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0677A -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0677A
CN111100677A CN201811258115.5A CN201811258115A CN111100677A CN 111100677 A CN111100677 A CN 111100677A CN 201811258115 A CN201811258115 A CN 201811258115A CN 111100677 A CN111100677 A CN 111100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atalyst
carrier
bed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81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铁斌
朱慧红
袁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581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0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0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0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45/00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using hydrogen or hydrogen-generating compounds
    • C10G45/02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using hydrogen or hydrogen-generating compounds to eliminate hetero atoms without changing the skeleton of the hydrocarbon involved and without cracking into lower boiling hydrocarbons; Hydrofinishing
    • C10G45/04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using hydrogen or hydrogen-generating compounds to eliminate hetero atoms without changing the skeleton of the hydrocarbon involved and without cracking into lower boiling hydrocarbons; Hydrofinish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14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7/186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with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7/188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with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with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or polonium
    • B01J27/19Molybden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5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configuration
    • B01J35/56Foraminous structures having flow-through passages or channels, e.g. grids or three-dimensional monoli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 B01J8/0278Feeding reactive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 B01J8/029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with stationary packing material in the bed, e.g. bricks, wire rings, baff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 B01J8/04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the fluid passing successively through two or more beds
    • B01J8/0446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the fluid passing successively through two or more beds the flow within the beds being predominantly vert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20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edstock or the products
    • C10G2300/201Impurities
    • C10G2300/202Heteroatoms content, i.e. S, N, O, 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20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edstock or the products
    • C10G2300/201Impurities
    • C10G2300/205Metal cont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20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edstock or the products
    • C10G2300/201Impurities
    • C10G2300/205Metal content
    • C10G2300/206Asphalt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40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deviating from typical ways of processing
    • C10G2300/4006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40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deviating from typical ways of processing
    • C10G2300/4012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40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deviating from typical ways of processing
