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1793A -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1793A
CN111061793A CN201911311285.XA CN201911311285A CN111061793A CN 111061793 A CN111061793 A CN 111061793A CN 201911311285 A CN201911311285 A CN 201911311285A CN 111061793 A CN111061793 A CN 111061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
sub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12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1793B (zh
Inventor
曾文凤
李德良
张晨
叶小强
王彬
郑伟强
郭鹏翔
林福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3112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1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1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1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1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1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8Data format conversion from or to a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处理装置、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和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其中,第一前置机用于接收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并将监管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中;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的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中;其中,第二组织机构为第一组织机构的上级机构;组织子机构为第一组织机构的下级机构。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下级组织机构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组织机构可以是指依法建立的公务机构,比如省机构、政府机构、省内的厅局机构、设区市机构等。通常组织机构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并且下级组织机构需要将获得的监管数据上报给上级组织机构中,以使上级组织机构可以实时了解到下级组织机构的情况。
通常,下级组织机构数量较多,并且每个下级组织机构的内部设置和建设水平不同,使得每个下级组织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的数据标准不一致,从而无法直接将获得的监管数据上报给上级组织机构。
为了解决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需要对每个下级组织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何进行有效标准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以对监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解决下级组织机构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处理装置、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和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其中,
所述第一前置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中;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所述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前置机中;
其中,所述第二组织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上级机构;所述组织子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下级机构。
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贴源层、中间层、主题层和应用层;其中,
所述贴源层用于接收所述监管数据,并检测所述监管数据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是,则将所述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中间层;
所述中间层用于所述监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确定监管合并数据,并将所述监管合并数据发送至所述主题层;
所述主题层用于根据所述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并根据所述数据存储方式对所述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监管合并数据存储至相应的监管信息库中。
所述应用层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前置机中。
可选地,所述贴源层还用于:
在检测到不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时,确定发送该监管数据的组织子机构所对应的数据标准;
根据所述数据标准与所述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该监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使转换后的监管数据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固定标准。
可选地,根据所述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包括:
在所述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对象类型、监管事项类型、执法人员类型或者知识库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
在所述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行为类型、投诉举报类型或者风险预警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流水累加方式。
可选地,根据所述数据存储方式对所述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包括:
在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时,确定所述监管合并数据中的至少两个待归并数据,并获取每个所述待归并数据对应的来源组织子机构;
根据每个所述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
可选地,根据每个所述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
将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并根据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和预设有效期确定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
将除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之外的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所述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以及将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或者当前系统时间,确定为所述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
可选地,所述应用层包括:报送区、应用区和汇总区;其中,
所述报送区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前置机中;
所述应用区用于存储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中的有效数据,并将所述有效数据发送至应用系统数据库中;
所述汇总区用于基于预设展示方式,对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进行汇总,并将汇总信息发送至所述应用系统数据库中,以于所述应用系统的展示界面上进行信息展示。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每个所述组织子机构对应的第三前置机;
所述第三前置机,用于通过库表交换方式或者文件交换方式,将相应的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前置机上。
可选地,所述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监管对象信息、监管行为信息、监管事项信息、执法人员信息、投诉举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和知识库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接收所述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在接收到的所述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所述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中;
其中,所述第二组织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上级机构;所述组织子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下级机构。
