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9860B -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9860B
CN111159860B CN201911291601.1A CN201911291601A CN111159860B CN 111159860 B CN111159860 B CN 111159860B CN 201911291601 A CN201911291601 A CN 201911291601A CN 111159860 B CN111159860 B CN 111159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strip
area
copper
hea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16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59860A (zh
Inventor
钱海鹏
郑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DANT (CHANGZHOU) ADVANCED ME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DANT (CHANGZHOU) ADVANCED ME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DANT (CHANGZHOU) ADVANCED ME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DANT (CHANGZHOU) ADVANCED ME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916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9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9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9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59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9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 Control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铜带退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依据铜带在退火装置中的运行路径划分铜带所在区域,积分计算铜带通过各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各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各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各区域中的温度模型,本发明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通过将铜线的退火过程按区域进行建立温度模型,实现能够获取铜带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状况,从而指导工艺参数;结合实际工况,可确定更小范围的退火条件,提升铜带退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带退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铜带是制作光伏焊带的主要原材料,为提高光的利用率,铜带电镀之前,需要进行轧制和压花处理,达到产品设计的整体结构。铜带经过冷变形时,其内部会晶粒碎化、晶格畸变,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其组织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硬化状态,即加工硬化。为了消除残余应力,改善组织结构,提高线材的综合性能,必须进行热处理。一般要先将铜带预热到200-350℃,用来消除参与内应力;再将铜带加热到500-600℃进行结晶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提高铜带的塑形和韧性。
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铜带经轧制、压花后直接经收线机收卷,由于加工硬化现象会导致排线困难、与工字轮形貌不完全贴合、铜带存在相互作用力进而引起变形,严重时会造成脆性断裂。未经热处理不仅会增加次品率、影响生产效率,更会降低产品质量,引发产品问题。可以借鉴电缆行业采用的连续退火的方式,其是在拉拔与收线机之间插入退火装置,使得铜带边通过边淬火,其使铜带的每一段都经由相同的热处理过程,避免退火炉中的受热不均,同时也解决了铜带冷变形后的加工硬化问题;
为消除铜带变形加工后的加工硬化,退火温度根据保温时间要达到500-700℃,由于光伏焊带所用的铜带尺寸较小,且铜带在运行时存在抖动,无法通过温度传感器直接测出不同位置的铜带温度,而利用退火电压也很难计算铜线的温度,导致现有条件下无法清晰的知晓铜带加热过程的温度分布,达到再结晶温度的位置、淬火前的温度及再结晶温度以上的保温时间;
铜带退火时所用的退火电压和电流仅凭经验,如退火时看末段发红的长度,但长度和发光亮度本身即带有主观臆断,预退火时要求末段发亮,同样需要主观判断,主观判断的差异导致产前样品性能的不稳定,也意味着需要多个产前样品来确定退火电流和电压,不仅耗时长且不能保证可靠性,另外铜带规格、铜带运行速度及室温等实际工况改变时,也无法对应给出工艺参数改变的理论依据,致使工艺参数难以确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如何现有条件下无法清晰的知晓铜带加热过程的温度分布问题,现提供一种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所述铜带依次绕经第一电极轮、张力轮、牵引轮及第二电极轮,且在经过牵引轮后进入冷却水槽进行淬火,第一电极轮、张力轮、牵引轮及第二电极轮均为铜轮,该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铜带在退火装置中的运行路径划分焊带所在区域,分别为L1区域、L2区域、L3区域、L4区域、L5区域及L6区域;
S2: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第一电极轮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1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31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32
I为铜带的退火电流,ρ0为铜带在温度为0℃时的电阻率,α为铜的电阻温度系数,S为铜带的横截面面积,hco为铜带与空气传热系数,hto为铜带与铜轮的传热系数,c为铜的比热容,γ为铜的密度,v为铜带的运行速度;Tp1为与铜带接触的第一电极轮温度,T0为外界环境空气的温度,Cl’为铜带横截面的除铜带背面所在轮廓线之外的周长,w为铜带的背面和第一电极的接触宽度,铜带的背面和第一电极的接触宽度与铜带的背面和牵引轮的接触宽度一致;
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1,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1,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0为铜带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T1为L的具体数值取L1时的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3: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2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33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34
Cl为铜带横截面的周长;
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2,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2,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2为L的具体数值取L1时的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4: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张力轮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3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41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42
w’为铜带正面与张力轮的接触宽度,Cl”为铜带横截面的除铜带正面所在轮廓线之外的周长,Tp2为与铜带正面接触的张力轮温度;
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3,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3,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3为L的具体数值取L3时的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5: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4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43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44
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4,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4,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4为L的具体数值取L4时的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6: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牵引轮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5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51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52
Tp3为与铜带接触的牵引轮温度;
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5,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5,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5为L的具体数值取L5时的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7: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氮气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5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53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54
