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2597A - 插入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插入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2597A
CN111132597A CN201780094965.3A CN201780094965A CN111132597A CN 111132597 A CN111132597 A CN 111132597A CN 201780094965 A CN201780094965 A CN 201780094965A CN 111132597 A CN111132597 A CN 111132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distal end
insert
guide surface
chang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9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2597B (zh
Inventor
古城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32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2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1Guid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3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nose, i.e. nasoscopes, e.g. testing of patency of Eustachian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8Deflecting means for inserted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a proximal camera, e.g. a CCD camer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52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pre-shaped mechanisms, e.g. pre-shaped stylets or pre-shaped outer tub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插入辅助系统具有:具有弹性的硬性的引导部件,其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向一个方向弯曲并对长条的插入物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变更部件,其在所述插入物配置于所述引导部件并且所述插入物的末端比所述引导面的末端向末端侧突出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插入物以匹配所述引导面的弯曲形状的方式抵接,而以使所述插入物与所述引导部件的末端接触的抵接部位为支点,变更所述插入物的末端侧从所述引导部件突出的角度。

Description

插入辅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柔性的插入物向管腔内的插入进行辅助和对管腔内的插入物末端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插入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作为柔性的插入物之一的柔性内窥镜例如对副鼻腔的上颚洞内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将内窥镜末端从鼻腔口插入,通过鼻腔内的开口部通过,到达上颚洞。在像这样的副鼻腔的观察中,在插入行进路径中途存在屈曲的部位,因此提出有各种引导设备和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使作为柔性的插入物的导管到达处置部位,在处置者用手将作为引导部件的套筒部分弯曲为任意的角度的状态下,对插入末端进行引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US2013/072958A1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导管的插入辅助机构中,由处置者弯曲的套筒部分在插入于处置部位的状态下也维持着它的屈曲状态。在将该机构利用于柔性内窥镜的插入的情况下,柔性内窥镜服从套筒部分的屈曲状态,因此观察方向被限定。为了对不同的部位进行观察,需要变更观察方向,以改变观察视野。在该情况下,需要暂且将该套筒部分从体腔内拔出,靠感觉对套筒部分的弯曲情况进行调整,并再次插入。
此外,在观察对象是副鼻腔的情况下,用于使柔性的插入物(例如柔性内窥镜)通过上颚洞、前头洞或蝶形骨洞各自的开口部的适当的引导方向不同。在限定为1个方向的引导方向上,例如,在想要将套筒部分的弯曲情况调整为适合上颚洞的开口部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插入于前头洞的开口部,则需要暂且将该套筒部分向外部拔出,对套筒部分的弯曲情况进行再调整。即,如果该插入辅助机构的辅助对象是柔性内窥镜,且插入辅助机构对该辅助对象的插入方向进行引导,则需要在每次插入不同的副鼻腔时,并且在每次改变柔性内窥镜的观察方向时,反复进行插入/拔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具有:引导部件,其是具有向1个方向弯曲的引导面的部件,对插入物的插入方向进行引导;变更部件,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引导部件内进退;以及操作部,其对所述变更部件进行移动操作,使所述插入物沿着所述引导面,对所述插入物的插入方向进行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应用于柔性内窥镜的概念性的结构的图。
图2A是示出柔性物的插入辅助系统对柔性的插入物进行角度调整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2B是示出图2A的A-A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截面形状的剖视图。
图3A是示出插入辅助系统对柔性的插入物进行角度调整的另一个方式的图。
图3B是示出图3A的B-B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截面形状的剖视图。
图4A是概念性地示出插入辅助系统的操作部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4B是示出引导操作部内的插入部与各控件的连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可动引导部的后退时的情形的图。
图6是示出使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可动引导部的移动与插入部一同移动的情形的图。
图7是示出仅通过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可动引导部的移动使插入部与角度调整部的形状匹配,而产生异常的情形的图。
图8是示出使用插入辅助系统将副鼻腔内窥镜插入于副鼻腔的上颚洞内前的情形的图。
图9是示出使用插入辅助系统将副鼻腔内窥镜插入于副鼻腔的上颚洞内后的情形的图。
图10是示出使用插入辅助系统对插入于副鼻腔的上颚洞内的副鼻腔内窥镜进行角度调整的情形的图。
图11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11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11C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11D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12A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12B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13A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13B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14A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14B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进行说明。
