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6254A - 用于双连接的rffe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连接的rff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6254A
CN111066254A CN201880059002.4A CN201880059002A CN111066254A CN 111066254 A CN111066254 A CN 111066254A CN 201880059002 A CN201880059002 A CN 201880059002A CN 111066254 A CN111066254 A CN 111066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radio access
access technology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90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伟明
铭山·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 Mobile USA Inc
Original Assignee
T Mobile US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 Mobile USA Inc filed Critical T Mobile US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66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射频前端(RFFE)被配置为支持双连接通信,其中两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LTE和NR)同时用于从无线通信设备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RFFE具有两个信道和两个分别相关联的天线。第一信道传输来自第一天线的NR信号。第二信道传输来自第二天线的LTE信号。为了接收,第一信道产生主NR接收信号和LTE分集信号。第二信道产生主LTE接收信号和NR分集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双连接的RFFE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8年2月21日递交的名称为“用于双连接的RFFE(RFFE forDual Connectivity)”序列号为15/901,453的共同待决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12日递交的名称为“用于带内LTE和NR共存的射频前端架构(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Architecture for Intraband LTE and NRCoexistence)”序列号为62/571,464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于2017年9月18日递交的名称为“用于带内LTE和NR共存的射频前端架构”序列号为62/559,997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蜂窝通信设备使用各种网络无线电接入技术来与地理上分布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长期演进(LTE)是在第四代(4G)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广泛实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示例。新无线电(NR)是在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较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LTE和NR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标准已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以供蜂窝通信网络内的无线通信运营商使用。
由3GPP定义的通信协议(被称为非独立(NSA))规定了同时使用LTE和NR进行移动设备和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具体来说,NSA使用双连接(DC),其中用户设备(UE)同时使用LTE载波和NR载波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到相应的4G和5G基站。LTE载波用于控制平面消息传递和用户平面通信。NR载波用于附加用户平面带宽。在这种场景下,LTE载波被称为“锚定”通信会话。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阐述详细描述。在附图中,附图标记的最左边的一个或更多个数字标识该附图标记首次出现的附图。在不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相同的组件或特征。
图1是使用4G和5G空中接口实现双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2是可以在图1的设备中使用的示例性射频前端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使用双连接来传输数据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使用双连接来接收数据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框图。
图5是示例性移动通信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描述的是用于处理双连接射频(RF)信号的组件和技术(例如,可用于以非独立模式运行的RF信号),其中数据上行链路同时使用4G和5G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组件和技术可以由无线电信设备使用或在无线电信设备内使用。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数据被分为将使用第四代(4G)无线电接入技术传输的第一部分和将使用第五代5G无线电接入技术传输的第二部分。长期演进(LTE)是4G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一个示例。新无线(NR)是5G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一个示例。
电信设备具有支持同时LTE和NR通信的射频前端(RFFE)。RFFE还支持用于接收LTE和NR信号的天线分集。
RFFE具有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每个信道与各自的天线相关联。每个信道都有传输路径和接收路径。第一信道的传输路径用于传输LTE信号。第二信道的传输路径用于传输NR信号。
每个信道的接收路径从天线接收信号,该信号经过滤波和放大以产生LTE信号和NR信号。更具体地,第一信道的接收路径对天线信号进行滤波,以产生用作LTE的主信号的LTE接收信号。第二信道的接收路径对它的天线信号进行滤波,以产生被处理为LTE分集信号的LTE接收信号。第一信道的接收路径还对天线信号进行滤波,以产生被处理为NR的分集信号的NR接收信号。第二信道的接收路径对天线信号进行滤波,以产生被处理为NR的主信号的NR接收信号。
所描述的配置通过避免RF传输信号的混合,来减少内部调制失真的可能性。该配置在LTE和NR信号的频率彼此接近和/或在相同频带内的情况下尤其有用。
