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6004B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6004B
CN111176004B CN202010170591.2A CN202010170591A CN111176004B CN 111176004 B CN111176004 B CN 111176004B CN 202010170591 A CN202010170591 A CN 202010170591A CN 111176004 B CN111176004 B CN 111176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backlight module
conversion layer
light source
viewing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05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6004A (zh
Inventor
赵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05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6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6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6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6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6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位于所述光源上的量子转换层;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本发明通过在光源上设置量子转换层,可增大背光模组的视角,从而增大显示装置的视角,很好的改善了显示装置视角狭小和色偏严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由于具有显示质量高、机身轻薄、功耗低、可视面积大、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监控器等多个领域。其中,VA显示模式由于其对比度高,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液晶显示中,但由于其利用液晶旋转控制光线,造成先天视角狭小和色偏严重等问题。在大型化的液晶显示屏中,其广视角的缺陷更显著。一般是采用贴广视角膜的方法解决视角问题,但广视角膜成本较高、且贴膜后会造成屏幕雾度严重,存在颗粒感,影响显示效果。
影响液晶显示屏视角的主要因素有背光的视角和液晶的性质,因此,提高背光的视角则可以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屏的视角。因此获得较大视角的背光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利用量子点偏光片技术可以得到120度的液晶显示屏的二分之一亮度视角,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屏的视角,需进一步加大背光的视角。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其背光视角较小,若采用贴广视角膜的方法增大视角,不仅成本较高,且贴膜后会造成屏幕雾感严重,存在颗粒感,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位于所述光源上的量子转换层;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棒材料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9:1。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棒材料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或者等于1:9且小于或者等于9:1。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蓝色光源,所述量子点材料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棒材料包括红色量子棒材料和绿色量子棒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低于所述绿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所述红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低于所述绿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扩散片,所述第一扩散片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与所述光源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二扩散片,所述第二扩散片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三扩散片和第四扩散片,所述第三扩散片和所述第四扩散片分别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位于所述光源上的量子转换层;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转换层直接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在光源上设置量子转换层,且量子转换层是将量子棒材料和量子点材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制备得到的混合薄膜,可增大背光模组的视角,从而增大显示装置的视角,很好的改善了显示装置视角狭小和色偏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棒材料薄膜在蓝色光源激发下的亮度与角度的关系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棒材料薄膜透过显示面板后的亮度与角度的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棒材料与量子点材料的亮度对比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01、以及位于所述光源101上的量子转换层102;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102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量子棒材料指的是在两个维度方向上都受到量子限域效应影响的一种一维材料。块体是三维的立方体,如果其中一个维度非常薄,例如厚度为几个纳米,另外两个维度比较厚,就是薄膜,也就是量子阱;如果其中两个维度都很薄,只有一个维度比较厚,就是纳米线,足够细的纳米线就是量子棒;如果三个维度都很薄,就是纳米颗粒,也就是量子点。
需要说明的是,核壳微粒具有核壳结构;核壳微粒是由一种纳米材料通过化学键或其他作用力将另一种纳米材料包覆起来形成的纳米尺度的有序组装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核壳结构发光量子棒和量子点,包括ZnCdSe2,InP,Cd2SSe,CdSe,Cd2SeTe,InAs,无机保护壳层(例如:CdS,ZnSe,ZnCdS2,ZnS,ZnO等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还包括其他高稳定性复合量子棒(例如:水凝胶装载量子棒结构,CdSe-SiO2等)以及钙钛矿纳米棒和量子点等。
如图2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棒材料薄膜在蓝色光源激发下的亮度与角度的关系图,图中实线表示平行照射,虚线表示垂直照射,从图中可知所述量子棒材料薄膜的斜视角亮度远大于正视角亮度,且所述量子棒材料的视角可达到160度,而量子点材料的视角最大为120度,即量子棒材料薄膜具有更大的发光视角,采用量子棒薄膜做为背光中的有源发光层可以极大的提高背光视角。
如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棒材料薄膜透过显示面板后的亮度与角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60度之间其亮度几乎不变,而到了80度才降低为正视角亮度的一半,故其二分之一亮度视角为160度。而量子点薄膜的二分之一亮度视角为120度。因此基于此特性,本实施例将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按照特定的比例均匀混合,加工形成薄膜,从而得到了不同视角的光学膜,从而应用于背光模组中,可以连续得到120度到160度视角的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利用量子棒材料的大视角特性,将量子棒材料和量子点材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制备得到混合薄膜,从而获得对应视角的背光模组,从而得到极大视角的显示装置,最终最大的二分之一亮度视角可达到160度,很好的改善了显示装置的视角狭小和色偏严重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棒材料与量子点材料的亮度对比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量子点材料的亮度在0-60度之间基本不变,大于60度之后才开始下降,而量子棒材料在大于60度之后,亮度远大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亮度。将二者混合得到的薄膜的视角则落在两条曲线之间,因此该混合物薄膜经过显示面板后得到的最大视角则落在120度到160度之间。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棒材料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9:1。具体地,当量子棒材料与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9:1时,量子棒材料为主体,此时主要为量子棒材料发光,故发光视角主要为量子棒视角(160度),即此时背光模组的最大视角可达到160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棒材料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或者等于1:9且小于或者等于9:1。具体地,在混合物薄膜中量子点材料与量子棒材料的质量比大于9:1时,量子点材料为主体,此时主要为量子点材料发光,故发光视角主要为量子点视角(120度);而当量子棒材料与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9:1时,量子棒材料为主体,此时主要为量子棒材料发光,故发光视角主要为量子棒视角(160度)。故当所述量子棒材料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或者等于1:9且小于或者等于9:1时,为二者的混合视角,在120度到160度之间,此时背光模组的视角仍大于量子点偏光片(120度)的视角。
继续参考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01为蓝色光源,所述量子点材料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棒材料包括红色量子棒材料和绿色量子棒材料。在所述蓝色光源的激发下,所述背光模组可实现全彩显示。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低于所述绿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所述红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低于所述绿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具体地,在一般情况下绿色量子点材料的视角小于红色量子点材料的视角,因此使绿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高于红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可以使得绿色量子点材料发光的视角和红色量子点材料发光的视角一致,即提高了绿色量子点材料的视角。同理,在一般情况下绿色量子棒材料的视角小于红色量子棒材料的视角,因此使绿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高于红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可以使得绿色量子棒材料发光的视角和红色量子棒材料发光的视角一致,即提高了绿色量子棒材料的视角。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扩散片103,所述第一扩散片103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与所述光源101之间。所述第一扩散片103是用于提高蓝色光源101的视角,使所述蓝色光源101的视角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的红绿光视角相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散片103可以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复合在一起,也可以单独存在。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01、以及位于所述光源101上的量子转换层102;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102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扩散片104,所述第二扩散片104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上。