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9410A - 新无线电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 Google Patents

新无线电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9410A
CN111149410A CN201880062861.9A CN201880062861A CN111149410A CN 111149410 A CN111149410 A CN 111149410A CN 201880062861 A CN201880062861 A CN 201880062861A CN 111149410 A CN111149410 A CN 111149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load
ues
feedback
processor
en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28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9410B (zh
Inventor
柳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49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9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9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9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1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receivers, e.g.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bstract

一种在基站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之间的无线网络中在具有可变净负荷大小的传输中提供控制信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控制消息包含在所述传输的所述净负荷中,以指示一个或多个UE的反馈。

Description

新无线电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使无线通信系统运行的设备和方法,特别但不限于新无线电(NR,New Radio)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在一个示例中,针对未授权的上行(UL,uplink)传输,本申请涉及下行(DL,downlink)传输中的确认(ACK,Acknowledgement)反馈和非确认(NACK,non-acknowledgement)反馈。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使通信成为可能,该通信使如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或移动装置等设备能够访问无线接入技术(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或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例如已广为人知的第三代(3G)移动电话标准和技术。该3G标准和技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开发。第三代无线通信开发主要是用来支持宏蜂窝移动电话通信。通信系统和网络已朝着宽频移动式系统发展。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开发了所谓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即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E-UTRAN,Evo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 Territo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移动接入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宏蜂窝由基站eNodeB或eNB(演进型NodeB)支持。最近,LTE进一步朝着所谓的5G或NR(New Radio,新无线电技术)系统演进,NR和4G/LTE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由基站gNB支持。
NR的一个方面要求提供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提供未授权UL传输的DL Ack/Nack反馈。
通常,由基站调度UL传输,该基站使用UL授权消息来指示终端下一个UL传输可以使用哪个资源。这种选项被称为基于授权的UL传输。另一选项在UL传输之前没有调度步骤,这种选项被称为无授权的UL传输或未授权的UL传输(这两个意思相同)。
对于未授权的UL传输,一组资源以一定周期预分配给终端,且UE可以开始其传输而无需等待下行调度消息。两个选项都在图1中示意,图1左侧是基于授权的UL传输,右侧是关于无授权的UL传输。
显然,基于授权的UL传输,在初始传输之前至少存在一个RTT(Round Trip Time,往返时间)时延,且在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时,控制信令开销很大。对于无授权的UL传输,如果预分配的资源足够频繁可用,则初始传输的延迟可能非常短,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占用大多数预分配的资源,则会浪费一些资源。
两种选项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Figure BDA0002427356970000021
对于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URLLC,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或机器类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连接量可能很大,而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很小。在这种情况下,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和UL授权一起导致很大的信令开销,同时两种类型的服务都需要较短的时延,且不接受额外的一个RTT时延。由于这两个原因,某些URLLC和MTC服务选择无授权的UL传输。
如上所述,无授权传输还必须要求按一定的周期预分配资源,并且对于零星的服务,可能会浪费一些资源。在LTE中,采用类似的方案,称为半静态调度(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其被引入来支持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 Internetprotocol)类型的服务,该服务的数据包以几乎固定的周期到达且数据包大小极为相似,所以不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URLLC被认为是用于工业控制(factory control)和偶尔且零星(infrequently and sporadically)到达的数据包,这意味着大量的预分配资源可能被浪费。为了提高效率,已经提出了支持多个UE共享相同的资源,包括无授权的UE,或者无授权和基于授权的UE。
