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2523A -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2523A
CN111162523A CN202010016946.2A CN202010016946A CN111162523A CN 111162523 A CN111162523 A CN 111162523A CN 202010016946 A CN202010016946 A CN 202010016946A CN 111162523 A CN111162523 A CN 111162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substation
power
power utilization
induction motor
us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69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军英
钟伟
周年光
谢俭
马骏
余琦
曹昆
李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tong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tong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tong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tong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69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25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2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变电站用户统计;2、确定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3、计算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4、变电站总用电有功计算;5、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计算;6、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变电站负荷时变性及随机性大,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难以确定的问题,可实现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及财力,提高了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的准确性,为建立准确的负荷模型奠定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负荷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其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电网仿真计算结果。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电网仿真计算的结果。如何准确把握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显得尤为重要。确定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的传统方法是通过对变电站下一级等压等级出线负荷进行调查统计来掌握的,即通过统计变电站某一特定时刻,其下一级电压等级送出线路、变压器的功率及其感应电动机负荷,最后综合这些数据得出该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这种方法是一种运动式人工调查方法,统计效率不高,且不能反映每个时段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的变化。另外,变电站下一级出线供带了较多用户,其特性并不能准确反映单个用户的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因此,当前的没有针对单个用户的、通过某一 次或几次的调查统计不能准确地确定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
随着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地区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断更新发展,实现了变电站供电区所属全部用户有功的自动采集,为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负荷具有分布广,时变性大,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用以及时掌握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为电网仿真计算提供准确的负荷模型参数奠定基础。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变电站用户统计
(1)统计变电站用户名称
将变电站供电区内其电能表采集的电流、电压、功率及电量已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所属全部用户作为变电站用户进行统计,并逐一列出变电站用户名称;
(2)确定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类型
按照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类型:大工业用电、居民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农业用电、趸售用电及其他用电,逐一确定步骤(1)中所述变电站用户的用电行业类型;
(3)变电站用户的有功统计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计本步骤(1)中所列变电站用户的有功,若电能由电网流向用户为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其值为正;否则为变电站用户的负向有功,其值为负;
步骤2、确定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
对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进行调查,分别确定步骤1(2)中所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
步骤3、计算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
按步骤1(2)的分类,将步骤1(3)中用电行业类型相同的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相加,即得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
步骤4、变电站总用电有功计算
将步骤1(3)中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全部相加,即得到变电站总用电有功;
步骤5、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计算
将步骤3计算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有功乘以步骤2中确定的同一类型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即得到变电站用户某一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依次类推,可以计算步骤1(2)中所述的各类型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将这些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有功相加,即得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
步骤6、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
将步骤5计算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除以步骤4得到的变电站总用电有功,即得到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变电站供电区内所属全部用户用电行业类型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计的变电站用户有功,实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计算,从而得到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
有益效果
1、使用本方法可在线计算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解决了变电站负荷时变性及随机性大,且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难以掌握的问题。
2、借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总感应电动机总有功的计算,改变了传统的仅统计变电站相邻下一级电压等级出线感应电动机总有功的方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另外,大大减少了人员手工统计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总有功的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
3、使用本方法减少了因人员失误而造成的统计误差,大大提高了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某一110千伏变电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某一110千伏变电站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为以下步骤:
1、变电站用户统计
(1)统计变电站用户名称
图1所示某变电站供电区内所属全部用户名称分别为P1、P2......P27,且上述变电站用户的电能表采集的电流、电压、功率及电量已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这些所属全部用户作为变电站用户进行统计。
(2)确定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类型
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类型分为:大工业用电、居民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农业用电、趸售用电及其他用电。按照这一分类,逐一确定步骤(1)中所述变电站用户的用电行业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类型统计
Figure 801011DEST_PATH_IMAGE001
(3)变电站用户的有功统计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计本步骤(1)中所列变电站用户P1、P2......P27的有功如表2所示。表2中变电站用户P11的电能由用户流向电网,称为负向有功,其值为负。其余变电站用户的电能由电网流向用户,称为正向有功,其值为正。
Figure 542702DEST_PATH_IMAGE002
表2 变电站用户的有功
2、确定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
对变电站用户的典型用电行业进行调查,分别确定步骤1(2)中所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如表3所示。