尽管在LTE和NR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情境下讨论了这些技术,但是本文描述的技术也可以用在不同的网络类型、标准和技术。该技术通常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载波聚合(CA),其中将由多个RF载波表示的数据聚合,以形成单个数据流。例如,某些4G/LTE系统可以使用载波聚合,并且可以从所公开的技术中受益。
图1示出了在无线通信网络(例如,蜂窝通信网络)中使用的无线电信设备100的相关RF组件。电信设备100可以包括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其他电话听筒、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监视设备等。可替换地,电信设备100可以包括另一种类型的设备,例如控制器、物联网(IoT)设备、家庭自动化组件、无线接入点或热点等。
设备100可以被实现为在蜂窝或其他无线通信网络内用于使用4G和5G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对于4G,设备100支持LTE通信。对于5G,设备100支持NR通信。
图1中所示的组件可以用于实现双连接,以用于非独立(NSA)配置。当使用NSA时,设备100同时建立LTE载波和NR载波。LTE载波用于控制平面消息传递和用户平面通信。NR载波用于附加用户平面带宽。这些组件还可以用于实现某些类型的载波聚合,例如可以在LTE系统中使用的载波聚合。
为了讨论的目的,4G组件或LTE组件是根据4G或LTE通信标准执行的组件。4G或LTE信号或通信是符合4G或LTE通信标准的信号或通信。5G组件或NR组件是根据5G或NR通信标准执行的组件。5G或NR信号或通信是符合5G或NR通信标准的信号或通信。
无线设备100具有管理无线电功能并处理LTE和5G信令的基带处理器102。无线设备100还具有RF处理器104,其负责RF功能,例如基带频率和RF频率之间的转换。RF处理器104从基带处理器102接收数据,并将数据提供给基带处理器102。该功能在图1中表示为数模(D/A)转换器106和模数转换器(A/D)108。RF处理器104提供并接收与4G和5G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LTE和NR)均相对应的RF信号。
无线设备100还具有执行RF Tx和RF Rx信号的放大和滤波的RF前端(RFFE)110。该实施例中的RFFE 110在两个天线中的每一个上进行传输和接收,其在图1中显示为第一天线112(a)和第二天线112(b)。
RFFE 110被配置用于同时传输LTE信号和NR信号。RFFE 110从RF处理器104接收LTE Tx信号114和NR Tx信号116。LTE Tx信号114和NR Tx信号116由RF处理器104同时提供给RFFE 110。
RFFE 110还被配置为利用天线分集同时接收LTE信号和NR信号。RFFE 110向RF处理器104提供主LTE Rx信号118和分集LTE Rx信号124。RFFE 110向RF处理器104提供主NRRx信号122和分集NR Rx信号120。
图2显示了RFFE 11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RFFE 110可以在蜂窝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内用于同时的LTE和NR通信和/或用于其他类型的载波聚合或双连接。
RFFE 110具有第一信道202(a)和第二信道202(b),在该实施例中它们具有相似的组件。第一信道202(a)和第二信道202(b)共同从RF处理器104接收LTE信号和NR信号,并向RF处理器104提供LTE信号和NR信号。信道202(a)和202(b)中的每一个都支持传输信号和两个接收信号。这些信道可被设计成同时操作。RFFE 110支持接收分集,并且因此产生用于LTE的两个接收信号和用于NR的两个接收信号。
具体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信道202(a)接收NR传输(Tx)信号116,并且第二信道202(b)接收LTE Tx信号114。第一信道产生主NR接收(Rx)信号122和分集LTE Rx信号124。第二信道202(b)产生主LTE Rx信号118和分集NR Rx信号120。
第一信道202(a)与第一天线112(a)相关联,并且第二信道202(b)与第二天线112(b)相关联。第一天线112(a)用于NR发送和接收,以及用于LTE分集接收。第二天线112(b)用于LTE发送和接收,以及用于NR分集接收。
首先将描述第一信道202(a),应该理解,第二信道202(b)具有相似的组件。两个信道中的相似组件分别由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其中第一信道202(a)的组件的附图标记后带后缀(a)和第二信道202(b)的组件的附图标记后带后缀(b)。表示将要从设备100传输的数据的信号被称为传输信号或Tx信号。表示由设备100接收的数据的信号被称为接收信号或Rx信号。
图2的所有信号是射频(RF)信号。LTE信号可以具有一个频率,而NR信号可以具有不同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LTE信号频率和NR信号频率可以在相同频带内,或者否则可以具有相差相对较小量的频率。例如,LTE信号频率和NR信号频率可以在为移动通信指定或调节的频带内,例如600MHz频带。
第一信道202(a)具有响应于来自RF处理器104的NR Tx信号116的输出路径。NR Tx信号116由低频带功率放大器(LBPA)204(a)接收。LBPA 204(a)放大NR Tx信号116,以创建放大的NR Tx信号206(a),以通过第一天线112(a)发送。
功率放大器(PA)开关208(a)将放大的NR传输信号206(a)提供给RF双工器210(a)。RF双工器210(a)将功率放大器204(a)与第一天线112(a)连接。放大的NR Tx信号从RF双工器210通过天线开关212(a),通过天线调谐器214(a)并到达天线112(a)。
第一信道202(a)具有响应于从天线112(a)接收到的Rx信号216(a)的输入路径,以产生LTE信号和NR Rx信号。天线开关212(a)从天线112(a)接收Rx信号216(a)。双工器210(a)将第一天线112(a)与低噪声信号放大器218(a)连接。更具体地,双工器210(a)从天线开关212(a)接收Rx信号216(a),并将Rx信号216(a)传递到低噪声信号放大器218(a)。信号放大器218(a)放大Rx信号216(a),以创建放大的天线信号220(a)。放大的天线信号220(a)由分离器222(a)接收。分离器222(a)处理放大的天线信号220(a),以产生两个Rx信号。在第一信道202(a)的情况下,分离器222(a)产生主NR Rx信号122和分集LTE Rx信号124。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针对NR Tx信号116的频率调谐第一天线112(a),针对LTETx信号的频率调谐第二天线112(b)。更具体地,针对NR Tx信号116的频率,动态地配置或优化第一信道202(a)的天线调谐器214(a),并且针对LTE Tx信号114的频率,动态地配置或优化第二信道202(b)的天线调谐器214(b)。
第二信道202(b)具有与第一信道202(a)相同的设计,尽管它被应用于不同的信号并且可以被不同地调谐或优化。第二信道202(b)的输出路径响应于来自RF处理器104的LTETx信号114。LTE Tx信号114由低频带功率放大器204(b)接收。LBPA204(b)放大LTE Tx信号114,以创建放大的LTE Tx信号206(b),以通过第二天线112(b)发送。
PA开关208(b)将放大的LTE传输信号206(b)提供给RF双工器210(b)。RF双工器210(b)将功率放大器204(b)与第二天线112(b)连接。放大的LTE Tx信号从RF双工器210通过天线开关212(b)、通过天线调谐器214(b),并到达第二天线112(b)。针对LTE Tx信号114的频率,动态地配置或优化第二信道202(b)的天线调谐器214(b)。
