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2164A -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2164A
CN111062164A CN201911286548.6A CN201911286548A CN111062164A CN 111062164 A CN111062164 A CN 111062164A CN 201911286548 A CN201911286548 A CN 201911286548A CN 111062164 A CN111062164 A CN 111062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crete
coal gangue
different
geopolymer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65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大明
孙芳锦
单祥军
任凤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2865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2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2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2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建立梁的分析模型;模拟得到四种梁截面在不同高温下等温线云图,得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梁高温性能的影响;基于不同时刻不同截面尺寸梁及其内部钢筋的温度场云图,梁在不同时间热应力云图,了解梁在高温下的变化;基于不同高温下不同截面尺寸梁跨中挠度曲线,证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截面尺寸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特性的重要因素;由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同截面尺寸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深入研究混凝土梁的高温特性。由此得到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此方法,为更准确进行此类及类似结构的抗高温设计方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的抗高温设计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梁是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等重要指标。混凝土梁等结构构件由于使用功能要求或突发事件(如火灾) 常常暴露于高温环境中,由于梁一般受力状态复杂,常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中,因此其高温性能也是需要科研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对其高温性能的研究也已经展开。但目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高温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对于受力和应力状态复杂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结构构件而言,其高温性能是要发生较大变化的,例如高温可能会影响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抗剪强度、裂缝、延性等性能,但目前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构件的高温性能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深入研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构件的高温性能,对于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工作。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通过对四种不同截面尺寸的混凝土梁进行高温性能分析,研究总结得到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为弥补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实现了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抗高温设计。
在叙述混凝土的抗高温设计方法之前,说明一下其有限元理论依据,包括:基本假定,热传导方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非线性分析理论。
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进行研究时,为达到准确、简化过程的目的,做了如下基本假定:
(1)梁构件的温度场的决定性因素是其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而与材料的应力、应变无关。
(2)钢筋和混凝土间无滑移。常温下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已有较可靠的参考或公式,但在高温下该方面尚未出现统一公式或参考。
(3)认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热传导是各个方向同性,均匀。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在局部小范围内,混凝土的热传导是不同的,但在一个较大区域来看,这种热传导是各向同性的,均匀的。
(4)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内无热源。
(5)没有施加热荷载的边界作为完全绝热处理。
(6)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裂缝的开展深度、宽度与加热高温时间成正比。
将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温度场分析看作是固体的热传导问题,即可以建立热传导的微分方程并求解得到解决。
瞬态热传导方程有限元格式为:
[C]{T&}+[K]{T}={P} (1)
式中,{T}为节点温度列阵;{T&}为时间的导数列阵;[C]为比热矩阵;[K] 为热传导矩阵;{P}为温度荷载矩阵。
假设整个结构的温度均匀,且等于环境温度T0,则初始条件为:
T(x,y,z,t=0)=T0 (2)
边界条件选取:当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初始高温作用后,将其受高温面取为第三类边界,已知与结构相接触的流体介质温度(Ta),通过边界(l3) 的热流量为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21
式中,βr为结构边界与周围流体介质间的传热系数。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单位温度差所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l(m2K)。
随着高温的不断持续作用,可取第一类边界,已知结构边界(l1)上的温度是时间(t)的函数,如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22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中的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在裂解之前,聚合物浆体可以看成是线弹性各向同性材料。一旦有效主应力组合达到了使结构达到断裂的张力状态,混凝土梁就会出现垂直于主应力方向的裂缝,它的方向也就此固定。在这一阶段,初始时各项同性的本构关系也就被正交异性的本构关系所取代。破坏损伤的演化过程是通过降低在裂纹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来实现的,
Ei=αiEc (5)
其中Ec是未破地质聚合物坏混凝土的杨氏模量,αi(0≤αi≤1)是破坏变量,这反应了Ei的降低程度。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31
这里εe是在单轴张力下的峰值应力的应变,μ是一个参数控制指数应变软化曲线的斜率并且可以从断裂能量中确定。由于采用了固定的各向异性粘裂模型,来反映裂缝中发生剪切应力的能力,采用剪切保留因子,并与裂纹应变εcr成反比,它由下面的公式给出
εcr=(1-α)ε'nn (7)
由于温度场演化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随温度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分析中也考虑了裂纹闭包引起的刚度恢复。
为了描述在局部N-S坐标系中裂缝破坏过程,按以下加载方法
f(ε'nn,κ)=ε'nn-κ (8)
这里κ是一个用来记忆ε'nn最高值的历史依赖的损伤参数,定义为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32
公式(8)中的加载方式取决于Kuhn-Tucker加载-装载条件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33
这里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34
是的比率。在整个加载过程中,κ的值单调增加。