当多个UE在多个资源上复用时,一些UE可以同时进行传输。gNB需要向每个UE指示是否接收到该UE的UL传输,即如图2所示的Ack/Nack,DL Ack/Nack反馈指示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不同的消息中发送每个UE的Ack/Nack,另一种是在一条消息中发送多个UE的Ack/Nack。
两种选项已达成以下协议:
·如果支持HARQ反馈,则为了指示未授权UL传输的HARQ反馈,应该确定以下选项和相关的UE行为。
–选项1:基于授权的UL来指示“ACK”
–选项2:组共用(Group-common)DCI
·2-1:仅有ACK
·2-2:ACK和NACK
–选项3:定义计时器,当计时器超时时,UE假设如下
·3-1:如果K次重传后仍未收到NACK,则为ACK
·3-2:如果未收到ACK,则为NACK
选项1可以使用UE特定的下行信道信息(DCI,Downlink channel information)来向每个UE指示“Ack”,而选项2使用组共用DCI来向一组UE指示多个“Ack”或“Ack/Nack”。选项3不是独立的选项,可以支持与选项1或选项2一起使用。
选项1更适用于缓冲区(buffer)中具有多个数据包的服务,在初始传输之后,gNB可以使用UE特定的DCI来指示Ack/Nack,同时可以切换UE对缓冲区中的剩余数据包进行基于授权的传输。选项2无法将UE切换为基于授权的传输。
选项2更适用于缓冲区中没有数据包的服务(每次都是单个数据包),在初始传输之后,由于缓冲区中没有其他数据包,因此DL控制信令将一组UE的Ack/Nack与组共用DCl一起指示更高效。多个选项1的消息比单个选项2的消息消耗更多的资源。
到目前为止,已经对组共用DCI选项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设计。
第一个示例提议在组共用DCI中包括位图(bitmap),以指示每个UE的Ack/Nack。位图大小需等于该组共用DCI支持的UE数量(如图3所示)。由于每个UE偶尔进行传输,因此估计位图中大多数比特位的值为“Nack”,并且DL控制信令效率较低。
另一个示例试图提高DL控制信令的效率。在组共用DCI中传输多个反馈字段(如图4所示),每个反馈字段包括UE ID和该UE的多个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进程的位图。该示例的好处来自于假设只有极少数的UE同时进行发送。当只有一个HARQ进程时,可以避免使用位图。如果在接收到的组共用DCI中未找到UE ID,且UE在之前相应的时隙中传输,则UE假定其传输失败。
为了分析概率(probabilities),下面使用一个简化模型。一组UE在多个资源上复用,有些UE共享相同的资源,而有些UE不共享,有些UE具有多个资源,而有些UE具有一个资源,如图5所示。gNB指示哪个UE使用哪些资源。所有UE都由相同的组共用DCI来处理,组内不同的UE ID被指示给相应UE。
假设每个UE具有单独的到达率(以下为AR,arrival rate),到达率可以理解为该特定UE使用资源的可能性,例如,1%表示该UE将使用1%的预分配资源。
n个UE同时进行传输的概率为:
Figure BDA0002427356970000041
其中,M表示被相同组共用DCI处理的UE总数。
M=10的累积分布函数(CDF,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AR=0.01,最多具有三个反馈字段的设计可以覆盖99.9998%的情况,而AR=0.001的设计可以覆盖100%情况。
M=20的累积分布函数(CDF)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AR=0.01,最多具有三个反馈字段的设计可以覆盖99.995%的情况,而AR=0.001,可以覆盖100%的情况。
图中还显示从所有传输中传输三个反馈字段的概率约为0.1%(99.995738%-99.899642),而传输两个反馈字段的概率约为1.6%。当接收的UL传输的数量大于三个时,未被选为这三个UE之一的UE不能被指示Ack或Nack,当接收的UL传输的数量小于三个时,未使用的反馈字段将采用填充位(filler bits)(无意义,但产生固定大小的有效负载)来填充。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第二个示例中,DL组共用DCI的很大一部分在一侧和另一侧通过发送填充位浪费了,但组共用DCI预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尤其是将其用于URLLC服务时。
为了解决提高组共用DCI可靠性的相关问题,该组共用DCI用于指示未授权UL传输的Ack/Nack,已经提出各种提案。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的提案未能提供有效且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解决提高组公共DCI可靠性的相关问题,该组共用DCI用于指示未授权UL传输的Ack/Nack。
本申请寻求解决该领域中的至少一些突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一些概念,更详细的描述详见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内容的目的不是为了确定所要求的主题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特征,也不是为了协助确定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基站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之间的无线网络中在具有可变净负荷大小的传输中提供控制信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控制消息包含在所述传输的所述净负荷中,以指示一个或多个UE的反馈。
优选地,所述反馈包括HARQ反馈,所述HARQ反馈包括一个或多个反馈字段。
优选地,所述反馈字段或者每个反馈字段包括预配置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预配置的标识被预分配给一个或多个UE。
优选地,所述反馈字段或者每个反馈字段包括Ack/Nack比特的位图。
优选地,所述位图的每个Ack/Nack比特都被分配用来指示一个或多个UE的反馈。
优选地,所述控制消息包括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作为指示相应净负荷大小的净负荷。
优选地,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包括净负荷格式。
优选地,在增加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之前,对所述净负荷进行预编码,并按预定义的长度进行速率匹配。
优选地,净负荷的预编码块和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由信道编码器交错和编码。
优选地,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与部分净负荷一起编码,且根据规格对所述部分净负荷的大小进行预配置和硬编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包含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的编码块与预分配的物理资源相映射。
优选地,所述净负荷的剩余部分由另一个信道编码器编码并映射到所述预分配的物理资源。
