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0857A -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0857A
CN111140857A CN202010059425.5A CN202010059425A CN111140857A CN 111140857 A CN111140857 A CN 111140857A CN 202010059425 A CN202010059425 A CN 202010059425A CN 111140857 A CN111140857 A CN 111140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e
garbage
chamber
air supply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94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迪华
邹娱
冯威旗
刘南渠
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Jing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Jing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Jing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Jing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94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0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0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0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 F23G5/027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pyrolising or gasifying st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8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5/14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including secondary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00Removing ash, clinker, or slag from combustion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炉体内设有初烧炉膛、深烧炉膛、布气室、灰渣腔、二燃室、沉降室、飞灰收集室等腔室,其中,初烧炉膛与布气室之间为台阶状的初烧炉排组件、深烧炉膛与灰渣腔之间为深烧炉排组件,的初烧炉膛与深烧炉膛相通、布气室与灰渣腔相通,所述二燃室上端通于初烧炉膛,下端依次通向沉降室、飞灰收集室及排气口;焚烧炉工作时,垃圾依次沿着初烧炉排组件和深烧炉排组件下行并伴随这预热、干燥、起燃、燃尽等过程,最终灰渣进至灰渣腔,烟气深烧炉膛及初烧炉膛依次进至二燃室、沉降室后从排气口排出炉外。的焚烧炉具有对复杂垃圾适应性好、出炉烟气的有害污染物含量低、物性参数的稳定性、灰渣热灼减率低等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小 型的生活垃圾清洁焚烧炉。
技术背景
生活垃圾焚烧处置是我国环境治理与保护发展至一定程度之后的必 然选择。相比于其它处置方式,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可节省大量的土地资 源,无害化期内的总污染排放量更少,且资源化利用程度较高。所以近 几年以来,我国规划、建设了数百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用于解决大、中 型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置问题。
但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规模上的要求,也即当每天的垃圾量少于 一定的量之后,焚烧发电方式将变得不经济。对于我国很大一部分建制 县来说,即使将全县的生活垃圾集中,也不能达到焚烧发电的经济规模。 对于垃圾产生量未达到焚烧发电最低经济规模的建制县,目前有两类解 决模式:一类是相邻的两个或者几个县共同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厂,承担覆盖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处置任务;另一类是通过“1+N”的模式, 因地制宜地在全县建设一座中心焚烧站承担县城及附近乡镇的生活垃圾 处置任务、建设若干座分站承担相应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置任务。