第二信道202(b)的输入路径响应于从第二天线112(b)接收的Rx信号216(b),以产生LTE信号和NR Rx信号。天线开关212(b)从天线112(b)接收Rx信号216(b)。双工器210(b)从天线开关212(b)接收Rx信号216(b),并将Rx信号216(b)传递到低噪声信号放大器218(b)。信号放大器218(b)放大Rx信号216(b),以创建放大的天线信号220(b)。放大的天线信号220(b)由分离器222(b)接收。分离器222(b)处理放大的天线信号220(b),以产生两个Rx信号。在第二信道202(b)的情况下,分离器222(b)产生主LTE Rx信号118和分集NR Rx信号120。
图3示出了传输双连接上行链路数据的示例性方法300。示例性方法300可以由具有RFFE(例如,图1和2中所示的RFFE 110)的电信设备执行。
动作302包括接收要传输到一个或更多个无线基站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可以从图1的基带处理器102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者从基带处理器上游的组件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可以由图1的RF处理器104执行的动作304包括将上行链路数据分成LTE数据流和NR数据流。
可以基于LTE数据流和NR数据流,同时执行动作306和动作308。动作306包括使用第一天线传输第一Tx信号,其中第一传输信号表示根据NR无线电接入技术格式化和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的NR部分。动作308包括使用第二天线传输第二Tx信号,其中第二Tx信号表示上行链路数据的LTE部分,并且根据LTE无线电接入技术格式化和传输第二Tx信号。
图4示出了接收双连接下行链路数据的示例性方法400。该示例性方法可以由具有RFFE(例如,图1和2中所示的RFFE 110)的电信设备执行。示例性方法400可以与图3的示例性方法300同时执行。
动作402包括从第一天线接收第一Rx信号。可以与动作402同时执行的动作404包括从第二天线接收第二Rx信号。为了讨论的目的,假设第一Rx信号和第二Rx信号中的每一个均包含LTE信号和NR信号。
动作406包括处理第一Rx信号,以产生主NR Rx信号和分集LTE Rx信号,其中主NRRx信号表示根据NR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下行链路数据,并且分集LTE Rx信号表示根据LTE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下行链路数据。
可以与动作406同时执行的动作408包括处理第二Rx信号,以产生主LTE Rx信号和分集NR Rx信号,其中主LTE Rx信号表示根据LTE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下行链路数据,并且分集NR Rx信号表示根据NR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下行链路数据。
动作410包括处理主NR Rx信号和分集NR Rx信号,以产生经处理的NR Rx信号。可以与动作410同时执行的动作412包括处理主LTE Rx信号和分集LTE信号,以产生经处理的LTE Rx信号。
动作414包括聚合由经处理的LTE Rx信号和NR Rx信号表示的LTE Rx数据和NR Rx数据,以创建下行链路数据流。
图5示出了可以用于实现本文描述的技术的示例性移动通信设备500。例如,图3的方法300和图4的方法400可以由设备(例如,设备500)来实现。
图5仅示出了设备500的基本高级组件。通常,通信设备500可以包括能够进行无线数据和/或语音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蜂窝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其包括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物联网”(IoT)设备、智能家居设备、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娱乐设备、工业控制设备等。在某些环境中,通信设备500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E)或移动站(MS)。
设备500可以包括内存502和处理器504。内存502可以包括易失性内存和非易失性内存。内存502也可以被描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内存,并且可以包括以用于存储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存502可以包括SIM(用户身份模块),其是用于将设备500的用户识别到服务提供商网络的可移动智能卡。
内存502可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内存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磁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器、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可用于存储所需信息的任何其他有形物理介质。在某些情况下,内存502可以包括用于传送或分发指令、应用程序和/或数据的存储介质。在一些情况下,内存502可以包括远程访问的数据存储器,例如设备500通过某种类型的数据通信网络访问的网络附接的存储器。
内存502存储一组或更多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软件),例如体现用于实现和/或执行设备500的所需功能的操作逻辑的程序。在设备500执行指令期间,这些指令也可以至少部分驻留在处理器504内。通常,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可以包括由处理器504执行的各种应用506,也要由处理器504执行的操作系统(OS)508,以及与应用506和/或操作系统508相关联的数据5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504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CPU和GPU两者、或者本领域中已知的其他处理单元或组件。此外,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504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处理器和/或处理核。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504被配置为从存储装置502获得指令并执行指令。
设备500还可以具有LTE无线电514和5G无线电516,二者可以如上所述用于实现双连接。设备500包括上述的基带处理器102、RE处理器104、和RFEE 110,它们形成LTE无线电和5G无线电的一部分和/或由LTE无线电和5G无线电用于信号传输和接收。
设备500可以具有显示器518,其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或在远程移动设备或其他便携式设备中通常使用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显示器。例如,显示器518可以是触敏显示屏,其还可以充当输入设备或小键盘,例如用于提供软键键盘、导航按钮等。
设备500可以具有输入和输出设备520。这些设备可以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任何种类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已经描述为显示器518)、扬声器、振动机构或触觉反馈机制。输出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外围设备(例如,耳机、外围扬声器或外围显示器)的端口。输入设备可以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任何种类的输入设备。例如,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麦克风、键盘/小键盘、或触敏显示器(例如,上述触敏显示屏)。键盘/小键盘可以是按钮数字拨号盘(例如,在通常的远程移动设备上)、多键键盘(例如,常规的QWERTY键盘)、或一种或更多种其他类型的键或按钮,并且也可以包括操纵杆式控制器和/或指定的导航按钮等。
