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4022B -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4022B
CN111044022B CN201911413014.5A CN201911413014A CN111044022B CN 111044022 B CN111044022 B CN 111044022B CN 201911413014 A CN201911413014 A CN 201911413014A CN 111044022 B CN111044022 B CN 111044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station
prism
error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30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4022A (zh
Inventor
姜鹏
于东俊
骆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14130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4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4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4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4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4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5/00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A、利用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在基准网上同步安装全站仪及对向观测工装和气象站,并对每台测量设备进行粗定向;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根据规划路径,启动所有测量设备自动互瞄采集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B、通过测量误差修正模块,针对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精密修正;C、利用残差评估模块,对误差修正后的观测量精度通过平差后的残差进行评估,以消除外界环境和观测过程中带来的误差。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全自动的三维精密基准网测量,解决大尺度精密工业控制测量及形变监测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测量精度和观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尺度环境下的自动化测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大尺度基准网的精度是保证设备测量与控制精度的基础。基准网精度分为平面和高程两部分,尤其是高程精度,在野外易受大气环境影响,激光测角精度无法精确改正。因而高程的高精度测量技术是大尺度基准网测量的难题。并且,野外环境基准网的基墩由于受温度、风载、地质沉降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形变,快速检测形变并及时补偿也是保证基准网精度的关键环节。因此,高精度快速的基准网测量精度对于设备的测量与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基准网测量技术主要基于三角高程和水准测量等传统测量方法,但是受制于光路遮挡等环境因素影响,传统测量方法无法使用或因精度较低不适合采用,而且测量效率较低,对于野外环境基准网网点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尺度上短期的基准网稳定性又无法测出。
因此,亟需研究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基准网测量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旨在克服现有野外环境下大尺度基准网测量基于三角高程和水准测量方法的不足,以实现全自动的三维精密基准网测量,解决大尺度精密工业控制测量及变形监测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测量精度和观测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利用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在基准网上同步安装全站仪及对向观测工装和气象站,并对每台测量设备进行粗定向;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根据规划路径,启动所述测量设备自动互瞄采集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
B、通过测量误差修正模块,针对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精密修正;
C、利用残差评估模块,对经误差修正后的观测量精度通过平差后的残差进行评估,消除外界环境和观测过程中带来的误差。
其中:步骤A所述在基准网上同步安装全站仪及对向观测工装和气象站,对每台测量设备进行粗定向的过程,具体包括:
A11、在控制网周边的山顶上布置一部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的概略坐标为已知;
A12、计算每个全站仪放置位置相对于所述反射棱镜的水平角和高度角;
A13、向每个全站仪发送指令,相对反射棱镜高度角进行圆周搜索,直至搜索到所述反射棱镜;
A14、当搜索到所述反射棱镜后,将全站仪相对反射棱镜的水平角设置成全站仪的方位角。
其中,所述的反射棱镜为双棱镜组结构,包括上棱镜和下棱镜。
步骤A所述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的过程,具体包括:
A21、计算多个测量基墩的所有边长;
A22、按照相邻基墩距离最大值的两倍作为边长剔除限值;
A23、将边长大于限值的观测边剔除;
A24、将剩余的观测边的两个基墩标识分列排列,组成观测规划路径。
