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0546A - 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0546A
CN111050546A CN201880055988.8A CN201880055988A CN111050546A CN 111050546 A CN111050546 A CN 111050546A CN 201880055988 A CN201880055988 A CN 201880055988A CN 111050546 A CN111050546 A CN 111050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sect
emitting
low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59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0546B (zh
Inventor
弘中满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UC
Original Assignee
Shichuan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chuan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UC filed Critical Shichuan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Publication of CN111050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0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0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0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06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 A01M29/1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using light sources, e.g. lasers or flashing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21K9/23Retrofit light sources for lighting devices with a single fitting for each light source, e.g. for substitution of incandescent lamps with bayonet or threaded fit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21K9/27Retrofit light sources for lighting devices with two fittings for each light source, e.g. for substitution of fluorescent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8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with a standar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2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by artificial light sources positioned in front of the insigni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Zo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rd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低诱虫发光装置(10)具备发光部(11)和驱动部(13)。构成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发光部(11)发出光。构成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驱动部(13)通过控制发光部(11)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通过驱动部(13)的控制而产生的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作为与发光部(11)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Description

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虫的复眼具有对350nm程度的波长具有高灵敏度的受体和对530nm程度的波长具有高灵敏度的受体。因此,有时虫会被人使用的很多光引诱,导致了不便。
于是,提出了与使飞翔昆虫的引诱性降低的光相关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480~520nm的波段的发光强度实质上为零的照明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2-174538号公报
发明概述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发射在蓝紫色的波段中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光,使用波长变换元件和带阻滤波器,使480~520nm的波段中的发光强度为零。因此,通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获得的照明光的分光光谱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设计光的颜色的自由度小,因此具有提高便利性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获得对虫的引诱性降低且便利性高的光。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具备:
发光单元,发出光;以及
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优选是频率比所述虫的临界融合频率低的分量。
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优选是在将所述虫的飞翔速度设为S,将从所述虫到所述发光单元的距离设为L的情况下频率为S/(2L)Hz以上的分量。
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优选是频率为0.25Hz以上的分量。
所述波形的占空比优选为50%以下。
所述闪烁光优选包括作为被所述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光的分量的连续光分量。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相对于所述最大值的比率优选为50%以上,
在距离为2m的地点观察时,所述最小值优选为1.0×10 10光子/cm 2/秒(photons/cm 2/sec)以上。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相对于所述最大值的比率优选为15%以下,
在距离为2m的地点观察时,所述最小值优选为1.0×10 10光子/cm 2/秒以上。
所述闪烁光优选包括所述连续光分量和作为与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对应的光的分量的闪烁分量,
所述闪烁分量与所述连续光分量优选具有不同的分光光谱。
作为所述闪烁分量的分光光谱的第一光谱与作为所述连续光分量的分光光谱的第二光谱重叠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光谱的面积的比率优选为40%以下,
所述重叠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光谱的面积的比率优选为40%以下。
在将分光光谱的波峰之中、峰值波长最短的第一波峰的峰值波长设为W1,将所述第一波峰的光强度的值设为In1,将峰值波长最长的第二波峰的峰值波长设为W2,将所述第二波峰的光强度的值设为In2时,优选将从波长比W1短且分光光谱的光强度与In1/2相等的第一波长到波长比W2长且分光光谱的光强度与In2/2相等的第二波长的宽度作为指标值,
所述闪烁分量的所述指标值优选为所述连续光分量的所述指标值的1/3以下。
优选所述闪烁分量的分光光谱的、与从500nm波长到600nm波长的范围对应的光强度的值小于所述连续光分量的分光光谱的光强度的值。
优选所述发光单元具有:
第一发光单元,发出具有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的光;以及
第二发光单元,发出所述连续光分量的光。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优选为5cm以下。
优选在支承部件的表面上的第一区域中配置1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
优选在所述表面上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中配置1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优选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支承部件之上交替地配置。
优选以包围配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优选配置在由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形成的发光面的垂直下方。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优选配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垂直上方。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优选以被照射面和照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方式照射光。
优选还具备反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反射单元。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
发光单元,发出光;
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以及
显示单元,被所述闪烁光照射,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优选还具备遮光单元,该遮光单元在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光的起点到所述显示单元的视觉辨识者的路径上遮挡该光。
优选所述发光单元具有:
第一发光单元,发出具有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的光;以及
第二发光单元,发出被所述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光,
优选所述显示单元具有:
第一显示单元,被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照射;以及
第二显示单元,被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照射,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垂直上方。
优选所述发光单元具有:
第一发光单元,发出具有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的光;以及
第二发光单元,发出被所述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光,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以所述显示单元的被照射面和照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方式照射光。
在距离为2m的地点观察时,所述闪烁光照射到所述显示单元时的所述显示单元的亮度的最大值优选为1.0×10 10photons/cm 2/sec以上。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方法包括控制步骤,在该控制步骤中,通过控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四观点所涉及的显示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闪烁光照射到显示单元的步骤,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使虫的引诱性降低且便利性高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场景的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波形图案的图。
图4是示出波形图案的光谱的图。
图5是示出实验环境的第一图。
图6是示出在改变了频率时的引诱率的变化的图。
图7是示出实验环境的第二图。
图8是比较闪烁光的引诱率与连续光的引诱率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波形图案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波形图案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改变了占空比时的引诱率的变化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波形图案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波形图案的图。
图14是示出在改变了调制深度时的引诱率的变化的图。
图15是示出在改变了光强度时的个体的行动的比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7是示出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谱的图。
图18A是示出与在改变了闪烁光的波长时的引诱率的变化相关的、以紫外光为闪烁光时的波长光谱的图。
图18B是示出在使用图18A所示的光的情况下使闪烁光的频率变化时的引诱率的图。
图18C是示出以蓝色光为闪烁光时的波长光谱的图。
图18D是示出在使用图18C所示的光的情况下在使闪烁光的频率及占空比变化时的引诱率的图。
图18E是示出以绿色光为闪烁光时的波长光谱的图。
图18F是示出在使用图18E所示的光的情况下在使闪烁光的频率及占空比变化时的引诱率的图。
图19A是示出针对混合色光与白色光的选择实验的、连续光的光谱和使闪烁光与连续光这双方发光时的光谱的图。
图19B是示出第一选择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19C是示出发出白色连续光的条件的图。
图19D是示出第二选择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19E是示出发出混合色光的情况的图。
图19F是示出第三选择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第一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第二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第三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第一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第二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9是示出实验环境的第三图。
图30是示出在改变了光源的俯仰角时的引诱率的变化的图。
图31是示出照射到显示部的光的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结构的第一图。
图33是示出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的结构的第二图。
图34是示出显示设备的图。
图35是示出应用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场景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在说明中,作为光的强度(亮度)的单位,使用作为单位时间中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子数的[光子/cm2/秒(photons/cm 2/sec)]或者[光子/m 2/秒(photons/m 2/sec)]。考虑到通常使用的流明、坎德拉等单位是以人为基准的心理物理量,不适于作为被分光灵敏度与人不同的虫视觉辨识的光的单位,以及考虑到虫通过接受光子的受体来视觉辨识光的机制,采用光子数作为光的强度(亮度)的单位。
实施方式1.
