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0106A -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0106A
CN111090106A CN201911358373.5A CN201911358373A CN111090106A CN 111090106 A CN111090106 A CN 111090106A CN 201911358373 A CN201911358373 A CN 201911358373A CN 111090106 A CN111090106 A CN 111090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visibility
physical
fo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83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亭亭
冯凯
王志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New Weath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New Weath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New Weath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New Weath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83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90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0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0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5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u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5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u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其中,该系统包括:第一测雾装置,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第二测雾装置,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测雾装置、第二测雾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克服了单一体制在大气能见度测量过程中不能同时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提高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象目标测量雷达采用微波或激光的单一体制,受雷达体制存在的固有缺陷的影响,气象目标的测量效果不甚理想。毫米波雷达采用微波体制,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对大雾、低云等影响能见度的气象目标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可获取大雾、低云的宏微观参数,但现有毫米波雷达系统在大雾观测上存在灵敏度不足、低仰角测雾易受地杂波影响等问题,且探测可信度仍需提高。激光雷达采用激光探测气象目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由于激光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可水平扫描,但是激光在低能见度或大雾天气下,存在严重的衰减。因此,亟待提出一种穿透能力好,探测灵敏度高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单一体制不能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包括:第一测雾装置,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第二测雾装置,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二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第二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雾装置、第二测雾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测雾装置包括激光雷达装置,所述第二测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装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发射模块通过天线将接收到的回波强度传输给接收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光学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激光的光学数据,并将所述光学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天线座与所述第一测雾装置和所述第二测雾装置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用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包括: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对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测雾装置包括激光雷达装置,所述第二测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装置,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包括消光系数;所述第二物理数据包括回波强度;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包括: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是否有效;当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有效,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确定所述大气能见度;当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无效,根据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所述大气能见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数据,确定气象分布数据,所述气象分布数据包括:气象目标空间分布数据、气象目标水平分布数据、气象目标垂直结构数据、雾粒子谱分布数据、粒子尺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速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方向数据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装置,用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
根据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包括: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以及控制器。其中,第一测雾装置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第二测雾装置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第一发射模和第二发射模块可以发射物理信号,分别将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以及将接收到的第二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二信号采集模块,且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大于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大于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连接,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该系统结合了两种不同的测雾装置的穿透力和灵敏度,克服了大气能见度测量过程中,单一体制不能同时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提高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
2.本发明提供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对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该方法和装置结合两种不同测雾装置得到物理数据,可以同时兼顾穿透力和灵敏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提高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气能见度测量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应用于大气能见度的测量,本申请实施例以雾作为气象目标,测量雾的能见度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包括:第一测雾装置11、第二测雾装置12和控制器13。
第一测雾装置11,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
第二测雾装置12,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二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第二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
