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4171B - 压力传感器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力传感器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4171B
CN111124171B CN201910976197.5A CN201910976197A CN111124171B CN 111124171 B CN111124171 B CN 111124171B CN 201910976197 A CN201910976197 A CN 201910976197A CN 111124171 B CN111124171 B CN 111124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ressure
substrate
sensing
pressur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61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4171A (zh
Inventor
李春协
李康源
李相哲
郑承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2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4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using an array of force sens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06F1/169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condary touch screen used as control interface, e.g. virtual buttons or sli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5Touch switches using a force resistance transduc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压力传感器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第一压力感测层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其中,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一衬底的、面对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一联接电极,第二驱动电极比第一驱动电极更短;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二联接电极,第二感测电极比第一感测电极更短;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衬底的、面对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第二压力感测层与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接触,并且将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Description

压力传感器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30日提交的第10-2018-013125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阐述那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通常涉及压力传感器以及具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压力传感器以及具有包括多个压力感测单元格(cell)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显示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显示设备的研究和显示设备的商业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地,近来的显示设备包括触摸面板,使得当用户的手或对象接触显示面板而不使用鼠标或附加输入设备时,在触摸位置选择的指示可以是显示设备的输入信号。
近来,对通过进一步开发触摸面板并且在显示设备上安装压力(力)传感器以实现各种输入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压力传感器感测的电阻值根据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的力而不同。例如,当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的力较低时,压力传感器感测的电阻值相对较高,而当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的力较高时,压力传感器感测的电阻值相对较低。根据上述电阻值,可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并且因此,它可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构造的压力传感器和具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能够改善对压力的灵敏度和/或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制造。通过设定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调整的、压力感测单元格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可以提高对压力的灵敏度和/或降低制造成本。
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和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可设置压力传感器的各个压力感测单元格的初始电阻值,并且可显著地减小压力感测单元格可感测的电阻值范围,并且因此可降低压力感测单元格的制造成本。另外,可减小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压力传感器中的各个压力感测单元格的电阻之间的变化。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通过所述描述将部分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对发明的实践而被习得。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构造的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第一压力感测层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其中,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一衬底的、面对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一联接电极,第二驱动电极比第一驱动电极更短;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二联接电极,第二感测电极比第一感测电极更短;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衬底的、面对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第二压力感测层与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接触,并且将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第二压力感测层可包括彼此电联接的至少两个第二压力感测层。
压力传感器还可包括使至少两个第二压力感测层彼此联接的子电极。
子电极可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基本相同的材料,其中所述材料设置在与第一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基本相同的平面中。
压力传感器还可包括将至少两个第二压力感测层彼此联接的第三压力感测层,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层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二压力感测层的顶表面。
压力传感器还可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压力感测层接触。
导电层可具有比第二压力感测层的电阻更低的电阻。
第一压力感测层和第二压力感测层中的每一个可包括聚合物以及散布在聚合物中的导电颗粒。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构造的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第一压力感测层、导电层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其中,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衬底的、面对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其中第二驱动电极电联接至第一驱动电极并且第二感测电极电联接至第一感测电极;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衬底的、面对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导电层设置在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一压力感测层;第二压力感测层接触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并且将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导电层可设置为比第一压力感测层更靠近第二衬底。
导电层可具有比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电阻更低的电阻。
压力传感器还可包括第四压力感测层,所述第四压力感测层设置在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第一表面上使得第四压力感测层比第一压力感测层更靠近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
第四压力感测层可具有比导电层的电阻更高的电阻。
第一压力感测层可具有面对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的第一表面,并且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第一表面可包括凹凸部分。
