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1673A - 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81673A CN111181673A CN202010017935.6A CN202010017935A CN111181673A CN 111181673 A CN111181673 A CN 111181673A CN 202010017935 A CN202010017935 A CN 202010017935A CN 111181673 A CN111181673 A CN 1111816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cluster
- angle
- calculating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在簇时延生成过程中,散射体簇变化满足空间和时间上二维的非平稳特性,空间上即在同一时间上,相邻天线单元间的簇生灭变化,时间上即在相同天线单元上,移动过程随时间簇生灭变化,通过二维矢量叠加转化为一维的非平稳特性,继而使用马尔可夫链建模,更为精确地计算出簇时延变化。该方法具体研究了双移动场景3D无线信道模型的建模方法,采用马尔科夫生灭可夫链方法和平滑插值滤波方法,计算链路簇时延和簇功率,并考虑了天线场、簇离开到达角、多普勒等,建立了较为贴近双移动场景下的信道模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量新兴场景,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场景,应急无人机通信场景,现有的信道模型不能很好的支持这些场景,尤其是在双移动场景下,双移动场景下基站处于移动状态,用户处于移动状态。在现有的信道模型中,WINNER II模型是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3D信道模型,该模型对于十二种传播场景都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到了这些场景的信道参数分布,但该模型在双移动场景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不能支持基站移动,其次不支持高频段,并且不能很好的模拟散射体簇生灭变化,难以准确计算簇时延,多普勒频谱的衰落分布等情形。其他研究者改进的信道模型是在WINNER II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但只考虑过于片面,要么是时间上的散射体簇生灭变化,要么是空间上静态天线单元之间的散射体簇生灭变化。而且在簇生灭过程中未考虑簇功率在真实环境中并不是随着簇消失而马上消失,而是平滑变小,并未消亡。也不是随着簇新生其功率马上到达平稳,而是平滑变大最终达到平稳。并且,移动的用户与移动的基站叠加的多普勒影响会更为严重,但这些研究未提出具有普适使用的信道模型,大部分模型未将这些考虑,仍使用以往的信道模型,因此建模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
综上,对于现有的信道建模方法,在双移动场景中未能体现明显,并且以往的建模方法较为复杂,建模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误差较大,这就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始;
S2:假设在三维全局坐标下且为非视距,分别配置gNB和UE的天线相对位置,天线场模式Ftx和Frx,天线是线性均匀分布的,天线数量,天线高度,天线阵列仰角和方位角(φR,θR)、(φT,θT),峰值角、下倾角、倾斜角(αgNB,βgNB,γgNB)和(αUE,βUE,γUE),以及移动速度VgNB与VUE和移动方向仰角和方位角(φvgNB,θvgNB)、(φvuE,θvuE),系统中心频率fc;
S3:生成大尺度参数;
S8:计算发送端与接收端天线场Ftx,i,θ(θn,ZOD,φn,AOD)、Ftx,i,φ(θn,ZOD,φn,AOD)、Frx,j,θ(θn,ZOA,φn,AOA)、Frx,j,φ(θn,ZOA,φn,AOA);
S10:计算信道系数Hij(t,τ);
S11:结束。
可选的,所述S3包括:
生成时延扩展DS,角度扩展ASA,ASD,ZSA,ZSD,Ricean K因子K和阴影衰落SF,根据链路相关和互相关,使用Cholesky分解和生成大尺度参数向量的以下顺序平方根矩阵SM=[SSF,SK,SDS,SASD,SASA,SZSD,SZSA]T。
可选的,所述S4包括:
在同一时刻,发送端与接收端天线信号覆盖范围一定,相邻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覆盖的散射体簇有新生有消亡;在同一天线单元上,随着gNB和UE的移动,线性天线阵列在空间上作平移,上一时刻的散射体簇在下一时刻有新生有消亡,需同时考虑空间上的非平稳特性和时域上的非平稳特性,将二维非平稳过程进行矢量叠加转化为新的一维非平稳过程,满足马尔可夫链生灭过程,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获取链路时延尺度分布因子 Xn服从Xn~N(0,1)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S5包括:
其中Zn~N(0,ζ2)是大尺度阴影衰落,ζ是阴影衰落标准差;第i根发送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经过第n个散射体功率补偿值,在簇生灭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理解为随着簇的消亡,功率随之消亡,功率消亡变化是平滑变化的,采用平滑插值滤波的手段对相邻簇之间进行功率插值,插值的间隔和选取的功率值需从真实环境中大量试验验证。
可选的,所述S6包括:
这里Cφ、Cθ为簇总数相关的尺度因子,Xn服从Xn~N(0,1),Yn~N(0,(ASA/7)2),ASA、ZSA、ASD、ZSD均为AOA、ZOA、AOD、ZOD角度扩展因子。
可选的,所述S8包括:
接收端与发送端皆由以下公式计算各天线场:
A′(θ′,φ′)=A″(θ″,φ″)
A″dB(θ″,φ″)=-min{-(A″dB(θ″,φ″=0°)+A″dB(θ″=90°,φ″)),Amax}
withθ3dB=65°,SLAV=30dB andθ″∈[0°,180°]
这里φ3dB=65°,Amax=30dB andφ″∈[-180°,180°]
Fθ(θ,φ)=F′θ'(θ',φ')cosψ-F′φ'(θ',φ')sinψ
可选的,所述S9包括:
根据S2、S3、S4、S5、S6、S7、S8计算,建立信道模型获得发射端与接收端第i根发送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经过第n个散射体的冲击响应
可选的,所述S10包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现有的技术中在双移动场景下时空变化下的散射体簇生灭变化和簇功率在簇生灭过程中的功率补偿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流程;
图2为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中散射体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流程:
步骤一:开始;
步骤二:假设在三维全局坐标下且为非视距,分别配置gNB和UE的天线相对位置,天线场模式Ftx和Frx,天线是线性均匀分布的,天线数量,天线高度,天线阵列仰角和方位角(φR,θR)、(φT,θT),峰值角、下倾角、倾斜角(αgNB,βgNB,γgNB)和(αUE,βUE,γUE),以及移动速度VgNB与VUE和移动方向仰角和方位角(φvgNB,θvgNB)、(φvuE,θvuE),系统中心频率fc;