上述发明中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第一组织机构可以对其下的各个组织子机构预先制定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使得每个组织子机构可以预先将监管数据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可以是指第二组织机构可接收数据所要求满足的数据标准。通过第一组织机构的第一前置机可以接收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检测接收的监管数据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是,则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以便可以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从而对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进行了有效标准化。通过将确定出的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结构的第二前置机,从而实现了将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有效快速地上报给第二组织结构,解决下级组织机构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另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涉及的一种监管数据的示例;
图5是图4中的监管数据对应的监管合并数据的示例;
图6是图5中的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监管信息库的示例;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涉及的另一种监管数据的示例;
图8是图7中的监管数据对应的监管合并数据的示例;
图9是图8中的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监管信息库的示例;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涉及的一种应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下级组织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以规定标准上报给上级组织机构的情况。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110、数据处理装置120和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130;
其中,第一前置机110用于接收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并将监管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120中;数据处理装置120用于在接收到的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130中。
其中,第二组织机构为第一组织机构的上级机构;组织子机构为第一组织机构的下级机构。第二组织机构下的第一组织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组织机构下的组织子机构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一组织机构可以是省机构,相应地,组织子机构可以是指省内的各个厅局机构和设区市机构等;第二组织机构可以是指政府机构。
其中,第一组织机构和第二组织机构分别对应一个前置机,即第一前置机110和第二前置机130。前置机可以是指用于实现内外网信息交换的设备,以将内网系统与外网进行隔离,保证信息安全性。例如,将第一组织机构中的各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汇聚到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110中,可以避免对第一组织机构的源系统数据进行病毒攻击,保证源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将通过数据处理装置120处理后的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130中,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二组织机构的源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其中,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管对象信息、监管行为信息、监管事项信息、执法人员信息、投诉举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和知识库信息。其中,监管对象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信息、个体工商户信息、自然人信息、行政相对人信息、企业经营信息、企业信用信息和企业年报信息等。监管行为信息可以是指对监管对象的执法行为信息,其可以包括行政检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行政强制信息等其他行为信息。监管事项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监管方式、监管措施、监管对象、监管层级、监管流程和监管结果等。执法人员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单位信息、执法岗位信息、执法证号信息和资格资质信息等。投诉举报信息可以是指对企业、个人的投诉和举报信息,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投诉举报来源、投诉举报类型、投诉举报对象、投诉举报内容和处理结果等。投诉举报信息可以作为后续对企业、个人进行风险分析,同时也可以作为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潜在风险事件的分析依据。风险预警信息可以是指通过组织子机构内部的风险预警分析,获得的对企业、个人的风险预警信号,以使第二组织机构可以结合各个组织子结构的风险预警信息进行整体分析。知识库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库、案例库、预案库、规则库和风险特征库等。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监管数据可以以表的方式进行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相同的监管对象或者执法人员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子机构进行监管,比如相同的监管对象或者执法人员可以由不同的厅局机构、设区市机构共同监管,从而第一前置机110可以接收到来自不同的组织子机构对同一监管对象或者执法人员的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固定标准可以是预先基于第一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用于对第一组织机构下的各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进行格式标准化,以便可以屏蔽各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的格式差异。由于第一组织机构下的各个组织子机构数量较多,并且每个组织子机构的内部设置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一致,从而需要制定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进行数据格式统一。当组织子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完善时,可以预先将监管数据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从而使得第一前置机110接收的该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以实现第一组织机构与组织子机构的数据快速对接,并且降低数据处理复杂度。示例性地,第一数据固定标准可以包括:第一组织机构需要获得的数据表、表字段命名、长度、标准代码取值和数据对接范围等。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可以是指第二组织机构要求的上报数据所需要满足的格式标准。
其中,数据处理装置120可以是基于数据仓库设置的分层结构,从而通过数据处理装置120中的内部分层可以对监管数据进行数据治理、数据清洗、数据加工等处理操作,获得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以实现对所有的第一组织机构的差异化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具体地,当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结构获得监管数据时,可以将当前获得的监管数据推送到第一前置机110中,使得第一前置机110可以接收到来自不同的组织子结构推送的监管数据。第一前置机110可以将接收到的监管数据加载到数据处理装置120中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处理装置120可以针对每个组织子结构获得的监管数据,检测该监管数据是否满足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满足,则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获得满足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通过将确定出的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结构的第二前置机130中,以使第二前置机130后续可以将目标监管数据上报至第二组织机构的系统中,从而实现了将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有效快速地上报给第二组织结构,解决下级组织机构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织机构中的组织子结构可以实时将获得的监管数据推送至第一前置机中,也可以周期性地将预设周期内获得的监管数据推送至第一前置机中,以实时监管数据的实时上报或者周期性上报。
示例性地,当第一组织机构中的组织子结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未完善时,无法预先将监管数据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从而数据处理装置120可以检测到该组织子结构获得的监管数据不满足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此时可以确定出该组织子机构所对应的数据标准与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该映射关系对监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获得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进而再对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从而可以提供数据处理系统的适用性、灵活性和鲁棒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组织机构可以对其下的各个组织子机构预先制定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使得每个组织子机构可以预先将监管数据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可以是指第二组织机构可接收数据所要求满足的数据标准。通过第一组织机构的第一前置机可以接收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检测接收的监管数据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是,则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以便可以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从而对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进行了有效标准化。通过将确定出的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结构的第二前置机,从而实现了将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有效快速地上报给第二组织结构,解决下级组织机构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图2给出了另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组织子机构对应的第三前置机140。第三前置机140与第一前置机110进行连接,用于通过库表交换方式或者文件交换方式,将相应的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一前置机110上。