尽管以上描述了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不必限于那些特征或动作。而是,上述特征和动作被公开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性形式。

Claims (20)

1.一种射频(RF)前端,包括:
第一功率放大器,其放大第一RF传输信号以创建第一放大的RF传输信号,以由第一天线传输,其中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表示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第二功率放大器,其放大第二RF传输信号以创建第二放大的RF传输信号,以与所述第一天线传输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并发地由第二天线传输第二放大的RF传输信号,其中所述第二RF传输信号表示根据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第一信号放大器,其放大来自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RF接收信号,以创建第一放大的RF接收信号;
第一信号分离器,其处理所述第一RF接收信号以产生第一主RF信号和第一分集RF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主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分集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第二信号放大器,其放大来自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RF接收信号以创建第二放大的RF接收信号;以及
第二信号分离器,其处理所述第二放大的RF接收信号以产生第二主RF信号和第二分集RF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主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二分集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第五代(5G)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第四代(4G)无线电接入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其中所述RFFE接收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和第二RF传输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其中:
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第二RF传输信号具有第二频率;以及
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在被指定用于移动设备通信的频率的频带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其中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具有第一频率,并且所述第二RF传输信号具有第二频率,所述射频前端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天线调谐器,所述第一天线调谐器被配置用于所述第一频率;以及
与所述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天线调谐器,所述第二天线调谐器被配置用于所述第二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还包括:
第一双工器,其将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以及
第二双工器,其将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7.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射频(RF)处理器,其同时提供第一RF传输信号和第二RF传输信号,其中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表示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二RF传输信号表示根据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第一功率放大器,其放大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以创建第一放大的RF传输信号,以从所述第一天线传输;以及
第二功率放大器,其放大所述第二RF传输信号以创建第二放大的RF传输信号,以与从所述第一天线传输所述第一放大的RF传输信号并发地从所述第二天线传输第二放大的RF传输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第五代(5G)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第四代(4G)无线电接入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第二RF传输信号具有第二频率;以及
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在被指定用于移动设备通信的频率的频带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一双工器,其将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以及
第二双工器,其将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信号放大器,其放大来自所述第一天线的RF接收信号,以创建放大的RF接收信号,其中所述放大的RF接收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信号放大器,其放大来自所述第一天线的RF接收信号以创建放大的RF接收信号,其中所述放大的RF接收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以及
双工器,其将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RF传输信号具有第一频率,并且所述第二RF传输信号具有第二频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天线调谐器,所述第一天线调谐器被配置用于所述第一频率;以及
与所述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天线调谐器,所述第二天线调谐器被配置用于所述第二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一信号放大器,其放大来自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RF接收信号,以创建第一放大的RF接收信号;
第一信号分离器,其处理所述第一RF接收信号以产生第一主RF信号和第一分集RF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主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分集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第二信号放大器,其放大来自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RF接收信号以创建第二放大的RF接收信号;以及