对于前一种模式来说,是通过增大垃圾收集范围以增加垃圾收集量 达到发电规模的要求,但实际上,生活垃圾收运至焚烧发电厂也存在一 个经济覆盖范围,超过范围则生活垃圾的转运成本提高而又变得不经济。 例如对那些多个县合建一座焚烧发电厂的情况,有些区域的垃圾需二次 乃至三次转运,有些区域甚至出现生活垃圾转运距离超过100公里的情 况,垃圾的转运成本很高而难以承受。当然,这种模式可较高程度地实 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对于后一种模式来说,除了中心焚烧站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活垃 圾的资源化利用之外,如产生热水、蒸汽,其余的若干座小型焚烧站很 难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当然,这种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 活垃圾的收运成本、取消转运成本,从而降低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置成本, 适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N”模式解决建制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与 认可,尤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或公路运输不发达的地区比较适合采取这 种模式。推广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备,也即中小 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一般来说,建制县(含乡村)的生活垃圾相对于大中型城市生活垃 圾的分拣程度更低、成分更加复杂、热值更低、含水率受气候及季节的 影响更大,且垃圾产量存在极大的时段性波动,加之中小型焚烧炉的操 作人员往往未对专业技术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其专业技术素养不如 大型焚烧炉操作人员高,这都给中小型焚烧炉的设计造成难题。
如能开发一种对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中小规模建制县的城乡生活垃圾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的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则对占我国县级行政区数 量很大的那些山区、草原、戈壁、沙漠县市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具有重 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我国不适合将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发电的县区生活垃圾处 置需求,提出了一种中小型焚烧炉的结构,采用该结构对城乡生活垃圾 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可在无需投入辅助燃料,或者辅助燃料极少的情况 下,出炉烟气比较容易地达到较高的温度、较低的有害污染含量,且烟 气的温度及成分比较容易地维持在稳定状态,对下游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的冲击更小,有利于延长烟气净化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整个焚烧系统 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了一种小型生活垃 圾焚烧炉的结构,包括由顶部壁、设有进料机构的进料端侧壁、设有排 气口的排气端侧壁、两侧侧壁、设有进气口的底部壁、带有出烟口的中 间斜壁及带有一次空气通道的中间竖壁构成的炉体;所述的进料端侧壁、 中间斜壁、底部壁及两侧侧壁在炉体内围成第一个空腔,该空腔内设有 初烧炉排组件,所述初烧炉排组件将该空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 为初烧炉膛,下部分为布气室;所述的排气端侧壁、中间斜壁、中间竖 壁及两侧侧壁围成第二个空腔,该空腔内设有深烧炉排组件,所述的深 烧炉排组件将该空腔也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深烧炉膛,下部分 为灰渣腔。
优选地,所述的初烧炉膛与深烧炉膛相通,所述的布气室与灰渣腔 相通;所述的底部壁上设有常闭的排渣口。
优选地,所述的顶部壁内部设有连于所述出烟口的二燃室;所述的 顶部壁上还设有伸入二燃室内部的补气管,所述的补气管上设有补气孔。
优选地,所述的排气端侧壁内部设有沉降室及飞灰收集室,所述的 沉降室一端与二燃室相通,另一端与飞灰收集室相通。
优选地,所述初烧炉排组件的结构包括静止炉排与运动炉排两类, 其中,所述的静止炉排分为静无风炉排、静供风炉排两种,所述的运动 炉排也分动无风炉排、动供风炉排两种;两类炉排相互间隔、上下之间 呈台阶状布置。
