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9436A -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9436A
CN110619436A CN201910890344.7A CN201910890344A CN110619436A CN 110619436 A CN110619436 A CN 110619436A CN 201910890344 A CN201910890344 A CN 201910890344A CN 110619436 A CN110619436 A CN 110619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line
distributed power
power distribution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03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映雪
熊宁
彭怀德
钟士元
王敏
王伟
陈会员
刘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03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94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9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9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参数;建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和约束条件;对各个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最终选定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本发明通过选取可靠、科学的评价指标,并设定评价函数,从而对待分析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因此本发明方法能够对主动配电网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而且考虑全面,评价结果科学、可靠和准确。

Description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二次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以低碳环保、安装方式灵活多变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大规模DG接入,改变了传统无源配电网单一潮流流动方式,转变为以多电源为特征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增加了配电系统运行与规划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分布式电源安装方式使配电网的规划运行面临很大挑战。
鉴于DG接入后给传统电网带来较大冲击,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networks,ADN)应运而生,成为智能电网中一个重要的前沿分支。ADN是指内部具有分布式电源并高度渗透,功率双向流动,具有主动控制和运行能力的配电网络。目前来看,含DG的ADN面临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特别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电力需求的随机性、DG出力的波动性、网架拓扑对DG布点的影响等因素,因而如何在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实现ADN的合理规划设计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但是,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模型只以经济性作为规划目标,可靠性作为约束条件,属于单目标规划,这种方式在现今情况下不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考虑因素较为全面且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参数;
S2.建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
S3.设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
S4.根据步骤S2建立的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以及步骤S3设定的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对各个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最终选定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
步骤S2所述的建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作为评价函数:
min F=Wj(F1-F2-F3)+Wk(F4-F5)
式中min为求最小值操作,F为目标函数;F1为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F2为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F3为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F4为用户停电损失费用;F5为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Wj为经济性因素的权重值,Wk为可靠性因素的权重值,且Wj+Wk=1。
所述的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F1=Cline+Closs+CT+CToss+CDG
式中F1为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Cline为输电线路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的等年值且i为线路标号,l为线路总数,Ki为第i条线路是否加入,且若第i条线路加入则Ki=1,否则Ki=0,Fline,i为第i条线路的初始投资建设费用,r为年利率,αline为年运行费用折算系数,n为经济使用年限;Closs为每年线路损耗的电量费用且Closs=αbEloss,αb为电价,Eloss为每年电能损耗量;CT为变压器的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且g为变压器的编号,NT为变压器总台数,FT,g为第g台配电变压器初始投资费用,αT为配电变压器折旧维护率;CToss为变压器损耗电能的费用且CToss=αb·(β2Pkτ+P0T),β为负载率,Pk为配电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P0为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T为变压器全年运行时间;CDG为分布式电源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的等年值且v为分布式电源的编号,NDG为安装的分布式电源总个数,a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单位容量造价,P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的容量,W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所需的运行维护费用。
所述的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2为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β为分布式电源每发出单位电量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v为分布式电源的编号,NDG为安装的分布式电源总个数,E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发出的电能。
所述的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3为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h为污染物的编号,n为产生的污染物的数目,ωh为第h种污染物的环境价值,νh为第h种污染物减排所需付出的环境成本,PDG为分布式电源的实际有功出力,T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dh为传统发电模式下第h种污染物的产生量,ch为分布式发电模式下第h种污染物的产生量。
