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2351A -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2351A
CN111162351A CN201911401101.9A CN201911401101A CN111162351A CN 111162351 A CN111162351 A CN 111162351A CN 201911401101 A CN201911401101 A CN 201911401101A CN 111162351 A CN111162351 A CN 111162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real
temperature
charg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11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2351B (zh
Inventor
董继维
徐斌
王乃瑞
张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11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2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2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2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所述方法用于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第二动力电池、直流电压转换器和整车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为充电介质种类不同的电池,所述方法由整车控制器执行。本发明利用不同充电介质的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充放电性能的不同,利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内部产生的热量实现电池的自加热,节省了成本,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同时通过控制充放电电流实现对加热功率的实时调节,进而可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有一种类型的电池进行储能供电,电池类型多为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容量大、功率密度较高、性价比较高等优点,但此类型的电池充放电性能受温度影响非常明显,特别在低温下的动力电池的充电能力大下降,如果强迫按照较大的充电电流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将会对动力电池造成永久性损伤,影响电池寿命。镍氢电池的低温充放电特性均较好,但具有功率密度较低,性价比低等缺点,很难单独用于整车的储能供电。
目前对于配备有水冷系统的电池包通过外部加热后的传热介质的热量对电池进行加热,对于无冷却系统的电池包主要通过电池内部的加热膜进行加热。
对于传热介质加热电池包的方式,由于热量通过外部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传热介质,然后传热介质通过冷却通道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电池表面,再由电池表面逐渐将热量传递到电芯内部,所以考虑到发热效率及传递路径的损耗,电池加热的效率相对较低。
对于通过加热膜对电池进行加热的方式,其通过加热膜将电能转换为热量直接对电池表面进行加热,加热效率相对水冷系统加热高,但由于仍属于对电芯表面的加热方式,加热效率还需优化提高,另外由于需要增加相应的接触器等部件,增加了系统成本。
现有技术中有方案根据不同电池的温度特性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混合使用,但电池加热方式仍采用传统的加热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汽车,解决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受温度影响波动较大,特别再低温下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大幅降低影响整车的储能供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第二动力电池、直流电压转换器和整车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为充电介质种类不同的电池,所述方法由整车控制器执行,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第二实时温度;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并返回执行步骤: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直至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均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包括: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比较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获得比较结果;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电压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包括: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相等,则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由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充电,并记录所述充电的开始时间;当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满足预设的充电停止条件时,记录充电的停止时间;基于所述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计算充电时长,将所述充电时长作为标准充放电周期;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之间按所述标准充放电周期进行方向交替的电压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停止条件为:所述第一对象的荷电值为零或所述第二对象的荷电值为所述第二对象的最大荷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第二动力电池,直流电压转换器和整车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为充电介质种类不同的电池,所述整车控制器包括:温度获取模块、温度比较模块和电压转换控制模块;所述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第二实时温度;所述温度比较模块用于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并返回执行步骤: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直至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均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压转换控制单元,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比较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获得比较结果;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电压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单元还包括电压转换控制子单元,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荷电值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荷电值相等,则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由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充电,并记录所述充电的开始时间;当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满足预设的充电停止条件时,记录充电的停止时间;基于所述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计算充电时长,将所述充电时长作为标准充放电周期;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之间按所述标准充放电周期进行方向交替的电压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为镍氢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为三元锂电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配置上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不同充电介质的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充放电性能的不同,通过第一动力电池和第二动力电池之间循环充放电,利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内部产生的热量实现电池的自加热;本发明中的加热方式没有额外增加加热膜或者接触器或其他控制器,而是利用不同充电介质的第一动力电池和第二动力电池之间的直流电压转换器控制充放电,避免了额外在电池包内部增加直流电压转换器带来的散热问题,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外一方面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同时通过控制充放电电流实现对加热功率的实时调节,进而可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电压转换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整车控制器,110-温度获取模块,120-温度比较模块,130-电压转换控制模块,131-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311-电压转换控制子单元,2-直流电压转换器,3-第二动力电池,4-第一动力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的描述中,为描述得清楚和简明,并没有对图中所示的所有多个部件进行描述,附图中示出了多个部件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本发明的完全能够实现的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部件的操作都是熟悉而且明显的。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用于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4)、第二动力电池(3)、直流电压转换器(2)和整车控制器(1),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为充电介质种类不同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具有容量大、功率密度高、低温充放电特性差等特性,如三元锂电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等类型,为车上主要的储能供电单元,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具有容量小、功率密度低、低温充放电特性较好等特性,如镍氢电池等类型,主要用于作为第一动力电池(4)的辅助单元在低温或第一动力电池(4)剩余电量较低时放电驱动车辆或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之间进行充放电以实现自加热。
考虑到第二动力电池(3)为辅助储能单元,主要在低温时第一动力电池(4)充放电特性较差或在驱动时第一动力电池(4)剩余电量较低或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之间进行充放电以实现自加热时使用,工作频次和周期相对较低,所以直流电压转换器(2)设置在第二动力电池(3)输出侧。如图4所示,图中实现为电连接线路,图中虚线为通讯控制线路,直流电压转换器(2)输入侧为第二动力电池(3),输出侧与第一动力电池(4)电连接,以实现对第一动力电池(4)和第二动力电池(3)的控制。直流电压转换器(2)为双向电压转换器,能够根据工况调节输出侧电压或输入侧电压以实现对第一动力电池(4)和第二动力电池(3)充放电功率的控制。
