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0336A - 棘突间垫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棘突间垫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0336A
CN111110336A CN201910025609.7A CN201910025609A CN111110336A CN 111110336 A CN111110336 A CN 111110336A CN 201910025609 A CN201910025609 A CN 201910025609A CN 111110336 A CN111110336 A CN 111110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hole
washer
coupling portion
interspinous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5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0336B (zh
Inventor
金�一
金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co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co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co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lco Biomed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10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0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0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0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62Devices acting on, attached to, or 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vertebral processes, vertebral facets or ribs ; Tools for such devices
    • A61B17/7068Devices comprising separate rigid parts, assembled in situ, to bear on each side of spinous processes; Tool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71Implants for expanding or repairing the vertebral arch or wedged between laminae or pedicles; Tool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05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apophyseal or facet joints, i.e. between adjacent spinous or transverse proces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棘突间垫圈装置,包括:垫圈(spacer),设置于椎骨的相邻的两个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带(band),成双具备,各捆绑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上,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以使上述垫圈维持位于相邻的两个上述棘突之间的状态;固定盖(fixing cap),结合于上述垫圈以将上述带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及弹性体,安设于上述垫圈,维持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的结合力。本发明提供的棘突间垫圈装置,较之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装置,可简便和简化手术过程,从而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在使用导丝进行手术时,较之不使用导丝的情况,可更简便地进行手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

Description

棘突间垫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简便地安装于患者的体内的结构的棘突间垫圈装置。
背景技术
记载于此部分的内容只是提供对本发明的背景信息,而非构成现有技术。
椎管(spinal canal)是脊柱神经经过的通道,位于各椎骨的后方的孔上下连接形成通道,而神经通过该通道从大脑连接至胳膊、腿。
当上述椎骨上出现问题时,椎管变窄,有可能引起压迫神经、引起巨大疼痛的椎管狭窄等疾病。
最常见的脊柱疾病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
上述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原因是随着脊柱的老化过程,前面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椎间盘突出而压迫神经,后面因围绕神经的黄韧带变厚、变硬而压迫神经,位于椎管后方的脊柱关节变得肥厚,而且,因椎骨的摩擦非正常生长的骨头(骨刺,bony spur)压迫脊神经。
因此,为治疗上述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或其他种类的脊柱疾病或缓解脊柱疾病的症状,通过手术将人工装置安装在椎骨。
上述将人工装置插入患者的体内的手术,若失败则将给患者带来极度的痛苦或导致健康损失,还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尤其是在与人的椎骨相邻的位置安装人工装置时,因椎骨、椎管、脊柱神经等的医学特性,在手术失败时将给患者带来致命的损害。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具有可简便地安装于患者的体内的结构的棘突间垫圈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未被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可通过下面的内容将变得明了。