其中,每个组织子机构均对应一个第三前置机140,且每个组织子机构对应的第三前置机140均与第一前置机110连接,以便将每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均推送至第一前置机110上。
具体地,第三前置机140可以存储有相应的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第三前置机140可以通过利用预先下发的建表脚本进行库表交换的方式,将第一组织机构所需要获得的监管数据推送至第一前置机110上;也可以通过离线文件导入的交换方式,将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推送至第一前置机110上。通过在第一前置机110和第三前置机上进行数据对接,从而可以保证数据安全性。
示例性地,在通过库表交换方式对接监管数据时,第三前置机140可以根据第一组织机构下发的建表脚本进行建表,获得交换库表,并将第一组织机构所需要获得的监管数据填入至该交换库表中,从而实现数据推送。每个交换库表中可以包括“数据来源”、“记录最后更新时间”、“批次号”、“数据操作类型”、“数据交换平台更新时间”五个字段。其中,在初始化交换库表时需要添加数据库时间戳字段。其中,时间戳有序增长,不允许后写入的数据时间戳比数据库中已有数据的最大时间戳小,并且时间戳的数据值不参与业务,仅用于增量数据判定。本实施例需要保证操作系统时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便确定增量标识时间戳的准确。其中,数据来源可以利用组织子机构的系统代码进行表征。记录最后更新时间可以表征该条数据的内容最后一次发生变更的时间。批次号可以是指基于数据更新次数所生成的批次号,同一批更新的数据所对应的批次号相同。数据操作类型可以包括数据插入类型、数据修改类型和数据删除类型。对于增量数据,可以将该增量数据插入到交换库表中,不能对交换库表进行修改操作,以保证增量数据的准确性。交换库表中的库表字段数据值与库表字段类型一致,不能使用字符串值进行填充,以保证数据格式的准确性。
示例性地,当第三前置机140提供的交互库表中存在代码字段时,比如“性别”字段中利用“1”和“2”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需要将代码的数据字典以库表的方式推送至第一前置机110中,以使数据处理装置120可以进行标准化处理,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数据处理装置120进行了优化。如图3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20可以包括贴源层121、中间层122、主题层123和应用层124。
其中,贴源层121用于接收监管数据,并检测监管数据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是,则将监管数据发送至中间层122;中间层122用于对监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确定监管合并数据,并将监管合并数据发送至主题层123;主题层123用于根据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并根据数据存储方式对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监管合并数据存储至相应的监管信息库中;应用层124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中。
具体地,贴源层121若检测到接收的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则表明推送该监管数据的组织子结构已经预先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此时可以在对该监管数据审核无误后,将该监管数据发送至中间层122中。例如,图4给出了一种监管数据的示例。若企业A同时被两个组织子机构,即生态环境厅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监管,并且生态环境厅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可以预先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则第一前置机110和贴源层121接收到的监管数据的存储形式均可以如图4所示。
示例性地,贴源层121还用于:在检测到不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时,确定发送该监管数据的组织子机构所对应的数据标准;根据数据标准与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该监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使转换后的监管数据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当组织子结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未完善,无法预先将监管数据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时,贴源层121可以利用该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标准与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该监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从而也可以获得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提供了系统的灵活性。例如,图7给出了另一种监管数据的示例。若企业A同时被两个组织子机构,即生态环境厅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监管,并且生态环境厅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均无法预先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则第一前置机110和贴源层121接收到的监管数据的存储形式均可以如图7所示。图7中的企业A的信息在生态环境厅中以两张表形式存在,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中以一张表存在,从而贴源层121需要对生态环境厅的两张表信息进行数据关联后并获取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中所需要的字段,并且基于生态环境厅对应的数据标准与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生态环境厅的两张表信息映射到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数据表中,以及基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应的数据标准与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张表信息映射到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数据表中,从而获得了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
具体地,中间层122可以是一个数据标准层,接收的是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中间层可以对监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将监管数据中的多个数据项进行合并,获得监管合并数据,以便节省存储空间。并且在监管合并数据中记录每个数据项的来源机构和数据获取时间,以便于进行信息查询。例如,图5给出了图4中的监管数据对应的监管合并数据的示例。如图5所示,中间层122将图4中的生态环境厅获得的监管数据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获得的监管数据存储在同一表中,并在该表中记录每个数据项的来源机构和数据获取时间,以便于进行数据查询。又如,图8给出了图7中的监管数据对应的监管合并数据的示例。如图8所示,中间层122将图7中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生态环境厅的监管数据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数据存储在同一表中,并记录每个数据项的来源机构和数据获取时间,以便于进行数据查询。
具体地,主题层123可以对接收到的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以建立每个数据类型下的监管信息库。主题层123中的数据存储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拉链表方式和流水累加方式,其中,拉链表方式可以是指将同一数据类型下的所有数据项均进行存储,并通过对每个数据项设置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的方式配置每个数据项的有效性,从而获得所有数据项中的有效数据,并且通过存储所有数据项可以便于后续进行历史追踪。流水累加方式可以是指通过累加方式,存储同一数据类型下所有的数据项,并且存储的每个数据项均为有效数据。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但不限于监管对象类型、监管事项类型、执法人员类型、监管行为类型、投诉举报类型、风险预警类型和知识库类型。每个数据类型均对应一个监管信息库来存储该数据类型下的监管合并数据。例如,监管信息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监管对象信息库、监管事项信息库、执法人员信息库、监管行为信息库、投诉举报信息库、风险预警信息库和知识库。
示例性地,主题层123中根据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可以包括:在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对象类型、监管事项类型或、执法人员类型或者知识库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在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行为类型、投诉举报类型或者风险预警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流水累加方式。
示例性地,主题层123中根据数据存储方式对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可以包括:在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时,确定监管合并数据中的至少两个待归并数据,并获取每个待归并数据对应的来源组织子机构;根据每个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