对于非线性力学分析,牛顿-Raphson迭代法与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有限单元法相结合。为了计算在加热混凝土中储存的能量,可以计算二维分析的弹性应变能,如下: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35
这里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36
是有效应力,εi'j是弹性应变,Ae是每个单元的表面面积,ne是单元数量。
针对不同温度,这里采用了Shoukry等学者提出的与温度相关的混凝土模型计算混凝土模型各参数,
fc'(T)=fc'(20℃)-0.13(T-20) -30℃<T<60℃ (12)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41
Ec(T)=Ec(20℃)-0.10627(T-20) -20℃<T<50℃ (14)
这里f'c,ft,Ec和T分别是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混凝土弹性模量,以及温度。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进行高温特性分析;
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简支梁的高温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在ANSY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获得。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处于单轴受力状态,将其力学模型简化成线性理想弹塑性模型,钢筋和支座垫板均采用经典的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采用Mises 屈服准则和随动强化准则),以两条直线段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混凝土是弹塑性材料,因此需考虑其非线形,通过定义及来定义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假设混凝土的抗拉断裂和抗压破坏是两种主要破坏机制,与其他本构模型一样,基本要素是屈服准则、流速和硬化规则来考虑在张力和压缩条件下的强度的变化。
步骤2、在ANSYS中建立四种不同截面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混凝土、钢筋以及梁截面进行整体网格划分;
所述的四种截面尺寸分别为150mm×200mm、200mm×400mm、 250mm×200mm、300mm×400mm。
步骤3、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模拟得到四种梁截面在不同高温作用下的等温线分布云图,分析总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的影响;
步骤4、基于不同时刻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及其内部钢筋的温度场分布云图,梁在不同时间的热应力云图,来进一步了解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高温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这里模拟过程中的变形计算和边界函数采用ANSYS中的UDF进行编制, 150mm×200mm和200mm×400mm截面梁的时间步为4000,250mm×200mm和 300mm×400mm截面梁的时间步为6000。
步骤5、模拟得到的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不同高温下跨中的挠度曲线,证明了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和截面尺寸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特性的重要因素;
步骤6、研究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下不同截面尺寸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深入研究了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特性。据此,分析总结出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成果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不同截面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等温线分布云图,不同时刻的温度场分布云图,以及热应力云图等,分析并总结得到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截面尺寸对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的影响,从而深入研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构件的高温性能,对于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梁的几何尺寸和钢筋布置图,(a)为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梁的几何尺寸图,(b)为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梁的钢筋布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截面为200mm×400mm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网格划分图,(a)梁的混凝土整体网格划分图,(b)梁的钢筋整体网格划分图, (c)梁的截面网格划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进行高温特性分析;
验证ANSYS进行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的正确性后,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简支梁的高温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在ANSY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获得。
本实施例中,为准确研究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特性,选取四种不同截面尺寸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简支梁进行分析,梁截面尺寸、钢筋种类见表1。
表1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简支梁基本参数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61
对这四种不同截面梁,分析研究其在常温(20℃)、200℃、400℃、600℃和800℃不同高温下的特性。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梁的几何尺寸和钢筋布置见图 2(a)、(b)。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处于单轴受力状态,将其力学模型简化成线性理想弹塑性模型,钢筋和支座垫板均采用经典的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采用Mises 屈服准则和随动强化准则,以两条直线段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基于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相关研究,这里采用两段式模型[283]作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即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62
其中,
Figure RE-GDA0002400457120000063
ε0是峰值应变,fc是峰值应力。
步骤2、在ANSYS中建立四种不同截面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混凝土、钢筋以及梁截面进行整体网格划分;
本实施例网格划分图以200mm×400mm为例,见图3(a)、(b)、(c)。
步骤3、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模拟得到四种梁截面在不同高温作用下的等温线分布云图,分析总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的影响;
由本实施例各梁截面的等温线分布云图可以看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简支梁横向各层由于受热会发生热膨胀,同时发现在底部的三根受力钢筋中,靠近混凝土两侧的受力钢筋温度较快;中间受力钢筋升温较慢。高温下混凝土梁底层和侧面的保护层厚度对内部钢筋的升温均有影响。
因此选择合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步骤4、基于不同时刻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及其内部钢筋的温度场分布云图,梁在不同时间的热应力云图,来进一步了解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高温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本实施例中150mm×200mm和200mm×400mm截面梁的时间步为4000, 250mm×200mm和300mm×400mm截面梁的时间步为6000,其中变形计算和边界函数采用ANSYS中的UDF进行编制。
