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6405B - 氢气加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氢气加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6405B
CN111156405B CN201811320396.2A CN201811320396A CN111156405B CN 111156405 B CN111156405 B CN 111156405B CN 201811320396 A CN201811320396 A CN 201811320396A CN 111156405 B CN111156405 B CN 111156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gas
nitrogen
outlet
electro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03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56405A (zh
Inventor
刘永亮
赵宏建
姚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203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6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6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6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56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6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5/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illing containers with liquefied, solidified, or compressed gases under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45Hydrogen technologies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氢气加注设备,包括加注设备入口、加注设备出口、真空泵(1)、除氧装置(2)、氮气储存装置(3)、除氮装置(4)、以及氢气储存装置(5),加注设备入口与真空泵(1)的进气口连通,真空泵(1)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或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连通,除氧装置(2)的出气口与氮气储存装置(3)的回收口连通,除氮装置(4)的出气口与氢气储存装置(5)的回收口连通,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和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加注设备出口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除氧装置可去除氮气中的氧气,除氮装置可去除氢气中的氮气,从而实现氮气和氢气的回收利用,提高氮气和氢气的重复利用率。

Description

氢气加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氢气加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氢气加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氢燃料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技术,得到国内外政府及汽车厂商的大力支持,成为当前及今后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氢燃料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输入燃料电池中,氢原子的电子被质子交换膜阻隔,通过外电路从负极传导到正极,成为电能驱动电动机。因此,氢燃料汽车上通常设置有用于储存氢气的氢气储罐,当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需要向氢气储罐加注氢气,在氢气加注的过程中,需保证氢气储罐中不含氧气,以免发生爆炸。
在氢气储罐首次加氢时(当车辆长时间不使用,氢气储罐中的压力为大气压力后,加氢过程视为首次加氢),由于氢气储罐中含有大量氧气,需先向氢气储罐中充入氮气,再泄放氢气储罐中的混合气体,从而通过氮气将氢气储罐中的氧气置换出来,使氢气储罐中不含氧气。然后向氢气储罐中充入氢气,再泄放氢气储罐中的混合气体,从而通过氢气将氢气储罐中的氮气置换出来,使氢气储罐中不含氮气,保证氢气储罐中氢气的纯度。
在整个车辆的氢气加注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氮气和氢气以置换氢气储罐中的空气,整个加注过程耗时长(通常需要4小时),且氮气、氢气的重复利用率极低,导致氢气加注过程的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气加注设备,该氢气加注设备能使车辆氢气储罐的氢气加注过程操作方便、耗时短、效率高、且氮气和氢气的重复利用率高,从而降低氢气加注过程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氢气加注设备,包括加注设备入口、加注设备出口、真空泵、除氧装置、氮气储存装置、除氮装置、以及氢气储存装置,所述加注设备入口与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所述除氧装置的进气口或所述除氮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氧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氮气储存装置的回收口连通,所述除氮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氢气储存装置的回收口连通,所述氮气储存装置的出气口和所述氢气储存装置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排空管和第一电磁阀,所述排空管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加氢机和第二电磁阀,所述加氢机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以及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加注设备入口与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氧装置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氮装置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氮气储存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之间,所述第七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氢气储存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六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七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以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