课题解决方案
棘突间垫圈装置的一实施例,可包括:垫圈(spacer),设置于椎骨的相邻的两个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带(band),成双具备,各捆绑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上,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以使上述垫圈维持位于相邻的两个上述棘突之间的状态;固定盖(fixing cap),结合于上述垫圈以将上述带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及弹性体,安设于上述垫圈,维持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的结合力。
上述固定盖,包括:盖体,形成有供上述带的端部插入的第一贯通孔;及结合部,从上述盖体突出,结合于上述垫圈;而上述垫圈形成有供上述结合部插入的第二贯通孔。
上述第一贯通孔呈狭缝(slit)形成并贯通上述盖体形成,以与上述结合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由以上述结合部为中心相互对称的一对构成。
上述带的端部插入上述第一贯通孔,以设置于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一面与上述垫圈的一面接触,另一面与上述固定盖的一面接触,被上述垫圈及上述固定盖加压结合于上述垫圈。
上述垫圈包括在上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并供上述弹性体安设的第一凹槽;固定盖包括在上述结合部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在上述结合部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时,正对上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
当上述结合部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时,上述弹性体以环状具备以安设于上述第一凹槽和上述第二凹槽形成的空间,并加压上述结合部和上述垫圈维持上述固定盖和上述垫圈之间的结合力。
上述固定盖包括由上述盖体的一部分凹陷形成,成对具备,作为手术工具抓住上述固定盖的部位的导引槽。
上述垫圈包括在外周面在相互对称的位置成对具备,各自供相邻的上述棘突安设的安设槽。
棘突间垫圈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上述固定盖包括贯通上述盖体和上述结合部的中央的第三贯通孔;上述棘突间垫圈装置还包括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和上述第三贯通孔的导丝。
发明效果
在实施例中,可通过推或拉固定盖的简便的操作,将带结合于垫圈,或与此相反,将带从垫圈分离。因此,实施例的棘突间垫圈装置,较之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装置,可简便和简化手术过程,从而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
在实施例中使用导丝进行手术时,较之不使用导丝的情况,可更简便地进行手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实施例的棘突间垫圈装置结合于椎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图;
图3为表示一实施例的棘突间垫圈装置的斜视图;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图5为分解一实施例的棘突间垫圈装置的截面图;
图6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固定盖的截面图;
图7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垫圈的截面图;
图8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固定盖的斜视图;
图9为表示一实施例的棘突间垫圈装置的截面图;
图10为表示另一实施例的棘突间垫圈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棘突
20:椎间盘
100:垫圈
110:第二贯通孔
120:第一凹槽
130:安设槽
140:第四贯通孔
200:带
300:固定盖
310:盖体
311:第一贯通孔
312:导引槽
320:结合部
321:第二凹槽
330:第三贯通孔
400:弹性体
500: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变形且可有各种实施例,而在下面,将特定实施例示例于附图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不是把实施例限定在特定事实方式,而需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替代物。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结构,但上述结构不受上述术语的限制。上述术语的目的是区分一个结构和另一个结构。另外,考虑到实施例的结构及作用特殊定义的术语只用于说明实施例,而非限制实施例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给记载为形成于各构成要素的“上”或“下”时,上或下包括两个构成要素直接接触或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设置于上述两个构成要素之间,从而间接设置的情况。另外,表示为“上”或“下”时,可以一个构成要素为准表示上面或下面。
另外,下面使用的“上/上部/之上”及“下/下部/之下”等关系术语,不一定要求或包含这些实体或要素之间的任意物理或逻辑关系或顺序,但用于区别任意实体或要素和其他实体或要素。
图1为表示一实施例的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结合于椎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图。
