活动叶片沿基准平面所在的水平面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轴线为沿竖直方向弯曲延伸的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叶片安装区,所述叶片单元位于叶片安装区内,所述牵引链沿竖直方向贯穿叶片安装区,且所述牵引链位于叶片安装区内的部分包括至少由一个滚轮单元和一个长度可调的伸缩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功能段,所述立柱上沿轴线方向铺设有与滚轮单元相配合的导轨。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链为偶数根,任意相邻两根牵引链位于叶片安装区外的两端相互连接构成一根环形的牵引链。
作为优选,当所述牵引链为环形结构时牵引链位于叶片安装区上方的部分绕于立柱顶部的定滑轮上,牵引链位于叶片安装区下方的部分延伸至承载单元上并与承载单元上的牵引链驱动装置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设有根环形的牵引链,根牵引链沿立柱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得所述叶片安装区内形成段功能段,所述立柱的顶部位于各牵引链所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定滑轮。
根据权利要求或或或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伸缩单元与相邻的滚轮单元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上调节杆、下调节杆和调节套,所述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沿同一轴线间隔设置,且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相对的端部分别插入调节套的两端,所述上调节杆与调节套之间以及下调节杆与调节套之间均为螺纹连接,且随着调节套的转动所述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相对或相背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单元包括滚轮本体,所述滚轮本体上位于导轨所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万向接头包括公接头、母接头、转动芯块和转动轴,所述公接头的一端与伸缩单元固定连接,公接头的另一端与转动芯块沿第一个转动平面铰接,所述母接头的一端与滚轮本体之间沿滚轮本体轴线的周向转动配合,所述母接头的另一端与转动芯块沿第二个转动平面铰接,且两个转动平面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本体上设有与导轨滑动配合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绕自身轴线与滚轮本体转动配合,且所述导向轮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轮包括沿滚轮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留有用于安装活动叶片的连接区。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叶片包括支撑环和叶片主体,所述活动叶片的叶片主体转动配合于该活动叶片的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的部分或全部与滚轮本体的连接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为多个,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导向轮的外圆周面和所对应的两个第二导向轮的外圆周面共同合围形成与导轨相匹配的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沿立柱的轴线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各牵引链的每段功能段上的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均为多个,且每段功能段上的全部滚轮单元和全部伸缩单元依序排列并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每段功能段上全部滚轮单元和全部伸缩单元依序交替设置。
根据权利要求-或-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叶片的支撑环的周向设有三个连接点,所述立柱上位于三个连接点所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牵引链,所述支撑环上的三个连接点与各自对应的牵引链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基准连接件和两个长度可调的可调连接件相连,并且三个牵引链同步联动,以使得所述活动叶片沿立柱的轴线方向升降。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立体雕像活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连接件包括基准连接螺杆,基准连接螺杆的一端与所对应的牵引链固定连接,基准连接螺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支撑环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立体雕像活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调平弹簧,两个第一调平弹簧对称设于基准连接螺杆两侧,且第一调平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和基准连接螺杆所在的牵引链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立体雕像活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连接件包括自身长度可调的调节拉杆,所述调节拉杆的下端通过万向节与支撑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拉杆的上端位于活动叶片的上方且与所对应的牵引链通过另一个万向节转动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或-或-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单元包括承载座,所述立柱竖立于承载座上,所述牵引链为环形结构,且牵引链的上部绕于立柱顶部的定滑轮上,牵引链的下部延伸至承载单元上并与承载单元上的牵引链驱动装置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链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立柱下方的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沿立柱的轴线方向至少设有两组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均包括一驱动轴以及与驱动轴传动连接的从动件,所述的从动件与牵引链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每一个所述的驱动轴沿立柱轴线方向的投影位置与相邻驱动轴沿立柱轴线方向的投影位置错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从动件沿立柱轴线方向的投影位置沿立柱周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内的从动件沿立柱周向均匀设置。
为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动态雕像上的智能控制系统,它包括上述的动态雕像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以下步骤:
Z1、每个立柱对应设有一个立柱系统,各立柱的立柱系统均按预设速度进行往返运行一个周期,并打开对应的照明系统,运行周期内并检测立柱系统实时运行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差值,差值中选取最小的值设置r1并将该立柱系统设定为目标立柱,当r1绝对值大于预设值,进入Z2;
Z2、得到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当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大于预设位置,进入Z3,当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位置,进入Z4;
Z3、除目标立柱外的立柱系统预设速度根据目标立柱实时运行速度修订以保持一致,进入Z1;
Z4、目标立柱停止并记录停止前的运行时间t1,并熄灭该立柱系统对应的照明系统,实时记录除目标立柱系统外周期内实时剩余时间t2,当剩余时间t2小于或等于运行时间t1,进Z5;
Z5、目标立柱直接反向沿预设速度运行并打开该立柱系统对应的照明系统,其余立柱系统沿预设速度或修正速度运行,到达周期后每个立柱系统均停止运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首先,承载单元上的立柱可以沿轴向设置若干的叶片组,通过承载单元本身的移动可以带动立柱上的叶片组与相邻立柱上的叶片组共同组合形成动态雕像,而且通过立柱上的叶片驱动单元可以使得立柱上的各叶片组本身能够活动从而使得立柱上的叶片组在聚拢状态和展开状态往复切换的过程中形成多种轮廓造型的展示,使得整体的动态雕塑造型丰富多样,其次通过立柱系统可以协调各个立柱同步运行,在个别立柱发生运行故障时能够自行修正以保证雕像展示效果,实现智能化控制,并且在个别立柱失效情况下,自主介入控制,有效避免设备相互干涉,实现整体设备的自动安全管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柱相互聚拢呈立体雕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单个立柱及该立柱上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立柱上一个叶片单元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活动叶片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基准叶片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3中的叶片单元活动至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中另一种叶片单元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3中去除叶片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G”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立柱上顶层活动叶片所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H”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单个牵引链装配于立柱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牵引链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牵引链部分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中承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驱动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2中驱动箱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移动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A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为图25中“B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8为图25中“C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的移动底座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D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1为图29中“EE”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中移动底座的锁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