该插入辅助系统2的辅助对象是长条的柔性的插入物,至少包含插入于体腔内或管腔内的柔性内窥镜、导管和引导线等。即,插入辅助系统2的辅助对象优选为在插入侧的末端部没有搭载能够主动弯曲的弯曲机构的设备。
此外,适合如下设备:在弯曲时,想要从该弯曲状态返回某种程度的直线状态的弹性(弹力)或复原力进行作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是指如下性质:在施加力时,容易适度地变形,另外,从该变形返回的返回性良好。另外,辅助对象不仅能够容易地应用于针对生体物的医疗设备或观察设备,还能够容易地应用于插入于由硬质部件构成的配管构造物或发动机等设备的内部机构并且在末端设置有摄像部等或观察窗的长条的观察设备以及线等长条的部件。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进行辅助的柔性内窥镜1具有前述的弹性或复原力。柔性内窥镜1包含对后述的副鼻腔进行观察的副鼻腔用内窥镜。
图1是示出将第1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应用于公知的柔性内窥镜1的概念性的结构例的图。图2A和图3A是示出插入辅助系统2对柔性的插入物进行角度调整的一个方式例的图。图2B是示出图2A的A-A的插入辅助系统2的截面形状的剖视图,图3B是示出图3A的B-B的插入辅助系统2的截面形状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柔性内窥镜1采用公知的结构,由柔性的插入部11、与插入部11一体连结的柔性内窥镜主体12、进行包含图像处理在内的控制的控制部13以及显示包含拍摄到的观察图像在内的图像信息的显示部14构成。
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具有:照明用窗,其至少照射照明光;以及观察窗等,其光学性地取入作为观察像的光图像。该末端部11a[硬质部]是配置有各窗的构造,因此使用由硬质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形成的圆筒部件来作为外装部件。虽然没有图示,但设置为,至少对照明光进行导光的光导和使摄影光像透过的光纤在插入部11内贯通。
在柔性内窥镜主体12内设置有具有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摄像部(未图示),使来自受光用光纤的摄影光像成像,通过光电转换而转换为影像信号,并向控制部13发送。控制部13对影像信号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并显示于显示部14。
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由固定引导部3[引导部件]、操作部4以及可动引导部7[变更部件]构成,该固定引导部3[引导部件]供作为柔性插入物的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贯穿插入,该操作部4能够相对于插入部11压入和拉拔任意量(插入部11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的距离),该可动引导部7[变更部件]在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以使插入部11与弯曲的角度调整部3a抵接的方式在长度方向(m或n)上滑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固定引导部3的收纳有插入部11并向被定向的一个方向弯曲的槽部分的抵接面(U形状的两侧面和底面)称为引导面。
这里,在固定引导部3中,将直线部3b的直线的长度轴方向上设置有角度调整部3a的一侧称为末端侧或末端方向,将与操作部4连结的一侧称为固定引导部3的基端侧或基端方向。另外,将在从可动引导部7观察时朝向角度调整部3a或固定引导部3的方向设为前方(或末端侧)。反之,将在从可动引导部7观察时朝向操作部4的方向设为后方(或基端侧)。另外,在角度调整部3a中,将弯曲内表面称为引导面,将该角度调整部3a的端部称为末端3c。此外,从后述的引导面的末端3c突出的插入部11向与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该角度调整部3a相对于圆筒管的直线的长度轴方向弯曲。
如后所述,插入部11使可动引导部7在长度轴方向上向朝向角度调整部3a的前方移动,从而被向角度调整部3a压入而弯曲。随着该弯曲,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相对于固定引导部3朝向后方斜上方向。另外,反之,在使可动引导部7向后方移动时,通过插入部11的弹性,而从弯曲状态返回直线状态,相对于固定引导部3朝向前方斜上方向。这样,能够通过可动引导部7的位置来改变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的朝向。
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从固定引导部3的基端侧朝向末端侧插入。此时,插入部11的末端部沿着固定引导部3的引导面与引导面抵接地从基端侧朝向末端侧移动。插入部11具有弹性,因此与末端部11a连续的柔性部分以从引导面稍稍抬起的状态移动。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能够从固定引导部3的引导面的末端3c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直线部(例如直管)3b与角度调整部3a的基端侧一体化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只要插入部11不在固定引导部3的露出的部分伸出,则允许稍微的弯曲。
操作部4具有:移动操作部S1[第1操作部],其以在内部贯穿插入的方式安装柔性内窥镜1,用于使插入部11在固定引导部3内进行插入移动和拔出移动;以及引导操作部S2[第2操作部],其使可动引导部7滑动。这里所说的插入移动和拔出移动不是相对于观察对象者将柔性内窥镜插入于体内或拔出至体外,而是表示暂且在利用插入于体腔内的柔性内窥镜1进行观察时进行用于变更相对于观察对象的观察视野方向或观察位置的最小限度的出入的移动。
固定引导部3由基于金属部件或硬质树脂部件等硬质部件的圆筒管等管形状构成,从操作部4直线延伸。如图2A所示,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在长度方向上侧面的一部分被切下。如图2B的A-A所示,固定引导部3的被切后的末端部分形成为与固定引导部3的长度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为大致U形状的半管道。另外,该切后的末端部分由用于使可动引导部7沿直线的长度轴移动的直线部3b和以从直线部3b的末端向一个方向弯曲的方式延伸的弯曲形状的角度调整部(弯曲部)3a双方构成。另外,固定引导部3的角度调整部3a不限定于弯曲至末端(沿引导面远离操作部4的位置)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如下形状:直至到达末端位置为止的附近部分形成为直线状,该直线状的部分也包含于角度调整部3a。
该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角度(引导方向)例如在使柔性内窥镜1插入以到达被检体内的观察对象部位或处置对象部位时,在插入路径通过开口部的情况下,被设定为最适合通过该开口部的角度(插入方向)。另外,针对观察对象部位的观察方向,也设定为期望的方向。
如图3A所示,由固定引导部3的直线部3b的中心轴线和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所朝向的方向K1限定的角度θ能够根据诊例而变化。例如,如图3A所示,在对副鼻腔的上颚洞进行处置的情况下,优选为110°左右。这里所说的调整角度是如下范围:以固定引导部3的引导面的末端3c为支点,使插入部11摆动,以角度示出末端部11a所朝向的方向(在图3A中为方向K1)的范围,即,观察方向和插入方向的摆动的范围(以下,称为弯曲角度)。当然,能够根据与用途对应的期望的调整角度对弯曲部的弯曲角度进行设定。另外,引导面不需要是全部向一个方向弯曲的形状,也可以使末端3c附近为直线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固定引导部3的截面,示出圆筒和U形状的一例,但圆筒形状也可以与柔性的插入物的截面形状匹配而采用椭圆形和矩形等其他的形状。另外,固定引导部3的引导面的截面不必是U形状的,只要具有供插入部11(柔性插入物)出入的开口部分和收纳有插入部11并被定向的槽部分,则截面例如也可以为V形状或凹形状。在截面的槽部分处,只要插入部11不脱落,则底面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如图2B所示,可动引导部7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嵌入于固定引导部3的圆筒管内,截面为沿着固定引导部3的内表面的圆弧形状。另外,在可动引导部7的直线部处,也可以利用平坦面,而不是圆弧形状。在该例子中,采用可动引导部7的两侧端进入固定引导部3的U形状的直线部3b的内侧的结构。