优选地,所述的静供风炉排结构为,至少包括垃圾止退面及垃圾承 接面,所述的垃圾止退面上设有侧供气通道、所述的垃圾承接面上设有 上供气通道,所述的侧供气通道和上供气通道均通向初烧炉膛,并连通 布气室。
优选地,所述的动供风炉排结构为,至少包括顶推面及滑动面,所 述的顶推面上设有侧出气通道,所述的滑动面上设有上出气通道,所述 的侧出气通道及上出气通道也均通向初烧炉膛,并连通布气室。
优选地,所述的动无风炉排及动供风炉排的安装方式为,所述的两 侧侧壁上对应每个动无风炉排及动供风炉排设有至少一端伸出侧壁之外 的转轴,转轴上设有摆动臂,所述的动无风炉排及动供风炉排活动地连 接在相应的摆动臂上;所述的两侧侧壁在转轴伸出的一侧外壁对应每根 转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的转轴伸出侧壁之外的一端连有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动无风炉排及动供风炉排的安装方式为,相邻或者 相近的几个动无风炉排或动供风炉排皆安装在同一个驱动架上,对应每 个驱动架对应有一根安装在两侧侧壁上、至少一端伸出至侧壁之外的转 轴,所述的转轴上设有摆动臂,所述的驱动架安装在摆动臂上。所述的 转轴伸出侧壁之外的一端连有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初烧炉排组件所包括的静止炉排的垃圾承接面与所 述运动炉排的滑动面平行,且皆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夹角α,也即垃圾承 接面与所述运动炉排的滑动面皆向着初烧炉膛上扬;所述的夹角α取值 范围为4-12°。
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生活垃圾经进料机构进至初烧炉膛,并分布在静止炉排(包括静无 风炉排和静供风炉排)的垃圾承接面及运动炉排(包括动无风炉排和动 供风炉排)的滑动面上。在转轴驱动下运动炉排做往复运动:当运动炉 排往前(定义从进料端侧壁指向排气端侧壁的方向为“前”,反之为 “后”)运动时,其顶推面会将下一级静止排垃圾承接面上的垃圾往前 推,并跌落在更下一级运动炉排的滑动面上;当运动炉排往后运动时, 其滑动面上的垃圾在静止炉排的垃圾止退面作用下,会跌落在其下一级 静止炉排的垃圾承接面上。依此原理,随着运动炉排的往复运动,垃圾 会在初烧炉膛逐渐向下、向前移动,直至进入深烧炉膛。
掺烧空气从进气口进至布气室,一部分空气通过中间竖壁上的一次 空气通道进入灰渣腔,然后向上越过深烧炉排组件,与深烧炉膛的垃圾 接触,这部分空气为一次空气;另一部分空气通过初烧炉排组件上的侧 供气通道、上供气通道、侧出气通道、上出气通道,以及各炉排之间的 间隙进至初烧炉膛,与初烧炉膛的垃圾接触,这部分空气为二次空气。
焚烧炉稳定工作时,垃圾在初烧炉膛内一边沿着初烧炉排组件向下 移动,一边被加热、干燥,下行至动供风炉排、静供风炉排位置时,与 二次空气接触并开始着火,进入挥发分燃烧为主的阶段;垃圾在初烧炉 排组件上一边下行,一边燃烧,伴随着垃圾垃圾在初烧炉排组件上的跌 落、翻滚,火核会不断地分散、包装状态及结块状态垃圾会逐渐散开,整个起燃的垃圾层会形成一种松散、均匀燃烧的状态,并伴随着放出热 量、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直至挥发分燃烧为主阶段结束;剩下的残炭 及灰渣进至深烧炉膛,并在深烧炉膛与一次空气接触进入残炭燃烧为主 的阶段,直至燃尽,最后形成的灰渣从深烧炉排组件缝隙掉落至灰渣腔, 适时排出炉外。
垃圾深烧阶段产生的烟气会沿着中间斜壁的下侧面向上流动,进入 初烧炉膛,并与初烧炉膛形成的烟气汇合后一起沿着中间斜壁的下侧面、 垃圾层的上方,向上流动,直至从设于中间斜壁上的出烟口流出初烧炉 膛、进入二燃室;混合烟气进入二燃室后,与从补气管进入的二燃空气 掺混,利用烟气自身携带的热量促进烟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氧化、去除, 然后烟气进入沉降室,烟气在沉降室中从上向下流动,最后从排气口折 向水平流出焚烧炉外,烟气折向流动过程中,烟气中携带的飞灰会在惯 性作用下进入飞灰收集腔,适时排出炉外。
垃圾在初烧炉排组件上移动时,部分粒径较小的物质可能会从炉排 缝隙及气流通道进入布气室,会沿着底部壁下滑,一部分会在气流的带 动下进入灰渣腔,另一部分会滞留在布气室内,可通过定期打开排渣口 排出。
上述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1)通常,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有害污染物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垃圾 起燃前吸热后发生不完全燃烧(伴随着大量的气化反应)且不完全燃烧 的产物不能进一步被氧化分解。本发明所述的结构中,空气在初烧炉膛 垃圾层内横穿垃圾层,而不是逆着垃圾层运动方向一直在垃圾层内渗流, 所以前期起燃的垃圾产生的热量不会大量地传递给未起燃的垃圾层,虽 有一部分热量被未起燃垃圾吸收,仅能维持垃圾自身的预热、干燥,不 足以支持垃圾大量地发生气化反应,即使有少部分垃圾发生气化反应, 也会有从炉排供入的二次空气及二燃空气支持有害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 二去除,因此可有效地减少烟气的有害污染物含量;
