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9600B - 锁体 - Google Patents

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9600B
CN111119600B CN201911310894.3A CN201911310894A CN111119600B CN 111119600 B CN111119600 B CN 111119600B CN 201911310894 A CN201911310894 A CN 201911310894A CN 111119600 B CN111119600 B CN 111119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gear
locking
rotation
transmissio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08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9600A (zh
Inventor
林泽财
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08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9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9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9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9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9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6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locks with two or more bolts, each bolt itself being a tumbl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013Followers; Bear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锁壳、锁舌组件以及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齿轮组件和锁止件,锁止件可转动设置于锁壳,齿轮组件包括锁芯齿轮和传动齿轮,锁芯齿轮转动设置于锁壳,传动齿轮与锁芯齿轮啮合,锁芯齿轮在外驱力的作用下驱动传动齿轮带动锁止件转动,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锁止锁舌组件或解除对锁舌组件的锁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通过将齿轮组件和锁止件传动配合,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便能实现开锁或上锁,传动齿轮和锁芯齿轮啮合,在整个转动过程中不容易卡死,使得整个转动过程更加顺畅,同时,用户采用钥匙扭转锁芯开锁和上锁的过程中施加的扭力更加均匀,当锁芯转动时便能带动锁芯齿轮转动,减少空转行程。

Description

锁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锁体。
背景技术
随着门锁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对门锁的使用体验也越来越高,现有多数的门锁采用机械锁芯进行开锁和上锁,由于现有门锁结构的限制,机械锁芯在驱动门锁的锁舌进行开锁和上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扭力不均匀等问题,例如,当出现卡死的问题时,会导致门锁无法正常开锁或者上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锁体,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锁壳、锁舌组件和锁止机构,锁舌组件滑动设置于锁壳,锁止机构包括齿轮组件和锁止件,止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壳,齿轮组件包括锁芯齿轮和传动齿轮,锁芯齿轮转动设置于锁壳,传动齿轮与锁芯齿轮传动连接,锁芯齿轮在外驱力的作用下驱使传动齿轮带动锁止件转动,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锁止锁舌组件或者解除对锁舌组件的锁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件包括锁止部和延伸臂,锁止部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与锁舌组件相抵或远离,延伸部连接于锁止部,延伸部至少有部分位于传动齿轮的转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部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转动连接于锁壳,自由端在锁止件的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与锁舌组件相抵或远离,延伸臂连接于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齿轮的转动角度小于90°,锁止件的转动角度小于锁芯齿轮的转动角度,延伸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锁芯齿轮的半径2倍或2倍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锁止机构,另一端连接于锁壳以对锁止机构进行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齿轮和复位弹性件,复位齿轮与锁芯齿轮传动配合,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复位齿轮和锁壳以对复位齿轮进行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锁芯,锁芯包括转动凸轮,锁芯齿轮设置有拨动缺口以及和拨动缺口相贯通的锁芯孔,转动凸轮围绕锁芯孔的轴线转动,转动凸轮至少部分伸入拨动缺口以驱使锁芯齿轮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