实施例的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设置于椎骨的相邻的两个棘突(spinousprocess)10之间,抑制脊椎的椎间盘20的突出引起的疾病的发生。
椎骨在包括棘突10的多个骨节之间,包括连接骨节并使骨节柔和运动的椎间盘20。
例如,当因脊椎的老化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椎间盘20突出或因其他原因椎间盘20突出,从而压迫相邻于上述椎间盘20的后方而设的脊椎神经,则患者将经历极大的疼痛,难以正常运动身体。
上述椎间盘20的突出,当因患者的活动相邻的棘突10之间的变窄时将恶化。即,当相邻的棘突10之间的间隔变窄,则包括各棘突10的相邻的骨节之间的间距将变窄。
因此,位于骨节之间的椎间盘20受骨节的压迫,椎间盘20沿与压迫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突出,由此椎间盘20突出,将压迫及刺激位于相邻于椎间盘20的后方即椎骨的后方的椎管的脊椎神经。
因此,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设置于相邻的棘突10之间,在棘突10之间维持间距,抑制因棘突10之间的间距变窄导致的椎间盘20的突出和由此引起的疾病的恶化。
图3为表示一实施例的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的斜视图。图4为图3的分解图;图5为分解一实施例的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的截面图。
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可包括垫圈(spacer)100、带(band)200、固定盖(fixingcap)300及弹性体400。
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可通过手术插入患者的体内并安装在椎骨上。因此,垫圈100、带200、固定盖300可由即使插入体内也不会回引起异常反应或异常反应非常少的生物相容性材质形成。
尤其是,垫圈100和固定盖300可使用坚固的生物相容性材质,具体而言使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制作。
垫圈100可设置于椎骨的相邻的两个棘突10之间。棘突10将各与设置于相邻棘突10之间的垫圈100接触,而棘突10间将相隔垫圈100所占的宽度。
即即使因患者的活动相邻的两个棘突10之间的间距变窄,通过设置于其间的垫圈100,棘突10之间的间距不会缩小至垫圈100所占的宽度以下。
带200成双具备,各捆绑于相邻的两个棘突10上,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100以使上述垫圈100维持位于相邻的两个上述棘10突之间的状态。
即因一对带200各捆绑于相邻的棘突10,固定在其上的垫圈100可稳定设置于棘突10之间,抑制相邻的棘突10之间的间距减少。
固定盖300可结合于上述垫圈100,以将上述带200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100。如图3所示,固定盖300可成对具备。
此时,一对固定盖300可各将一对带200一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100。一对固定盖300可各结合于垫圈100的两侧,以将一对带200固定于垫圈100。
弹性体400可安设于上述垫圈100,以维持上述垫圈100和上述固定盖300之间的结合力。即将固定盖300插入垫圈100加压,则当超过一定的力,弹性体400发生弹性变形,固定盖300稳定安装于垫圈100,因此,带200可固定于垫圈100。
与此相反,在固定盖300稳定安装于垫圈100的状态下,以一定的力拉上述固定盖300,则弹性体400再次发生弹性变形,固定盖300从垫圈100分离,因此,带200也可从垫圈100分离。
此时,将固定盖300稳定安装于垫圈100的力和将固定盖300从垫圈100分离的力相同或类似,而可将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设计成这样的力能在50N~70N的范围。
图6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固定盖300的截面图。图7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垫圈100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固定盖300的斜视图。下面,结合图1至图8更具体说明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
固定盖300包括盖体(cap body)310和结合部320,上述盖体310和结合部320可一体形成。
盖体310可形成有供上述带200的端部插入的第一贯通孔311。结合部320从上述盖体310突出,结合于上述垫圈100上。此时,盖体310的外径可大于结合部320的外径。
垫圈100可形成有供上述结合部320插入的第二贯通孔110。第二贯通孔110可沿垫圈100的长度方向贯通垫圈100形成,因此,一对盖体310可各通过第二贯通孔110的两端结合于上述垫圈100上。
如图3至图6所示,上述第一贯通孔311可呈狭缝(slit)形状并贯通上述盖体310形成。另外,第一贯通孔311以与上述结合部32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由以上述结合部320为中心相互对称的一对构成。
一对第一贯通孔311中可插入一对带200一端部,从而在形成于一对盖体310的共四个贯通孔中插入一对带200的两端部。
如图3至图5所示,当带200固定于垫圈100时,带200因端部插入上述第一贯通孔311,可设置于上述垫圈100和上述固定盖300之间。
此时,带200的一面与上述垫圈100的一面接触,另一面与上述固定盖300的一面接触,使带200被上述垫圈100及上述固定盖300加压结合于上述垫圈100。
即通过来自与带200接触并正对的垫圈100的一面和固定盖300的一面的加压力,带200与垫圈100维持结合,而维持上述结合的加压力通过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的结合提供。
带200的端部设置成插入第一贯通孔311,并再次弯曲以与垫圈100的一面和固定盖300的一面接触,因此,当垫圈100和固定盖300结合,则带200可与垫圈100牢固结合。
如图6及图7所示,可在垫圈100形成第一凹槽120,在固定盖300形成第二凹槽321。
即上述垫圈100可包括在上述第二贯通孔110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并供上述弹性体400安设的第一凹槽120。此时,弹性体400可制作成以设置于上述第一凹槽120的位置的状态结合于上述垫圈100。因此,在垫圈100和固定盖300分离的状态下,弹性体400可维持结合于垫圈100的状态。