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6,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6,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6为L的具体数值取L6时的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进一步地,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61
/>
式中,Q11为铜带在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1为铜带进入L1区域的时间点,t2为铜带离开L1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62
式中,Q12为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w为铜带的背面与第一电级轮的接触宽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63
式中,Q13为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进一步地,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64
式中,Q21为铜带在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2为铜带离开L1区域的时间点,t3为铜带离开L2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65
式中,Q22为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71
式中,Q23为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进一步地,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72
式中,Q31为铜带在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3为铜带离开L2区域的时间点,t4为铜带离开L3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73
式中,Q32为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74
式中,Q33为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进一步地,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75
式中,Q41为铜带在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4为铜带离开L3区域的时间点,t5为铜带离开L4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76
式中,Q42为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81
式中,Q43为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进一步地,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82
式中,Q51为铜带在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5为铜带离开L4区域的时间点,t6为铜带离开L5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83
式中,Q52为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84
式中,Q53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进一步地,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85
式中,Q61为铜带在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6为铜带离开L5区域的时间点,t7为铜带离开L6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6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86
式中,Q62为铜带经过L16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6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091
式中,Q63为铜带经过L6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通过将铜线的退火过程按区域进行建立温度模型,实现能够获取铜带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状况,从而指导工艺参数;结合实际工况,可确定更小范围的退火条件,提升铜带退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焊带经过退火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所述铜带以速度v依次绕经第一电极轮、张力轮、牵引轮及第二电极轮,且在经过牵引轮后进入冷却水槽进行淬火,第一电极轮、张力轮、牵引轮及第二电极轮均为铜轮,铜带的背面与第一电极轮接触,铜带的正面和张力轮接触,铜带的背面和牵引轮接触,铜带的正面和第二电极轮接触;
该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铜带在退火装置中的运行路径划分焊带所在区域,分别为L1区域、L2区域、L3区域、L4区域、L5区域及L6区域;
S2: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第一电极轮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1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01
/>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02
I为铜带的退火电流,ρ0为铜带在温度为0℃时的电阻率,α为铜的电阻温度系数,S为铜带的横截面面积,hco为铜带与空气传热系数,hto为铜带与铜轮的传热系数,c为铜的比热容,γ为铜的密度,v为铜带的运行速度;Tp1为与铜带接触的第一电极轮温度,T0为外界环境空气的温度,Cl’为铜带横截面的除铜带背面所在轮廓线之外的周长,w为铜带的背面和第一电极的接触宽度,铜带的背面和第一电极的接触宽度与铜带的背面和牵引轮的接触宽度一致;
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1,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1,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0为铜带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T1为L的具体数值取L1时的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3: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2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11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12
Cl为铜带横截面的周长;
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2,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2,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2为L的具体数值取L1时的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4: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张力轮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3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13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14
w’为铜带正面与张力轮的接触宽度,Cl”为铜带横截面的除铜带正面所在轮廓线之外的周长,Tp2为与铜带正面接触的张力轮温度;
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3,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3,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3为L的具体数值取L3时的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5: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4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21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22
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4,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4,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4为L的具体数值取L4时的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6: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牵引轮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5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23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24
Tp3为与铜带接触的牵引轮温度;
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5,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5,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5为L的具体数值取L5时的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7: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氮气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5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31
其中: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32
