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6337A - 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6337A
CN111076337A CN201911396142.3A CN201911396142A CN111076337A CN 111076337 A CN111076337 A CN 111076337A CN 201911396142 A CN201911396142 A CN 201911396142A CN 111076337 A CN111076337 A CN 111076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ransition
straight
transition cylind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61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云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3961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6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6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6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包括主套管和次套管;主套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筒、第一过渡筒、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过渡筒;次套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引风管、第三过渡筒、第二直筒、第四过渡筒、第二连接筒、第五过渡筒和第三直筒;引风管、第三过渡筒和第二直筒均位于第一直筒的内部;第四过渡筒套接于第一过渡筒的内部;第二连接筒套接于第一连接筒的内部;第五过渡筒套接于第二过渡筒的内部;第一直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引风管远离第三过渡筒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延伸至第一直筒的外部;第三直筒远离第五过渡筒的一端通过第二过渡筒的开口端延伸至第二过渡筒的外部。

Description

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一些内陆地区,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为寒冷,室内采用供暖的方式来减缓寒冷对人们生产及生活的影响。但在一些养殖场所、医护场所和办公场所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需要进行通风,通过提高空气的清新度来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性以及提高室内的综合环境。
目前,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通风时,室内的热能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通风时,室内的热能损耗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的一种通风装置,包括主套管和次套管;
主套管和次套管的两端部均为开口结构;
主套管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
次套管的其中一端部通过第一通孔延伸至主套管的外部,其中另一端部通过主套管的其中一开口端延伸也延伸至主套管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套管为一个;次套管为多个;
主套管整体为“S”型结构或“L”型结构或“一”型结构或“П”型结构中的一种;
当主套管为“S”型结构时,主套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筒、第一过渡筒、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过渡筒;
第一直筒远离第一过渡筒的一端和第二过渡筒远离第一连接筒的一端均为开口结构;
每个次套管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引风管、第三过渡筒、第二直筒、第四过渡筒、第二连接筒、第五过渡筒和第三直筒;
引风管、第三过渡筒和第二直筒均位于第一直筒的内部;第四过渡筒套接于第一过渡筒的内部;第二连接筒套接于第一连接筒的内部;第五过渡筒套接于第二过渡筒的内部;
第一通孔开设于第一直筒的侧壁;引风管远离第三过渡筒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延伸至第一直筒的外部;
第三直筒远离第五过渡筒的一端通过第二过渡筒的开口端延伸至第二过渡筒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过渡筒、第二过渡筒、第三过渡筒、第四过渡筒和第五过渡筒均为“V”型结构;
第一直筒、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的轴线相互平行;
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引风管的轴线均与第一直筒的轴线成预设角度。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靠近第一直筒的开口端,第一直筒内固定有多个净气叶片;
每个净气叶片均包括截面为圆弧结构的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也为圆弧结构的第二导向板;第二导向板远离第一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矩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圆弧结构的第三导向板;第三导向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矩形结构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三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也为圆弧结构的第四导向板;
第一过渡筒的夹角的外侧开设有第二通孔;
预设角度为0-180度。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处设有自固定管塞;
自固定管塞包括圆筒结构的管塞颈;管塞颈位于第一直筒的内部;
管塞颈的一端固定有管塞盖;管塞盖位于第一直筒的外部;
管塞盖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每个引风管通过管塞颈的内部及其中一个贯穿孔后,延伸至第一直筒的外部;