壳设置有锁芯安装孔,锁芯齿轮围绕锁芯安装孔设置,锁芯穿设于锁芯孔与锁芯安装孔配合并与齿轮组件传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主锁舌组件和上锁件,锁壳设置有主锁舌孔,主锁舌组件滑动设置于锁壳,上锁件转动设置于锁壳并与传动齿轮传动配合,上锁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主锁舌组件选择性地伸出或缩回主锁舌孔,上锁件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锁止件和上锁件转动,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解除对锁舌组件的锁止以使锁舌组件可自由地伸缩,上锁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主锁舌缩回至锁壳;锁芯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锁止件和上锁件转动,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锁止锁舌组件以使锁舌组件无法伸缩,上锁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主锁舌伸出锁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壳设置有转轴,传动齿轮转动设置于转轴,上锁件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并转动设置于转轴,上锁件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围绕转轴设置,传动齿轮设置有与弧形槽相配合的拨动柱,拨动柱设置于弧形槽并在转动过程中拨动上锁件转动,或者,传动齿轮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围绕转轴设置,上锁件设置有与弧形槽相配合的拨动柱,拨动柱设置于弧形槽并在转动过程中拨动上锁件转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通过将齿轮组件和锁止件传动配合,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便能实现开锁或上锁,由于传动齿轮和锁芯齿轮啮合,在整个转动过程中不容易卡死,使得整个转动过程更加顺畅,同时,用户采用钥匙扭转锁芯开锁和上锁的过程中施加的扭力更加均匀,当扭转锁芯转动时便能带动锁芯齿轮同时转动,减少锁芯的空转行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锁体的锁芯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底壳、复位弹性件、锁芯齿轮、复位齿轮以及壳盖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主锁舌组件、传动齿轮以及上锁件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底壳以及复位弹性件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复位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底壳、锁芯齿轮、复位齿轮以及复位弹性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底壳、锁芯齿轮、复位齿轮、复位弹性件以及壳盖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体200,包括锁壳110、锁舌组件120和锁止机构130,锁舌组件120滑动设置于锁壳110,锁止机构130包括齿轮组件132和锁止件131,锁止件131可转动设置于锁壳110,齿轮组件132包括锁芯齿轮134和传动齿轮133,锁芯齿轮134转动设置于锁壳110,传动齿轮133与锁芯齿轮134传动连接,锁芯齿轮134在外驱力的作用下驱使传动齿轮133带动锁止件131转动,锁止件131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锁止锁舌组件120或者解除对锁舌组件120的锁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200通过将齿轮组件132和锁止件131传动配合,通过锁止件131在转动过程中锁止锁舌组件120以实现上锁或者解除对锁舌组件120的锁止以实现开锁,由于传动齿轮133和锁芯齿轮134啮合,在整个转动过程中,两者不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使得整个转动过程更加顺畅,同时,用户在采用钥匙扭转锁芯140(如图2所示)开锁和上锁的过程中施加的扭力更加均匀,当锁芯140转动时,锁芯齿轮134能够在锁芯140的驱动下转动,并驱使锁止件131转动对锁舌组件120进行锁止或解除锁止,减少空转行程。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锁壳110包括底板111和侧板112,侧板112围设于底板111并形成收容腔113,侧板112设置有锁舌孔114,且锁舌孔114与收容腔113连通,底板111设置有锁芯安装孔115,其中锁芯安装孔115用于安装锁芯140,锁芯安装孔115的形状与锁芯140的结构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锁舌组件120滑动设置于底板111,锁舌组件120沿锁舌孔114的轴向滑动设置于底板111,并在滑动过程中选择性地伸出锁舌孔114或缩回至锁壳110。锁舌组件120可以是剪刀舌或者三角舌等。