第一压力感测层可包括聚合物和散布在聚合物中的导电颗粒,以及凹凸部分可通过从聚合物的表面暴露的导电颗粒形成,或者通过聚合物的、具有凹凸部分的形状的表面形成。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构造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第一压力感测层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其中,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一衬底的、面对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一联接电极,第二驱动电极比第一驱动电极更短;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二联接电极,第二感测电极比第一感测电极更短;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衬底的、面对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第二压力感测层与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接触,并且将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显示面板可包括基衬底和布置在基衬底上的像素,以及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中的一个可由显示面板的基衬底提供。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构造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第一压力感测层、导电层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其中,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全部设置在第一衬底的、面对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其中第二驱动电极电联接至第一驱动电极并且第二感测电极电联接至第一感测电极;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衬底的、面对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导电层,设置在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一压力感测层;第二压力感测层接触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并且将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显示面板可包括基衬底和布置在基衬底上的像素,以及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中的一个可由显示面板的基衬底提供。
要理解,前述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两者均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专利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连同本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构思,其中所述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纳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A是图1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2C是沿着图2A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用户利用他或她的手指按压压力传感器的情况。
图3是表示图2A的压力感测单元格的等效电路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
图4B是沿着图4A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
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
图6B是沿着图6A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图6B的区域B的放大剖视图,其示出当用户利用他或她的手指按压压力传感器时电流如何流过图6B的压力感测单元格。
图8A和图8B是示出图6B的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另外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A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6A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13A、图13B和图13C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供彻底地理解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可互换的词语,它们是应用本文公开的发明构思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设备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然而,显而易见,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在具有一个或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显示以避免不必要地使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不清楚。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是不同的,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形状、配置和特性可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被使用或实现。
除非另行指出,否则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要理解为提供可在实践中实施本发明构思的某些方式的不同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行指出,否则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各实施方式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在下文中单独地或共同地称作“元件”)可另行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排。
附图中的剖面线和/或阴影的使用通常用于澄清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如此一来,除非指明,否则无论存在还是不存在剖面线或阴影,均不传达或指示对于特定的材料、材料属性、尺寸、比例、所示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对于元件的任何其他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需求。另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用途,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可以是夸大的。当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不同地实现时,特定的过程顺序可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过程可基本同时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另外,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当元件(诸如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直接地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地连接至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直接地联接至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地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地连接至或直接地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为此,术语“连接”可表示在包括或不包括介于中间的元件的情况下的物理、电气和/或流体连接。此外,D1轴、D2轴和D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诸如x轴、y轴和z轴,并且可在广义上解释。例如,D1轴、D2轴和D3轴可相互垂直,或者可表示不相互垂直的不同方向。为了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和“从由X、Y和Z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被理解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的任意组合,例如XYZ、XYY、YZ和ZZ。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尽管本文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类型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述的第一元件可称为第二元件。
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之上”、“高”、“侧”(例如,如“侧壁”中那样)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性的目的,并且因此用于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相对于另外的元件的关系。除附图中描画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旨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定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涵盖上方和下方两种定向。此外,装置可另行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定向),并且如此一来,应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是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所述(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措辞“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es)”和/或“包括(includ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出存在所阐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还应注意,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基本”、“大约”和其他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并且因此用于解释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值中的、将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意识到的固有偏差。