第一直筒的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固定有圆锥结构的防护罩。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直筒和第一过渡筒、第一过渡筒和第一连接筒以及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过渡筒均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均为一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风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一支撑板和一个以上第二支撑板;每个第一支撑板和每个第二支撑板均为半圆形板状结构;
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两相邻、所在平面彼此平行交错设置在主套管内;
第一支撑板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第二支撑板开设有第四通孔;
其中一个以上次套管能够贯穿第三通孔,其中一个以上次套管能够贯穿第四通孔。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由导热材质制成;
主套管包括内层的隔热层和外层的壳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弧形端均与隔热层的内侧壁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次套管的引风管通过扎紧带固定;
第三直筒远离第五过渡筒的一端与第一风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第一直筒远离第一过渡筒的一端设有第二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通风装置通过设置主套管和次套管,室内的热气流经主套管流至室外,室外的冷气流经次套管流至室内。如此,在一些养殖场所、医护场所或办公场所等一些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通风时,通风装置使得热气流和冷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进行热交换,有效地降低了室内的热能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通风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通风装置中主套管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通风装置中净气叶片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通风装置中第一支撑板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通风装置中第二支撑板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通风装置中自固定管塞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10-主套管;111-第一直筒;1111-第一通孔;112-第一过渡筒;1121-第二通孔;113-第一连接筒;114-第二过渡筒;120-次套管;121-引风管;122-第三过渡筒;123-第二直筒;124-第四过渡筒;125-第二连接筒;126-第五过渡筒;127-第三直筒;130-净气叶片;131-第一导向板;132-第二导向板;133-第一连接板;134-第三导向板;135-第二连接板;136-第四导向板;140-第二连接装置;150-第一支撑板;151-第三通孔;160-第二支撑板;161-第四通孔;171-第一连接装置;172-防护罩;180-自固定管塞;181-管塞颈;182-管塞盖;1821-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作为本发明一种通风装置一具体实施例,通风装置包括主套管110和次套管120。主套管110和次套管120的两端部均为开口结构。主套管110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11,次套管120的其中一端部通过第一通孔1111延伸至主套管110的外部,其中另一端部通过主套管110的其中一开口端延伸也延伸至主套管110的外部。
在此实施例中,室内的热气流经主套管110流至室外,室外的冷气流经多个次套管120流至室内。如此,在一些养殖场所、医护场所或办公场所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通风时,通风装置使得热气流和冷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进行热交换,有效地降低了室内的热能损耗。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主套管110为一个和次套管120为多个。主套管110整体呈“S”型结构或“L”型结构或“一”型结构或“П”型结构中的一种。当主套管110为“S”型结构时,主套管11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筒111、第一过渡筒112、第一连接筒113和第二过渡筒114。第一直筒111远离第一过渡筒112的一端和第二过渡筒114远离第一连接筒113的一端均为开口结构。每个次套管120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引风管121、第三过渡筒122、第二直筒123、第四过渡筒124、第二连接筒125、第五过渡筒126和第三直筒127。引风管121、第三过渡筒122和第二直筒123均位于第一直筒111的内部,第四过渡筒124套接于第一过渡筒112的内部,第二连接筒125套接于第一连接筒113的内部,第五过渡筒126套接于第二过渡筒114的内部。第一直筒1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11,引风管121远离第三过渡筒122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1111延伸至第一直筒111的外部。第三直筒127远离第五过渡筒126的一端通过第二过渡筒114的开口端延伸至第二过渡筒114的外部。
具体地,室内的热气流通过第二过渡筒114的开口端流入第二过渡筒114内后,再依次流经第一连接筒113、第一过渡筒112和第一直筒111后,从第一直筒111的开口端流至室外。室外的冷气流通过引风管121远离第三过渡筒122的一端流入引风管121后,再依次流经第三过渡筒122、第二直筒123、第四过渡筒124、第二连接筒125、第五过渡筒126和第三直筒127后,再第三直筒127远离第五过渡筒126的一端流至室内。其中,引风管121、第三过渡筒122和第二直筒123均位于第一直筒111的内部,第四过渡筒124套接于第一过渡筒112的内部,第二连接筒125套接于第一连接筒113的内部,第五过渡筒126套接于第二过渡筒114的内部。