所述的用户停电损失费用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F4=(ENSline+ENST)·C
式中F4为用户停电损失费用;C为待规划地区的产电比;ENSline为由于线路故障导致的每年的缺供电量;ENST为因变压器故障导致的停电损失;其中i为线路标号,l为线路总数,wi为线路i所连负荷大小,ui为线路i故障导致的每年停电时长,λi为线路i每年发生故障的概率,ri为节点i负荷每次发生故障的停电时间;Kij为网路中支路Lij的状态,且Kij=1表明支路i和支路j连通,Kij=0表明支路i和支路j不连通;ENST的取值规则为:若变压器为单台接入,则式中g为变压器的编号,NT为变压器总台数,P为变压器故障率,β为负载率,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若变压器为多台并联接入,则式中P为变压器故障率,z为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β为负载率,Kb为转接容量比例系数,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
所述的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5为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C0为实施分时电价前的收益,C1为实施分时电价以后的收益,t为小时的编号,pc为分时电价前的固定电价,QB,t为分时电价前的t时段的基础负荷,Qt为实施分时电价后t时段的负荷消减量且负荷减少时为正,负荷增加时为负;pc为分时电价前的固定电价,ε为电力需求价格弹性系数,ΔQon为峰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ΔQmid为平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ΔQoff为谷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Qon为峰时期的电量,Qmid为平时期的电量,Qoff为谷时期的电量,E为弹性系数矩阵,ΔPon为峰时期的电价变化,ΔPmid为平时期的电价变化,ΔPoff为谷时期的电价变化,Pon为峰时期的电价,Pmid为平时期的电价,Poff为谷时期的电价,εij为负荷自弹性系数,εij和εji相关弹性系数。
步骤S3所述的设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作为约束条件:
(1)配电网网格约束:
n=m+1
式中n为节点个数;m为支路数;
(2)节点电压约束:
式中d为节点编号,n为节点总数,Ud表示节点电压,为节点电压下限值,为节点电压的上限值;
(3)线路潮流约束:
式中l为线路的编号,L为线路的总数,Pl表示线路的潮流值;表示线路潮流的极限值;
(4)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约束
SDG,d≤Sd max
式中SDG,d表示节点d处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Sd max表示节点d处允许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通过选取可靠、科学的评价指标,并设定评价函数,从而对待分析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因此本发明方法能够对主动配电网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而且考虑全面,评价结果科学、可靠和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参数;
S2.建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作为评价函数:
min F=Wj(F1-F2-F3)+Wk(F4-F5)
式中min为求最小值操作,F为目标函数;F1为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F2为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F3为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F4为用户停电损失费用;F5为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Wj为经济性因素的权重值,Wk为可靠性因素的权重值,且Wj+Wk=1;
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F1=Cline+Closs+CT+CToss+CDG
式中F1为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Cline为输电线路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的等年值且i为线路标号,l为线路总数,Ki为第i条线路是否加入,且若第i条线路加入则Ki=1,否则Ki=0,Fline,i为第i条线路的初始投资建设费用,r为年利率且一般取值为0.1,αline为年运行费用折算系数,n为经济使用年限,一般取为20年;Closs为每年线路损耗的电量费用且Closs=αbEloss,αb为电价且单位为万元/kWh,同时由于分时电价的执行计算比较困难,故在这里该电价取平均电价0.581元/kWh;Eloss为每年电能损耗量;CT为变压器的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且g为变压器的编号,NT为变压器总台数,FT,g为第g台配电变压器初始投资费用,αT为配电变压器折旧维护率;CToss为变压器损耗电能的费用且CToss=αb·(β2Pkτ+P0T),β为负载率,Pk为配电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P0为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T为变压器全年运行时间;CDG为分布式电源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的等年值且v为分布式电源的编号,NDG为安装的分布式电源总个数,a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单位容量造价,P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的容量,W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所需的运行维护费用
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2为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β为分布式电源每发出单位电量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且取0.4元/kWh,v为分布式电源的编号,NDG为安装的分布式电源总个数,E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发出的电能且单位为kWh;
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3为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h为污染物的编号,n为产生的污染物的数目,ωh为第h种污染物的环境价值且单位为元/kg,νh为第h种污染物减排所需付出的环境成本且单位为元/kg,PDG为分布式电源的实际有功出力且单位为kW,T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dh为传统发电模式下第h种污染物的产生量且单位为g/kWh,ch为分布式发电模式下第h种污染物的产生量且单位为g/kWh;
分布式电源出力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季节、昼夜、气候、地形等都会成为影响因素,由于在主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需要对电能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故应对分布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本申请中,优选为只考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因此ch的值取0;
风力出力模型:
风力发电受风速影响,随机性较大。目前对于风力出力模型的研究较多,最为常用的是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来进行风机出力分析,其中每个小时的风速分布采用Weibull模型来模拟,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计算得风速的期望值σ和标准差μ,计算得出Weibull模型中的两个关键参数,即风速的形状参数k和尺度参数c;