在图1中示出了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场景的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低诱虫发光装置10被用作照明道路或者设施的照明装置101的光源。一般而言,各种虫具有被光引诱的性质,因此照明装置101也会吸引虫。对此,低诱虫发光装置10是通过以虫能够视觉辨识忽隐忽现的程度亮灭,来使虫的引诱率降低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低诱虫发光装置10是所谓的LED电灯。低诱虫发光装置10具有作为发出光的发光单元的发光部11、作为支承发光部11的支承部件的支承部12、驱动发光部11的驱动部13、和透射光的盖14。
发光部11构成为包括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11a。发光元件11a是LED,排列在支承部12上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而被配置,根据从驱动部13供给的电力而发出光。从发光部11射出的光向着外部方向而透射盖14,如图2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扩散。支承部12是包括树脂而形成的基板,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主要由金属形成的底座。
驱动部13是例如包括RC振荡电路而构成的电气电路,安装于印刷布线基板。驱动部13通过基于从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灯座供给的电源电力向LED11a供给电力,来使发光部11发光。并且,驱动部13通过控制发光部11发出的光的强度,使光的强度按包括特定的频率分量的波形图案来变化。即,驱动部13作为控制发光部11发出的光的强度的控制单元发挥功能。另外,特定的频率分量是根据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而预先确定的频率的分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了使甲虫类的引诱率降低,使用包括频率比作为该甲虫类对闪烁光的临界融合频率的400Hz低的100Hz的频率分量的波形图案。临界融合频率与能够视觉辨识忽隐忽现的频率相当,以比临界融合频率高的频率亮灭的光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可以通过电气生理学的方式获得针对闪烁光的临界融合频率。另外,在以下,也将临界融合频率适当地记为CFF(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图6等)。
在图3中,例示了光强度因驱动部13的控制而变化的波形图案。图3所示的波形图案是光以具有5ms的点亮期间和5ms的熄灭期间的10ms的周期而亮灭的40ms的波形图案。点亮期间的波形是方波的脉冲,在点亮期间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强度为约1.0×1013photons/cm 2/sec。驱动部13以重复该波形图案的方式使光强度变化,因此低诱虫发光装置10使用RC电路以10ms的周期重复亮灭。
在图4中,示出了图3所示的波形图案的振幅光谱。从图4可知,图3的波形图案包括100Hz的频率分量。详细而言,图3的波形图案的光谱在100Hz处具有波峰,该峰值为光谱的最大值。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低诱虫发光装置10使光强度按主要包括的100Hz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的波形图案变化。100Hz的频率分量是频率比某种甲虫类对闪烁光的临界融合频率低的分量,因此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对该甲虫类而言是忽隐忽现地被视觉辨识的闪烁光。在以下,将强度按包括频率比作为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种类的虫的临界融合频率低的分量的波形图案而变化的光称为闪烁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能够通过控制光强度来产生闪烁光,发出与甲虫类对应的闪烁光,从而使甲虫类的引诱率降低。以下,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时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图5中,示出了为了验证闪烁光对虫的引诱率降低这一事实而使用的实验环境。发明人等将30cm四边形的LED面板光源201(CCS公司生产的LDL-TP-300系列)配置在60cm四边形的黑色背景板202的中心并以与垂直线平行的方式固定,使之发光从而光源的表面的光强度为1.0×10 13photons/cm2/sec。然后,发明人等使已暗适应了1个小时以上的椿象(斯氏珀蝽)从距LED面板光源201的中心200cm、距地面100cm的高度的飞翔位置203飞翔。在飞翔的椿象的个体到达LED面板光源201或者黑色背景板202的情况下判定为“引诱”,在未到达的情况下判定未“非引诱”。另外,将从能够飞翔的状态起1分钟以内未飞翔的个体判定为“不飞翔”,不用作用于计算引诱率的个体。此外,在以黑色的幕布覆盖整个周围而成的4m四边形的实验室中进行验证。实验室的室温为23-25℃,湿度为40-80%。发明人等在以上的实验环境中,验证了在改变了LED面板光源201发出的光的波长以及该光亮灭的频率的条件时的椿象的引诱率。
在图6中,示出了引诱率的验证结果。图6中的零Hz的频率的光意味着连续光,对椿象而言等同于不能提高频率来视觉辨识忽隐忽现的光,因此将零Hz的结果配置在横轴上的高频率侧。如图6所示,在使用了375nm、450nm、470nm、525nm、590nm、630nm波长的单色光、以及460nm和570nm波长的混合色光之中的任意条件下,都是频率越低则引诱率越降低。尤其,在频率比CFF低时,引诱率的降低变得显著。由于飞翔的椿象都朝向光源方向,因此可以认为该现象不是光的回避,而是椿象针对光源的目标定位被妨碍的结果。由于这个情况,推测以比虫的临界融合频率低的频率亮灭的光是使虫的引诱率降低的光。
此外,发明人等进行了闪烁光与连续光的选择实验。如图7所示,该选择实验是在将在中心配置有LED面板光源204的黑色背景板205追加到图5的实验环境而成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LED面板光源204以及黑色背景板205被配置为从飞翔位置203观察时与LED面板光源201所成的角度为60°,并且距飞翔位置的距离为200cm。发明人等在该实验环境下使LED面板光源201、204这双方发出紫外光,将一方作为连续光源,将另一方作为亮度相同、频率为30Hz的闪烁光源。
如图8所示,选择实验的结果是所有的个体被连续光源引诱。由此可知,在连续光源和闪烁光源这双方发光的情况下,可以说昆虫压倒性地被连续光源引诱。即,可知与连续光源相比,闪烁光源对虫的引诱率低。
另外,前述了在频率比CFF低时引诱率变小,但在连续光中包括频率比CFF高的光。这是因为如果频率比CFF高,则昆虫将来自光源的光识别为连续的光。另一方面,连续光是指频率为0或者接近0的光。于是,发明人等考察了频率从0到多高的光会使引诱率降低。
如果假定昆虫的引诱率低的理由是昆虫在飞翔时追踪不到光源而导致的定位妨碍,则如果在光源明亮时起飞的昆虫到达光源之前的飞翔时间的期间光源变暗,则昆虫追踪不到光源并发生定位妨碍的可能性高。由此,作为比CFF低的频率的、产生引诱率降低的效果的最低的频率是将光源与昆虫的距离和昆虫的飞翔时间作为参数,与在昆虫到达光源之前的期间光从明到暗变化的时间相当的频率。
试着将此数学式化,将昆虫的飞翔速度设为S,将到光源的距离设为L,将光源的光强度设为正弦波状,设为昆虫在光源最明亮时起飞,在光源最暗时刚好到达光源,则首先,昆虫到达光源的时间为L/S。这个时间是从明亮到变为最暗的时间,光源的光的1个周期的时间为2L/S。由此频率为S/(2L)。由此可知,可以说具有降低引诱率的效果的频率是S/(2L)以上且CFF以下的频率。另外,在设计低诱虫发光装置10时,将从低诱虫发光装置10到作为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昆虫的最长距离设为L即可。例如关于图1例示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在想要使3m以内的昆虫的引诱性降低的情况下,将L设为3m即可。
在图5的实验系统中,椿象的平均飞翔速度为1m/s,到光源的距离为2m,因此如果应用到上述式子中则为0.25Hz。由此,在椿象的情况下,可以说0.25Hz以上CFF以下的频率具有使引诱率降低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能够通过发出闪烁光,来使虫的引诱率降低。在将虫的引诱率低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用作例如夜间使用的照明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虫聚集于照明而妨碍照明原本的用途的状况。例如通过将低诱虫发光装置10用作自动贩卖机、店铺的出入口的照明,能够降低因昆虫、蜘蛛类聚集而引起的不适感,减轻这些虫导致的设备的污损。此外,由于降低了虫的引诱率,因此不用将虫捕获或者杀灭。由此,与积极地引诱虫的捕虫器相比,能够减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低诱虫发光装置10以100Hz的频率亮灭。该频率比相当于人的临界融合频率的60Hz高,因此对人而言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光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因此,不会使人的视野忽隐忽现,能够维持对人而言舒适的环境。