2)垃圾在初烧炉膛的运动存在跌落、翻滚等动作,加之上层垃圾的 重量并未完全压在下层垃圾上,从而极有利于将密实、不均匀的垃圾层 变成松散、均匀的垃圾层,也有利于垃圾起燃后分散火核,形成均匀且 快速燃烧的燃烧区,不仅有利于提高烟气温度、改善焚烧效果,也有利 于维持出炉烟气物性参数的稳定性,降低出炉烟气对下游烟气净化处理系统的负荷冲击;
3)设置了专门的深烧区域,这是提高垃圾焚烧彻底的有效保障措施, 有利于降低灰渣的热灼减率,为焚烧后的灰渣直接安全填埋提供了有力 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Ⅰ处局部放大图,为初烧炉排组件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3为图2的A向局部视图;
图4为图3的B向局部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初烧炉排组件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中静供风炉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动供风炉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动供风炉排与静供风炉排之间的正常安装位置;
图9为动供风炉排相对于静供风炉排前进后的位置;
图10为动供风炉排相对于静供风炉排后退后的位置。
上述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进料机构 2—初烧炉膛 3—二燃空气
4—补气管 5—补气孔 6—出烟口
7—焚烧烟气 8—中间斜壁 9—二燃室
10—顶部壁 11—沉降室 12—排气端侧壁
13—排气口 14—出炉烟气 15—飞灰收集室
16—深烧炉膛 17—灰渣腔 18—深烧炉排组件
19—一次空气 20—中间竖壁 21—一次空气通道
22—初烧炉排组件 23—排渣口 24—二次空气
25—进气口 26—布气室 27—掺烧空气
28—底部壁 29—静无风炉排 30—动无风炉排
31—进料端侧壁 32—转轴 33—摆动臂
34—动供风炉排 35—静供风炉排 36—两侧侧壁
37—驱动机构 38—驱动架 39—垃圾止退面
40—侧供气通道 41—垃圾承接面 42—上供气通道
43—顶推面 44—侧出气通道 45—上出气通道
46—滑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该结构通 过将垃圾的焚烧过程在两个炉膛进行,垃圾在初烧炉膛一边沿着炉排跌 落、翻滚,一边预热、干燥、起燃、直至以挥发分为主的阶段结束,然 后离开初烧炉膛进至深烧炉膛,进入以残炭燃烧为主的阶段直至燃尽; 垃圾在燃烧区处于垃圾、均匀的状态,且烟气横穿垃圾层而不在垃圾层 中做长距离的渗流,可使得垃圾燃烧的过程容易控制,出炉烟气的温度 更加稳定且有害污染物含量更低,灰渣的热灼减率更低,进而节省生活 垃圾的综合处置成本。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 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参照附图1-10,其结构包括由顶部壁 10、进料端侧壁31、排气端侧壁12、两侧侧壁36、底部壁28、中间斜 壁8及中间竖壁20构成的炉体,所述的中间斜壁8位于顶部壁10与底 部壁28之间,所述的中间竖壁20位于进料端侧壁31与排气端侧壁12 之间;所述的进料端侧壁31、中间斜壁20、底部壁28及两侧侧壁36围 成第一个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安装在两侧侧壁36上的初烧炉排组件22, 所述初烧炉排组件22将该空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初烧炉膛2, 下部分为布气室26;所述的排气端侧壁12、中间斜壁8、中间竖壁20及 两侧侧壁36围成第二个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安装在两侧侧壁36上的深 烧炉排组件18,所述的深烧炉排组件18将该空腔也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为深烧炉膛16,下部分为灰渣腔17;所述的初烧炉膛2与深烧炉 膛16相通,但深烧炉膛16所处的位置高度比初烧炉膛2低;
所述的进料端侧壁31上设有进料机构1,所述进料机构1的垃圾出 口端伸入初烧炉膛2内并与初烧炉膛2相通;生活垃圾进入进料机构1 后,被进料机构1送入初烧炉膛2并落在初烧炉排组件22上形成垃圾层;
所述的底部壁28上设有与布气室26相通的进气口25及排渣口23, 所述的进气口25连于上游的供气系统,掺烧空气27可从所述的进气口 25进至布气室26内部;所述的排渣口23为常闭的,也即焚烧炉正常工 作情况下,其为关闭状态,当需要从布气室26人工排渣时,可打开排渣 口23进行排渣;
所述的中间竖壁20上设有一次空气通道21,所述的布气室20通过 一次空气通道21与灰渣腔17相通;焚烧炉运行时,掺烧空气27从进气 口25进至布气室26后:一部分经中间竖壁20上的一次空气通道21进 入灰渣腔17,吸收灰渣的热量后向上越过深烧炉排组件18进至深烧炉膛 16,这部分空气为一次空气19,一次空气19在深烧炉膛16内与垃圾接 触并参与焚烧;另一部分通过初烧炉排组件22上的侧供气通道40、上供 气通道42、侧出气通道44、上出气通道45,以及各炉排之间的间隙进至 初烧炉膛2,这部分空气为二次空气24,二次空气24在初烧炉膛2内与 垃圾接触并参与燃烧;一次空气19与二次空气24参与焚烧后形成焚烧 烟气7,在垃圾燃烧区,所述的烟气7沿着中间斜壁8的下侧面向上流动;
