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1961A -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1961A
CN111081961A CN201911167142.6A CN201911167142A CN111081961A CN 111081961 A CN111081961 A CN 111081961A CN 201911167142 A CN201911167142 A CN 201911167142A CN 111081961 A CN111081961 A CN 111081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strip
electrode mounting
mounting position
positiv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671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1961B (zh
Inventor
黄闯
胡江峰
张振宇
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671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1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1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1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1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1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为实现正、负极同侧出线而导致的装配步骤繁琐、产品次品率高的问题。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导电片和印制板,导电片由分为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本发明中的线束板组件通过布置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与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且通过设计连接导电片中与单体电池的电极所适配的电极安装位的位置,来使正、负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规律布置的电池组来实现同一侧出线,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同时操作人员在组装电池组时,无需特别注意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仅需保证电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方式布置,操作简单,容错率高。

Description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单体电池之间连接有汇流排。电池模组还包括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用于支撑固定汇流排,在使用时覆盖在电池模组的上方,能够采集、监控电压和温度的信号,已成为电池模组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
授权公告号为CN208444901U,授权公告日为2019.01.2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互相串联的电芯(即单体电池),各电芯之间连接有作为汇流排的输出电极板,电池模组中还设置有连接在不同电芯上的正极连接板和负极连接板。该电池模组中,正极连接板和负极连接板布置在电池模组的同一侧处,能够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的问题。
该电池模组中,输出电极板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能够连接间隔布置的电芯的跨接导电片,另外一种为连接相邻布置的两电芯的短接导电片。通过组合使用跨接导电片及短接导电片来改变原有的电流依次传递的方向,再通过调整电芯中电极位置,来使电流传递的首尾两端位于同一侧,便于操作人员在对应电芯处连接正极连接板及负极连接板。但问题在于:为了使电流传递的首端和尾端处于电池模组的同一侧,该电池模组需要调整电芯正、负极的朝向,从而在电芯的并列排列方向上其同一侧的正负极不是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而是“正负无序”的排列方式,使电芯的电极位置应跨接导电片及短接导电片的连接要求而更改,技术人员只能先设计出传递方式及导电片的结构,然后在对应调整电芯的排列方式,步骤繁琐,操作麻烦;并且在组装电芯时,电芯的正、负极在电芯并列方向上排列的无序性会降低组装容错率,增加电池模组次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板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为实现正、负极同侧出线而导致的装配步骤繁琐、产品次品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既能够实现正、负极同侧出线,又具有装配简单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线束板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用于连接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电池组包括4+2n个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中的每一个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五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线束板组件通过布置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与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且通过设计连接导电片中与单体电池的电极所适配的电极安装位的位置,来使正、负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规律布置的电池组来实现同一侧出线,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同时操作人员在组装电池组时,无需特别注意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仅需保证电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方式布置,操作简单,容错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相接以使跨接导电片呈U形;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位于连接段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U形的跨接导电片,该跨接导电片通过跨接段来跨过所需跳过的单体电池,利用连接段实现两间隔布置的单体电池的串接,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
进一步的,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和/或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能够利用跨接导电片呈U形来对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内、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内的短接导电片进行避让,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 正向跨接导电片和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朝向y向两侧布置。
其有益效果在于:正向跨接导电片和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朝向y向两侧布置,用了单体电池中正、负极之间的间隔来容纳跨接导电片,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导电片之间的间隔来布置印制板,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电池模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覆盖在电池组上;