    • C10G2300/4018Spatial velocity, e.g. LHSV, WHSV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70Catalyst aspe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至少一个上流式反应器,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内至少有两个催化剂床层,各催化剂床层采用相同的加氢处理催化剂;所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为球形载体外直径为5.0~10.0mm,载体至少包括五条贯穿载体的通道即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五个通道均贯穿催化剂载体的球心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两两垂直,各通道所占的总体积为球形载体体积的20%~60%。本发明方法采用特定的催化剂,空隙率高、通透性好,床层压降低,物料分布均匀,特别适用于上流式渣油加氢处理过程,具有加氢活性高、使用周期长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烃类原料加工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日益变重、变劣,越来越多的重油、渣油需要加工处理。重油、渣油的加工处理不但要将其裂化为低沸点的产物,如石脑油、中间馏分油及减压瓦斯油等,而且还要提高它们的氢碳比,这就需要通过脱碳或加氢的方法来实现。其中的脱碳工艺包括焦化、溶剂脱沥青、重油催化裂化等;加氢工艺包括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加氢处理等。加氢工艺既能加氢转化渣油,提高液体产品的产率,而且还能脱除其中的杂原子,产品质量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加氢工艺为催化加工工艺,存在加氢催化剂失活问题,尤其加工劣质、重质烃类原料时,催化剂失活问题更加严重。为了降低重质、劣质渣油加工的成本,增加炼油企业利润,目前,加工更重质、劣质渣油的工艺仍以脱碳工艺为主,但其产品质量差,需要进行后处理才能利用,其中脱沥青油和焦化蜡油馏分尤其需要进行加氢处理,才能继续使用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等轻质化装置进行加工,因此,各炼油企业均另建有脱沥青油和焦化蜡油的加氢处理装置。
重油、渣油加氢处理技术的渣油裂化率较低,主要目的是为下游原料轻质化装置如催化裂化或焦化等装置提供原料。通过加氢处理,使劣质渣油中的硫、氮、金属等杂质含量及残炭值明显降低,从而获得下游原料轻质化装置能够接受的进料。
在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中,根据反应物流在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式,反应器类型可分为通常的固定床反应器即向下流动方式反应器和上流式(UFR)反应器。上流式反应器工艺特征是油气混合物进料从反应器底部向上通过上流式催化剂床层,并且在反应器内是液相连续,气相呈鼓泡形式通过,使整个催化剂床层轻微膨胀,金属和焦炭等沉积物可以均匀地沉积在整个催化剂床层,避免集中在某一局部,较好地发挥了所有催化剂的性能,减缓催化剂床层压降的快速增长。所以要求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还要具有较高的压碎强度和耐磨性能。因为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一直处于微膨胀状态,碰撞和摩擦机会较多,容易破碎和磨损,增加催化剂消耗或给下游反应器和设备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对催化剂的堆积密度、颗粒形状、粒度分布也都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认为比较适宜的颗粒形状为粒度细小的球形。
上流式反应器(UFR)一般设置在固定床反应器(下流方式)之前,可以大幅度降低进入下流式固定床反应器进料中的金属含量,保护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防止其过早失活。上流式反应的技术特点是反应物流自下而上流动,使催化剂床层轻微膨胀,因此压力降较小,从而解决常规固定床反应器加工劣质渣油时的初期与末期压力降变化大的问题。上流式反应器能较好地脱除金属杂质,以保护下游的固定床反应器,延长装置运转周期。这种组合工艺能够充分发挥上流式反应区和固定床反应器各自的优点。
加氢脱硫和脱金属是渣油等重质原料油加氢过程中两个重要反应,也是重油加氢改质的主要目标。渣油加工的难点是沥青质转化。沥青质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是由聚合芳烃、烷烃链、环烷环组成,分子量很大,平均分子大小约6~9nm。沥青质结构中还含有硫、氮、金属等杂原子,原油中80%~90%的金属均富集在沥青质中。这些杂质均“深藏”在分子内部,需要在苛刻的操作条件下才能脱除杂质。沥青质在加氢过程的分解率与所用催化剂的孔径有关。催化剂孔径至少要大于10nm,沥青质有可能扩散到催化剂孔道内。催化剂还需要具有较大的孔容,以提高扩散性能并容纳较多的杂质。因此,对于处理大分子化合物,催化剂的孔结构显得至关重要:催化剂应有一定数量的大孔,可使较大沥青分子易接近催化剂内表面,以达到最大加氢脱金属程度。但大孔数量不能过多,否则,比表面积减少,脱硫活性明显降低。
CN1315994C公开了一种上流式反应系统,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加氢活性的催化剂层的上流式反应器,不仅脱除金属还可脱除硫和残炭。上流式反应器设置多个不同床层装填不同加氢活性的催化剂用来脱除渣油原料中的金属、残炭和硫化物等杂质。该上流式反应器中,在不同床层装填不同活性的催化剂,这样容易引起催化剂的返混和床层的不稳定,上流式反应器内沿着物流方向催化剂活性逐步增加,高活性催化剂床层耗氢逐步增加且放热增加,而上流式反应器由于其氢油比的限制易引起催化剂床层局部缺氢和床层的扰动,容易引起热点的产生,从而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发挥和装置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特定的催化剂以及上流式加氢工艺技术处理渣油,该催化剂空隙率高、通透性好,床层压降低,物料分布均匀,特别适用于上流式渣油加氢处理过程,具有加氢活性高、使用周期长。而且,本发明将该单一品种催化剂应用于上流式反应器中,克服了目前上流式反应器中催化剂种类多,装卸繁琐及不同种类催化剂返混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包括采用至少一个上流式反应器,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内至少有两个催化剂床层,各催化剂床层采用相同的加氢处理催化剂;所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其中,所述载体为球形,球形载体外直径为5.0~10.0mm,其中载体至少包括五条贯穿载体的通道即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五个通道均贯穿催化剂载体的球心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两两垂直,各通道所占的总体积为球形载体体积的20%~60%,优选为28%~60%。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的最小角大于40度,第四通道或第五通道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之间的最小角大于20度。