本文中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和/或分解图描述了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此一来,要预想到例如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而引起的、从附图的形状的变形。因此,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一定解释为局限于具体示出的区域形状,而是包括例如因制造而造成的形状偏差。以这种方式,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可以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反映设备的实际区域形状,并且因此并非一定旨在进行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定义成这样,否则术语(诸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上进行解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压力(力)传感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A是图1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2C是沿着图2A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用户利用他或她的手指按压压力传感器的情况。
参照图1、图2A、图2B和图2C,压力传感器10包括第一衬底SUB1、第二衬底SUB2、驱动线TL、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p是2或更大的整数)、驱动焊盘TP、第一感测焊盘RP1至第p感测焊盘RPp以及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
当在第三方向Z上向第二衬底SUB2施加压力时,压力传感器10可通过检测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如何根据压力变化而感测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
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可在彼此面对的位置上相对。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的每一个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砜、聚丙烯酸酯、聚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酰亚胺、聚碳酸脂、三醋酸纤维素和醋酸丙酸纤维素。然而,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不限于此,并且还可由诸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其他材料制成。
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可通过间隔物彼此间隔开预定间隔,并且可以通过联接层彼此联接。联接层可实现为压敏粘性物(PSA)层或粘合层。联接层可沿着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的周边设置。例如,联接层可通过包围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的边缘来用于封闭压力传感器10的内部。此外,联接层可充当间隔层以维持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之间的均匀间隔。联接层可不与驱动线TL、感测线RL1至RLp、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驱动焊盘TP和感测焊盘RP1至RPp重叠。
在将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彼此粘接的过程中,联接层可首先附接至第一衬底SUB1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衬底SUB2的第一表面,然后可附接至剩余衬底的第一表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彼此粘接的过程中,联接层可分别地设置在第一衬底SUB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衬底SUB2的第一表面上,且设置在第一衬底SUB1上的联接层和设置在第二衬底SUB2上的联接层可彼此附接。
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可设置在通过联接层提供的、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之间的空间中。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可独立地感测相应位置处的压力。虽然在图1中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示出为布置在第一方向X上,但是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布置不限于此,并且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可布置为各种其他形式或配置。
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中的每一个可联接至至少一条驱动线TL和至少一条感测线RL1至RLp。例如,如图1所示,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可共同地联接至驱动线TL,并且可分别地联接至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例如,第一压力感测单元格CE1可联接至驱动线TL和第一感测线RL1,且第二压力感测单元格CE2可联接至驱动线TL和第二感测线RL2。此外,第三压力感测单元格CE3可联接至驱动线TL和第三感测线RL3,且第p压力感测单元格CEp可联接至驱动线TL和第p感测线RLp。
驱动线TL可联接至驱动焊盘TP,以及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可分别地联接至第一感测焊盘RP1至第p感测焊盘RPp。例如,第一感测线RL1可联接至第一感测焊盘RP1,第二感测线RL2可联接至第二感测焊盘RP2,第三感测线RL3可联接至第三感测焊盘RP3,以及第p感测线RLp可联接至第p感测焊盘RPp。
虽然在图1中驱动焊盘TP和第一感测焊盘RP1至第p感测焊盘RPp显示为布置在第一衬底SUB1的一侧上,但是驱动焊盘TP和第一感测焊盘RP1至第p感测焊盘RPp的布置位置不限于此。驱动焊盘TP和第一感测焊盘RP1至第p感测焊盘RPp可通过诸如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联接元件联接至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
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可包括压力感测单元FD。压力感测单元FD可通过经由驱动焊盘TP向驱动线TL施加驱动电压以及通过经由感测焊盘RP1至RPp从感测线RL1至RLp接收电流值和/或电压值,来感测施加到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压力。
压力感测单元FD可安装在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上,或者安装在联接至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的另外的电路板上。当压力感测单元FD安装在联接至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的另外的电路板上时,它可与执行其他功能的驱动单元集成。
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中的每一个可包括驱动联接电极TCE、感测联接电极RCE、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第二驱动电极TE2、第二感测电极RE2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
诸如驱动联接电极TCE的第一联接电极可将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联接至驱动线TL。详细地,驱动联接电极TCE可沿着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可将其两个端部联接至驱动线TL。此外,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各自可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从驱动联接电极TCE凸出的结构。
诸如感测联接电极RCE的第二联接电极可将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联接至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之一。详细地,感测联接电极RCE可沿着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可将其第一端部联接至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之一。此外,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各自可具有在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从感测联接电极RCE凸出的结构。
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设置在第一衬底SUB1上,并且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相同的层上。例如,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各自可包括导电材料。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导电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金(Au)、银(Ag)、铝(Al)、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和铂(Pt)。此外,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各自可由透明的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透明的导电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银纳米线(AgNW)、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锑锌氧化物(AZO)、铟锡锌氧化物(ITZO)、锌氧化物(ZnO)、锡氧化物(SnO2)、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设置为彼此相邻并且彼此间隔开。例如,如附图所示,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设置在基本平行的位置处,并且能以交错的方式交替地布置在XY平面上。此外,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设置为彼此相邻并且彼此间隔开,并且可在基本平行的位置处设置在XY平面上。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设置在与第二区域分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其中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位于第二区域中。