此外,临界融合频率根据虫的种类而不同,因此优选以与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来亮灭。例如已知动物的临界融合频率在大约10~400Hz的范围内,蜘蛛类的临界融合频率为约10Hz,飞翔性昆虫的临界融合频率为100~300Hz程度。
此外,由于通过主要包括闪烁光的频率分量来使虫的引诱率降低,因此设计光的颜色的自由度高。因此,能够获得使虫的引诱性降低且便利性高的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强度变化的波形图案不限于图3所示的波形图案,也可以变形。在图9中,示出了波形图案的变形例。图9所例示的波形图案是由5ms的点亮期间和5ms的熄灭期间组合而形成的,其振幅光谱含有的100Hz的频率分量相对比较多。
此外,虽然说明了同一波形的波形图案重复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含有100Hz的频率分量相对多的波形组合成不同的波形图案,来使光强度变化。由此,低诱虫发光装置10准周期地亮灭。
此外,虽然说明了光强度变化的波形图案是含有特定的频率分量的波形图案的情况,但也可以不着眼于频率分量,而是将包括至少1个或者多个恒定长度以上的点亮期间和1个或者多个恒定长度以上的熄灭期间这双方的图案规定为波形图案。恒定长度是与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临界融合频率相应的长度,在使上述甲虫类的引诱率降低的情况下,包括1.25ms以上的点亮期间以及1.25ms以上的熄灭期间即可。像这样规定波形图案,就能够使用计时器电路代替RC振荡电路来构成驱动部13。
此外,虽然说明了驱动部13作为控制光强度的控制单元发挥功能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将镜等反射板配置在以恒定光量发光的发光部11的周围,使该反射板以发光部11的中心为轴而旋转,则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变为旋转灯。如果使该旋转的频率为100Hz,则虫视觉辨识为闪烁光而人视觉辨识为连续光。
此外,虽然说明了光强度按由方波组成的波形图案变化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只要虫能够视觉辨识忽隐忽现,则也可以使光强度按使用了以三角波、正弦波为代表的各种波形的波形图案来变化。此外,说明了光强度的波形构成为包括的频率比临界融合频率低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波形也可以仅由特定的频率分量构成。换言之,其他的频率分量可以等于零。即,光强度的波形可以为特定频率的正弦波。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使用等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光强度变化的波形图案的占空比被设定为预先规定的值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不同。
在图10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强度的波形图案。该波形图案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3的波形图案类似的波形,是由5ms以上的熄灭期间和5ms以下的点亮期间构成的10ms的周期重复而成的波形图案。使用出现脉冲的周期T1和脉冲宽度T2,作为T1/T2来计算占空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形图案被设定为该占空比为预先确定的基准值以下。该基准值例如为50%。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形图案被设定为占空比为基准值以下。按该波形图案亮灭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以下,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时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图11中,示出了发明人等验证占空比对引诱率的影响而得的结果。该验证结果是在图5所示的实验环境中验证改变了频率以及占空比的条件时的椿象的引诱率而得的结果。从图11可知,虽然在120Hz的频率下即使改变占空比,引诱率也无大的变化,但在60Hz以及30Hz的频率下,占空比越低则引诱率越降低。尤其,在占空比为50%以下时,引诱率显著降低。
从该验证结果可知,在以比临界融合频率的值小的频率亮灭的情况下,通过使光强度按占空比为例如50%的基准值以下的波形图案来变化,能够期待低诱虫发光装置10使虫的引诱率可靠地降低。
另外,用于计算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被规定为脉冲的半峰全宽。在图12中,示出了在使用通过将正弦波整流而产生的脉冲的情况下的脉冲宽度T2。在使用图12的脉冲的情况下,脉冲宽度T2/周期T1的值小于50%,因此被认为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使用等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替代使光量为零的熄灭期间而设置光量少的减光期间,从低诱虫发光装置10射出的光包括作为被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光的分量的连续光分量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不同。
在图1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强度的波形图案。对图13中的与连续光分量对应的区域赋予了阴影。该波形图案是由5ms的减光期间和5ms的点亮期间构成的10ms的周期重复而成的波形图案,其调制深度是基于预先确定的基准值而设定的。例如调制深度被设定为50%的基准值以上或者15%的基准值以下。调制深度MD(Modulation Depth)是光强度的最大值Vmax与最小值Vmin的差相对于最大值Vmax的比率,通过MD=(Vmax-Vmin)/Vmax这个运算式而算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部13通过限制在减光期间流过发光部11的电流,来减弱减光期间的光强度。但是,在减光期间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强度被设定为1.0×1010photons/cm 2/sec以上。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包括连续光分量,光强度变化的波形图案的调制深度是基于基准值而设定的。光强度按该波形图案而变化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以下,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时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图14中,示出了发明人等验证调制深度对引诱率的影响而得的结果。该验证结果是在图5所示的实验环境中,验证在改变了频率以及调制深度的条件时的椿象的引诱率而得的结果。在图14中,零Hz意味着连续光,“MD”表示调制深度。从图14可知,调制深度越大则引诱率越降低。尤其,在调制深度为50%以上时,引诱率显著降低。在此,在连续光下的引诱率为约80%,在调制深度为50%时的引诱率为约60%。即,与连续光的条件相比,如果调制深度为50%以上,则引诱率降低25%(=(80-60)/80)以上,被认为确保了某种程度的引诱率的降低。
该验证结果可知,通过使光强度按调制深度为例如50%的基准值以上的波形图案来变化,能够期待低诱虫发光装置10使虫的引诱率可靠地降低。
另外,已知如果调制深度为15%以上,则人能够识别忽隐忽现。因此,即使是频率比人的临界融合频率低的波形图案,只要将调制深度的值设定为15%以下,就能够不使人视觉辨识到忽隐忽现,而将虫的引诱率降低某种程度。
此外,发明人等对虫能够视觉辨识的光强度进行了验证。具体而言,该验证是在图5所示的实验环境中,每当使LED面板光源201的光强度变化时,将总计40只椿象从飞翔位置逐个放出,通过获得“引诱”、“非引诱”以及“不飞翔”的比例而进行的。从图15所示的验证结果可知,如果LED面板光源201的表面的亮度为1.0×10 10photons/cm 2/sec以下,则椿象的引诱率显著减少,并且被判定为“不飞翔”的个体急剧增加。由此可知,可以说椿象能够视觉辨识的发光体的光强度的下限为大约1.0×10 10photons/cm 2/sec。此外,针对与椿象同样的飞翔性昆虫,也认为具有大约同样的下限值。
关于图13所示的波形图案,如果减光期间的光强度越变为不能被虫视觉辨识的程度的暗,则被虫视觉辨识的波形图案实质上调制深度变为100%,存在失去基于基准值来设定调制深度的效果的可能。因此,使在减光期间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强度为作为上述下限值的1.0×10 10photons/cm 2/sec以上为宜。
另外,在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位于远离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位置的情况下,认为该虫视觉辨识的波形图案的调制深度为100%。如果调制深度为100%,则如图14所示,引诱率大幅降低。因此,尤其为了可靠地降低位于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相对附近的虫的引诱率,上述下限值的设定是有效的。
