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3669A -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3669A
CN111023669A CN201911252910.8A CN201911252910A CN111023669A CN 111023669 A CN111023669 A CN 111023669A CN 201911252910 A CN201911252910 A CN 201911252910A CN 111023669 A CN111023669 A CN 111023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heating
dew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29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川
姚书强
张新令
孙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23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25D21/006Defroster control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保鲜技术领域,以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控制玻璃门凝露产生的根源,降低凝露形成量。该冷藏冷冻装置包括保温箱体,其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玻璃门,用于开闭储物间室的取放口。该玻璃门包括门体框架、玻璃组件、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玻璃加热膜形成在玻璃组件的外表面,边框加热组件设在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上。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主控单元和除露驱动电路,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均设在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冷藏冷冻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冷藏冷冻装置用于保鲜中。

Description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水平的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购买厅吧产品,并将其放在客厅或办公室内,用来储藏红酒以及一些水果,使得厅吧产品不仅可以作为冷藏冷冻装置使用,而且还能够作为茶几供人们使用。为了兼顾性能与美观,厅吧产品的门体通常为透明玻璃门。
但是,相对于发泡门而言,透明玻璃门的导热系数较高。当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等条件下,透明玻璃门体的表面便容易发生凝露现象,凝露形成的凝露水滴落到地板,导致地板被凝露水浸泡,使得地板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底板无法使用。为了克服该问题,玻璃门的表面贴服电加热膜。在需要除露时利用电加热膜对玻璃门表面进行加热,但是这种除露方式无法从根源上进行除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控制玻璃门凝露产生的根源,降低凝露形成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内形成有储物间室;
玻璃门,用于开闭所述储物间室的取放口;
所述玻璃门包括:
门体框架:
玻璃组件,限定于所述门体框架内;
边框加热组件,所述边框加热组件设在所述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上;
玻璃加热膜,所述玻璃加热膜形成在所述玻璃组件的外表面;
除露驱动电路,连接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
主控单元,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控制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以驱动控制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和/或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冷藏冷冻装置中,玻璃门所包括的边框加热组件设在所述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上,玻璃加热膜形成在玻璃组件的外表面,使得边框加热组件对门体框架进行加热时,玻璃加热膜可以对玻璃组件的外表面进行加热。而鉴于玻璃门的凝露总是先发生在玻璃组件的与门体框架的结合处,然后逐步向玻璃组件的外表面蔓延,当主控单元确定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的情况下,除露驱动电路驱动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并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可以有效控制玻璃门凝露产生的根源,降低凝露形成量。同时,主控单元确定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的情况下,控制除露驱动电路控制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和/或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使得冷藏冷冻装置的除露能耗比较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露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藏冷冻装置;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包括:
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所述除露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并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除露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露控制装置,应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藏冷冻装置;所述除露控制装置包括: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所述除露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和/或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除露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厅吧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以厅吧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玻璃门的外表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玻璃门的内表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玻璃组件与门体框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露控制架构图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露控制架构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露控制架构图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露控制方法的主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露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露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露控制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厅吧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厅吧产品100包括保温箱体110、风道组件、层架和玻璃门体。保温箱体110包括箱壳111以及设在箱壳111内的箱胆112。箱壳111的侧面具有箱壳111开口,箱胆112临近箱壳111开口的侧面具有箱胆开口。箱壳111的上表面平坦,可以作为茶几使用。箱胆112内设有隔板113,可将箱胆的内部区域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抽屉120设在第一区域内。第二抽屉130设在第二区域内。