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异形,优选为圆形。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可以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在同一平面内,也可以不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在同一平面内,优选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中的任意两个在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与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呈均匀角度分布。本发明中所述的均匀角度是指同一平面内任意相邻两平面之间的角度差小于10度。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各通道为直通道,其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截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进一步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优选为圆形,截面积基本相等。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还可以包括第六通道和/或第七通道,第六通道设置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并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相交并相通,交点与球心的距离占载体球半径的1/3至3/4,第七通道设置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并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相交并相通,交点与球心的距离占载体球半径的1/3至3/4,且与第六通道分别位于球心两侧。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是以Al2O3-SiO2为载体,其中SiO2重量含量为35%~80%,优选40%~60%。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优选还含有第一金属组分氧化物,所述第一金属组分氧化物为NiO。所述第一金属组分氧化物NiO与Al2O3的摩尔比为0.03:1~0.13:1,优选为0.05:1~0.11:1。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其性质如下:比表面积为80~200m2/g,孔容为0.78mL/g以上,优选0.78~1.15mL/g,孔直径16~100nm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35%~60%,平均孔直径为18nm以上,优选为20~30nm。
本发明的加氢处理催化剂,所述活性金属组分包括第二金属组分即第ⅥB族金属元素和第三金属组分即第Ⅷ族金属元素,其中第ⅥB族金属元素优选为Mo,第Ⅷ族金属元素优选为Ni和/或Co。其中,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计,第二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的含量为1.0%~10.0%,优选为1.5%~7.5%,第一金属组分和第三金属组分的总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0%~10.0%,优选为1.4%~8.0%,氧化硅的含量为35.0%~55.0%,氧化铝的含量为35.0%~55.0%。
进一步,所述催化剂还包括助剂,其中助剂为P、B、Ti、Zr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P。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载体的制备和活性金属组分的负载;其中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1)向硅源中加入酸性胶溶剂,进行酸化处理;
(2)向步骤(1)中加入铝溶胶、γ-Al2O3、固化剂,配制成膏状物料;
(3)将步骤(2)所得膏状物料加入模具中,再将盛有膏状物料模具加热一定时间,使膏状物料固化成型;
(4)将步骤(3)物料脱出模具,经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载体。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载体中优选引入第一金属氧化物,可以在步骤(1)和/或步骤(2)中引入第一金属源(镍源),优选引入方法具体如下:向步骤(1)所得的物料中加入镍源,并使之溶解于物料中。镍源可以采用可溶性镍盐,其中可溶性镍盐可以为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镍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硝酸镍。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硅源为水玻璃、硅溶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硅以氧化硅计的质量含量为20%~40%,优选25%~35%;所述酸性胶溶剂为硝酸、甲酸、醋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硝酸,所述酸性胶溶剂的质量浓度为55%~75%,优选60%~65%,酸性胶溶剂加入量以氢离子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比为1:1.0~1:1.5;所述硅源进行酸化处理后的pH值为1.0~4.0,优选1.5~2.5。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所述铝溶胶可以为三羟基氯化铝,是含Al(OH)3和AlCl3的胶体溶液,它是以金属铝和HCl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煮溶而成,本发明所用铝溶胶的Al/Cl比为1.15~1.46,氧化铝含量25wt%~30wt%;所述γ-Al2O3由其前躯物拟薄水铝石焙烧而成,性质如下:孔容为0.95mL/g以上,优选孔容为0.95~1.2mL/g,比表面积为270m2/g以上,优选比表面积为270~330m2/g,所制载体中铝溶胶中的铝,以氧化铝计,与γ-Al2O3提供的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1~1:3;所述固化剂为尿素、有机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胺盐为六次甲基四胺。所述固化剂的加入量以氮原子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比为1:1.5~1:2.0;所述配制成膏状物料中固含量以二氧化硅、氧化铝重量计为25%~45%,优选28%~40%,其膏状物料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可塑体。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所述模具包含带有球形空腔的壳体和能形成贯通通道的导模,壳体选用刚性材质,外部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优选为球形等对称几何形状。