步骤A所述根据规划路径,启动所有测量设备并行自动互瞄采集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31、驱动测站即全站仪概略对准镜站即反射棱镜的方位;
A32、驱动镜站转向测站方位,使得合作目标的反射棱镜的下棱镜面正对测站;
A33、启动测站设备利用自动识别功能,实现对合作目标的精确照准,并完成角度和距离的观测;
A34、将测站驱动换面到盘右,完成对合作目标的观测;
A35、驱动镜站,使得合作目标的反射棱镜的上棱镜面正对测站;
A36、利用测站完成对镜站的上棱镜面的盘左和盘右观测。
所述的边角数据,包括水平角、高度角和斜距;所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包括湿度、气温和气压。
步骤B所述通过测量误差修正模块,针对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精密修正的过程,具体包括:
B1、设计棱镜偏转带来的定位误差改正模型的步骤;
B2、对设备量高误差进行补偿的步骤;
B3、消除大气折射误差的步骤;
B4、消除垂直角系统误差的步骤。
其中:步骤B1所述设计棱镜偏转带来的定位误差改正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B11、对反射棱镜即双棱镜组进行定标实现,确定双棱镜组在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精度;
B12、对镜站进行精密整平后,分别将若干套双棱镜组安装在设备上;
B13、测站采用双盘即左盘和右盘进行观测,分别对上、下棱镜在仪器的I面和II面进行观测,将测量的上、下棱镜在横向、径向和高度上的偏差作为修正量改正全站仪观测数据。
步骤B2所述对设备量高误差进行补偿的步骤,具体为:针对由双棱镜把手安装中的细缝带入的设备量高误差,在处理中利用对向测距进行补偿,对受高度角影响带入的误差,在垂直角系统误差中进行补偿。
步骤B3所述消除大气折射误差的步骤,具体为:通过同步对向观测,利用对向观测的天顶角对现场的大气折射,估计大气折射引起的对向边天顶距闭合差和对向边对应的大气折光系数;并对每个测站相关的对向边折光系数取中,得到每个测站的折光系数,对观测量进行修正。
步骤B4所述消除垂直角系统误差的步骤,具体为:对垂直角系统误差,采用附加参数的对向高差进行整网平差处理,并对附加参数进行正则化约束,消除平差处理中的奇异值。
经过步骤C所述对经误差修正后的观测量精度通过平差后的残差进行评估处理后,对向高差残差标准差为0.2mm,水平角残差标准差为0.4",平距残差标准差为0.3mm。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系统,包括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测量误差修正模块和残差评估模块;其中:
所述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对基准网各个网点进行观测路径规划,并行地将全站仪测量的边角数据和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上;
所述测量误差修正模块,用于修正观测量数据;
所述残差评估模块,用于通过对测量误差修正后的水平角、平面距离、高度角及高程进行残差分析,确定测量精度。
其中:所述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观测路径规划,以及并行采集每个观测规划路径上的包括斜距、水平角及高度角在内的测量数据,并采集包括气温、气压及湿度在内的气象数据。
所述对修正观测量数据的修正,包括:对测站及镜站偏心的改正、对棱镜机械误差的改正、对棱镜偏转误差的改正、对对向斜距误差的改正、对天顶距误差的改正以及对统一高程归算面的改正
本发明的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较于现有的基于三角高程和水准测量的基准网测量方法的缺陷或不足,包括:1)通常需要工程人员手动操作测量设备,在野外环境背着测量设备每个基准网网点来回搬运,工作量极大;2)传统方法测量需要的时间周期长,对于周期时间尺度上的基准网形变无法检测并提供补偿。本发明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通过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能够并行对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并行采集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利用测量误差修正模块针对测量误差来源进行精密修正,并利用残差评估模块对经过误差修正和的观测量精度进行进一步处理,消除了外界环境和观测过程中带来的误差,因而能够解决大尺度精密工业控制测量及变形监测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测量精度和观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案规划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全站仪互瞄技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以通过自动采集基准网边角关系的原始测量数据,并对数据综合平差处理,得到高精度的基准网数据。
如图1所示,该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利用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又称“对象互瞄测量模块”),在基准网上同步安装全站仪及对向观测工装和气象站,并对每台测量设备进行粗定向;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根据规划路径,启动所有测量设备自动互瞄采集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
参考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在基准网上同步安装全站仪及对向观测工装和气象站,对每台测量设备进行粗定向的过程。具体为:首先,在控制网周边的山顶上布置一部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的概略坐标为已知。其次,计算每个全站仪放置位置相对于所述反射棱镜的水平角和高度角。再次,向每个全站仪发送指令,相对反射棱镜高度角进行圆周搜索,直到搜索到所述反射棱镜。最后,在搜索到所述反射棱镜后,将全站仪相对反射棱镜的水平角设置成全站仪的方位角。至此,完成对所述全站仪的粗定向。这里,所述的反射棱镜,为双棱镜组结构,即包括上棱镜和下棱镜。