其中,待归并数据可以是指属于同一数据类型的至少两个监管合并数据。待归并数据对应的来源组织子机构可以是指推送待归并数据的组织子机构。数据获取时间可以是指中间层122获取数据的时间。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可以是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优先级等级。本实施例可以基于业务需求,预先为每个组织子机构配置优先级信息,以区分不同组织子机构数据的重要性。
示例性地,主题层123中根据每个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可以包括:根据每个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并根据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和预设有效期确定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将除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之外的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以及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或者当前系统时间,确定为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
具体地,主题层123可以对每个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进行比较,从各来源组织子机构中确定出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以便优先级高的来源组织子机构数据可以更新优先级低的来源组织子机构数据,以及使得数据获取时间晚的数据可以更新数据获取时间早的数据。对于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而言,可以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设置为开链时间;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和预设有效期进行相加,将相加结果确定为相应的关链时间,从而可以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监管数据设置为有效数据。对于除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之外的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而言,可以直接将其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设置为开链时间;当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比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晚时,可以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设置为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当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比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早时,可以将当前系统时间设置为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以避免关链时间小于开链时间,从而可以将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监管数据设置为无效数据。
例如,图6给出了图5中的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监管信息库的示例。图6具体给出的是一个监控对象数据库,其存储有来源机构为生态环境厅获得的A公司监管数据,以及来源机构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得的A公司监管数据。其中,生态环境厅的优先级小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优先级,从而主题层123可以将生态环境厅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设置为生态环境厅监管数据的开链时间,将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设置为生态环境厅监管数据的关链时间,使得生态环境厅监管数据为无效数据。将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设置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数据的开链时间,将开链时间与有效期(如100年)进行相加获得的时间确定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数据的关链时间,使得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数据为有效数据,从而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数据可以更新生态环境厅监管数据,实现监管信息库的数据更新。又如,图9给出了图8中的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监管信息库的示例。类似于图6,通过设置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可以将生态环境厅监管数据设置为无效数据,将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数据设置为有效数据,实现了监管信息库的数据更新。
具体地,应用层124可以根据第二组织机构要求的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确定出主题层中各个监管信息库中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全量数据和增量数据,并将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全量数据和增量数据作为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中,从而实现了数据快速上报,提高了上报效率。应用层124可以实时上报目标监管数据,也可以基于预设周期时间,周期性地上报目标监管数据。
示例性地,图10给出了一种应用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应用层124可以包括:报送区41、应用区42和汇总区43;其中,报送区41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主题层123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130中;应用区42用于存储主题层123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中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发送至应用系统数据库150中;汇总区43用于基于预设展示方式,对主题层123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进行汇总,并将汇总信息发送至应用系统数据库150中,以于应用系统的展示界面上进行信息展示。
具体地,报送区41上报的目标监管数据是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进行加工和批次拆分后获得的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从而可以将目标监管数据直接发送至第二前置机130,从而解决了监管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应用区42可以将主题层123中的每个监管信息库中的有效数据存储至应用系统数据库150中,作为应用系统的数据来源。汇总区43可以根据应用系统的展示界面上的预设展示方式,对主题层123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进行汇总,比如按地理区域进行汇总等,并将汇总信息发送至应用系统数据库150中,从而应用系统可以基于应用系统数据库150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并在展示界面上展示出查询结果,实现可视化展示,使得相关人员可以进行监管对象查询分析、监管行为查询分析、投诉举报查询分析等。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数据处理装置划分为贴源层、中间层、主题层和应用层,可以对监管数据进行逐层加工处理,屏蔽各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的差异,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从而可以实现监管数据的有效快速上报,解决了组织子机构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例,该方法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系统属于同一个发明构思,在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数据处理系统的实施例。
实施例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下级组织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以规定标准上报给上级组织机构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数据处理系统来执行。如图1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0、通过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接收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
S120、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在接收到的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中。
其中,第二组织机构为第一组织机构的上级机构;组织子机构为第一组织机构的下级机构。
可选地,在接收到的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中,包括:
通过数据处理装置中的贴源层,接收监管数据,并检测监管数据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是,则将监管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中的中间层;
通过数据处理装置中的中间层,对监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确定监管合并数据,并将监管合并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中的主题层;
通过数据处理装置中的主题层,根据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并根据数据存储方式对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监管合并数据存储至相应的监管信息库中;