100、立柱;
200、叶片单元;
201、叶片,2011、叶片主体,2012、支撑环,201-0、基准叶片,201-S、活动叶片,201-S1、上一活动叶片,201-S2、上二活动叶片,201-S3、下一活动叶片,201-S4、下二活动叶片;
300、叶片驱动单元;
301、叶片电机,302、轴向活动机构,3021、牵引链,3021-1、滚轮本体,3021-2、导向轮,3021-2’、第一导向轮,3021-2”、第二导向轮,3021-3、连接区,3021-4、上调节杆,3021-5、下调节杆,3021-6、调节套,3021-7、公接头,3021-8、母接头,3022、基准连接件,3022-1、基准连接螺杆,3022-2、第一调平弹簧,3023、可调连接件,3023-1、调节拉杆,3023-2、第二调平弹簧,3023-3、抱箍,3023-4、安装片,3024、基准支撑杆, 3025、可调支撑杆,3026、下连接片,3027、上连接片,3028、锁紧螺母,3029、蝶形弹簧,3030、链条,303、导轨,3031、导向杆,3032、抵块,304、定滑轮,305、叶片安装区;
400、承载单元;
401、驱动箱,402、牵引链驱动组件,4021、驱动轴,4022、从动件;4022-1、第一从动件,4022-2、第二从动件,403、主动斜面齿,404、从动斜面齿,405、牵引链动力组件,4051、滑动块,4052、液压件,4054、传动链轮,406、承载座;
500、移动底座;
501、轨道,5011、滑轨部,5011-1、滑轨条,5011-2、轨道连接件,5011-3、滑板,5011-4、限位块,5012、支撑部,502、滑动座,503、限位件,504、滑动槽,505、第一固定板,506、第一转轴,507、第一滚轮,508、转盘,509、承载环,510、第一驱动器, 511、齿环,512、固定孔,513、锁体,514、锁扣,515、第一滚动轮,516、第一支撑板, 517、第二驱动器,518、支架,519、第二滚动轮,520、第二支撑板,521、齿条分体, 522、延伸支架,523、第三驱动器,524、第二固定板,525、第二转轴,526、第二滚轮, 527、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活动的立体雕像。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雕像,它包括如图1所示的若干根竖立摆放的立柱100,如图2所示每个立柱100均竖立在各自的承载单元400上,并且各立柱100上均设有叶片单元200,每个叶片单元包括有若干叶片组,各个叶片组沿立柱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立柱100上设有用于驱动叶片单元200内的各个叶片组的叶片驱动单元300。具体地所述立柱100 的下端安装于承载单元400上,通过承载单元400的驱动以使得所述立柱100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各立柱100相互聚拢时各个立柱100上的叶片单元相互配合构成整体的雕像外轮廓,以使得从视觉效果上给观众整体的雕像造型的展示,当然要使得各个立柱100 上的叶片单元能够相互配合,从而协同构建整个动态雕像的外轮廓,因此此时立柱100上各叶片组内的各叶片都是间隔排列的展开状态,从而便于相邻立柱100上的相邻叶片相互交叠。当各立柱100复位至相互远离时立柱100上的叶片单元200在各自叶片驱动单元300 的驱使下使得叶片单元200中的各叶片组内的叶片聚拢后构成单独的图案,例如如图13 所示的呈现花朵状态,这能够给予观众另一种雕像的造型展示,显然此时以各个立柱100 为独立的展示单元,此时各立柱100上的每个叶片组内的叶片都是相互靠拢的,故此称之为聚拢状态。最终使得原本单一的立体雕像可以呈现至少两种不同的造型展示。上述立柱 100上全部的叶片单元200可以统称为立体雕像上的活动件。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上述立体雕像中的叶片单元200,它包括多个叶片组,每个叶片组内还有一个或者多个叶片201,全部的叶片201均套于立柱100外,且各叶片201沿立柱100 的长度方向依序间隔设置。上述的全部叶片201中的至少一个叶片201或全部叶片201包括叶片主体2011和用于承载叶片主体2011的支撑环2012,所述支撑环2012套于立柱100 外且与立柱100相连,所述叶片主体2011安装于支撑环2012上,且所述叶片主体与支撑环2012之间沿立柱100的轴向限位沿立柱100的周向转动配合,所述叶片主体2011上设有驱使叶片主体2011相对于支撑环2012转动的叶片电机301,即所述叶片主体2011通过叶片驱动单元300中的叶片电机301实现转动。当然上述用于驱动叶片主体2011转动的也可以是液压马达等常规的驱动部件,基于此下文中包括但不限于以常规的叶片电机301作为示例以便于描述支撑环2012的运动过程。
为了构成立体雕像的外轮廓,各个依序排列的叶片主体2011的外缘是需要构建成预设立体雕像的外轮廓图形的,因此同一个立柱100上各个叶片主体2011沿水平方向上的外轮廓都是基于轮廓形状的设计需求而做出调整的,但是各个叶片主体2011上与支撑环2012 之间的配合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连接机构,这是被允许的。
具体地,所述叶片主体2011由上层叶片板和下层叶片板构成,所述的上层叶片板和下层叶片板间隔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叶片主体2011上沿自身厚度方向依序贯穿叶片主体2011的上层叶片板和下层叶片板从而形成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尺寸与支撑环2012 相匹配,所述支撑环2012沿叶片主体2011的厚度方向限位于上层叶片板和下层叶片板之间,且所述支撑环2012通过轴承与叶片主体2011转动配合。
作为优选,如图11所示,所述叶片电机301设于叶片主体2011的上层叶片板和下层叶片板之间,由此做到对于叶片电机301的内置设计,至少起到防风和挡雨作用。上述的通过叶片电机301驱动支撑环2012的示例之一:所述叶片电机301的输出轴上设置主动齿轮在支撑环2012的外圆周上设置弧形齿条,通过主动齿轮和弧形齿条之间的啮合从而使得叶片电机301的驱动力传递至支撑环2012上,由于支撑环2012与立柱100固定相连,因此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所述叶片主体2011带动叶片电机301环绕立柱100转动。
作为优选,上述的支撑环2012可以作为叶片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叶片分为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即作为固定部分的支撑环2012与立柱100相连,而作为活动部分的叶片主体2011与支撑环2012之间转动配合。另外,上述的支撑环2012可以作为独立部件,通过这一独立的部件使得叶片与立柱100之间转动配合,即作为独立部件的支撑环2012与立柱100固定,而该叶片与支撑环2012之间为转动配合,从此意义上来说整个叶片都绕着立柱100转动,当然所述叶片内同样设有叶片电机301,叶片电机30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与支撑环2012啮合从而带动叶片相对于支撑环2012转动。
当然,示例中关于叶片单元200中的叶片201均是讨论通过支撑环301实现与立柱100 转动配合;当然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并不严格要求全部的叶片都采用此可转动的结构设计,若部分叶片201无需转动,则不需要转动的叶片201与立柱直接固定连接即可,此时行业内的公知常识,在此就不进行赘述了,当全部叶片201都可以转动时当然可以选择部分不转动,故此下文中讨论的叶片201均为可转动的情况。
实施例二: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9所示,上述单个立柱100上的叶片201 数量为N个,将全部的N个叶片201依序分为M组叶片组,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M为小于N且大于1的整数。并且M组叶片组中所包含的叶片201数量大于2个的叶片组由至少一个基准叶片201-0和至少一个活动叶片201-S组成,即叶片组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叶片201为基准叶片201-0,其余叶片201为活动叶片201-S。以M组叶片组中的由5 个叶片201构成一组的叶片组为例,该叶片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叶片201为基准叶片201-0,基准叶片201-0的上方依次间隔设置有上一活动叶片201-S1和上二活动叶片201-S1,基准叶片201-0的下方依次间隔设置有下一活动叶片201-S3和下二活动叶片201-S4。所述基准叶片201-0的支撑环2012与立柱100固定相连,该基准叶片201-0的叶片主体2011与支撑环2012转动配合从而使得该基准叶片201-0的叶片主体2011仅沿立柱100的周向绕立柱100转动。而4个活动叶片201-S的各支撑环2012通过各自对应的轴向活动机构与立柱 100连接,即活动叶片201-S通过叶片驱动单元300中的轴向活动机构302实现轴向移动,通过该轴向活动机构302可以带动活动叶片的支撑环2012沿立柱100的轴向移动,由此实现的效果在于不仅能够使活动叶片201-S的叶片主体2011可以与各自对应的支撑环 2012转动配合,从而实现活动叶片201-S的叶片主体2011可以绕立柱100的周向转动,而且通过轴向活动机构302可以使得支撑环2012带动叶片主体2011沿立柱100的轴向移动。上述活动叶片201-S所呈现的整体效果在于5个叶片201的叶片主体2011都能够绕立柱100的周向转动,同时4个活动叶片201-S能够朝基准叶片201-0所在位置聚拢或朝背离基准叶片201-0的方向复位。
作为优选,在同一个叶片组中将中间位置的叶片201设置为基准叶片201-0的目的在于使得各个活动叶片201-S朝向基准叶片201-0移动的总行程较小。当然并不排除将叶片组中任意一个叶片201作为基准叶片201-0,例如由5个叶片201构成的叶片组中,可以将从上往下的第一个叶片201作为基准叶片201-0,位于基准叶片201-0下方的4个叶片 201为活动叶片201-S;也可以将从上往下的第二个叶片201作为基准叶片201-0,位于基准叶片201-0上方的1个叶片201和位于基准叶片201-0下方的3个叶片201作为活动叶片201-S;也可以将从上往下的第四个叶片201作为基准叶片201-0,位于基准叶片201-0 上方的3个叶片201和位于基准叶片201-0下方的1个叶片201作为活动叶片201-S;也可以将从上往下的第五个叶片201作为基准叶片201-0,位于基准叶片201-0上方的4个叶片 201为活动叶片201-S。
作为优选,上述的单个叶片组内叶片201总数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6个及更多。
进一步地,当叶片201总数为奇数个时选择中间位置的叶片201为基准叶片201-0,由此使得各活动叶片201-S的轴向移动路径小,减少移动造成的误差和控制困难。
实施例三: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4所示,由一个或多个叶片组成的叶片组中也可以不设置基准叶片201-0,而是预设一个虚拟的基准平面O,该叶片组中的全部叶片201通过轴向活动机构302均朝该基准平面O移动,实现聚拢形成呈花朵图案的展示效果,或者从聚拢状态的花朵图案复位至初始状态。
尤其当单个叶片组中的叶片201数量为偶数时无法在轴向的中间位置找到一个基准叶片201-0,因此需要设定这一基准平面O,而上述的基准平面O可以选择沿立柱100的轴线上位于该叶片组所对应区域内的任意一点所在的平面。
作为优选,为了受力的对称性考虑,采用在该叶片组的轴向居中位置找到中点,过该中点形成一个虚拟的基准平面O,该叶片组内的各叶片201沿轴向被均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此便于叶片201活动过程中上下的对称设计,显然通过基准平面O取代上述实施例二中的基准叶片201-0后,该叶片组内的全部叶片201均为活动叶片201-S。