优选地,所述无线网络为新无线电NR/5G网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能够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能够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硬盘、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光存储器、磁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和闪存(Flash Memory)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的元件已被简化,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以方便理解,各附图中已包括参考标记。
图1是现有技术中授权或未授权的UL传输的简化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UL传输和反馈的简化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ACK/NACK位图的简化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反馈字段的简化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UE资源的简化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累积分布函数的简化曲线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累积分布函数的简化曲线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组公用DCI的简化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信道编码器编码的预编码块的简化图;
图10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仿真结果的简化图;
图10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仿真结果的简化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独立解码的简化图;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仿真结果的简化图;
图1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仿真结果的简化曲线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固定字段的DCI简化图;
图1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仿真结果的简化图;
图1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仿真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组共用DCI的可靠性的方法,该组共用DCI用于指示未授权UL传输的Ack/Nack。
本申请可以提高控制信令的可靠性,尤其是其具有灵活的净负荷(payload)大小时。如果没有能力支持可变的净负荷大小,则规格(standards)必须使用不小于最大容量的固定大小。在那种情况下,当实际大小小于固定大小时,需要使用填充位,这是一种资源负担,且对传输或系统的可靠性没有好处。
本申请提出了一个新的信号字段,被命名为有用功率大小(UPS,Useful PowerSize)。UPS可以用于指示可变大小,由于实际大小小于固定大小,因此gNB可以传输实际大小而不是固定大小。因此,可以实现更低的编码率,从而获得更可靠的链路性能。
为了使解码具有可变的净负荷大小,必须在可变净负荷的解码过程之前获得UPS。在本申请中,基于此目的,提出一种净负荷设计以及三个编码方案选项。通常,总净负荷分为两部分,UPS包含在具有固定大小的一部分中,剩余的包含在具有可变大小的第二部分中。具有UPS的部分采用固定方案编码,而另一部分根据UPS值选择编码方案。
图8示意了所有可能的组公用DCI净负荷,并显示了相应的概率。四种可能的情况被讨论,例如,用于Ack/Nack的0、1、2和3个反馈字段,填充位用在那些未被任何UE使用的字段。所有情况都附加相同大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假定UE数量M=20,到达率AR=0.01,得到后面的概率。
每个反馈字段可以包括UE ID和可选的用于该UE所有HARQ进程的Ack/Nack位图。经由高层信令,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将UE ID配置给UE。一个UE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ID,几个UE可能共享相同的ID,例如,传输频繁的UE可以配置唯一的ID,而传输不频繁的UE可以配置相同的ID。有一些机器类控制(MTC)或URLLC服务传输非常少,例如水/电表读数报告。
一个示例可以在下表1找到:
表1
Figure BDA0002427356970000081
UE#0到UE#3的所有UE都传输频繁,其中每个UE都有专用ID,即ID#0到ID#3。UE#4到UE#7的所有UE都传输不频繁,一起共享相同的ID#4,同样UE#8和UE#9共享ID#5。同时,另一个ID#6用于指向(address)UE#0到UE#3,UE#7用于指向UE#4到UE#9。因此,当ID#4包含在任何反馈字段中时,指向UE#4到UE#7的所有UE,但是如果其中任何一个UE未在之前相应的时隙中传输,则该UE忽略该反馈。实际上,该UE很可能根本没有接收到组共用DCI。由于UE#4到UE#7的所有UE都传输不频繁,两个或多个UE同时传输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ID#4仅用于指向一个UE。如果两个或多个UE同时传输,则在所有UE均传输成功时指示“Ack”,否则指示“Nack”。
或者,可以使用ID#6或ID#7来最小化净负荷大小。例如,如果UE#0到UE#3的所有UE都进行传输,则ID#6可以用于处理所有UE,而不是使用4个ID,或者如果UE#4到UE#9的所有UE都没有传输成功,则ID#7可用于处理所有UE,而不是使用6个ID。
如果选择反馈字段,则如下可以有多个示例:
Figure BDA0002427356970000082
Figure BDA0002427356970000091
注意当一个UE被多个ID指向时,UE使用数量最少的ID具有优先权,在本示例中,UE#1接受ID#1的反馈,而忽略ID#6。
如果选择位图,则如下可以有多个示例:
Figure BDA0002427356970000092
位图的每个比特位都可以给一个或多个UE指示Ack/Nack,由gNB来选择合适的位图格式,该位图格式可以处理所有需要被指示同时需要最小化总净负荷大小的UE。UE在UPS的帮助下理解位图。
这种UE ID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用于每个ID的比特位数,在本示例中,通过将比特位数从4减少到3,可以节省1比特位,并且可以使用更少的反馈字段或更小的位图来减少组共用DCI净负荷大小。
这种设计的缺点可能是不必要的重传导致的资源浪费。例如,如果UE#6和UE#7都已传输,但仅一个传输成功,则指示“Nack”,两个UE,包括传输成功的UE,都需要重新传输。另外,可能存在与丢包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UE#6和UE#7均已传输,UE#6的传输成功而UE#7的传输完全丢失,则gNB将指示“Ack”,这将停止UE#7的重发并导致丢包。考虑到两个UE都传输不频繁,两个缺点带来的损失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下面的示例试图避免使用填充位,并使用空格(space)来提高有用字段的可靠性。为了支持这种设计,UPS用于指示上述哪种情况进行传输。
