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2681A -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2681A
CN111122681A CN202010022882.7A CN202010022882A CN111122681A CN 111122681 A CN111122681 A CN 111122681A CN 202010022882 A CN202010022882 A CN 202010022882A CN 111122681 A CN111122681 A CN 111122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signal
comparator
thirt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28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玉
李承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Qil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Qil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Qil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Qil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28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26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2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2Measuring deposition or liberation of materials from an electrolyte; Coulometry, i.e. measuring coulomb-equivalent of material in an electroly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及微量元素分析仪,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组件、转盘组件、元素检测组件及元素分析组件;开关组件接收到按键信号时进行导通,并输出第一电源信号;转盘组件放置待检测生物样品;元素检测组件接入第一电源信号,并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对应的元素检测信号;元素分析组件根据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显示;控制电路具有较为简化的电路模块结构,可全自动、精确地对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元素含量的检测步骤较为简化,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快速地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无需人工手动检测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了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检测误差,提升了微量元素检测仪的实用价值和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及微量元素分析仪。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对于各种物体实现不同的元素检测,进而通过物体的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能够精确地获取对应的物体实际状态情况,满足了用户的多方面使用需求;以人体生物组织的含量检测为例,由于人体的健康状态与人体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因此通过对于人体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进行实时的监控,那么就可真实地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态;并且通过对于人体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于人体的身体伤害,避免了人体在健康检测过程中遭受较大的痛苦;因此对于人体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对于人体的健康状态精确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然而传统技术在对于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进行检测,需要依赖于人工和机器相互结合,以完成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检测功能,比如通过人工手动记录元素含量检测过程中的中间数据等;这种手工和自动机器相结合的方式不但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检测效率较低,无法普遍适用,而且需要人工手动来获取元素含量的最终检测结果,人工手动操作将引入较大的元素含量检测误差,无法真实地检测出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实用价值被大大地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及微量元素分析仪,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对于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进行检测,需要依赖人工手动操作,元素含量的检测误差较大,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降低了微量元素分析仪的实用价值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包括:
被配置为接收到按键信号时进行导通,并输出第一电源信号的开关组件;
被配置为放置待检测生物样品的转盘组件;
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并且与所述转盘组件耦接,被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并获取与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对应的元素检测信号的元素检测组件;以及
与所述元素检测组件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显示的元素分析组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素分析组件包括:
与所述元素检测组件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的分析部件;和
与所述分析部件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素检测组件包括:
与所述开关组件及所述分析部件连接,并且与所述转盘组件耦接,被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并通过化学试剂对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进行氧化或者还原,以获取与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对应的元素检测信号的电极检测部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连接,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电极检测部件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并当所述电极检测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发出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组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析部件包括: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第四比较器、第五比较器、第六比较器、第七比较器、第八比较器、第九比较器、第十比较器、第十一比较器、第十二比较器、第一信号延时器、第二信号延时器、第三信号延时器、第四信号延时器、第五信号延时器以及第六信号延时器;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直流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直流电源,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入所述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入所述参考电压信号;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六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参考电源;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七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六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八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九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十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十一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十二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直流电源;