从各个混凝土梁和钢筋温度场分布云图可以看出,其温度分布结果与前面梁截面温度分布结果基本吻合,各点的温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时间增加,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温度由外向内逐渐升高,并且梁的底面温度上升最快,梁的两侧升温较慢。且同一时刻钢筋各结点的温度值与其周围混凝土结点的温度基本一致。同时在底部的三根受力钢筋中,靠近混凝土两侧的受力钢筋温度较快,高温下混凝土梁底层和侧面的保护层厚度对内部钢筋的升温均有影响,因此推断选择合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意义重大。
步骤5、模拟得到的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不同高温下跨中的挠度曲线,证明了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和截面尺寸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特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梁跨中的挠度逐渐增大,其中常温时梁的跨中挠度最小,800℃时梁的跨中挠度最大,说明高温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会产生不利影响,增大其变形,因此在设计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构件时,需充分考虑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高温时不同截面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跨中挠度不同,分析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梁的截面越大,高温时跨中的挠度越小,说明增大截面尺寸可以有效降低高温时梁构件的变形,提高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变形性能。
步骤6、研究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下不同截面尺寸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深入研究了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特性。据此,分析总结出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对于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影响。
随着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截面尺寸的增大,高温下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增大,说明增大梁的截面尺寸可以提高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高温下的承载能力,且增大梁的截面尺寸对极限荷载的提高幅度更显著。
对于开裂荷载,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温度升高,梁的开裂荷载曾下降趋势,说明高温造成了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的下降,对梁构件造成了不利影响。分析总结,可得随着梁截面尺寸的增大,增大保护层厚度对于提高高温后梁的承载力的作用是积极的。
对于极限荷载,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高温造成了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能力的下降,在进行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设计时需要引起注意。研究分析可得,保护层厚度对于不同截面尺寸梁的极限荷载的影响并不明显。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结合相关规范,,研究总结出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为此及类似结构的抗高温设计提供参考。

Claims (3)

1.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进行高温特性分析;
步骤2、在ANSYS中建立四种不同截面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混凝土、钢筋以及梁截面进行整体网格划分;
步骤3、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模拟得到四种梁截面在不同高温作用下的等温线分布云图,分析总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的影响;
步骤4、基于不同时刻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及其内部钢筋的温度场分布云图,梁在不同时间的热应力云图,来进一步了解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高温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步骤5、模拟得到的不同截面尺寸的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在不同高温下跨中的挠度曲线,证明了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和截面尺寸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特性的重要因素;
步骤6、研究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下不同截面尺寸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深入研究了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高温特性;据此,分析总结出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的具体内容包括:
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简支梁的高温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在ANSY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获得;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处于单轴受力状态,将其力学模型简化成线性理想弹塑性模型,钢筋和支座垫板均采用经典的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采用Mises屈服准则和随动强化准则),以两条直线段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混凝土是弹塑性材料,因此需考虑其非线形,通过定义及来定义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假设混凝土的抗拉断裂和抗压破坏是两种主要破坏机制,与其他本构模型一样,基本要素是屈服准则、流速和硬化规则来考虑在张力和压缩条件下的强度的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
模拟过程中的变形计算和边界函数采用ANSYS中的UDF进行编制,150mm×200mm和200mm×400mm截面梁的时间步为4000,250mm×200mm和300mm×400mm截面梁的时间步为6000。
CN201911286548.6A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1062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6548.6A CN111062164A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6548.6A CN111062164A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2164A true CN111062164A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0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6548.6A Pending CN111062164A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216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8080A (ja) * 2003-03-14 2004-10-07 Taisei Corp 合成ばりの設計方法
JP2013119513A (ja) * 2011-12-08 2013-06-17 Ohbayashi Corp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耐震補強方法及び修復方法
CN103726434A (zh) * 2014-01-07 2014-04-16 东南大学 高温沥青混凝土摊铺下钢箱梁桥道系温度场模型建立方法
CN105808836A (zh) * 2015-09-17 2016-07-27 浙江工业大学 确定超高掺量粉煤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历程曲线的方法