在第一个示例(#1)中,考虑了两级编码器(two level encoders)。
对有用净负荷(useful payload)(无填充位)进行编码,并按最大净负荷大小的长度选择速率匹配(rate matched),例如,三个反馈字段(本示例中max[n]=3,n=0、1、2或3)加上CRC。如果有用净负荷大小为0,则可以用相同长度(有用净负荷大小=0)的预定义序列替换CRC,否则可以使用输入反馈字段生成CRC。当没有填充位(n=3)时,不使用预编码器。信道编码器再次对“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下面的UPS)和预编码块(pre-encodedblock)进行编码,如图9所示。
接收到组共用DCI的UE,首先进行信道解码,读取UPS指示符,然后根据指示符的值,选择相应的预编码和速率匹配方案,以对净负荷进行解码。获得的净负荷需要通过CRC校验,否则将被丢弃。UPS指示符可以由多个不同的序列表示,例如,UPS=0可以由预定义序列#0表示,UPS=1可以由预定义序列#1表示等等。根据目标误报率(target false alarmrate)选择CRC长度,例如,DL控制信道的目标误报率已经确定为2-21,这里假定CRC长度至少为21比特。
9比特的反馈字段大小的仿真,最多支持三个反馈字段,且CRC长度固定为21比特。参考曲线为已知示例。
仿真假设总结在图10中(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信道和实际信道估计(practical channel estimation)):
最终的性能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方面是由于UPS指示符的引入,提高信道编码率,另一方面是来自预编码器的编码增益。从图10可以看出,在有两个反馈字段的情况下,来自预编码器的编码增益无法补偿增长的信道编码速率的损失,因此,对于0和1反馈字段,其性能比参考(reference)差。来自预编码器的编码增益可以补偿增长的信道编码速率的损失,因此性能要优于参考。考虑到具有不同数量的反馈字段的传输发生的概率不同,如图8所示,假设M=20和AR=0.01,最终的优势是误码率(BLER,Block Error rate)从4.3*10-4降低到1.9*10-4,SNR=-3dB。
在第二个示例(#2A)中,考虑了双并行编码器(two-parallel encoder)。
示例#1提供了一些优势和增益,其可以考虑与一级编码器一起使用,但采用UPS单独编码,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独立解码,如图11所示。
gNB侧的过程可以总结如下(UE侧以相反的方式操作)。第一步,gNB将净负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具有固定大小,另一部分具有可变大小。在特例#2A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的大小为0。在更普遍的示例#2B中,第一部分具有固定的一半CRC比特,但需要说明的是,不排除第一部分具有其他大小。第二步,插入UPS,并根据第二部分的大小设置UPS的值。第三步,以固定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方案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例如,根据规格(specifications)进行硬编码(hard coding)。第四步,可以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并根据第二部分的大小选择与速率相匹配的方案。这一点也可以由UPS来指示。第五步,可以将两部分的编码块(encoded blocks)组合并交错(interleaved)在一起,然后映射到预分配的物理(PHY)资源。
当UE接收到所述组公用DCI时,对报头进行去交错(de-interleaving)和解码,然后根据报头的指示,选择所需的速率匹配方案,以对净负荷部分进行解码。最终,整个净负荷都由CRC验证。
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采用与图8相同的假设:M=20和AR=0.01。可以看出,在BLER=10-3时,性能提高了约0.74dB。更详细的解释如图14所示。
仿真假设总结如图12a所示(QPSK,AWGN信道和实际信道估计):
还可以观察到,由于报头的长度很短,因此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编码“崖点(cliff)”。这意味着在一定的SNR后性能会突然提高。因此,报头部分的性能随SNR平稳下降,因此,当BLER非常小时,整体性能由报头部分决定,而在BLER减小时,曲线之间的间隙(增益)变小。
现在考虑具有双并行编码器的示例(#2B)。
在这种情况下,UPS指示符和一部分CRC由于大小固定,可以先采用信道编码器(channel encoder)进行编码。其余的CRC和所有可能的反馈字段(如果有)分别由另一个信道编码器编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编码器具有更大的输入,以便获得编码“崖点”。
更一般地,这可以用于总长度可变的任何类型的传输,例如,DCI可以包括一些固定字段(如图13中的虚线框所示)和一些可变字段。部分固定字段(包括CRC)可以与报头一起编码,其余的净负荷可以分别编码。编码块1和编码块2都具有接收端已知的固定长度。速率匹配用于产生固定的编码块长度。
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块进行去交错,由于已经知道了编码为编码块1和编码块2的长度。接收端可以先对报头的部分进行解码,然后根据报头的指示,选择适当的速率匹配方案对其余部分进行解码。最后,两个部分(固定字段和可变字段)组合在一起以通过CRC检验。
仿真假设总结如图14a所示(QPSK、AWGN信道和实际信道估计):
仿真结果如图14b所示,采用与图8所示的相同假设:M=20和AR=0.01。可以看出,在BLER=10-3(=1.25*0.818+0.6*0.165-0.5*0.016-1.70*0.001)时,性能提高了约1.11dB。
当总净负荷大小较大时,可以预期会有更大的增益,因为可以提前获得编码“崖点”。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双并行编码器极大地改善了链路性能,且双并行编码器示例#2B可以带来更多的链路性能优势。
本申请提出的方案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无线网络中的任何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
虽然没有详细说明构成网络一部分的任意设备或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但其中处理器、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任何方面的方法。下面将描述更多的选择。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功能,尤其是gNB和UE的信号处理能力,可以由本利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计算系统或结构体系来实现。计算系统可以是台式电脑、膝上型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手持式计算设备(PDA、手机、掌上型电脑等)、主机、服务器、客户端,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特殊或通用计算机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满足或应用于给定的应用程序或环境。计算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执行通用或专用处理引擎,例如微处理器、单片机或其他控制模块。
