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4877A -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4877A
CN111184877A CN202010153553.6A CN202010153553A CN111184877A CN 111184877 A CN111184877 A CN 111184877A CN 202010153553 A CN202010153553 A CN 202010153553A CN 111184877 A CN111184877 A CN 111184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ast agent
nano
polyethylene glycol
tomography imaging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35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4877B (zh
Inventor
杜建忠
刘丹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1535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4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4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4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4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4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4X-ray contrast preparations
    • A61K49/0433X-ray contrast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 organic halogenated X-ray contrast-enhancing agent

Abstract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所述造影剂是由带有成像基团和抗氧化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纳米球。所述共聚物同时具有可生物降解的多肽骨架、可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含碘侧链以及可以清除活性氧从而保护肾脏的抗氧化侧链。其制备方法为: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以1:(30~60)的摩尔比聚合,脱保护后经碘苯类单体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而成。该纳米造影剂制备过程简便、制备周期短,具有非常好的水溶性和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良好,不仅可以作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造影剂,还可以大幅降低造影剂肾病的风险,从而广泛用于肾功能不全、造影剂不耐受患者的增强造影。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和医学工程领域,涉及具有肾脏保护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造影剂肾病是指经过静脉或动脉血管注射造影剂后出现的急性肾损伤,随着含碘造影剂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中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医源急性肾损伤之一。由于血管与人体软组织的CT值较为接近,使用CT进行的疾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都需要注射较大剂量的造影剂,从而获得更清晰的图像。然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高龄人群,存在潜在或明显的肾脏功能衰退,对造影剂耐受度极差,在使用造影剂后常常会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临床使用的小分子造影剂大多为三碘苯的衍生物,分为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两类。其中,离子型造影剂易与肽、细胞膜等生物大分子或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同时,其高渗性会引起肾毒性与其他生理问题,如血管舒张、心动过缓和肺动脉高压等,且更易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此外,离子型造影剂在体内会发生渗透稀释,从而导致放射密度的降低。非离子型造影剂将三碘苯通过共价键相连,以提高单分子造影剂中的碘原子数量,从而在保证相同造影CT值的前提下使造影剂具有更低的渗透压。但含有双苯环结构使得其具有较大的黏度,易引起血液动力特性的改变,从而导致肾髓质缺血,损伤肾小管。此外,小分子造影剂还具有体内循环时间短,肾脏清除速率快的缺陷,且在血管内和血管外组织中呈非特异性分布和聚集,导致血管内造影剂浓度降低,影响CT成像效果。因此,尽管碘造影剂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其仍然存在造成肾损伤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
目前,关于新型CT造影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有机纳米材料的碘造影剂与基于重金属原子的纳米造影剂两方面。但以上两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如下局限:(1)增强造影效果的思路多从增加造影剂碘含量或金属含量出发,无法在减少造影剂中碘或重金属原子含量的同时保证相同造影效果,从根本上降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可能;(2)如何从发病机理上减轻造影剂的肾毒性,降低造影剂肾病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使患者对其有更好的耐受度,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开发低渗性、低黏度的可以大幅度减轻造影剂肾脏毒性的造影体系对于临床疾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效果,同时可以保护肾脏,将造影剂引起的肌酐水平的上升控制在25%以下,从而降低造影剂肾病风险的纳米造影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具有肾脏保护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造影剂是由特殊功能性基团修饰后的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纳米球,所述共聚物同时具有可生物降解的多肽骨架、可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含碘侧链以及可以清除活性氧从而保护肾脏的抗氧化侧链。其制备方法为: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以1:(30~60)的摩尔比聚合,脱保护后经碘苯类单体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而成。该纳米造影剂制备过程简便、制备周期短,具有非常好的水溶性和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良好,不仅可以作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造影剂,还可以大幅降低造影剂肾病的风险,从而广泛用于肾功能不全、造影剂不耐受患者的增强造影。
进一步而言,本发明为一种具有肾脏保护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所述造影剂是由带有成像基团和抗氧化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纳米球;该纳米球直径为100~500nm,其中聚乙二醇组成纳米球的亲水晕层,由碘苯类单体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的聚多肽骨架组成纳米球的疏水核或膜层;所述造影剂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X射线衰减系数为100~2500HU,且可有效避免含碘造影剂引起的肾脏部位氧化应激与肾功能损伤,将造影剂引起的肌酐水平的上升控制在25%以下,避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本发明提出的具有肾脏保护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两亲性共聚物的合成步骤:
将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溶于第一类溶剂中,真空下聚合24-72h后在第二类溶剂中沉淀,得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的摩尔比为1:(30~60)。将所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溶于第一类溶剂中,加入苯硼酸频哪醇酯反应12-48h,再加入碘苯类单体反应12-48h,在第二类溶剂中沉淀得到目标共聚物,所述苯硼酸频哪醇酯与碘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5)。
(2)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步骤:
将步骤(1)所得的两亲性共聚物溶解在第三类溶剂当中,控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浓度为0.05~10mg/mL,完全溶解后在剧烈搅拌下以10~40d/min的速度滴加1-10倍于所述有机溶剂体积的去离子水,在去离子水中透析4~100h,每0.5~10h换一次水,透析袋中最终产物为具有实心或空心球结构的纳米造影剂水溶液;
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第一类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类溶剂包括正己烷、石油醚、丙酮、乙醚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氨基酸环内酸酐带有反应性基团,包括氨基、羟基或巯基中的一种;所述碘苯类单体为碘苯、二碘苯、三碘苯、四碘苯或五碘苯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胺的加入量为0.05~0.5mmol,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所述和氨基酸环内酸酐的摩尔比为1:(30~60),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为10~100mL。
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苯硼酸频哪醇酯与碘苯类单体对所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的反应性基团的修饰率之和为100%,所述苯硼酸频哪醇酯与碘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5)。
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第三类溶剂为四氢呋喃、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氯甲烷、甲苯或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聚合物组装成的空心球或实心球是胶束、囊泡、微球或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的纳米造影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分散性,且在PBS、血清中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分散均匀,不易团聚,保存时间长,保障了体内应用的安全性。
第二、本发明的纳米造影剂以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多肽为骨架,后修饰步骤简单高效,设计扩展性强,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可避免因为不可降解、难以代谢在体内积累而引起的毒性。
第三、本发明的纳米造影剂具有超过30分钟的体内循环时间,在引入抗氧化基团的同时,碘含量相较小分子造影剂并无下降,因此具有较高的X射线衰减系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增强效果良好,且可避免由于短时间内代谢大量造影剂所造成的肾损伤。
第四、本发明的纳米造影剂具有活性氧清除基团,在造影过程中可有效降低肾脏部位的氧化应激水平,维持肾功能,将造影剂引起的肌酐水平的上升控制在25%以下,避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纳米造影剂在不同浓度下的粒径与粒径分布(PDI)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纳米造影剂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纳米造影剂的体外与体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纳米造影剂与临床使用小分子造影剂引起肾损伤小鼠氧化应激的程度对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越低,说明氧化应激越严重。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纳米造影剂与临床使用小分子造影剂引起肾损伤小鼠进一步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对比,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越高,说明损伤越严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肾脏保护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
纳米造影剂由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该共聚物由甲氧基聚乙二醇胺(PEG-NH2)和氨基酸环内酸酐以1:(30~60)的摩尔比聚合而成,但是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的摩尔比优选为1:60,因为较高的具有反应性基团的氨基酸聚合度可以保证更高的功能基团修饰率,从而得到更优的造影与肾脏保护效果。纳米造影剂的粒径为100~500nm。
实施例一
(1)共聚物的合成步骤:
把0.400g(即0.200mmol)甲氧基聚乙二醇胺与3.672g(即12.0mmol)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环内酸酐溶解于10.0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真空下反应48h,所得溶液在乙醚中沉淀3次,得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
然后,把2.00g上述共聚物溶于15.0mL三氟乙酸中,加入10.0mL 30%的氢溴酸醋酸溶液,室温下反应5h,在丙酮中沉淀3次,得到脱除苄氧羰基保护的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
将0.500g(即0.050mmol)上述脱除苄氧羰基保护的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溶解于10.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254g(即0.750mmol)碳酰二咪唑活化后的苯硼酸频哪醇酯,40℃条件下反应24h后,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1.343g(即2.25mmol)三碘苯甲酰氯继续反应24h,所得溶液在乙酸乙酯中沉淀3次,得到目标共聚物。
(2)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步骤:
将步骤(1)所得目标共聚物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共聚物浓度为0.05mg/mL,在剧烈搅拌下将3倍于二甲基甲酰胺体积的去离子水以20d/min(滴/分钟)的速度滴加到含有目标共聚物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去离子水中透析24h以除去二甲基甲酰胺,得到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中纳米造影剂的浓度为0.18mg/mL。