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二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三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四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五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六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六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均接所述显示部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素检测组件包括:
与所述开关组件及所述分析部件连接,并且与所述转盘组件耦接,被配置为将预设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根据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对于所述预设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得到所述元素检测信号的分光检测部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析部件包括:
光强检测芯片、第一信号传输端口、第二信号传输端口、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第二信号转换芯片、第三信号转换芯片、电源驱动芯片、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以及第一晶振;
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一晶振信号输入管脚,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二晶振信号输入管脚,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直流电源,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源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出管脚共接于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电能驱动管脚,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入端均接所述分光检测部件,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管脚,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入管脚;
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二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入管脚,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三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入管脚,所述第二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出管脚接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一光强检测管脚,所述第三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出管脚接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二光强检测管脚;
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显示部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元素分析组件连接,被配置为对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进行格式转换后,将所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以预设的格式进行输出的格式转换组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与所述开关组件及所述元素检测组件连接,被配置为当所述开关组件导通时,检测所述元素检测组件的工作状态,并生成光电指示信号的光电指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量元素检测仪,包括:
如上所述的控制电路;和
供电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
上述的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通过元素检测组件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和检测,进而得到元素检测信号;元素分析组件对于元素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后,可精确地得到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进而通过含量检测结果能够实时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实际工作状态,操作简便;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结合各项电路组件完成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自动检测功能,无需人工手动干预;通过元素检测组件将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内部元素组成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元素分析组件对于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可显示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效率较高,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从而控制电路能够自动、精确地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较为简化的检测步骤,实用价值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元素分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析部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析部件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量元素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微量元素包括:铅、镉、铜、锌、铁、钙、镁;待检测生物样品为动物的生物组织和植物的生物组织,因此通过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各项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精确的检测,以便于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真实生理指标,为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健康指标提高精确的判断依据,实现了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定量化参数检测、分析功能。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控制电路10具有较为集成的电路模块结构,可实现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全自动、精确检测功能,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元素检测使用便捷;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控制电路10包括:开关组件101、转盘组件102、元素检测组件103以及元素分析组件104。
开关组件101被配置为接收到按键信号时进行导通,并输出第一电源信号。
其中开关组件101具有导通和关断的功能,当开关组件101进行导通时,则开关组件101将第一电源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10内部的电路组件,以对控制电路10内部的电路组件进行稳定、实时的供电,第一电源信号包含特定幅值的直流电能,以满足了控制电路10的实际供电需求;当开关组件101未接收到按键信号时,开关组件101进行关断,则开关组件101无法将第一电源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10内部的电路组件,此时控制电路10处于失电停止状态,控制电路10无法检测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
示例性的,开关组件101与供电电源连接,当开关组件101导通时,通过开关组件101对于供电电源输出的电能进行转换,以得到具有特定幅值的第一电源信号,控制电路10具有较高的电能供应可控性和灵活性。
其中按键信号包含用户的按键信息,进而通过按键信号可使得开关组件101进行导通,开关组件101根据用户的电路控制需求进行导通或者关断,控制电路10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过程具有较高的可操控性和灵活性,实用价值较高。
