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8828A - 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38828A CN111138828A CN202010085903.XA CN202010085903A CN111138828A CN 111138828 A CN111138828 A CN 111138828A CN 202010085903 A CN202010085903 A CN 202010085903A CN 111138828 A CN111138828 A CN 1111388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in layer
- layer material
- thin
- cyclodextrin
- filtering func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92—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with antimicrobial ag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30—Antimicrobial, e.g. antibac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01/00 or C08J2303/00
- C08J2305/16—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327/1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8J2327/1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fluor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1/02—Polyalkylene ox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427/1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8J2427/1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fluor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1/02—Polyalkylene ox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如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封端聚合物和金属离子组成,而且直线型聚合物穿过环糊精型基团的内腔疏水部分。所述的高效抗病毒薄层满足: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高效抗病毒薄层可用于民用、医用及军事领域的抗病毒、抗菌的鞋垫、医用防护服、医用床垫、床单、防护罩、洞巾、冰箱内衬、桌椅防护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民用、医用及军事领域的抗病毒、抗菌的口罩内衬、鞋垫、医用防护服、防护罩、冰箱内衬、桌椅防护垫、医用床垫,属于卫生防护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环境微生物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及低等藻类等环境微生物是污染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微生物会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的表面,随细小颗粒物长时间停留在空中。随着人呼吸,环境微生物会进入肺部或感染的伤口,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对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环境微生物污染是造成呼吸疾病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显得尤为重要。
口罩作为环境微生物侵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防护性能对佩戴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要。口罩防护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过滤材料的滤过效率,生物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尺寸,呼吸流速,与佩戴者面部的适合性及口罩保存时间,重复使用等。不同类型口罩使用的滤料不同,对环境微生物的防护效果也不相同。常用的防护口罩类型有N95过滤式防护口罩、外科口罩、高效微粒空气口罩、防尘/雾/烟口罩、防尘/雾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纱布口罩等。其中,应用广泛的有N95型口罩和外科口罩。外科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人或医护人员的说话,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但对亚微米级微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果不理想。N95过滤式口罩可保护佩戴者口鼻区域的屏障功能,其主要作用是减少空气动力学直径≤100μm的可吸入颗粒的透过,对空气动力学直径≥0.3µm颗粒的过滤效率超过95%。空气细菌和真菌孢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在主要在0.7~10µm间,也在N95口罩的防护范围内。美国劳工部曾推荐医护人员使用N95口罩预防流感、结核等微生物空气传播性疾病。
不同滤材口罩对微生物的过滤效率差异明显。N95口罩滤料的孔径很小,携带N95口罩会增加呼吸阻力和闷热感,因此,佩戴这种口罩要担心。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后,会引起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孕妇、老人、小孩也不适合佩戴这种口罩。
在口罩的携带过程中,在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口罩表面的微生物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佩戴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或者消毒不彻底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且不及时清除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感冒发烧等症状,大大降低自身的身体素质。佩戴时间过长会造成除菌效果明显变差。目前普遍认为佩戴2~4 h的效果有效。与口罩外侧相比,口罩的内侧环境较为封闭,更容易产生细菌,所以口罩具有抗菌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解决携带过程口罩内外表面微生物明显增加的问题,目前采用两种方法解决:第一种方法是将抗菌整理剂通过后整理的定型工艺,将其附到在普通面料表面。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将抗菌材料(银离子)直接纺制到化学纤维里面,再将此类含有抗菌材料的纤维织造成面料进而制成各种纺织用品,使织物具有抗菌性。不过,这两种方式的最大的缺点是面料表面的抗菌剂非常容易脱落,经过多次洗涤后抗菌效果会非常明显减弱,无法在生活和医疗领域广泛使用(陆龙喜,陆烨,李晔,林军明,蔡冉,魏兰芬,新型嵌银纤维织物的抗菌性能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3):214-217;李领,王丹心,陈志林,吴志成,热带地区ICU 医务人员口罩细菌污染情况调查,海南医学,2018,10(29):1468-1469)。而且纺织方法制备的口罩滤料存在孔径不均匀,在孔表面的转角处容易泄漏微生物,使除菌的效果大大折扣的问题。
为了解决目前口罩的透气孔洞没有选择性,除菌基本靠孔洞的孔径阻挡微生物菌或病毒的影响,孔径过小影响透气效果,口罩上可能携带的抗菌剂不耐用及有毒性,特别是脱落的有毒的抗菌剂可能直接进入人体影响健康以及口罩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抗病毒薄层。
发明内容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薄层材料由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封端聚合物和金属离子组成,而且直线型聚合物穿过环糊精型基团的内腔疏水部分。
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封端聚合物、金属离子和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0.01~5): (0.001~5):(0.001~1):(0.0001~0.1)的范围内。
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在150~200℃的范围内,孔径在0.3 ~25 µm范围内,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在4.33~15 MPa范围内,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所述的薄层材料经过30~60KV驻极处理20~50s。