所述的顶部壁10内部设有二燃室9,所述的中间斜壁8上设有出烟 口6,所述的二燃室9通过出烟口6与初烧炉膛2相通;所述的顶部壁 10上还设有伸入二燃室9内部的补气管4,所述的补气管4上设有补气 孔5,所述的补气管4通过补气孔5与二燃室9相通;所述的焚烧烟气7 从出烟口6进至二燃室9,并与来自补气管4的二燃空气3掺混,使焚烧 烟气7中的有害污染物质被进一步氧化去除;
所述的排气端侧壁12内部设有沉降室11及飞灰收集室15,所述的 沉降室11上端,也即入口端与二燃室9相通,另一端与飞灰收集室15 相通;所述的排气端侧壁12上还有与沉降室11相通的排气口13;所述 的焚烧烟气7在二燃室9内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后,进至沉降室11,并 在沉降室11内向下流动,然后折向水平进入排气口13,焚烧烟气7在流 动转向的过程中,其中携带的一部分粉尘会在惯性作用下进至飞灰收集 室15;所述的焚烧烟气7去除部分粉尘后形成出炉烟气14,从排气口13 排出炉外;
所述的初烧炉排组件22结构为,包括静止炉排与运动炉排两类,其 中,所述的静止炉排分为静无风炉排29、静供风炉排35两种,所述的运 动炉排也分动无风炉排30、动供风炉排34两种。两类炉排相互间隔、上 下之间呈阶梯状布置,也即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或动供风炉排34的上、 下相邻的皆为静动无风炉排29或静供风炉排35。
所述的静供风炉排35结构可以为,图6所示,至少包括垃圾止退面 39及垃圾承接面41,所述的垃圾止退面39上设有侧供气通道40、所述 的垃圾承接面41上设有上供气通道42,所述的侧供气通道和40上供气 通道42皆通向初烧炉膛2,并连通布气室26;
所述的动供风炉排34结构可以为,如图7所示,至少包括顶推面43 及滑动面46,所述的顶推面43上设有侧出气通道44,所述的滑动面46 上设有上出气通道45,所述的侧出气通道44及上出气通道45也皆通向 初烧炉膛2,并连通布气室26;
所述的静无风炉排29结构可以为,其外形与所述静供风炉排35相 似,也包括垃圾止退面39及垃圾承接面41,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垃圾止退 面39及垃圾承接面41上不设气流通道;
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结构可以为,其外形与动供风炉排34相似, 也至少包括顶推面43及滑动面46,但不同之处在于,其顶推面43及滑 动面46上不设气流通道;
所述的静无风炉排29及静供风炉排35的安装方式为,两端直接固 定地安装在所述的两侧侧壁38上;
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5的可能的安装方式之一为, 在图3的基础上结合图2,所述的两侧侧壁36上对应每个动无风炉排30 及动供风炉排34设有至少一端伸出侧壁之外的转轴32,转轴32上设有 摆动臂33,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4活动地连接在相应的 摆动臂33上;所述的两侧侧壁36在转轴32伸出的一侧外壁对应每根转 轴32设有驱动机构37,所述的转轴32伸出侧壁之外的一端与驱动机构 37相连,当驱动机构37驱动转轴32转动时,所述的摆动臂33会随着转 轴32转动,进而带动相应的各运动炉排在其上下静止炉排的约束下移动, 随着转轴32的来回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4 做往复运动;
当然,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4的可能的安装方式还 可以为,相邻或者相近的几个动无风炉排30或动供风炉排34皆安装在 同一个驱动架38上,对应每个驱动架38设有一根安装在两侧侧壁12上、 至少一端伸出至侧壁之外的转轴32,所述的转轴32上设有摆动臂33, 所述的驱动架38安装在摆动臂33上。所述的转轴32伸出侧壁之外的一 端均连有驱动机构37。当驱动机构37驱动转轴32转动时,所述的摆动 臂33会随着转轴32转动,进而带动相应的驱动架38做平行运动,进一 步带动运动炉排做往复运动;
所述的运动炉排(包括动无风炉排30和动供风炉排34)的运动规律, 也即相对于静止炉排(包括静无风炉排29和静供风炉排35)的位置关系 变化历程,分别如图8、图9、图10所示:
一般情况下,运动炉排与静止炉排的位置关系如图8所示,顶推面 43与垃圾止退面39之间的距离为“a”,静止炉排的垃圾承接面41及运 动炉排的滑动面46上均覆盖有垃圾,当需垃圾沿初烧炉排组件22下行 时:
所述转轴32通过摆动臂33驱动运动炉排向前(定义从进料端侧壁 31指向排气端侧壁12的方向为“前”,反之为“后”)运动,运动炉排 相对于静止炉排逐渐从图8所示位置变化到图9所示位置,其顶推面43 与垃圾止退面39之间的距离增加至“b”,会将下一级静止排垃圾承接 面41上的垃圾往前推,使一部分垃圾跌落在更下一级运动炉排的滑动面 46上,同时,在其更上一级运动炉排作用下,其上一级静止炉排上的部 分垃圾也会跌落在其自身的滑动面46上,从而实现垃圾在初烧炉排组件 22上的第一波向前、向下运动;