加注设备入口与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除氧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除氮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氮气储存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氢气储存装置的出气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为电磁三通阀,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三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一增压装置和第二增压装置,所述除氧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与所述氮气储存装置的回收口连通,所述除氮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与所述氢气储存装置的回收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一气体干燥装置和第二气体干燥装置,所述除氧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干燥装置与所述第一增压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氮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干燥装置与所述第二增压装置的进气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加注设备出口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除氧装置的进气口和除氮装置的进气口与真空泵的出气口连接,用于置换车辆氢气储罐中氧气的氮气可以经过除氧装置进行除氧,用于置换车辆氢气储罐中氮气的氢气可以经过除氮装置进行除氮,从而实现氮气和氢气的回收利用,减少氮气和氢气的消耗,提高氮气和氢气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了加注成本。并且,在本公开提供的氢气加注设备中还设置有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可以尽可能地将车辆氢气储罐中的气体抽出,使车辆氢气储罐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从而降低在氮气置换过程和氢气置换过程中氮气和氢气的加注压力,减少氮气和氢气的加注置换次数,从而缩短了对车辆氢气储罐首次加氢的加注时间,提高了加注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氢气加注设备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氢气加注设备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真空泵 2 除氧装置
3 氮气储存装置 4 除氮装置
5 氢气储存装置 6 排空管
7 第一电磁阀 8 加氢机
9 第二电磁阀 10 第三电磁阀
11 第四电磁阀 12 第五电磁阀
13 第六电磁阀 14 第七电磁阀
15 控制器 16 第一三通阀
17 第二三通阀 18 第一增压装置
19 第二增压装置 20 第一气体干燥装置
21 第二气体干燥装置 22 单向阀
23 车辆氢气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氢气加注设备,该氢气加注设备可以用于车辆氢气储罐23的氢气加注,该氢气加注设备包括加注设备出口、加注设备入口、真空泵1、除氧装置2、氮气储存装置3、除氮装置4、以及氢气储存装置5,加注设备入口与真空泵1的进气口连通,真空泵1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或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连通,除氧装置2的出气口与氮气储存装置3的回收口连通,除氮装置4的出气口与氢气储存装置5的回收口连通,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和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加注设备出口连通。可选地,氮气储存装置3可以为可更换的氮气罐,氢气储存装置5可以为可更换的氢气罐。
在使用该氢气加注设备为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氢气加注时,可将加注设备出口与车辆氢气储罐23的进气口连接,并将加注设备入口与车辆氢气储罐23的出气口连接,以使车辆氢气储罐23的进气口可通过加注设备出口选择性地与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和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连通,氢气储罐的出气口可通过加注设备入口与真空泵1的进气口连通,从而使氮气储存装置3或氢气储存装置5可选择性地向车辆氢气储罐23注入气体,且车辆氢气储罐23泄放的气体可选择性地通过除氧装置2被氮气储存装置3回收,或通过除氮装置4被氢气储存装置5回收,从而避免用于置换车辆氢气储罐23中空气的氮气和氢气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无法回收并重复使用,达到提高氮气、氢气重复利用率的目的。
在对含有空气的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加注时,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直接加注氢气容易引发爆炸,因此,需先通过氮气置换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氧气,再通过氢气置换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氢气,最终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氢气纯度达到要求。
具体地,在使用上述氢气加注设备对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氢气加注时,可先使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通过加注设备出口与车辆氢气储罐23的进气口连通,以向车辆氢气储罐23中加注氮气,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例如,2MPa-5MPa),然后截断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与车辆氢气储罐23的进气口的连通,使车辆氢气储罐23的出气口通过真空泵1与除氧装置2连通,真空泵1可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抽出,混合气体经过除氧装置2去除氧气后变为氮气回到氮气储存装置3,从而回收用于置换氧气的氮气,此时,车辆氢气储罐23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和少量的氧气。为进一步地降低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氧气的含量,可以重复上述氮气置换过程。
这里,真空泵1可以尽可能地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氮气和氧气抽出,使车辆氢气储罐23的气压值低于大气压力值,也就是说,与车辆氢气储罐23直接泄放气体相比,真空泵1可以将更多的氧气抽出,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氧气含量进一步降低,这样,可以降低下一次加注氮气时氮气的加注压力,即,无需加注大量的氮气便可稀释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不仅可以降低在氮气置换过程中氮气加注压力,还可以减少氮气加注置换次数,达到提高了加注效率的目的。
