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3015B - 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83015B CN111083015B CN201911374742.XA CN201911374742A CN111083015B CN 111083015 B CN111083015 B CN 111083015B CN 201911374742 A CN201911374742 A CN 201911374742A CN 111083015 B CN111083015 B CN 1110830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board card
- sending
- test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和装置,本申请中,一方面,目标板卡上的两个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连接,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另一方面,目标板卡从测试设备接收到测试报文后,可以基于该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和本板卡的端口数量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以上两方面的配置将目标板卡上的端口串接起来,从而使得测试报文通过外部线缆进入目标板卡后,从确定的发送端口将报文发送出去,再通过该发送端口连接的外部线缆将报文发回目标板卡,以此类推,最终该测试报文返回测试设备。因此,测试设备可以向目标板卡发送测试报文,从而实现对该目标板卡上所有端口的测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的板卡,是指网络设备上包含多个端口,且能够转发报文的插卡。在对板卡进行测试时,需要检测板卡上每个端口接收和发送报文的功能是否正常。
然而板卡类型众多,每种类型的板卡包含的端口的数量不同。为了提高测试效率,亟需一种能适用于端口数量不同的板卡的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对端口数量不同的板卡进行测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目标板卡;所述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外的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确定本板卡上用于接收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
基于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通过所述发送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发送给与该发送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板卡测试的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目标板卡;所述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外的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确定本板卡上用于接收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
第一发送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第一报文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发送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发送给与该发送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
本申请中,一方面,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连接,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另一方面,目标板卡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测试报文后,可以基于该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和本板卡的端口数量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以上两方面的配置将目标板卡上的端口串接起来,从而使得测试报文从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进入目标板卡,然后从根据该第一端口确定的发送端口将报文发送出去,再通过该发送端口连接的外部线缆将报文发回目标板卡,继而通过基于该接收到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确定的发送端口,再次将测试报文发送出去,以此类推,最终该测试报文从第二端口离开该目标板卡,返回测试设备。
因此,测试设备可以通过外部线缆向目标板卡发送测试报文,使得该测试报文在进入目标板卡后,经过目标板卡所有端口再返回测试设备,从而实现对该目标板卡上所有端口的转发功能的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板卡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板卡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板卡测试方法组网图;
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另一种板卡测试方法组网图;
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板卡测试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板卡是指包含多个端口,且能够转发报文的插卡。常见地,板卡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中的插卡。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板卡示意图。该板卡共包含8个端口,且每个端口标注了一个编号,为方便描述,这里将端口的编号从0开始标注。当然,端口的排列顺序和编号数值还可以是其他方式,这里只是示例性地说明,不进行具体限定。
板卡类型众多,每种类型的板卡包含的端口数量不同。而在对板卡进行测试时,需要检测板卡上每个端口接收和发送报文的功能是否正常。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亟需一种能适用于不同端口数量的板卡的测试方法。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测试网络设备的板卡的方法。本申请中,一方面,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连接,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另一方面,目标板卡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测试报文后,可以基于该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和本板卡的端口数量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以上两方面的配置将目标板卡上的端口串接起来,从而使得测试报文从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进入目标板卡,然后从根据该第一端口确定的发送端口将报文发送出去,再通过该发送端口连接的外部线缆将报文发回目标板卡,继而通过基于该接收到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确定的发送端口,再次将测试报文发送出去,以此类推,最终该测试报文从第二端口离开该目标板卡,返回测试设备。
因此,测试设备可以通过外部线缆向目标板卡发送测试报文,使得该测试报文在进入目标板卡后,经过目标板卡所有端口再返回测试设备,从而实现对该目标板卡上所有端口的转发功能的测试。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试网络设备的板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目标板卡,该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相连,该目标板卡上的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相连,该目标板卡上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外的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
以图3所示的测试系统为例,该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设备和目标板卡,其中,测试设备是能构造、发送和接收报文的网络设备,该测试设备包括接收端口和发送端口;目标板卡为包含8个端口的板卡,端口编号分别为0端口-7端口,为方便描述,下文使用端口编号来表示该端口编号指示的端口。