另外,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7a以沿着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形状的方式翘起。即,引导末端部7a以与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的弯曲平行的方式朝向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翘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引导末端部7a将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的外周面朝向角度调整部3a按压,使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的外周面靠近角度调整部3a。此时,如图1所示,引导末端部7a具有与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匹配的高度H,以使得至少在插入部11不产生损伤或过分的弯曲。期望优选为,引导末端部7a的高度H到达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的弧最深的中央附近Ho,插入部11的外周面以不从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抬起的方式与引导面抵接。插入部11具有弹性,因此与重力方向无关,通过使插入部11的外周面在角度调整部3a的中央附近Ho与角度调整部3a抵接,而使插入部11以沿着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形状的方式与角度调整部3a接触,并容易维持该接触状态。只是,引导末端部7a的高度H优选为达到角度调整部3a的中央附近Ho的高度,但不是必须的。
引导末端部7a在使可动引导部7移动至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时,在与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的侧面(外周面)抵接之后,按压插入部11,而使插入部11靠近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该引导末端部7a与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接触,使得该插入部11与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抵接时沿着角度调整部3a的形状。此时,即使使可动引导部7移动至最末端,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的侧面也与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接触,但在对插入部11施加过负荷和压力之前停止。
此外,可动引导部7也可以例如由树脂材料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为板状。在通过可动引导部7的移动对插入部11进行角度调整时,引导末端部7a的末端在向插入部11的外周面进行按压而成为过负荷的情况下,弹性变形而释放负荷,能够防止向插入部11赋予压力。另外,优选为,该能够弹性变形的可动引导部7在收纳于固定引导部3的圆筒管部分时,以可动引导部7的宽度方向沿固定引导部3的圆筒管部分的内周面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另外,引导末端部7a的末端形成为硬质的,以使得不会进入固定引导部3的圆筒管状部分的内侧,引导末端部7a的末端在圆筒管之前停止。
参照图2A和图3A,对借助固定引导部3和可动引导部7进行的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的观察方向的角度调整和突出方向的角度调整进行说明,其中,该突出方向的角度调整用于使该插入部11通过到达观察对象的插入路径上存在的体腔内的开口部。
如图2A所示,在对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进行观察方向的角度调整的情况下,以及在使该插入部11通过体腔内的开口部的情况下,插入部11贯通操作部4和固定引导部3,安装为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从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伸出。另外,当将安装有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辅助系统实际插入于体腔内时,以柔性内窥镜1不从U形状的角度调整部3a伸出的方式,将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配置在使末端部11a与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一致的位置、或者稍微后退的位置。此时,如图2A所示,插入部11的弹性作用在直线状延伸的方向上,因此在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以外的部位处,插入部11抬起,方向K2相对于插入方向(固定引导部3的直线部3b的长度方向)为90度以下。
接下来,观察者使可动引导部7向朝向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的方向m滑动,如图3A所示,使引导末端部7a贴着插入部11的侧面,以不使插入部11进退移动的方式将插入部11向角度调整部3a的方向压入。此时,插入部11弯曲,并且使末端部11a以所接触的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为支点摆动,以朝向固定引导部3的基端侧的方式转向。通过该摆动,插入部11的方向K2(观察方向K2)最大相对于插入方向(固定引导部3的直线部3b的长度方向)摆动至前述的110度的方向(观察方向K1)。能够改变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形状来制作角度调整部3a,从而变更该最大110度。
另外,反之,在使可动引导部7向朝向固定引导部3的基端侧的方向n移动时,引导末端部7a后退,并且向插入部11的外周面按压的程度减少。由此,插入部11的弹性在直线状延伸的方向上作用,如图2A所示,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以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为支点摆动,并向末端侧的方向K2移动。这样,通过使可动引导部7以向固定引导部3的基端侧后退的方式移动,能够使插入部11的弯曲状态变化。这里,将在从可动引导部7观察时朝向固定引导部3的方向作为前方(或末端侧),将在从可动引导部7观察时朝向操作部4的方向作为后方(或基端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可动引导部7在长度轴方向上前后移动,而使插入部11的弯曲状态变化。即,在使可动引导部7向固定引导部3的前方移动时,插入部11被压入于角度调整部3a而弯曲。利用该弯曲使从固定引导部3向前方的斜上方向突出的插入部11以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3c为支点向后方的斜上方向转向。反之,在使可动引导部7向后方移动时,利用弹性使插入部11的弯曲返回直线状。由此,从固定引导部3向后方的斜上方向突出的插入部11以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3c为支点,向前方的斜上方向转向。通过该转向,能够改变设置于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的摄像窗(观察方向)的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4A和图4B,对可动引导部7在操作部4中的移动以及插入部11的插入和拔出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4A是概念性地示出插入辅助系统的操作部的结构的图,图4B是示出引导操作部内的插入部与各控件的连结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该例子中,操作部4具有呈圆筒形状的壳体。在操作部4的壳体的末端侧设置有固定引导部3,在后端侧设置有用于将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部11引入内部的引入口4a。此外,操作部4具有配置于固定引导部侧的移动操作部S1、配置于柔性内窥镜主体12侧的引导操作部S2以及制动部件24。