电池组包括4+2n个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中的每一个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五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线束板组件通过布置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与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且通过设计连接导电片中与单体电池的电极所适配的电极安装位的位置,来使正、负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规律布置的电池组来实现同一侧出线,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同时操作人员在组装电池组时,无需特别注意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仅需保证电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方式布置,操作简单,容错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相接以使跨接导电片呈U形;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位于连接段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U形的跨接导电片,该跨接导电片通过跨接段来跨过所需跳过的单体电池,利用连接段实现两间隔布置的单体电池的串接,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
进一步的,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和/或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能够利用跨接导电片呈U形来对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内、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内的短接导电片进行避让,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正向跨接导电片和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朝向y向两侧布置。
其有益效果在于:正向跨接导电片和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朝向y向两侧布置,用了单体电池中正、负极之间的间隔来容纳跨接导电片,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导电片之间的间隔来布置印制板,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中导电片与单体电池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中线束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中导电片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2中导电片与单体电池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
11-单体电池A;12-单体电池B;13-单体电池C;14-单体电池D;15-单体电池E;16-单体电池F;
20-支撑板;201-通过孔;202-安装槽;203-定位柱;204-卡爪;
21-短接导电片A;22-短接导电片B;23-跨接导电片A;231-跨接段;232-连接段;24-跨接导电片B;25-短接导电片C;26-引出导电片A;27-引出导电片B;28-印制板;281-主体部分;282-延伸部分A;283-延伸部分B;29-镍片;
31-第一放置区;311-第一电极安装位;312-第二电极安装位;
32-第二放置区;321-第一电极安装位;322-第二电极安装位;
33-第三放置区;331-第三电极安装位;332-第四电极安装位;
34-第四放置区;341-第一电极安装位;342-第二电极安装位;
35-第五放置区;351-第五电极安装位;352-第六电极安装位;
36-第六放置区;361-第一电极安装位;362-第二电极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电池模块的实施例1:电池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电池组和与电池组适配的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在使用数覆盖在电池组上。如图1所示,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堆叠而成,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以“正-负、负-正、正-负……”的方式布置。
线束板组件主要包括支撑板20,安装在支撑板20上的导电片及安装在支撑板20上的印制板28。现分别对线束板组件的各部分进行介绍。
如图3及图5所示,支撑板20由塑料制成,在线束板组件中起到支撑固定导电片、印制板28的作用。支撑板20为长方形,支撑板20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电片及印制板28的安装槽202,安装槽202内还布置有用于卡紧导电片及印制板28的卡爪204,以及与导电片、印制板28定位配合的定位柱203。支撑板20上还设置有位于安装槽202底的通过孔201,通过孔201连通支撑板20两侧,安装导电片时供导电片连接点通过,通过孔201的位置与单体电池中电极的位置对应。
现以上述的x向和y向来表达导电片及印制板28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对本实施例而言,x向为左右方向,y向为前后方向。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片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连接导电片和引出导电片。其中连接导电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单体电池的电极,通过连接导电片实现各单体电池的串接;引出导电片位于串接电路首尾两端,分别与位于首端、尾端的单体电池的电极连接,来对应形成线束板组件用于与其他电路连接的正、负极。
支撑板20为长方形,现以支撑板20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y向),以支撑板20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x向),单体电池沿着前后方向堆叠布置,且电极都朝上布置。并且相邻的单体电池,以电极极性相反的方式布置,例如从右至左依次为单体电池A11、单体电池B12、单体电池C13及单体电池D14、单体电池E15、单体电池F16,支撑板20上沿由后至前的方向,分为与单体电池A11至单体电池F16对应的第六放置区36至第一放置区31,本实施例中,每个放置区对应的单体电池仅有一个。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导电片有两种结构,分别为呈U形的跨接导电片,以及呈一字形的短接导电片,其中,跨接导电片设置有两个,短接导电片设置有三个。
具体来讲,支撑板20的右侧布置有一个跨接导电片和两个短接导电片,分别为跨接导电片A23和短接导电片A21、短接导电片B22。其中短接导电片A21分别连接单体电池A11及单体电池B12靠右的正、负极,实现单体电池A11及单体电池B12的串接,跨接导电片A23连接单体电池C13与单体电池F16靠右的正、负极,实现单体电池C13与单体电池F16的串接,跨接导电片A23所传递电流的方向与单体电池A11至单体电池F16的排列方向相同,为正向跨接导电片。在跨接导电片A23的开口内还布置有短接导电片B22,短接导电片B22连接了单体电池D14与单体电池E15靠右的正、负极。
支撑板20的左侧布置有一个跨接导电片和一个短接导电片,分别为跨接导电片B24和短接导电片C25,跨接导电片B24连接单体电池A11及单体电池D14靠左的电极,实现单体电池A11与单体电池D14的串接,跨接导电片A23所传递电流的方向与单体电池A11至单体电池F16的排列方向相反,为反向跨接导电片。短接导电片C25布置在跨接导电片B24的开口内,连接了单体电池B12及单体电池C13靠左的电极,实现单体电池B12与单体电池C13串接。
此时,单体电池E15及单体电池F16靠左的电极位于单体电池A11至单体电池F16所形成串接电路的首尾两端,单体电池E15及单体电池F16的电极也对应形成电池模组与外界电路连接的正、负极。
本实施例中的跨接导电片,均具有与“U”形中两侧对应的连接段和与“U”形中底部对应的跨接段,以跨接导电片A23为例,跨接段231与两连接段232相接形成了U形结构;其中,跨阶段能够跨过至少两个单体电池。
本实施例中的引出导电片,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与单体电池E15连接的引出导电片A26和与单体电池F16连接的引出导电片B27,引出导电片A26呈L形,通过L形自身具有的转折结构,来将引出导电片A26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的接线端引向线束板组件的前端。引出导电片B27呈矩形,靠后的一端连接在单体电池F16的电极上,引出导电片B27的前端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并与引出导电片A26的前端位于线束板组件的同一端。引出导电片A26与引出导电片B27与电池上连接的电极位于单体电池在前后方向的同一侧,即两引出导电片的其中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