式中k和c是Weibull分布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分别代表风速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σ和μ分别表示风速的期望值和标准差,可由历史数据统计得出;Γ为Gamma函数,其值可通过查阅Gamma表得出;
其次将得到的参数代入上述中计算风速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式中ν为风速;
然后计算出风力发电机出力的功率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式中vci、vcr、vco分别表示风力发电机的切入、额定和切出风速;Pr表示风力发电机的额定功率;
最后由前面得到的功率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求风力发电机每年出力的期望值;
光伏出力模型:
类似于风力发电,光伏出力的功率和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现在国内对于光伏出力模型的研究较少,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是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法生成光伏出力场景,利用Beta分布来表示光伏出力的概率密度,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待规划地区历史资料和数据,计算得出光照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光伏出力的形态参数α和β;
式中μ和α分别表示光照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将上述得到的形状参数计算光照强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然后对该函数进行积分即可得到光照强度r的函数;
式中:r表示实际光照强度;rmax则表示最大光照强度;
由于光伏发电输出功率与光照强度r近似成正比,所以可以得到光伏发电的出力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PM=rAη
式中,PM表示光伏发电功率;A表示光伏电池的总面积;η表示光伏电池的额定转换效率;
潮流计算方法:
配电网中各支路潮流以及节点电压的计算一直是进行配电网规划中的重点工作,目前常用的方法牛顿-拉夫逊法(包括直角坐标和极坐标)、高斯-赛德尔法、前推回代法、P-Q分解法均方根电流法、等值电阻法以及回路阻抗法等。其中,前推回代法由于原理简单,不需要像牛顿-拉夫逊法中需构造雅克比矩阵,计算量大大减少,很适合用于辐射网络;
用户停电损失费用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F4=(ENSline+ENST)·C
式中F4为用户停电损失费用;C为待规划地区的产电比且单位为元/kWh;ENSline为由于线路故障导致的每年的缺供电量;ENST为因变压器故障导致的停电损失;其中i为线路标号,l为线路总数,wi为线路i所连负荷大小,ui为线路i故障导致的每年停电时长且单位为h/年,λi为线路i每年发生故障的概率且单位为次/100公里*年,ri为节点i负荷每次发生故障的停电时间且单位为h/次;Kij为网路中支路Lij的状态,且Kij=1表明支路i和支路j连通,Kij=0表明支路i和支路j不连通;ENST的取值规则为:第一种是单台接入,第二种是多台并联接入;其中单台运行时,若设备发生故障,则该变压器上所带负荷全部停电;若是多台并联接入,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可通过联络线将一部分负荷转移给其余变压器,以减少停电损失;由于在安装多台变压器时要求,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其余变压器能够负载该台变压器70%负荷,故具体在各运行方式下的故障停电损失的计算方法为:若变压器为单台接入,则式中g为变压器的编号,NT为变压器总台数,P为变压器故障率,β为负载率,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若变压器为多台并联接入,则式中P为变压器故障率,z为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β为负载率,Kb为转接容量比例系数,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
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5为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C0为实施分时电价前的收益,C1为实施分时电价以后的收益,t为小时的编号,pc为分时电价前的固定电价,QB,t为分时电价前的t时段的基础负荷,Qt为实施分时电价后t时段的负荷消减量且负荷减少时为正,负荷增加时为负;pc为分时电价前的固定电价,ε为电力需求价格弹性系数,ΔQon为峰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ΔQmid为平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ΔQoff为谷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Qon为峰时期的电量,Qmid为平时期的电量,Qoff为谷时期的电量,E为弹性系数矩阵,ΔPon为峰时期的电价变化,ΔPmid为平时期的电价变化,ΔPoff为谷时期的电价变化,Pon为峰时期的电价,Pmid为平时期的电价,Poff为谷时期的电价,εij为负荷自弹性系数,εij和εji相关弹性系数;
S3.设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作为约束条件:
(1)配电网网格约束:
n=m+1
式中n为节点个数;m为支路数;
(2)节点电压约束:
式中d为节点编号,n为节点总数,Ud表示节点电压,为节点电压下限值,为节点电压的上限值;
(3)线路潮流约束:
式中l为线路的编号,L为线路的总数,Pl表示线路的潮流值;表示线路潮流的极限值;
(4)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约束
SDG,d≤Sd max
式中SDG,d表示节点d处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Sd max表示节点d处允许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
S4.根据步骤S2建立的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以及步骤S3设定的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对各个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最终选定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采用IEEE33节点配电网测试系统进行算例仿真分析,如图2所示。其中,节点1为变电站节点,该系统共有32条普通支路,1个电源首端基准电压为12.66KV,三相功率基准值取10MVA,网络总有功负荷为3715.0kw,总无功负荷为2300.0kvar。该系统中具体各支路阻抗和节点负荷参数参照表1所示。
表1 IEEE33节点配电网测试系统支路阻抗和节点负荷参数
参数设置:变电站采用四台型号为S11-1600/10的10KV变压器,单台额定容量为1600kVA,空载损耗为1.65kW,负载损耗为14.5kW,单台价格为15.5万元,折旧维护率aT=0.1,故障率为0.64次/百台年,每两台变压器之间的联络线转供比例系数为30%,每次停电时长为200小时。10KV架空线路,例如LGL-185的初始投资费用为21万元/公里,每年所需的运行费用为1万元/公里,电阻值为0.17Ω/km,电抗值为0.365Ω/km,故障率为0.24次/年*公里,每次停电时长为4个小时。线路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允许超过400A。分布式电源安装的安装位置如表2所示。对于风力DG,设vci=3.5m/s,vcr=12m/s,vco=20m/s,k=2.30,c=8.92,初始投资费用取0.7万元/Kw,运行维护费用取0.06元/kWh。对于光伏DG,光照强度取1kW/m2,最大光电转换效率17%,α=β=0.85,单晶硅0.25kW/1.63m2,初始投资费用为1.1万元/kW,维护运行费用为0.06元/kWh。功率因数均取λ=0.9,每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损耗小时数取Tmax=τmax=4200h。政府、工业和居民用电负荷所占比例分别为0.3、0.4和0.3。
表2 DG安装位置、类型及容量