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设置在第二衬底SUB2的、面对第一衬底SUB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可设置为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重叠。
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电阻值可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例如,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各自可以是如本领域已知的量子隧道复合(QTC)层。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各自可包括聚合物和散布在聚合物中的导电颗粒。导电颗粒可以是细金属颗粒(或金属纳米颗粒),例如镍颗粒、铝颗粒、钛颗粒、锡颗粒或铜颗粒。
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设置在第一衬底SUB1的、面对第二衬底SUB2的第一表面上。如图2B所示,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与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重叠并且接触。因此,第二驱动电极TE2可通过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联接至第二感测电极RE2。
如图2B所示,当没有压力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之间以及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之间可存在间隙。另一方面,无论是否有压力,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接触,并且因此第二驱动电极TE2通过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电联接至第二感测电极RE2。
相反,如图2C所示,当在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的第三方向Z上向第二衬底SUB2施加压力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至少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中的一些接触。根据施加到第二衬底SUB2的压力,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接触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的面积变化,使得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变化,因此允许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感测单元FD根据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而感测压力。
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中的每一个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是由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生成的并且根据压力、按照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的接触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隔开但是能够接触。第二电阻是由电联接在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生成的并且预先设定的固定电阻。这里,第二电阻是压力传感器10的初始电阻,其不根据施加到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压力而变化。
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需要形成第二电阻,即初始电阻,并且因此提供一定数量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以形成固定的第二电阻。例如,如图2A所示,可在每个压力感测单元格中设置一个第二驱动电极TE2和一个第二感测电极RE2。相反,由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配置为根据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接触的面积而感测压力,所以可在每个压力感测单元格中设置多个第一驱动电极TE1和多个第一感测电极RE1。
图3是表示图2A的压力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图。
参照图3,每个压力感测单元格可表示为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并联联接在驱动线TL和相应的传感线之间。这里,可计算压力感测单元格的电阻R,如以下公式(1)所表示:
如果第二电阻R2(其是与施加到压力感测单元格的压力无关的初始电阻)相对较低,则压力感测单元格的电阻R根据压力的变化可能相对较小,并且可能无法检测到压力,或者至少可能由于电阻R的相对较小的变化而检测不准确。因此,压力检测的灵敏度可能会降低。如果第二电阻R2相对较高,则电阻R根据压力的变化可能相对较大,并且这可能导致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的变化和/或分布变宽。因此,感测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的压力感测单元FD的制造成本可能增多,并且包括压力感测单元FD的压力传感器10的制造成本也可能增多。
本发明的压力感测单元格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通过将第二电阻R2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来提高灵敏度和降低制造成本。例如,当压力传感器10应用于移动电话时,用于操作压力传感器10的力,即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10的力可以是大约200gf至300gf。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阻R2的合适值可以是大约5kΩ至100k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为了增大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距离,第二驱动电极TE2的长度TE2_L形成为短于第一驱动电极TE1中的每一个的长度TE1_L,并且第二感测电极RE2的长度RE2_L形成为短于第一感测电极RE1中的每一个的长度RE1_L。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二驱动电极TE2联接至第二感测电极RE2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长度可增大,并且因此第二电阻R2可增大。可根据第二驱动电极TE2的长度TE2_L、第二感测电极RE2的长度RE2_L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长度来调整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和/或分布。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4A和图5A,压力传感器10可包括划分为多个部分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虽然在图4A和图5A中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示出为划分为两个部分,但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划分为两个或更多部分。
详细地,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通过子电极SE彼此电联接。子电极SE可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相同的材料,其中所述材料设置在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相同的平面上。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中的邻近于第二驱动电极TE2的一个可与第二驱动电极TE2和子电极SE的顶表面的部分接触,并且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中的邻近于第二感测电极RE2的另外一个可与第二感测电极RE2和子电极SE的顶表面的部分接触。
这样,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通过两个或更多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彼此联接,从而使得作为初始电阻的、图3的第二电阻R2增大。另外,可通过调节子电极SE的长度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长度来恰当地设置第二电阻R2。
参照图5A和图5B,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还可通过第三压力感测层PSL3以及通过子电极SE彼此联接。第三压力感测层PSL3可设置在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上,并且可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顶表面的至少部分接触。第三压力感测层PSL3可由具有比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更高的电阻或者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相同的电阻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三压力感测层PSL3可以是量子隧道复合(QTC)层。第三压力感测层PSL3可包括聚合物以及散布在聚合物中的导电颗粒。导电颗粒可以是细金属颗粒(或金属纳米颗粒),例如镍颗粒、铝颗粒、钛颗粒、锡颗粒或铜颗粒。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通过两个或更多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和第三压力感测层PSL3以比图4B的实施方式更大的距离彼此联接,从而使得作为初始电阻的第二电阻R2增大。
换言之,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10可通过增大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距离并且经由一个或多个压力感测层(诸如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和/或第三压力感测层PSL3)将它们彼此连接来增大作为固定的初始电阻的第二电阻R2,且可相应地增大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因此,可提高压力检测的灵敏度。
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10可通过降低第一电阻R1来减小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图6B是沿着图6A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图6B的区域B的放大剖视图,其示出当用户利用他或她的手指按压压力传感器时电流如何流过图6B的压力感测单元格。