当车辆氢气储罐23中几乎只含有氮气或没有氮气时,可将氢气加注设备切换至氢气置换过程,即,使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通过加注设备出口与车辆氢气储罐23的进气口连通,以向车辆氢气储罐23中加注氢气,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然后截断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与车辆氢气储罐23的进气口的连通,使车辆氢气储罐23的出气口通过真空泵1与除氮装置4连通,真空泵1可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含有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抽出,混合气体经过除氮装置4去除氮气后变为氢气回到氢气储存装置5,从而回收用于置换氮气的氢气,此时,车辆氢气储罐23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和少量的氮气。为进一步地提高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氢气的浓度,可重复上述氢气置换过程,直到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氢气的浓度达到要求,从而实现对含有空气的车辆氢气储罐23的首次加氢。
当在使用本公开提供的氢气加注设备对不含氧气,即非首次加氢的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加氢时,可直接将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与车辆氢气储罐23的进气口连通,向车辆氢气储罐23中加注氢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和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与真空泵1的出气口连接,用于置换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氧气的氮气可以经过除氧装置2进行除氧,用于置换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氮气的氢气可以经过除氮装置4进行除氮,从而实现氮气和氢气的回收利用,减少氮气和氢气的消耗,提高氮气和氢气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了加注成本。并且,在本公开提供的氢气加注设备中还设置有真空泵1,通过真空泵1可以尽可能地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气体抽出,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从而降低在氮气置换过程和氢气置换过程中氮气和氢气的加注压力,减少氮气和氢气的加注置换次数,从而缩短了对车辆氢气储罐23首次加氢的加注时间,提高了加注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排空管6和第一电磁阀7,排空管6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7与真空泵1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电磁阀7用于导通或截断排空管6与真空泵1之间的连接,当第一电磁阀7开启时,真空泵1从车辆氢气储罐23中抽出的气体可以经过排空管6排到大气中。在氮气置换过程中,当首次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氮气时,由于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氧气含量较高,若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氮气和氧气混合的气体直接泄放至除氧装置2中除氧,则除氧效果不佳,容易影响回收的氮气的纯度,并且,会导致除氧费用的增加,不利于降低成本。因此,当首次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氮气时,可将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排空管6排至大气中,即,不对用于置换氧气的首次充入的氮气进行回收,以避免因回收的氮气因除氧效果不佳、浓度不高而影响氮气储存装置3中氮气的纯度。
同理,在氢气置换过程中,当首次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氢气时,由于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氮气含量较高,若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氮气和氢气混合的气体直接泄放至除氮装置4中除氮,则除氮效果不佳,容易影响回收的氢气的纯度,并且,会导致除氮费用的增加,不利于降低成本。因此,首次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氢气时,可将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排空管6排至大气中,即,不对用于置换氮气的首次充入的氢气进行回收,以免回收的氢气因除氮效果不佳、浓度不高而影响氢气储存装置5中氢气的纯度。
并且,在氮气置换过程之前,即,在加注氮气之前,还可以通过真空泵1和排空管6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空气尽可能地排到大气中,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力,这样,可以便于通过后续氮气置换过程加注更多的氮气,以进一步地稀释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氧气。
进一步地,本公开提供的氢气加注设备还可以包括加氢机8和第二电磁阀9,加氢机8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电磁阀9与加注设备出口连通,第二电磁阀9用于导通或截断加氢机8与车辆氢气储罐23之间的连接,当第二电磁阀9开启时,加氢机8可以向车辆氢气储罐23中加注氢气。为保证最终向车辆氢气储罐23加注的氢气的纯度,在通过氢气储存装置5成功置换并去除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氮气以后,可以通过加氢机8向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最终的氢气加注,即,氢气储存装置5中的氢气仅在氢气置换过程中用于置换氮气使用,而最终向车辆氢气储罐23中加注的用于燃料电池使用的氢气则由加氢机8提供。这样,可以避免若使用氢气储存装置5向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最终的氢气加注,氢气储存装置5中回收的氢气中可能含有的少量的氮气影响车辆氢气储罐23中氢气的纯度,影响燃料电池的效果。