所述造影剂是由带有三碘苯成像基团和苯硼酸频哪醇酯抗氧化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空心纳米囊泡;该纳米囊泡直径约为170nm,其中聚乙二醇组成纳米囊泡的亲水晕层,由三碘苯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的聚赖氨酸骨架组成纳米囊泡的疏水膜层;所述造影剂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浓度为6.25,12.5,25,50及100mg/mL时,相应体外X射线衰减系数分别约为131,210,514,1120及2055HU。
如图1所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组装成的纳米囊泡粒径在170nm左右,PDI分布窄。
如图2所示,纳米造影剂囊泡结构清晰,呈空心结构,均匀分散。。
如图3所示,纳米造影剂在体外具有与浓度正相关的X射线衰减系数,Balb/c小鼠注射纳米造影剂囊泡后,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主动脉清晰可见。
如图4所示,注射纳米造影剂囊泡后,具有肾损伤的C57BL/6小鼠肾脏部位氧化应激水平得到缓解,而小分子造影剂碘海醇与泛影葡胺进一步加重了氧化应激。
如图5所示,注射纳米造影剂囊泡后,具有肾损伤的C57BL/6小鼠肾功能得到保护,而小分子造影剂碘海醇与泛影葡胺进一步加重了肾损伤。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的摩尔比为1:40,此时,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共聚物的合成步骤:
把0.400g(即0.200mmol)甲氧基聚乙二醇胺与2.448g(即8.00mmol)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环内酸酐溶解于8.0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真空下反应48h,所得溶液在乙醚中沉淀3次,得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
然后,把2.00g上述共聚物溶于15.0mL三氟乙酸中,加入10.0mL 30%的氢溴酸醋酸溶液,室温下反应5h,在丙酮中沉淀3次,得到脱除苄氧羰基保护的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
将0.500g(即0.050mmol)上述脱除苄氧羰基保护的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溶解于1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169g(即0.500mmol)碳酰二咪唑活化后的苯硼酸频哪醇酯,40℃条件下反应24h后,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0.895g(即1.50mmol)三碘苯甲酰氯继续反应24h,所得溶液在乙酸乙酯中沉淀3次,得到目标共聚物。
(2)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步骤:
将步骤(1)所得目标共聚物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共聚物浓度为1mg/mL,在剧烈搅拌下将3倍于二甲基甲酰胺体积的去离子水以20d/min(滴/分钟)的速度滴加到含有目标共聚物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去离子水中透析24h以除去二甲基甲酰胺,得到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中纳米造影剂的浓度为0.3mg/mL。
所述造影剂是由带有三碘苯成像基团和苯硼酸频哪醇酯抗氧化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实心纳米胶束;该纳米胶束直径约为100nm,其中聚乙二醇组成纳米胶束的亲水晕层,由三碘苯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的聚赖氨酸骨架组成纳米胶束的疏水核;所述造影剂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浓度为6.25,12.5,25,50及100mg/mL时,相应体外X射线衰减系数分别约为187,275,513,1002及2004HU。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反应性基团的环内酸酐为丝氨酸环内酸酐,此时,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共聚物的合成步骤:
把0.400g(即0.200mmol)甲氧基聚乙二醇胺与1.572g(即12.0mmol)L-丝氨酸环内酸酐溶解于10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真空下反应48h,所得溶液在乙醚中沉淀3次,得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
将0.500g(即0.070mmol)上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溶解于10.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345g(即1.05mmol)碳酰二咪唑活化后的苯硼酸频哪醇酯,40℃条件下反应24h后,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1.88g(即3.15mmol)三碘苯甲酰氯继续反应24h,所得溶液在乙酸乙酯中沉淀3次,得到目标共聚物。
(2)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步骤:
将步骤(1)所得目标共聚物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共聚物浓度为0.05mg/mL,在剧烈搅拌下将3倍于二甲基甲酰胺体积的去离子水以20d/min(滴/分钟)的速度滴加到含有目标共聚物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去离子水中透析24h以除去二甲基甲酰胺,得到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中纳米造影剂的浓度为0.18mg/mL。
所述造影剂是由带有三碘苯成像基团和苯硼酸频哪醇酯抗氧化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空心纳米囊泡;该纳米囊泡直径约为300nm,其中聚乙二醇组成纳米囊泡的亲水晕层,由三碘苯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的聚丝氨酸骨架组成纳米囊泡的疏水膜层;所述造影剂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浓度为6.25,12.5,25,50及100mg/mL时,相应体外X射线衰减系数分别约为200,343,559,1054及2065HU。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碘苯类单体为四碘苯甲酰氯,此时,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共聚物的合成步骤:
把0.400g(即0.200mmol)甲氧基聚乙二醇胺与3.672g(即12.0mmol)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环内酸酐溶解于10.0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真空下反应48h,所得溶液在乙醚中沉淀3次,得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
然后,把2.00g上述共聚物溶于15.0mL三氟乙酸中,加入10.0mL 30%的氢溴酸醋酸溶液,室温下反应5h,在丙酮中沉淀3次,得到脱除苄氧羰基保护的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
将0.500g(即0.050mmol)上述脱除苄氧羰基保护的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溶解于10.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254g(即0.750mmol)碳酰二咪唑活化后的苯硼酸频哪醇酯,40℃条件下反应24h后,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1.628g(即2.25mmol)四碘苯甲酰氯继续反应24h,所得溶液在乙酸乙酯中沉淀3次,得到目标共聚物。
(2)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步骤:
将步骤(1)所得目标共聚物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共聚物浓度为0.05mg/mL,在剧烈搅拌下将3倍于二甲基甲酰胺体积的去离子水以20d/min(滴/分钟)的速度滴加到含有目标共聚物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去离子水中透析24h以除去二甲基甲酰胺,得到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含有纳米造影剂的水溶液中纳米造影剂的浓度为0.18mg/mL。
所述造影剂是由带有四碘苯成像基团和苯硼酸频哪醇酯抗氧化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空心纳米囊泡;该纳米囊泡直径约为500nm,其中聚乙二醇组成纳米囊泡的亲水晕层,由四碘苯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的聚赖氨酸骨架组成纳米囊泡的疏水膜层;所述造影剂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浓度为6.25,12.5,25,50及100mg/mL时,相应体外X射线衰减系数分别约为220,365,580,1100及2190HU。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利用聚乙二醇胺和具有反应性基团的氨基酸环内酸酐在常温下进行开环反应,所得的共聚物由碘苯类单体与抗氧化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后自组装形成分散非常均一的纳米造影剂,制备方法十分简单。由于纳米造影剂中有含碘链段与抗氧化链段,因此可以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同时保护肾脏。这种纳米造影剂体内稳定性与降解性好,可以降低临床造影剂肾病的风险,在诊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剂是由带有成像基团和抗氧化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而成的纳米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剂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X射线衰减系数为100~2500H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球直径为10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组成所述纳米球的亲水晕层,由碘苯类单体与苯硼酸频哪醇酯共同修饰的聚多肽骨架组成所述纳米球的疏水核或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剂可减轻含碘造影剂引起的肾脏部位氧化应激与肾功能损伤,将造影剂引起的肌酐水平的上升控制在25%以下,避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两亲性共聚物的合成
将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溶于第一类溶剂中,真空下聚合48h后在第二类溶剂中沉淀,得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氨基酸环内酸酐的摩尔比为1:(30~60);将所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溶于第一类溶剂中,加入苯硼酸频哪醇酯反应24h,再加入碘苯类单体反应24h,在第二类溶剂中沉淀得到目标共聚物,所述苯硼酸频哪醇酯与碘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5);
(2)纳米造影剂的制备
将步骤(1)所得的两亲性共聚物溶解在第三类溶剂当中,控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浓度为0.05~10mg/mL,完全溶解后在剧烈搅拌下以10~40d/min的速度滴加1~10倍于所述有机溶剂体积的去离子水,在去离子水中透析4~100h,每0.5~10h换一次水,透析袋中最终产物为具有实心或空心球结构的纳米造影剂水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纳米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第一类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类溶剂包括正己烷、石油醚、丙酮、乙醚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纳米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环内酸酐具有反应性基团,包括氨基、羟基或巯基中的一种;所述碘苯类单体为碘苯、二碘苯、三碘苯、四碘苯或五碘苯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纳米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胺的加入量为0.05~0.5mmol,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所述和氨基酸环内酸酐的摩尔比为1:(30~60),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为10~100mL。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纳米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苯硼酸频哪醇酯与碘苯类单体对所述聚乙二醇-聚多肽共聚物的反应性基团的修饰率之和为100%,所述苯硼酸频哪醇酯与碘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5)。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纳米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第三类溶剂为四氢呋喃、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氯甲烷、甲苯或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纳米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聚合物组装成的空心球或实心球是胶束、囊泡、微球或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CN202010153553.6A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184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3553.6A CN111184877B (zh)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3553.6A CN111184877B (zh)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4877A true CN111184877A (zh) 2020-05-22
CN111184877B CN111184877B (zh) 2021-08-06

Family

ID=7070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3553.6A Active CN111184877B (zh)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48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1689A (zh) * 2012-04-09 2012-08-15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诊疗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497775A1 (en) * 2011-03-11 2012-09-12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Ferrocene-based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as ROS regulating prodrugs
WO2018129411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Bioelectr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ryl- and heteroaryl-resorufin derivatives for treat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disorders and liver and kidney disorders