参照图6A、图6B和图7,压力传感器10可包括第一衬底SUB1、第二衬底SUB2、驱动线TL、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其中p是2或更大的整数)、驱动焊盘TP、第一感测焊盘RP1至第p感测焊盘RPp和多个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这里,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中的每一个可包括驱动联接电极TCE、感测联接电极RCE、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第二驱动电极TE2、第二感测电极RE2、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以及插置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衬底SUB2之间的导电层CL。
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是量子隧道复合(QTC)层。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包括聚合物P以及散布在聚合物P中的导电颗粒CM。导电颗粒CM可以是细金属颗粒(或金属纳米颗粒),例如镍颗粒、铝颗粒、钛颗粒、锡颗粒或铜颗粒。
导电层CL可包括导电材料,其中导电层CL是具有比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电阻更低的电阻的层。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导电材料可包括金(Au)、银(Ag)、铝(Al)、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和铂(Pt)。
当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10时,如图7所示,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面对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这里,由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在第三方向Z上的电阻小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在XY平面中的电阻,所以通过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在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之间流动的电流可迅速地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中沿着第三方向Z传递至具有比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电阻更低的电阻的导电层CL,并且可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中沿着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再次行进。
换言之,诱导电荷传输至导电层CL而不是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从而可降低第一电阻R1,并且因此可降低各个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因此,可减小感测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的压力感测单元FD的制造成本,并且还可降低包括压力感测单元FD的压力传感器10的制造成本。
图8A和图8B是示出图6B的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6B、图8A和图8B,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凹凸部分的形状,使得当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10时,可增大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彼此接触的区域。凹凸部分可如图8A所示那样通过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聚合物P的表面形成,或者可如图8B所示那样通过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表面暴露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导电颗粒CM形成。凹凸部分可形成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面对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的第一表面上。
如上所述,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10中,具有比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电阻更低的电阻的导电层CL可设置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上,特别是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衬底SUB2之间,从而降低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并且减小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此外,即使重复地按压压力传感器10,由于导电层CL也可改善裂纹或腐蚀特性,由此使压力传感器10的电气特性得以保持。
另一方面,在第二电阻R2增大以增大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的情况下,第二电阻R2的值可能会变得远高于设计值。在这种情况下,可提供其至少部分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重叠的导电层。
图9A和图9B是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另外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A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9A和图9B,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与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接触,并且导电层CL可设置在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上。这里,导电层CL可包括导电材料,并且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导电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金(Au)、银(Ag)、铝(Al)、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和铂(Pt)。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导电层CL的面积可等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面积,并且于是导电层CL的底表面的所有部分均可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接触。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导电层CL的面积可不同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面积,并且于是导电层CL的底表面的仅部分可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接触。
另一方面,在第一电阻R1减小以减小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的电阻值之间的变化的情况下,第一电阻R1的值可能会变得远低于设计值。在这种情况下,可提供额外的压力感测层,使得所述压力感测层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重叠,并且由此可适当地调整第一电阻R1。
图10是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6A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0,第四压力感测层PSL4可设置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面对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的第一表面上。
当第一电阻R1的电阻由于设置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衬底SUB2之间的导电层CL变得过低时,第四压力感测层PSL4配置为补偿这种电阻的降低。第四压力感测层PSL4可包括具有比导电层CL的电阻更高的电阻的材料。例如,第四压力感测层PSL4可以是量子隧道复合(QTC)层。第四压力感测层PSL4可包括聚合物以及散布在聚合物中的导电颗粒。导电颗粒可以是细金属颗粒(或金属纳米颗粒),例如镍颗粒、铝颗粒、钛颗粒、锡颗粒或铜颗粒。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具有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构造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图1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1和图12,显示设备1可包括布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底部上以与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对应的压力传感器10。
显示面板300可包括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是在其中显示图像的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NDA是在其中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并且非显示区域NDA是显示区域DA的周边区域。如图11所示,非显示区域NDA可围绕显示区域DA,但是不限于此。
在显示区域DA中,可布置像素。例如,多条栅极线和与栅极线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可设置在基衬底上。像素中的每一个可包括联接至多条栅极线中的一条和多条数据线中的一条的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以及联接至薄膜晶体管(TFT)的显示元件。
显示元件可包括例如以下任意一者:液晶显示(LCD)元件、电泳显示(EPD)元件、电润湿显示(EWD)元件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元件,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显示元件。
显示设备1可具有其中显示区域DA占据非常宽的部分的结构,并且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不仅可延伸至显示设备1的前表面,而且可延伸至显示设备1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显示设备1是移动电话,则压力传感器10(取代设置在显示设备1的侧表面上的机械按钮)可包括在显示设备1中,并且因此压力传感器10可充当显示设备1的输入装置。例如,布置在显示设备1的侧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10可用作电源按钮或音量控制按钮。