真空泵1的出气口与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或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之间的选择性连通,以及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和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与加注设备出口之间的选择性连通可以通过多种实施方式实现。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第五电磁阀12、第六电磁阀13以及第七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0设置在加注设备入口与真空泵1的进气口之间,第四电磁阀11设置在真空泵1的出气口与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之间,第五电磁阀12设置在真空泵1的出气口与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之间,第六电磁阀13设置在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与加注设备出口之间,第七电磁阀14设置在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与加注设备出口之间。第三电磁阀10可以用于导通或截断车辆氢气储罐23的出气口与真空泵1的进气口之间的连接,当第三电磁阀10关闭时,可利于车辆氢气储罐23内的气体升压,第四电磁阀11和第五电磁阀12可实现真空泵1与除氧装置2和除氮装置4之间的导通或截断,第六电磁阀13和第七电磁阀14可以实现氮气储存装置3和氢气储存装置5与车辆氢气储罐23之间的导通或截断。
进一步地,为实现自动化控制,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控制器15,控制器15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9、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第五电磁阀12、第六电磁阀13以及第七电磁阀14的开启或关闭,从而自动地控制相应气路的导通或截断。
在使用上述氢气加注设备对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首次氢气加注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操作氢气加注设备:
氮气置换过程:
开启第一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10以及真空泵1,并关闭第二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1、第五电磁阀12、第六电磁阀13以及第七电磁阀14,以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空气通过真空泵1抽出,并通过排空管6排放到大气中;
关闭第一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10以及真空泵1,并开启第六电磁阀13,以通过氮气储存装置3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氮气,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例如,2MPa-5MPa);
关闭第六电磁阀13,并开启第一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10以及真空泵1,将车辆氢气储罐23中含有大量氧气的氧氮混合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关闭第一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10以及真空泵1,并再次开启第六电磁阀13,从而再次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氮气,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
关闭第六电磁阀13,并开启第三电磁阀10、真空泵1以及第四电磁阀11,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氧氮混合气体通过除氧装置2除氧,并将除氧后的氮气储存至氮气储存装置3中;
氢气置换过程:
关闭第三电磁阀10、真空泵1以及第四电磁阀11,并开启第七电磁阀14,以通过氢气储存装置5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氢气,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
关闭第七电磁阀14,并开启第三电磁阀10、真空泵1以及第一电磁阀7,车辆氢气储罐23中含有大量氮气的氮氢混合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关闭第三电磁阀10、真空泵1以及第一电磁阀7,并再次开启第七电磁阀14,从而再次向车辆氢气储罐23充入氢气,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
关闭第七电磁阀14,并开启第三电磁阀10、真空泵1以及第五电磁阀12,使车辆氢气储罐23中的氮氢混合气体通过除氮装置4除氮,并将除氮后的氢气储存至氢气储存装置5中;
氢气加注过程:
关闭第三电磁阀10、真空泵1以及第五电磁阀12,并开启第二电磁阀9和加氢机8,通过加氢机8向车辆氢气储罐23加注氢气,并将氢气加注至车辆氢气储罐23的氢气储存要求压力值,例如35MPa;
在通过上述步骤对车辆氢气储罐23进行首次氢气加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氮气置换次数和氢气置换次数,最终保证车辆氢气储罐23中几乎不含氧气和氮气。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6、第二三通阀17以及第三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0设置在加注设备入口与真空泵1的进气口之间,第一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与真空泵1的出气口连通,第一三通阀16的第二端口与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第一三通阀16的第三端口与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连通,第二三通阀17的第一端口与加注设备出口连通,第二三通阀17的第二端口与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连通,第二三通阀17的第三端口与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连通,通过第一三通阀16可实现真空泵1的出气口与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或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之间的选择性连通,通过第二三通阀17可实现氮气储存装置3和氢气储存装置5与加注设备出口之间的选择性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三通阀16和第二三通阀17为电磁三通阀,控制器15可以用于控制第一三通阀16、第二三通阀17、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9以及第三电磁阀10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相应气路的自动导通和截断,进而实现氮气置换过程、氢气置换过程、氢气加注过程之间的切换。对于具有第一三通阀16和第二三通阀17的氢气加注设备,其操作步骤与上文提到的操作步骤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氢气加注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增压装置18和第二增压装置19,除氧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第一增压装置18与氮气储存装置3的回收口连通,除氮装置4的出气口通过第二增压装置19与氢气储存装置5的回收口连通,第一增压装置18可以用于增加除氧装置2排出的气体的压力,确保氮气可以进入氮气储存装置3中回收,第二增压装置19可以用于增加除氮装置4排除的气体的压力,确保氢气可以进入氢气储存装置5中回收。