CN107244854A (zh) * 2017-06-11 2017-10-1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级配砂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9306A (zh) * 2018-03-12 2018-08-14 武汉大学 常高温统一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CN110489924A (zh) * 2019-08-31 2019-11-22 湘潭大学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混凝土梁非线性模型修正方法
CN110502827A (zh) * 2019-08-19 2019-11-26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外界气温日变化的混凝土坝温度场模拟方法
KR20190133850A (ko) * 2018-05-24 2019-12-04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석회석 미분말이 첨가된 콘크리트 수화 모델에 기반한 콘크리트 수화열, 단열온도상승 및 온도 발현 평가 방법 및 이의 컴퓨터 프로그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8080A (ja) * 2003-03-14 2004-10-07 Taisei Corp 合成ばりの設計方法
JP2013119513A (ja) * 2011-12-08 2013-06-17 Ohbayashi Corp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耐震補強方法及び修復方法
CN103726434A (zh) * 2014-01-07 2014-04-16 东南大学 高温沥青混凝土摊铺下钢箱梁桥道系温度场模型建立方法
CN105808836A (zh) * 2015-09-17 2016-07-27 浙江工业大学 确定超高掺量粉煤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历程曲线的方法
CN107244854A (zh) * 2017-06-11 2017-10-1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级配砂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9306A (zh) * 2018-03-12 2018-08-14 武汉大学 常高温统一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KR20190133850A (ko) * 2018-05-24 2019-12-04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석회석 미분말이 첨가된 콘크리트 수화 모델에 기반한 콘크리트 수화열, 단열온도상승 및 온도 발현 평가 방법 및 이의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0502827A (zh) * 2019-08-19 2019-11-26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外界气温日变化的混凝土坝温度场模拟方法
CN110489924A (zh) * 2019-08-31 2019-11-22 湘潭大学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混凝土梁非线性模型修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东升等: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变形和内力的数值分析" *
高志新等: "约束混凝土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与研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Tensile behavior of an auxetic structure: Analytical modeling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ng et al. Yield surfaces of various periodic metal honeycombs at intermediate relative density
Zok et al. A protocol for characteriz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metallic sandwich panels: application to pyramidal truss cores
Terro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behavior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fire
Karakoti et al. Nonlinear transient analysis of porous P-FGM and S-FGM sandwich plates and shell panels under blast loading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Zhu et al. Design of aluminum alloy flexural members using direct strength method
Almusallam et al. Behavior of FRP-strengthened RC beams with large rectangular web openings in flexure zone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Roychowdhury et al. Effect of T-stress on fatigue crack closure in 3-D small-scale yielding
Ceroni et al.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composite-to-brick bond
Xu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width effect in interface debonding of FRP plate bonded to concrete
Kadhim et al. Flexural strengthen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using BFRP composites: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Guo et al. Fire resistance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subjected to non-uniform heating
Goh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unching resist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lat plates
Hawileh et al. Thermal-Stres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FRP strengthened concrete beam exposed to top surface fire loading
Mirzazadeh et 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temperature differentials
Cashell et al. Failure assessment of lightly reinforced floor slabs. II: Analytical studies
Lu et al. Post-fire behavior of welded hollow spherical joints subjected to eccentric loads
Morgado et al. Simulation of fire resistance behaviour of pultruded GFRP beams–Part I: Models description and kinematic issues
CN111062164A (zh) 一种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梁的抗高温设计方法
Behzard et al. Different NSM FRP technique for strengthening of RC two-way slabs with low clear cover thickness
Liu et al. A dynamic ductile fracture model on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Lode angle and strain rate
Kurguzov et al. Simulation of fracture of elastoplastic materials in mode III: from brittle to ductile
Al-Thairy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Lightweight Concrete Beam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Gharbi et al. Punching shear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under fire using finite elements
Bezerra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in base-rendering mortar used in façades undergoing thermal cy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