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3477A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3477A
CN111123477A CN201911398127.2A CN201911398127A CN111123477A CN 111123477 A CN111123477 A CN 111123477A CN 201911398127 A CN201911398127 A CN 201911398127A CN 111123477 A CN111123477 A CN 111123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optical lens
imaging optical
tt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81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3477B (zh
Inventor
孙雯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81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3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3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3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该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含自由曲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1≥0.00;f2≥0.00;f3≤0.00;R4≤0.00。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光学镜头在超薄和广角的同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同时由于至少有一个透镜含有自由曲面,可以有效地矫正像差,进一步提升光学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镜头的发展,人们对镜头的成像要求越来越高,镜头的“夜景拍照”和“背景虚化”也成为衡量镜头成像标准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这类非球面只在子午平面内具有充分的自由度,并不能很好的对轴外像差进行校正。自由曲面是一种非旋转对称的表面类型,能够更好地平衡像差,提高成像质量,而且自由曲面的加工也逐渐成熟。随着对镜头成像要求的提升,在设计镜头时加入自由曲面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广角和超广角镜头的设计中效果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在超薄和广角的同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同时由于至少有一个透镜含有自由曲面,可以有效地矫正像差,进一步提升光学系统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含自由曲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1≥0.00;f2≥0.00;f3≤0.00;R4≤0.00。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9≤f1/f≤8.58;
-6.47≤(R1+R2)/(R1-R2)≤8.76;
0.03≤d1/TTL≤0.13。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f2/f≤2.18;
0.23≤(R3+R4)/(R3-R4)≤1.97;
0.04≤d3/TTL≤0.19。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7.59≤f3/f≤-1.21;
-4.61≤(R5+R6)/(R5-R6)≤2.09;
0.02≤d5/TTL≤0.09。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25≤f4/f≤3.18;
0.66≤(R7+R8)/(R7-R8)≤8.68;
0.05≤d7/TTL≤0.31。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98.44≤f5/f≤-0.38;
0.70≤(R9+R10)/(R9-R10)≤12.48;
0.05≤d9/TTL≤0.19。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为Fno,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Fno≤2.49。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5.02。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对角线的全视场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H≤0.88。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对角线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79.48≤FOV≤112.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在超薄和广角的同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同时由于至少有一个透镜含有自由曲面,可以有效地矫正像差,进一步提升光学系统性能,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
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五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光圈S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五透镜L5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
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五透镜L5均为塑料材质。通过合理化配置透镜的材料,使得镜头在超薄和广角的同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五透镜L5中的至少一个含自由曲面,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1≥0.00,f2≥0.00,f3≤0.00,R4≤0.00。自由曲面有助于广角光学系统像散、场曲和畸变等像差校正,提升光学系统性能,在满足上述条件式的时候,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在超薄和广角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1.09≤f1/f≤8.58,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与整体焦距的比值。在此条件范围内时,第一透镜L1具有适当的正屈折力,有利于减小系统像差,同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广角化发展。优选地,满足1.75≤f1/f≤6.86。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6.47≤(R1+R2)/(R1-R2)≤8.7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优选地,满足-4.05≤(R1+R2)/(R1-R2)≤7.01。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1/TTL≤0.13,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5≤d1/TTL≤0.10。
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0.65≤f2/f≤2.18,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优选地,满足1.04≤f2/f≤1.75。
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0.23≤(R3+R4)/(R3-R4)≤1.97,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此条件式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优选地,满足0.38≤(R3+R4)/(R3-R4)≤1.57。
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3/TTL≤0.1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6≤d3/TTL≤0.15。
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7.59≤f3/f≤-1.21,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4.75≤f3/f≤-1.51。
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4.61≤(R5+R6)/(R5-R6)≤2.09,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此条件式规定范围内时,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优选地,满足-2.88≤(R5+R6)/(R5-R6)≤1.67。
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5/TTL≤0.0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4≤d5/TTL≤0.07。
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0.25≤f4/f≤3.18,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与系统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时,有助于提高光学系统性能。优选地,满足0.41≤f4/f≤2.55。
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0.66≤(R7+R8)/(R7-R8)≤8.68,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此条件式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1.06≤(R7+R8)/(R7-R8)≤6.94。
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5≤d7/TTL≤0.31,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9≤d7/TTL≤0.25。
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98.44≤f5/f≤-0.38,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与总焦距的比值,在此条件式范围内时,有助于减小像差,提升成像品质。优选地,满足-61.53≤f5/f≤-0.48。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满足下列关系式:0.70≤(R9+R10)/(R9-R10)≤12.48,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此条件式范围内时,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优选地,满足1.12≤(R9+R10)/(R9-R10)≤9.98。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5≤d9/TTL≤0.1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7≤d9/TTL≤0.15。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为Fno,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no≤2.49,大光圈,成像性能好。优选地,满足Fno≤2.44。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对角线的全视场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0.88。优选地,满足TTL/IH≤0.84。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对角线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79.48≤FOV≤112.19。定义摄像光学镜头10的对角线的视场角,在范围内,可以实现超广角摄像,提升用户体验。优选地,满足83.27≤FOV≤107.09。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02毫米,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4.79毫米。
当满足上述关系时,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采用自由曲面,可实现设计像面区域与实际使用区域匹配,最大程度提升有效区域的像质;根据该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曲率半径、轴上厚度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表1】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091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0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1: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以及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21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r是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z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z=(cr2)/[1+{1-(k+1)(c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A18x18+A20x20 (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3】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31
其中,k是圆锥系数,Bi是自由曲面系数,r是自由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x是r的x方向分量,y是r的y方向分量,z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32
为方便起见,各个自由曲面使用上述公式(2)中所示的扩展多项式面型(ExtendedPolynomial)。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2)表示的自由曲面多项式形式。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根据图2可知,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后出现的表19示出各实例1、2、3、4、5、6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9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为0.808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4.800mm,x方向像高为3.840mm,y方向像高为2.88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01.96°,x方向的视场角为88.99°,y方向的视场角为72.71°,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4、表5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其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表4】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41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51