所述的直线型聚合物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或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的硫、氯或氟的取代物。
所述的环糊精型基团分子是α、β或γ型环糊精,或是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酯化、氧化、交联等反应产物。
所述的封端聚合物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所述的直线型聚合物的分子量在5000~100000的范围内。
所述的封端聚合物的分子量在80000~1500000的范围内。
所述的金属离子是铜离子、银离子、镍离子或锰离子。
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及封端聚合物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分别溶于液态溶剂中,分别制得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及封端聚合物的液态溶液。将直线型聚合物的液态溶液与环糊精型基团分子的液态溶液混合,加热和搅拌5~48h。使得直线型聚合物穿过环糊精型基团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金属离子,加热和搅拌5~48h。加入封端聚合物的液态溶液,加热和搅拌5~48h。对直线型聚合物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造孔剂,加热和超声波搅拌5~48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得到高效抗病毒薄层。
所述的加热在温度30~95℃下进行。
所述的液态溶剂是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环己酮或丁酮。
所述的造孔剂是分子量在100~1000范围的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或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的硫、氯或氟的取代物。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作为口罩内衬。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用于民用、医用及军事领域的抗病毒、抗菌的鞋垫、医用防护服、医用床垫、床单、防护罩、洞巾、冰箱内衬、桌椅防护垫。
所述的薄层对微生物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本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
所述的高效抗病毒薄层本身具有强烈抗菌效果且可以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实现重复利用。
由于环糊精型基团分子无毒,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封端聚合物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使得所述的高效抗病毒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的高效抗病毒薄层在生产制备过程中绿色环保,适合于工业生产使用。
由于细胞物理结构由化学键提供细菌细胞生存的环境,本发明的铜离子、银离子、镍离子或锰离子具有阻断细菌细胞生存的化学键的能力。这些金属离子会攻击细菌及病毒周围的细胞壁,使其无法生存和发展。作为口罩内衬能够将呼吸产生的气体过滤,连续佩戴7天后口罩内部不会产生细菌等有害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α环糊精、分子量1300000的聚偏氟乙烯和银离子组成,而且聚乙二醇穿过α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聚乙二醇、α环糊精、聚偏氟乙烯、银离子和聚乙二醇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 1: 0.2:0.005: 0.000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180℃,孔径为10 µm,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为8 MPa,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聚乙二醇、α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在65℃下分别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制得聚乙二醇、α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将聚乙二醇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与α环糊精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混合,在65℃下搅拌38h。使得聚乙二醇穿过α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银离子,在65℃下搅拌38h。加入聚偏氟乙烯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65℃下搅拌15h。对聚乙二醇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为300的聚乙二醇造孔剂,在65℃下超声波搅拌15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薄层材料经过40KV驻极处理30s,得到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作为口罩内衬,具有强烈杀菌效果且可以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实现重复利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5000的聚乙二醇、α环糊精、分子量1500000聚偏氟乙烯和银离子组成,而且直线型聚合物穿过环糊精型基团的内腔疏水部分。聚乙二醇、α环糊精、聚偏氟乙烯、银离子、分子量100的聚乙二醇造孔剂的摩尔比为1 : 5: 1:1:0.000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150℃,孔径为0.3µm,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为4.33 MPa,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聚乙二醇、α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在95℃下分别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制得聚乙二醇、α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的二甲基甲酰胺。将聚乙二醇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与α环糊精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混合,在95℃下搅拌48h。使得聚乙二醇穿过α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银离子,在95℃下搅拌48h。加入聚偏氟乙烯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95℃下搅拌48h。对聚乙二醇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100的聚乙二醇造孔剂,在95℃下超声波搅拌48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经过60KV驻极处理20s,得到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作为口罩内衬,对微生物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本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β型环糊精、分子量1500000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和铜离子组成,而且聚乙二醇穿过β型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聚乙二醇、β型环糊精、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铜离子和分子量1000的聚乙烯醇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 0.01: 5:0.001:0.