在本实施例中,锁壳110还包括底壳116,底壳116设置于底板111,底壳116可用于安装齿轮组件132,底壳116设置有与锁芯安装孔115相贯通的安装通孔1161,安装通孔1161的形状与锁芯140的结构相配合,锁芯140可以经锁芯安装孔115伸入安装通孔1161并固定于锁壳110。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锁芯齿轮134为环状体结构,锁芯齿轮134设置有拨动缺口1341,拨动缺口1341沿锁芯齿轮134的轴向切断锁芯齿轮134,锁芯齿轮134设置有和拨动缺口1341相贯通的锁芯孔1342,锁芯齿轮134围绕锁芯安装孔115设置,且锁芯孔1342和锁芯安装孔115相贯通。锁芯140可以经锁芯安装孔115、安装通孔1161并伸入锁芯孔1342,锁芯140的转动凸轮143位于锁芯孔1342内,且转动凸轮143至少有部分伸入拨动缺口1341内并与锁芯齿轮134转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底壳116的远离底板111的表面可以设置有转动槽1162,转动槽1162与锁芯安装孔115相贯通,底壳116包括周壁1163,周壁1163围绕锁芯安装孔115的轴向限定转动槽1162。锁芯齿轮134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动槽1162内。锁芯齿轮134可以设置有旋转凸缘1323,旋转凸缘1323可以围绕锁芯孔1342的轴向设置且设于锁芯齿轮134的内侧边缘,旋转凸缘1323位于锁芯齿轮134的朝向底壳116的端面。安装时,旋转凸缘1323可以直接嵌入转动槽1162内,能够精准快速定位,实现锁芯齿轮134和底壳116之间的快速安装,同时,也不需要通过转动件将锁芯齿轮134连接于锁壳110,此外,锁芯齿轮134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脱离转动槽1162。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133转动设置于底板111并与锁芯齿轮134啮合。传动齿轮133的转动中心线和锁芯齿轮134的转动中心线大致平行。传动齿轮133和锁芯齿轮134通过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配合,当锁芯齿轮134在外驱力作用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齿轮133同步转动,同时,由于两者的凸齿相互咬合,可使两者在转动过程中紧密地配合在一起。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锁体200还可以包括锁芯140,锁芯140包括开锁部141以及延伸部142,其中,开锁部141可以为柱体结构,延伸部142可以为板状结构,延伸部142连接于开锁部141的外壁并朝向开锁部141的径向突起,开锁部14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空部144,锁芯140的钥匙孔设于开锁部141,且钥匙孔沿开锁部141的轴向开设。锁芯140还包括转动凸轮143,转动凸轮143转动设置于开锁部141且位于中空部144,其中,转动凸轮143用于与拨动缺口1341相配合。
安装时,锁芯140依次穿设于锁芯安装孔115、安装通孔1161以及锁芯孔1342,转动凸轮143位于安装通孔1161内,且至少部分伸入拨动缺口1341以与齿轮组件132传动配合。转动凸轮143在转动过程中驱使锁芯齿轮134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131转动设置于底板111,并在转动过程中锁止锁舌组件120以使锁舌组件120无法伸缩,其中“锁止”是指在锁舌组件120完全伸出锁舌孔114时,如图5所示,锁止件131至少有部分抵挡于锁舌组件120的滑动路径并用于阻挡锁舌组件120滑动,使得锁舌组件120无法缩回至锁壳110内;如图6所示,锁止件131在转动过程中远离锁舌组件120时,锁舌组件120可以沿锁舌孔114的轴向缩回至锁壳110,此时,锁止件131未阻挡在锁舌组件120缩回至锁壳110的路径,以使锁舌组件120能够完全缩回至锁壳110。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131包括锁止部1311和延伸臂1312,锁止部1311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与锁舌组件120相抵或远离,延伸臂1312连接于锁止部1311,延伸臂1312至少有部分位于传动齿轮133的转动路径,以使传动齿轮13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延伸臂1312相抵。当锁止部1311与锁舌组件120相抵时,锁舌组件120被锁止而无法滑动。传动齿轮133在转动过程中会与延伸臂1312相抵以拨动锁止件13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131为大致的“T”型结构,锁止部1311为大致的板状结构,锁止部1311包括固定端1313和自由端1314,固定端1313转动连接于锁壳110,自由端1314在锁止件131的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与锁舌组件120相抵或远离,延伸臂1312为大致的长条板状结构,其中,延伸臂1312连接于固定端1313和自由端1314之间,并朝向锁芯齿轮134的方向呈直线延伸,以使延伸臂1312以更短的长度延伸至传动齿轮133的转动路径与传动齿轮133传动配合,作为一种示例,延伸臂13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锁芯齿轮134的半径2倍或者2倍以上,以使保证延伸部1312具有足够的长度能够延伸至传动齿轮133的转动路径与传动齿轮133进行传动配合,在此,延伸部1312的长度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臂1312可以为杆状结构,或者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结构,在此,不作特别限定,只要使得延伸臂1312能够与传动齿轮133传动配合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臂1312可以为可伸缩式结构,例如,延伸臂1312可以是伸缩杆,这样可以调节延伸臂1312的伸缩长度来调整延伸臂1312与传动齿轮133之间的装配公差,同时便于装配。
当锁止部1311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止部1311至少部分位于锁舌组件120的滑动路径,且锁止部1311的自由端1314与锁舌组件120相抵以阻挡锁舌组件120滑动,进而实现对锁舌组件120的锁止,其中,延伸臂1312沿与锁舌组件120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朝向锁芯齿轮134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锁芯齿轮134受到外驱力的作用时,锁芯齿轮134转动一定的角度后会可以与延伸臂1312相抵并带动锁止部1311转动,锁止部1311在转动过程中自由端1314会远离锁舌组件120并转动至解锁位置,当自由端1314位于解锁位置时,锁舌组件120能够沿锁舌孔114的轴向完全缩回至锁壳110内,并在缩回至锁壳110的过程中不会与自由端1314相抵,以避免自由端1314阻挡锁舌组件120的缩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齿轮134可以与其他的传动结构进行传动配合,锁芯齿轮134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传动结构传动,传动结构在转动过程中与延伸臂1312相抵并带动锁止部1311转动。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133的周缘设置有凸臂1331(如图5所示),其中,凸臂1331朝传动齿轮133的径向突起,传动齿轮133在转动过程中,凸臂1331会与延伸臂1312相抵以带动锁止部1311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锁体200还包括弹性件150,弹性件150的一端连接于锁止件131,另一端连接于锁壳110,弹性件150用于对锁止件131进行复位。弹性件150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弹簧或者弹性塑胶。弹性件150可以是扭簧或者其他类型的弹簧。