当然,出于叶片201装配过程中位置、高度、相邻部件的关联以及叶片运动行程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在一个叶片组内可能仅设置一个基准叶片201-0,或者设置多个基准叶片201-0,或者设置一个基准平面O,或者设置多个基准平面O,或者设置至少一个基准叶片201-0和至少一个基准平面O的组合都是应当被允许的,上述基准平面O和/或基准叶片201-0的选择都是基于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后的优选变化。
实施例四: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9所示,所述的轴向活动机构302包括沿立柱100的轴向延伸的牵引链3021,活动叶片201-S的支撑环2012与牵引链3021固定相连,所述牵引链3021仅沿立柱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由此带动固定连接于牵引链3021 上的活动叶片201-S沿立柱100的轴向移动。
具体地,上述牵引链3021仅沿立柱100的轴线方向移动是需要一定的限位机构和牵引链驱动机构实现的,但是牵引链3021的限位机构可以通过额外设置的导轨或者导向槽或导向轮等实现限位功能,牵引链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加传动齿轮或者电机加链轮或者液压缸等常规驱动方式实现。显然实现牵引链3021仅沿立柱100的轴线方向移动可以采用多种常规的现有技术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本领域甚至于公知领域的现有技术实现这一牵引链3021的仅沿立柱100轴线方向移动,故此该实施例中未列出驱动牵引链3021的具体常规结构并不影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于该牵引链3021仅沿立柱100 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技术再现,故此就不在此详细展开赘述了。
实施例五: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以单根立柱100上的叶片201数量为45个为例,每5个叶片201分为一个叶片组,由此使得45个叶片201从上往下依序分为9个叶片组,并且任意一个叶片组中的中间位置的叶片201为基准叶片201-0,基准叶片201-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一活动叶片201-S1和下一活动叶片201-S3,在上一活动叶片201-S1上方设有上二活动叶片201-S2,在下一活动叶片201-S3的下方设有下二活动叶片201-S4,所述上二活动叶片201-S2朝基准叶片201-0的移动行程大于上一活动叶片 201-S1的移动行程且上二活动叶片201-S2的移动行程大致上是上一活动叶片201-S1移动行程的2倍,所述下二活动叶片201-S4朝基准叶片201-0的移动行程大于下一活动叶片 201-S3的移动行程且下二活动叶片201-S4的移动行程大致上是下一活动叶片201-S3移动行程的2倍。具体地,所述上一活动叶片201-S1和下一活动叶片201-S3的移动行程为 350mm,而上二活动叶片201-S2和下二活动叶片201-S4的移动行程为700mm。
实施例六:
为了使得立柱100上的多个叶片的外轮廓可以从视觉上构建出立体雕像的轮廓,例如人形雕像,因此需要所述立柱100的部分或者全部在三维空间内弯曲从而呈现立体的视觉效果,即所述立柱100中轴线的部分或全部呈曲线状态,由此使得立柱100的部分或全部呈现为曲轴。当然不管竖直状的直轴还是弯曲状的曲轴都统称为立柱100。
实施例七: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9至图21所示,为了使得牵引链3021可以被应用于弯曲的立柱100上,即牵引链3021自身的长度方向是沿着立柱100弯曲的轴线延伸的,为了避免牵引链3021在弯曲部分与立柱100上其他附件发生干涉以及弯曲部分不同牵引链3021的行程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牵引链3021的结构做出改进设计,所述牵引链3021至少由多个交替设置的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依序相连组成,任意一个伸缩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滚轮单元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减少牵引链3021的数量,所述牵引链3021可以采用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所述立柱100的顶部设有与牵引链3021相匹配的定滑轮304,将牵引链3021的上部绕于定滑轮304外,因此可以使得一根环形的牵引链3021在经过定滑轮304后形成一段上升而另一段同步下降的两段,故此原本需要两套用于驱动牵引链运动的牵引链驱动机构可以简化为一套牵引链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链驱动机构设于承载单元400上,上述环形的牵引链3021的顶部绕于定滑轮304外而牵引链的底部可以通过换向轮后与牵引链驱动机构相连,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和链轮,牵引链绕于链轮上通过电机带动链轮转动实现对于牵引链的正反向拉动。
作为优选,在牵引链3021上设置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的目的在于便于活动叶片的安装和调节,因此当牵引链3021位于定滑轮304所在位置时是不必安装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的,可以采用普通的链条3030构成,同样的牵引链3021延伸至承载单元400上的部分仅仅是需要与承载单元400上的牵引链驱动机构连接,因此也无需设置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故此,整个环形牵引链包括但不限于由至少一个滚轮单元、至少一个自身长度可调的伸缩单元和至少一端链条3030依序首尾相连构成。当然,正如上文所述牵引链3021上之所以设置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的目的在于便于活动叶片的安装,在兼顾活动叶片按照预定路径活动的基础上要避免活动叶片与立柱或者立柱上的固定附件发生干涉碰撞,尤其当立柱100的轴线为曲线时采用常规的链条拉动将会极大程度的造成活动叶片与立柱100的弯曲部分碰触,造成设备损伤,因此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应当是设置于立柱100上的活动叶片所对应的区域。故此在立柱100上位于活动叶片所在的区域认为的划定一个区域为叶片安装区305,所述叶片安装区305为绕立柱100的轴线一周形成的环形区域。所述牵引链 3021上位于叶片安装区305内的部分定义为功能段,构成牵引链3021的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位于所述叶片安装区305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如图所示,在一个立柱上设有6根环形的牵引链,6个环形的牵引链沿立柱10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立柱100的顶部位于各牵引链所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定滑轮304。并且6根牵引链均穿过叶片安装区305,由此使得全部的牵引链3021在叶片安装区305内形成12段相互平行的功能段,全部功能段沿立柱100的周向均匀分布。
为了实现滚轮单元在导轨上平移,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所述滚轮单元包括滚轮本体 3021-1和安装于滚轮本体3021-1上的导向轮3021-2,所述导向轮3021-2包括沿滚轮本体3021-1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轮3021-2’和第二导向轮3021-2”,所述滚轮本体3021-1 位于第一导向轮3021-2’和第二导向轮3021-2”之间的区域留有用于连接活动叶片201 的连接区3021-3。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轮3021-2’和第二导向轮3021-2”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导向轮3021-2’沿滚轮本体3021-1的周向均匀分布,四个第二导向轮3021-2”同样沿滚轮本体3021-1的周向均匀分布且任意一个第二导向轮3021-2”均沿滚轮本体3021-1的轴向与其中一个第一导向轮3021-2’对应,由此使得四个第一导向轮3021-2’和四个第二导向轮3021-2”沿滚轮本体3021-1的轴向一一对应。并且其中两个第一导向轮3021-2’的外圆周面以及该两个第一导向轮3021-2’沿轴向对应的两个第二导向轮3021-2”的外圆周面共同合围形成与导轨滑动配合的滑槽的内表面。同理,其余的两个第一导向轮 3021-2’的外圆周面和轴向对应的两个第二导向轮3021-2”的外圆周面也共同合围形成相反方向的滑槽内表面,由此通过四个第一导向轮3021-2’和四个第二导向轮3021-2”共同构成的两个朝向相反的滑槽与导轨上的两个滑动表面配合或者与导轨的两个组成部分滑动配合,最终不仅能够很好的实现滚轮本体3021-1在导轨上滑动配合,而且能够使得滚轮本体3021-1约束在导轨上,减少滚轮本体3021-1从导轨上脱轨的风险。当然上述的导轨结构需要设置成于该两个滑槽都相匹配,此点关于导轨的适应性调整可以是使得导轨变形形成不同的配合表面,也可以是由导轨的多个组成部件配合实现,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当滚轮单元做出上述结构改进后相应的导轨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是基于导轨领域的公知常识可以简单实现的,故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导轨部分就不加以详细赘述。
为了实现滚轮单元在导轨上平移,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所述滚轮单元包括滚轮本体 3021-1,所述滚轮本体3021-1上位于导轨所对应的位置内凹形成与导轨相匹配的导向用的滑槽,所述导轨滑动配合于滑槽内。
为了实现滚轮单元在导轨上平移,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所述滚轮单元包括滚轮本体 3021-1,所述滚轮本体3021-1上位于导轨所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一与导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导轨与滑块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上调节杆3021-4、下调节杆3021-5和调节套3021-6,所述上调节杆3021-4的一端伸入调节套3021-6的一端内并与调节套3021-6螺纹连接,所述下调节杆3021-5的一端伸入到调节套3021-6的另一端内并与调节套3021-6螺纹连接,且随着调节套3021-6的转动所述上调节杆3021-4和下调节杆3021-5沿调节套3021-6的轴向同步联动以使得所述上调节杆3021-4和下调节杆3021-5相对靠近或相背远离。采用此伸缩单元可以有效的沿牵引链3021的长度方向调节牵引链3021各个位置的长度,即调节两个滚轮单元之间的间距。