本发明以外部形状是球形为例进行说明,球形壳体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半球体组成,也可以由四个四分之一球体组成。球形空腔的直径可以根据催化剂颗粒的大小来调节,可以为5.0~16.0mm。所述能形成贯通通道的导模选用可燃烧或加热能溶解的材质,如石墨、木材、纸、石蜡、石油树脂等,其结构是首先由上述材料制成柱体,再由柱体制成催化剂所需贯通孔道形状,与载体的贯通孔道相配。例如,由上述材料制成五根柱体,柱体长度为空腔的直径,其中,三根柱体中心相交且两两垂直,第四根柱体和第五根柱体中心相交,两根之间的最小角度大于40度,第四根柱体或第五根柱体与前三根柱体中的任两根柱体之间的最小角大于20度。同时,第四根柱体和第五根柱体可以与前三根柱体中的任两根柱体在同一平面内,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优选第四根柱体和第五根柱体与前三根柱体中的任意两个在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第四根柱体和第五根柱体与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前三根柱体中的任两根柱体呈均匀角度分布。同时保证各通道所占的总体积为球形载体体积的20%~60%,优选为30%~60%,所述导模的结构与载体中的各贯通孔道相配,即除去导模后所产生的通道。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异形,优选为圆形。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再将盛有膏状物料模具加热的温度为70~200℃,优选100~150℃,恒温时间为30~240分钟,优选50~120分钟。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4)中由于模具中膏状物料受热后释放碱性气体,使膏状物料固化并收缩后自动脱模;步骤(4)所述洗涤是用去离子水将脱模后的球状物料洗涤至中性;所述干燥温度为100~150℃,干燥时间为4~10小时。所述焙烧温度为500~900℃,优选为550~800℃,焙烧时间为2~8小时。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活性金属组分的负载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法,即在步骤(4)制备的催化剂载体后增加步骤(5),具体为:将步骤(4)所得载体浸渍负载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再经干燥、焙烧,得到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5)所述载体浸渍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后的干燥和焙烧条件如下:在100~150℃干燥4~10小时,再在400~600℃焙烧2~6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上流式反应器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中,采用至少一个上流式反应器,所述上流式反应器一般采用一个或两个上流式反应器。
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优选设置2~5个催化剂床层,各催化剂床层优选采用本发明同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反应器内各个床层高度可适当调整。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设置两个催化剂床层时,下部为第一床层,上部为第二床层,其中第一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35%~50%,第二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50%~65%。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设置三个催化剂床层时,下部为第一床层,中部为第二床层,上部为第三床层,第一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20%~30%,第二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25%~35%,第三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30%~45%。根据加工原料的不同,催化剂床层高度可以设置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上流式反应器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中,其中,上流式反应器采用的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为5~25MPa,反应温度为300~420℃,液时体积空速为0.05~5.0h-1,氢油体积比为150∶1~400∶1。
本发明所述的重烃原料包括重油和/或渣油,渣油可以为常压渣油和/或减压渣油,重油可以为重质原油(比如稠油)以及其它矿物油中的至少一种,其它矿物油可经选自油砂油和页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上流式加氢处理反应器内装填至少两个催化剂床层且装填相同的加氢处理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具备独特外形和孔结构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具有适宜的粒度、孔道结构和独特的通道结构的硅铝载体,一方面使催化剂床层具有较高的空隙率,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扩散通道和反应通道,缩短了渣油分子的扩散路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且本发明的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氢气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上流式有限的氢气条件下,氢气与原料和活性中心接触几率增加,使得催化剂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采用本发明方法,在上流式反应器内,装填至少两个催化剂床层且装填相同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由于沿着反应物流的方向,物料性质逐步改善,加氢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温度会逐步提高,而且后部催化剂床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处于氢气量较少的环境下,采用大孔径低耗氢的上流式催化剂有利于催化剂床层的稳定和催化剂性能的发挥。另外,沿着反应物流方向反应温度逐步提高,如果在温度较高的反应区,采用较高活性的催化剂,更容易引起床层局部的缺氢反应,容易导致床层热点的产生和床层的波动。因此,对于上流式反应器可通过催化剂活性的控制,使其能够实现活性和稳定性的平衡。
3、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尽管不如沸腾床反应器内物料处于强烈返混状态。但由于其物流流向特点和催化剂床层的微膨胀状态,如果采用固定床加氢技术中在同一催化剂床层采用不同催化剂级配技术,易引起床层返混和床层反应的波动,对装置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4、本发明的上流式加氢处理催化剂具有良好脱容金属的能力,得益于催化剂的优化的孔道设计和载体结构的优化,该催化剂除了具备较高的加氢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脱金属、脱硫和残炭及沥青质转化能力,因此该催化剂具有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特点。