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应用层,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中。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数据处理装置中的贴源层,在检测到不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时,确定发送该监管数据的组织子机构所对应的数据标准;根据数据标准与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该监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使转换后的监管数据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
可选地,根据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包括:
在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对象类型、监管事项类型、执法人员类型或者知识库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
在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行为类型、投诉举报类型或者风险预警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流水累加方式。
可选地,根据数据存储方式对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包括:
在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时,确定监管合并数据中的至少两个待归并数据,并获取每个待归并数据对应的来源组织子机构;
根据每个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
可选地,根据每个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包括:
根据每个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
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并根据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和预设有效期确定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
将除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之外的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以及将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或者当前系统时间,确定为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
可选地,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中,包括:
通过应用层中的报送区,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前置机中。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应用层中的应用区,存储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中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发送至应用系统数据库中;
通过应用层中的汇总区,基于预设展示方式,对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进行汇总,并将汇总信息发送至应用系统数据库中,以于应用系统的展示界面上进行信息展示。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组织子机构对应的第三前置机,通过库表交换方式或者文件交换方式,将相应的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一前置机上。
可选地,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监管对象信息、监管行为信息、监管事项信息、执法人员信息、投诉举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和知识库信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组织机构可以对其下的各个组织子机构预先制定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使得每个组织子机构可以预先将监管数据转换为符合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可以是指第二组织机构可接收数据所要求满足的数据标准。通过第一组织机构的第一前置机可以接收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检测接收的监管数据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是,则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以便可以确定出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从而对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进行了有效标准化。通过将确定出的符合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结构的第二前置机,从而实现了将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有效快速地上报给第二组织结构,解决下级组织机构数据上报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处理装置、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和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其中,
所述第一前置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中;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所述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前置机中;
其中,所述第二组织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上级机构;所述组织子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下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贴源层、中间层、主题层和应用层;其中,
所述贴源层用于接收所述监管数据,并检测所述监管数据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若是,则将所述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中间层;
所述中间层用于对所述监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确定监管合并数据,并将所述监管合并数据发送至所述主题层;
所述主题层用于根据所述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并根据所述数据存储方式对所述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监管合并数据存储至相应的监管信息库中;
所述应用层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前置机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源层还用于:
在检测到不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固定标准的监管数据时,确定发送该监管数据的组织子机构所对应的数据标准;
根据所述数据标准与所述第一数据固定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该监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使转换后的监管数据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固定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监管合并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包括:
在所述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对象类型、监管事项类型、执法人员类型或者知识库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
在所述监管合并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监管行为类型、投诉举报类型或者风险预警类型时,确定数据存储方式为流水累加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存储方式对所述监管合并数据进行归并处理,包括:
在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为拉链表方式时,确定所述监管合并数据中的至少两个待归并数据,并获取每个所述待归并数据对应的来源组织子机构;
根据每个所述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所述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数据获取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待归并数据对应的开链时间和关链时间,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
将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并根据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的数据获取时间和预设有效期确定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
将除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之外的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确定为所述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开链时间,以及将所述目标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数据获取时间或者当前系统时间,确定为所述其他来源组织子机构对应的关链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包括:报送区、应用区和汇总区;其中,
所述报送区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和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前置机中;