上述上调节杆3021-4和下调节杆3021-5随着调节套3021-6转动而相对靠近或相背远离是通过对于上调节杆3021-4和调节套3021-6之间的螺纹旋向的选择以及下调节杆3021-5和调节套3021-6之间的螺纹旋向的选择来协同实现的。即上调节杆3021-4和下调节杆3021-5分别采用右旋的外螺纹和左旋的外螺纹,所述调节套3021-6内位于上调节杆3021-4和下调节杆3021-5所对应的位置分别采用与二者各自对应的内螺纹,由此使得随着调节套3021-6的转动上调节杆3021-4上行时下调节杆3021-5下行实现上调节杆3021-4和下调节杆3021-5相背离运动,反之上调节杆3021-4下行时下调节杆3021-5上行实现上调节杆3021-4和下调节杆3021-5相对靠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万向接头包括公接头3021-7、母接头3021-8、转动芯块和转动轴,两个万向接头的公接头3021-7分别与上调节杆3021-4与下调节杆3021-5位于调节套3021-6 外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其中一个万向接头的公接头3021-7与上调节杆3021-4为一体式结构,另一个万向接头的公接头3021-7与下调节杆3021-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万向接头的母接头3021-8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滚轮本体3021-1相连,具体地可以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即母接头3021-8上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螺栓,该螺栓与滚轮本体3021-1上的螺纹孔螺纹固定。所述公接头3021-7通过一个转动轴与转动芯块沿第一个转动平面铰接,所述母接头3021-8通过另一个转动轴与转动芯块沿第二个转动平面铰接,且两个转动平面相交,优选的两个转动平面相互垂直。由此完成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之间通过万向接头活动连接,此时,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之间角度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本体3021-1靠近万向接头的母接头3021-8的端部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母接头3021-8与该螺栓之间沿周向转动配合。具体地,所述螺栓上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母接头3021-8上设有与环形卡槽相配合的卡环,通过所述环形卡槽和卡环的转动配合使得所述母接头3021-8可以沿自身轴线的周向与螺栓转动配合。
实施例八:
如图15至图16,为了使得上述的牵引链3021可以沿弯曲的立柱100的外表面上沿立柱100的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因此所述立柱100上位于各牵引链3021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导轨303,所述导轨303沿立柱100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牵引链3021配合于所对应的导轨303上,并在导轨303的导向作用下沿导轨303的长度方向移动。
具体地,所述导轨303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悬置于立柱100外表面上的导向杆3031,两根平行的导向杆3031之间形成牵引链3021活动路径,所述牵引链3021置于两个两个导向杆3031之间并且沿牵引链3021活动路径与两个导向杆3031滑动配合,或者当牵引链3021上设有滚轮单元时所述牵引链3021上的导向轮3021-2与各自对应的导向杆3031 滚动配合。例如上述牵引链3021上的滚动单元包括四个第一导向轮3021-2’和四个第二导向轮3021-2”,其中两个第一导向轮3021-2’和两个第二导向轮3021-2”分别与上述的第一根导向杆抵靠并且沿导向杆3031滚动配合,另外两个第一导向轮3021-2’和另外两个第二导向轮3021-2”也分别与另一根导向杆3031抵靠并且沿该导向杆3031滚动配合。此时四个第一导向轮3021-2’中朝向第一根导向杆3031的两个导向轮3021-2之间形成内凹的滑槽,用于与第一根导向杆3031相配合起到移动导向作用,另外两个第一导向轮3021-2’也形成了内凹的滑槽,由此两个滑槽可以看做一个“H”形滑轨,从而使得滚动单元可以很好的限位于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杆3031之间,避免从两个导向杆3031之间的牵引链3021活动路径中脱开。此结构的牵引链3021可以使得导轨303结构简单,并且配合后牵引链3021与导轨303之间配合更加稳定,极大的降低了牵引链3021与导轨303 脱开的风险。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导向杆3031自身受力弯曲而导致牵引链3021活动路径局部变形而导致牵引链3021中部分滚动单元脱开,因此所述导轨303的任意导向杆背离牵引链3021 的导向轮3021-2的另一侧设有抵块3032,所述抵块3032作用于导向杆3031上的支撑力与牵引链3021上导向轮3021-2作用于导向杆3031上的压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同时作用于导向杆3031上的两个第一导向轮3021-2’和两个第二导向轮3021-2”的作用力与抵块3032作用于导向杆3031上的作用力相互抵消,从而使得导向杆3031受力均匀。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轨303的数量与牵引链3021的数量相同,全部的导轨303沿立柱10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各牵引链3021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导轨303相配合,任意相邻两个导轨303之间均设有抵块3032,所述抵块3032与立柱10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抵块3032上对应于相邻左右两个导轨303的两个端面上均内凹形成与导向杆3031相匹配的弧形端面。
实施例九:
如图5至图9所示,为了实现上述叶片组中的活动叶片201-S在沿立柱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即能够满足在弯曲立柱100上的轴向移动,同时又能够使得该活动叶片201-S在其活动路径的某一位置呈水平状态,因此对于活动叶片201-S的安装需要解决不仅可以随牵引链3021活动而且需要使得活动叶片201-S位置可调。所述活动叶片201-S与牵引链3021之间设有一个基准连接件3022和两个可调连接件3023,所述的基准连接件 3022和两个可调连接件3023沿立柱100的周向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基准连接件3022包括基准连接螺杆3022-1和两个第一调平弹簧3022-2,所述基准连接螺杆的前端与立柱100上向对应的牵引链3021连接,具体地,所述基准连接螺杆3022-1的一端与牵引链3021的滚轮本体3021-1上位于第一导向轮3021-2’和第二导向轮3021-2”之间的连接区螺纹固定,基准连接螺杆3022-1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活动叶片201-S的支撑环2012相连,同时两个第一调平弹簧3022-2沿水平方向分别设于基准连接螺杆3022-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调平弹簧3022-2的一端与牵引链3021相连,第一调平弹簧3022-2的另一端与支撑环2012相连。
具体地,第一调平弹簧3022-2的一端挂钩在环扣圈上的挂孔上,第一调平弹簧3022-2 的另一端挂钩在支撑环2012上的拉孔内,所述基准连接螺杆3022-1贯穿环扣圈上的安装孔并与滚轮本体3021-1固定连接,由此使得环扣圈夹紧于基准连接螺杆3022-1和滚轮本体3021-1之间。
其中,所述可调连接件3023包括调节拉杆3023-1和两个第二调平弹簧3023-2,所述调节拉杆3023-1的下端通过万向节与支撑环201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拉杆3023-1的上端朝上延伸至活动叶片201-S上方且与所对应的牵引链3021之间通过另一个万向节转动连接。上述的转动连接是指两个部件之间的角度可调,从而实现转动配合,例如球轴承与球头杆之间的配合。两个第二调平弹簧3023-2中每个第二调平弹簧3023-2的一端均与支撑环2012的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挂钩与挂孔的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各第二调平弹簧 3023-2的另一端均与该可调连接件3023所对应的牵引链3021固定连接。上述调节拉杆 3023-1为自身长度可调的伸缩杆,例如所述调节拉杆3023-1由前中后三段组成,调节拉杆 3023-1的前段和后端分别设有用于与两个万向节活动连接的接头,调节拉杆3023-1的中段位于前端和后端之间,且中段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拉杆3023-1的前段和后端上设有与中段端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调节拉杆3023-1的前中后三段固定连接,且随着中段的转动使得整体调节拉杆3023-1伸长或缩短。当然所述调节拉杆3023-1也可以采用液压杆,或者其他形式的常规伸缩杆。
具体地,所述牵引链3021的伸缩单元中的调节套3021-6外套有一抱箍3023-3,所述抱箍3023-3与调节套3021-6固定连接,所述抱箍3023-3上安装有万向节,所述调节拉杆3023-1的上端与该万向节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环2012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安装片3023-4,安装片3023-4上设有另一个万向节,调节拉杆3023-1的下端通过该万向节与支撑环2012活动连接。
上述的一个基准连接件3022和两个可调连接件3023分别对应的连接在三个牵引链 3021上,三个牵引链3021需同步拉动从而可以带动该活动叶片201-S随牵引链3021移动,同时由于有个三个连接点,因此整体上更加稳定,另外活动叶片201-S可以以绕基准连接件3022为支点转动,并且在两个可调连接件3023的调节下使得位于弯曲立柱100不同位置的活动叶片201-S都可以在至少其中一个位置保持水平状态。
实施例十:
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立柱100上最上层的一个叶片201为活动叶片201-S时为了安装这一最上层的活动叶片201-S,且使得该活动叶片201-S不仅可以随着牵引链3021的运动而升降,而且能够调节该活动叶片201-S的角度直至该活动叶片201-S在随牵引链3021运动的过程中至少处在一个位置时其可以呈水平状态。
因此,所述最上层的活动叶片201-S需要通过特定结构的连接机构用于与牵引链3021 相连。
具体地,最上层的活动叶片201-S与立柱100之间设有一个基准支撑杆3024和两个可调支撑杆3025,所述基准支撑杆3024的下端通过下连接片3026与所对应的牵引链3021固定相连,基准支撑杆3024的上端通过一万向接头与上连接片3027活动连接又称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接片3027与最上层活动叶片201-S的支撑环2012固定相连。
两个可调支撑杆3025的下端与各自对应的牵引链3021之间分别设有下连接片3026,该下连接片3026的一端与所对应的牵引链3021固定连接,下连接片3026另一端设有供可调支撑杆3025的下端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可调支撑杆3025上位于下连接片3026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锁紧螺母3028,所述锁紧螺母3028与下连接片3026之间设有若干蝶形弹簧3029,各蝶形弹簧3029依序堆叠且套于可调支撑杆3025外,第一层蝶形弹簧3029和最后一层蝶形弹簧3029分别与下连接片3026和锁紧螺母3028相抵靠,由此不仅可以通过锁紧螺母的转动来调节可调支撑杆3025与下连接片3026之间的连接位置而且还可以通过蝶形弹簧3029的增减可以使得可调支撑杆3025沿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所述可调支撑杆3025的上端沿竖直方向朝上延伸且该可调支撑杆3025的上端端部通过一个万向接头与上连接片3027活动连接又称转动连接,该上连接片3027与最上层活动叶片201-S的支撑环2012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可调支撑杆3025上位于下连接片3026两侧的锁紧螺母3028为依序抵靠的一对,即所述可调支撑杆3025上位于下连接片30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锁紧螺母3028,通过该同一对的两个锁紧螺母3028抵相互抵靠可以避免锁紧螺母3028受到轴向的反作用力而自发的转动,从而影响下连接片3026与可调支撑杆3025的连接位置。