转盘组件102被配置为放置待检测生物样品。
当获取到待检测生物样品后,则需要启动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的实时检测操作,那么通过将待检测生物样品放置在转盘组件102中,则可对于转盘组件102实现高精度、实时的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功能;因此控制电路10具有较为稳固的机械空间结构,便于用户使用,控制电路10能够更加高效地检测出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
元素检测组件103与开关组件101连接并且与转盘组件102耦接,被配置为接入第一电源信号,并获取与待检测生物样品对应的元素检测信号。
通过开关组件101将第一电源信号输出至元素检测组件103,通过第一电源信号对于元素检测组件103进行上电,以使得元素检测组件103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稳定性较高;元素检测组件103与待检测生物样品相对设置,进而元素检测组件103能够实时地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元素含量信息,并且通过你元素检测组件103生成元素检测信号,该元素检测信号属于电信号,进而元素检测信号在控制电路10的内部可进行高效的传输,元素检测信号携带微量元素的含量信息,进而根据元素检测信号可加快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过程,提高了控制电路10的内部信号处理效率和精度,控制电路10的适用范围更高。
元素分析组件104与元素检测组件103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显示。
元素检测组件103将元素检测信号输出至元素分析组件104,则元素分析组件104对于元素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后,可精确地得到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较为简化的检测步骤和流程,效率极高;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组件104能够精确、直观地显示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用户能够根据元素分析组件104的显示结果直接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给用户带来了更佳的使用体验,简化了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检测步骤。
在图1示出控制电路10的结构示意中,通过开关组件101能够实时改变控制电路10的电能输入状态,以对于微量分析仪的微量元素检测过程进行实时操作;通过元素检测组件103能够精确地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内部微量元素含量信息,并且转换为元素检测信号,以便于加快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元素含量检测效率;然后元素分析组件104根据元素检测信号直接获取并显示微量元素的含量,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因此用户根据元素分析组件104的元素检测结果能够直接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简化了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检测步骤,适用范围极广;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10能够全自动地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进行高效的微量元素含量检测,无需人工手动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实用价值较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在对于生物组织的元素含量进行检测时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元素含量的检测精度较低,无法普遍适用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元素分析组件104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2,元素分析组件104包括:分析部件1041和显示部件1042;分析部件1041与元素检测组件103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
其中,分析部件1041具有数据分析的功能,当分析部件1041接收到元素检测信号时,通过分析部件1041对于元素检测信号进行解析后,以高效地得到每相微量元素的真实含量,既保障了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精度,又加快了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效率,控制电路10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环境中,通过分析部件1041能够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自动、高精度检测。
显示部件1042与分析部件1041连接,被配置为对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显示。
可选的,显示部件1042包括显示屏,进而显示部件1042能够实现清晰的视频显示功能;显示部件1042与分析部件1041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互,显示部件1042能够实时地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真实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因此当控制电路10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实时检测后,可在显示部件1042直观地获取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操作更加便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请参阅图3,元素检测组件103包括:电极检测部件1031,其中,电极检测部件1031与开关组件101及分析部件1041连接,并且与转盘组件102耦接,被配置为接入第一电源信号,并通过化学试剂对待检测生物样品进行氧化或者还原,以获取与待检测生物样品对应的元素检测信号。
其中通过开关组件101将第一电源信号输出至电极检测部件1031,以对于电极检测部件1031进行额定的上电,以保障电极检测部件1031的上电安全性和稳定性,电极检测部件1031能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通过电极检测部件1031能够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进行溶出法检测,以测量得到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实际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的精度较高;具体的,通过电极检测部件1031恒定电位下预电解富集,将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各项微量元素富集到工作电极上,再利用化学试剂(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微量元素溶出,同时记录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化曲线,利用时间和微量元素的浓度成正比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示例性的,以微量元素:锰(Mn)和汞(Hg)为例,那么锰和汞的检测步骤包括:富集过程和溶出过程,其可用如下的化学式进行示意。
A、富集过程(恒电位预电解)
Hg(Ⅱ)+2e→Hg;Mn++ne→M(Hg);
B、溶出过程(断开恒电势,化学溶出)
M(Hg)+Hg(Ⅱ)→Mn++2Hg+ne
因此本实施例结合富集过程和溶出过程能够定量地得到锰和汞这两种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其检测的精度较高;并且采用化学试剂对于微量元素进行处理,实现了对于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检测,即简化了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检测步骤,又提升了元素检测信号的传输精确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控制电路10还包括:故障检测组件105,故障检测组件105与电极检测部件1031连接,被配置为检测电极检测部件1031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并当电极检测部件1031处于故障状态时,发出故障检测信号。