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抽屉120和第二抽屉130的抽屉门为玻璃门,可以使得茶吧产品的美观性,提升茶吧的档次,但也降低了第一抽屉120和第二抽屉130的玻璃门的导热系统,使得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玻璃门的外玻璃表面容易产生凝露。玻璃门的外玻璃表面产生的凝露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导致用户体验变差,而且,凝露所形成的水滴一旦滴落到底板上,将导致地板被凝露水浸泡,使得地板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底板无法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玻璃门的玻璃表面形成有电加热膜,可以用于控制电加热膜开停或通过程序设定,让电加热膜长期运行或者随压缩机开停。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达到除露效果,但是无论玻璃门的环境湿度高低,电加热膜一直处在工作状态,这种不区分湿度的电加热膜运行方式,造成电量损耗和能耗增加。如果电加热膜的开停由用户控制的话,用户很容易在露水除尽后忘记关闭电加热,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在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相关名词作如下释义:
开停比:指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加热器处于加热状态的时间t1与加热器处于加热状态和处于停止加热状态的总时间t的比值。加热器可以为下文所述边框加热组件,也可以为玻璃加热膜。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该冷藏冷冻装置可以为冰柜、厅吧、冰箱等。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厅吧为例的该冷藏冷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冷藏冷冻装置200包括保温箱体210和图2和图3所示的玻璃门220,保温箱体210内限定有储物间室211。玻璃门220用于开闭储物间室211的取放口。当然,该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多功能抽屉230、多个层架240和风道组件250,多功能抽屉230位于储物间室211的最下方,多个层架240沿着储物间室211由下而上的方向设在储物间室211内。风道组件250设在储物间室211的最内侧。
如图2~图7所示,该玻璃门210包括门体框架221、玻璃组件222以及图7所示的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其中,玻璃组件222限定于门体框架221内,玻璃加热膜224形成在玻璃组件222的外表面(玻璃门的门外表面)。边框加热组件223设在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上。应理解,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是指门体框架221接触玻璃组件222侧面的表面。应理解,玻璃加热膜224可以为电加热膜等加热膜,边框加热组件223可以为电热丝等加热组件。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露控制架构图。如图7所示,上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主控单元260和除露驱动电路270。主控单元260可以向除露驱动电路供电。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均电连接与除露驱动电路270。除露驱动电路270可以包括驱动芯片271,用以控制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的开停。应理解,主控单元260可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形式存在。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如图2~图7所示,发明人对玻璃门220的凝露产生和蔓延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与玻璃组件222的侧面之间具有的缝隙,使得在玻璃门的环境湿度逐渐升高时,凝露总是先产生于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与玻璃组件222的侧面的接合处,然后以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与玻璃组件222的侧面的接合处为起点,凝露向玻璃组件222的外表面蔓延,最终布满整个玻璃组件222的外表面。并且,凝露向玻璃组件222的外表面蔓延的过程中,从玻璃组件222的外表面四周向玻璃组件222的外表面的几何中心蔓延。同时,凝露消退的过程中,玻璃组件222的外表面的凝露先消退,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的凝露最后消退。
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除露驱动电路驱动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处于加热状态,并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可以有效控制玻璃门凝露产生的根源,减少凝露产生的可能性。同时,主控单元确定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的情况下,除露驱动电路还控制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使得冷藏冷冻装置的除露能耗比较低。
至于保温箱体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厅吧产品的保温箱体结构,也可以参考冰柜、冰箱等所含有的保温箱体的结构,此处不做详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电连接于除露驱动电路270。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除露驱动电路270包括驱动芯片271,驱动芯片271可以控制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所在串联电路的开关。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可以同时开启和关闭。也就是说,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的工作状态相互牵制,无法做到分别控制。基于此,上述除露驱动电路270还用于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驱动玻璃加热膜处于加热状态,并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相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并联在除露驱动电路270中。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除露驱动电路270包括驱动芯片271以及并联在一起的第一除露支路Z1和第二除露支路Z2。主控单元260与驱动芯片271可以采用总线、电力线等方式实现数据交互。
如图9所示,驱动芯片271分别与第一除露支路Z1和第二除露支路Z2电连接。边框加热组件223串联在第一除露支路Z1上,玻璃加热膜224串联在所述第二除露支路Z2上。该驱动芯片271可以控制第一除露支路和第二除露支路导通和关断。例如:当驱动芯片310控制第一除露支路Z1导通时,边框加热组件223处在加热状态;当驱动芯片310控制第二除露支路Z2导通时,玻璃加热膜224处在加热状态。