为了实现可调支撑杆3025与所对应牵引链之间连接位置的可调,除了上述锁紧螺母和蝶形弹簧配合的优选示例以外,还可以包括以下常规示例:
示例一:可调支撑杆3025本身采用多节杆或者长度可伸缩的伸缩杆,例如伸缩液压杆。
示例二:可调支撑杆3025的下端间隔设有多个连接接头,所述下连接片3026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连接接头固定连接,由此实现连接位置的多变。
示例三:可调支撑杆3025的下端设有一可拆卸的连接头,通过连接头的任意替换,从而使得下连接片3026与可调支撑杆3025下端连接位置的位置可调。
当然,要实现可调支撑杆3025与下连接片3026连接位置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调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常规技术,故此不在此一一赘述。
实施例十一:
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立柱100外沿周向设有3q根牵引链3021,其中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立柱100上运动行程相同且运动方向相同的活动叶片201-S可以安装在相同的3根牵引链3021上。以弯曲立柱100上设有45片叶片201为例,将全部叶片201分为9个叶片组,任意叶片组包括1个位于中间位置的基准叶片201-0、位于基准叶片201-0上方的2个活动叶片201-S和位于基准叶片201-0下方的2个活动叶片201-S,并且当需要叶片组内的叶片201聚拢呈花朵形状时,单个叶片组中的4个活动叶片201-S中位于基准叶片201-0上方的2个活动叶片201-S是朝下方运动靠近基准叶片201-0的,而位于基准叶片201-0下方的2个活动叶片201-S是朝上方运动靠近基准叶片201-0的。另外基准叶片201-0上方的2个活动叶片201-S朝向基准叶片201-0 移动的行程是不相同的,同样的位于基准叶片201-0下方的2个活动叶片201-S朝向基准叶片201-0移动的行程也是不相同的,故此4个活动叶片201-S中每个活动叶片201-S需要通过3个连接点与各自的牵引链3021相连,因此4个活动叶片201-S需要通过12个牵引链3021才能够完成对于活动叶片201-S的轴向驱动。当然9个叶片组中各个活动叶片 201-S都可以对应的连接在各自的牵引链3021上,因此单个立柱100上的全部活动叶片 201-S都可以通过12个牵引链3021的拉动实现9个叶片组展开呈相互平行的初始状态,或相互聚拢呈9个花朵状态。
实施例十二: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十一相同,区别在于:以5个叶片构成一个叶片组为例,其中间位置的叶片201为基准叶片201-0,从上往下数依序为上二活动叶片201-S2、上一活动叶片201-S1、基准叶片201-0、下一活动叶片201-S3和下二活动叶片201-S4,而上一活动叶片201-S1和下一活动叶片201-S3是沿基准叶片201-0对称设计的,上二活动叶片201-S2和下二活动叶片201-S4也是沿基准叶片201-0对称设计的。因此,上一活动叶片201-S1和下一活动叶片201-S3朝向位于中间位置的基准叶片201-0所移动的路径长度是相同的,上二活动叶片201-S2和下二活动叶片201-S4朝向位于中间位置的基准叶片201-0所移动的路径长度也是相同的。故此,带动上一活动叶片201-S1移动的牵引链3021和带动下一活动叶片201-S3移动的牵引链3021的移动路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二者牵引链3021中的一个是朝下移动,另一个是朝上移动。基于此点需求,本申请通过将上一活动叶片201-S1 和下一活动叶片201-S3所对应的两个牵引链3021的上端相互连接构成一根整体的牵引链 3021,该牵引链3021的上端通过安装于立柱100顶端的定滑轮304实现换向,由此能够很好的解决该牵引链3021的一段是上升的,另一段是下降的。同样的,带动上二活动叶片201-S2移动的牵引链3021和带动下二活动叶片201-S4移动的牵引链3021的移动路径也是相同的,基于此点需求,本申请通过将上二活动叶片201-S2和下二活动叶片201-S4 所对应的两个牵引链3021的上端相互连接构成一根整体的牵引链3021,该牵引链3021的上端通过安装于立柱100顶端的定滑轮304实现换向,由此能够很好的解决该牵引链3021 的一段是上升的,另一段是下降的。由此使得一个由4个活动叶片201-S和一个基准叶片 201-0组成的叶片组中只需要两个牵引链3021就可以带动4个活动叶片201-S的升降移动,这将会大大减少驱动牵引链3021移动的驱动部件的个数,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化,同时由于一整个牵引链3021通过定滑轮304实现环向,因此该牵引链3021上升距离和下降距离一致,减少控制难度。
以4个活动叶片201-S为例,每个活动叶片201-S需要3个牵引链3021实现定位安装,则一共需要12个牵引链3021,而其中行程相同的上升用的牵引链3021和下降用的牵引链 3021可以相互连接构成一整根,故此将上述12根牵引链3021可以简化为6根牵引链3021。
进一步地,当两根牵引链3021的上端相互连接从而环绕定滑轮304实现换向时作为一种优选,上述两根牵引链3021的下端也可以相互连接,由此使得该牵引链3021为首尾相连的环形牵引链3021。1个叶片组上的4个活动叶片201-S对应需要6个环形牵引链 3021,而立柱100上45片叶片可以分为9个叶片组,每个叶片组上可以分别与各自的环形牵引链3021相连接,由此使得整个立柱100虽然有9个叶片组,但是只需要6个环形牵引链3021即可,由此可以大大减小牵引链3021的数量,当然叶片组内活动叶片201-S 的数量可以增减,或者叶片组内不同活动叶片201-S移动的路径长度分为多个不同的长度,此时则会造成牵引链3021数量的相应变化,此变化可以基于单个叶片组内活动叶片201-S 的数量,活动叶片201-S归纳成几个行程长度,以及各个叶片组之间各活动叶片201-S的运动形成是否相同来计算出对应牵引链3021的数量。由此上述牵引链3021的数量可以基于实际的需求进行简单的计算得出,故此不再一一举例。
作为优选,上述闭环牵引链3021位于叶片201所在的位置需要采用上述牵引链3021 的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实现在弯曲立柱上的拉动,但是其应当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该闭环牵引链3021的整个都是由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构成的,当牵引链的局部没有导向需求时出于成本和连接强度的考虑可以采用常规的链条3030进行连接,从而减少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的数量,即整个牵引链3021应当理解为多段首尾拼接构成,其可以将牵引链3021上的一段或多段采用上述的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交替的结构构成,而其余部分可以采用常规的链条3030进行连接。
实施例十三:
参阅图22-图24所示,所述的承载单元400包括承载座406,所述立柱1固定并竖立在承载座406上,所述承载座406上设有用于驱动牵引链3021的牵引链驱动装置,具体地所述牵引链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箱401、牵引链驱动组件402和牵引链动力组件405,其中所述的驱动箱401设于立柱1下端的下方,所述的驱动箱401内沿立柱1轴线方向至少设有两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所述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均包括一驱动轴4021以及与驱动轴4021传动连接的从动件4022,所述的从动件4022与环形的牵引链3021传动连接。上述的至少两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旨在于通过沿立柱100轴向设置形成多组互不干扰的结构,即既充分利用了轴向空间且不会占用立柱100外表面空间,并通过不同的驱动轴4021 实现不同链传动,体积小且能驱动多根牵引链,整体保证较小的体积。由于牵引链3021 在承载单元400上的部分是由普通的链条3030构成,因此上述从动件4022为了能够与链条3030传动连接,所述从动件4022可以采用链轮。
请参阅图24所示,每一个所述的驱动轴4021沿立柱100轴线方向投影位置与相邻驱动轴4021沿立柱100轴线方向投影位置错位,通过错位能保证驱动轴4021不重叠,可以较为靠近的驱动不同位置的牵引链3021,布局更加合理,所述的从动件4022沿立柱100轴线方向投影位置沿立柱100周向设置,即排布合理,能驱动立柱100上各个位置的牵引链3021,尤其是牵引链3021沿周向均匀排布时。
请参阅图24所示,所述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内从动件4022沿立柱100周向均匀设置,不仅可以能驱动立柱100上各个位置的牵引链3021,尤其是牵引链3021沿周向均匀排布时,且可以多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组合,能在投影上形成周向均匀排布的结构,例如每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内从动件4022为3个,即每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 内从动件4022均时间隔120度排布,将另一组牵引链驱动组件402相对上述一组旋转 60度设置,即在投影上形成从动件4022间隔60度周向均匀排布的结构,即通过轴向空间形成多组周向均匀排布的结构,即能解决立柱100上难以设置多组驱动结构的问题,且每组驱动结构可以单独控制,更加安全以及智能化。
关于所述的从动件4022与驱动轴4021传动连接是指从动件4022套设在驱动轴4021 上或者是所述的从动件4022与驱动轴4021传动连接是指驱动轴4021与从动件4022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即上述连接结构均能实现传动,且能通过一个驱动轴4021进行传动。
请参阅图24所示,所述的从动件4022包括第一从动件4022-1以及第二从动件4022-2,所述的第一从动件4022-1套设在驱动轴4021自由端,所述的驱动轴4021上设有主动斜面齿403,所述的第二从动件4022-2上设有从动斜面齿404,所述的从动斜面齿404与主动斜面齿403啮合或与相邻从动斜面齿404啮合,即通过多组方式驱动不同位置的第一从动件4022-1以及第二从动件4022-2,能更加合理的进行布局,能更加充分的利用驱动箱401的横向空间,从动斜面齿404与主动斜面齿403啮合或与相邻从动斜面齿404啮合,能进行稳定的驱动,且能进行方向上的变化,保证多方向上的驱动。
所述承载座406上还设有用于驱动驱动轴4021转动的牵引链动力组件405,所述的牵引链牵引链动力组件405包括滑动块4051以及驱动滑动块4051滑动的液压件4052,所述的滑动块4051与驱动轴4021通过传动链63实现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液压件4052 安装于承载座406上,所述的承载座406上还设有与传动链63啮合传动链轮4054,即可以是通过电机或者液压马达进行驱动,相应的由于立柱100上的牵引链3021承载的机构质量较大,可以通过液压件4052进行驱动,液压件4052驱动滑动块4051滑动,滑动块4051上连接传动链63,传动链63运行带动驱动轴4021进行转动,相应的液压件4052 往复运动,能带动驱动轴4021往复运动,实现牵引链3021正反运行。
实施例十四:
在实施例十三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牵引链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液压件4052运行,检测滑动块4051与传动链63之间拉力,当滑动块4051 与传动链63之间拉力大于预设值进入步骤2;
步骤2、液压件4052停止并拍摄主动斜面齿403、从动斜面齿404的图片,进入步骤3;