控制器13,分别与所述第一测雾装置11、第二测雾装置12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示例性地,第一测雾装置11和第二测雾装置12均用于测量大气的能见度,第一测雾装置包括第一发射模块111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2,第一发射模块111可以向大气中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从大气中返回的第一物理信号,将该第一物理信号传输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2。第二测雾装置12包括第二发射模块121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122,第二发射模块121可以向大气中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从大气中返回的第二物理信号,将该第二物理信号传输给第二信号采集模块122,第一发射模块111发射的物理信号在大气中穿透力大于第二发射模块121发射的物理信号在大气中穿透力。控制器13可以通过同一个天线座与第一测雾装置11和第二测雾装置12连接,实现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同时间、同空间的测量大气的能见度,兼顾了第一测雾装置对薄雾的探测效果和第二测雾装置对浓雾的探测效果,使得测得的大气能见度的准确度更高。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一测雾装置与第二测雾装置的类型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穿透力不同和灵敏度不同的测雾装置即可,当穿透力、灵敏度不同的测雾装置包括多个时,也可以使用多个测雾装置进行大气能见度测量,比如该测雾装置可以选择激光测雾装置、毫米波测雾装置、微米波测雾装置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气能见度系统,包括第一测雾装置、第二测雾装置和控制器。其中,第一测雾装置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第二测雾装置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第一发射模和第二发射模块可以发射物理信号,分别将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以及将接收到的第二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二信号采集模块,且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大于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大于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连接,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该系统结合了两种不同的测雾装置的穿透力和灵敏度,克服了大气能见度测量过程中,单一体制不能同时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提高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测雾装置包括激光雷达装置,第二测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装置。
示例性地,激光雷达装置的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可以水平扫描,且具有的较强的穿透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待薄雾具有良好的探测效果,但是在低能见度或者大雾天气下,激光雷达装置发射的激光存在严重的衰减,不能满足大范围大雾的探测需求。然而毫米波雷达装置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对大雾或低云等影响大气能见度的气象目标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可以获取大雾、低云的宏观参数和微观参数,是测量大雾的理想装置。因此,将激光雷达装置和毫米波雷达装置分别作为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提高了大气能见度的测量范围,提高了大气能见度的测量准确性。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二信号采集模块122包括接收模块1221、信号处理模块1222,第二发射模块121通过天线1223将接收到的回波强度传输给接收模块1221。
示例性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221和信号处理模块1222。其中,接收模块1221用于接收第二发射模块121返回的第二物理数据,接收模块1221可以通过天线1223与第二发射模块121相连,也可以是无线连接,本申请对接收模块与第二发射模块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信号处理模块1222可以与接收模块1221相连,用于处理接收模块1221接收的第二物理数据。第二物理数据可以包括回波强度,可以包括径向速度,还可以包括速度谱宽和极化信息,本申请对第二物理数据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光学接收模块113,用于接收第一发射模块111发射的激光的光学数据,并将光学数据发送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2。
示例性地,光学接收模块113可以通过天线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1相连,也可以通过无线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1相连,用于接收第一发射模块111返回的第二物理数据,并将该第一物理数据发送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2,本申请对光学模块113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1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第一物理数据为第一发射模块返回的激光的光学数据,可以包括消光系数,本申请对光学数据的类型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控制器通过天线座14与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安装在同一个天线座14上,天线座14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13。控制器13可以向隶属于第一测雾装置的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2和隶属于第二测雾装置的第二信号采集模块122发送工作状态的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按照设定的工作模式、扫描模式探测气象目标,比如雾。通过将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连接在同一个天线座14上,通过同一天线座14与控制器13相连,保证了第一测雾装置和第二测雾装置探测的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
示例性地,通过第一信号采集模块获取第一测雾装置的第一物理数据,通过第二信号采集模块获取第二测雾装置的第二物理数据,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通过天线座连接控制器,可以将采集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对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显示,用户通过控制器读取到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
S22,对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
示例性地,控制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第一物理数据可以包括消光系数,根据消光系数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第二物理数据可以包括回波强度,通过回波强度可以反演得到能见度数据,基于第一测雾装置探测获取的第一能见度数据更为准确,可以利用第一测雾装置获得的能见度数据对第二测雾装置反演得到的能见度数据进行订正,得到对应的第二能见度数据,将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经过订正的第二能见度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完整的能见度数据。
S23,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示例性地,第一能见度数据为第一测雾装置采集得到的,获得的为薄雾数据;第二能见度数据是第二测雾装置采集得到的,获得的是浓雾数据。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能够实现各种类型雾的连续探测,进而确定大气能见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通过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对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该方法和装置结合两种不同测雾装置得到物理数据,可以同时兼顾穿透力和灵敏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提高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测雾装置包括激光雷达装置,第二测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装置,第一物理数据包括消光系数;第二物理数据包括回波强度。
示例性地,激光雷达装置用于发射激光信号,采集到的第一物理数据为消光系数,对第一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对应得到第一能见度数据。毫米波雷达装置用于发射毫米波,采集到的第二物理数据为回波强度,对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对应得到第二能见度数据。
上述步骤S13,包括:
首先,当接收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第一能见度数据是否有效。
示例性地,第一能见度数据对应激光雷达装置采集到的大气能见度数据,第二能见度数据对应毫米波雷达装置采集到的大气能见度数据。激光雷达装置对薄雾的探测效果好,可以探测到毫米波雷达装置探测不到的薄雾。激光雷达装置在浓雾的情况下衰减很大,探测距离会大大降低,而毫米波雷达装置在浓雾时受衰减影响小,探测效果好。在接收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时,根据激光雷达装置和毫米波雷达装置对大气能见度的探测属性,判断第一能见度数据是否有效。
其次,当第一能见度数据有效,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示例性地,由于激光雷达装置和毫米波雷达装置采集得到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会有重复,基于激光雷达装置探测得到的能见度数据更为准确,而毫米波仅能根据探测到的回波强度数据反演得到能见度数据,准确性较低,且毫米波雷达装置无法探测到薄雾数据,因此,当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存在重复时,以第一能见度数据为准,即第一能见度数据有效,将第一能见度数据作为大气能见度数据。