作为一种示例,弹性件150可以为扭簧,扭簧被扭转时会产生与其扭转方向相反的扭力,当锁止件131位于锁止位置时,弹性件150可处于自由状态;当锁止件131由锁止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时,弹性件150被扭转并会产生一定的与锁止件131转动方向相反的扭力,锁止件131在弹性件15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会进行反向转动,进而由解锁位置回转至锁止位置,以继续保持对锁舌组件120进行锁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齿轮134的转动角度小于90°,锁止件131的转动角度小于锁芯齿轮134的转动角度。锁芯齿轮134在转动角度小于90°即可带动锁止件131转动以解除对锁舌组件120的锁止,由于锁止件131的转动角度小于锁芯齿轮134的转动角度,使得锁止件131的转动行程小于锁芯齿轮134的的转动行程。锁芯140的转动凸轮143在转动过程中会同步带动锁芯齿轮134转动,两者所转动的角度大致相同,将锁芯齿轮134的转动角度小于90°,也即使得转动凸轮143的转动角度也小于90°,用户插入钥匙并扭动钥匙进行开锁和上锁的扭转角度也小于90°,使得开锁或上锁角度小于90°,便于用户开锁和上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11可以设置有限位部1111(如图5所示),限位部1111可以是柱体、板体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限位部1111设置于锁止部1311的转动路径上以对锁止部1311进行限位,作为一种示例:限位部1111可以设置于锁舌组件120滑动路径的一侧,当锁止部1311转动至锁止位置时,锁止部1311与限位部1111相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1111设置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限位部1111,两个限位部1111可以围绕锁止部1311的转动中心设置,两个限位部1111均位于锁止部1311的转动路径上,以限定锁止部1311的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限位部111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锁体200还包括主锁舌组件170和上锁件160,锁壳110设置有主锁舌孔117,主锁舌组件170滑动设置于锁壳110,其伸缩方向与主锁舌孔117的轴向大致相同。上锁件160转动设置于锁壳110并与传动齿轮133传动配合,上锁件16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主锁舌组件170选择性地伸出或缩回主锁舌孔117。在本实施例中,上锁件160包括圆弧部161和拨动臂162,拨动臂162沿圆弧部161的径向延伸设置。圆弧部161转动设置于锁壳110,拨动臂162与主锁舌组件170传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锁壳110设置有转轴118(如图5所示),其中转轴118设置于底板111,传动齿轮133转动设置于转轴118,上锁件160和传动齿轮133同轴设置并转动设置于转轴118。上锁件160设置有弧形槽163,弧形槽163围绕转轴118设置并形成圆弧状,其中,弧形槽16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弧形槽163围绕转轴118间隔设置。此外,弧形槽163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或者多个。传动齿轮133设置有与弧形槽163相配合的拨动柱1331,拨动柱1331为大致的柱体结构,拨动柱1331设置于弧形槽163内并在转动过程中拨动上锁件160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齿轮133可以设置有弧形槽163,弧形槽163围绕转轴118设置,上锁件160设置有与弧形槽163相配合的拨动柱1331,或者,传动齿轮133和上锁件160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配合,只要使传动齿轮13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驱动上锁件160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即可。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主锁舌组件170包括主锁舌171和主锁舌固定部172,主锁舌171可以为方舌或者其他类型的锁舌。主锁舌固定部172为板状结构,其沿主锁舌孔117的轴向滑动设置于底板111,主锁舌171连接于主锁舌固定部172并可以在主锁舌固定部172的带动下选择性地伸出主锁舌孔117或者缩回至锁壳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主锁舌固定部172固定设置有斜槽173,其中斜槽173的延伸方向与主锁舌组件170的滑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其夹角小于90°。上锁件160设置有与斜槽173相配合的套柱164,套柱164设置有拨动臂162的端部,套柱164设置于斜槽173内。上锁件160在转动过程中,套柱164沿斜槽173的延伸方向滑动并可以选择性地带动主锁舌组件170伸出主锁舌孔117或缩回至锁壳1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套柱164可转动地设置拨动臂162,套柱164的转动中心线可以与主锁舌组件170的伸缩方向大致垂直。当套柱164沿着斜槽173的延伸方向滑动时,套柱164也可以沿着拨动臂162的内壁进行转动。通过将套柱164转动设置于拨动臂162,能够使得套柱164更顺畅地沿斜槽173的延伸方向滑动,同时,可以能避套柱164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卡顿或者卡死等现象。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130还包括复位齿轮135和复位弹性件136,复位齿轮135与锁芯齿轮134传动配合,复位弹性件13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复位齿轮135和锁壳110以对复位齿轮135进行复位。