步骤三:生成时延扩展(DS),角度扩展(ASA,ASD,ZSA,ZSD),Ricean K因子(K)和阴影衰落(SF),根据链路相关和互相关,使用Cholesky分解和生成大尺度参数向量的以下顺序平方根矩阵SM=[SSF,SK,SDS,SASD,SASA,SZSD,SZSA]T;
步骤四:在同一时刻,发送端与接收端天线信号覆盖范围一定,相邻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覆盖的散射体簇有新生有消亡;在同一天线单元上,随着gNB和UE的移动,线性天线阵列在空间上作平移,上一时刻的散射体簇在下一时刻有新生有消亡,所以该过程需同时考虑空间上的非平稳特性和时域上的非平稳特性,将二维非平稳过程进行矢量叠加转化为新的一维非平稳过程,该过程满足马尔可夫链生灭过程,故可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获取链路时延尺度分布因子 Xn服从Xn~N(0,1)均匀分布;
步骤五:计算第i根发送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经过第n个散射体功率补偿并生成对应簇功率,其中Zn~N(0,ζ2)是大尺度阴影衰落,ζ是阴影衰落标准差;第i根发送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经过第n个散射体功率补偿,在簇生灭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理解为随着簇的消亡,功率随之消亡,功率消亡变化是平滑变化的,可以采用平滑插值滤波的手段对相邻簇之间进行功率插值,插值的间隔和选取的功率值需从真实环境中大量试验验证。
步骤六:计算以下簇到达角与簇离开角:
这里Cφ、Cθ为簇总数相关的尺度因子,Xn服从Xn~N(0,1),Yn~N(0,(ASA/7)2),ASA、ZSA、ASD、ZSD均为AOA、ZOA、AOD、ZOD角度扩展因子。
接收端与发送端皆可由以下公式计算该各天线场:
A′(θ′,φ′)=A″(θ″,φ″)
A″dB(θ″,φ″)=-min{-(A″dB(θ″,φ″=0°)+A″dB(θ″=90°,φ″)),Amax}
withθ3dB=65°,SLAV=30dB andθ″∈[0°,180°]
这里φ3dB=65°,Amax=30dB andφ″∈[-180°,180°]
Fθ(θ,φ)=F′θ'(θ',φ')cosψ-F′φ'(θ',φ')sinψ
步骤八:建立信道模型获得发射端与接收端第i根发送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经过第n个散射体的冲击响应:
步骤十:结束;
请参阅图2,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中散射体变化图,具体如下:
该图是在步骤四上进行的补充,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散射体簇在时空上的变化,空间上即在同一时间上相邻天线单元间的簇生灭变化,时间上即在相同天线单元上移动过程中随时间簇生灭变化。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的信道模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始;
S2:假设在三维全局坐标下且为非视距,分别配置gNB和UE的天线相对位置,天线场模式Ftx和Frx,天线是线性均匀分布的,天线数量,天线高度,天线阵列仰角和方位角(φR,θR)、(φT,θT),峰值角、下倾角、倾斜角(αgNB,βgNB,γgNB)和(αUE,βUE,γUE),以及移动速度VgNB与VUE和移动方向仰角和方位角(φvgNB,θvgNB)、(φvuE,θvuE),系统中心频率fc;
S3:生成大尺度参数;
S8:计算发送端与接收端天线场Ftx,i,θ(θn,ZOD,φn,AOD)、Ftx,i,φ(θn,ZOD,φn,AOD)、Frx,j,θ(θn,ZOA,φn,AOA)、Frx,j,φ(θn,ZOA,φn,AOA);
S10:计算信道系数Hij(t,τ);
S11:结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17935.6A CN111181673B (zh) | 2020-01-08 | 2020-01-08 | 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17935.6A CN111181673B (zh) | 2020-01-08 | 2020-01-08 | 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1673A true CN111181673A (zh) | 2020-05-19 |
CN111181673B CN111181673B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0654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17935.6A Active CN111181673B (zh) | 2020-01-08 | 2020-01-08 | 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8167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87388A (zh) * | 2020-09-25 | 2021-01-0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对大规模天线阵列非平稳特性的建模方法 |
CN113644942A (zh) * | 2021-08-16 | 2021-11-12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几何的3d mimo leo卫星空天地信道建模方法 |
CN114448540A (zh) * | 2022-02-16 | 2022-05-0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天线辐射方向图的无人机信道建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8647A (zh) * | 2016-04-15 | 2016-09-2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的建模及仿真方法 |
US20170374561A1 (en) * | 2016-06-22 | 2017-12-28 |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Big-data-mining-based wireless channel modeling method |
CN108418645A (zh) * | 2018-01-26 | 2018-08-1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非平稳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及参数平滑演进方法 |
-
2020
- 2020-01-08 CN CN202010017935.6A patent/CN1111816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8647A (zh) * | 2016-04-15 | 2016-09-2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的建模及仿真方法 |
US20170374561A1 (en) * | 2016-06-22 | 2017-12-28 |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Big-data-mining-based wireless channel modeling method |