此外,虽然说明了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包括作为与减光期间的光量等同的连续光的连续光分量,但不限于此。例如该连续光分量只要是频率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临界融合频率高的光的分量,且是该虫实质上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分量即可。同样地,闪烁光的点亮期间的光也可以是频率比临界融合频率高的光的分量。此外,在调制深度为15%以下的情况下,虽然可以说相比于其他的频率分量,频率为零的频率分量是压倒性的,但只要闪烁光之中除了连续光分量的光包括的与虫相应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即可。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3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使用等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发光部11具有2种发光元件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不同。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部11具有作为发出闪烁光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11a和作为发出连续光的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11b。从低诱虫发光装置10射出的闪烁光被构成为包括从发光元件11a射出的闪烁分量和从发光元件11b射出的连续光分量。发光元件11b是特性与发光元件11a不同的LED。详细而言,发光元件11a是发出绿色光的LED,发光元件11b是发出白色光的LED。驱动部13通过断续地向发光元件11a供给电力来使发光元件11a输出闪烁光,通过连续地向发光元件11b供给电力来使发光元件11b输出连续光。
在图17中,示出了发光元件11a、11b各自发出的光的波长光谱。在图17中,线L1表示发光元件11a发出的闪烁分量的分光光谱,线L2表示发光元件11b发出的连续光分量的分光光谱。如图17所示,闪烁分量的分光光谱与连续光分量的分光光谱不同。
此外,在图17中,区域A1相当于闪烁分量的整个光谱,区域A2相当于连续光分量的整个光谱,区域A3相当于闪烁分量的光谱与连续光分量的光谱重叠的部分的区域。以区域A3的面积相对于区域A1的面积的比率为预先确定的第一基准值以下的方式设定闪烁分量的光谱,以区域A3的面积相对于区域A2的面积的比率为预先确定的第二基准值以下的方式设定连续光分量的光谱。第一基准值以及第二基准值例如为40%。即,闪烁分量与连续光分量的光谱差异的程度是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为40%以下。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区域A3的面积相对于区域A1的面积的比率为约33.5%,区域A3的面积相对于区域A2的面积的比率为约33.0%。
此外,以闪烁分量的指标值P1相对于连续光分量的指标值P2的比率为第三基准值以下的方式设定表示分光光谱的宽度的指标值。该第三基准值例如为1/3。
在将分光光谱的波峰之中、峰值波长最短的第一波峰的峰值波长设为W1,将第一波峰的光强度的值设为In1,将峰值波长最长的第二波峰的峰值波长设为W2,将第二波峰的光强度的值设为In2时,将从波长比W1短且分光光谱的光强度与In1/2相等的第一波长到波长比W2长且分光光谱的光强度与In2/2相等的第二波长的宽度规定为表示分光光谱的宽度的指标值。在图17中,该峰值波长W1、W2、光强度In1、In2被示出了与连续光分量对应的数值。另外,图17中的In1a、In2a分别与In1、In2的半值相等。
如果将该指标值如图17中的闪烁分量那样用于单峰性的光谱,则能够为光强度与波峰的光强度In0的半值In0a相等的波长的宽度。该宽度相当于所谓的半峰全宽。即,上述指标值可以说是一般化而成的指标值,使得也能够将半峰全宽应用于多峰性的光谱。因此,上述指标值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图17的闪烁分量所例示的单峰性的光谱,在应用的情况下,指标值与半峰全宽相等。另外,虽然说明了连续光分量的光谱如图17所例示的那样为多峰性的情况,但在连续光分量的光谱为单峰性的情况下,也能够设计基于指标值的光谱。即,通过使用上述那样的指标值,即使连续光分量和闪烁分量分别为单峰性以及多峰性的光谱中的任意光谱,也能够设计基于上述第三基准值的光谱。此外,也可以将与各波峰的半值对应的波长之中的2个波长组合,将指标值规定为波长的差最大的组合的波长的差。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部11具有发出闪烁光的发光元件11a和发出连续光的发光元件11b。由此,在减光期间仅将发光元件11a熄灭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产生连续光。
此外,发光元件11a、11b发出的光的分光光谱不同。因此,构成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的闪烁分量的光谱和连续光分量的光谱是指不同的光谱。由此,低诱虫发光装置10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以下,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时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图18A~18F中,示出了发明人等验证将单色闪烁光与白色连续光组合时的引诱率而得的结果。该验证是在图5的实验环境中,将LED面板光源201内部的发光元件的一半设为闪烁光的光源,将其余的设为连续光的光源而进行的。在此,LED面板光源201相当于例如使后述的图26所示的低诱虫发光装置40呈30cm四边形的平板状而成的光源。图18A示出了以紫外光为闪烁光时的波长光谱,图18B示出了在使用图18A所示的光的情况下使闪烁光的频率变化时的引诱率。图18C示出了以蓝色光为闪烁光时的波长光谱,图18D示出了在使用图18C所示的光的情况下使闪烁光的频率以及占空比变化时的引诱率。图18E示出了以绿色光为闪烁光时的波长光谱,图18F示出了在使用图18E所示的光的情况下使闪烁光的频率以及占空比变化时的引诱率。
另外,在图18A、18C、18E中,实线表示连续光的光谱,虚线表示在使闪烁光和连续光这双方发光时的光谱。由虚线和实线围起来的部分相当于闪烁光的光谱,从虚线的值减去实线的值而得的差相当于闪烁光强度。此外,在图18B、18D、18F中,零Hz意味着不使用闪烁光而由光谱不同的2个连续光组合的条件。图18B、18D、18F中的“DR”意味着占空比(DutyRatio)。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的光谱(图17参照)与图18E所示的光谱对应。
从图18B、18D、18F可知,与闪烁光的颜色无关,如果闪烁光亮灭,与仅连续光被虫视觉辨识的情况(零Hz)相比,引诱率都降低。此外,从图18D、18F可知,占空比越小,则引诱率越小。此外,如果将图18B、18D、18F比较,则在以绿色光为闪烁光时,与以紫外光以及蓝色光为闪烁光的情况相比,引诱率的降低也显著。
此外,发明人等进行了多个选择实验,在选择实验中,将绿色闪烁光与白色连续光的混合色光、白色光同时呈现并使椿象选择。第一选择实验是在图7所示的实验环境中,在一方的光源发出图18E所示的混合色光,而另一方的光源发出包括图19A所示的白色连续光和白色闪烁光的光的条件下进行的。另外,在图19A中,实线表示连续光的光谱,虚线表示使得发出闪烁光和连续光这双方时的光谱。此外,图19A所示的光实质上等同于白色的调制深度为50%的光。在图19B中,示出了该第一选择实验的结果。从图19B可知,作为与白色连续光组合的闪烁光,与采用白色闪烁光相比,在采用绿色闪烁光时,虫的引诱率降低。
第二选择实验是在图7所示的实验环境中,在一方的光源发出图18E所示的混合色光,而另一方的光源发出图19C所示的白色连续光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图19D中,示出了该第二选择实验的结果。从图19D可知,与仅呈现白色连续光的光源相比,在还追加呈现绿色闪烁光的光源时,虫的引诱率降低。
第三选择实验是在图7所示的实验环境下,一方的光源发出图18E所示的混合色光,而另一方的光源发出图19E所示的白色闪烁光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图19F中,示出了该第三选择实验的结果。从图19F可知,与仅呈现白色闪烁光的光源相比,在呈现白色连续光与绿色闪烁光的混合色光的光源的情况下,虫的引诱率增加。
从图18A~18F、19A~19F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即使在低诱虫发光装置10放出的光所包括的闪烁分量与连续光分量的光谱形状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某种程度。由此,能够一边使虫的引诱率的降低,一边根据用途来容易地设定人视觉辨识的光的颜色。例如蓝色闪烁光与白色连续光的混合色光被虫忽隐忽现地视觉辨识,并被人视觉辨识为带蓝色的连续光。据此,针对低诱虫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能够不使特定波长的光强度为零而使虫的引诱率降低,因此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确保设计光的颜色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连续光和闪烁光的光谱的面积,设定某种程度不同的光谱。由此,如图19B所示,能够期待使虫的引诱率进一步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表示闪烁分量和连续光分量各自的光谱的宽度的指标值,设定某种程度不同的光谱。如图19B所示,如果闪烁分量集中在比较窄的波段中,则能够期待使虫的引诱率进一步降低。因此,通过使闪烁分量的指标值与连续光分量的指标值的比率为第三基准值以下,能够期待使虫的引诱率进一步降低。