整车控制器(1)实现对车辆相关控制器的控制。在本发明中,整车控制器(1)通过协调控制第一动力电池(4)、第二动力电池(3)、直流电压转换器(2)实现电池自加热功能。整车控制器(1)为车辆标配控制器,在本发明中将控制协调功能集成在整车控制器(1),一方面考虑到达整车控制器(1)可以根据整车状态综合考虑去控制本发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第二动力电池(3)的工作状态,比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第二动力电池(3)的温度、剩余电量、车辆驾驶状态等信息控制调节主动力电池和副动力电池充放电功率;另外一方面将协调控制功能放在整车控制器(1)则不需要再单独增加控制器,降低成本及整车重量。
本发明中第一动力电池(4)、第二动力电池(3)、整车控制器(1)和直流电压转换器(2)都是独立的部件,无集成关系。第一动力电池(4)与第二动力电池(3)为两块独立的电池包,方便选择标准部件,有利于每个部件的布置,同时使得上述每个部件的布置有利于每个部件的散热需求。
所述方法由整车控制器(1)执行,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0:
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第二实时温度。
在此步骤中,由于本发明中第一动力电池(4)、第二动力电池(3)、整车控制器(1)和直流电压转换器(2)都是独立的部件,发热功率较大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热量并不会影响第一动力电池(4)和第二动力电池(3)的温度,使得本发明的温度获取更加能够反映动力电池的客观温度,使得以温度作为基准的控制方法能够更加准确,也提升了控制方法的效率。
步骤S600:
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
在此步骤中,由于本发明中的实时温度的获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可以间隔固定时间段获取温度,也可以连续获取温度,方便了本发明控制方法根据实际环境温度的情况获取不同时间间隔的的实时温度的值,以提高本发明控制方法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通用性,提高了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步骤S700:
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
返回执行步骤S600:
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
步骤S800:
直至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均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停止工作。
在步骤S700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2所示,
步骤S710: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
步骤S720:比较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获得比较结果。
步骤S730: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
在步骤S730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3所示,
步骤S731: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相等,则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
在此步骤中,由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在低温条件下的放电性能优于充电性能,故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相等,则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
步骤S732: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由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充电,并记录所述充电的开始时间;
步骤S733:当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满足预设的充电停止条件时,记录充电的停止时间;
在此步骤中,所述充电停止条件为:所述第一对象的荷电值为零或所述第二对象的荷电值为所述第二对象的最大荷电量。所述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充电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二对象充满先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可充电电量为零即荷电值为零,则所述充电停止条件为:所述第二对象的荷电值为所述第二对象的最大荷电量;若所述第二对象充满晚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可充电电量为零即荷电值为零,则所述充电停止条件为:所述第一对象的荷电值为零。
步骤S734:基于所述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计算充电时长,将所述充电时长作为标准充放电周期;
步骤S735: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之间按所述标准充放电周期进行方向交替的电压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4),第二动力电池(3),直流电压转换器(2)和整车控制器(1),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为充电介质种类不同的电池,如图5所示,所述整车控制器(1)包括:温度获取模块(110)、温度比较模块(120)和电压转换控制模块(130);所述温度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第二实时温度;所述温度比较模块(120)用于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130)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并返回执行步骤: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直至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均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停止工作。
本发明利用不同充电介质的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充放电性能的不同,通过第一动力电池(4)和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循环充放电,利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内部产生的热量实现电池的自加热;本发明中的加热方式没有额外增加加热膜或者接触器或其他控制器,而是利用不同充电介质的第一动力电池(4)和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的直流电压转换器(2)控制充放电,避免了额外在电池包内部增加直流电压转换器(2)带来的散热问题,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外一方面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同时通过控制充放电电流实现对加热功率的实时调节,进而可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时间。
如图6所示,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130)还包括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31),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31)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比较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获得比较结果;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
如图7所示,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31)还包括电压转换控制子单元(1311),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子单元(1311)用于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相等,则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由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充电,并记录所述充电的开始时间;当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满足预设的充电停止条件时,记录充电的停止时间;基于所述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计算充电时长,将所述充电时长作为标准充放电周期;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之间按所述标准充放电周期进行方向交替的电压转换。
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为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容量小、功率密度低、低温充放电特性好,能够作为辅助单元在低温时放电驱动车辆或与第一动力电池(4)互相充放电以实现自加热。
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为三元锂电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大、功率密度高、低温充放电特性差,在整车驱动中与第二动力电池(3)配合使用,在低温时与第二动力电池(3)通过互相充放电实现自加热,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实现控制充放电电流以对加热功率实时调节,进而可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时间,为整车驱动提供了可控性更强,可靠性较高的能源驱动方案。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所述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4)、第二动力电池(3)、直流电压转换器(2)和整车控制器(1),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为充电介质种类不同的电池,
所述方法由整车控制器(1)执行,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第二实时温度;
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
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并返回执行步骤: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直至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均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
比较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获得比较结果;
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包括:
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相等,则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
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由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充电,并记录所述充电的开始时间;
当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满足预设的充电停止条件时,记录充电的停止时间;
基于所述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计算充电时长,将所述充电时长作为标准充放电周期;