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200℃的范围内,孔径为25 µm范围内,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为15MPa范围内,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β型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30℃下分别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分别制得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β型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将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与β型环糊精的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在30℃下搅拌5h。使得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穿过β型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铜离子,在30℃下搅拌5h。加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30℃下搅拌5h。对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1000的聚乙烯醇造孔剂,在30℃下超声波搅拌5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经过30KV驻极处理20s,得到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作为口罩内衬,具有强烈杀菌效果且可以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实现重复利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α环糊精、分子量80000的聚偏氟乙烯和银离子组成,而且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穿过α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α环糊精、聚偏氟乙烯、银离子、分子量在500的聚乙烯醇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1: 0.001:0.001: 0.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200℃,孔径为25 µm,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在10 MPa,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α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在85℃下分别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分别制得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α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的N,N-二甲基乙酰胺的溶液。将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的N,N-二甲基乙酰胺与α环糊精的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在85℃下搅拌30h。使得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穿过α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银离子,在85℃下搅拌30h。加入聚偏氟乙烯的N,N-二甲基乙酰胺,在85℃下搅拌5h。对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在500的聚乙烯醇造孔剂,在85℃下超声波搅拌5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经过50KV驻极处理40s,得到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用于民用领域的抗菌的鞋垫,对微生物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本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80000的聚乙烯醇、γ环糊精、分子量1000000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和铜离子组成,而且聚乙烯醇穿过γ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聚乙烯醇、γ环糊精、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铜离子、聚乙二醇氟取代物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1.5: 1.5:0.1:0.1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160℃,孔径为9.2 µm,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为15 MPa,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聚乙烯醇、γ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73℃下分别溶于环己酮中,分别制得聚乙烯醇、γ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环己酮溶液。将聚乙烯醇的环己酮溶液与γ环糊精的环己酮溶液混合,在73℃下搅拌30h。使得聚乙烯醇穿过γ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铜离子,在73℃下搅拌30h。加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环己酮溶液,在73℃下搅拌30h。对聚乙烯醇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氟取代物造孔剂,在73℃下超声波搅拌30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经过60KV驻极处理50s,得到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用于军事领域的医用防护服,对微生物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本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10000的聚乙烯醇、γ环糊精、分子量1500000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和铜离子组成,而且聚乙烯醇穿过γ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聚乙烯醇、γ环糊精、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铜离子、分子量200的聚丙二醇造孔剂的摩尔比为1 :1: 1:1:0.0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190℃,孔径为20 µm,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为10 MPa,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聚乙烯醇、γ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93℃下分别溶于环己酮中,分别制得聚乙烯醇、γ环糊精及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环己酮溶液。将聚乙烯醇的环己酮溶液与γ环糊精的环己酮溶液混合,在85℃下搅拌40h。使得聚乙烯醇穿过γ环糊精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铜离子,在85℃下搅拌40h。加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环己酮溶液,在90℃下搅拌40h。对聚乙烯醇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200的聚丙二醇造孔剂,在90℃下超声波搅拌40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薄层经过30KV驻极处理20s,得到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用于医用医用床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且可以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实现重复利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分子量1000000的聚偏氟乙烯和镍离子组成,而且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穿过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的内腔疏水部分。