再次,当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无效,根据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所述大气能见度。
示例性地,由于激光雷达装置在浓雾的情况下衰减很大,探测距离会大大降低,无法探测到浓度数据,而毫米波雷达装置却不受影响可以探测到浓雾数据,因此当第一能见度数据为空,或者第一能见度数据衰减严重时,以第二能见度数据为准,即第一能见度数据无效,将第二能见度数据作为大气能见度数据。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11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气象分布数据,气象分布数据包括:气象目标空间分布数据、气象目标水平分布数据、气象目标垂直结构数据、雾粒子谱分布数据、粒子尺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速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方向数据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示例性地,激光雷达装置获取的第一物理数据结合毫米波雷达装置获取的第二物理数据可以兼顾两种测雾雷达装置在探测要素、探测灵敏度等方面的优势,确定气象分布数据。由于激光雷达装置和毫米波雷达装置可以按照设定的工作模式和扫描模式进行物理数据获取,基于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扫描模式可以得到对应的气象分布数据,该气象分布数据可以包括气象目标空间分布数据、气象目标水平分布数据、气象目标垂直结构数据、雾粒子谱分布数据、粒子尺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速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方向数据中任意一种或几种。以气象目标为雾为例,根据获取的气象分布数据可以确定较大探测范围内不同厚度、不同分布范围、不同强度的雾的空间分布、雾的水平分布、雾的垂直结构、雾的散射强度、雾的光学厚度、雾的消光系数、雾粒子谱分布、团雾尺度、团雾移动速度和方向以及由雾引起的能见度宏观参数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进而获取雾的二维空间分布图。通过根据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气象分布数据,提高了对气象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的刻画能力,提升了大气能见度的探测效果。
本施例提供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装置,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32,用于对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
确定模块33,用于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气能见度测量装置,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由数据处理模块对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模块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该装置结合两种不同测雾装置得到物理数据,可以同时兼顾穿透力和灵敏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提高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测雾装置包括激光雷达装置,第二测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装置,第一物理数据包括消光系数;第二物理数据包括回波强度时,确定模块33,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第一能见度数据是否有效。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第一能见度数据有效,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第一能见度数据无效,根据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作为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在获取模块31之后,该装置还包括:数据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气象分布数据,气象分布数据包括:气象目标空间分布数据、气象目标水平分布数据、气象目标垂直结构数据、雾粒子谱分布数据、粒子尺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速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方向数据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其中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40连接为例。
处理器4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41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Unit,NPU)或者其他专用的深度学习协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4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4所示的获取模块31、数据处理模块32和确定模块33)。处理器4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
存储器4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41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4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2中,当被所述处理器41执行时,执行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
通过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对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根据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该方法和装置结合两种不同测雾装置得到物理数据,可以同时兼顾穿透力和灵敏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兼顾穿透能力和探测灵敏度的缺陷,提高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
上述计算机设备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雾装置,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一信号采集模块;
第二测雾装置,用于测量大气能见度,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二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物理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第二物理数据传输给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的灵敏度,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物理信号在气象目标中穿透能力;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雾装置、第二测雾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物理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雾装置包括激光雷达装置,所述第二测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发射模块通过天线将接收到的回波强度传输给接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光学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发射模块发射的激光的光学数据,并将所述光学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天线座与所述第一测雾装置和所述第二测雾装置连接。
6.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
对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雾装置包括激光雷达装置,所述第二测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装置,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包括消光系数;所述第二物理数据包括回波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是否有效;
当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有效,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确定所述大气能见度;
当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无效,根据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所述大气能见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数据,确定气象分布数据,所述气象分布数据包括:气象目标空间分布数据、气象目标水平分布数据、气象目标垂直结构数据、雾粒子谱分布数据、粒子尺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速度数据、气象目标移动方向数据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9.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装置,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一物理数据和第二测雾装置采集的第二物理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能见度数据和第二能见度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能见度数据和所述第二能见度数据,确定大气能见度。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能见度测量方法。