另外,绿色是人的视亮度系数高的颜色。因此,认为如果采用绿色分量小的颜色作为闪烁光的颜色,则人难以感到忽隐忽现。于是,期待通过使与从500nm到600nm的范围对应的闪烁分量的光谱的值为比连续光分量的光谱小的值,来减少人感到忽隐忽现的情况。此外,也可以使与从500nm到600nm的范围对应的闪烁分量的光谱的值为零。即,闪烁分量的光谱也可以不包括从500nm到600nm的范围的波长的光。在该情况下,针对连续光分量也可以包括从500nm到600nm的范围的波长的光,因此能够确保设计光的颜色的自由度。
此外,与闪烁分量的波长光谱的波峰对应的波长能够在作为节肢动物的可见范围的300~700nm的范围内任意地设定。尤其,如果将与波峰对应的波长设定在紫外区域,则闪烁分量不会被人视觉辨识。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将发出闪烁光的元件和发出连续光的元件局部地配置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3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不同。
如图20所示,低诱虫发光装置30是直管型的照明装置。低诱虫发光装置30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31、支承发光部31的支承部32、驱动发光部31的驱动部33、和透射光的盖34。
发光部31具有发出闪烁光的多个发光元件31a、和发出连续光的多个发光元件31b。支承部32的表面具有配置发光元件31a的第一区域B1、和配置发光元件31b的第二区域B2。第一区域B1以及第二区域B2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彼此不重叠。在图20中,发光元件31a发出的闪烁光被以虚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发光元件31b发出的连续光被以实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低诱虫发光装置30被构成为发光元件31a配置于第一区域B1,发光元件31b配置于第二区域B2。由此,连续光的照射方向与闪烁光的照射方向产生偏重。因此,例如如果以主要向虫会飞来的屋外侧照射闪烁光并主要向照明对象的设施侧照射连续光的方式来设置低诱虫发光装置30,则能够使虫的引诱率有效地降低。
另外,配置于第一区域B1的发光元件31a可以为1个,配置于第二区域B2的发光元件31b可以1个。此外,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电灯型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的支承部12的第一区域B1上配置发出闪烁光的发光元件11a,在第二区域B2上配置发出连续光的发光元件11b。如果将这样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向合适的方向设置,则与低诱虫发光装置30同样地,能够使虫的引诱率有效地降低。
此外,如图22所示,也可以通过将很多发出闪烁光的发光元件11a嵌入半球状的支承部12的第一区域B1而配置,将很多发出连续光的发光元件11b嵌入第二区域B2而配置,来构成电灯型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a。从如此构成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a照射的闪烁光和连续光的照射方向和被照射面被分离。即,闪烁光的照射方向与连续光的照射方向不重叠,闪烁光照射的被照射面与连续光照射的被照射面也不重叠。由此,能够向虫飞来方向仅照射闪烁光,来使引诱率有效地降低。
此外,如图23所示,也可以将发出闪烁光的发光元件41a配置在片状的低诱虫发光装置40的支承部42的第一区域B1上,将发出连续光的发光元件41b配置在第二区域B2上。如果将这样的低诱虫发光装置40卷绕于例如支柱、树等柱状体,则成为虫的引诱率低、能够容易地装卸的照明装置。图23中的驱动部43是使发光元件41a、41b的光强度变化的驱动电路。
图20中的第一区域B1以及第二区域B2的形状为长方形,也可以为长方形以外的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也可以为如例如图21所示的半圆形那样由曲线与直线组合而形成的形状。这些形状优选能够以凸多边形来近似。此外,虽然说明了在不重叠的第一区域B1以及第二区域B2之中,在第一区域B1配置发出闪烁光的元件,在第二区域B2配置发出连续光的元件,但第一区域B1以及第二区域B2也可以是由发光元件形成的区域。也可以例如以由在内部包括发出闪烁光的元件的、面积最小的凸多边形规定的第一区域B1、与由在内部包括发出连续光的元件的、面积最小的凸多边形规定的第二区域B2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来配置元件。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5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使用等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发出闪烁光的元件与发出连续光的元件被交替地配置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30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不同。
如图24所示,低诱虫发光装置30具有在支承部32上交替地配置的发光元件31a和发光元件31b。发光元件31a发出闪烁光,发光元件31b发出连续光。发光元件31a与发光元件31b之间的距离D1被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基准值以下。该基准值例如为5cm。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元件31a均被配置为与最近的发光元件32b之间的距离为3cm。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30中,发光元件31a、31b被交替地配置。由此,闪烁光与连续光在元件的附近进行光混合,能够高效地产生特定调制深度的光。进而,能够对低诱虫发光装置30的发光面整体赋予虫的引诱率下降的效果。
此外,发光元件31a与发光元件31b之间的距离D1被设定为作为预先确定的基准值的5cm以下。在虫将闪烁光源与连续光源分离并视觉辨识的情况下,认为虽然关于闪烁光源可以说引诱率低,但关于连续光源却引诱率高,虫被连续光源引诱。已知引诱虫的距离是比3m程度短的距离,在距离为3m的地点处虫的眼睛的分辨率为5cm程度。因此,通过使距离D1为5cm以下,虫不会辨别发光元件31a、31b而是整体识别为1个光源,结果是能够使低诱虫发光装置30的引诱率可靠地降低。
另外,如图25所示,在电灯型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中,也可以沿着圆板状的支承部12的圆周交替地配置发光元件11a、11b。此外,如图26所示,在片状的低诱虫发光装置40中,也可以沿着支承部表面的X轴以及Y轴方向交替地配置发光元件41a、41b。
虽然说明了简单地交替地配置发光的元件,但也可以将发光元件以由2种发光元件各自形成的区域重叠的方式来配置。也可以例如以由在内部包括发出闪烁光的元件的、面积最小的凸多边形规定的第一区域、与由在内部包括发出连续光的元件的、面积最小的凸多边形规定的第二区域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来配置元件。此时,重叠的部分的面积可以为例如第一区域的面积的90%以上且第二区域的面积的90%以上。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如图27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500是具有用于在夜间工作的低诱虫发光装置50的自动贩卖机。低诱虫发光装置50具有发光部51、和使发光部51的光强度变化的驱动部53。发光部51具有发出闪烁光的发光元件51a和发出连续光的发光元件51b。在此,发光元件51b用于对载置商品样品的显示部505照明,或者对供使用者按压的按钮照明。另一方面,发光元件51a被以包围实质上包括发光元件51b的显示部505的方式而配置多个。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500种,以包围发出连续光的发光元件51b的方式在显示部505的四周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51a。已知虫会被明亮的表面的边沿引诱。因此,通常虫被引诱到被连续光照射而成为发光面的显示部505的边沿。然而,显示装置500通过在显示部505的周围配置闪烁光源,来降低到边沿的引诱效果。由此,能够使到显示装置500的虫的引诱率降低。
另外,发光元件51a也可以不被配置为完全包围显示部505。例如在图27中种,发光元件51a也可以以包围显示部505的方式,配置在显示部505的除了上方之外的左右以及下方。即,发光元件51a配置在包围显示部505的位置之中的至少一部分位置即可。此外,虽然发光元件51a配置为包围整个显示部505,但也可以配置为包围至少一部分的显示部505。例如有时与载置商品样品的显示部505相比,显示广告的显示部505的使虫的引诱率降低的优先级低。因此,也可以以包围除了显示广告的显示部505之外的其他的显示部505的方式来配置发光元件51a。
此外,只要发光元件51a配置在显示部505的至少垂直下方,显示装置500就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已知在存在如显示装置500那样通过连续光来发光的显示面的情况下,尤其是垂直下方的边沿会引诱虫。通过将发出闪烁光的发光元件51a配置在被连续光照射的显示部505的垂直下方,能够使被显示面的下方引诱的虫的引诱率降低。