其中,移动操作部S1在沿滑动用槽4b移动时,使插入部11进行插入移动(使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从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突出的突出移动)和拔出移动。引导操作部S2在沿滑动用槽4c移动时,可动引导部7在固定引导部3内移动。
参照图4A和图4B,对移动操作部S1进行说明。
该移动操作部S1由移动控件21、半圆筒形状的把持部件22、设置于把持部件22的后端侧的止挡部22a以及使把持部件22与移动控件21连结的支承部件23构成。
移动控件21通过支承部件23经由滑动用槽4b与把持部件22连结为一体。支承部件23以能够供可动引导部7通过的方式分支为2个臂,各个臂的端部固定于把持部件22。也可以为,通过利用树脂材料的一体成型来制作把持部件22和支承部件23。
把持部件22呈使外周的一部分以能够供可动引导部7通过的方式缺损而成的半圆筒形状,安装固定于插入部11。在把持部件22的后端侧(卡定部件25侧)设置有凸缘形状的止挡部22a。在止挡部22a,一部分呈以能够供可动引导部7通过的方式缺损而成的C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把持部件22以握住插入部11的方式进行固定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如果是把持部件22构成为能够开闭,利用弹性部件的弹力握住插入物而进行保持的结构,则能够具有能够对不同直径的插入物进行把持的通用性。
该止挡部22a的外径设定为不能够通过在后述的卡定部件25开口的通孔25a的尺寸。另外,也可以为,通过利用树脂材料的一体成型来制作把持部件22、止挡部22a以及支承部件23。或者,也可以为,分别分开制作把持部件22、止挡部22a以及支承部件23,而利用粘接剂将它们粘接为一体。
如后所述,包含止挡部22a的把持部件22的长度轴方向的长度具有与向末端侧压出的距离相当的长度,以使得插入部11的硬质的末端部11a在弯曲的角度调整部3a的位置与可动引导部7抵接。即,在使引导操作部S2向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移动时,在与止挡部22a抵接之后,按压把持部件22,使插入部11一体地向末端侧压出。即,在可动引导部7靠近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时,以不抵接的方式从中途与插入部11一同向末端侧移动,当插入部11的末端部为从固定引导部3突出的状态时,构成为可动引导部7与插入部11抵接。
接下来,对引导操作部S2进行说明。
引导操作部S2由引导控件26和卡定部件25构成。卡定部件25呈板形状,在大致中央处,能够供作为插入物的插入部11通过的通孔25a开口。卡定部件25与可动引导部7的基端7b连接。通孔25a具有能够供插入部11通过但不能供止挡部22a通过的直径。即,通孔25a的直径是比插入部11的外径大且比止挡部22a的外径小的直径。另外,可动引导部7的基端侧固定于通孔25a的附近。引导控件26经由滑动用槽4c与卡定部件25一体连结。在使引导控件26移动时,可动引导部7在固定引导部3内前后移动。
对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操作部4的操作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在将安装有柔性内窥镜1的插入辅助系统2插入于体腔内的情况下,以使柔性内窥镜1不从U形状的角度调整部3a伸出的方式,将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配置于角度调整部3a的涉及末端的位置。
这里,对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操作部4不设置前述的止挡部22a和卡定部件25的结构进行说明。
假定为,在插入于体腔内之后,在保持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靠于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的状态下,对引导操作部进行移动操作。即,如图7所示,仅可动引导部7以在插入部11上滑动的方式移动,引导末端部7a将插入部11的外周面向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的部位按压。在像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部那样凹陷成凹面的情况下,向插入部11的由硬质部件构成的直线形状的末端部11a与连接于后端的柔性部件的边界施加负荷。该负荷的程度取决于角度调整部3a相对于直线部3b的弯曲角度,但不优选从外周面向截面方向施加负荷。
与此相对,根据图4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4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保持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靠于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的状态下,对引导控件26进行移动操作。此时,与引导控件26一体设置的卡定部件25进行移动,但插入部11未穿过通孔25a,插入部11不移动,维持现状的位置。通过该移动,卡定部件25在某个位置与把持部件22的止挡部22a抵接。卡定部件25在与止挡部22a抵接之后,直接与止挡部22a一同按压把持部件22,插入部11被一体地在m方向上向末端侧压出。
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被从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压出,成为图6所示那样的突出的状态。该末端部11a成为突出的状态,并且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7a与连接于末端部11a的柔性的插入部11抵接,将柔性的插入部11按压至使角度调整部3a的弧最深的位置Ho,而沿着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像前述那样将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硬按压至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的部位,从而能够防止末端部11a的变形和向末端部11a与柔性部件的边界施加负荷的可能。
另外,在操作部4的壳体内具有制动部件24。该制动部件24例如由柔性的橡胶或海绵等形成为板状,卡定部件25的底面与止挡部22a的底部接触,利用以基于摩擦的阻力[力量]为主的制动力。通过该制动力,即使在使手指从移动控件21和引导控件26离开的状态下,也保持移动控件21和引导控件26的位置。即,可动引导部7和插入部11不移动而维持现状的位置,由此维持观察方向和突出方向。
另外,止挡部22a的底部与制动部件24线接触,卡定部件25的底面与制动部件24面接触,因此与插入部11相比,可动引导部7进行移动所需要的力量更大,制动力被设定为较高。
该设定为:用于使插入部11插入移动和拔出移动的移动操作部S1的操作频度比引导操作部S2的使可动引导部7移动的操作频度多,因此引导操作部S2的操作力量(这里为移动难度)比移动操作部S1的大。由此,即使利用移动控件21使插入部11插入,可动引导部7也不容易移动,因此维持移动的插入部11因角度调整部3a而弯曲的弯曲状态,能够不改变观察方向和突出方向地进行插入或拔出。
接下来,对将柔性内窥镜1应用于对副鼻腔进行观察的副鼻腔内窥镜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使用插入辅助系统2将副鼻腔内窥镜插入于副鼻腔的上颚洞内之前的情形的图,图9是示出将副鼻腔内窥镜插入于上颚洞内后的情形的图,图10是示出对插入于上颚洞内的副鼻腔内窥镜的插入部进行角度调整的情形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中,首先,使引导控件26后退,在使可动引导部7向后端侧后退的状态下,利用移动控件21将副鼻腔内窥镜的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压出至固定引导部3的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而进行安装。