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6,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6,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6为L的具体数值取L6时的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本实施例中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33
式中,Q11为铜带在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1为铜带进入L1区域的时间点,t2为铜带离开L1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34
式中,Q12为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w为铜带的背面与第一电级轮的接触宽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35
式中,Q13为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即Q11-Q12=Q13,代入可得,铜带在L1区域中的温度模型。
本实施例中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41
式中,Q21为铜带在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2为铜带离开L1区域的时间点,t3为铜带离开L2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42
式中,Q22为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43
式中,Q23为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即Q21-Q22=Q23,代入可得,铜带在L2区域中的温度模型
本实施例中,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44
式中,Q31为铜带在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3为铜带离开L2区域的时间点,t4为铜带离开L3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45
式中,Q32为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51
式中,Q33为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即Q31-Q32=Q33,代入可得,铜带在L3区域中的温度模型。
本实施例中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52
式中,Q41为铜带在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4为铜带离开L3区域的时间点,t5为铜带离开L4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53
式中,Q42为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54
式中,Q43为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即Q41-Q42=Q43,代入可得,铜带在L4区域中的温度模型。
本实施例中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55
式中,Q51为铜带在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5为铜带离开L4区域的时间点,t6为铜带离开L5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61
式中,Q52为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62
式中,Q53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即Q51-Q52=Q53,代入可得,铜带在L5区域中的温度模型。
本实施例中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63
式中,Q61为铜带在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6为铜带离开L5区域的时间点,t7为铜带离开L6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6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64
式中,Q62为铜带经过L16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6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65
式中,Q63为铜带经过L6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即Q61-Q62=Q63,代入可得,铜带在L6区域中的温度模型。
通过上述所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中已知的产品规格,各部分的长度,室温,各铜轮温度,来计算在通电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并以此作为确定电流大小的理论依据。
表1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1
上表1为1.0*0.265mm规格铜带,基本数据如上,每项数据后附有单位,则根据以上得到的公式,可算出T1-T6的温度见表2:
表2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2
每一区域的温度模型为:
L1区域: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3
L2区域: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4
L3区域: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5
/>
L4区域: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6
L5区域: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7
L6区域:
Figure GDA0004129230130000178
从而可以计算每个位置的温度,再者,如铜的再结晶温度为500℃,在L6区域产生,将T=500℃代入L6公式可得L=0.414m,即铜线在L6区域的0.414m处,同时说明铜线处于500℃以上的时间为0.21s;
如因生产需要改变铜线的运动速度v,截面积S,截面形状包括背面宽度w、正面宽度w’、周长Cl,Cl’,Cl”,各区域长度L1-L6的变化,结合铜带与第一电极轮接触温度Tp1,与张力轮接触温度Tp2,与牵引轮接触温度Tp3,带入此模型中,可以判断退火电流是否合理并给出调节依据。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所述铜带依次绕经第一电极轮、张力轮、牵引轮及第二电极轮,且在经过牵引轮后进入冷却水槽进行淬火,第一电极轮、张力轮、牵引轮及第二电极轮均为铜轮,其特征在于:该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铜带在退火装置中的运行路径划分焊带所在区域,分别为L1区域、L2区域、L3区域、L4区域、L5区域及L6区域;
S2: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第一电极轮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1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12
I为铜带的退火电流,ρ0为铜带在温度为0℃时的电阻率,α为铜的电阻温度系数,S为铜带的横截面面积,hco为铜带与空气传热系数,hto为铜带与铜轮的传热系数,c为铜的比热容,γ为铜的密度,v为铜带的运行速度;Tp1为与铜带接触的第一电极轮温度,T0为外界环境空气的温度,Cl’为铜带横截面的除铜带背面所在轮廓线之外的周长,w为铜带的背面和第一电极的接触宽度,铜带的背面和第一电极的接触宽度与铜带的背面和牵引轮的接触宽度一致;
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1,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1,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0为铜带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T1为L的具体数值取L1时的L1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3: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2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22
Cl为铜带横截面的周长;
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2,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2,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2为L的具体数值取L1时的L2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4: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张力轮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3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23
其中: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24
w’为铜带正面与张力轮的接触宽度,Cl”为铜带横截面的除铜带正面所在轮廓线之外的周长,Tp2为与铜带正面接触的张力轮温度;
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3,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3,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3为L的具体数值取L3时的L3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5: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4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32
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4,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4,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4为L的具体数值取L4时的L4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6: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外界环境空气及牵引轮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5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33