5、采用本发明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容和孔径以及孔道贯通性,适宜沥青质等大分子扩散和转化。催化剂床层初始压降低也有利于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A制备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A的导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B制备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B的导模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B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C制备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C的导模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C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催化剂载体;100.膏状物料;20.模具;30.导模;101.第一通道;102.第二通道;103.第三通道;104.第四通道;105.第五通道;106.第六通道;107.第七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发明中,所述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孔分布是采用压汞法测得的。
本发明中,球形载体体积是(4/3)πR3,其中R为球形载体外直径D的一半即R=D/2。各通道所占的总体积按如下方法测得:首先制得待测本发明载体和对照载体,其中制备对照载体时除了对应于本发明导模部分采用无孔实体替换外其余均与本发明载体制备均相同。先采用水滴定法测定本发明载体和对照载体的孔容,再用100mL量筒分别装本发明载体和对照载体至100mL刻度,然后再向量筒中加入去离子水至100mL刻度,加入水的体积减去100mL对照载体的孔容为100mL对照载体颗粒间的体积,加入水的体积减去100mL本发明载体的孔容为100mL本发明载体颗粒间的体积和各通道的总体积,可认为本发明载体与对照载体颗粒间的体积相同,两者之差即为各通道的总体积。虽然在制备对照载体时只有导模不同,但由于本发明载体中导模分解等原因仍会使通道外的其余部分与对照载体不完全相同,但在本发明中认为由此部分带来的不同可忽略不计。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10整体呈球状,如图3,在载体10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两个半球状的模具组件20拼接成一个中空的球形空腔(也可以采用四个或更多数量的模具组件),首先,在一个半球状的模具空腔内放置导模30,参考如图2。该导模30中至少有三根柱体或其延长线分别贯穿球形空腔的球心,且该三根柱体两两垂直(参考图2;该图为示意图,垂直于纸面的一根柱体并未示出),分别向放置导模30的一个半球状的模具和无导模的一个半球状模具中注入膏状物料100,充满整个空腔后将两个半球模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具20合模,参考图3。由于模具中膏状物料受热后释放碱性气体,使膏状物料固化并收缩后自动脱离模具20,再经焙烧除去导模形成载体的通道,原模具内球形空腔的其他部位则被固化的物料100充填完整,形成各实施例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10。
催化剂载体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该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10为一膏状物料100固化后的球状体结构,在物料100内部具有管状的第一通道101、第二通道102、第三通道103、第四通道104以及第五通道105,五个通道均贯穿催化剂载体10的球心,因此五个通道是完全连通的,其中第一通道101、第二通道102以及第三通道103两两垂直,第四通道104与第五通道105交叉设置,使得第一、二、四、五通道整体呈现类“米”字型,参见图3的球心截面图。第四通道104和第五通道105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只要保证催化剂载体10的通道位置相对均匀即可。
在图3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加通道的数量,增加的通道可以贯穿催化剂载体10的球心,也可以在其他位置进行设置。如图4至6所示,在第四通道104和第五通道105之间设置第六通道106,该第六通道106并不直接贯穿催化剂载体10的球心,其首尾分别直接贯穿第四通道104和第五通道105且在图6中横向设置,其中段直接贯穿第二通道102,这样增加的第六通道106仍然与第一至第五通道处于连通状态。六个通道在图6的球心截面图中整体呈现类“来”字型。
进一步地,如图7至9所示,在增加第六通道106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第七通道107,该第七通道107与第六通道106分别位于催化剂载体10的球心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涉及的三种通道方案在不脱离该设计思路的前提下还可以有很多其他变形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说明,否则百分比、百分含量均以质量计。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说明,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步骤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步骤或其他组成部分。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称取氧化硅含量为28wt%的水玻璃1071g加入烧杯中,启动搅拌装置,向烧杯中缓慢加入质量浓度为65%的硝酸溶液370g,搅拌溶解后烧杯中水玻璃溶液的pH值为1.5,再加入62.5g六水合硝酸镍,溶解后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铝溶胶390g(性质如下:Al/Cl比为1.40,氧化铝含量为28wt%,)和γ-Al2O3 218.4g(性质如下:孔容为1.098mL/g,比表面积为302m2/g),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106.7g六次甲基四胺,待六次甲基四胺全部溶解后加入去离子水,使烧杯中物料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膏状,且以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计的固含量为32%。
将上述膏状物料压入具有球形空腔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半球体中。其中,一个半球休中放入导模,导模由木材制备。导模的结构是由上述材料先制成五个圆柱体,圆柱体长度为球形空腔直径,五个圆柱体中的直径相同。其中,三个圆柱体中点相交且两两垂直,而第四个圆柱体与第五个圆柱体中点交叉,且与三个两两垂直的圆柱体中的任意两个圆柱体整体呈现类“米”字型,参见图3的球心截面视图。膏状物料压入两个半球体空腔,充满整个空腔后将两个半球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并固定。