计算结果及分析: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可知,未接入分布式电源前,该系统网络有功损耗为190.89kW,而当接入分布式电源以后,有功损耗为161.17kW,有功损耗下降了15.57%,这说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有利于系统降低网损。下面是在未接入和接入了分布式电源两种情况下配电网建设的经济性数据对比。
表3 DG接入前后配电网建设费用对比
费用(万元) 未接入分布式电源 接入分布式电源
线路建设维护费用 47.0713 47.0713
线路网损费用 39.2851 33.1696
变压器建设维护费用 13.4825 13.4825
变压器网损费用 1.8550 1.7766
DG建设维护费用 - 28.6343
分布式发电财政补贴 - 27.8452
分布式发电环境效益 - 1.7689
总投资费用 101.7239 94.5202
从表中可以看出,接入分布式电源虽然增加了投资建设费用,但是分布式电源助于降低系统负荷,进而减少线路损耗以及变压器损耗费用,并且可再生式分布式电源的环境效益显著,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也很可观,因而分布式电源的综合效益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还尚未考虑分布式电源发电减少了配电网向上级的购电费用,所以在配电网规划中适当加入一定比例的分布式电源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Claims (8)

1.一种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参数;
S2.建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
S3.设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
S4.根据步骤S2建立的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以及步骤S3设定的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对各个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最终选定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建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作为评价函数:
min F=Wj(F1-F2-F3)+Wk(F4-F5)
式中min为求最小值操作,F为目标函数;F1为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F2为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F3为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F4为用户停电损失费用;F5为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Wj为经济性因素的权重值,Wk为可靠性因素的权重值,且Wj+Wk=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F1=Cline+Closs+CT+CToss+CDG
式中F1为配电网建设投资费用,Cline为输电线路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的等年值且i为线路标号,l为线路总数,Ki为第i条线路是否加入,且若第i条线路加入则Ki=1,否则Ki=0,Fline,i为第i条线路的初始投资建设费用,r为年利率,αline为年运行费用折算系数,n为经济使用年限;Closs为每年线路损耗的电量费用且Closs=αbEloss,αb为电价,Eloss为每年电能损耗量;CT为变压器的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且g为变压器的编号,NT为变压器总台数,FT,g为第g台配电变压器初始投资费用,αT为配电变压器折旧维护率;CToss为变压器损耗电能的费用且CToss=αb·(β2Pkτ+P0T),β为负载率,Pk为配电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P0为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T为变压器全年运行时间;CDG为分布式电源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的等年值且v为分布式电源的编号,NDG为安装的分布式电源总个数,a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单位容量造价,P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的容量,W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所需的运行维护费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2为接入分布式电源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β为分布式电源每发出单位电量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v为分布式电源的编号,NDG为安装的分布式电源总个数,EDG,v为第v个分布式电源发出的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3为分布式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时的环境效益,h为污染物的编号,n为产生的污染物的数目,ωh为第h种污染物的环境价值,νh为第h种污染物减排所需付出的环境成本,PDG为分布式电源的实际有功出力,T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dh为传统发电模式下第h种污染物的产生量,ch为分布式发电模式下第h种污染物的产生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停电损失费用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F4=(ENSline+ENST)·C
式中F4为用户停电损失费用;C为待规划地区的产电比;ENSline为由于线路故障导致的每年的缺供电量;ENST为因变压器故障导致的停电损失;其中i为线路标号,l为线路总数,wi为线路i所连负荷大小,ui为线路i故障导致的每年停电时长,λi为线路i每年发生故障的概率,ri为节点i负荷每次发生故障的停电时间;Kij为网路中支路Lij的状态,且Kij=1表明支路i和支路j连通,Kij=0表明支路i和支路j不连通;ENST的取值规则为:若变压器为单台接入,则式中g为变压器的编号,NT为变压器总台数,P为变压器故障率,β为负载率,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若变压器为多台并联接入,则式中P为变压器故障率,z为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β为负载率,Kb为转接容量比例系数,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采用如下算式计算:
式中F5为用户在负荷高峰时自动停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C0为实施分时电价前的收益,C1为实施分时电价以后的收益,t为小时的编号,pc为分时电价前的固定电价,QB,t为分时电价前的t时段的基础负荷,Qt为实施分时电价后t时段的负荷消减量且负荷减少时为正,负荷增加时为负;pc为分时电价前的固定电价,ε为电力需求价格弹性系数,ΔQon为峰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ΔQmid为平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ΔQoff为谷时期的电量的消减量,Qon为峰时期的电量,Qmid为平时期的电量,Qoff为谷时期的电量,E为弹性系数矩阵,ΔPon为峰时期的电价变化,ΔPmid为平时期的电价变化,ΔPoff为谷时期的电价变化,Pon为峰时期的电价,Pmid为平时期的电价,Poff为谷时期的电价,εij为负荷自弹性系数,εij和εji相关弹性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设立待评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函数的约束条件,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作为约束条件:
(1)配电网网格约束:
n=m+1
式中n为节点个数;m为支路数;
(2)节点电压约束:
式中d为节点编号,n为节点总数,Ud表示节点电压,为节点电压下限值,为节点电压的上限值;