接下来,如图8所示,从鼻腔30朝向副鼻腔34的管腔在中途向侧方屈曲(图8的纸面右侧),经由中鼻甲32和钩状突起33相连。为了对副鼻腔34的上颚洞34a内进行观察,使固定引导部3的角度调整部3a从外鼻孔31插入于鼻腔30,推开中鼻甲32,并且到达上颚洞34a的开口部35。
接下来,如前所述,对引导控件26进行操作,使可动引导部7向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移动。通过该操作,如图9所示,插入部11的末端部11a从角度调整部3a的末端3c向通过开口部35的方向K1突出。
接下来,能够沿通过开口部35的方向K1进行观察。在将观察对象从方向K1向方向K2移动的情况下,将引导控件26拉向操作部4的后端侧。通过将引导控件26拉向后端侧,使可动引导部7返回基端侧,插入部11的弹性使弯曲形状返回直线形状,因此,如图10所示,末端部11a进行朝向方向K2的摆动。在沿方向K2观察之后,通过将移动控件21拉向操作部4的后端侧,使插入部11从上颚洞34a拔出,收纳在固定引导部3内。在观察结束的情况下,将固定引导部3从外鼻孔31拔出。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所辅助的柔性的插入物在向观察对象者的体腔内插入之后,为了通过在体腔内存在于观察对象之前的开口部,能够通过使可动引导部7移动来变更引导方向,以使末端部朝向任意的方向。另外,在利用柔性内窥镜1进行通过开口部之后的观察时,能够使可动引导部7同样地移动而使柔性内窥镜1的末端部摆动,来对期望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由此,不用为了方向变更而从体腔内拔出,就能够对引导方向进行调整,减轻观察者的麻烦,能够防止增加插入拔出对观察对象者的负担。
另外,在柔性的插入物是柔性内窥镜1的情况下,没有观察时间以外的相对于观察对象者的插入拔出所花费的无用的时间,能够缩短观察所需要的总时间。另外,使固定引导部材的截面为U形状,因此在插入移动时,嵌入的柔性的插入物不会从引导部件脱离,能够防止向插入方向以外的位置偏移。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1A、图11B以及图11C,对第2实施方式的应用于柔性的插入物的插入辅助系统2进行说明。图11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的末端部的结构的图,图11B是示出插入辅助系统2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图11C是示出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C-C截面的截面结构的图。另外,针对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部位,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通常,固定引导部3的作为弯曲部的角度调整部3a的大小(即,弯曲直径的大小和长度)根据观察对象物而不同。想定为如下情形:当插入部11不以沿着作为弯曲部的角度调整部3a的方式弯曲,而产生从角度调整部3a抬起的部位的情况下,不能利用角度调整部3a和可动引导部7限制引导方向,柔性的插入物42的末端的朝向与应该引导的方向不同。
因此,如前所述,优选为,在可动引导部7使柔性的插入物42与固定引导部3的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抵接时,插入物42以与角度调整部3a的形状匹配的方式与角度调整部3a接触。即,优选为,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7a具有达到角度调整部3a的弧最深处的高度H(图1)。但是,固定引导部3由金属部件或硬质树脂部件形成的1根圆筒管构成,采用设置有向末端侧弯曲的角度调整部3a的构造。因此,在使可动引导部7从固定引导部3的基端侧(与操作部4连结的一侧)的管开口插入的情况下,是容易的,另一方面,引导末端部7a的高度受到管开口直径的限制,因此有时不能像所期望的那么高。另一方面,在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设置有弯曲的角度调整部3a,因此将可动引导部7从固定引导部3的末端侧的插入和将引导末端部7a从直线部3b的开口部分的插入都伴随着困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A至图11C所示,固定引导部[第1固定引导部]3由与角度调整部3a相连的U形状的直线部3b和分体的冠部[第2固定引导部]41构成。冠部41在内部两个侧面设置有基于支承部41a的支承架部。可动引导部7的平坦的直线部以能够相对于固定引导部3滑动的方式收纳于冠部41的支承架部内。冠部41被固定为封闭除U形状的直线部3b以外的直线部分的开口。即,冠部41不覆盖固定引导部3的角度调整部(弯曲部)3a和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变更部)7a的进退移动范围。
在图11A中,在将可动引导部7插入于冠部41之后,以封闭除引导末端部7a的进退移动范围以外的U形状的开口部分的方式,将冠部41从上方覆盖U形状的直线部3b,并嵌入固定于U形状的直线部3b。该固定可以采用使冠部41相对于U形状的直线部3b例如通过卡扣配合等简易固定的构造,也可以使冠部41能够相对于固定引导部3分离。另外,如图11B所示,冠部41不覆盖固定引导部3的角度调整部(弯曲部)3a和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7a的进退移动范围。如图11B所示,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7a具有将柔性的插入物42按压至角度调整部3a的弧最深处的高度。
像以上那样,由U形状的直线部3b和冠部41这两个结构部件构成固定引导部3,从而能够以匹配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直径的大小和长度的方式选择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7a的大小。通过该结构,防止柔性的插入物42从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抬起,能够使柔性的插入物42朝向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方向。另外,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柔性的插入物42例如包含柔性内窥镜、导管以及引导线等。
图11D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可动引导部7的直线部是平板。在该变形例中,使可动引导部43的直线部与柔性的插入物42的形状匹配,例如形成为圆弧形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该可动引导部43的冠部44和支承架部也形成为圆弧形状。根据该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引导部3的冠部41在直线部3b处的截面为圆弧形状,因此能够使截面积更小。因此,使直线部3b的外径细径化。本变形例能够实现与第2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2A和图12B,对第3实施方式的应用于柔性的插入物的插入辅助系统进行说明。图12A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结构的图,图12B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另外,针对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部位,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是组装引导末端部7a的结构例,该引导末端部7a具有使柔性的插入物42与固定引导部3的作为弯曲部的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的引导面的弧最深的位置(例如,图1所示的Ho)抵接的高度(图1所示的H)。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固定引导部3由角度调整部45和包含U形状的直线部3b的圆筒管分体构成。如图12A所示,将可动引导部7的直线部从固定引导部3的U形状的直线部3b侧插入。然后,使与角度调整部3a同等的弯曲形状的角度调整部45的基端贴着U形状的直线部3b的末端部,像图12B所示那样重合固定。这里,角度调整部45与固定引导部3可以是能够分离的。当然,也可以为,角度调整部45与U形状的直线部3b的连接面不重合,以成为同一面的方式使端部彼此对接,通过焊接等而焊接固定。