停止一段时间后,转轴32开始反向转动,运动炉排向后运动,其相 对于静止炉排的位置逐渐从图9所示位置变化到图10所示位置,运动炉 排顶推面43与静止炉排垃圾止退面39之间的距离从“b”缩小至“c”, 在其上一级静止炉排垃圾止退面39作用下,其滑动面46上的部分垃圾 会跌落至其下一级静止炉排的垃圾承接面上,从而实现垃圾在初烧炉排 组件22上的第二波向前、向下运动;
又停止一段时间之后,转轴32再次反向转动,运动炉排向前运动, 其相对于静止炉排的位置逐渐从图10所示位置变化到图8所示位置,运 动炉排顶推面43与静止炉排垃圾止退面39之间的距离再次从“c”缩小 至“b”,其上一级静止炉排上的部分垃圾跌落在其滑动面46上,同时 其下一级静止炉排上的部分垃圾跌落至其更下一级运动炉排上,实现垃圾在初烧炉排组件22上的第三波向前、向下运动;
通过上述三波运动,运动炉排滑动面46上原来的垃圾全部转移到了 其下一级静止炉排的垃圾承接面41上,同时,其上一级静止炉排垃圾承 接面41上的垃圾也全部转移到了其自身的滑动面46上,也即垃圾在初 烧炉排组件22上分三次完整地下了一个“台阶”,完成一次循环;照此 类推,实现垃圾在整个初烧炉排组件22上一级一级地向下运动,运动速度与垃圾焚烧速度一致;
所述静止炉排的垃圾承接面41与所述运动炉排的滑动面46是平行 的,且所述的垃圾承接面41、滑动面46皆与水平面(焚烧炉安装的地面) 呈4-10°的夹角α,也即垃圾承接面41、滑动面46皆向着初烧炉膛2 上扬4-10°,如图9所示,该结构有利于促进垃圾在沿初烧炉排组件22 下行过程中做翻滚运动,并实现垃圾进入燃烧区后处于松散状态及燃烧 区的火核分散,从而改善垃圾燃烧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及工作原 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一步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 式进行了阐述,而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 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 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例如,在炉 体的某些部位加装传感器、设置炉膛窥视孔、某些部位设置检修门,等 等,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描述中,为了清楚地描 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所使用的“上”、“内”、“侧”等均是按照本发明中 涉及的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正常安装时相对于地面的正常方位而言 的,例如,距离地面更高的方位为“上”、靠近焚烧炉竖直方向内部的一 侧为“内”,垂直于上下的方向为“侧”等等;第二,本发明主要用于中 小型生活垃圾的焚烧焚烧处置,但并不意味着本发明提出的结构不能适 用于其它类型垃圾的焚烧炉,其完全可以应用于处置包装垃圾、医疗垃 圾、食品厂的垃圾等其它类型垃圾的处置;第三,本发明中涉及的示意 图在比例与结构上做了技术处理,与实际产品不完全相同,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要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Claims (10)

1.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由顶部壁(10)、设有进料机构(1)的进料端侧壁(31)、设有排气口(13)的排气端侧壁(12)、两侧侧壁(36)、设有进气口(25)的底部壁(28)、带有出烟口(6)的中间斜壁(8)及带有一次空气通道(21)的中间竖壁(20)构成的炉体;所述的进料端侧壁(31)、中间斜壁(20)、底部壁(28)及两侧侧壁(36)在炉体内围成第一个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初烧炉排组件(22),所述初烧炉排组件(22)将该空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初烧炉膛(2),下部分为布气室(26);所述的排气端侧壁(12)、中间斜壁(8)、中间竖壁(20)及两侧侧壁(36)围成第二个空腔,该空腔内设有深烧炉排组件(18),所述的深烧炉排组件(18)将该空腔也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深烧炉膛(16),下部分为灰渣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烧炉膛(2)与深烧炉膛(16)相通,所述的布气室(26)与灰渣腔(17)相通;所述的底部壁(28)上设有常闭的排渣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壁(10)内部设有连于所述出烟口(6)的二燃室(9);所述的顶部壁(10)上还设有伸入二燃室(9)内部的补气管(4),所述的补气管(4)上设有补气孔(