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复位齿轮135转动设置于底壳116并与锁芯齿轮134啮合,且复位齿轮135的转动中心线与锁芯齿轮134的转动中心线大致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6设置有旋转轴1164,旋转轴1164设置于底壳116的远离底板111的表面,且旋转轴1164的中心线与锁芯安装孔115的轴线大致平行。复位齿轮135转动设置于旋转轴1164并可围绕旋转轴1164的中心线进行旋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齿轮135设置连接孔1352(如图9所示),旋转轴1164的端面可以设置有与连接孔1352相配合的螺纹孔,可以通过螺丝或者螺栓穿设于连接孔1352并紧固于螺纹孔。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13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弹簧或者弹性塑胶等。复位弹性件136设置于旋转轴1164,复位齿轮135在转动过程中与复位弹性件136相抵以使复位弹性件136形变,复位齿轮135能够在复位弹性件13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反向转动至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136为扭簧,复位弹性件136包括弹性圈体1361、第一扭臂1362和第二扭臂1363,第一扭臂1362和第二扭臂1363自弹性圈体1361的径向朝不同方向伸出,弹性圈体1361设置于旋转轴1164,复位齿轮135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与第一扭臂1362或第二扭臂1363相抵。
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复位齿轮135包括转动凸缘1351,转动凸缘1351围绕旋转轴1164设置,转动凸缘1351设置有嵌设缺口1353,嵌设缺口1353沿旋转轴1164的轴向切断转动凸缘1351,复位弹性件136可部分地伸入嵌设缺口1353。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8和图9所示,弹性圈体1361可以固设于旋转轴1164,复位齿轮135转动设置于旋转轴1164,且转动凸缘1351围绕在弹性圈体1361的外周,复位弹性件136的第一扭臂1362和第二扭臂1363均伸入嵌设缺口1353内。
开锁时,用户将钥匙插入锁芯140并扭转开锁时,锁芯140的转动凸轮143会带动锁芯齿轮134同时转动,锁芯齿轮134在转动时带动复位齿轮135转动,当复位齿轮135朝不同方向进行转动时,复位齿轮135的转动凸缘1351会选择性地抵压第一扭臂1362或第二扭臂1363。
例如,当锁芯齿轮134逆时针转动时,复位齿轮135相对于锁芯齿轮134进行顺时针(如图10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复位齿轮135的转动凸缘1351会抵压第一扭臂1362,复位齿轮135在继续转动过程中会一直抵压第一扭臂1362并使其发生扭转形变,当复位齿轮135转动至一定的角度时,且作用于复位齿轮135的驱动力消失时,复位齿轮135在第一扭臂136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进行反向转动,此时,锁芯齿轮134在复位齿轮135的带动下进行反向转动并转回至初始位置。
当锁芯齿轮134顺时针转动时,复位齿轮135相对于锁芯齿轮134逆时针(如图10箭头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复位齿轮135在转动过程中会抵压第二扭臂1363,使得第二扭臂1363发生形变,当复位齿轮135转动至一定的角度时,复位齿轮135在第二扭臂136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进行反向转动。通过设置复位齿轮135和复位弹性件136,复位齿轮135在复位弹性件13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锁芯齿轮134进行自动复位,进而实现锁芯140驱动机构的自动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底壳116也可以设置第一抵挡部1165和第二抵挡部1166,第一抵挡部1165和第二抵挡部1166可以围绕旋转轴1164的中心线间隔设置,第一抵挡部1165和第二抵挡部1166均可以为圆弧结构,且两者可以位于同一圆周。第一抵挡部1165和第二抵挡部1166间隔设置并形成配合间隙。弹性圈体1361套设于旋转轴1164并可以围绕旋转轴1164进行转动,复位齿轮135转动设置于旋转轴1164,转动凸缘1351围绕在弹性圈体1361的外周,转动凸缘1351的外径尺寸可小于第一抵挡部1165和第二抵挡部1166所在的圆周直径,以使第一抵挡部1165和第二抵挡部1166围绕在转动凸缘1351的外周。通过将弹性圈体1361直接套设于旋转轴1164,且转动凸缘1351围绕在弹性圈体1361的外周,也即弹性圈体1361位于旋转轴1164和转动凸缘1351之间,可以有效地防止复位弹性件136从旋转轴1164脱离,使得整个锁体200更加耐受外力的冲击,以提高锁体200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减少复位弹性件136占用其他的安装空间。