在一种示例中,上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驱动玻璃加热膜处于加热状态,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此时,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可以保证玻璃加热膜和边框加热组件停止加热的顺序与玻璃门凝露消退的规律匹配,从而保证冷藏冷冻装置的除露效果。
在另一种示例中,如图2~图7所示,当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并联在除露驱动电路270中,除露驱动电路270可以独立控制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使得二者独立的处于加热状态。而基于上述玻璃门的凝露产生和蔓延过程的分析结果可知,在一些凝露形成环境中,门体框架的内框面容易产生凝露,玻璃组件的外表面不容易形成凝露,定义此时环境为第一凝露形成环境。在另一些凝露形成环境中,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和玻璃组件的外表面均容易形成凝露,定义此时环境为第二凝露形成环境。
由上可见,上述除露驱动电路具体用于当玻璃门处于第一凝露形成环境时,只驱动边框加热组件处在加热状态,以在降低门体框架内框面凝露形成可能性的同时,降低玻璃组件与门体框架所形成的缝隙产生的凝露向玻璃组件的外表面蔓延的可能性。同时,当玻璃门处于第一凝露形成环境时,只需保证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而玻璃加热膜处在停止加热状态,这样不仅有效降低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产生凝露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够降低能耗,避免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同时处于加热状态时所存在的问题。
例如:当门体框架的内框面具有形成凝露的可能性时,玻璃组件的外表面形成凝露的可能性比较低,因此,无需保证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若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则耗电量比较高,导致除露能耗比较高。同时,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同时处于加热状态时,玻璃加热膜对玻璃组件进行加热,玻璃组件将部分热量传递至厅吧产品等冷藏冷冻装置的储物间室内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导致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效果差,从而提高保鲜产品的制冷能耗。应理解,当玻璃门处于第一凝露形成环境时,边框加热组件处在加热状态,玻璃加热膜处在停止加热状态,可以认为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大于0,而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等于0。
当上述边框加热组件已经无法阻止玻璃组件与门体框架所形成的缝隙产生的凝露向玻璃组件的外表面蔓延趋势。这时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当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时,驱动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时,边框加热组件能够减少玻璃组件与门体框架所形成的缝隙产生的凝露,玻璃加热膜对玻璃组件的外表面进行加热,可减少玻璃组件的外表面形成的凝露,使得冷藏冷冻装置在除露时,完全可以以凝露产生原理为基础,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可以按照凝露形成的浸润过程依次打开,分区域有针对的确定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是否处于加热状态进行除露,避免除露开始时,直接控制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均处于加热状态所产生的能耗比较高的问题(凝露刚产生时,玻璃加热膜处在运行状态不必要),也能够避免用户在除露完成后忘记关闭电源的问题发生。另外,由于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可以保证边框加热组件处在加热状态的时间比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的时间久,从而按照凝露消退的原理先关闭玻璃加热膜,再关闭边框加热组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由于凝露形成环境与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有关,因此,主控单元确定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需要采集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基于此,如图7~图9所示,上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与主控单元260通信的温湿度传感器280,温湿度传感器280用于检测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温湿度传感器可以间歇性发送温湿度信息至主控单元。间歇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每隔2min~8min向主控板发送玻璃门的环境温度和玻璃门的湿度。
上述主控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获得加热控制指令,使得除露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处于加热状态,并根据加热控制指令控制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和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也就是说,主控单元利用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可以确定携带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和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等相关信息的加热控制指令。
当上述玻璃门作为冷藏冷冻装置的抽屉门等门体使用时,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内,也可以与主控板集成在一起。
当然,应当保证温湿度传感器的探头可以采集玻璃门的环境温度和玻璃门的环境湿度。当玻璃门作为冷藏冷冻装置的抽屉门时,玻璃门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均是指冷藏冷冻装置周围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因此,温湿度传感器的探头应当可以探测冷藏冷冻装置的外部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和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可以根据经过长期积累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确定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与开停比的对应关系。
例如: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并联在除露驱动电路时,确定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与开停比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区分或不区分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和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当区分二者的开停比时,可以保证边框加热组件处在加热状态的时间比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的时间久,从而按照凝露消退的原理先关闭玻璃加热膜,再关闭边框加热组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图7所示,上述边框加热组件223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件,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与玻璃组件222形成的夹角区域,以保证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的凝露去除效果比较好。