在图3中,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为0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例如双绞线、光缆等)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相连;目标板卡的第二端口为1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相连。此外,2端口与3端口唯一对应,4端口与5端口唯一对应,6端口与7端口唯一对应,互相对应的两个端口之间通过外部线缆相连。
步骤S201:目标板卡在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确定本板卡上用于接收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
步骤S202:目标板卡基于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目标板卡通过外部线缆接收测试报文,在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目标板卡可以通过驱动程序确定接收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
然后,目标板卡可以获取本板卡的端口总数,并结合上述步骤中确定的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在本板卡的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目标板卡“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的方法:
首先,目标板卡将步骤S201中确定的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与预设数值进行加法运算。
其中,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预设数值可以根据外部线缆连接方式来确定。例如外部线缆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当第一端口为目标板卡中端口编号最小的端口时,第二端口为端口编号与第一端口编号相邻的端口,预设数值的取值为3。
然后,目标板卡将上述加法运算的结果与本板卡的端口数量进行取余运算。
例如在图3中,目标板卡的端口总数为8。当0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从测试设备接收到测试报文时,通过公示“(0+3)%8”确定运算结果为3;当2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从3端口接收到测试报文时,通过公式“(2+3)%8”确定运算结果为5。
最后,目标板卡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端口编号与上述取余运算结果相匹配的端口,作为在步骤S201中确定接收端口后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仍以图3为例,与上述步骤中取余运算结果3相匹配的端口为3端口,因此可以确定,若目标板卡从0端口接收到测试报文,则作为接收端口的0端口对应的发送端口为3端口;
与上述步骤中取余运算结果5相匹配的端口为5端口,因此可以确定,若目标板卡从2端口接收到测试报文,则作为接收端口的2端口对应的发送端口为5端口。
按照上述方法,目标板卡可以根据每一个接收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编号和目标板卡的端口数量确定本板卡上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步骤S203:目标板卡通过所述发送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发送给与该发送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
在目标板卡上,每个端口均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相连。因此,目标板卡在通过步骤S202确定发送端口后,可以从该发送端口将测试报文发送给与该发送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的端口。
仍以图3所示目标板卡为例,若步骤S202确定的发送端口为5端口,则目标板卡通过5端口通过外部线缆将该将测试报文发送给与5端口相连的本板卡上的4端口;若步骤S202确定的发送端口为1端口,则目标板卡通过1端口通过外部线缆将该测试报文发送给与1端口相连的测试设备上的接收端口。
至此,完成图2所示的流程。
本申请中,一方面,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连接,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另一方面,目标板卡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测试报文后,可以基于该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和本板卡的端口数量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以上两方面的配置将目标板卡上的端口串接起来,从而使得测试报文从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进入目标板卡,然后从根据该第一端口确定的发送端口将报文发送出去,再通过该发送端口连接的外部线缆将报文发回目标板卡,继而通过基于该接收到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确定的发送端口,再次将测试报文发送出去,以此类推,最终该测试报文从第二端口离开该目标板卡,返回测试设备。
因此,测试设备可以通过外部线缆向目标板卡发送测试报文,使得该测试报文在进入目标板卡后,经过目标板卡所有端口再返回测试设备,从而实现对该目标板卡上所有端口的转发功能的测试。
下面通过图3所示的测试系统对本申请所述的测试网络设备的板卡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图中所示的测试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测试设备,其中网络设备上目标板卡共包含8个端口,实线表示外部线缆连接,具体地,目标板卡上的0端口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连接,1端口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连接,2端口与3端口互相连接,4端口与5端口互相连接,6端口与7端口互相连接。
基于步骤S202中举例的计算方法,在确定接收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后,将接收端口的编号与3相加并将相加结果与目标板卡的总数进行取余运算,可以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第一步:目标板卡通过0端口从测试设备接收测试报文,并通过公式“(0+3)%8”计算,确定当接收端口为0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3端口。然后,目标板卡从3端口发送该测试报文。
由于3端口与2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因此,该3端口会将该测试报文通过外部线缆发送至该目标板卡的2端口。
第二步:目标板卡通过2端口接收测试报文,并通过公式“(2+3)%8”计算,确定与当接收端口为2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5端口。然后,目标板卡从5端口发送该测试报文。
由于5端口与4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因此,该5端口会将该测试报文通过外部线缆发送至该目标板卡的4端口。
第三步:目标板卡通过4端口接收测试报文,并通过公式“(4+3)%8”计算,确定与当接收端口为4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7端口。然后,目标板卡从7端口发送该测试报文。
由于7端口与6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因此,该7端口会将该测试报文通过外部线缆发送至该目标板卡的6端口。
第四步:目标板卡通过6端口接收测试报文,并通过公式“(6+3)%8”计算,确定与当接收端口为6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1端口。然后,目标板卡从1端口发送该测试报文。
由于1端口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因此,该1端口将该测试报文通过外部线缆发送至测试设备。
至此,测试设备发送的测试报文经过目标板卡中的所有端口后返回测试设备,完成了一次对目标板卡的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外部线缆连接方式、以及根据接收端口编号和目标板卡端口数量确定发送端口的方式,仅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中,目标板卡只要能实现从测试设备接收到报文后,使该测试报文经过本板卡的所有端口后再返回测试设备即可,本申请并不对外部线缆连接方式、以及根据接收端口编号和目标板卡端口数量确定发送端口的方式具体限定。