另外,上述固定盖300可包括在上述结合部320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在上述结合部320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110时,正对上述第一凹槽120的第二凹槽321。
当垫圈100和固定盖300相互结合时,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321将位于相互正对的位置,而可在由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321形成的空间中设置弹性体400。
如图8所示,上述固定盖300可包括由上述盖体310的一部分凹陷形成,成对具备,作为手术工具(未图示)抓住上述固定盖300的部位的导引槽312。
在图8的斜视图中,在盖体310上只图示一个导引槽312,但在图示的导引槽312的相反一侧,在固定盖300的对称的位置形成导引槽312,因此,导引槽312可包括形成于固定盖300的相互对称的位置的一对。
可通过手术将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安装于患者的患部。此时,可将固定盖300结合于垫圈100,或与此相反,可将固定盖300从垫圈100分离,而为使抓住固定盖300的手术工具稳定容易抓取固定盖300,可在固定盖300形成导引槽312。
在固定盖300中,因盖体310的外周面的截面大体呈圆形,因此,将作为平面部位的导引槽312成对形成于盖体310上,而手术手术工具可抓住导引槽312移动固定盖300。
因此,手术者可使用手术工具稳定容易抓取固定盖300,简便完成将固定盖300结合于垫圈100或将固定盖300从垫圈100分离的作业。
另外,如图6及图8所示,固定盖300可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贯通中央部形成的第三贯通孔330。对上述第三贯通孔330将在以后的内容中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垫圈100可包括第四贯通孔140级安设槽130。第四贯通孔140可在上述垫圈100的中央沿垫圈100的直径方向形成,因此,第三贯通孔330和第二贯通孔110可相互连通。
因此,手术者可通过上述第四贯通孔140观察垫圈100的内部,可由此确认在垫圈100内部固定盖300的结合部320是否插入得当,将要后述的导丝500是否位于适当的位置等。
上述第四贯通孔140可在垫圈100上以适合的数量形成,而较佳地,在将要后述的安设槽130的中央各形成一个,以与多个安设槽130相同的数量具备。
安设槽130中可安设棘突10。即上述垫圈100可包括在外周面在相互对称的位置成对具备,各自供相邻的上述棘突10安设的安设槽130。
如图1、图3及图7所示,安设槽130可在垫圈100的中央部由垫圈100的外周面凹陷形成,而安设槽130可形成为整体上具备缓慢的曲线。
垫圈100的外周面因截面大体呈圆形,在患者的体内安装垫圈100时,各与垫圈100的外周面接触的相邻的棘突10的垫圈的接触面积有可能小。
因此,在棘突10和垫圈100间的接触部位,为增加棘突10和垫圈100间的接触面积,可形成安设槽130。因此,棘突10通过安设于安设槽130与垫圈100具有较宽的接触面积,由此垫圈100可在相邻的棘突10之间维持稳定的位置。
图9为表示一实施例的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的截面图。当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相互结合时,带200的端部插入第一贯通孔311且插入固定盖300和垫圈100之间与垫圈100结合。
此时,带200的端部插入第一贯通孔311沿垫圈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向垫圈100的直径方向弯曲,从而插入固定盖300和垫圈100之间,从而在固定盖300结合于垫圈100时牢固结合于垫圈100。
若带200的端部在未插入第一贯通孔311的状态下插入固定盖300和垫圈100之间,则带200与垫圈100及固定盖300接触的部位非常小。
为在上述结构下维持带200和垫圈100间的结合,垫圈100和固定盖300需结合成具有非常强的结合力的状态。另外,即使固定盖300和垫圈100间的结合力墙,但若患者的活动导致棘突10的移动,从而向带200持续施加张力,则带200和垫圈100间的结合变松,带200有可能从垫圈100分离。
因此,在实施例中将带200的端部插入第一贯通孔311,弯曲带200的端部设置于垫圈100和固定盖300之间,以增加带200与固定盖300及垫圈接触的接触面积,提高带200和垫圈100间的结合力。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通过比较小的结合力牢固结合带200和垫圈之间,即使持续向带200施加张力,也可维持带200和垫圈100间牢固的结合。
弹性体400整体上可呈环状,以便安设于上述第一凹槽120和上的第二凹槽321形成的空间。
另外,如图9所示,弹性400的截面可呈圆形。因此,沿垫圈100的长度方向加压固定盖300一定的力以上,以将结合部320插入第二贯通孔110,则弹性体400产生变形,结合部320的前面部通过弹性体400,弹性体400位于第二凹槽321,固定盖300结合于垫圈100,从而使带200结合于垫圈100。此时,结合部320的前面部是指从结合部320的前端到第二凹槽321为止的部位。
与此相反,在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结合的状态下,沿垫圈100的长度方向拉固定盖300一定的力以上,则弹性体400产生变形,结合部320的前面部通过弹性体400,固定盖300从垫圈100分离,从而带200从垫圈100分离。
因此,如图6及图8所示,在结合部320的前面部和第二凹槽321的侧面形成倾斜面即倒角面,以在弹性体400加压或拉固定盖300,则使结合部320的前面部通过弹性体400。
当结合部320插入第二贯通孔110时,若以一定的力(例如,如上所述的50N~70N)加压固定盖300,则弹性体400变形,结合部320的前面部通过弹性体400,从而使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结合。
此时,弹性体400加压上述结合部320和上述垫圈100,从而维持上述固定盖300和上述垫圈100之间的结合力。即弹性体400贴紧结合部320及垫圈100并加压结合部320及垫圈100,从而维持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紧紧(tight)结合的状态。
当然,若以一定的力(例如,如上所述的50N~70N)拉固定盖300,则弹性体400变形,结合部320的前面部通过弹性体400,从而使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相互分离。