将盛有膏状物料的球体加热至为120℃,恒温60分钟,由于膏状物料受热后释放氨气使膏状物料固化并收缩后自动脱模成为球状凝胶,再用去离子水洗涤球状凝胶至中性,在120℃下干燥5小时,经700℃焙烧3小时。焙烧过程中能形成贯通通道的导模被燃烧掉,留下了催化剂所需的贯通通道,即得到本发明球状催化剂载体A。所得催化剂载体A的外直径约为5.5mm,通道直径约为1.5mm。
将载体A浸渍Mo-Ni-P溶液,在120℃下干燥6小时,经500℃焙烧3小时得到本发明催化剂AC,催化剂性质见表1。
实施例2
制备过程如实施例1,只是在实施例1的导模基础上,增加一个圆柱体,具体如图4至6所示,即在第四圆柱体和第五圆柱体之间设置第六圆柱体,该第六圆柱体不直接贯穿催化剂载体的球心,其首尾分别直接贯穿第四圆柱体和第五圆柱体且在图6中横向设置,其中段直接贯穿第二圆柱体,这样增加的第六圆柱体仍然与第一至第六圆柱体处于连通状态。五个圆柱体在图6的球心截面图中整体呈现类“来”字型。第六通道与第四和五通道的交点与球心的距离为载体球半径的1/2。
制备的催化剂载体B及催化剂BC性质见表1。其中,所得催化剂载体B的外直径约为5.5mm,通孔直径约为1.3mm。
实施例3
制备过程如实施例2,只是在实施例2的导模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圆柱体,如图7至9所示,即增加第七圆柱体,该第七圆柱体与第六圆柱体相对于催化剂载体10对称设置。第七通道与第四和五通道的交点与球心的距离,为载体球半径的1/2。另外,将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的加入量改为130.2g,调整水玻璃的加入量1428g。
制备的催化剂载体C及催化剂CC性质见表1。其中,所得催化剂载体C的外直径约为5.5mm,通孔直径约为1.3mm。
实施例4
制备过程如实施例1,只是不添加硝酸镍,制备的催化剂载体D及催化剂DC性质见表1。其中,所得催化剂载体F的外直径约为5.5mm,通孔直径约为1.5mm。
比较例1
称取氧化硅含量为28wt%的水玻璃1071g加入烧杯中,启动搅拌装置,向烧杯中缓慢加入质量浓度为65%的硝酸溶液370g,搅拌溶解后烧杯中水玻璃溶液的pH值为1.5,再加入62.5g六水合硝酸镍,溶解后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铝溶胶390g(性质如下:Al/Cl比为1.40,氧化铝含量为28wt%,)和γ-Al2O3 218.4g(性质如下:孔容为1.098mL/g,比表面积为302m2/g),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106.7g六次甲基四胺,待六次甲基四胺全部溶解后加入去离子水,使烧杯中物料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膏状,且以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计的固含量为32%。
将上述膏状物料压入具有球形空腔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半球体中。膏状物料压入两个半球体空腔,充满整个空腔后将两个半球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并固定。
将盛有膏状物料的球体加热至为120℃,恒温60分钟,由于膏状物料受热后释放氨气使膏状物料固化并收缩后自动脱模成为球状凝胶,再用去离子水洗涤球状凝胶至中性,在120℃下干燥5小时,经700℃焙烧3小时,即得到本比较例球状催化剂载体E。所得催化剂载体E的外直径约为5.5mm。
将载体E浸渍Mo-Ni-P溶液,在120℃下干燥6小时,经500℃焙烧3小时得到本比较例的催化剂EC,催化剂性质见表1。
实施例5
采用上流式渣油加氢反应器装置进行中试试验。上流式反应器设置两个催化剂床层。
所用原料为典型中东渣油,上流式反应器中的两个催化剂床层采用本发明同一种催化剂AC,上部催化剂床层与下部催化剂床层所用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1,在反应温度383℃,反应总压力为16.8MPa,液时体积空速0.415h-1,氢油比体积(V/V)300的工艺条件下,在上流式渣油加氢反应器中进行加氢改质反应,主要脱除金属和硫化物等杂质后得到上流式加氢生成油,所采用的工艺条件见表3,生成油性质见表4。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相比,两个催化剂床层采用催化剂BC,上部催化剂床层与下部催化剂床层所用催化剂的体积比为0.8:1.0,所采用的工艺条件如下:在反应温度383℃,反应总压力为16.8MPa,液时体积空速0.415h-1,氢油比体积(V/V)300,生成油性质见表4。
实施例7
与实施例5相比,两个催化剂床层采用催化剂CC,上部催化剂床层与下部催化剂床层所用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0:1.2,所采用的工艺条件同实施例4,生成油性质见表4。
实施例8
与实施例5相比,两个催化剂床层采用催化剂DC,上部催化剂床层与下部催化剂床层所用催化剂的体积比为0.7:1.0,所采用的工艺条件同实施例5,生成油性质见表4。
比较例2
与实施例5相比,两个催化剂床层采用催化剂EC,所采用的工艺条件见表3,生成油性质见表4。
比较例3
与实施例5相比,采用相同的原料在上流式反应器采用相同的工艺条件进行加氢反应,得到上流式加氢生成油。工艺条件详见表3,生成油性质详见表4。
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上流式加氢反应两个床层,下部装填上流式加氢催化剂FZC10U,上部装填上流式加氢催化剂FZC11U。FZC10U属于常规的上流式脱金属催化剂,FZC11U属于上流式脱硫催化剂。两种上流式加氢催化剂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生产。催化剂性质见表2。
表1 实施例和比较例所制备载体和催化剂的性质
催化剂载体编号 载体A 载体B 载体C 载体D 载体E
孔容,mL/g 0.817 0.807 0.795 0.810 0.781
比表面积,m<sup>2</sup>/g 141 138 140 136 151
平均孔直径,nm 23.2 23.4 22.7 23.8 20.7
孔分布,%
<8.0nm 0.7 0.6 0.8 0.6 1.4
8-16 nm 34.1 34.9 36.4 34.3 37.8
16-100 nm 58.4 57.2 56.5 58.4 53.6
>100.0nm 6.8 7.3 6.3 6.7 7.2
催化剂编号 A<sub>C</sub> B<sub>C</sub> Cc D<sub>C</sub> E<sub>C</sub>
金属含量,%
MoO<sub>3</sub> 6.5 6.7 6.4 6.4 6.6
NiO 3.9 4.0 3.6 1.5 4.0
侧压强度,N/粒 40 38 46 27 82
表2比较例所用加氢催化剂的性质
催化剂牌号 FZC-10U FZC-11U
功能 脱金属催化剂 脱硫催化剂
颗粒形状 球形 球形
颗粒外径,mm 2.9 2.9
强度,N.mm<sup>-1</sup> 32 30
比表面积,m<sup>2</sup>/g 110 148
磨损率,wt% 0.3 0.4
金属含量,wt%
MoO<sub>3</sub> 5.2 10.8
NiO 1.2 2.4
表3 实施例5和比较例2-3所采用的主要操作条件
项目 实施例5 比较例2 比较例3
催化剂编号 催化剂A<sub>C</sub> 催化剂D<sub>C</sub> FZC-10U和FZC-11U
反应总压力,MPa 16.8 16.8 16.8
液时体积空速,h<sup>-1</sup> 0.415 0.415 0.415
入口气油比 300 300 300
反应温度,℃ 382.8 383.3 382.8
表4原料及本发明实施例5~8和比较例2~3的评价结果
项目 原料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比较例2 比较例3
催化剂编号 催化剂Ac 催化剂Bc 催化剂Cc 催化剂Dc 催化剂Ec FZC-10U和FZC-11U