表5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5】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52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6】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53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61
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根据图4可知,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如表1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为0.808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4.800mm,x方向像高为3.840mm,y方向像高为2.88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01.96°,x方向视场角为89.11°,y方向视场角为72.73°,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7、表8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表7】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62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71
表8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8】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72
表9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9】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73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81
图6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根据图6可知,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以下表19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为0.808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4.800mm,x方向像高为3.840mm,y方向像高为2.88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01.99°,x方向视场角为89.14°,y方向视场角为72.48°,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10、表11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设计数据。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表10】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82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91
表11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1】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92
表12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12】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193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01
图8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根据图8可知,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以下表19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为1.313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6.400mm,x方向像高为5.000mm,y方向像高为4.00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89.47°,x方向视场角为77.80°,y方向视场角为66.75°,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13、表14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的设计数据。其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表13】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02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11
表14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4】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12
表15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15】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13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21
图10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50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根据图10可知,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以下表19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为1.366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6.400mm,x方向像高为5.000mm,y方向像高为4.00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87.43°,x方向视场角为76.10°,y方向视场角为65.04°,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16、表17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的设计数据。其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表16】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31
表17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7】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32
表18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中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18】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33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41
图12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60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根据图12可知,第六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以下表19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为1.300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6.400mm,x方向像高为5.000mm,y方向像高为4.00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90.06°,x方向视场角为78.42°,y方向视场角为67.44°,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19】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42
Figure BDA0002346847800000251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含自由曲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f1≥0.00;
f2≥0.00;
f3≤0.00;
R4≤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9≤f1/f≤8.58;
-6.47≤(R1+R2)/(R1-R2)≤8.76;
0.03≤d1/TTL≤0.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f2/f≤2.18;
0.23≤(R3+R4)/(R3-R4)≤1.97;
0.04≤d3/TTL≤0.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7.59≤f3/f≤-1.21;
-4.61≤(R5+R6)/(R5-R6)≤2.09;
0.02≤d5/TTL≤0.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25≤f4/f≤3.18;
0.66≤(R7+R8)/(R7-R8)≤8.68;
0.05≤d7/TTL≤0.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98.44≤f5/f≤-0.38;
0.70≤(R9+R10)/(R9-R10)≤12.48;
0.05≤d9/TTL≤0.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为Fno,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Fno≤2.4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5.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对角线的全视场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H≤0.8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对角线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79.48≤FOV≤112.19。
CN201911398127.2A 2019-12-30 2019-12-30 摄像光学镜头 Active CN111123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8127.2A CN111123477B (zh) 2019-12-30 2019-12-30 摄像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8127.2A CN111123477B (zh) 2019-12-30 2019-12-30 摄像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477A true CN111123477A (zh) 2020-05-08
CN111123477B CN111123477B (zh) 2022-01-11

Family

ID=70505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8127.2A Active CN111123477B (zh) 2019-12-30 2019-12-30 摄像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34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4270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2827A (zh) * 2015-01-16 2016-08-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2827A (zh) * 2015-01-16 2016-08-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4270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477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519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0581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2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9843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37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7941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3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0865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5811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1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23477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0765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7941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4223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7941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2559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2347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7765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2559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22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23476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4223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4223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7593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7593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3000 Xinwei 1st Road, Changzhou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Xinwei Road, Changzhou Export Processing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