其中: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34
Tp3为与铜带接触的牵引轮温度;
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5,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5,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5为L的具体数值取L5时的L5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S7:首先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然后考虑铜带和氮气的对流传热,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接着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以此构建铜带在L5区域中的温度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41
/>
其中: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42
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总长为L6,L的数值取值范围为0≤L≤L6,温度模型T中代入L的具体数值后,获得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起点至L距离的位置处的焊带温度T,T6为L的具体数值取L6时的L6区域中铜带移动路径的终点位置处的焊带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43
式中,Q11为铜带在L1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1为铜带进入L1区域的时间点,t2为铜带离开L1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44
式中,Q12为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w为铜带的背面与第一电级轮的接触宽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51
式中,Q13为铜带经过L1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52
式中,Q21为铜带在L2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2为铜带离开L1区域的时间点,t3为铜带离开L2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53
式中,Q22为铜带经过L2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54
式中,Q23为铜带经过L2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55
式中,Q31为铜带在L3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3为铜带离开L2区域的时间点,t4为铜带离开L3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61
式中,Q32为铜带经过L3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62
式中,Q33为铜带经过L3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63
式中,Q41为铜带在L4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4为铜带离开L3区域的时间点,t5为铜带离开L4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64
式中,Q42为铜带经过L4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65
式中,Q43为铜带经过L4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66
式中,Q51为铜带在L5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5为铜带离开L4区域的时间点,t6为铜带离开L5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1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71
式中,Q52为铜带经过L5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72
式中,Q53铜带经过L5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积分计算铜带通过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73
式中,Q61为铜带在L6区域时通电获得的热量,t6为铜带离开L5区域的时间点,t7为铜带离开L6区域的时间点,T为铜带的温度,L为铜带的长度;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6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74
式中,Q62为铜带经过L16区域散热失去的热量;
积分计算铜带经过L6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29230120000075
式中,Q63为铜带经过L6区域提供铜带温升需要的热量。
CN201911291601.1A 2019-12-16 2019-12-16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11159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1601.1A CN111159860B (zh) 2019-12-16 2019-12-16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1601.1A CN111159860B (zh) 2019-12-16 2019-12-16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9860A CN111159860A (zh) 2020-05-15
CN111159860B true CN111159860B (zh) 2023-06-13

Family

ID=70557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1601.1A Active CN111159860B (zh) 2019-12-16 2019-12-16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98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0800B (zh) * 2020-12-31 2023-04-14 保定易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三角焊带加工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2624A (zh) * 2013-09-16 2015-03-2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电机温度场数据处理方法
CN103559334B (zh) * 2013-10-15 2017-01-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层流冷却温度场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9860A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4410B (zh) 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EP0322889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xtra fine wire
CN103249851A (zh) 电子材料用Cu-Ni-Si-Co系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93706B (zh) 黄铜线材的冷连轧方法
CN111159860B (zh) 退火装置铜带退火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CN110157891A (zh) 超薄不锈钢带ta退火工艺
CN113600623A (zh) 一种抑制高碳钢盘条swrh82b心部网状渗碳体的方法
CN110218856A (zh) 一种薄带材料的连续热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20200058004A (ko) 판 형상이 우수한 철-니켈(Fe-Ni) 합금박의 제조방법
KR101018178B1 (ko) 선재 제조방법
KR20160077420A (ko) 연강선재의 제조방법
CN102943200A (zh) 用csp工艺生产屈强比≤0.8的低碳薄酸洗钢的方法
CN111545579A (zh) 一种高速线材风冷线调整冷速区间的方法
KR101320309B1 (ko) 소둔로내 버클저감시스템 및 버클저감방법
CN106148866A (zh) 一种短流程制造铜合金异形带的加工方法
CN100371101C (zh) 悬索桥主缆镀锌钢丝制造方法
CN117696653B (zh) 一种抗氧化铜线的制备工艺
JP4277344B2 (ja) テンションレベラおよびストリップの矯正方法
US1018369A (en) Manufacture of manganese-steel wire.
JP2000140975A (ja) 異形断面条の製造方法
JP2001314901A (ja) 熱延鋼板の圧延方法および熱間圧延装置
JP2002011502A (ja) 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SU1258546A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мелкосортного проката
SU1090753A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профилей из сплавов системы медь-серебро
KR100363414B1 (ko) 열연강판의 선후단부의 재질편차가 적은 열연강판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2

Address after: No. 66 Pengcheng Road, Jinxi Development Zon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200

Applicant after: FUNDANT (CHANGZHOU) ADVANCED METAL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241

Applicant before: FUNDANT (JIANGSU) ADVANCED MATERIAL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