密度 (20℃),kg/m<sup>3</sup> 975.5 953.2 953.3 953.2 953.6 955.0 955.3
S,wt% 3.22 1.15 1.22 1.17 1.19 1.37 1.50
N,μg/g 3320 2420 2450 2332 2467 2682 2735
残炭(CCR),wt% 11.3 7.23 7.36 7.32 7.31 7.96 8.20
粘度(100℃),mm<sup>2</sup>/s 80.3 40.44 41.25 41.32 41.65 45.50 48.61
Ni+V,µg/g 72.84 30.22 32.03 32.25 32.15 38.62 42.88
实施例9
为了进一步考察本发明的上流式催化剂及工艺技术活性、稳定性的影响,对实施例5进行催化剂稳定性试验,反应温度383℃,反应总压力为16.8MPa,液时体积空速0.415h-1,氢油比体积(V/V)300的工艺条件下,在上流式渣油加氢反应器中进行加氢改质反应,反应结果见表5。
比较例4
为了进一步考察本发明的上流式催化剂及工艺技术活性、稳定性的影响,对比较例3进行催化剂稳定性试验,反应温度383℃,反应总压力为16.8MPa,液时体积空速0.415h-1,氢油比体积(V/V)300的工艺条件下,在上流式渣油加氢反应器中进行加氢改质反应,反应结果见表5。
表5渣油加氢稳定性试验
固定床反应器 500h 1000h 2000h 3000h
一床层温升,℃ 实施例9 19 18 17 17
一床层温升,℃ 比较例4 16 14 13 12
二床层温升,℃ 实施例9 16 16 15 14
二床层温升,℃ 比较例4 15 14 12 11
总温升,℃ 实施例9 35 34 32 31
总温升,℃ 比较例4 31 28 25 23
生成油S,wt% 实施例9 1.16 1.21 1.25 1.30
生成油S,wt% 比较例4 1.52 1.65 1.72 1.83
生成油CCR,wt% 实施例9 7.21 7.47 7.55 7.62
生成油CCR,wt% 比较例4 8.22 8.89 8.96 9.30
生成油Ni+V,µg/g 实施例9 31.13 32.54 33.62 34.6
生成油Ni+V,µg/g 比较例4 43.30 45.52 46.88 47.76
由表5长时间运转周期的考察,可见采用本发明催化剂进行反应得到的生成油性质比采用比较例中现有催化剂进行反应得到的生成油性质有了明显改善,而且本发明的催化剂比比较例的催化剂加氢活性和稳定性更好。另外,从表5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工艺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上流式反应器各个催化剂床层的温升,这对发挥催化剂的性能至关重要,并能改善反应器反应环境,提高整体催化剂系统的加氢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Claims (16)

1.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包括采用至少一个上流式反应器,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内至少有两个催化剂床层,各催化剂床层采用相同的加氢处理催化剂;所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金属组分,其中所述载体为球形,球形载体外直径为5.0~10.0mm,其中载体至少包括五条贯穿载体的通道即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五个通道均贯穿催化剂载体的球心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两两垂直,各通道所占的总体积为球形载体体积的20%~60%,优选为28%~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的最小角大于40度,第四通道或第五通道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之间的最小角大于2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异形,优选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中的任意两个在同一平面内;优选,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与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呈均匀角度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直通道,优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优选为圆形,截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包括第六通道和/或第七通道,第六通道设置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并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相交并相通,交点与球心的距离占载体球半径的1/3至3/4;第七通道设置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并与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相交并相通,交点与球心的距离占载体球半径的1/3至3/4,且与第六通道分别位于球心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是以Al2O3-SiO2为载体,其中SiO2重量含量为35%~80%,优选40%~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中,还含有第一金属组分氧化物,所述第一金属组分氧化物为NiO。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组分氧化物NiO与Al2O3的摩尔比为0.03:1~0.13:1,优选为0.05:1~0.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性质如下:比表面积为80~200m2/g,孔容为0.78mL/g以上,优选0.78~1.15mL/g,孔直径16~100nm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35%~60%,平均孔直径为18nm以上,优选为20~30n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包括第二金属组分即第ⅥB族金属元素和第三金属组分即第Ⅷ族金属元素,其中第ⅥB族金属元素优选为Mo,第Ⅷ族金属元素优选为Ni和/或Co。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计,第二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的含量为1.0%~10.0%,优选为1.5%~7.5%,第一金属组分和第三金属组分的总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0%~10.0%,优选为1.4%~8.0%,氧化硅的含量为35.0%~55.0%,氧化铝的含量为35.0%~55.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设置2~5个催化剂床层,各催化剂床层采用所述的同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设置两个催化剂床层时,下部为第一床层,上部为第二床层,其中第一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35%~50%,第二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50%~65%。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上流式反应器设置三个催化剂床层时,下部为第一床层,中部为第二床层,上部为第三床层,第一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20%~30%,第二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25%~35%,第三床层占该上流式反应器内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30%~45%。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流式反应器采用的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为5~25MPa,反应温度为300~420℃,液时体积空速为0.05~5.0h-1,氢油体积比为150∶1~400∶1。