CN108418645A (zh) * | 2018-01-26 | 2018-08-1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非平稳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及参数平滑演进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YING YANG等: "A General 3D Non-Stationary Twin-Cluster Model for Vehicle-to-Vehicle MIMO Channels", 《2018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 PROCESSING (WCSP)》 * |
ZHANGFENG MA等: "A Wideband Non-Stationary Air-to-Air Channel Model for UAV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
廖勇等: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下基于IMT-A的时变信道建模", 《计算机应用研究》 * |
张薇等: "一种基于随机散射簇的非平稳3D空间信道模型", 《电子与信息学报》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87388A (zh) * | 2020-09-25 | 2021-01-0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对大规模天线阵列非平稳特性的建模方法 |
CN112187388B (zh) * | 2020-09-25 | 2021-11-19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对大规模天线阵列非平稳特性的建模方法 |
CN113644942A (zh) * | 2021-08-16 | 2021-11-12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几何的3d mimo leo卫星空天地信道建模方法 |
CN113644942B (zh) * | 2021-08-16 | 2023-06-27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几何的3d mimo leo卫星空天地信道建模方法 |
CN114448540A (zh) * | 2022-02-16 | 2022-05-0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天线辐射方向图的无人机信道建模方法 |
CN114448540B (zh) * | 2022-02-16 | 2023-03-14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天线辐射方向图的无人机信道建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1673B (zh) | 2021-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81673B (zh) | 一种基于双移动场景的3d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
Mendrzik et al. | Harnessing NLOS components for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estimation in 5G millimeter wave MIMO | |
Björnson et al. | Massive MIMO is a reality—What is next?: Five promising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antenna arrays | |
Jiang et al. | Physics-based 3D end-to-end modeling for double-RIS assisted non-stationary UAV-to-grou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
Wang et al. | STARS enabled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 |
Chen et al. |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for 6G IoT wireless positioning: A contemporary survey | |
Ali et al. | Passive radar at the roadside unit to configure millimeter wave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links | |
CN108365903B (zh) | 一种基于随机散射簇的三维Massive MIMO信道建模方法 | |
Chen et al. | Hybrid spherical-and planar-wave modeling and DCNN-powered estimation of terahertz ultra-massive MIMO channels | |
CN107248877B (zh) | 基于实测数据的MassiveMIMO信道建模方法 | |
CN114598408A (zh) | 一种适用于全频段全场景的6g普适信道建模方法 | |
CN112968743B (zh) | 基于可见区域划分的时变去蜂窝大规模mimo信道建模方法 | |
CN109412673A (zh) | 面向无人机通信的几何随机信道模型及实时仿真方法 | |
CN109962727B (zh) | 临空通信混合波束赋形及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法 | |
CN114268397B (zh) | 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无人机空对空信道建模方法 | |
Xu et al. | Data-driven beam management with angular domain information for mmWave UAV networks | |
CN108199794A (zh) | 一种新型Massive MIMO信道模型的统计性建模方法 | |
CN114554398A (zh) | 室内定位方法、第一定位服务器及室内定位系统 | |
Lin et al. | Conformal IRS-empowered MIMO-OFDM: Channel estimation and environment mapping | |
CN114665998A (zh) | 空时一致性下的三重非平稳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 | |
Jiang et al. | A geometry-based 3D non-stationary UAV-MIMO channel model allowing 3D arbitrary trajectories | |
CN115765899A (zh) | 无人机通信波束域信道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06646421B (zh) | 基于三维非均匀阵列的mimo雷达波形联合设计方法 | |
Liu et al. | How to Extend 3D GBSM to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 With Sharing Feature? | |
CN113949474A (zh) | 基于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无人机几何模型建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