将复位弹性件136的第一扭臂1362和第二扭臂1363经嵌设缺口1353伸入配合间隙1353。当复位齿轮135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扭臂1362或第二扭臂1363相抵时,复位齿轮135会带动复位弹性件136一起转动,复位弹性件136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扭臂1362或第二扭臂1363会选择性地与两个抵挡部中的一者相抵,例如,当复位齿轮135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扭臂1362相抵时,复位齿轮135会带动复位弹性件136一起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复位弹性件136的第二扭臂1363会选择性地与第一抵挡部1165或第二抵挡部1166相抵并发生形变,此时,第二扭臂1363会产生一个与复位齿轮135转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使复位齿轮135朝向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复位齿轮135的复位。此外,第一抵挡部1165和第二抵挡部1166也可以是柱体、板体或者其他的结构,两个抵挡部也可以不在同一圆周上,只要保证复位弹性件136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两个抵挡部中的一者相抵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弹性件136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簧,只要使复位弹性件136具有弹性功能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弹性件136的一端可以连接于锁壳110,另一端连接于复位齿轮135,只需使得复位弹性件136提供与复位齿轮135的转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即可。
通过将锁芯齿轮134和复位齿轮135啮合,锁芯齿轮134用于与锁芯140传动配合,当锁芯齿轮134被锁芯140驱使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复位齿轮135会在复位弹性件136的作用下带动锁芯齿轮134进行复位,进而实现锁芯140的自动复位功能,用户在开锁和上锁后不需要再手动扭转钥匙进行复位,而可以通过复位齿轮135和复位弹性件136实现自动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11所示,锁壳110还可以包括壳盖119,壳盖119设置于底壳116并用底壳116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图未示),壳盖119和底壳116之间形成有间隙1191,锁芯齿轮134和复位齿轮135均可以收容于收容空间内,至少有部分锁芯齿轮134经由间隙1191伸出收容空间,以与传动齿轮133啮合,壳盖119和底壳116共同限定收容空间,其收容空间的空间形状可以根据锁芯齿轮134和复位齿轮135的结构进行匹配,尽可能地保证在复位齿轮135和锁芯齿轮134正常使用情况下,减小收容空间。此外,壳盖119和底壳116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1192(如图4所示)进行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以将壳盖119、复位齿轮135、锁芯齿轮134和底壳116装配于一体,形成模组化结构,使得复位齿轮135和锁芯齿轮134可以紧密地配合于收容空间内,彼此之间不容易发生松脱或分离,同时,模组化后的结构易于生产和装配。
在开锁时,如图6所示,用户将钥匙插入锁芯140的钥匙孔并扭转钥匙,锁芯140的转动凸轮143进行转动;转动凸轮14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锁芯齿轮134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如图6箭头所示方向),锁芯齿轮134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传动齿轮133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133在逆时针转动会带动上锁件160逆时针转动,上锁件160在逆时针转动过程中会拨动主锁舌组件170缩回至锁壳110,同时,传动齿轮133在转动过程中会拨动锁止件131逆时针转动至解锁位置,以使锁止件131远离锁舌组件120以解除对锁舌组件120的锁止,使得锁舌组件120可以自由地伸缩,进而实现开锁。
上锁时,如图5所示,用户反向扭转钥匙,锁芯齿轮134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其中,第二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如图5箭头所示方向),锁芯齿轮134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传动齿轮133顺时针转动,传动齿轮13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上锁件160顺时针转动,上锁件160在转动过程带动主锁舌组件170伸出锁壳110,同时,上锁件160在转动过程中远离锁止件131,锁止件131在弹性件15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由解锁位置转回至锁止位置,锁止件131在转动过程中锁止锁舌组件120以使锁舌组件120无法伸缩,具体地,锁止件131与锁舌组件120相抵,以使锁舌组件120完全伸出锁壳110外且无法缩回至锁壳110,此时,锁舌组件120和主锁舌组件170均伸出锁壳110外,实现上锁。
在锁芯齿轮134的整个转动过程中,复位齿轮135与锁芯齿轮134的转动方向相反,并在转动过程中扭转复位弹性件136使其发生形变,复位弹性件136会产生一个与其被扭转方向相反的回复力,进而复位齿轮135会在复位弹性件13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反向转动,同时,复位齿轮135会带动锁芯齿轮134反向转动进行复位,在开锁和上锁后不需要用户反向扭转钥匙进行手动复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体200通过将齿轮组件132和锁止件131传动配合,通过锁止件131在转动过程中锁止锁舌组件120以实现上锁或者解除对锁舌组件120的锁止以实现开锁,由于传动齿轮133和锁芯齿轮134啮合,在整个转动过程中,两者不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使得整个转动过程更加顺畅,同时,用户在采用钥匙扭转锁芯140开锁和上锁的过程中施加的扭力更加均匀,当锁芯140转动时,锁芯齿轮134能够在锁芯14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并驱使锁止件131转动对锁舌组件120进行锁止或解除锁止,减少空转行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壳;