CN201811258115.5A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Pending CN111100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8115.5A CN111100677A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8115.5A CN111100677A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0677A true CN111100677A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17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8115.5A Pending CN111100677A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067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2335A (ja) * 1998-06-01 1999-12-14 Akiyoshi Asaki 炭化水素の改質用触媒の製造方法
CN102311786A (zh) * 2010-07-07 201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装置运转周期的渣油加氢处理方法
CN103059938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烃类加氢处理方法
CN103769238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道材料及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686702A (zh) * 2018-06-06 2018-10-23 重集团大连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沸腾床煤焦油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2335A (ja) * 1998-06-01 1999-12-14 Akiyoshi Asaki 炭化水素の改質用触媒の製造方法
CN102311786A (zh) * 2010-07-07 201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装置运转周期的渣油加氢处理方法
CN103059938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烃类加氢处理方法
CN103769238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道材料及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686702A (zh) * 2018-06-06 2018-10-23 重集团大连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沸腾床煤焦油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穆海涛 等: "用于上流式反应器的国产渣油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石油炼制与化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4155B (zh) 一种用于渣油加氢处理的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法
CN105008494B (zh) 渣油加氢裂化和溶剂脱沥青的整合
JPS62199687A (ja) 細孔の大きい触媒を用いる水素化法
US6531054B1 (en) Process for effecting deep HDS of hydrocarbon feedstocks
CN102899081B (zh) 一种蜡油加氢处理方法
CN111100680A (zh) 一种催化剂级配方法以及渣油加氢处理方法
JP2005509083A (ja) 向流水素化処理
US5116484A (en) Hydrodenitrification process
CN109894156B (zh) 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0693A (zh) 重烃原料的加氢处理方法
CN111100677A (zh)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N111100676A (zh) 一种催化剂级配方法及其在渣油加氢处理方法中的应用
CN109897667B (zh)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N111100672A (zh)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氢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N109897665B (zh) 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N109897664B (zh) 一种含酸原油的加氢处理方法
CN109897670B (zh) 一种重烃原料的加氢处理方法
CN109897666B (zh)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N111100698A (zh) 一种高干点高氮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
CN111097547A (zh) 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0674A (zh) 一种利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N111100673A (zh) 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氢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CN111100694A (zh) 一种重烃原料的加氢处理方法
CN111100671A (zh) 一种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对重烃原料的加氢处理方法
CN111100675A (zh) 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加工处理重烃原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