另外,虽然说明了以包围与发光元件51b一体地构成的显示部505的方式配置发光元件51a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发出连续光的构件是数字标牌等发光面的情况下,只要以包围该发光面的方式配置闪烁光源,就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同样地,认为只要将闪烁光源配置在至少发光面的垂直下方,就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
此外,闪烁光源优选与发光面相邻地配置。例如使显示面与闪烁光源之间的距离为5cm以下即可。此外,虽然说明了作为用于对载置商品样品的显示部505照明或者对供使用者按压的按钮照明的发光单元,采用发出连续光的发光元件51b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发出闪烁光的发光元件51a。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7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使用等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500具有配置在从显示部505在垂直上方隔开某种程度的距离的位置的发光元件51a。存在追加发出闪烁光的构件的情况、在结构上有限制的情况等难以在连续光源的附近配置闪烁光源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闪烁光源配置在连续光源的垂直上方,能够使虫的引诱率降低。以下,对将闪烁光源配置在连续光源的垂直上方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29所示,发明人等设定了距地面90cm的飞翔位置206,将从飞翔位置206观察与该飞翔位置206的距离为90cm的1个LED光源的俯仰角变更为90°、45°、0°、-45°、-90°来验证椿象被该LED光源引诱的引诱率。在图30中,示出了验证结果。从图30可知,在俯仰角为45°以及90°的情况下引诱率高,椿象具有被位于飞翔位置206的垂直上方的光源引诱的倾向。因此,推测在配置了多个隔开某种程度的距离的光源的情况下,与椿象相同的飞翔性昆虫会被位于高的位置的光源强烈地引诱。由此,在将闪烁光源配置为距离连续光源例如约5cm以上的情况下,通过配置在连续光源的垂直上方,能够期待使引诱率降低。
此外,如图27所示,显示装置50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多个显示部505。也可以替代在显示部505的周围配置闪烁光源,而将闪烁光源作为对最上部的显示部505照明的光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连续光源作为对其他的显示部505照明的光源。由此,能够期待使虫的引诱率降低。在该情况下,显示部505作为通过使用发光元件51a、51b的至少一方向商品样品等显示对象物照射照明光来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而构成。
在将闪烁光源作为对显示部505照明的光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情况下,为了被虫视觉辨识为忽隐忽现,优选被照射照明光的显示部505的亮度的最大值为1.0×1010photons/cm 2/sec以上。此外,在将闪烁光源作为对显示部505照明的光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情况下,认为通过使闪烁光源和连续光源的照射方向和被照射面之中至少一方不同,能够有效地使虫视觉辨识为忽隐忽现。例如如图31所示,通过用发光元件51a发出的闪烁光来大范围地照射显示部505,用发光元件发出连续光主要照射商品样品,从而虫易于视觉辨识忽隐忽现。
此外,如图31所示,显示装置500也可以具有作为遮光单元的遮光部55,该遮光单元在以发光元件51a、51b为起点的光到达显示部505的视觉辨识者U1的路径上遮光。如果遮光部55遮光,则对视觉辨识者U1而言炫目的直接光不会被视觉辨识,仅照射到显示部505的间接光被视觉辨识。
实施方式9.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5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具有作为反射闪烁光的反射单元的反射板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低诱虫发光装置60与低诱虫发光装置30(图20参照)不同。
如图32所示,低诱虫发光装置60具有配置在支承部62的面前侧的表面上的多个发光元件61b、配置在支承部62的里侧的表面上的多个发光元件61a、驱动部63、和将发光元件61a发出的光向面前侧反射的反射板66。发光元件61a发出闪烁光,发光元件61b发出连续光。发光元件61a和发光元件61b构成发光部61。
在图33中,示出了低诱虫发光装置60的剖视图。如图33所示,以点划线的箭头示出的闪烁光被反射板66反射而向面前侧扩散。然后,闪烁光与发光元件61b发出的连续光进行光混合。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根据低诱虫发光装置60,由反射板66反射的闪烁光向外部射出。因此,虫经由面积大的反射板66视觉辨识发光元件61a发出的闪烁光。由此,闪烁光被强调而被虫视觉辨识,因此能够期待使虫的引诱率高效地降低。此外,虫视觉辨识的闪烁光包括由反射板66反射并经过发光元件61b附近的光,因此闪烁光与连续光不会被辨别而识别。由此,虫不会错误地被连续光源引诱。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当然也是可能的。
例如能够对图34所示的广告招牌应用低诱虫发光装置来构成显示设备700。该显示设备700具有显示广告内容的显示部705、和对显示部705照明的发光部71。发光部71具有作为闪烁光源的发光构件71a、和作为连续光源的发光构件71b。另外,也可以向已有的带夜间照明的招牌追加相当于低诱虫发光装置的发光构件71a,来构成显示设备700。
此外,如图35所示,在闪烁光的照射方向与连续光的照射方向不同的低诱虫发光装置10a(图22参照)的设置位置附近有墙壁等宽大的表面的情况下,通过使闪烁光照射于该表面并反射,能够获得于上述实施方式9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采用LED作为发光单元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以荧光灯以及白炽灯为代表的其他的发光元件作为发光单元。
此外,由低诱虫发光装置10等执行的低诱虫发光方法包括通过控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强度来产生闪烁光的控制步骤。该低诱虫发光方法可以用于已有的照明设备。此外,由显示装置500等执行的显示方法包括通过控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强度来产生闪烁光的步骤和向显示单元照射闪烁光的步骤。该显示方法可以用于已有的显示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可以任意地组合。
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广义的主旨和范围而以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来实现。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不由实施方式示出,而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且,在权利要求书内以及与其等同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都被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17年8月29日提交的日本特许申请特愿第2017-164336号。日本特许申请特愿第2017-16433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整体通过参照而并入本说明书中。
在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适于获得便利性高的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0a、30、40、50、60:低诱虫发光装置
11、31、51、61、71:发光部
11a、11b、31a、31b、41a、41b、51a、51b、61a、61b:发光元件
12、32、42、62:支承部
13、33、43、53、63:驱动部
14、34:盖
55:遮光部
66:反射板
71:发光部
71a、71b:发光构件
101:照明装置
201、204:LED面板光源
202、205:黑色背景板
203、206:飞翔位置
500:显示装置
505、705:显示部
700:显示设备
A1~A3:区域
B1:第一区域
B2:第二区域
L1、L2:线
U1:视觉辨识者

Claims (28)

1.一种低诱虫发光装置,具备:
发光单元,发出光;以及