此外,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是该测试设备上的两个平行的端口,两者均支持发送和接收报文。例如图3中,也可以由“发送端口”来接收报文,“接收端口”来发送报文,这种情况下,目标板卡对测试报文的转发方向为图3所示方向的逆方向。此时目标板卡确定接收端口和发送端口的方法与图3描述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而在实际应用中,测试设备也可以同时将这两个端口都用于发送报文和接收报文,从而使得目标板卡能通过外部线缆、以及根据接收端口编号和目标板卡端口数量确定发送端口,使得本板卡上的每个端口同时发送测试报文和接收测试报文,以更高效和全面地对目标板卡的转发功能进行测试。
参见图4,本申请还可以在测试系统中增加环境板卡,来对目标板卡的“跨板”转发进行测试。图中所示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设备、目标板卡和环境板卡。
其中,图4中目标板卡上根据接收端口编号确定的发送端口、以及外部线缆的连接方式与图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环境板卡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且这两个端口之间通过外部线缆连接。可选地,该环境板卡可以是目标板卡所在网络设备上的其他板卡,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设备上的板卡,只需要环境板卡与目标板卡之间内部互相连通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目标板卡预置了第一转发配置消息,具体地,该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环境板卡上的第三端口;
环境板卡预置了第二转发配置消息,具体地,该第二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环境板卡的第四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目标板卡上的目标端口;其中,该目标端口是目标板卡基于步骤S202确定的目标板卡上的发送端口。
下面说明如图4所示的测试系统中测试目标板卡的“跨板转发”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目标板卡通过0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从测试设备接收测试报文,同时,目标板卡确定该0端口为与测试设备通过线缆连接的第一端口;
其次,目标板卡基于预置的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确定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环境板卡的第三端口,并将该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该第三端口的标识发送给环境板卡;
然后,环境板卡接收到上述标识后,将从目标板卡处获取到的测试报文从第三端口通过外部线缆发出,并发送至与该第三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的第四端口;
接着,环境板卡从第四端口接收到所述测试报文时,基于预置的第二转发配置信息,在确定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目标板卡的目标端口后,将该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目标端口的标识返回给目标板卡,其中,由步骤S202可知,该目标端口为3端口;
最后,目标板卡基于接收到上述目标端口的标识,将从环境板卡处获取到的测试报文从3端口通过外部线缆发出,并发送至与3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的4端口。
第二步~第四步:除第一端口以外的端口接收报文后,目标板卡将测试报文从按步骤S202的方法确定的发送端口发出,具体过程可参见上文对图3的描述中的第二步~第四步,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目标板卡实现了从测试设备接收到报文后,使该测试报文经过本板卡的所有端口,还经过了环境板卡中的端口,最后再返回测试设备,从而使得测试设备完成了对目标板卡“板内转发”和“板间转发”的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外部线缆连接方式、以及根据接收端口编号和目标板卡端口数量确定发送端口的方式,仅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中,只要能满足进入目标板卡的测试报文经目标板卡所有端口和环境板卡的至少两个端口转发,再返回测试设备即可,并不对外部线缆连接方式、以及根据接收端口编号和目标板卡端口数量确定发送端口的方式具体限定。
与前述板卡测试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板卡测试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板卡测试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网络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网络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板卡测试装置所在网络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出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网络设备通常根据该网络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板卡测试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在网络设备中的目标板卡上,该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相连,该目标板卡上的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相连,该目标板卡上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外的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
该装置可包括:
接收端口确定单元601,用于在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确定本板卡上用于接收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
第一发送端口确定单元602,用于基于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第一报文发送单元603,用于通过所述发送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发送给与该发送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
可选地,该第一发送端口确定单元包括:
加法运算子单元604(图中未示出),用于对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与预设数值进行加法运算;
取余运算子单元605(图中未示出),用于对加法运算结果与本板卡的端口数量进行取余运算;
第一发送端口确定子单元606(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端口编号与取余运算结果相匹配的端口,作为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中端口编号最小的端口时,所述第二端口为端口编号与第一端口编号相邻的端口;所述预设数值为3。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端口确定单元607(图中未示出),用于在确定所述接收端口不是第一端口时,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还包括环境板卡,该环境板卡上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
目标板卡上配置了第一转发配置信息,该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环境板卡上的第三端口;
环境板卡上配置了第二转发配置信息,该第二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环境板卡的第四端口时,发送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目标板卡上的目标端口;目标端口是所述目标板卡基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编号、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出的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报文发送单元608(图中未示出),用于在确定所述接收端口是第一端口时,基于所述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确定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环境板卡的第三端口,将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环境板卡,以由环境板卡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三端口标识,从第三端口将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发送至与该第三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的所述第四端口,且从第四端口接收到所述测试报文时,基于第二转发配置信息,确定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的目标端口,并将该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目标端口标识返回给目标板卡;