CN109337084A (zh) * 2018-09-10 2019-02-15 天津理工大学 具有活性氧和pH双重响应性及电荷反转特性的智能基因载体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97775A1 (en) * 2011-03-11 2012-09-12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Ferrocene-based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as ROS regulating prodrugs
CN102631689A (zh) * 2012-04-09 2012-08-15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诊疗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29411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Bioelectr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ryl- and heteroaryl-resorufin derivatives for treat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disorders and liver and kidney disorders
CN109337084A (zh) * 2018-09-10 2019-02-15 天津理工大学 具有活性氧和pH双重响应性及电荷反转特性的智能基因载体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XI QU等: ""Targeted Delivery of Doxorubicin via CD147-Mediated ROS/pH Dual-Sensitive Nanomicelles for the Efficient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APS JOURNAL》 *
T.P. MENTING等: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To Reduce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
YAN ZOU等: ""Nanopolymersomes with an Ultrahigh Iodine Content for High‐Performance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In Vivo"", 《ADV. MATER.》 *
晁建平等: ""对羟基苯硼酸频哪醇酯的合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杜福胜等: ""苯硼酸酯类氧化敏感高分子的合成及氧化降解研究"", 《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4877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ondroitin sulfate-functionalized nanoparticles for colonic macrophage-targeted drug delivery
Li et al. Superior antitumor efficiency of cisplatin-loaded nanoparticles by intratumoral delivery with decreased tumor metabolism rate
Kim et al. Antitumor efficacy of cisplatin-loaded glycol chitosan nanoparticles in tumor-bearing mice
Huang et al. Advances in phenylboronic acid-based closed-loop smart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diabetic therapy
US9598544B2 (en) Particles coated with zwitterionic polymers comprising sulfobetaine or carboxybetaine
Chen et al. Starlike polymer brush-based ultrasmall nanoparticles with simultaneously improved NIR-II fluorescence and blood circulation for efficient orthotopic glioblastoma imaging
Li et al. Intelligent nanogels with self-adaptive responsiveness for improved tumor drug delivery and augmented chemotherapy
US11155664B2 (en)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useful in theranostics
WO1998041241A1 (fr) Milieux de contraste pour irm, reconnaissant les modifications de l'environnement
Pooresmaeil et al. Dual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 of D-galactose-functionalized stimuli-responsive nanogel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the 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u et al. Renoprotective angiographic polymersomes
Chen 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CT imaging using bismuth sulfide modified with a highly biocompatible Pluronic F127
Ding et al.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of large-scale iohexol nanoparticles as contrast agents for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WO2013023003A1 (en) Bioactive amphiphilic polymer stabilized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nd activity
Gèze et al. Biodistribution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amphiphilic β-cyclodextrin nanospheres
CN111184877B (zh) 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086538A (ja) Mri用造影剤
CN104224721B (zh) 一种敏感响应性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68608A (zh) 一种多聚糖基纳米粒子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Nanogels as contrast agents for molecular imaging
CN110563863B (zh) 两亲性pH/还原双响应四臂星型纳米聚合物及其可逆交联胶束及制备与应用
US20220257801A1 (en) Particulate structures made from gold nanoparticles, methods for preparing same and uses thereof for treating solid tumours
CN107802844B (zh) 一种负载双造影元素的杂化海藻酸钠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1773675A (zh) 一种负载液态氟碳的聚合物纳米超声显像囊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02399B (zh) 一种靶向增强ct显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