第二信号分离器,其处理所述第二放大的RF接收信号以产生第二主RF信号和第二分集RF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主RF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二分集RF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15.一种由电信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
接收要传输到一个或更多个无线基站的上行链路数据;
同时(a)使用第一天线传输第一传输信号,以及(b)使用第二天线传输第二传输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信号表示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上行链路数据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传输信号表示根据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上行链路数据的第二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传输信号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第二传输信号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第一天线被调谐到所述第一频率;以及
所述第二天线被调谐到所述第二频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第五代(5G)无线电接入技术,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第四代(4G)无线电接入技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天线接收RF接收信号,所述第一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下行链路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天线接收第一RF接收信号;
处理所述第一RF接收信号以产生第一主RF信号和第一分集RF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主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分集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从所述第二天线接收第二RF接收信号;
处理所述第二RF接收信号以产生第二主RF信号和第二分集RF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主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二分集RF信号表示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聚合(a)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数据和(b)根据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数据,以产生数据流。
CN201880059002.4A 2017-09-18 2018-07-31 用于双连接的rffe Pending CN111066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59997P 2017-09-18 2017-09-18
US62/559,997 2017-09-18
US201762571464P 2017-10-12 2017-10-12
US62/571,464 2017-10-12
US15/901,453 US10375754B2 (en) 2017-09-18 2018-02-21 RFFE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5/901,453 2018-02-21
PCT/US2018/044537 WO2019055142A1 (en) 2017-09-18 2018-07-31 RFFE FOR DUAL CONNECTIVIT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6254A true CN111066254A (zh) 2020-04-24

Family

ID=6572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002.4A Pending CN111066254A (zh) 2017-09-18 2018-07-31 用于双连接的rff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375754B2 (zh)
EP (1) EP3659262A4 (zh)
CN (1) CN111066254A (zh)
WO (1) WO20190551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5754B2 (en) 2017-09-18 2019-08-06 T-Mobile Usa, Inc. RFFE f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20226119A1 (ja) * 2019-05-09 2020-11-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KR102658531B1 (ko) * 2019-05-15 2024-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일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다중 대역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2152643B (zh) * 2019-06-28 2022-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245468B (zh) * 2020-01-17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3746497B (zh) 2020-03-03 2022-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1187640A1 (ko) * 2020-03-19 2021-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GB2597359A (en) 2020-06-29 2022-01-26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amplifier system
US11711737B1 (en) * 2020-07-20 2023-07-25 Sprint Spectrum Lp Selecting target access nodes based on uplink split mode capability
US11962341B2 (en) * 2020-12-24 2024-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5276691A (zh) * 2021-10-14 2022-11-0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0370A1 (en) * 2002-04-22 2003-10-30 Cognio,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adio transceiver