进一步地,氢气加注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0和第二气体干燥装置21,除氧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0与第一增压装置18的进气口连通,除氮装置4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气体干燥装置21与第二增压装置19的进气口连通。通常,经过除氧装置2除氧后的氮气和经过除氮装置4除氮后的氢气为湿氮气和湿氢气,特别是在采用化学吸附法除氮和除氧时,因此,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0可以去除湿氮气中的水蒸汽,使其变成干燥氮气,从而避免影响和损坏第一增压设备,第二气体干燥装置21可以去除湿氢气中的水蒸气,使其变成干燥氢气,从而避免影响和损坏第二增压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氢气加注设备还可以包括单向阀22,该单向阀22设置在加注设备出口处,以防止氢气加注设备在向车辆氢气储罐23加注气体时,气体回流,从而提高氢气加注设备的使用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氢气加注设备,包括加注设备入口、加注设备出口、真空泵(1)、氮气储存装置(3)以及氢气储存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除氧装置(2)和除氮装置(4),所述加注设备入口与所述真空泵(1)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真空泵(1)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所述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或所述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氧装置(2)的出气口与所述氮气储存装置(3)的回收口连通,所述除氮装置(4)的出气口与所述氢气储存装置(5)的回收口连通,所述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和所述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排空管(6)和第一电磁阀(7),所述排空管(6)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7)与所述真空泵(1)的出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加氢机(8)和第二电磁阀(9),所述加氢机(8)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9)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第五电磁阀(12)、第六电磁阀(13)以及第七电磁阀(14),所述第三电磁阀(10)设置在所述加注设备入口与所述真空泵(1)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四电磁阀(11)设置在所述真空泵(1)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五电磁阀(12)设置在所述真空泵(1)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六电磁阀(13)设置在所述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之间,所述第七电磁阀(14)设置在所述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所述第二电磁阀(9)、所述第三电磁阀(10)、所述第四电磁阀(11)、所述第五电磁阀(12)、所述第六电磁阀(13)以及所述第七电磁阀(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6)、第二三通阀(17)以及第三电磁阀(10),所述第三电磁阀(10)设置在所述加注设备入口与所述真空泵(1)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一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真空泵(1)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16)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除氧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16)的第三端口与所述除氮装置(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17)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注设备出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17)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氮气储存装置(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17)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氢气储存装置(5)的出气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16)和第二三通阀(17)为电磁三通阀,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16)、所述第二三通阀(17)、所述第一电磁阀(7)、所述第二电磁阀(9)以及所述第三电磁阀(1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一增压装置(18)和第二增压装置(19),所述除氧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增压装置(18)与所述氮气储存装置(3)的回收口连通,所述除氮装置(4)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增压装置(19)与所述氢气储存装置(5)的回收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0)和第二气体干燥装置(21),所述除氧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0)与所述第一增压装置(18)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氮装置(4)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干燥装置(21)与所述第二增压装置(19)的进气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氢气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加注设备还包括单向阀(22),所述单向阀(22)设置在所述加注设备出口处。
CN201811320396.2A 2018-11-07 2018-11-07 氢气加注设备 Active CN111156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0396.2A CN111156405B (zh) 2018-11-07 2018-11-07 氢气加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0396.2A CN111156405B (zh) 2018-11-07 2018-11-07 氢气加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6405A CN111156405A (zh) 2020-05-15
CN111156405B true CN111156405B (zh) 2021-04-20