步骤3、判断主动斜面齿403、从动斜面齿404之间存在异物,进入步骤4,反之进入步骤1:
步骤4、液压件4052反向运行并检测滑动块4051与传动链63之间拉力,当滑动块4051与传动链63之间拉力大于第一预设值进入步骤6,当滑动块4051与传动链63之间拉力小于预设值进入步骤5;
步骤5、记录液压件4052反向运行时间,当反向运行时间大于预设时间,进入步骤2;
步骤6、液压件4052停止并呼叫维修。
通过检测滑动块4051与传动链63之间拉力既可以智能化的判断是否正常工作,保证整体安全,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并结合拍摄主动斜面齿403、从动斜面齿404图片的判断是否存在异物,更加的智能化,并通过反向运行将异物旋出,避免卡死以及维修,最后判断是否还存在异物,即保证了整体安全性且判断过程整体智能高效,是一种智能的安全的舞台机构检查控制方法。
实施例十五:
如图25至图32所示,动态雕像要移动从而构成各个立柱上叶片的组合或者分立,需要使得立柱100相互移动,故此本发明具体给了的该实施例,其包括多个移动底座500,多个移动底座500绕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的周向呈辐射状等距排列,各移动底座500 上均安装有承载单元400,所述承载单元400上安装有竖立的立柱100,所述立柱100上设有叶片单元200,并且所述承载单元400沿各自移动底座500上的移动路径带动立柱 100朝中心线所在位置靠拢或朝背离中心线所在位置散开。上述的中心线是指动态雕像的各个部分相互聚拢形成整体雕像后重力方向,也就是竖直方向上的参考线,这一参考线是动态雕像的各个部件进行装配过程中的参考位置,是工程人员预先设计的一个竖直参考线。上述的移动路径正是基于这一中心线所铺设的移动底座500,并且移动底座500 上的承载单元400在移动底座500上的动力部件的驱动下朝向中心线所在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具体的行进路线,其可以采用直线方式行进,也可以采用各种曲线方式前进。即当确定中心线所在位置后,基于移动底座500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移动底座500上的承载单元400沿特定的预定路线朝中心线所在位置靠拢或者反向远离。
如上述实施例十三中的承载单元400,其包括承载座406,所述的承载座406为中空的箱体结构。所述的承载座406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立柱100的延伸端部。所述的承载座406的延伸端部下方设有驱动箱401,驱动箱401内装有牵引链驱动组件402,承载座 406上方安装有牵引链动力组件405。通过该牵引链动力组件405和牵引链驱动组件402 带动立柱100上的牵引链活动,从而实现立柱100上叶片单元200的活动。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底座500包括轨道501及底座驱动组件。
所述的轨道501包括滑轨部5011及支撑部5012,所述的支撑部5012安装在所述的滑轨部5011的下侧,该支撑部5012用于支撑滑轨部5011。所述的滑轨部501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滑轨部5011-1,两根所述的滑轨部5011-1之间通过若干轨道连接件 5011-2固定连接。所述的滑轨部5011-1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滑板5011-3,所述的滑板 5011-3的表面比较光滑,摩擦力较小。所述的滑板5011-3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5011-4,所述的限位块5011-4用于对承载座406进行限位,避免承载座406滑出滑轨部5011-1。
所述的轨道501上滑动配合有平移组件,所述的平移组件上安装有旋转组件,所述的承载座406安装在所述的旋转组件上。所述的平移组件受驱动装置驱动能在所述的轨道上来回滑动。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底座500的平移组件上安装有旋转组件,承载座406安装在旋转组件上,承载座406受平移组件和旋转组件带动既能实现平移又能实现旋转,使得安装在承载座406上的立柱100也能实现平移和旋转,增加动态效果,使得视觉效果较好。
所述的平移组件包括滑动座502,所述的滑动座502的两侧架在两根滑轨部5011-1的滑板5011-3上。所述的滑动座502的两侧均设有“L”形限位件503,所述的滑动座502与所述的限位件503之间形成滑动槽504,所述的滑轨部5011-1嵌入在所述的滑动槽504内且所述的限位件503的横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滑轨部5011-1下侧的滑板 5011-3相接触。所述的滑动座502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滚轮组件,即每个限位件503的外侧均安装有一个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的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505、第一转轴506及第一滚轮507,所述的第一固定板505固定在所述的滑动座201上,所述的第一转轴506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板505上,所述的第一滚轮507轴向限位且可周向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的第一转轴506上,所述的第一滚轮507与所述的滑轨部5011-1 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的滑动座502在所述的轨道501上滑动时所述的第一滚轮507在滑轨部5011-1的侧壁上滚动。采用此种结构后,第一滚轮组件的第一滚轮能减小滑动座与轨道之间的摩擦,使得滑动座能在轨道上更加顺畅的滑动。
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转盘508、承载环509、固定轴及第一驱动器510。所述的转盘508的外周壁上设有齿环511。所述的转盘508的内侧设有若干固定孔512。所述的转盘 508套于所述的承载环509外,所述的承载环509的外壁上设有径向固定环(未示出),所述的转盘508内侧通过螺栓与所述的径向固定环固定连接,转盘508转动可带动承载环509转动。所述的固定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滑动座502上,所述的承载环509轴向限位且可周向旋转地套装在所述的固定轴外。所述的承载座406的中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承载环509的上端。所述的第一驱动器510为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齿轮,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环511啮合,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盘508、承载环509和承载座406转动。采用此种结构后,在转盘的外周壁上设置齿环,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盘转动,结构简单,且可精确控制。
所述的承载座406与所述的滑动座502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体513及锁扣514。所述的锁体513为中空结构。所述的锁体513内设有多组第一滚轮组,所述的第一滚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滚动轮515。所述的锁体513与所述的第一滚轮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516,所述的第一滚动轮515的中心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侧的第一支撑板516上,两个第一滚动轮515之间留出供安装锁舌的空间。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滚轮组设于两组,该两组第一滚轮组上下布置在所述的锁体513上。所述的锁舌527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滚轮组的两个第一滚动轮515之间,所述的第一滚动轮515与所述的锁舌527的外侧壁相接触,锁舌 527上下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的第一滚动轮515在所述的锁舌527的外侧壁上滚动。所述的锁体513内且位于所述的锁舌527的下侧设有第二驱动器517,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驱动器517为液压缸,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的端部与所述的锁舌527连接。所述的活塞推动所述的锁舌527上下运动。采用此种结构后,受第一滚轮组作用,所述的锁舌在锁体内来回活动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所述的锁扣514包括支架518,所述的支架518内设有至少一组第二滚轮组,所述的第二滚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滚动轮519。所述的锁扣514与所述的第二滚轮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520,所述的第二滚动轮519的中心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侧的第二支撑板520上。两个所述的第二滚动轮519之间留有供所述的锁舌527端部插入的空间。当锁舌527插入所述的空间内时,所述的第二滚动轮519与所述的锁舌527表面相接触。当承载座406旋转到设定位置时,所述的锁舌527向上运动可插入两个所述的第二滚动轮519之间以锁定承载座406。锁舌527向下运动可推出两个所述的第二滚动轮519之间以解锁承载座406。采用此种结构后,受第二滚轮组作用,所述的锁舌插入锁扣较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所述的底座驱动组件包括齿条及第三驱动器523。所述的齿条由多根齿条分体521拼接而成。每根齿条分体521包括条状齿条本体,所述的齿条本体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齿。多根齿条拼接之后,齿条本体上的齿朝向同一侧。部分所述的齿条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滑动座502的下侧且位于轨道501的轨道连接件5011-2的上方。所述的滑动座502的两端均设有延伸支架522,部分所述的齿条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延伸支架522的下侧且位于所述的轨道501的轨道连接件5011-2的上方。所述的第三驱动器 523为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伸入在轨道501的轨道连接件5011-2之间且位于所述的齿条带有齿的一侧,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啮合。所述的齿轮的上平面低于所述的齿条的上平面,这样齿轮不会干涉滑动座502的滑行。所述的轨道501上安装有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的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524、第二转轴525及第二滚轮526。所述的第二固定板524固定在轨道501的轨道连接件 5011-2上,所述的第二转轴525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固定板524上,所述的第二滚轮526 轴向限位且可周向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的第二转轴525上。所述的第二滚轮526与所述的齿条远离齿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的齿条运动时所述的第二滚轮526在齿条的侧壁上滚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具有该移动底座的动态雕塑的移动底座的平移组件上安装有旋转组件,承载座406安装在旋转组件上,,承载座406受平移组件和旋转组件带动既能实现平移又能实现旋转,使得安装在,承载座406上的立柱100也能实现平移和旋转,增加动态效果,使得视觉效果较好。