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之间按所述标准充放电周期进行方向交替的电压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停止条件为:
所述第一对象的荷电值为零或所述第二对象的荷电值为所述第二对象的最大荷电量。
5.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电池(4),第二动力电池(3),直流电压转换器(2)和整车控制器(1),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为充电介质种类不同的电池,
所述整车控制器(1)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110)、温度比较模块(120)和电压转换控制模块(130);
所述温度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第二实时温度;
所述温度比较模块(120)用于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
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130)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并返回执行步骤:将预设温度分别与获取的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进行比较,直至所述第一实时温度和所述第二实时温度均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停止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130)还包括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31),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31)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实时温度或所述第二实时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比较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获得比较结果;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之间进行电压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单元(131)还包括电压转换控制子单元(1311),所述电压转换控制子单元(1311)用于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将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二对象;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的荷电值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的荷电值相等,则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作为第一对象,所述第二电池作为第二对象;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由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充电,并记录所述充电的开始时间;当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满足预设的充电停止条件时,记录充电的停止时间;基于所述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计算充电时长,将所述充电时长作为标准充放电周期;控制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2)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之间按所述标准充放电周期进行方向交替的电压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3)为镍氢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4)为三元锂电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配置如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
CN201911401101.9A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111162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1101.9A CN111162351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1101.9A CN111162351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2351A true CN111162351A (zh) 2020-05-15
CN111162351B CN111162351B (zh) 2021-06-22

Family

ID=7055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1101.9A Active CN111162351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23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7501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15366750A (zh) * 2021-12-27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33081U (zh) * 2011-12-01 2012-07-11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内部加热式系统
JP2013149471A (ja) * 2012-01-19 2013-08-01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
CN108501746A (zh) * 2018-03-29 2018-09-0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电池包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37628A (zh) * 2019-05-06 2019-08-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33081U (zh) * 2011-12-01 2012-07-11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内部加热式系统
JP2013149471A (ja) * 2012-01-19 2013-08-01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
CN108501746A (zh) * 2018-03-29 2018-09-0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电池包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37628A (zh) * 2019-05-06 2019-08-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7501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JP2022539959A (ja) * 2020-07-10 2022-09-14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駆動用バッテリーの自己加熱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11605848B2 (en) 2020-07-10 2023-03-14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Traction battery self-heating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JP7259089B2 (ja) 2020-07-10 2023-04-17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駆動用バッテリーの自己加熱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15366750A (zh) * 2021-12-27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2351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0036B2 (ja) 加熱速度を調節可能なバッテリー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429671B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适应性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7804180B (zh) 用于对电气化车辆的低电压电池进行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JP5715694B2 (ja) 電池制御装置、電池システム
US829441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point of a battery
JP6653197B2 (ja) 蓄電装置、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US11515587B2 (en) Physics-based control of battery temperature
CN111162351B (zh)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及其系统及汽车
GB2547077A (en) Battery charge equalization system
CN109301399B (zh) 一种多支路区域式动力电池系统加热方法及系统
CN109004293B (zh)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热管理模块大小循环控制方法
EP3424123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current being fed to a battery pack
EP4210151A1 (en) Battery heating system,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20170088002A1 (en)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based on current pulse duration
KR20100075952A (ko) 전원 시스템 및 전지 집합체의 제어 방법
CN112224092A (zh) 一种电电混动系统及其电池温度提升方法
CN211182307U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2550064A (zh) 一种dc/dc变换器、动力电池组的加热方法及电动车辆
US20220239140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212113934U (zh) 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2950173U (zh) 新能源汽车及其高压电控总成
CN114243855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均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70136915A1 (en) Power System Using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as Power Transformer
CN114268156B (zh) 充换电柜
WO2023029048A1 (zh) 电池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电路和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1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366 Weiwu Road, dajiangdong Industrial Cluster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