锁舌组件,所述锁舌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锁壳;以及
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齿轮组件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壳,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锁芯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锁芯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壳,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锁芯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锁芯齿轮在外驱力的作用下驱使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锁止件转动,所述锁止件包括锁止部和延伸臂,所述锁止部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延伸臂连接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自由端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转动路径,所述固定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锁壳,所述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所述自由端选择性地与所述锁舌组件相抵以阻挡所述锁舌组件缩回所述锁壳内,或者,远离所述锁舌组件以使所述锁舌组件缩回至所述锁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齿轮的转动角度小于90°,所述锁止件的转动角度小于所述锁芯齿轮的转动角度,所述延伸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锁芯齿轮的半径2倍或2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止机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锁壳以对所述锁止机构进行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齿轮和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齿轮与所述锁芯齿轮传动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复位齿轮和所述锁壳以对所述复位齿轮进行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锁芯,所述锁芯包括转动凸轮,所述锁芯齿轮设置有拨动缺口以及和所述拨动缺口相贯通的锁芯孔,所述转动凸轮围绕所述锁芯孔的轴线转动,所述转动凸轮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拨动缺口以驱使所述锁芯齿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设置有锁芯安装孔,所述锁芯齿轮围绕所述锁芯安装孔设置,所述锁芯穿设于所述锁芯孔与所述锁芯安装孔配合并与所述齿轮组件传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主锁舌组件和上锁件,所述锁壳设置有主锁舌孔,所述主锁舌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锁壳,所述上锁件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壳并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配合,所述上锁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主锁舌组件选择性地伸出或缩回所述主锁舌孔,所述上锁件和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锁止件和所述上锁件转动,所述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解除对锁舌组件的锁止以使所述锁舌组件可自由地伸缩,所述上锁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主锁舌缩回所述锁壳;所述锁芯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锁止件和所述上锁件转动,所述锁止件在转动过程中锁止所述锁舌组件以使所述锁舌组件无法伸缩,所述上锁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主锁舌伸出所述锁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设置有转轴,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所述上锁件和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并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所述上锁件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围绕所述转轴设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有与所述弧形槽相配合的拨动柱,所述拨动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并在转动过程中拨动所述上锁件转动,或者,所述传动齿轮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围绕所述转轴设置,所述上锁件设置有与所述弧形槽相配合的拨动柱,所述拨动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并在转动过程中拨动所述上锁件转动。