参考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的过程。具体为:首先,计算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3个)测量基墩的所有边长。其次,按照相邻基墩距离最大值的两倍作为边长剔除限值。再次,将边长大于限值的观测边剔除。最后,将剩余的观测边的两个基墩标识分列排列,组成观测规划路径。
参考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规划路径,启动所有测量设备并行自动互瞄采集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驱动测站(即全站仪)概略对准镜站(即反射棱镜)方位。
b)驱动镜站转向测站方位,使得合作目标的反射棱镜的下棱镜面正对测站,同时,为避免镜站的望远镜受光学或打开激光的干扰,镜站设备的望远镜视准轴指向天底(即地心方向)。同时,也可以避免阴雨天气雨滴落在望远镜上。
c)测站设备利用自动识别功能,实现对合作目标的精确照准,并完成角度和距离的观测。在上述测量过程中,依照观测需求设置参数,完成对合作目标的重复观测。
d)将测站驱动换面到盘右,完成对合作目标的观测。
e)驱动镜站,使得合作目标的反射棱镜的上棱镜面正对测站。
f)测站完成对镜站的上棱镜面的盘左和盘右观测。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12台气象站每分钟采集一次气象数据。
这里,所述的边角数据,包括水平角、高度角和斜距等测量数据。所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包括湿度、气温和气压等。上述数据均以txt格式存储,对于测量数据偏差较大的予以剔除,用于后期进行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
步骤12:通过测量误差修正模块,针对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精密修正。
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121:设计棱镜偏转带来的定位误差改正模型的步骤。该定位误差改正模型本身的精度可优于0.1mm。
在本实施例的实验验证中,受观测量精度的影响,经所述定位误差改正模型修正后的残差低于0.4mm(主要表现为观测误差)。
这里,所述设计棱镜偏转带来的定位误差改正模型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实现过程为:为了确定双棱镜组在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精度,需要在实验室对其进行的定标实现,定标过程中测站与镜站距离约25m。镜站采用了同一台设备精密整平后,分别将23套双棱镜组安装在设备上(安装位置采用了置换设备的把手位置)。测站采用双盘(即左盘、右盘)观测,分别对上、下棱镜在仪器的I面和II面进行了观测,将测量的棱镜在横向、径向和高度上的偏差作为修正量改正全站仪观测数据。
步骤122:对设备量高误差进行补偿的步骤。
这里,所述设备量高误差,主要是由双棱镜把手安装的细缝带入,在处理中利用对向测距进行补偿,对高度角的影响在垂直角系统误差中进行了补偿,误差修正后的影响小于0.2mm。
步骤123:消除大气折射误差的步骤。
这里,对大气折射误差,主要是通过同步对向观测,即可很好的消除大气折射的影响。如图3所示,利用对向观测的天顶角对现场的大气折射,估计大气折射引起的对向边天顶距闭合差和对向边对应的大气折光系数;并对每个测站相关的对向边折光系数取中,得到每个测站的折光系数,对观测量进行修正。
步骤124:消除垂直角系统误差的步骤。
这里,对垂直角系统误差,在处理中该误差,比如大气折射误差,耦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附加参数的对向高差进行整网平差处理,并对附加参数进行正则化约束(系统误差改正平方和最小约束),消除平差处理中的奇异值。
步骤13:利用残差评估模块,对误差修正后的观测量精度通过平差后的残差进行评估,以消除外界环境和观测过程中带来的误差。
在本实施例中,平差后观测量残差表明:对向高差残差标准差为0.2mm,水平角残差标准差为0.4",平距残差标准差为0.3mm。
上述观测处理数据的结果表明,误差修正后的观测量精度达到了设备本身精度;外界环境及观测过程中带来的误差得到了很好的消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的规划路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了115条对向观测边,12台气象站。
利用上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可以快速的对基准网进行高精度测量,能够大大降低工程技术人员工作量,提高基准网测量精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系统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系统,具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测量误差修正模块和残差评估模块;其中:
所述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对基准网各个网点进行观测路径规划,并行将全站仪测量的边角数据和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上。所述的均衡原则是指,一方面要保证基准网三角形边长均匀,另一方面要尽量保证观测量数据相对较少,以提高观测效率。
这里,所述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并行执行观测路径规划,以及采集每个观测规划路径的斜距、水平角及高度角等测量数据,同时采集气温、气压及湿度等气象数据。
所述测量误差修正模块,用于修正观测量数据。所述观测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测站及镜站偏心的改正、棱镜机械误差的改正、棱镜偏转误差的改正、对向斜距误差的改正、天顶距误差的改正以及统一高程归算面的改正。
所述残差评估模块,用于通过对测量误差修正后的水平角、平面距离、高度角及高程进行残差分析,确定测量精度。