所述应用区用于存储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中的有效数据,并将所述有效数据发送至应用系统数据库中;
所述汇总区用于基于预设展示方式,对所述主题层中的各个监管信息库进行汇总,并将汇总信息发送至所述应用系统数据库中,以于所述应用系统的展示界面上进行信息展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组织子机构对应的第三前置机;
所述第三前置机,用于通过库表交换方式或者文件交换方式,将相应的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前置机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监管对象信息、监管行为信息、监管事项信息、执法人员信息、投诉举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和知识库信息。
10.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一前置机,接收所述第一组织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组织子机构获得的监管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在接收到的所述监管数据符合预先制定的第一数据固定标准时,根据第二数据固定标准对所述监管数据进行分层加工处理,确定出符合所述第二数据固定标准的目标监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监管数据发送至第二组织机构对应的第二前置机中;
其中,所述第二组织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上级机构;所述组织子机构为所述第一组织机构的下级机构。
CN201911311285.X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1061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1285.XA CN111061793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1285.XA CN111061793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1793A true CN111061793A (zh) 2020-04-24
CN111061793B CN111061793B (zh) 2023-10-31

Family

ID=70301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1285.XA Active CN111061793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17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5805A (zh) * 2021-03-05 2021-06-04 北京中经惠众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45895A (zh) * 2022-06-30 2022-10-04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孪生、订阅组织的当前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9137A1 (en) * 2004-09-15 2006-03-16 Graematte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ory intelligence
CN102629263A (zh) * 2012-02-29 2012-08-08 上海安捷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对企业间交互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73719A (zh) * 2013-09-26 2013-12-25 杭州意能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72672A (zh) * 2013-10-15 2015-04-29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异构数据库的同步方法和应用系统
CN106227776A (zh) * 2016-07-18 2016-12-14 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智慧金融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103025A (zh) * 2017-01-05 2017-08-29 北京亚信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平台
CN108092921A (zh) * 2017-12-14 2018-05-29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9137A1 (en) * 2004-09-15 2006-03-16 Graematte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ory intelligence
CN102629263A (zh) * 2012-02-29 2012-08-08 上海安捷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对企业间交互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73719A (zh) * 2013-09-26 2013-12-25 杭州意能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72672A (zh) * 2013-10-15 2015-04-29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异构数据库的同步方法和应用系统
CN106227776A (zh) * 2016-07-18 2016-12-14 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智慧金融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103025A (zh) * 2017-01-05 2017-08-29 北京亚信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平台
CN108092921A (zh) * 2017-12-14 2018-05-29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5805A (zh) * 2021-03-05 2021-06-04 北京中经惠众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05805B (zh) * 2021-03-05 2023-09-15 北京中经惠众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45895A (zh) * 2022-06-30 2022-10-04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孪生、订阅组织的当前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1793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10506B (zh) 一种多源异构水环境大数据管理系统
CN112163724A (zh) 环境信息数据资源整合集成系统
CN105118005B (zh) 社区综合管理系统
CN111160869A (zh) 一种基于社区网格化的智能预警关怀系统
CN105556552A (zh) 欺诈探测和分析
CN104966172A (zh) 一种用于企业经营数据分析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处理系统
CN103136249A (zh) 多模态异构数据整合系统及方法
CN103927631A (zh)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质量体系、风险评估与安全测评的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CN104036365A (zh) 一种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法
CN110163458A (zh)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资产管理与监测方法
CN111061793B (zh)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1159161A (zh) 基于etl规则的数据质量监控及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13722301A (zh) 基于教育信息的大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2766878A (zh) 基于大数据技术处理方式的数字乡村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CN101593316A (zh) 一种业务员外勤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036262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便民查询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2965855A (zh) 城市大脑数字化管理系统
CN116821106A (zh) 一种企业数据数字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11476597A (zh) 一种资源量预估结果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Bernardini et al. Evolution of the person census and the 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counts in New Zealand, United Kingdom, Italy and Israel
CN110377757A (zh) 一种实时知识图谱构建系统
CN115271514A (zh) 通讯企业的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23361A (zh) 风险视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1291029B (zh) 数据清洗方法及装置
CN113934796A (zh) 用于地下水应用服务系统的数据库子系统及数据查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4

Address after: 25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Applicant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Address before: 25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Applicant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Applicant before: Jianxin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