Family

ID=7055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0396.2A Active CN111156405B (zh) 2018-11-07 2018-11-07 氢气加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6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968A (zh) * 2021-04-22 2021-08-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氢气瓶检测前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5307057B (zh) * 2022-07-18 2024-04-0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气置换回收系统以及置换回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6312A (ja) * 2002-08-26 2004-05-20 Atsushi Tominaga 燃料電池向けの水素の安全な供給方法
CN2724213Y (zh) * 2004-08-20 2005-09-07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非电驱动的移动式高压氢气加注系统
JP2006220173A (ja) * 2005-02-08 2006-08-24 Honda Motor Co Ltd 水素吸着材の活性化方法
CN101418908A (zh) * 2008-11-28 2009-04-29 同济大学 可用于高压氢气加氢站的加气系统
CN103511829A (zh) * 2013-09-15 2014-01-15 浙江大学 全自动超高压氢环境材料试验机吹洗置换及充氢系统
CN105299443A (zh) * 2015-11-23 2016-02-03 南通江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液化气体灌装置换方法
CN106766675A (zh) * 2016-12-19 2017-05-31 清远先导材料有限公司 从特气中去除氮气的方法及装置
CN207750726U (zh) * 2017-12-27 2018-08-21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气驱泵撬装加氢设备中的加氢系统
CN108443704A (zh) * 2018-05-17 2018-08-24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一种置换容器气体和保压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6312A (ja) * 2002-08-26 2004-05-20 Atsushi Tominaga 燃料電池向けの水素の安全な供給方法
CN2724213Y (zh) * 2004-08-20 2005-09-07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非电驱动的移动式高压氢气加注系统
JP2006220173A (ja) * 2005-02-08 2006-08-24 Honda Motor Co Ltd 水素吸着材の活性化方法
CN101418908A (zh) * 2008-11-28 2009-04-29 同济大学 可用于高压氢气加氢站的加气系统
CN103511829A (zh) * 2013-09-15 2014-01-15 浙江大学 全自动超高压氢环境材料试验机吹洗置换及充氢系统
CN105299443A (zh) * 2015-11-23 2016-02-03 南通江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液化气体灌装置换方法
CN106766675A (zh) * 2016-12-19 2017-05-31 清远先导材料有限公司 从特气中去除氮气的方法及装置
CN207750726U (zh) * 2017-12-27 2018-08-21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气驱泵撬装加氢设备中的加氢系统
CN108443704A (zh) * 2018-05-17 2018-08-24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一种置换容器气体和保压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6405A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6405B (zh) 氢气加注设备
CN102217128B (zh) 停止和启动燃料电池的方法
CN103348522B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再循环回路
US8991445B2 (en) Hydrogen fil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EP264472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sorbing and desorbing lithium ions using a ccd process
JP4997259B2 (ja) 水電解システム
CN105251436A (zh) 提高锂离子筛吸附剂使用寿命的流水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0854415B (zh) 一种燃料电池吹扫装置及其吹扫方法
CN113178598B (zh) 一种氢氧燃料电池活化测试的辅助启停装置和启停方法
JP6409691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09016118A (ja) 燃料電池発電装置
US10003097B2 (en) Process for operating a redox flow battery system
CN209438122U (zh) 助力脱气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真空脱气塔及纯水系统
CN114171763A (zh) 一种基于氢燃料电池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CN109524692A (zh) 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交通工具及氢利用率提高方法
CN211320241U (zh) 电池化成用的抽气装置以及化成系统
KR102283333B1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의 수소 공급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526083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09401749U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交通工具
JP2016051521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KR101734625B1 (ko) 전자부하를 사용하지 않는 연료전지 스택 활성화 방법
JP7325748B2 (ja)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及び二次電池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CN220544206U (zh) 一种锂电池化成电解液重复利用装置
CN219297222U (zh) 一种edi系统极水回收装置
JP5245567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