所述计算系统还可以包括主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其他动态存储器,用于存储由处理器执行的信息和指令。所述主存储器还可以用于存储临时变量或处理器执行指令期间的其他中间信息。所述计算系统同样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或其他静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静态信息和指令。
所述计算系统还可以包括信息存储系统,该信息存储系统包括,例如媒体驱动器和可移动存储接口。所述媒体驱动器可以包括驱动器或支持固定或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其他机制,例如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光碟机(CD)或数字视频驱动(DVD)读写驱动器(R或RW),或者其他固定或可移动媒体驱动器。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CD、DVD,或者由媒体驱动器读写的其他固定或可移动媒介。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有特定计算机软件或数据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可选实施例中,信息存储系统可以包括其他类似组件,用于允许计算机程序或其他指令或数据加载到所述计算系统中。这些组件可以包括,例如可移动存储单元和接口,如程序盒式存储器和盒接口,移动式存储器(如闪存或其他移动式存储器模块)和存储器插槽,以及允许软件和数据从移动式存储单元传输到计算系统的其他移动式存储单元和接口。
所述计算系统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以用于允许软件和数据在计算系统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例如,通信接口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如以太网或其他网卡)、通信端口(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PCMCIA插槽和卡等。通过通信接口传输的软件和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存在,这些信号可以是能够被通信接口介质接收的电子信号、电磁信号、光学信号或其他信号。
在本申请中,术语“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一般用于指代有形媒体,例如内存、存储设备或存储单元。这些和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供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使用,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操作。这些指令一般被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或其他分组形式分组),当这些指令被执行时,能够使计算机系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代码可以直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的操作,也可以编译后执行指定的操作,和/或与其他软件、硬件和/或固件元素(例如,执行标准功能的库)组合执行指定的操作。
非计算机可读介质可能包括以下一组中的至少一个:硬盘、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装置、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和闪存(FlashMemory)。
在由软件实现的实施例中,软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使用例如可移动存储驱动器加载到计算系统中。由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器执行的控制模块(如软件指令或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使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所述的功能。
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在网络单元中用于执行信号处理功能的任何电路中。例如,进一步设想半导体商可以在独立设备的设计中采用创新理念,独立设备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微控制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任何其他子系统元件。
为了描述清楚,上述描述参照单一处理逻辑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功能单元和处理器同样实现信号处理功能。因此,对特定功能单元的引用只能被视为对提供所描述功能的适当方法的引用,而不表明严格的逻辑、物理结构或组织的。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以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包括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的任何组合。本申请可以选择性地,至少部分地作为计算机软件,运行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可配置模块上的计算机软件组件,如FPGA器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元件和组件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在物理上、功能上和逻辑上实现。实际上,功能可以在单个单元中实现,也可以在多个单元中实现,或者作为其他功能单元的一部分实现。
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此外,尽管可能会出现与特定实施例相关的特征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获得所述实施例的各种特征。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的存在。
进一步地,虽然多个方法、元件或方法步骤单独列出,但其可以由例如单个单元或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尽管不同特征可以包括不同权利要求,但这些特征可以有利地结合,特征列入在不同的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特征的组合是不可行的和/或无利的。同样,包括在一套权利要求中的特征并不意味着对这套权利要求进行限制,而是表明该特征在适当情况下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别的权利要求中。
进一步地,权利要求中特征的排序并不意味着必须以特定顺序执行所述特征,特别是方法声明中各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这个顺序执行这些步骤。相反,这些步骤可以按照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另外,单数引用并不排除复数的情况。因此,单数“一(a)”、“一(an)”、“第一”、“第二”等不排除为复数。