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过渡筒112、第二过渡筒114、第三过渡筒122、第四过渡筒124和第五过渡筒126均为“V”型结构。第一直筒111、第一连接筒113、引风管121、第二直筒123、第二连接筒125和第三直筒127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或多棱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直筒111、第二直筒123和第三直筒127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过渡筒112的夹角的外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121。第一连接筒113、第二连接筒125、引风管121的轴线均与第一直筒111的轴线成预设角度。具体地,预设角度为0-180度。在冷热气流换热过程中,当预设角度为0-90度时,在第一直筒111、第一过渡筒112、第一连接筒113内产生的冷凝液能够通过第二通孔1121流至主套管110的外部;当预设角度为90-180度时,第一连接筒113内产生的冷凝液能够从第二过渡筒114的开口端流出。冷凝液可作为农业土地的天然肥料使用。靠近第一直筒111的开口端,第一直筒111内固定有多个净气叶片130。净气叶片能够对流经第一直筒111的热气流进行净化,进一步地去除热气流中易溶于水的杂质,提高了对热气流的净化和利用率。具体地,每个净气叶片130均包括截面为圆弧结构的第一导向板131,第一导向板131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也为圆弧结构的第二导向板132,第二导向板132远离第一导向板131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矩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板133,第一连接板133远离第二导向板132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圆弧结构的第三导向板134,第三导向板134远离第一连接板133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矩形结构的第二连接板135,第二连接板135远离第三导向板134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也为圆弧结构的第四导向板136。第一导向板131、第二导向板132、第一连接板133、第三导向板134、第二连接板135和第四导向板136组成流体学结构,符合流体学要求。既能够降低对热气流流动的阻力,又能够改善对热气流中杂质的去除效果。
参照图1、图2和图6,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1处设有自固定管塞180。自固定管塞180包括圆筒结构的管塞颈181,管塞颈181位于第一直筒111的内部。管塞颈181的一端固定有管塞盖182,管塞盖182位于所述第一直筒111的外部。管塞盖182开设有多个贯穿孔1821。每个引风管121的一端通过管塞颈181的内部及其中一个贯穿孔1821后,延伸至第一直筒111的外部。如此,提高了第一通孔处的气密性,有效地减少了从第一通孔1111处引风管121之外的缝隙流出。进一步地,引风管121与管塞盖182之间产生的缝隙可通过密封垫来减小,进一步提高密封性。第一直筒111的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装置171固定有圆锥结构的防护罩172,防护罩172能够有效地避免雨水进入主套管110内,加强了对主套管110的保护。第一连接装置171可为支撑杆、支撑架或其他部件或结构等。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直筒111和第一过渡筒112、第一过渡筒112和第一连接筒113以及第一连接筒113和第二过渡筒114均通过第二连接装置140固定连接。如此,有效地提高了连接的稳固性。第二连接装置140可为法兰盘、连接板或其他结构和部件等。第一连接筒113和第二连接筒125均为一个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热气流在主套管110内的滞留时间以及冷气流在次套管120内的滞留时间,进而提高了热交换率,改善了热交换效果。通风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一支撑板150和一个以上第二支撑板160。其中,每个第一支撑板150和每个第二支撑板160均为半圆形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板150和第二支撑板160两两相邻、所在平面彼此平行交错设置在主套管110内。第一支撑板150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51,第二支撑板160开设有第四通孔161。其中一个以上次套管120能够贯穿第三通孔151,其中一个以上次套管120能够贯穿第四通孔161。第一支撑板150和第二支撑板160提高了次套管120的稳固性。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50和第二支撑板160由导热材质制成。具体地,导热材质可为铝、铜或钢等等。既具有较好地耐腐蚀性,又具有较好地热传导性,提高热交换速率,改善热交换效果。另外,第一支撑板150和第二支撑板160相向地交替设置,使得热气流在主套管110沿S型路线曲折流动,增多了热气流在主套管110内的行进路程,进而在热气流行进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得热气流在主套管110内的滞留时间有效增多,使得冷热气流之间的热传导更加充分。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次套管120的外侧壁套接有多个吸热金属片,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吸热金属片会对主套管110内热气流的流动产生一定阻力,降低了热气流的流动速度,改善换热效果。主套管110包括内层的隔热层和外层的壳体。隔热层的材质为超细玻璃棉、泡沫塑料、高硅氧棉或聚酯亚胺等等。壳体应具有较大的抗冲击强度或抗拉伸强度,壳体的材质可以为钢、塑料、塑胶或橡胶等等。隔热层既具有较好地耐腐蚀性,又能够降低在主套管110内完成的热传导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第一支撑板150和第二支撑板160的弧形端均与隔热层的内侧壁相抵接。如此,有效地避免了第一支撑板150和第二支撑板160与壳体直接接触,减少热量的损失。多个次套管120的引风管121通过扎紧带固定,多个次套管120的第三直筒127也通过扎紧带固定,有效地降低了空间的占用率。同时提高了引风管121和第三直筒127的自由端的稳固性。在其他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直筒127远离第五过渡筒126的一端与第一风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如此,通过第一风机能够驱动冷气流流经次套管120。第一直筒111远离第一过渡筒112的一端设有第二风机。如此,通过第二风机能够驱动热气流流经主套管110。进而使得主套管110内的热气流和多个次套管120内的热气流能够较好地进行热交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套管和次套管;
所述主套管和所述次套管的两端部均为开口结构;
所述主套管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次套管的其中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主套管的外部,其中另一端部通过所述主套管的其中一开口端延伸也延伸至所述主套管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管为一个;所述次套管为多个;