其中,故障检测组件105具有故障检测功能,并通过故障检测信号指示电极检测部件1031的故障状态,保障了电极检测部件1031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检测精度和检测稳定性;由于通过化学试剂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化学试剂本身的化学元素浓度会出现减损或者杂质干扰;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故障检测组件105能够实时地检测检测出电极检测部件1031的故障状态,比如当电极检测部件1031的电极活性降低时,则电极检测部件1031生成的元素检测信号无法再精确地反应出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此处需要通过故障检测信号来提醒用户,以对于电极检测部件1031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时更换或者定时激活,那么通过电极检测部件1031能够稳定地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实际微量元素含量,保障了控制电路10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检测稳定性,实用价值更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析部件1041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4,分析部件104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第三比较器Cmp3、第四比较器Cmp4、第五比较器Cmp5、第六比较器Cmp6、第七比较器Cmp7、第八比较器Cmp8、第九比较器Cmp9、第十比较器Cmp10、第十一比较器Cmp11、第十二比较器Cmp12、第一信号延时器Y1、第二信号延时器Y2、第三信号延时器Y3、第四信号延时器Y4、第五信号延时器Y5以及第六信号延时器Y5。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直流电源;可选的,第一直流电源为1V~10V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电极检测部件1031,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于电极检测部件1031,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共接于电极检测部件1031;通过电极检测部件1031能够将元素检测信号输出至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以及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直流电源将直流电能输出至分析部件1041中的各个电子元器件,以保障分析部件1041与电极检测部件1031之间的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兼容性,分析部件1041能够更加精确地获取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
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比较器Cmp1的负相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比较器Cmp2的负相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比较器Cmp3的负相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以及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直流电源,可选的,第二直流电源为1V~10V直流电源;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和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共接入参考电压信号,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共接入参考电压信号,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入参考电压信号。
示例性的,参考电压信号由参考电压组件生成,参考电压信号提供参考电压信息,基于参考电压信号能够实现对于元素检测信号的信号分析功能,以提高分析部件1041的微量元素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比较器Cmp4的负相输入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五比较器Cmp5的负相输入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六比较器Cmp6的负相输入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十一电阻R31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参考电源,第一参考电源用于输出参考电能,以保障分析部件1041的电能供应需求;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和第一比较器Cmp1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和第二比较器Cmp2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和第三比较器Cmp3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和第四比较器Cmp4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五比较器Cmp5的正相输入端和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第六比较器Cmp6的正相输入端和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
第七比较器Cmp7的正相输入端、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以及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第八比较器Cmp8的正相输入端、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第九比较器Cmp9的正相输入端、第三比较器Cmp3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十比较器Cmp10的正相输入端、第四比较器Cmp4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十一比较器Cmp11的正相输入端、第五比较器Cmp5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一端,第十二比较器Cmp12的正相输入端、第六比较器Cmp6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共接于地GND。
第三十一电阻R31的第二端、第七比较器Cmp7的负相输入端、第八比较器Cmp8的负相输入端、第九比较器Cmp9的负相输入端、第十比较器Cmp10的负相输入端、第十一比较器Cmp11的负相输入端以及第十二比较器Cmp12的负相输入端共接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第一端,第三十八电阻R38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一端、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直流电源;可选的,第三直流电源为1C~10V直流电源,通过第三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能可使得分析部件1041输出更加精确的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
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二端和第七比较器Cmp7的输出端共接于第一信号延时器Y1的输入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二端和第八比较器Cmp8的输出端共接于第二信号延时器Y2的输入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二端和第九比较器Cmp9的输出端共接于第三信号延时器Y3的输入端,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二端和第十比较器Cmp10的输出端共接于第四信号延时器Y4的输入端,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二端和第十一比较器Cmp11的输出端共接于第五信号延时器Y5的输入端,第三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和第十二比较器Cmp12的输出端共接于第六信号延时器Y6的输入端。
第一信号延时器Y1的输出端、第二信号延时器Y2的输出端、第三信号延时器Y3的输出端、第四信号延时器Y4的输出端、第五信号延时器Y5的输出端以及第六信号延时器Y6的输出端均接显示部件1042。
其中各个信号延时器具有信号延时功能,进而结合多个信号延时器能够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延迟传输,进而分析部件1041与显示部件1042之间能够实现兼容的信号传输,显示部件1042能够更加精确、高效地显示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分析部件1041具有较为兼容的电路结构,当采用化学试剂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化学反应后,可更加实时地得到元素检测信号,利用多个比较器的信号比较功能完成了对于元素检测信号的信号处理功能,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进而结合电极检测部件1031和分析部件1041实现了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实时检测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元素检测组件103包括:分光检测部件,分光检测部件与开关组件101及分析部件1041连接,并且与转盘组件102耦接,被配置为将预设波长的光输出至待检测生物样品,根据待检测生物样品对于预设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得到元素检测信号。