像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角度调整部45和包含U形状的直线部3b的圆筒管这2个结构部件构成固定引导部3,从而能够与角度调整部45的弯曲直径的大小或长度匹配地形成可动引导部7的引导末端部7a的大小并进行组装。根据该结构,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防止柔性的插入物42从角度调整部45抬起,使柔性的插入物42朝向角度调整部45的引导方向。另外,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的柔性的插入物42例如包含柔性内窥镜、导管以及引导线等。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3A和图13B,对第4实施方式的应用于柔性的插入物的插入辅助系统2进行说明。图13A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的末端部的结构的图,图13B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另外,针对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部位,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采用如下结构:将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部3a作为分体的能够滑动的可动引导部,将引导末端部7a固定于固定引导部3。
如图13A所示,在由圆筒管构成的固定引导部51的开口末端设置固定引导部末端部51a,该固定引导部末端部51a呈与引导末端部7a相同的形状,作为按压部件而发挥功能。此外,使设置有角度调整部3a的可动引导部52的基端侧从固定引导部51的开口末端插入,与前述的操作部4的引导操作部S2(参照图4A)连接。可动引导部52的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U形状。或者,也可以为,仅使作为弯曲部的角度调整部为U形状,直线部呈棒形状。在该结构中,如图13B所示,在通过引导操作部S2的操作使角度调整部3a向前方送出时,柔性的插入物42利用弹性想要从弯曲状态返回某种程度的直线状态,柔性的插入物42的末端摆动。因此,插入物42的朝向变更。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采用在插入的可动引导部52的末端设置角度调整部3a并且在圆筒管的末端设置固定引导部末端部51a的结构,因此能够与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直径的大小或长度匹配地形成作为固定引导部的固定引导部末端部51a。根据该结构,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防止柔性的插入物42从角度调整部3a抬起,使柔性的插入物42朝向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插入辅助系统的柔性的插入物42例如包含柔性内窥镜、导管以及引导线等。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4A和图14B,对第5实施方式的应用于柔性的插入物的插入辅助系统2进行说明。图14A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的末端部的结构的图,图14B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的末端部的一个方式的图。另外,针对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部位,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由固定引导部3和牵引部61构成,该固定引导部3由截面都为U形状的角度调整部3a和直线部3b构成,该牵引部61包含与由环状环构成的可动引导部62连结的线。
可动引导部62能够至少供柔性的插入物42嵌入,采用在拉拽柔性的插入物42时收纳于角度调整部3a的U形状的槽内的大小。另外,可动引导部62的截面不仅为圆形的环,也可以为较短的矩形或椭圆,即,较短的筒形状。
另外,牵引部(牵引部件)61例如由线构成,采用如下结构:一端与可动引导部62连结,另一端与引导操作部S2连结。牵引部61不仅是线,也可以利用线和由树脂等形成的刚体轴的组合构成。另外,牵引部61通过向角度调整部3a开口的孔从背面侧被拉入到U形状的槽内,与可动引导部62连结。
根据该结构,在操作部4中,通过使引导操作部S2朝向后端侧滑动而被牵引,柔性的插入物42在角度调整部3a以沿着弯曲的引导面的方式被拉拽。另外,通过使引导操作部S2朝向末端侧滑动,如图14B所示,牵引部61松弛,利用柔性的插入物42为了返回直线状而作用的弹性使可动引导部62从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面远离。此时,弯曲的柔性的插入物42想要返回直线状,因此柔性的插入物42的末端部以从后端侧朝向末端侧的方式摆动。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系统2中,对柔性的插入物42的末端部的方向和角度进行调整的结构能够通过具有角度调整部3a的固定引导部3、由环状环构成的可动引导部62以及线的牵引部61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另外,容易构成与角度调整部3a的弯曲直径的大小和长度匹配的结构。通过该结构,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防止柔性的插入物42从角度调整部3a抬起,使柔性的插入物42朝向角度调整部3a的引导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插入辅助系统2的柔性的插入物42例如包含柔性内窥镜、导管以及引导线等。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适当组合,而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全部结构要素删除几个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使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范围内的结构要素适当组合。

Claims (9)

1.一种插入辅助系统,其具有:
引导部件,其是具有向1个方向弯曲的引导面的部件,对插入物的插入方向进行引导;
变更部件,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引导部件内进退;以及
操作部,其对所述变更部件进行移动操作,使所述插入物沿着所述引导面,对所述插入物的插入方向进行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变更部件在所述插入物配置于所述引导部件并且所述插入物的末端比所述引导面的末端向末端侧突出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插入物以沿着所述引导面的弯曲形状的方式抵接,而以所述插入物与所述引导部件的末端接触的抵接部位为支点,变更所述插入物的末端侧从所述引导部件突出的角度,来设定所述插入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
第1操作部,其使对所述插入物进行把持的把持部件、与所述把持部件一体设置的止挡部以及所述把持部件移动;以及
第2操作部,其具有卡定部件,该卡定部件与所述变更部件连结,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之后,使所述变更部件与移动的所述止挡部一同移动,在所述变更部件的末端与所述插入物抵接之前,使所述插入物的末端比所述引导面的末端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插入物是在末端具有硬质部的柔性内窥镜,
所述第2操作部防止所述变更部件对所述柔性内窥镜的涉及所述硬质部的部位的按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的至少包含所述引导面的末端侧是U形状的半管道,
所述变更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件相对移动,
该插入辅助系统具有弯曲形状的沿着所述引导面的弯曲状态的末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该插入辅助系统具有对所述止挡部和所述卡定部件进行制动的制动部件,
针对使所述插入物进行拔出移动的所述第1操作部和使所述变更部件沿着所述引导面的第2操作部,所述制动部件使所述第2操作部动作的力量比使所述第1操作部动作的力量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变更部件相对移动,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