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端侧壁(12)内部设有沉降室(11)及飞灰收集室(15),所述的沉降室(11)一端与二燃室(9)相通,另一端与飞灰收集室(15)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烧炉排组件(22)的结构包括静止炉排与运动炉排两类,其中,所述的静止炉排分为静无风炉排(29)、静供风炉排(35)两种,所述的运动炉排也分动无风炉排(30)、动供风炉排(34)两种;两类炉排相互间隔、上下之间呈台阶状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供风炉排(35)结构为,至少包括垃圾止退面(39)及垃圾承接面(41),所述的垃圾止退面(39)上设有侧供气通道(40)、所述的垃圾承接面(41)上设有上供气通道(42),所述的侧供气通道(40)和上供气通道(42)均通向初烧炉膛(2),并连通布气室(2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供风炉排(34)结构为,至少包括顶推面(43)及滑动面(46),所述的顶推面(43)上设有侧出气通道(44),所述的滑动面(46)上设有上出气通道(45),所述的侧出气通道(44)及上出气通道(45)也均通向初烧炉膛(2),并连通布气室(2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5)的安装方式为,所述的两侧侧壁(36)上对应每个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4)设有至少一端伸出侧壁之外的转轴(32),转轴(32)上设有摆动臂(33),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4)活动地连接在相应的摆动臂(33)上;所述的两侧侧壁(36)在转轴(32)伸出的一侧外壁对应每根转轴(32)设有驱动机构(37),所述的转轴(32)伸出侧壁之外的一端连有驱动机构(37)。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无风炉排(30)及动供风炉排(34)的安装方式为,相邻或者相近的几个动无风炉排(30)或动供风炉排(34)皆安装在同一个驱动架(38)上,对应每个驱动架(38)对应有一根安装在两侧侧壁(12)上、至少一端伸出至侧壁之外的转轴(32),所述的转轴(32)上设有摆动臂(33),所述的驱动架(38)安装在摆动臂(33)上。所述的转轴(32)伸出侧壁之外的一端连有驱动机构(37)。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烧炉排组件(22)所包括的静止炉排的垃圾承接面(41)与所述运动炉排的滑动面(46)平行,且皆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夹角α,也即垃圾承接面(41)与所述运动炉排的滑动面(46)皆向着初烧炉膛(2)上扬;所述的夹角α取值范围为4-12°。
CN202010059425.5A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Pending CN111140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9425.5A CN111140857A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9425.5A CN111140857A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0857A true CN111140857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26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9425.5A Pending CN111140857A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085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8981A (en) * 1953-01-10 1956-05-16 Josef Martin An improved apparatus for the incineration of domestic refuse
JPH08247423A (ja) * 1995-03-07 1996-09-27 Nkk Corp 二回流式ごみ焼却炉
JPH0933016A (ja) * 1995-07-18 1997-02-07 Kubota Corp ゴミ焼却炉
JPH102531A (ja) * 1996-06-12 1998-01-06 Kubota Corp ゴミ焼却炉に於けるゴミ質判断方法及びゴミ質判断装置
JP2002349833A (ja) * 2001-05-25 2002-12-04 Kubota Corp 火格子冷却機構
KR20070118777A (ko) * 2006-06-13 2007-12-18 겐조 다카하시 스토커형 열분해로