实施例十六: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雕像上智能控制系统,它包括多个移动底座,多个移动底座绕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的周向呈辐射状等距排列,各移动底座上均安装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上安装有竖立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叶片单元,所述承载单元沿各自移动底座上的移动路径带动立柱朝中心线所在位置靠拢或朝背离中心线所在位置散开,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以下步骤:
Z1、每个立柱对应一个立柱系统,各立柱系统均按预设速度进行往返运行一个周期,并打开对应的照明系统,运行周期内并检测立柱系统实时运行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差值,差值中选取最小的值设置r1并将该立柱系统设定为目标立柱,当r1绝对值大于预设值,进入Z2;
Z2、得到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当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大于预设位置,进入Z3,当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位置,进入Z4;上述位置为人为设定的空间坐标位置。
Z3、除目标立柱外的立柱系统预设速度根据目标立柱实时运行速度修订以保持一致,进入Z1;
Z4、目标立柱停止并记录停止前的运行时间t1,并熄灭该立柱系统对应的照明系统,实时记录除目标立柱系统外周期内实时剩余时间t2,当剩余时间t2小于或等于运行时间t1,进Z5;
Z5、目标立柱直接反向沿预设速度运行并打开该立柱系统对应的照明系统,其余立柱系统沿预设速度或修正速度运行,到达周期后每个立柱系统均停止运行。
上述的r1可以是任何实数,上述t1和t2均为时间值。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Claims (36)

1.一种动态雕像,它包括多个移动底座,多个移动底座绕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的周向呈辐射状等距排列,各移动底座上均安装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上安装有竖立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叶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沿各自移动底座上的移动路径带动立柱朝中心线所在位置靠拢或朝背离中心线所在位置散开;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驱动叶片单元绕立柱旋转的叶片驱动单元,通过承载单元的驱动以使得各立柱相互聚拢时各个立柱上的叶片单元相互配合构成整体的雕像外轮廓,当各立柱复位至相互远离时立柱上的叶片单元在各自叶片驱动单元的驱使下使得叶片单元中的叶片重新排列组合构成单独的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包括轨道和底座驱动组件,所述的轨道上滑动配合有平移组件,所述的平移组件上安装有旋转组件,所述的承载单元安装在所述的旋转组件上;所述的平移组件受驱动装置驱动能在所述的轨道上来回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移组件包括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滑动配合在所述的轨道上;所述的滑动座上设有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的第一滚轮组件的第一滚轮滚动配合在所述的轨道的侧壁上,滑动座沿轨道滑动时所述的第一滚轮在轨道侧壁上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转盘、固定轴及第一驱动器;所述的固定轴固定在所述的滑动座上,所述的转盘轴向限位且可周向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的固定轴上,所述的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的转盘转动;所述的承载单元固定在所述的转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齿轮,所述的转盘的外周壁上设有齿环,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环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单元与所述的滑动座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体及锁扣;所述的锁扣安装在所述的承载单元上,所述的锁体安装在所述的滑动座上;所述的锁体还设有锁舌及第二驱动器,所述的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的锁舌插入锁扣进行锁定或者退出锁扣进行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驱动组件包括齿条及第三驱动器,所述的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的齿条安装在所述的滑动座上,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的叶片单元包括沿立柱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内含有一个或多个活动叶片,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驱使同一叶片组内的活动叶片在聚拢状态和展开状态自由切换的叶片驱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使活动叶片沿立柱的轴向移动的轴向活动机构和用于驱使活动叶片沿立柱的周向转动的周向活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活动机构包括沿立柱的轴线方向拉动的牵引链,所述活动叶片连接于所对应的牵引链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环,所述叶片主体在周向活动机构的驱使下与支撑环转动配合,所述支撑环与牵引链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为环形结构,所述活动叶片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设有环形的滑槽,所述支撑环沿安装通孔的周向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叶片连同支撑环套于立柱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活动机构为叶片电机,所述叶片电机固定于活动叶片的叶片主体上,并且在叶片电机驱动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动叶片和支撑环相对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电机内置于活动叶片的叶片主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包括基准叶片,所述基准叶片与立柱相连,同一叶片组内的全部活动叶片在轴向活动机构的驱使下朝基准叶片所在位置移动至处于聚拢状态或朝背离基准叶片的方向复位至展开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环,所述基准叶片的支撑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叶片的叶片主体转动配合于所述基准叶片的支撑环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叶片的叶片主体内设有叶片电机,该基准叶片上的叶片电机驱使基准叶片的叶片主体和基准叶片的支撑环相对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内的活动叶片数量为四个,四个活动叶片沿基准叶片所在的水平面对称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内设有与立柱的轴线垂直的基准平面,所述叶片组内的全部活动叶片在轴向活动机构的驱使下朝该叶片组内的基准平面所在位置移动至处于聚拢状态或朝背离基准平面的方向复位至展开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内的活动叶片数量为四个,四个活动叶片沿基准平面所在的水平面对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轴线为沿竖直方向弯曲延伸的曲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叶片安装区,所述叶片单元位于叶片安装区内,所述牵引链沿竖直方向贯穿叶片安装区,且所述牵引链位于叶片安装区内的部分包括至少由一个滚轮单元和一个长度可调的伸缩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功能段,所述立柱上沿轴线方向铺设有与滚轮单元相配合的导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链为偶数根,任意相邻两根牵引链位于叶片安装区外的两端相互连接构成一根环形的牵引链。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6根环形的牵引链,6根牵引链沿立柱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得所述叶片安装区内形成12段功能段,所述立柱的顶部位于各牵引链所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定滑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或24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伸缩单元与相邻的滚轮单元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转动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各牵引链的每段功能段上的滚轮单元和伸缩单元均为多个,且每段功能段上的全部滚轮单元和全部伸缩单元依序排列并相互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1-14或21-24或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叶片的支撑环的周向设有三个连接点,所述立柱上位于三个连接点所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牵引链,所述支撑环上的三个连接点与各自对应的牵引链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基准连接件和两个长度可调的可调连接件相连,并且三个牵引链同步联动,以使得所述活动叶片沿立柱的轴线方向升降。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连接件包括基准连接螺杆,基准连接螺杆的一端与所对应的牵引链固定连接,基准连接螺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支撑环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调平弹簧,两个第一调平弹簧对称设于基准连接螺杆两侧,且第一调平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和基准连接螺杆所在的牵引链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连接件包括自身长度可调的调节拉杆,所述调节拉杆的下端通过万向节与支撑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拉杆的上端位于活动叶片的上方且与所对应的牵引链通过另一个万向节转动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10-14或21-24或26或28-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单元包括承载座,所述立柱竖立于承载座上,所述牵引链为环形结构,且牵引链的上部绕于立柱顶部的定滑轮上,牵引链的下部延伸至承载单元上并与承载单元上的牵引链驱动装置相连。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链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立柱下方的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沿立柱的轴线方向至少设有两组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均包括一驱动轴以及与驱动轴传动连接的从动件,所述的从动件与牵引链传动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的驱动轴沿立柱轴线方向的投影位置与相邻驱动轴沿立柱轴线方向的投影位置错位。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件沿立柱轴线方向的投影位置沿立柱周向设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内的从动件沿立柱周向均匀设置。