当开关组件101根据按键信号导通时,将第一电源信号输出至分光检测部件,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能够完全满足分光检测部件的额定电压需求,进而通过第一电源信号能够对于分光检测部件进行稳定的供电,分光检测部件能够处于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通过分光检测部件能够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采用分光光度的微量元素检测方式,以精确地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具体的,待检测生物样品处于分光检测部件的光路中,通过测定待检测生物样品对于预设波长的光的吸光度,然后根据吸光度对待检测生物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将预设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待检测生物样品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完成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精确检测功能,分光检测部件输出的元素检测信号能够精确地反应出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实际微量元素的含量,控制电路10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和兼容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析部件1041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5,分析部件1041包括:光强检测芯片IC4、第一信号传输端口J1、第二信号传输端口J2、第一信号转换芯片IC1、第二信号转换芯片IC2、第三信号转换芯片IC3、电源驱动芯片J3、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一晶振YC1。
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和第一晶振YC1的第一端共接于光强检测芯片IC4的第一晶振信号输入管脚XTAIL1,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和第一晶振YC1的第二端共接于光强检测芯片IC4的第二晶振信号输入管脚XTAIL2,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GND;通过第一晶振YC1能够产生特定振荡频率的振荡信号,进而将振荡信号输出至光强检测芯片IC4的第一晶振信号输入管脚XTAIL1和第二晶振信号输入管脚XTAIL2,保障了光强检测芯片IC4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十三电阻R43的第一端以及第四十四电阻R4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直流电源,可选的,第四直流电源为1V~10V直流电源,通过第四直流电源可保障各个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二端、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二端、第四十三电阻R42的第二端、第四十四电阻R44的第二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以及电源驱动芯片J3的电源输出管脚共接于光强检测芯片IC4的电能驱动管脚,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GND;如图5所示,光强检测芯片IC4的电能驱动管脚包括:P0.3、P0.2、P2.10、RESET、P4.29、P4.28、P0.28、P0.27;进而通过电源驱动芯片J3能够输出具有特定幅值的电源驱动信号,通过电源驱动信号提供给稳定的驱动电能,以使得光强检测芯片IC4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对于元素检测信号进行高效的处理。
示例性的,电源驱动芯片J3的型号为:SM8002C或者SM8013,通过电源驱动芯片J3能够向光强检测芯片IC4提供额定的电能,以实时改变光强检测芯片IC4的信号转换状态。
第一信号传输端口J1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口J2的信号输入端均接分光检测部件,通过分光检测部件将元素检测信号输出至第一信号传输端口J1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口J2,保障了元素检测信号在分光检测部件与分析部件1041之间的兼容传输性能,提高了分析部件1041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检测精度;第一信号传输端口J1的信号输出端接第一信号转换芯片IC1的第一信号输入管脚,第二信号传输端口J2的信号输出端接第一信号转换芯片IC2的第二信号输入管脚。
可选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口J1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口J2均为ADE7913传输芯片或者CH315G传输芯片,因此本实施例结合第一信号传输端口J1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口J2可保障元素检测信号的高速、无失真传输,提高了分析部件1041的通信兼容性能。
第一信号转换芯片IC1的第一信号输出管脚接第二信号转换芯片IC2的数据输入管脚,第一信号转换芯片IC1的第二信号输出管脚接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二端接第三信号转换芯片IC3的数据输入管脚,第二信号转换芯片IC2的数据输出管脚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一端,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接光强检测芯片IC4的第一光强检测管脚P0.1,第三信号转换芯片IC3的数据输出管脚接光强检测芯片IC4的第二光强检测管脚P0.0。
示例性的,第一信号转换芯片IC1、第二信号转换芯片IC2以及第三信号转换芯片IC3这三者芯片型号均为:CH340芯片或者FT232芯片等;其中,第一信号转换芯片IC1、第二信号转换芯片IC2以及第三信号转换芯片IC3均具有信号格式转换的功能,对于元素检测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后,以实现信号的高精度、兼容传输功能,并且经过三个信号转换芯片的格式转换后,光强检测芯片IC4能够兼容识别格式转换后的元素检测信号,完成了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实时检测过程,避免了元素检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外界噪声干扰。
光强检测芯片IC4的信号输出管脚接显示部件1042;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光强检测芯片IC4的信号输出管脚包括:P3.25、P1.0、P1.1、P1.4、P1.8、P0.6、P1.9;进而光强检测芯片IC4能够将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输出至显示部件1042,以提高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检测精度。
示例性的,光强检测芯片IC4的型号为:STC89C52或者AT89C51,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分光检测部件和分析部件1041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测量,并通过光强检测芯片IC4对于元素检测信号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后,更加高效地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保障了控制电路10的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1中控制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6中的控制电路10还包括:格式转换组件106和光电指示组件107,其中,格式转换组件106与元素分析组件104连接,被配置为对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格式转换后,将微量元素的含量以预设的格式进行输出。
可选的,格式转换组件106还与移动终端连接,示例性的,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而通过格式转换组件106能够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进行格式转换后,以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更加实时获取格式转换后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即可获得微量元素的含量,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地简便,实用价值更高。
可选的,当元素分析组件104根据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输出检测结果之后,通过格式转换组件106对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保存,以避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出现丢失或者误差,进而通过元素分析组件104能够保障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通过格式转换组件106对于元素分析组件104输出的检测结果进行格式转换,以使得检测结果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输出,通过特定的格式呈现出微量元素的含量,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电路10的适用范围和兼容性;比如通过格式转换组件106对于检测结果进行格式转换,以使得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输出,那么用户可通过查表的方式直接获取待检测生物样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使用便捷;进而控制电路10可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并且按照特定的格式输出微量元素的含量,控制灵活简便,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使用体验。