第三报文发送单元609(图中未示出),用于基于返回的目标端口标识,从目标端口将接收到的所述测试报文发送至与该目标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卡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目标板卡;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目标板卡连通的环境板卡,所述环境板卡上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所述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外的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
所述目标板卡上配置了第一转发配置信息,所述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环境板卡上的第三端口;
所述环境板卡上配置了第二转发配置信息,所述第二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环境板卡的第四端口时,发送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目标端口;
所述目标端口是所述目标板卡基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编号、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出的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确定本板卡上用于接收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
基于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所述第一转发配置信息、所述第二转发配置信息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通过所述发送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发送给与该发送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测试板卡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以使得进入目标板卡的测试报文经目标板卡所有端口和环境板卡的至少两个端口转发,再返回测试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包括:
对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与预设数值进行加法运算;
对加法运算结果与本板卡的端口数量进行取余运算;
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端口编号与取余运算结果相匹配的端口,作为所述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中端口编号最小的端口时,所述第二端口为端口编号与第一端口编号相邻的端口;所述预设数值为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接收端口不是第一端口时,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接收端口是第一端口时,基于所述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确定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环境板卡的第三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环境板卡,以由所述环境板卡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三端口标识,从第三端口将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发送至与该第三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的所述第四端口,且从第四端口接收到所述测试报文时,基于所述第二转发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的目标端口,并将所述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目标端口标识返回给所述目标板卡;
基于返回的目标端口标识,从目标端口将接收到的所述测试报文发送至与该目标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
6.一种板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目标板卡;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目标板卡连通的环境板卡,所述环境板卡上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所述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发送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二端口通过外部线缆与测试设备的接收端口相连,所述目标板卡上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外的任一其他端口、与该任一其他端口唯一对应的该目标板卡上的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
所述目标板卡上配置了第一转发配置信息,所述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目标板卡的第一端口时,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环境板卡上的第三端口;
所述环境板卡上配置了第二转发配置信息,所述第二转发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为环境板卡的第四端口时,发送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目标端口;
所述目标端口是所述目标板卡基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编号、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出的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确定本板卡上用于接收该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口;
第一发送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所述第一转发配置信息、所述第二转发配置信息以及本板卡的端口数量,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第一报文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发送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发送给与该发送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测试板卡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以使得进入目标板卡的测试报文经目标板卡所有端口和环境板卡的至少两个端口转发,再返回测试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确定单元包括:
加法运算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编号与预设数值进行加法运算;
取余运算子单元,用于对加法运算结果与本板卡的端口数量进行取余运算;