这里,所述残差分析的过程,具体为统计修正后的每个观测边的水平角离散度、平距的离散度、高度角及高程的离散度,理论上每个观测边的测量值是固定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利用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在基准网上同步安装全站仪及对向观测工装和气象站,并对每台测量设备进行粗定向;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根据规划路径,启动所述测量设备自动互瞄采集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其中,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的过程,具体包括:
A21、计算多个测量基墩的所有边长;
A22、按照相邻基墩距离最大值的两倍作为边长剔除限值;
A23、将边长大于限值的观测边剔除;
A24、将剩余的观测边的两个基墩标识分列排列,组成观测规划路径;
B、通过测量误差修正模块,针对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精密修正;
C、利用残差评估模块,对经误差修正后的观测量精度通过平差后的残差进行评估,消除外界环境和观测过程中带来的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在基准网上同步安装全站仪及对向观测工装和气象站,对每台测量设备进行粗定向的过程,具体包括:
A11、在控制网周边的山顶上布置一部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的概略坐标为已知;
A12、计算每个全站仪放置位置相对于所述反射棱镜的水平角和高度角;
A13、向每个全站仪发送指令,相对反射棱镜高度角进行圆周搜索,直至搜索到所述反射棱镜;
A14、当搜索到所述反射棱镜后,将全站仪相对反射棱镜的水平角设置成全站仪的方位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棱镜为双棱镜组结构,包括上棱镜和下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根据规划路径,启动所述测量设备自动互瞄采集边角数据和气象数据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31、驱动测站即全站仪概略对准镜站即反射棱镜的方位;
A32、驱动镜站转向测站方位,使得合作目标的反射棱镜的下棱镜面正对测站;
A33、启动测站设备利用自动识别功能,实现对合作目标的精确照准,并完成角度和距离的观测;
A34、将测站驱动换面到盘右,完成对合作目标的观测;
A35、驱动镜站,使得合作目标的反射棱镜的上棱镜面正对测站;
A36、利用测站完成对镜站的上棱镜面的盘左和盘右观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角数据,包括水平角、高度角和斜距;所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包括湿度、气温和气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通过测量误差修正模块,针对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精密修正的过程,具体包括:
B1、设计棱镜偏转带来的定位误差改正模型的步骤;
B2、对设备量高误差进行补偿的步骤;
B3、消除大气折射误差的步骤;
B4、消除垂直角系统误差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所述设计棱镜偏转带来的定位误差改正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B11、对反射棱镜即双棱镜组进行定标实现,确定双棱镜组在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精度;
B12、对镜站进行精密整平后,分别将若干套双棱镜组安装在设备上;
B13、测站采用双盘即左盘和右盘进行观测,分别对上、下棱镜在仪器的I面和II面进行观测,将测量的上、下棱镜在横向、径向和高度上的偏差作为修正量改正全站仪观测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所述对设备量高误差进行补偿的步骤,具体为:针对由双棱镜把手安装中的细缝带入的设备量高误差,在处理中利用对向测距进行补偿,对受高度角影响带入的误差,在垂直角系统误差中进行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3所述消除大气折射误差的步骤,具体为:通过同步对向观测,利用对向观测的天顶角对现场的大气折射,估计大气折射引起的对向边天顶距闭合差和对向边对应的大气折光系数;并对每个测站相关的对向边折光系数取中,得到每个测站的折光系数,对观测量进行修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4所述消除垂直角系统误差的步骤,具体为:对垂直角系统误差,采用附加参数的对向高差进行整网平差处理,并对附加参数进行正则化约束,消除平差处理中的奇异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步骤C所述对经误差修正后的观测量精度通过平差后的残差进行评估处理后,对向高差残差标准差为0.2mm,水平角残差标准差为0.4",平距残差标准差为0.3mm。
12.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测量误差修正模块和残差评估模块;其中:
所述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对基准网各个网点进行观测路径规划,并行地将全站仪测量的边角数据和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上;其中,根据三角形密度与观测效率均衡原则规划边角测量路径的过程,具体包括:
A21、计算多个测量基墩的所有边长;
A22、按照相邻基墩距离最大值的两倍作为边长剔除限值;
A23、将边长大于限值的观测边剔除;
A24、将剩余的观测边的两个基墩标识分列排列,组成观测规划路径;所述测量误差修正模块,用于修正观测量数据;
所述残差评估模块,用于通过对测量误差修正后的水平角、平面距离、高度角及高程进行残差分析,确定测量精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网观测及数据采集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观测路径规划,以及并行采集每个观测规划路径上的包括斜距、水平角及高度角在内的测量数据,并采集包括气温、气压及湿度在内的气象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观测量数据,包括:对测站及镜站偏心的改正、对棱镜机械误差的改正、对棱镜偏转误差的改正、对对向斜距误差的改正、对天顶距误差的改正以及对统一高程归算面的改正。