在实施例中,通过加压或拉固定盖300的简便的作业,可将带200结合于垫圈100,或与此相反,将带200从垫圈100分离。因此,实施例的棘10突间垫圈100装置,较之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装置,可简便和简化手术过程,从而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
图10为表示另一实施例的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的截面图。在实施例中,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还可包括导丝500。
即上述固定盖300可包括贯通上述盖体310和上述结合部320的中央的第三贯通孔330。此时,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还可以包括可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110和上述第三贯通孔330的导丝500。
此时,导丝500可使用期粗细比较粗以稍微抑制弹性变形的材料,以使手术者移动导丝500,在棘突10之间调整垫圈100和固定盖300的位置。
导丝500可沿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的长度方向贯通其中央部插入。导丝500例如可以使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的设置、其间的结合或分离等变得容易。
例如,在导丝500上插入固定盖300和垫圈100,移动导丝和垫圈100将垫圈100设置于相邻的棘突10间的适当的位置之后,将带200的端部插入第一贯通孔311,加压固定盖300结合于垫圈100,从而将带200结合于垫圈100。
在实施例中使用导丝500进行手术时,较之不使用导丝500的情况,可更简便地进行手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
另外,在结束将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安装于患者体内的手术之后,必要时可从棘突10间垫圈100装置去除导丝500。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棘突间垫圈装置,包括:
垫圈,设置于椎骨的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
带,成双具备,各捆绑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上,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以使上述垫圈维持位于相邻的两个上述棘突之间的状态;
固定盖,结合于上述垫圈以将上述带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及
弹性体,安设于上述垫圈,维持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的结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盖,包括:
盖体,形成有供上述带的端部插入的第一贯通孔;及
结合部,从上述盖体突出,结合于上述垫圈;
而上述垫圈形成有供上述结合部插入的第二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贯通孔呈狭缝形成并贯通上述盖体形成,以与上述结合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由以上述结合部为中心相互对称的一对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因端部插入上述第一贯通孔,设置于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一面与上述垫圈的一面接触,另一面与上述固定盖的一面接触,被上述垫圈及上述固定盖加压结合于上述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垫圈包括在上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并供上述弹性体安设的第一凹槽;
固定盖包括在上述结合部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在上述结合部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时,正对上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结合部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时,上述弹性体以环状具备以安设于上述第一凹槽和上述第二凹槽形成的空间,并加压上述结合部和上述垫圈维持上述固定盖和上述垫圈之间的结合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盖包括由上述盖体的一部分凹陷形成,成对具备,作为手术工具抓住上述固定盖的部位的导引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垫圈包括在外周面在相互对称的位置成对具备,各自供相邻的上述棘突安设的安设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盖包括贯通上述盖体和上述结合部的中央的第三贯通孔;
上述棘突间垫圈装置还包括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和上述第三贯通孔的导丝。
CN201910025609.7A 2018-10-30 2019-01-11 棘突间垫圈装置 Active CN111110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30325A KR102195984B1 (ko) 2018-10-30 2018-10-30 극돌기 간 스페이서 장치
KR10-2018-0130325 2018-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0336A true CN111110336A (zh) 2020-05-08
CN111110336B CN111110336B (zh) 2023-04-25

Family

ID=7049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5609.7A Active CN111110336B (zh) 2018-10-30 2019-01-11 棘突间垫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95984B1 (zh)