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聚偏氟乙烯、镍离子和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 0.01:5:0.001:0.000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150℃,孔径为0.3µm,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在4.33MPa范围内,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及聚偏氟乙烯在55℃下搅拌分别溶于丁酮溶剂中,分别制得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及聚偏氟乙烯的丁酮溶液。将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的丁酮溶液与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的丁酮溶液混合,在55℃下搅拌20h。使得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穿过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镍离子,在55℃下搅拌20h。加入聚偏氟乙烯的丁酮溶液,在55℃下搅拌20h。对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造孔剂,在55℃下超声波搅拌48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经过60KV驻极处理50s,得到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可用于民用床单,对微生物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本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由分子量100000的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分子量1500000的聚偏氟乙烯和镍离子组成,而且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穿过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的内腔疏水部分。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聚偏氟乙烯、镍离子和分子量100的聚乙二醇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 5:0.001: 0.001:0.1。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为190℃,孔径为25 µm,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在11 MPa,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及聚偏氟乙烯在55℃下搅拌,分别溶于丁酮溶剂中,分别制得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及聚偏氟乙烯的丁酮溶液。将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的丁酮溶液与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的丁酮溶液混合,在65℃下搅拌8h。使得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穿过α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产物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镍离子,在55℃下搅拌5h。加入聚偏氟乙烯的丁酮溶液,在55℃下搅拌48h。对聚乙二醇的硫取代物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分子量100的聚乙二醇造孔剂,在55℃下超声波搅拌48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经过60KV驻极处理50s,得到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
所述的薄层材料本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且可以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实现重复利用。
Claims (13)
1.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薄层材料由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封端聚合物和金属离子组成,而且直线型聚合物穿过环糊精型基团的内腔疏水部分;
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封端聚合物、金属离子和造孔剂的摩尔比在1 :(0.01~5):(0.001~5):(0.001~1):(0.0001~0.1)的范围内;
所述的薄层材料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熔点在150~200℃的范围内,孔径在0.3 ~25 µm范围内,合成血液穿透实验15分钟不出现渗透,薄层表面对蒸馏水不湿润,抗拉强度在4.33~15 MPa范围内,琼脂平皿扩散法试验显示其具备抑菌能力,经过浸渍试验、振荡法检测表明该薄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8 h后的抑菌率大于99.5%;
所述的直线型聚合物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或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的硫、氯或氟的取代物;
所述的环糊精型基团分子是α、β或γ型环糊精,或是环糊精表面醇羟基的醚化、酯化、氧化、交联等反应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层材料经过30~60KV驻极处理20~50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端聚合物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型聚合物的分子量在5000~100000的范围内;所述的封端聚合物的分子量在80000~1500000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离子是铜离子、银离子、镍离子或锰离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层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及封端聚合物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分别溶于液态溶剂中,分别制得直线型聚合物、环糊精型基团分子及封端聚合物的液态溶液;将直线型聚合物的液态溶液与环糊精型基团分子的液态溶液混合,加热和搅拌5~48h;使得直线型聚合物穿过环糊精型基团的内腔疏水部分;加入金属离子,加热和搅拌5~48h;加入封端聚合物的液态溶液,加热和搅拌5~48h;对直线型聚合物的两端进行封口;再加入造孔剂,加热和超声波搅拌5~48h;直到溶液呈透明状,得到流延溶液;将流延溶液在玻璃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得到初成膜;将初成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初成膜形成孔洞,再次真空干燥,得到高效抗病毒薄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在30~95℃下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溶剂是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环己酮或丁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孔剂是分子量在100~1000范围的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或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二醇的硫、氯或氟的取代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层材料可作为口罩内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层材料可用于民用、医用或军事领域的抗病毒、抗菌的鞋垫、医用防护服、医用床垫、床单、防护罩、洞巾、冰箱内衬或桌椅防护垫。