CN201911413014.5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044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3014.5A CN111044022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3014.5A CN111044022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4022A CN111044022A (zh) 2020-04-21
CN111044022B true CN111044022B (zh) 2020-10-02

Family

ID=7024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3014.5A Active CN111044022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40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817B (zh) * 2021-06-24 2022-10-11 贵州射电天文台 基于fast脉冲星观测的脉冲星钟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3889A (zh) * 2004-03-26 2005-01-12 清华大学 激光跟踪惯性组合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3471572A (zh) * 2013-09-29 2013-12-25 长春理工大学 全站仪组网测量大型结构件的方法
CN104180822A (zh) * 2014-08-28 2014-12-03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监测基准点稳定性检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7745A1 (en) * 2003-09-17 2005-03-17 Bontje Douglas A.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3889A (zh) * 2004-03-26 2005-01-12 清华大学 激光跟踪惯性组合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3471572A (zh) * 2013-09-29 2013-12-25 长春理工大学 全站仪组网测量大型结构件的方法
CN104180822A (zh) * 2014-08-28 2014-12-03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监测基准点稳定性检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检测点位精度的试验分析;曹操 等;《勘察科学技术》;20071231(第5期);第26-34页 *
基于高精度基准数据网的陀螺全站仪寻北精度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石震 等;《测绘通报》;20121231(第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4022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1754B (zh) 一种光电平台与载机安装角度零位对准的方法
CN109033592B (zh) 一种异形饰面板的bim放样方法
CN110940354B (zh) 一种光电跟踪系统捷联惯导安装姿态的标定方法
JP2005331499A (ja) 単又は複数不安定ゾーンを有するサイトにおける地上ベース測量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539397B (zh) 物体三维姿态的精密光学测量方法
CN111366902B (zh) 卫星热变形试验相对指向变化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3340277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高精度定位方法
CN111811538B (zh) 一种基于常见星体的光电经纬仪定向标校方法
CN114265418A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无人机巡检与缺陷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1156989B (zh) 基于指向自动测定的空间碎片实时天文定位方法
CN106292717B (zh) 一种全自动信息采集飞行器
CN111156988A (zh) 基于指向误差自动测定的空间碎片天文定位和测光方法
CN109186944A (zh) 机载多光轴光学载荷光轴一致性标校方法
CN109029368A (zh) 像方补偿的遥感影像/sar影像高精度几何定位后处理方法
CN109520466A (zh) 一种基于全盘位测量的自由设站方法
CN111044022B (zh) 一种基于全站仪互瞄技术的基准网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4108717A (zh) 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基坑围护顶部变形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4046770A (zh) 一种海上沉降观测测量方法
CN110068313B (zh) 一种基于投影变换的数字天顶仪定向方法
CN113218577A (zh) 一种星敏感器星点质心位置精度的外场测量方法
CN114001756B (zh) 一种小视场星敏感器外场地面寻星方法
CN111102918B (zh) 一种立方镜坐标系的自动化测量系统
Gale Experience of primary surface alignment for the LMT using a laser tracker in a non-metrology environment
CN115326107A (zh) 一种扫描反射镜镜面法线误差数字化标校方法
CN109141385B (zh) 全站仪免置平的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