触摸面板20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顶部上。触摸面板200可包括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200可利用各种方案来实现,诸如电容触摸面板、电磁共振(EMR)型触摸面板、电阻触摸面板、红外线触摸面板、电磁感应型触摸面板或声波触摸面板,或者可实现为它们的组合。
窗400可设置在触摸面板200上。窗40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从其发射光的表面上,从而保护显示设备1的所述表面。
压力传感器10可布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底部上。压力传感器10可以是输入装置以生成用于各种功能的信号,诸如电源、音量控制等,并且可识别外部压力。例如,当压力传感器10是电源按钮时,当压力应用于压力传感器10时,显示设备1的屏幕可开启。此外,当压力传感器10是音量控制按钮时,显示设备1的音量可根据所感测的压力而增大或减小。
压力传感器10可利用以上参照图1至图10描述的压力传感器10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特征的组合来实现。
图13A、图13B和图13C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3A至图13C中示出使用图2B的压力传感器1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然而,要预期到显示设备1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压力传感器10的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3A,压力传感器10可布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底部上,并且第二衬底SUB2可设置为比第一衬底SUB1更靠近显示面板300。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按压显示设备1的顶表面,即窗400时,第二衬底SUB2变形,并且因此设置在第二衬底SUB2上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
参照图13B,压力传感器10可布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底部上,并且第一衬底SUB1可设置为比第二衬底SUB2更靠近显示面板300。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按压窗400时,第一衬底SUB1变形,并且因此设置在第一衬底SUB1上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接触。
另外,压力传感器10的第一衬底SUB1和第二衬底SUB2中的一个可以是显示面板300的基衬底。换言之,像素可设置在基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可布置在基衬底的第二表面上。以这种方式,具有压力传感器10的显示设备1的厚度可减小。例如,参照图13C,当显示面板300的基衬底充当压力传感器10的第二衬底SUB2时,可移除第二衬底SUB2,并且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设置在基衬底的、其上不布置像素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可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基衬底和压力传感器10的第一衬底SUB1之间。
此外,当显示面板300的基衬底充当压力传感器10的第一衬底SUB1时,可移除第一衬底SUB1。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感测单元格CE1至CEp可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基衬底和压力传感器10的第二衬底SUB2之间。
虽然在图13A至图13C中压力传感器10示出为布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不从其发射光的表面上,但是压力传感器10的布置不限于此。例如,压力传感器10还可布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从其发射光的表面上。
尽管本文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是根据该说明书,其他实施方式和修改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在于所附权利要求的更广的范围以及如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各种明显的修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19)

1.压力传感器,包括:
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
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一联接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比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更短;
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二联接电极,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比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更短;
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响应于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接触;以及
第二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接触,并且将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不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包括彼此电联接的至少两个第二压力感测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还包括:子电极,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压力感测层彼此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子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相同的材料,其中所述材料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还包括:第三压力感测层,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压力感测层彼此联接,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层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的顶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还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导电层具有比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的电阻更低的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和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中的每一个包括聚合物和散布在所述聚合物中的导电颗粒。
9.压力传感器,包括:
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
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电联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且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电联接至所述第一感测电极;
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导电层的远离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响应于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接触;
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以及
第二压力感测层,接触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并且将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不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导电层设置为比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更靠近所述第二衬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导电层具有比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电阻更低的电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还包括:第四压力感测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的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使得所述第四压力感测层比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更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第四压力感测层具有比所述导电层的电阻更高的电阻。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具有面对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的面对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表面包括凹凸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包括聚合物和散布在所述聚合物中的导电颗粒,以及
所述凹凸部分通过从所述聚合物的表面暴露的所述导电颗粒形成,或者通过所述聚合物的、具有所述凹凸部分的形状的表面形成。
16.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
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
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一联接电极,
所述第二驱动电极比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更短;
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并且联接至第二联接电极,