第1固定引导部,其具有弯曲的所述引导面和直线部,所述引导面呈U形状;以及
第2固定引导部,其被设置为封闭所述第1固定引导部的除所述引导面和所述变更部件的末端部的进退移动范围以外的所述U形状的开口部分,具有以所述变更部件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所述变更部件的支承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变更部件相对移动,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
第1固定引导部,其具有所述引导面;以及
第2固定引导部,其末端部固定于所述第1固定引导部的基端,由直线部构成,以所述变更部件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收纳所述变更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插入物包括柔性内窥镜、导管以及引导线,该柔性内窥镜包括副鼻腔用内窥镜。
CN201780094965.3A 2017-10-18 2017-10-18 插入辅助系统 Active CN111132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7660 WO2019077692A1 (ja) 2017-10-18 2017-10-18 挿入補助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597A true CN111132597A (zh) 2020-05-08
CN111132597B CN111132597B (zh) 2022-06-14

Family

ID=66174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965.3A Active CN111132597B (zh) 2017-10-18 2017-10-18 插入辅助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0796B2 (zh)
JP (1) JP7019712B2 (zh)
CN (1) CN111132597B (zh)
WO (1) WO2019077692A1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857A (ja) * 1993-03-15 1994-09-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チャンネル付き内視鏡カバーの挿入部カバー部
DE20013546U1 (de) * 2000-08-07 2000-11-30 Huber Michael Hülsenpositionierungsstift
US6223750B1 (en) * 1998-05-27 2001-05-01 Nihon Kohden Corporation Urinary incontinence treatment instrument
JP2002000558A (ja) * 2000-06-26 2002-01-08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処置具起上装置
EP1210904A2 (en) * 2000-11-29 2002-06-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dirt remover
JP2002253484A (ja) * 2001-02-27 2002-09-10 Asahi Optical Co Ltd 十二指腸内視鏡の先端部
US20030109852A1 (en) * 2001-12-11 2003-06-12 Cardiac Pacemakers, Inc. Deflectable telescoping guide catheter
CN10107349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088452A (zh) * 2006-06-12 2007-12-1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插入形状检测装置
US20080287961A1 (en) * 2005-12-01 2008-11-2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longated medical member and procedure method using elongated medical member
US20090198098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e treatment instrument
US20130072958A1 (en) * 2010-05-07 2013-03-21 Entellus Medical, Inc. Sinus balloon dilation catheters and sinus surgury tools
CN103648360A (zh) * 2012-04-06 2014-03-1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插入设备
CN104510548A (zh) * 2014-12-15 2015-04-15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一种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
CN104921689A (zh) * 2015-06-17 2015-09-23 冯晶晶 全气动镜头支架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WO2015146652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腹腔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5455852A (zh) * 2014-09-30 2016-04-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US20160317323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Intai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pinal Fusion Surgery Instrument for Implanting and Intervertebral Cage Thereof
CN106913359A (zh) * 2015-11-09 2017-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20170231481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Olympus Corporation Insertion device assembly for nasal sinu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963Y2 (zh) * 1973-06-21 1982-01-29
JPS5820242Y2 (ja) * 1975-11-25 1983-04-2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ナイシキヨウ
US4436087A (en) * 1977-12-11 1984-03-13 Kabushiki Kaisha Medos Kenkyusho Bioptic instrument
US4407273A (en) * 1981-02-25 1983-10-04 Kabushiki Kaisha Medos Kenkyusho Raising means for guiding an implement of an endoscope
US5562602A (en) * 1993-03-15 1996-10-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nsert cover portion of endoscope cover, insert cover portion having channels of endoscope cover, endoscope-cover-type endoscope, endoscope-cover-system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JP2002017655A (ja) * 2000-07-07 2002-01-22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先端部