第一发送端口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端口编号与取余运算结果相匹配的端口,作为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中端口编号最小的端口时,所述第二端口为端口编号与第一端口编号相邻的端口;所述预设数值为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接收端口不是第一端口时,在本板卡所有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该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接收端口是第一端口时,基于所述第一转发配置信息,确定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环境板卡的第三端口,将所述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环境板卡,以由所述环境板卡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三端口标识,从第三端口将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发送至与该第三端口通过外部线缆相连的所述第四端口,且从第四端口接收到所述测试报文时,基于所述第二转发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口为所述目标板卡的目标端口,并将所述测试报文以及确定出的目标端口标识返回给所述目标板卡;
第三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基于返回的目标端口标识,从目标端口将接收到的所述测试报文发送至与该目标端口通过外部线缆连接的所述测试设备或者本板卡上的端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4742.XA CN111083015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4742.XA CN111083015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3015A CN111083015A (zh) | 2020-04-28 |
CN111083015B true CN111083015B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0318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74742.XA Active CN111083015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830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27571B (zh) * | 2022-03-14 | 2022-06-14 | 合肥悦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文件配置方法、芯片测试机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377A (zh) * | 2011-06-30 | 2012-02-15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交换机的整机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06330604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端口连通性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051726A (zh) * | 2017-10-31 | 2018-05-18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板卡测试装置 |
CN109143019A (zh) * | 2017-06-16 | 2019-01-04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板卡自动测试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0212B (zh) * | 2009-07-27 | 2012-12-12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数据平面可靠通信的方法和板卡 |
CN106100941B (zh) * | 2016-08-29 | 2019-04-26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系统测试板卡间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12-27 CN CN201911374742.XA patent/CN1110830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377A (zh) * | 2011-06-30 | 2012-02-15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交换机的整机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06330604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端口连通性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143019A (zh) * | 2017-06-16 | 2019-01-04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板卡自动测试系统 |
CN108051726A (zh) * | 2017-10-31 | 2018-05-18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板卡测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3015A (zh) | 2020-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99633B1 (en) | Misdirected packet detection method | |
US7028087B2 (en) | Network documentation system with electronic modules | |
US11621906B2 (en) | Method for test traffic generation and inspection, and associated switch input or output port and switch | |
CN106330604B (zh) | 一种端口连通性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800501B (zh) | 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1083015B (zh) | 一种板卡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069413A (zh) | 测试数据通信、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111367A (zh) | 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
EP0632280A2 (en) | Inter-section cross cable detection system | |
CN112311574B (zh) | 网络拓扑连线的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0646723A (zh) | 总线接口测试电路和方法 | |
EP2043303A1 (en) |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railway vehicle | |
CN115856589B (zh) | 用于nfc芯片功率管发射电路的测试电路及测试方法 | |
CN112118156B (zh) | 一种用于以太网协议测试的过滤方法和装置 | |
CN110958079B (zh) |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 | |
US8355630B1 (en) | Polarity inversion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circuit switch | |
US6289043B1 (en) |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11092788B (zh) | 一种交换机测试系统 | |
JP2015195487A (ja) | 電子機器、接続確認装置及び接続確認方法 | |
CN115687223A (zh) | 用于嵌入式设备串口通信的方法及装置、嵌入式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0444124C (zh) | 一种串行接口电路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 |
CN107797764B (zh) | 确定路径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673995A (zh) | 一种引流策略配置结果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2647686A (zh) | 用于测试移动通信终端的测试设备及其消息显示方法 | |
CN100396024C (zh) | 一种交换网板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