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是频率比所述虫的临界融合频率低的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是在将所述虫的飞翔速度设为S,将从所述虫到所述发光单元的距离设为L的情况下频率为S/(2L)Hz以上的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是频率为0.25Hz以上的分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波形的占空比为5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闪烁光包括作为被所述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光的分量的连续光分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相对于所述最大值的比率为50%以上,
在距离为2m的地点观察时,所述最小值为1.0×10 10photons/cm 2/sec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相对于所述最大值的比率为15%以下,
在距离为2m的地点观察时,所述最小值为1.0×10 10photons/cm 2/sec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闪烁光包括所述连续光分量和作为与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对应的光的分量的闪烁分量,
所述闪烁分量与所述连续光分量具有不同的分光光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闪烁分量的分光光谱的第一光谱与作为所述连续光分量的分光光谱的第二光谱重叠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光谱的面积的比率为40%以下,
所述重叠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光谱的面积的比率为40%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
在将分光光谱的波峰之中、峰值波长最短的第一波峰的峰值波长设为W1,将所述第一波峰的光强度的值设为In1,将峰值波长最长的第二波峰的峰值波长设为W2,将所述第二波峰的光强度的值设为In2时,将从波长比W1短且分光光谱的光强度与In1/2相等的第一波长到波长比W2长且分光光谱的光强度与In2/2相等的第二波长的宽度作为指标值,
所述闪烁分量的所述指标值为所述连续光分量的所述指标值的1/3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闪烁分量的分光光谱的、与从500nm波长到600nm波长的范围对应的光强度的值比所述连续光分量的分光光谱的光强度的值小。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具有:
第一发光单元,发出具有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的光;以及
第二发光单元,发出所述连续光分量的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为5c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
在支承部件的表面上的第一区域中配置1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
在所述表面上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中配置1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支承部件之上交替地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以包围配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配置在由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形成的发光面的垂直下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垂直上方。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以被照射面和照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方式照射光。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诱虫发光装置,其中,还具备反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反射单元。
22.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发光单元,发出光;
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以及
显示单元,被所述闪烁光照射,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具备遮光单元,该遮光单元在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光的起点到所述显示单元的视觉辨识者的路径上遮挡该光。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具有:
第一发光单元,发出具有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的光;以及
第二发光单元,发出被所述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光,
所述显示单元具有:
第一显示单元,被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照射;以及
第二显示单元,被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照射,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垂直上方。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具有:
第一发光单元,发出具有所述特定的频率分量的光;以及
第二发光单元,发出被所述虫视觉辨识为连续光的光,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以所述显示单元的被照射面和照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方式照射光。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距离为2m的地点观察时,所述闪烁光照射到所述显示单元时的所述显示单元的亮度的最大值为1.0×1010photons/cm 2/sec以上。
27.一种低诱虫发光方法,包括控制步骤,在该控制步骤中,通过控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28.一种显示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强度来产生闪烁光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闪烁光照射到显示单元的步骤,
所述闪烁光的强度的波形包括的特定的频率分量比其他的频率分量多,该特定的频率分量是与和所述发光单元发出连续光的情况相比使引诱率降低的对象的虫的种类相应的频率分量。
CN201880055988.8A 2017-08-29 2018-08-27 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 Active CN111050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4336 2017-08-29
JP2017164336 2017-08-29
PCT/JP2018/031611 WO2019044780A1 (ja) 2017-08-29 2018-08-27 低誘虫発光装置、表示装置、低誘虫発光方法及び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0546A true CN111050546A (zh) 2020-04-21
CN111050546B CN111050546B (zh) 2022-09-06

Family

ID=6552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5988.8A Active CN111050546B (zh) 2017-08-29 2018-08-27 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46212B2 (zh)
CN (1) CN111050546B (zh)
WO (1) WO20190447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5029A1 (en) * 2019-11-26 2021-06-03 Signify Holding B.V. Lighting device with near-metameric device flicking
JP2021176266A (ja) * 2020-05-04 2021-11-11 慎文 赤松 走光性を持つ虫を誘引させるための複合的高輝度led灯火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8561A (ja) * 2001-05-31 2002-12-13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
JP2004000093A (ja) * 2002-05-31 2004-01-0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04261180A (ja) * 2003-02-13 2004-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虫防除システム