JP5271290B2 (ja) 2009-01-27 2013-08-21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857A (ja) * 1993-03-15 1994-09-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チャンネル付き内視鏡カバーの挿入部カバー部
US6223750B1 (en) * 1998-05-27 2001-05-01 Nihon Kohden Corporation Urinary incontinence treatment instrument
JP2002000558A (ja) * 2000-06-26 2002-01-08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処置具起上装置
DE20013546U1 (de) * 2000-08-07 2000-11-30 Huber Michael Hülsenpositionierungsstift
EP1210904A2 (en) * 2000-11-29 2002-06-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dirt remover
JP2002253484A (ja) * 2001-02-27 2002-09-10 Asahi Optical Co Ltd 十二指腸内視鏡の先端部
US20030109852A1 (en) * 2001-12-11 2003-06-12 Cardiac Pacemakers, Inc. Deflectable telescoping guide catheter
US20080287961A1 (en) * 2005-12-01 2008-11-2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longated medical member and procedure method using elongated medical member
CN10107349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088452A (zh) * 2006-06-12 2007-12-1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插入形状检测装置
US20090198098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e treatment instrument
US20130072958A1 (en) * 2010-05-07 2013-03-21 Entellus Medical, Inc. Sinus balloon dilation catheters and sinus surgury tools
CN103648360A (zh) * 2012-04-06 2014-03-1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插入设备
WO2015146652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腹腔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5455852A (zh) * 2014-09-30 2016-04-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4510548A (zh) * 2014-12-15 2015-04-15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一种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
US20160317323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Intai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pinal Fusion Surgery Instrument for Implanting and Intervertebral Cage Thereof
CN104921689A (zh) * 2015-06-17 2015-09-23 冯晶晶 全气动镜头支架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06913359A (zh) * 2015-11-09 2017-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20170231481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Olympus Corporation Insertion device assembly for nasal sinu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77692A1 (ja) 2019-04-25
CN111132597B (zh) 2022-06-14
US20200237190A1 (en) 2020-07-30
JP7019712B2 (ja) 2022-02-15
US11490796B2 (en) 2022-11-08
JPWO2019077692A1 (ja)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83151A (en) Medical instrument having a tube-like element and a bent handl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ndoscope and camera module
CN102448361B (zh) 带有管引导件的喉镜插入区段
US8287448B2 (en) Endoscope comprising a flexible probe
US9883791B2 (en) Disposable sheath for a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device
US20060264919A1 (en) Endoscope with a flexible probe
US11185215B2 (en) Medical systems,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30245372A1 (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ssistance apparatus
US639097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otoscopic procedures
US9320420B2 (en) Video laryngoscope providing suction
CN109688894B (zh) 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US20120302835A1 (en) Medical endoscope comprising a consumable instrument having a fluid flow circuit
US20170049523A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adaptor and surgical manipulator system
CN111132597B (zh) 插入辅助系统
JP6522258B2 (ja) 挿入補助システム
EP3248532A1 (en) Insertion assistance tool and medical device
US20170209164A1 (en) Medical treatment tool
JP6236410B2 (ja) 涙道内視鏡
JP2016158804A (ja) 心嚢膜穿刺デバイス
US11445894B2 (en) Insertion assisting system
EP3590411B1 (en) Flexible mechanism
CN111867488A (zh) 持针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5192370U (zh) 能固定气管导管的可视型开口器
CN116407061A (zh) 一种内窥镜先端头与内窥镜
CN114096187A (zh) 具有一次性可转向插管的便携式内窥镜
JP2016083270A (ja) 医療用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