CN201911358373.5A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1090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8373.5A CN111090106A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8373.5A CN111090106A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0106A true CN111090106A (zh) 2020-05-01

Family

ID=7039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8373.5A Pending CN111090106A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9010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8853A (zh) * 2020-10-19 2021-01-22 洛阳云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化公路雾区链式能见度监测预警系统
CN112699205A (zh) * 2021-01-15 2021-04-23 北京心中有数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能见度预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04525A (zh) * 2021-08-16 2021-10-15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一种雾区能见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7076A (zh) * 2016-01-06 2016-04-13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毫米波云雷达大雾能见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06886031A (zh) * 2017-02-27 2017-06-23 南京红露麟激光雷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宽谱选通相干探测的瑞利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CN107219521A (zh) * 2017-05-03 2017-09-2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雷达组网通信方法,雷达及终端设备
CN107807366A (zh) * 2017-10-30 2018-03-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大气能见度的计算方法、装置、雷达及系统
CN108614309A (zh) * 2018-05-11 2018-10-02 西安理工大学 云水资源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9270538A (zh) * 2018-11-30 2019-01-25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W频段全固态扫描式毫米波测云雷达系统及雷达测量方法
CN208833896U (zh) * 2018-07-20 2019-05-07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感知系统的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7076A (zh) * 2016-01-06 2016-04-13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毫米波云雷达大雾能见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06886031A (zh) * 2017-02-27 2017-06-23 南京红露麟激光雷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宽谱选通相干探测的瑞利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CN107219521A (zh) * 2017-05-03 2017-09-2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雷达组网通信方法,雷达及终端设备
CN107807366A (zh) * 2017-10-30 2018-03-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大气能见度的计算方法、装置、雷达及系统
CN108614309A (zh) * 2018-05-11 2018-10-02 西安理工大学 云水资源探测系统及方法
CN208833896U (zh) * 2018-07-20 2019-05-07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感知系统的固定装置
CN109270538A (zh) * 2018-11-30 2019-01-25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W频段全固态扫描式毫米波测云雷达系统及雷达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单坤玲 等: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卷云微物理特性的联合反演方法", 《红外与激光工程》 *
史存虎等: "ASR-10SS型雷达方位信号不稳定原因分析", 《空中交通管理》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8853A (zh) * 2020-10-19 2021-01-22 洛阳云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化公路雾区链式能见度监测预警系统
CN112699205A (zh) * 2021-01-15 2021-04-23 北京心中有数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能见度预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99205B (zh) * 2021-01-15 2024-04-02 北京心中有数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能见度预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04525A (zh) * 2021-08-16 2021-10-15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一种雾区能见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3504525B (zh) * 2021-08-16 2024-05-14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一种雾区能见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6883B (zh) 测试毫米波雷达性能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90106A (zh) 一种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
US20160154099A1 (en) Object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oad mirror
US9329266B2 (en) Weather radar apparatus, observation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and observation sequence generation program
US10620311B2 (e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detecting method
US20220326370A1 (en) D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113504525B (zh) 一种雾区能见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3219419A (zh) 一种雷达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112105937A (zh) 一种天线方向图测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39741A (zh) 相控阵天气雷达偏振控制方法及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
CN117651882A (zh) 反射率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9696585B (zh) 一种天线调平方法和系统
CN113253219B (zh) 毫米波雷达的无参照物自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442073A (zh) 激光雷达的标定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KR101868594B1 (ko) 레이더 빔을 이용한 지형 가시선 분석 장치 및 장거리 레이더 시스템
JP2014102235A (ja) レーダ信号処理装置
CN114690157A (zh) 激光雷达反射率的自动标定方法、目标检测方法以及装置
CN115061102A (zh) 一种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585656B2 (en) Sensor control device
CN109458979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视觉分析的天线下倾角测量方法
CN116125488A (zh) 目标追踪方法、信号融合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EP3667232A1 (en) Land feature data structure
CN109450568A (zh) 一种可移动式场强检测系统以及场强检测方法
CN110869777A (zh) 一种基于移动平台的天线测试方法、装置及信息处理设备
CN111289949A (zh) 一种盲区监测雷达测试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