JP2009224148A (ja) * 2008-03-14 2009-10-01 Institute Of National Colleges Of Technology Japan 照明装置
CN101664020A (zh) * 2008-09-01 2010-03-10 蔡尚洁 杀虫或/及干扰虫用的光照射装置及系统及杀虫方法
US20100226122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Shang-Chieh Tsai Light Wave Type Insect Repellent Device
CN101909425A (zh) * 2007-12-25 2010-12-0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保护植物免受病害的光照设备
CN201813748U (zh) * 2010-10-14 2011-05-04 国立中央大学 农业驱虫灯
CN102159062A (zh) * 2008-09-18 2011-08-17 夏普株式会社 具备防虫效果的植物照明栽培方法及植物栽培用照明装置
CN102695912A (zh) * 2009-10-14 2012-09-26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发光设备和用于改进发光设备的方法
JP2015171356A (ja) * 2014-02-19 2015-10-01 静岡県 植物体の害虫抑制方法
CN105145517A (zh) * 2015-07-10 2015-12-16 贵州大学 不同占空比变频led诱虫方法及装置
JP2016154481A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点滅照明による防虫方法および防虫用照明装置
CN106102458A (zh) * 2014-01-29 2016-11-09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用于昆虫控制的照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8049A (en) * 1993-09-15 1996-06-18 Fox Investment Company Frequency emitter for control of insects
US20180317473A1 (en) * 2015-11-06 2018-11-08 Gerhard J. Gri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ttracting insects by simulating wing flash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8561A (ja) * 2001-05-31 2002-12-13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
JP2004000093A (ja) * 2002-05-31 2004-01-0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04261180A (ja) * 2003-02-13 2004-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虫防除システム
CN101909425A (zh) * 2007-12-25 2010-12-0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保护植物免受病害的光照设备
JP2009224148A (ja) * 2008-03-14 2009-10-01 Institute Of National Colleges Of Technology Japan 照明装置
CN101664020A (zh) * 2008-09-01 2010-03-10 蔡尚洁 杀虫或/及干扰虫用的光照射装置及系统及杀虫方法
CN102159062A (zh) * 2008-09-18 2011-08-17 夏普株式会社 具备防虫效果的植物照明栽培方法及植物栽培用照明装置
US20100226122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Shang-Chieh Tsai Light Wave Type Insect Repellent Device
CN102695912A (zh) * 2009-10-14 2012-09-26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发光设备和用于改进发光设备的方法
CN201813748U (zh) * 2010-10-14 2011-05-04 国立中央大学 农业驱虫灯
CN106102458A (zh) * 2014-01-29 2016-11-09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用于昆虫控制的照明系统
JP2017509321A (ja) * 2014-01-29 2017-04-06 フィリップス ライティング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昆虫防除のための照明システム
JP2015171356A (ja) * 2014-02-19 2015-10-01 静岡県 植物体の害虫抑制方法
JP2016154481A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点滅照明による防虫方法および防虫用照明装置
CN105145517A (zh) * 2015-07-10 2015-12-16 贵州大学 不同占空比变频led诱虫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启航 等: "光谱光照调控组合性光源激发蝗虫趋光效果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周志敏 等: "《漫步LED世界(基础篇)》", 31 July 2012,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平林公男: "LED ランプと蛍光管ランプに対する用水路から発生する水生昆虫類の走光性-ユスリカ類に注目して", 《環動昆》 *
李波等: "LED杀虫灯诱杀果园昆虫测试", 《农业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46212B2 (ja) 2022-10-04
WO2019044780A1 (ja) 2019-03-07
JPWO2019044780A1 (ja) 2020-12-03
CN111050546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7435B2 (en) LED insect light trap with light transmissive glue board
KR102482762B1 (ko) 포충기
US10973217B2 (en) LED insect light trap with light transmissive glue board
US20180184635A1 (en) Insect light trap with extruded curved side panels and curved glue board
CN101815434B (zh) 捕虫器
CN111050546B (zh) 低诱虫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低诱虫发光方法及显示方法
CN112839510B (zh) 具有模拟火焰和电灭虫器的太阳能供电照明装置
KR20110093819A (ko) 랜턴 및 랜턴 개조 방법
US9163804B2 (en) Lighting device
WO2007045879A1 (en) Insect lure
CN110430752B (zh) 黏着型捕虫器
KR20120088741A (ko) 조명 디바이스 및 조명 디바이스를 업그레이드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142698B1 (ko) 벌레 퇴치용 경관 조명 장치
WO2013054693A1 (ja) 照明装置
WO2013132230A1 (en) Insect disablement device and method
CN115152717A (zh) 具有模拟火焰和透明安全笼的电动昆虫灭杀器
JP6861936B2 (ja) 誘虫ランプ、捕虫方法及び捕虫器
JP4640332B2 (ja) 捕虫器
KR101681702B1 (ko) 해충 포획 장치
JP2017163875A (ja) 誘虫装置及び誘虫方法
JP2018027028A (ja) 誘虫装置
JP7199840B2 (ja) 点滅式防虫照明装置および防虫方法
JP2017195788A (ja) 誘虫装置
US20220295774A1 (en) Arthropod lure or repellent, arthropod trap, and lighting device
JP2004275070A (ja) 侵入害虫防除方法、及び侵入害虫防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4

Address after: Shizuoka

Applicant after: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Applicant before: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pplicant before: Shichuan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