36.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动态雕像上的智能控制系统,它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5中任意一项的动态雕像,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以下步骤:
Z1、每个立柱对应设有一个立柱系统,各立柱的立柱系统均按预设速度进行往返运行一个周期,并打开对应的照明系统,运行周期内并检测立柱系统实时运行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差值,差值中选取最小的值设置r1并将该立柱系统设定为目标立柱,当r1绝对值大于预设值,进入Z2;
Z2、得到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当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大于预设位置,进入Z3,当目标立柱实时位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位置,进入Z4;
Z3、除目标立柱外的立柱系统预设速度根据目标立柱实时运行速度修订以保持一致,进入Z1;
Z4、目标立柱停止并记录停止前的运行时间t1,并熄灭该立柱系统对应的照明系统,实时记录除目标立柱系统外周期内实时剩余时间t2,当剩余时间t2小于或等于运行时间t1,进Z5;
Z5、目标立柱直接反向沿预设速度运行并打开该立柱系统对应的照明系统,其余立柱系统沿预设速度或修正速度运行,到达周期后每个立柱系统均停止运行。
CN202010024944.8A 2019-12-31 2020-01-10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Active CN111186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5809X 2019-12-31
CN201911415809 2019-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6244A CN111186244A (zh) 2020-05-22
CN111186244B true CN111186244B (zh) 2021-07-30

Family

ID=70703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4944.8A Active CN111186244B (zh) 2019-12-31 2020-01-10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8559A1 (zh)
CN (1) CN111186244B (zh)
WO (1) WO20211363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244B (zh) * 2019-12-31 2021-07-30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CN111186245B (zh) * 2019-12-31 2021-06-22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雕像的组成部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7207Y (zh) * 2003-07-23 2004-09-01 崔书田 风力转动雕塑机座
CN1730286A (zh) * 2005-08-18 2006-02-08 王树棠 文殊师利菩萨的雕塑像及其生产工艺
US8067095B1 (en) * 2008-02-26 2011-11-29 Willis Glenn Beckworth Award or trophy apparatus,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offering an award or trophy for sale wherein dynamic movement of a game piece and or body part is indicate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0412A (ja) * 1996-11-11 1998-05-26 Tokyo Art Reriifu:Kk 人造の花と果実に水分で動的変化を付与する方法、及びその人造の花と果実
CN202278910U (zh) * 2012-02-07 2012-06-20 重庆飞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多重套环空间旋转动感雕塑
CN109703261B (zh) * 2019-02-22 2024-04-09 集美大学 自驱动模块化正多边形动感雕塑的传动装置及其传动方法
CN111186243B (zh) * 2019-12-31 2021-07-30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成立体雕像的组成部件
CN111231560B (zh) * 2019-12-31 2021-09-03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雕像活动件的连接机构
CN111186244B (zh) * 2019-12-31 2021-07-30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CN111186245B (zh) * 2019-12-31 2021-06-22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雕像的组成部件
CN111186242B (zh) * 2019-12-31 2021-07-30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雕像活动件的连接机构
CN111186241B (zh) * 2019-12-31 2021-07-30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雕像用的叶片驱动机构
CN111219468B (zh) * 2019-12-31 2021-05-04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雕像用的叶片驱动机构
CN111114178B (zh) * 2019-12-31 2021-09-03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底座及具有该移动底座的动态雕塑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7207Y (zh) * 2003-07-23 2004-09-01 崔书田 风力转动雕塑机座
CN1730286A (zh) * 2005-08-18 2006-02-08 王树棠 文殊师利菩萨的雕塑像及其生产工艺
US8067095B1 (en) * 2008-02-26 2011-11-29 Willis Glenn Beckworth Award or trophy apparatus,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offering an award or trophy for sale wherein dynamic movement of a game piece and or body part is indic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78559A1 (en) 2023-03-16
CN111186244A (zh) 2020-05-22
WO2021136346A1 (zh)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6244B (zh) 一种动态雕像及智能控制系统
CN111186241B (zh) 立体雕像用的叶片驱动机构
CN105986692B (zh) 升降纵移旋转无避让型多层停车系统
CN111186245B (zh) 一种动态雕像的组成部件
CN105298169B (zh) 嵌装式一体化升降旋转台
CN111186242B (zh) 一种立体雕像活动件的连接机构
CN113022954B (zh) 一种螺旋塔输送机
CN102654278B (zh) 一种升降杆及照明装置
CN102162310A (zh) 移动升降式免避让上层停车台
CN103482291A (zh) 一种垛码机
CN101603375B (zh) 多层套叠式伸缩立体舞台
CN111219468B (zh) 一种立体雕像用的叶片驱动机构
CN111231560B (zh) 立体雕像活动件的连接机构
CN111186243B (zh) 一种构成立体雕像的组成部件
CN206862912U (zh) 轮胎检查装置
CN202347913U (zh) 升降塔及快速集成通信装置
EP1352381B1 (de) Hüllkörper
CN110037464A (zh) 操场露天式看台用座椅伸缩装置
US9384685B2 (en) Method for deployment of a display system
CN206924347U (zh) 一种绳索钩
CN201460305U (zh) 多层套叠式伸缩立体舞台
CN203924809U (zh) 摇曳臂旋转组合式立体车库
CN203558396U (zh) 一种垛码机
CN202023390U (zh) 移动升降式免避让上层停车台
CN112875553A (zh) 舞台用三维一体式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Assignee: ZHEJIANG DAFENG SHUYI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DAFENG INDUSTR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33000024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ynamic Statue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424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ynamic Statue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Yuyao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DAFENG INDUST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987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