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此外,尽管可能会出现与特定实施例相关的特征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获得所述实施例的各种特征。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comprising)”或“包括(including)”不排除其他元件的存在。

Claims (17)

1.一种在基站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之间的无线网络中在具有可变净负荷大小的传输中提供控制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控制消息包含在所述传输的所述净负荷中,以指示一个或多个UE的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包括HARQ反馈,所述HARQ反馈包括一个或多个反馈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字段或者每个反馈字段包括预配置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配置的标识被预分配给一个或多个UE。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字段或者每个反馈字段包括Ack/Nack比特的位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图的每个Ack/Nack比特都被分配用来指示一个或多个UE的反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作为指示相应净负荷大小的净负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包括净负荷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增加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之前,对所述净负荷进行预编码,并按预定义的长度进行速率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负荷的预编码块和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由信道编码器交错和编码。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与部分净负荷一起编码,且根据规格对所述部分净负荷的大小进行预配置和硬编码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有用净负荷大小指示符的编码块与预分配的物理资源相映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净负荷的剩余部分由另一个信道编码器编码并映射到所述预分配的物理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为新无线电NR/5G网络。
15.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处理器、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基站,BS,包括处理器、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62861.9A 2017-09-29 2018-09-21 新无线电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Active CN1111494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715857.7 2017-09-29
GB1715857.7A GB2566990B (en) 2017-09-29 2017-09-29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nsmission without grant in New Radio
PCT/CN2018/107066 WO2019062674A1 (en) 2017-09-29 2018-09-21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NSMISSION WITHOUT ALLOWING NEW RADIO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9410A true CN111149410A (zh) 2020-05-12
CN111149410B CN111149410B (zh) 2024-03-19

Family

ID=6027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2861.9A Active CN111149410B (zh) 2017-09-29 2018-09-21 新无线电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9410B (zh)
GB (1) GB2566990B (zh)
WO (1) WO20190626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6839A1 (en) * 2019-09-13 2021-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indication of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rom a resource poo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40694A (ko) * 2003-10-28 2005-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의 데이터 전송률 제어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917463A (zh) * 2011-08-02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调度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40126476A1 (en) * 2011-06-10 2014-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055567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901778A (zh) * 2009-12-17 2015-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设备
US20160135172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 occupancy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6471765A (zh) * 2014-06-13 2017-03-01 苹果公司 用于省电和范围改善的增强的lte ul harq反馈指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7745B2 (en) * 2007-12-13 2014-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ind decoding