其中,光电指示组件107与开关组件101及元素检测组件103连接,被配置为当开关组件101导通时,检测元素检测组件103的工作状态,并生成光电指示信号。
具体的,当开关组件101关断时,元素检测组件103无法接入第一电源信号,那么此时元素检测组件103处于失电停止的状态,无法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光电指示组件107无法发出光电指示信号,那么用户通过光电指示组件107能够实时获取元素检测组件103处于工作状态或者停止状态,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通过光电指示组件107实现光电指示功能,当开关组件101处于导通状态时,控制电路10启动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过程;示例性的,光电指示组件107输出的光电指示信号属于光信号,进而通过光电指示组件107输出具有预设光强度和预设色彩的光源,以实时指示元素检测组件103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状态,给用户带来了更佳的使用体验;因此用户通过光电指示组件107的光电指示状态实时获取控制电路10的元素含量检测过程,提高了控制电路10的微量元素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性,实用价值更高。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微量元素检测仪70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7,微量元素检测仪70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电路10和供电电源701,供电电源701与控制电路10连接,用于对控制电路10进行供电;其中供电电源701输出稳定的供电电能,该供电电能能够完全符合控制电路10的额定上电需求,进而通过供电电源701能够保障控制电路10的上电安全性,微量元素检测仪70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参阅图1至图6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将控制电路10应用于微量元素检测仪70中,通过微量元素检测仪70能够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自动、精确地检测,无法人工手动干预;即加快了对于待检测生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检测效率,减少了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误差,又简化了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检测步骤,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使用便捷,实用价值较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元素检测仪对于元素检测的精度较低,需要人工手动协助才能够完成微量元素的检测过程,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难以普遍适用的问题。
在本文对各种器件、电路、装置、系统和/或方法描述了各种实施方式。阐述了很多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如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总结构、功能、制造和使用的彻底理解。然而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实施方式可在没有这样的特定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它实例中,详细描述了公知的操作、部件和元件,以免使在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难以理解。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本文和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例子,且因此可认识到,在本文公开的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且并不一定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各种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一个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等的引用意为关于实施方式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短语“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或“在实施方式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的适当地方的出现并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方式。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因此,关于一个实施方式示出或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进行组合,而没有假定这样的组合不是不合逻辑的或无功能的限制。任何方向参考(例如,加上、减去、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左边、右边、向左、向右、顶部、底部、在…之上、在…之下、垂直、水平、顺时针和逆时针)用于识别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公开内容,且并不产生限制,特别是关于实施方式的位置、定向或使用。
虽然上面以某个详细程度描述了某些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做出很多变更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连接参考(例如,附接、耦合、连接等)应被广泛地解释,并可包括在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构件和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参考并不一定暗示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耦合且彼此处于固定关系中。“例如”在整个说明书中的使用应被广泛地解释并用于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例子,且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意图是包含在上述描述中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事务应被解释为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做出在细节或结构上的变化而不偏离本公开。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配置为接收到按键信号时进行导通,并输出第一电源信号的开关组件;
被配置为放置待检测生物样品的转盘组件;
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并且与所述转盘组件耦接,被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并获取与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对应的元素检测信号的元素检测组件;以及
与所述元素检测组件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显示的元素分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素分析组件包括:
与所述元素检测组件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元素检测信号获取微量元素的含量的分析部件;和
与所述分析部件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素检测组件包括:
与所述开关组件及所述分析部件连接,并且与所述转盘组件耦接,被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并通过化学试剂对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进行氧化或者还原,以获取与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对应的元素检测信号的电极检测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连接,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电极检测部件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并当所述电极检测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发出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部件包括: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第四比较器、第五比较器、第六比较器、第七比较器、第八比较器、第九比较器、第十比较器、第十一比较器、第十二比较器、第一信号延时器、第二信号延时器、第三信号延时器、第四信号延时器、第五信号延时器以及第六信号延时器;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直流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直流电源,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入所述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入所述参考电压信号;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六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参考电源;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七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六比较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八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九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十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十一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十二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直流电源;
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二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三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四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五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六信号延时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六信号延时器的输出端均接所述显示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素检测组件包括:
与所述开关组件及所述分析部件连接,并且与所述转盘组件耦接,被配置为将预设波长的光输出至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根据所述待检测生物样品对于所述预设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得到所述元素检测信号的分光检测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部件包括:
光强检测芯片、第一信号传输端口、第二信号传输端口、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第二信号转换芯片、第三信号转换芯片、电源驱动芯片、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以及第一晶振;
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一晶振信号输入管脚,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晶振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二晶振信号输入管脚,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直流电源,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源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出管脚共接于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电能驱动管脚,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入端均接所述分光检测部件,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管脚,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口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入管脚;
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二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入管脚,所述第一信号转换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三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入管脚,所述第二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出管脚接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一光强检测管脚,所述第三信号转换芯片的数据输出管脚接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第二光强检测管脚;
所述光强检测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显示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元素分析组件连接,被配置为对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进行格式转换后,将所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以预设的格式进行输出的格式转换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开关组件及所述元素检测组件连接,被配置为当所述开关组件导通时,检测所述元素检测组件的工作状态,并生成光电指示信号的光电指示组件。
10.一种微量元素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和
供电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
CN202010022882.7A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Pending CN111122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2882.7A CN111122681A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2882.7A CN111122681A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681A true CN111122681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87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2882.7A Pending CN111122681A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26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83313U (zh)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TW200500829A (en) Data latch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22681A (zh) 一种微量元素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
CN100490553C (zh) 移动终端待机检测方法、电路及其装置
CN109905942B (zh) 一种led调光信号控制电路及系统
CN212133886U (zh) 一种便携式微型智能测温仪
CN201403121Y (zh) 一种带万用表的手机
CN112014663A (zh) 基于单片机开发的电动车检测系统
CN203587710U (zh) 一种变频器驱动板测试装置
CN211124351U (zh) 一种基于模拟和数字采集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
CN103364083B (zh) 基于等精度测频的光信号检测装置和方法
CN211627445U (zh) 一种微量元素检测电路及微量元素分析仪
CN2884210Y (zh) 一种能检测电流和电压的移动通信终端
CN211653008U (zh) 一体化多仪器检测仪
WO2020238090A1 (zh) 直流电源智能综合监控仪表
CN205403996U (zh) 温度计
CN210040759U (zh) 一种具有功率显示功能的插座
CN217820156U (zh) 重金属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1308236A (zh) 一种配电终端的测试系统、装置及方法
CN215910558U (zh) 一种智能采集装置
CN217846367U (zh) 一种便携式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装置
CN219915830U (zh) 一种具有示波功能的多功能晶体管测试仪
CN215297575U (zh) 一种板载功耗检测与保护装置
CN201269867Y (zh) 数字式水测试仪
CN203490291U (zh) 一种新型复合功能接地电阻测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