引出导电片中,作为正极的引出导电片A26与单体电池E15的正极连接,作为负极的引出导电片B27与单体电池F16的负极连接,在电池模组与外接电路连接时,电池模组内电流的传递方向是:由单体电池E15的正极流向单体电池E15的负极,随后通过短接导电片B22传递至单体电池D14中,单体电池D14与单体电池A11之间设置有跨接导电片B24,电流通过跨接导电片B24传递至单体电池A11中,单体电池A11与单体电池B12之间设置有短接导电片A21,电流通过该导电片传递至单体电池B12中,再通过短接导电片C25传递至单体电池C13中,单体电池C13与与单体电池F16之间连接有跨接导电片A23,电流最终移动至单体电池F16上,并通过与单体电池F16连接的引出导电片B27流出。电流在单体电池A11、单体电池C13处传递时,传递方向与常见的顺次传递不同,而发生了跳转。
在第一放置区31、第二放置区32、第四放置区34及第六放置区36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第三放置区33及第五放置区35中的每一个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这些放置区内的电极安装位的位置与通过孔201的位置对应。其中,第三放置区33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第四放置区34的电极安装位相邻;第五放置区35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第六放置区36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正向跨接导电片即跨接导电片A23的正端安装在第一放置区31的第一电极安装位311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负端安装在第四放置区34的第一电极安装位341上;
反向跨接导电片即跨接导电片B24的正端安装在第六放置区36的第二电极安装位362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负端安装在第三放置区33的第四电极安装位332上;
上述的这些短接导电片又可以分为第一短接导电片、第二短接导电片及第三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即短接导电片B22的负端安装在第二放置区32的第一电极安装位321上,正端安装在第三放置区33的第三电极安装位331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即短接导电片C25的正端安装在第四放置区34的第二电极安装位342上,负端安装在第五放置区35的第六电极安装位352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即短接导电片A21的正端安装在第五放置区35的第五电极安装位351上,负端安装在第六放置区36的第一电极安装位361上。
第一放置区31中第二电极安装位312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B27,第二放置区32中第二电极安装位322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A26。
支撑板20的一部分区域用来安装导电片,还有一部分区域用来安装印制板28。本实施例中的印制板28为柔性印制板28,其形状可以随导电片的布置方式而进行改变。印制板28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主体部分281,以及自主体部分281朝向其他的短接导电片、引出导电片延伸的延伸部分。
如图所示,印制板28的主体部分281和延伸部分都呈细条形,布置在导电片之间的间隔中。具体来讲,印制板28的主体部分281具有布置在两个跨接导电片之间的、靠前的部分,还具有布置在跨接导电片B24与短接导电片A21之间的靠后的部分。与主体部分281相接的延伸部分为T形,分别与跨接导电片A23及短接导电片A21之间、引出导电片A26及短接导电片B22对应布置。
两呈T形的延伸部分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区分:靠左的延伸部分A282中,与“T”形中竖直部分对应的部位布置在引出导电片A26与跨接导电片B24之间;与T”形中水平部分对应的部位沿前后方向延伸,一侧朝向引出导电片B27延伸,另一侧朝向跨接导电片B24延伸。
靠右的延伸部分B283中,与“T”形中竖直部分对应的部位布置在跨接导电片A23与短接导电片A21之间;与T”形中水平部分对应的部位沿前后方向延伸,一侧朝向跨接导电片A23延伸,另一侧朝向短接导电片A21延伸。
印制板28的主体部分281和延伸部分与对应的导电片之间,连接有镍片29,镍片29能够实现导通导电片与印制板28的电路,从而将导电片处的电压反馈给印制板28。
在操作人员使用本发明中的电池模组时,单体电池在堆叠时以电极按照“正-负、负-正、正-负……”的布置,无需特别设计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直接利用线束板组件上各导电片的特殊的排布方式,来实现电池组的同侧出线。线束板组件利用短接导电片和跨接导电片两种不同结构、功能的导电片,实现电流传递方向的改变。
本实施例中,仅设置有六块单体电池,这六个单体电池对应了六个放置区,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可以包括这六个放置区和以其他方式排列、连接的单体电池。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的数量及导电片对应的连接方式发生变化,如图6所示,电池模组中布置有10个单体电池,并仍划分为六个放置区,按照图中由前到后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放置区41、第二放置区42、第三放置区43、第四放置区44、第五放置区45、第六放置区46。第一放置区41、第二放置区42、第四放置区44及第六放置区46内均对应布置有一个单体电池,而在第三放置区43及第六放置区中均布置有三个单体电池。
这六个放置区之间,布置的导电片及导电片对应的电极安装位不改变,在第三放置区43中,左侧的单体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第二放置区42内的单体电池串接,右侧的单体电池通过跨接导电片与第六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串接,中部的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两侧的单体电池串接,第三放置区43内实现单体电池串接的短接导电片为第四短接导电片。
在第五放置区45中,左侧的单体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第四放置区44内的单体电池串接,右侧的单体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第六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串接,中部的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两侧的单体电池串接,第五放置区45内实现单体电池串接的短接导电片为第五短接导电片。
第三放置区43及第五放置区45中的单体电池数量可以选用其他奇数个,例如3、5、7个……,在单体电池数量改变时,第三放置区43及第五放置区45内的电池可以采用全部短接的方式来形成一个电池单元。
位于第三放置区43内的电池单元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与第二放置区42及第六放置区46内的单体电池连接,位于第五放置区45内的电池单元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与第四放置区44及第六放置区46内的单体电池连接。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跨接导电片还可以采用蛇形结构,也可以采用直线形,当采用直线形时,需要对跨接导电片进行折弯来使跨接导电片的高度抬高,从而避开其他的短接导电片。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跨接导电片仍采用U形,为保证跨接导电片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来与单体电池的电极连接,将连接段的面积做的稍大些,此时连接段覆盖在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上,仅一部分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落入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5: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跨接导电片仍采用U形,正向跨接导电片和反向跨接导电片以开口相对的方式布置。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6: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印制板布置在支撑板的另外一侧,与导电片处于支撑板上下两侧面。