所述主套管整体为“S”型结构或“L”型结构或“一”型结构或“П”型结构中的一种;
当所述主套管为“S”型结构时,所述主套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筒、第一过渡筒、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过渡筒;
所述第一直筒远离所述第一过渡筒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过渡筒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一端均为开口结构;
每个所述次套管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引风管、第三过渡筒、第二直筒、第四过渡筒、第二连接筒、第五过渡筒和第三直筒;
所述引风管、所述第三过渡筒和所述第二直筒均位于所述第一直筒的内部;所述第四过渡筒套接于所述第一过渡筒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筒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内部;所述第五过渡筒套接于所述第二过渡筒的内部;
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直筒的侧壁;所述引风管远离所述第三过渡筒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筒的外部;
所述第三直筒远离所述第五过渡筒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过渡筒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过渡筒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筒、所述第二过渡筒、所述第三过渡筒、所述第四过渡筒和所述第五过渡筒均为“V”型结构;
所述第一直筒、所述第二直筒和所述第三直筒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所述引风管的轴线均与所述第一直筒的轴线成预设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直筒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直筒内固定有多个净气叶片;
每个所述净气叶片均包括截面为圆弧结构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也为圆弧结构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矩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圆弧结构的第三导向板;所述第三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为矩形结构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三导向板的一端固定有截面也为圆弧结构的第四导向板;
所述第一过渡筒的夹角的外侧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预设角度为0-18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处设有自固定管塞;
所述自固定管塞包括圆筒结构的管塞颈;所述管塞颈位于所述第一直筒的内部;
所述管塞颈的一端固定有管塞盖;所述管塞盖位于所述第一直筒的外部;
所述管塞盖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每个所述引风管通过所述管塞颈的内部及其中一个所述贯穿孔后,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筒的外部;
所述第一直筒的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固定有圆锥结构的防护罩。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筒和所述第一过渡筒、所述第一过渡筒和所述第一连接筒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筒和所述第二过渡筒均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筒和所述第二连接筒均为一个以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一支撑板和一个以上第二支撑板;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为半圆形板状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两相邻、所在平面彼此平行交错设置在所述主套管内;
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开设有第四通孔;
其中一个以上所述次套管能够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其中一个以上所述次套管能够贯穿所述第四通孔。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由导热材质制成;
所述主套管包括内层的隔热层和外层的壳体;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弧形端均与所述隔热层的内侧壁相抵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次套管的所述引风管通过扎紧带固定;
所述第三直筒远离所述第五过渡筒的一端与第一风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直筒远离所述第一过渡筒的一端设有第二风机。
CN201911396142.3A 2019-12-30 2019-12-30 通风装置 Pending CN111076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6142.3A CN111076337A (zh) 2019-12-30 2019-12-30 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6142.3A CN111076337A (zh) 2019-12-30 2019-12-30 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6337A true CN111076337A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1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6142.3A Pending CN111076337A (zh) 2019-12-30 2019-12-30 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6337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7724A (ja) * 1998-03-13 1999-09-24 Kazuyuki Kobayashi 換気装置