CN (1) CN11111033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9640A1 (fr) * 1999-10-15 2001-04-20 Spine Next Sa Implant intervetebral
US20080177264A1 (en) * 2006-10-19 2008-07-24 Simpirica Spin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aterally stabilized constraint of spinous processes
US7588601B2 (en) * 2004-05-11 2009-09-15 Zimmer Spine Austin, Inc.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20090270918A1 (en) * 2005-04-08 2009-10-29 David Attia Surgical Intervertebral Implant Forming a Swivel Joint
CN108260344A (zh) * 2014-12-03 2018-07-06 索尔科生物医疗株式会社 棘突间带固定用间隔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13094B1 (ko) * 2008-11-07 2011-02-14 신재혁 극돌기간 지지체 및 그 고정방법
US8246655B2 (en) 2009-01-09 2012-08-21 Pioneer Surgical Technology, Inc. Intervertebral implant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sertion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9640A1 (fr) * 1999-10-15 2001-04-20 Spine Next Sa Implant intervetebral
US7588601B2 (en) * 2004-05-11 2009-09-15 Zimmer Spine Austin, Inc.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20090270918A1 (en) * 2005-04-08 2009-10-29 David Attia Surgical Intervertebral Implant Forming a Swivel Joint
US20080177264A1 (en) * 2006-10-19 2008-07-24 Simpirica Spin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aterally stabilized constraint of spinous processes
CN108260344A (zh) * 2014-12-03 2018-07-06 索尔科生物医疗株式会社 棘突间带固定用间隔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48338A (ko) 2020-05-08
CN111110336B (zh) 2023-04-25
KR102195984B1 (ko)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9469B2 (en) Flexible spinal stabilization assembly with spacer having off-axis core member
US2019035794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aterally stabilized constraint of spinous processes
EP2374424B1 (en)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using polyaxial screws
AU2007340272B2 (en) Spine stiffen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1970031A2 (en) Dynamic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20080154312A1 (en) Active settling plate with elastomeric members and method of use
KR101030462B1 (ko) 척추 극돌기 고정장치
US20110071568A1 (en) Spacer Devices Having Retainers And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Stenosi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20060217725A1 (en) Translational plate with spring beam retainer
JP2010538752A (ja) 棘状突起間スペーサ
JP2012531263A (ja) 骨組織クランプ
CA2604208A1 (en) Implants and methods for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a spinal motion segment
MXPA02003813A (es) Implante intervertebral.
JP6861148B2 (ja) 外科インプラント用多軸スクリュー
US20120016417A1 (en) Flexing links for intervertebral stabilization
CN111110336A (zh) 棘突间垫圈装置
KR101643961B1 (ko) 척추경 나사못 장치
US10835294B2 (en) Spacer apparatus between spinous processes
KR20090019528A (ko) 척추간 삽입체
US9314278B2 (en) Apparatus of fixing spinous processes
KR101850215B1 (ko) 척추 스크류 어셈블리
KR100495227B1 (ko) 척추 간격 유지기
KR100925284B1 (ko) 척추간 지지체
US20170079693A1 (en) Interspinous process device
KR101686641B1 (ko) 척추 요추부 극돌기 고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