(3)线路潮流约束:
Pl≤Pl max,l=1,2,...,L
式中l为线路的编号,L为线路的总数,Pl表示线路的潮流值;Pl max表示线路潮流的极限值;
(4)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约束
SDG,d≤Sdmax
式中SDG,d表示节点d处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Sdmax表示节点d处允许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
CN201910890344.7A 2019-09-20 2019-09-20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Pending CN1106194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344.7A CN110619436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344.7A CN110619436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9436A true CN110619436A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3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0344.7A Pending CN110619436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94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5878A (zh) * 2023-11-15 2023-12-15 深圳市宏源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管线避免碰撞的排布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561A (zh) * 2009-05-27 2009-10-28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输电网规划方案比选系统
CN106327025A (zh) * 2016-09-30 2017-01-11 山东国研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局部优化目标的交互式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09214713A (zh) * 2018-10-15 2019-01-15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含有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561A (zh) * 2009-05-27 2009-10-28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输电网规划方案比选系统
CN106327025A (zh) * 2016-09-30 2017-01-11 山东国研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局部优化目标的交互式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09214713A (zh) * 2018-10-15 2019-01-15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含有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5878A (zh) * 2023-11-15 2023-12-15 深圳市宏源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管线避免碰撞的排布方法
CN117235878B (zh) * 2023-11-15 2024-03-08 深圳市宏源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管线避免碰撞的排布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4713B (zh) 含有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07069814A (zh) 配网分布式电源容量布点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方法与系统
CN102930343A (zh) 一种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能量优化方法
CN105305488B (zh) 一种考虑新能源并网对输电网利用率影响的评价方法
CN110994606B (zh) 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多能源电源容量配置方法
CN112350369B (zh)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效评估方法
CN104362621A (zh) 一种基于反熵权法的光伏电站运行特性评估方法
Rahman et al.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integration planning involving growth load models by means of genetic algorithm
CN110956332A (zh) 一种直流配电网中换流站的选址定容方法
CN108039728B (zh) 提升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的实时调度方法
CN116345447B (zh) 发电电能输送损耗评估系统
CN110619436A (zh)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05354761B (zh) 一种风电接入电网的安全与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549138A (zh) 一种多种互补外送系统中的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5564142A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选址定容优化方法及系统
Han et al. Analysis of economic operation model for virtual power plants 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ies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CN109861272B (zh) 考虑电量外送的多电压等级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CN109447369B (zh) 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考虑多因素的产能端功率分配方法
CN113536581A (zh) 一种计及运行策略的储能系统多状态可靠性建模方法
Manalu et al.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a microgrid system to increase electricity access in rural areas
Ma et al.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Scheduling Considering Stepped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icity Heat Demand Response
Li et al. The Fuzzy Power Flow Based Network 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Li et al. Analysis of Power Supply Capacity of DC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Photovoltaic-Storage Power Stations
CN114024325B (zh) 电能替代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Magadum et al. Electrical Network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Pres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