CN1243567A (zh) * 1997-09-22 2000-02-02 川野通彦 带导向叶片的吸入弯头
JP2000035239A (ja) * 1998-07-14 2000-02-02 Fukuchi Kensou:Kk ダクト式排気型熱回収換気装置
GB2374661A (en) * 2001-04-17 2002-10-23 Edmund Peter Gortowski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building
US7997328B2 (en) * 2006-12-29 2011-08-1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2797343A (zh) * 2011-05-24 2012-11-28 屏东科技大学 竖井式进排气方法及其构造
CN203964253U (zh) * 2014-08-01 2014-11-26 吉首大学 游泳馆节能换气器
CN206495466U (zh) * 2017-02-08 2017-09-15 柏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三重防雨水保护风管结构
KR20180069630A (ko) * 2016-12-15 2018-06-25 은성화학(주) 지하 공간 폐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CN108613311B (zh) * 2018-04-28 2019-03-2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通风装置
CN208735839U (zh) * 2018-07-27 2019-04-12 山东事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交换功能的复合通风管道装置
CN209068675U (zh) * 2018-11-14 2019-07-05 江西云吉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冷热交换和防止冷凝水倒灌的新风空气净化器通风件
CN110006155A (zh) * 2019-05-06 2019-07-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风管道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567A (zh) * 1997-09-22 2000-02-02 川野通彦 带导向叶片的吸入弯头
JPH11257724A (ja) * 1998-03-13 1999-09-24 Kazuyuki Kobayashi 換気装置
JP2000035239A (ja) * 1998-07-14 2000-02-02 Fukuchi Kensou:Kk ダクト式排気型熱回収換気装置
GB2374661A (en) * 2001-04-17 2002-10-23 Edmund Peter Gortowski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building
US7997328B2 (en) * 2006-12-29 2011-08-1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2797343A (zh) * 2011-05-24 2012-11-28 屏东科技大学 竖井式进排气方法及其构造
CN203964253U (zh) * 2014-08-01 2014-11-26 吉首大学 游泳馆节能换气器
KR20180069630A (ko) * 2016-12-15 2018-06-25 은성화학(주) 지하 공간 폐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CN206495466U (zh) * 2017-02-08 2017-09-15 柏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三重防雨水保护风管结构
CN108613311B (zh) * 2018-04-28 2019-03-2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通风装置
CN208735839U (zh) * 2018-07-27 2019-04-12 山东事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交换功能的复合通风管道装置
CN209068675U (zh) * 2018-11-14 2019-07-05 江西云吉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冷热交换和防止冷凝水倒灌的新风空气净化器通风件
CN110006155A (zh) * 2019-05-06 2019-07-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风管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0081A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WO2016091021A1 (zh) 换热器、换热模块、换热装置以及热源单元
JP2013024553A (ja) 熱交換装置
CN111076337A (zh) 通风装置
CN207716926U (zh) 一种带有导向折流板的管式冷却器
CN205537249U (zh) 一种采用板式显热换热的工业热回收换热箱
CN209724395U (zh)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燃气舱的均匀通风系统
CN207703074U (zh) 冷却塔变径加压器
CN102455086A (zh) 换热器结构
WO2016122045A1 (ko) 실외측 열교환기
CN205014478U (zh) 风管机
CN107843129A (zh) 串级u型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10321317U (zh) 一种换热器总成及壁挂炉
JP201402922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414171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200343146Y1 (ko) 공기 조절 선풍기
CN107339904A (zh) 换热器及包括其的船用空调
JP2014001896A (ja) 熱交換器
CN210118764U (zh) 一种烟囱及烟气处理系统
CN217236030U (zh) 一种空调箱出风口的导流装置
CN205372843U (zh) 空调器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05262247U (zh) 一种基于封条导风技术的高效换热器
CN217636890U (zh) 一种防结露的烟气消白系统
CN214470231U (zh) 换热器
CN214426402U (zh) 一种钢管用冷却装置及设有冷却装置的炉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