US9231680B2 (en) * 2009-03-03 2016-01-05 Rfaxis, Inc. Multi-channel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US8552816B2 (en) * 2010-03-23 2013-10-08 Rf Micro Devices, Inc. Multib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ront end architecture
US20130003671A1 (en) 2011-06-28 201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20130016633A1 (en) * 2011-07-14 2013-01-17 Lum Nicholas W Wireless Circuitry for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Radio-frequency Transmission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US8615204B2 (en) * 2011-08-26 2013-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transmitter distortion calibration in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s
US9622134B2 (en) 2013-05-06 2017-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ng handover events across RATs
US9232562B2 (en) * 2013-06-17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9270302B2 (en) * 2013-06-20 2016-02-23 Rf Micro Devices,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arrangement using triple antenna arrangement
US9973362B2 (en) * 2014-03-07 2018-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on broadcast channel low PAPR signaling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DE102014214555A1 (de) 2014-07-24 2016-01-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unkempfä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aftfahrzeug,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für einen Funkempfänger
KR20170065907A (ko) 2015-12-04 201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통신 프로토콜들을 지원하는 단일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0659121B2 (en) * 2017-03-15 2020-05-1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US10375754B2 (en) * 2017-09-18 2019-08-06 T-Mobile Usa, Inc. RFFE for dual connectiv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9262A1 (en) 2020-06-03
US20190364612A1 (en) 2019-11-28
US10375754B2 (en) 2019-08-06
US20190090297A1 (en) 2019-03-21
WO2019055142A1 (en) 2019-03-21
EP3659262A4 (en) 2021-01-27
US10582557B2 (en)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8286B2 (en) Reducing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for intra-band dual connectivity
US10582557B2 (en) RFFE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0630374B2 (en) Allocating and adjusting power between active ports of a multi-port booster
US10985461B2 (en) Terminal device
US10523305B2 (en) Variable channelized bandwidth booster
KR101713930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WO2015127854A1 (zh) 多模无线终端
US20080176594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adiation power in dual mode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of
US9197381B2 (en) Low cost and robust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down 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8208830A1 (en) Signal booster system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WO2017185328A1 (zh) 一种射频前端、终端设备及载波聚合方法
EP3567749A1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repeater system
WO2021026885A1 (en) Channel structure design for v2x communication
US20140038667A1 (e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rf lte switch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8107890B2 (e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multiple standard device with reduced blocker
WO2013018590A1 (ja) 無線通信機器
US20220158671A1 (en) Direct Digital Channelizer Repeater
JP2016208311A (ja)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840966B2 (en) Wireless device
EP2693648A1 (e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rf lte switch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212751B2 (en) Method of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data stream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