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比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更短;
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响应于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接触;以及
第二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接触,并且将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不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衬底和布置在所述基衬底上的像素,以及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中的一个由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基衬底提供。
18.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
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
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电联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电联接至所述第一感测电极;
第一压力感测层,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重叠并隔开一间隙的位置处设置在导电层的远离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响应于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接触;
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以及
第二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接触,以将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电联接,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层的电阻值不根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而变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衬底和布置在所述基衬底上的像素,以及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中的一个由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基衬底提供。
CN201910976197.5A 2018-10-30 2019-10-15 压力传感器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Active CN111124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31250A KR102659612B1 (ko) 2018-10-30 2018-10-30 압력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KR10-2018-0131250 2018-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171A CN111124171A (zh) 2020-05-08
CN111124171B true CN111124171B (zh) 2024-05-07

Family

ID=7032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6197.5A Active CN111124171B (zh) 2018-10-30 2019-10-15 压力传感器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6427B2 (zh)
KR (1) KR102659612B1 (zh)
CN (1) CN11112417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2334A (zh) * 2016-05-03 2016-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5934733A (zh) * 2013-09-27 2016-09-07 森赛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摸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206741454U (zh) * 2016-04-15 2017-12-12 韩国科泰高科株式会社 高灵敏度触摸压力检测装置
CN107491201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传感器和具有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7949B2 (en) * 2003-07-08 2006-10-3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Contact pressur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528878B1 (ja) * 2009-03-06 2010-08-25 株式会社マルサン・ネーム 感圧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34397B2 (en) * 2012-04-17 2015-09-15 Synaptics Incorporated Reducing bending effects in touch sensor devices
TWI515621B (zh) * 2013-10-23 2016-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輸入裝置、其輸入模式切換方法以及電腦裝置
CN104406722B (zh) * 2014-12-03 2017-04-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压面传感成像装置
WO2016204568A1 (ko) 2015-06-18 2016-1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장치
KR20160149982A (ko) 2015-06-18 2016-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장치
CN106502444B (zh) * 2015-09-03 2019-03-19 敦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压力检测方法
US10718676B2 (en) * 2015-11-25 2020-07-21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ressure sensing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s of forming and operating the same
US9851267B1 (en) * 2016-06-01 2017-12-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orce-sensing element
KR102558476B1 (ko) 2016-07-21 2023-07-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압력 센서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KR102564349B1 (ko) 2016-09-30 2023-08-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733A (zh) * 2013-09-27 2016-09-07 森赛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摸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206741454U (zh) * 2016-04-15 2017-12-12 韩国科泰高科株式会社 高灵敏度触摸压力检测装置
CN105742334A (zh) * 2016-05-03 2016-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7491201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传感器和具有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86427B2 (en) 2021-08-10
US20200133421A1 (en) 2020-04-30
KR102659612B1 (ko) 2024-04-23
CN111124171A (zh) 2020-05-08
KR20200050015A (ko) 202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7345B2 (en) Sensor,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213362B (zh)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10377182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TWI428869B (zh) 電子裝置
JP6490925B2 (ja) タッチウィンドウ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デバイス
CN107491201B (zh) 传感器和具有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US9141144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flexible touch screen panel
US1047429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2846236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40095336A1 (en) Digital resistive-type touch panel
US20090236151A1 (en) Touch Panel Device
JP2015103254A (ja) タッチウィンドウ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デバイス
TWI465822B (zh) 觸控式電子紙顯示器
US9703434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227982B (zh)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11124171B (zh) 压力传感器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CN107621902B (zh) 压力传感器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10580116B (zh) 显示装置
TWI721277B (zh) 顯示裝置
KR20160030635A (ko) 전극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윈도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