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抗病毒薄层对微生物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本身具有强烈杀菌效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抗病毒薄层本身具有强烈抗菌效果且可以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实现重复利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85903.XA CN111138828A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85903.XA CN111138828A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38828A true CN111138828A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2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85903.XA Withdrawn CN111138828A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3882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8320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杀菌与杀病毒的织物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1445A (zh) * | 2011-08-28 | 2012-03-28 | 山东理工大学 | 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封端环糊精聚轮烷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66424A (zh) * | 2013-05-24 | 2013-08-2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含植物源抗菌剂的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192209A (zh) * | 2016-07-28 | 2016-12-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含复合抗菌剂的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554713A (zh) * | 2016-11-24 | 2017-04-05 | 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89107A (zh) * | 2017-06-21 | 2017-09-22 | 芜湖蓝天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 纳米银抗菌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353446A (zh) * | 2017-06-21 | 2017-11-17 | 芜湖蓝天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 纳米银抗菌壳聚糖衍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173746A (zh) * | 2018-09-06 | 2019-01-11 | 浙江大学 | 一种高效过滤水中微污染物的复合膜制备方法 |
US20190275073A1 (en) * | 2016-07-22 | 2019-09-12 |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 Virucidal compounds and uses thereof |
-
2020
- 2020-02-11 CN CN202010085903.XA patent/CN11113882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1445A (zh) * | 2011-08-28 | 2012-03-28 | 山东理工大学 | 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封端环糊精聚轮烷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66424A (zh) * | 2013-05-24 | 2013-08-2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含植物源抗菌剂的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US20190275073A1 (en) * | 2016-07-22 | 2019-09-12 |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 Virucidal compounds and uses thereof |
CN106192209A (zh) * | 2016-07-28 | 2016-12-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含复合抗菌剂的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554713A (zh) * | 2016-11-24 | 2017-04-05 | 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89107A (zh) * | 2017-06-21 | 2017-09-22 | 芜湖蓝天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 纳米银抗菌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353446A (zh) * | 2017-06-21 | 2017-11-17 | 芜湖蓝天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 纳米银抗菌壳聚糖衍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173746A (zh) * | 2018-09-06 | 2019-01-11 | 浙江大学 | 一种高效过滤水中微污染物的复合膜制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8320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杀菌与杀病毒的织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78773B (en) |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and fibr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WO2021042751A1 (zh) | 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该抗菌无纺布的口罩 | |
CN109924571B (zh) | 一种抗菌口罩 | |
CN111793854B (zh) |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296931A (zh) | 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 | |
CN111138828A (zh) | 一种兼具消杀和过滤功能的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 |
CN112545077A (zh) | 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制造方法 | |
CN111733596B (zh) | 贵金属抗菌消毒液及其贵金属负载抑菌口罩与制备方法 | |
CN111171549B (zh) | 一种选择性透过抗病毒薄层材料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 |
CN111155177B (zh) | 静电纺丝抗病毒薄层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 |
CN111387585A (zh) | 一种含有杳子银/负氧离子的医用口罩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7325319A (zh) | 一种多孔聚偏氟乙烯复合纳米银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1345529A (zh) | 一种新型全方位抗菌口罩 | |
CN116623368A (zh) | Pla/pva静电纺丝纤维膜及其包含该纤维膜的全降解口罩 | |
CN113731020B (zh) | 一种新型生物凝胶医用口罩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829703B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无纺布复合面料及加工工艺 | |
EP3797849A1 (en) | Antimicrobial face mask | |
CN111631456A (zh) | 一种复合防护杀毒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680128B (zh) | 一种抗微生物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Tan et al. | Synthetic polyurethane nanofibrous membrane with sustained rechargeability for integrated air cleaning | |
CN111296926A (zh) | 一种石墨烯防护口罩滤芯及其生产工艺 | |
CN218389867U (zh) | 一种抗病毒口罩 | |
CN216983728U (zh) | 一种新型壳聚糖医用防护口罩 | |
WO2023146013A1 (ko) | 살균 필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 여과 제품 | |
CN219556396U (zh) | 一种抗菌外科口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