CN102111212B (zh) * 2009-12-24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mu-mimo能力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EP2621226A4 (en) * 2011-11-10 2013-12-18 Huawei Tech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923690B2 (en) * 2013-08-06 2018-03-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ynamic signaling of the downlink and uplink subframe allocation for a T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13552B1 (en) * 2014-03-24 2018-05-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40694A (ko) * 2003-10-28 2005-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의 데이터 전송률 제어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4901778A (zh) * 2009-12-17 2015-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设备
US20140126476A1 (en) * 2011-06-10 2014-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17463A (zh) * 2011-08-02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调度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50055567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6471765A (zh) * 2014-06-13 2017-03-01 苹果公司 用于省电和范围改善的增强的lte ul harq反馈指示
US20160135172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 occupancy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R1-102935 "Handling DCI formats and blind decoding in LTE-Advanced"",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2674A1 (en) 2019-04-04
CN111149410B (zh) 2024-03-19
GB201715857D0 (en) 2017-11-15
GB2566990B (en) 2020-08-05
GB2566990A (en) 2019-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9390B (zh) 基于harq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24227B (zh) 用于在通信中处理束大小的配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1143615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JP2015015762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CN110391870B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86436B (zh)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EP3709723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683128B2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data signal and method improving a retransmission proces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895351B1 (en) New radio code block transmission based on dci extension
US20120084618A1 (en) Jointly encoding a scheduling request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ments/negative acknowledgments
CN107947904B (zh) 一种重传调度方法及基站
JP2020529179A (ja) 方法及び装置
CN112292825A (zh) 具有两阶段反馈的下行链路传输:基于预测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早期反馈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
CN111226483B (zh) 支持新无线电免授权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54055A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US20150049710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adjusting harq buffer size
CN109120373B (zh) 一种信道编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005518B (zh) 控制与数据的传输
US10931427B2 (en) Network node, client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1149410B (zh) 新无线电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CN112272964A (zh) 蜂窝网络中的传输技术
WO2022009702A1 (en) Multiplexing of harq-ack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on pucch
US11337237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cheduling commands
WO2021233146A1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22065334A1 (en) Joint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of harq-ack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on pucch format 2, pucch format 3 or pucch format 4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