表3 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
Figure 802782DEST_PATH_IMAGE003
3、计算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
按步骤1(2)的分类,将步骤1(3)中用电行业类型相同的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相加,即得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如表4所示。
表4 变电站用电行业的有功
Figure 288121DEST_PATH_IMAGE004
4、变电站总用电有功计算
将步骤1(3)中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相加,即得到变电站总用电有功。将表2中变电站用户名称分别为P1、P2......P27的正向有功相加,得到变电站总用电有功为1.549万千瓦。
5、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计算
将步骤3计算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乘以步骤2中确定的同一类型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即得到变电站用户某一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依次类推,可以计算步骤1(2)中所述的各类型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如表5所示。将表5中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有功相加,即得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为1.1657万千瓦。
表5 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
Figure 582837DEST_PATH_IMAGE005
6、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
将步骤5计算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1.1657万千瓦除以步骤4得到的变电站总用电有功1.549万千瓦,即得到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为75%。

Claims (1)

1.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变电站用户统计
(1)统计变电站用户名称
将变电站供电区内其电能表采集的电流、电压、功率及电量已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所属全部用户作为变电站用户进行统计,并逐一列出变电站用户名称;
(2)确定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类型
按照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类型:大工业用电、居民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农业用电、趸售用电及其他用电,逐一确定步骤(1)中所述变电站用户的用电行业类型;
(3)变电站用户的有功统计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计本步骤(1)中所列变电站用户的有功,若电能由电网流向用户为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其值为正;否则为变电站用户的负向有功,其值为负;
步骤2、确定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
对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进行调查,分别确定步骤1(2)中所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
步骤3、计算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
按步骤1(2)的分类,将步骤1(3)中用电行业类型相同的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相加,即得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有功;
步骤4、变电站总用电有功计算
将步骤1(3)中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的正向有功全部相加,即得到变电站总用电有功;
步骤5、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计算
将步骤3计算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有功乘以步骤2中确定的同一类型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比例初始值,即得到变电站用户某一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依次类推,可以计算步骤1(2)中所述的各类型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有功,将这些用电行业感应电动机有功相加,即得到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
步骤6、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
将步骤5计算得到的变电站用户用电行业的感应电动机总有功除以步骤4得到的变电站总用电有功,即得到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
CN202010016946.2A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Pending CN1111625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946.2A CN111162523A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946.2A CN111162523A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2523A true CN111162523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1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6946.2A Pending CN111162523A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252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765A (zh) * 2010-01-27 2010-07-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在线负荷模拟方法
CN103123715A (zh) * 2013-01-15 2013-05-29 湖南省电力公司 220千伏变电站用电行业构成比例在线实时统计方法
KR20160028281A (ko) * 2014-09-03 2016-03-11 한국전력공사 전력계통의 온라인 부하모델 산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022641A (zh) * 2016-06-01 2016-10-1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负荷特性的在线分析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765A (zh) * 2010-01-27 2010-07-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在线负荷模拟方法
CN103123715A (zh) * 2013-01-15 2013-05-29 湖南省电力公司 220千伏变电站用电行业构成比例在线实时统计方法
KR20160028281A (ko) * 2014-09-03 2016-03-11 한국전력공사 전력계통의 온라인 부하모델 산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022641A (zh) * 2016-06-01 2016-10-1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负荷特性的在线分析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柳柳: "基于广域信息的变电站综合负荷在线建模方法及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陈谦等: "电力负荷建模的在线统计综合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i et al. A demand side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CN105449713A (zh) 考虑分布式电源特性的有源配电网智能软开关规划方法
CN102930343A (zh) 一种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能量优化方法
CN105046584A (zh) 一种基于k-means算法的理想线损率的计算方法
CN109214713B (zh) 含有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03887792B (zh)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低压配电网建模方法
CN106548410A (zh)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不平衡概率评估方法
CN103986193B (zh) 一种最大风电并网容量获取的方法
CN107834593A (zh) 一种下垂控制型孤岛微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方法
CN114676569B (zh) 电网仿真分析算例及其生成方法、生成系统、设备、介质
CN101017977A (zh) 一种准确计算电力线路损耗的方法
CN110956332A (zh) 一种直流配电网中换流站的选址定容方法
CN105301421A (zh) 一种同期线损测量平台及方法
CN103123715B (zh) 220千伏变电站用电行业构成比例在线实时统计方法
CN111162523A (zh) 一种变电站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比例计算方法
CN110688619A (zh) 一种配电网的理论线损计算系统及方法
CN103279592B (zh) 一种配电网电压越限仿真方法
CN106055730B (zh) 一种适应于大规模电网的电力系统碳流仿真分析方法
Dey et al. Modeling smart grid using generalized stochastic petri net
Wu et 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nergy loss calcul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wind power integration
CN113762617A (zh) 一种计及非设计工况特性的能源站矩阵化㶲效率优化方法
CN113054747A (zh) 一种配电台区非线性负荷的非侵入式检测方法
CN106383952A (zh) 一种电磁暂态数据管理系统及其电磁暂态数据转化方法
CN110619436A (zh)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10718913B (zh) 一种居民低电压溯源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