本发明中线束板组件的结构与上述电池模组实施例中线束板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能解决的问题及达到的效果也相同,因此关于线束板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再重复说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用于连接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电池组包括4+2n个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中的每一个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五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相接以使跨接导电片呈U形;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位于连接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和/或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正向跨接导电片和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朝向y向两侧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6.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覆盖在电池组上;
电池组包括4+2n个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中的每一个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三对以上的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五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相接以使跨接导电片呈U形;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位于连接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和/或第四放置区及第五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正向跨接导电片和反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朝向y向两侧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CN201911167142.6A 2019-11-25 2019-11-25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111081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142.6A CN111081961B (zh) 2019-11-25 2019-11-25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142.6A CN111081961B (zh) 2019-11-25 2019-11-25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1961A true CN111081961A (zh) 2020-04-28
CN111081961B CN111081961B (zh) 2022-04-22

Family

ID=70311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7142.6A Active CN111081961B (zh) 2019-11-25 2019-11-25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19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2592A (zh) * 2020-06-19 2021-01-19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EP3855560A4 (en) * 2019-12-03 2021-07-2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MODU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5824A1 (en) * 2013-01-29 2015-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block,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block holder
CN208062147U (zh) * 2018-01-31 2018-11-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组件、电池包以及电动车辆
CN110190237A (zh) * 2019-03-08 2019-08-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418623U (zh) * 2019-02-18 2019-09-20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5824A1 (en) * 2013-01-29 2015-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block,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block holder
CN208062147U (zh) * 2018-01-31 2018-11-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组件、电池包以及电动车辆
CN209418623U (zh) * 2019-02-18 2019-09-20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190237A (zh) * 2019-03-08 2019-08-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55560A4 (en) * 2019-12-03 2021-07-2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MODULE
CN112242592A (zh) * 2020-06-19 2021-01-19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US20210399377A1 (en) * 2020-06-19 2021-12-23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1961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0742B (zh) 电池组
WO2010002144A2 (ko) 전지셀 상호 연결체 및 전압 센싱 어셈블리와 이들에 전지셀 어셈블리를 연결하는 방법
US8828585B2 (en) Equal distribution-typed connecting member, an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US7851081B2 (en) Equal distribution-typed bus bar,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CN111081961B (zh)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2842695A (zh) 电池包
CN110931696B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CN209515832U (zh) 用于电池包的连接板及电池包集成盖板组件
CN215070189U (zh) 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115411463A (zh) 电芯模块和电池包
CN111029498B (zh) 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CN114583401A (zh) 电池连接模块
CN221057550U (zh) 一种电池包用的模组端板及电池包
CN217691534U (zh) 转接组件及电池包
CN21991750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873167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11341989A (zh) 一种电芯串联结构及使用该电芯串联结构的电池模组
CN111987249A (zh)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220710566U (zh) 一种用于电池的fpc整体线束及电池
CN219979765U (zh) 一种集成板
CN215578947U (zh)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56276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09071484U (zh) 电芯串联结构及使用该电芯串联结构的电池模组
CN218920373U (zh) 导电片以及使用该导电片的高压接线盒
CN21742698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