WO2013149479A1 (zh) * 2012-04-01 2013-10-10 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液压机械式垃圾焚烧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69855A (zh) * 2019-09-11 2019-11-19 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热解燃烧炉
CN212644629U (zh) * 2020-01-19 2021-03-02 云南净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8981A (en) * 1953-01-10 1956-05-16 Josef Martin An improved apparatus for the incineration of domestic refuse
JPH08247423A (ja) * 1995-03-07 1996-09-27 Nkk Corp 二回流式ごみ焼却炉
JPH0933016A (ja) * 1995-07-18 1997-02-07 Kubota Corp ゴミ焼却炉
JPH102531A (ja) * 1996-06-12 1998-01-06 Kubota Corp ゴミ焼却炉に於けるゴミ質判断方法及びゴミ質判断装置
JP2002349833A (ja) * 2001-05-25 2002-12-04 Kubota Corp 火格子冷却機構
KR20070118777A (ko) * 2006-06-13 2007-12-18 겐조 다카하시 스토커형 열분해로
WO2013149479A1 (zh) * 2012-04-01 2013-10-10 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液压机械式垃圾焚烧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69855A (zh) * 2019-09-11 2019-11-19 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热解燃烧炉
CN212644629U (zh) * 2020-01-19 2021-03-02 云南净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9729B (zh) 利用城市垃圾高温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6524175B (zh) 废弃物熔融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2644629U (zh)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CN105066135A (zh) 一种小型垃圾气化催化裂解的工艺方法及其设备
CN106524176B (zh) 废弃物气化熔融燃烧系统
CN102705832B (zh) 无烟气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焚烧炉
CN205746864U (zh) 垃圾高温气化喷燃发电锅炉
CN105972603A (zh) 垃圾高温气化喷燃隧道系统
CN106642138B (zh) 废弃物气化熔融炉
CN104197339A (zh) 复合型旋转污泥焚烧窑与往复式污泥焚烧窑炉的联合体
CN104896481B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及其应用的烟气净化装置
CN204786428U (zh) 多腔室生活垃圾热解处理成套设备
WO2005124234A1 (fr) Procede et systeme de vehicule incinerateur a gradins permettant d'incinerer des dechets
CN116293703A (zh) 多炉膛顺逆推组合分级气化燃烧炉
CN111140857A (zh) 一种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CN216480999U (zh) 立式焚烧炉系统
CN206916082U (zh) 一种基于预干燥进行生活垃圾高温气化制取合成气的系统
CN215951427U (zh)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
CN112032735B (zh) 一种采用燃气动力汽车的移动式垃圾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5261570U (zh) 双层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炉
CN210688239U (zh) 一种地槽式双通道垃圾热解燃烧装置
CN208671010U (zh) 废弃物气化熔融燃烧系统
CN202561765U (zh) 无烟气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焚烧炉
CN106765146A (zh) 基于废弃物气化熔融燃烧的二次污染物控制系统
CN106016275A (zh) 垃圾高温气化喷燃发电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