具体地,所述第二扩散片104是用于提高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的视角,使得所述背光模组的视角更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扩散片104可以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复合在一起,也可以单独存在。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01、以及位于所述光源101上的量子转换层102;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102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扩散片105和第四扩散片106,所述第三扩散片105和所述第四扩散片106分别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第三扩散片105是用于提高蓝色光源101的视角,使所述蓝色光源101的视角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的红绿光视角相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扩散片105可以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复合在一起,也可以单独存在。所述第四扩散片106是用于提高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的视角,使得所述背光模组的视角更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扩散片106可以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复合在一起,也可以单独存在。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107。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01、以及位于所述光源101上的量子转换层102;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102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扩散片103,所述第一扩散片103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与所述光源10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散片103可以与所述量子转换层102复合在一起,也可以单独存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直接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107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上。即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直接作为所述显示面板107的一部分,从而可得到一个大视角的显示面板。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01为迷你LED动态背光,在所述量子转换层102的作用下,可以得到极高的对比度,解决大视角显示技术对比度低的问题。且所述量子棒材料还具有与所述量子点材料一样的性质,例如:半峰宽窄、发射峰可调、吸收截面大和发光效率高等,甚至于量子棒材料的发光效率高于量子点材料,因此所述量子转换层102在低功耗、宽色域液晶显示领域更有优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在光源上设置量子转换层,且量子转换层是将量子棒材料和量子点材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制备得到的混合薄膜,可增大背光模组的视角,从而增大显示装置的视角,很好的改善了显示装置视角狭小和色偏严重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其背光视角较小,若采用贴广视角膜的方法增大视角,不仅成本较高,且贴膜后会造成屏幕雾感严重,存在颗粒感,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以及位于所述光源上的量子转换层;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
所述光源为蓝色光源,所述量子点材料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棒材料包括红色量子棒材料和绿色量子棒材料;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低于所述绿色量子点材料的含量,所述红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低于所述绿色量子棒材料的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棒材料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9: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棒材料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质量比大于或者等于1:9且小于或者等于9: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扩散片,所述第一扩散片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与所述光源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二扩散片,所述第二扩散片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三扩散片和第四扩散片,所述第三扩散片和所述第四扩散片分别设置于所述量子转换层的两侧。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位于所述光源上的量子转换层;
其中,所述量子转换层为量子点材料和量子棒材料的混合物制作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转换层直接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上。
CN202010170591.2A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76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591.2A CN111176004B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591.2A CN111176004B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6004A CN111176004A (zh) 2020-05-19
CN111176004B true CN111176004B (zh) 2022-02-22

Family

ID=7065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0591.2A Active CN111176004B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6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9992B (zh) * 2020-12-25 2022-10-0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94552A (ja) * 2015-03-31 2016-1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7250912A (zh) * 2015-02-27 2017-10-13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光敏组合物和色彩转换膜
CN107703676A (zh) * 2017-05-04 2018-0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7807473A (zh) * 2017-10-25 2018-03-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转换材料封装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021669A (zh) * 2018-06-28 2018-12-18 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高水氧阻隔率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0912A (zh) * 2015-02-27 2017-10-13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光敏组合物和色彩转换膜
JP2016194552A (ja) * 2015-03-31 2016-1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7703676A (zh) * 2017-05-04 2018-0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7807473A (zh) * 2017-10-25 2018-03-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转换材料封装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021669A (zh) * 2018-06-28 2018-12-18 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高水氧阻隔率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6004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01610A1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转换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9964804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reflector units located between a quantum dot film and a display panel
US10670229B2 (en) Emitting film with improved light-out coupling
WO2018209785A1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1059177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US20190004231A1 (en) Optical film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46975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的改善方法
WO2019019560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359559B2 (en) Optical film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703674A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KR101114412B1 (ko) 나노 양자점이 분산된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117600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10080636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CN111065961A (zh) 在基于纳米结构的显示器件中使用多个激发波长
Lien et al. 39‐3: patternable color‐conversion films based on thick‐shell quantum dots
CN111613647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226166A (zh) 基于纳米结构的显示器件
CN110989296A (zh) 量子点光刻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846768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WI711859B (zh) 顯示裝置
CN10940739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2132868A (zh) 發光模組
US10247983B2 (en) Light conversion film for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20040921U (zh) 一种红光/近红外量子点背光膜、背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TWI374313B (en) Displa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