CN201911310894.3A 2019-12-18 2019-12-18 锁体 Active CN111119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0894.3A CN111119600B (zh) 2019-12-18 2019-12-18 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0894.3A CN111119600B (zh) 2019-12-18 2019-12-18 锁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9600A CN111119600A (zh) 2020-05-08
CN111119600B true CN111119600B (zh) 2021-07-06

Family

ID=70499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0894.3A Active CN111119600B (zh) 2019-12-18 2019-12-18 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9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2849A (zh) * 2020-09-24 2021-01-22 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锁装置及离心机
CN112780752A (zh) * 2021-01-11 2021-05-11 胡彬福 一种锁体结构的静音齿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4810U (zh) * 2010-01-13 2010-10-27 谢若鹏 一种插芯门锁的三齿轮传动机构
CN201826633U (zh) * 2010-07-09 2011-05-11 李泽权 一种带齿轮传动结构的插芯门锁
CN204531709U (zh) * 2014-12-09 2015-08-05 广东炬森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方舌静音门锁
CN107989483A (zh) * 2017-12-29 2018-05-04 刘振林 一种锁具
CN108533085A (zh) * 2018-03-05 2018-09-14 周桂美 一种锁体组件
CN109798024A (zh) * 2019-01-23 2019-05-24 庞飞 全自动锁体
CN209687024U (zh) * 2019-01-30 2019-11-26 中山市经纬家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锁芯连接结构及其机械锁体和机电一体化锁体
CN110541619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式驱动装置的防盗锁
CN110541618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转行程的智能锁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4810U (zh) * 2010-01-13 2010-10-27 谢若鹏 一种插芯门锁的三齿轮传动机构
CN201826633U (zh) * 2010-07-09 2011-05-11 李泽权 一种带齿轮传动结构的插芯门锁
CN204531709U (zh) * 2014-12-09 2015-08-05 广东炬森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方舌静音门锁
CN107989483A (zh) * 2017-12-29 2018-05-04 刘振林 一种锁具
CN108533085A (zh) * 2018-03-05 2018-09-14 周桂美 一种锁体组件
CN109798024A (zh) * 2019-01-23 2019-05-24 庞飞 全自动锁体
CN209687024U (zh) * 2019-01-30 2019-11-26 中山市经纬家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锁芯连接结构及其机械锁体和机电一体化锁体
CN110541619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式驱动装置的防盗锁
CN110541618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转行程的智能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9600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9600B (zh) 锁体
EP2325951B1 (en) Anti-vibration connector coupling
CN108349018B (zh) 具有锁定装置的卡盘
US4424693A (en) Key-removable lock core
US9068634B2 (en) Radially engaging system
JP2018530688A (ja) 係止用ピンアセンブリを伴う掘削歯アセンブリ
CN105143578A (zh) 插栓锁闩组件
CN212027430U (zh) 锁芯驱动机构及锁体
CN111188537B (zh) 锁芯、锁具及钥匙
US4312201A (en) Cylinder lock with force-immune knob
CN101871282B (zh) 机械密码锁
US2042025A (en) Lock
US10267294B2 (en) Spring return device
KR200466663Y1 (ko) 도어락의 구동축 연장용 허브
EP2865825B1 (en) Cylinder lock arrangement
CN211229837U (zh) 保险锁舌的伸出与回位机构
EP2865826A1 (en) Cylinder lock arrangement
CN104775676A (zh) 空转内校离合式锁芯
CN213838070U (zh) 锁体及门锁
CN220167715U (zh) 锁具以及锁合装置
CN213087700U (zh) 锁体及门锁
CN212002695U (zh) 门锁锁体方条座空转结构
EP3636860B1 (en) Cylinder for actuation mechanisms
CN220100957U (zh) 经济型锁体
EP4165267A1 (en) Adapter for a locking device, and locking assembly comprising an adapter and a lock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