至于加热件的数量,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加热件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上述边框加热组件223包括第一加热丝231a和第二加热丝231b。
示例性的,如图2~图4所示,上述门体框架221包括第一横向边框221a、第二横向边框221b、第一纵向边框221c和第二纵向边框221d,四个边框相结合形成门体框架用于固定玻璃组件222和防护玻璃组件222。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第一横向边框221a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边框221b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纵向边框221c连接在一起,第一横向边框221a的第二端和第二横向边框221b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纵向边框221d连接在一起。此时,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加热丝231a位于第一纵向边框221c靠近第一横向边框221a的第一端区域。第二加热丝231b位于第一纵向边框221c靠近第一横向边框221a的第二端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玻璃组件222包括双层玻璃或多层玻璃,并可以选择性的在双层玻璃或多层玻璃的真空夹层中充入隔热气体作为隔热气体。
具体的,如图2~图7所示,上述玻璃组件222包括第一表面玻璃B1和第二表面玻璃B2。玻璃加热膜224设在第一表面玻璃B1远离第二表面玻璃B2的表面。也就是说,第一表面玻璃B1远离第二表面玻璃B2的表面为玻璃门的外表面。此时,当玻璃加热膜224处在加热状态时,可以降低玻璃加热膜224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玻璃门内的可能性。
如图2~图7所示,为了减少边框加热组件223处于加热状态时,边框加热组件223所产生的热量对玻璃门内温度的影响,导致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效果在除露过程中降低的问题,上述边框加热组件223设在门体框架221的内框面与第一表面玻璃B1远离玻璃加热膜224的表面形成的夹角区域。此时,在第二表面玻璃B2的阻隔下的阻隔下,边框加热组件223所产生的热量几乎不会进入储物间室211内,从而减少了边框加热组件223所产生的热量对储物间室211内温度的影响,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藏冷冻装置可减少除露过程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应理解,为了美观,如图2~图6所示,第一表面玻璃B1可以采用双面胶或其他方式贴在第一横向边框221a、第二横向边框221b、第一纵向边框221c和第二纵向边框221d的表面。
示例性的,如图2~图7所示,上述第一表面玻璃B1、第二表面玻璃B2和门体框架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密封空间。隔热气体可以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等,使得冷藏冷冻装置可具有良好的除露效果的同时,提高玻璃门的隔热性能。
应理解,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表面玻璃B1、第二表面玻璃B2和门体框架构成密封空间时,第一表面玻璃B1和第二表面玻璃B2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胶条O进行密封,提高密封空间的密封性,然后将密封空间内的空气抽出,向其中充入隔热气体。
如图2~图6所示,为了提高上述第一表面玻璃B1、第二表面玻璃B2和门体框架构成的密封空间的密封性,上述门体框架221在包括第一横向边框221a、第二横向边框221b、第一纵向边框221c和第二纵向边框221d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端盖221e和第二端盖221f,第一端盖221e设在第一横向边框221a远离内框面的表面,第二端盖221f设在第二横向边框221b远离内框面的表面。
应理解,如图2~图6所示,当第一表面玻璃B1贴在第一横向边框221a、第二横向边框221b、第一纵向边框221c和第二纵向边框221d的表面时,第一表面玻璃B1还采用双面胶或其他方式贴在第一端盖221e和第二端盖221f的侧面。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5所示,上述玻璃组件222还包括设在第一表面玻璃B1和第二表面玻璃B2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玻璃Z。为了提高隔热性能,上述玻璃门包括一类隔热膜和二类隔热膜。一类隔热膜和二类隔热膜可以选择的种类比较多。
例如:一类隔热膜和二类隔热膜均为Low-e膜。Low-e膜可以有效降低整个玻璃门的导热系数和热辐射率,一类隔热膜和二类隔热膜可以降低或杜绝外界热量或除露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向储物间室内传输,使得冷藏冷冻装置具有更好的制冷效果。
如图5所示,上述一类隔热膜形成在第二表面玻璃B2的表面。至于一类隔热膜数量,最多为两个。例如:一类隔热膜包括第一一类隔热膜和第二一类隔热膜。第一一类隔热膜形成在第二表面玻璃B2临近第一表面玻璃B1的表面。第二一类隔热膜形成在第二表面玻璃B2远离第一表面玻璃B1的表面。
如图5所示,上述二类隔热膜形成在至少一层中间玻璃Z的表面。可以在每一层中间玻璃Z的表面形成二类隔热膜,也可以在其中一层中间玻璃Z的表面形成二类隔热膜。
如图5所示,当二类隔热膜形成在中间玻璃Z表面的时候,可以是在中间玻璃Z表面的两个表面均形成二类隔热膜,也可以是在中间玻璃Z的一个表面形成二类隔热膜。
例如:如图5所示,当中间玻璃Z表面的两个表面均形成二类隔热膜时,中间玻璃Z表面所形成的二类隔热膜包括第一二类隔热膜和第二二类隔热膜。第一二类隔热膜形成在中间玻璃Z靠近第一表面玻璃B1的表面,第二二类隔热膜形成在中间玻璃Z靠近第二表面玻璃B2的表面。
示例性的,如图2~图6所示,第一表面玻璃B1、中间玻璃Z和门体框架221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第一密封空间R1。此时,第一表面玻璃B1和中间玻璃Z之间应该由密封胶条O进行密封,并将其中的空气抽出,向其中充入隔热气体。
应理解,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表面玻璃B1、中间玻璃Z和门体框221架构成第一密封空间R1时,若中间玻璃Z的数量为多个,那么参与构成第一密封空间的中间玻璃Z为多层中间玻璃临近第一表面玻璃B1的一个中间玻璃Z。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表面玻璃B2、中间玻璃Z和门体框架221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第二密封空间R2。此时,第二表面玻璃B2和中间玻璃Z之间应该由密封胶条O进行密封,并将其中的空气抽出,向其中充入隔热气体。应理解,此处第二表面玻璃B2、中间玻璃Z和门体框架构成第二密封空间R2时,若中间玻璃Z的数量为多个,那么参与构成第二密封空间的中间玻璃Z为多层中间玻璃临近第二表面玻璃B2的一个中间玻璃Z。
如图5所示,当至少一层中间玻璃Z包括多层中间玻璃时,相邻两层中间玻璃Z与门体框架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第三密封空间。此时,相邻两个中间玻璃Z之间应该由密封胶条进行密封,并将其中的空气抽出,向其中充入隔热气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露控制方法。如图10所示,应用于上述冷藏冷冻装置。该除露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主控单元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
步骤102A:除露驱动电路根据加热控制指令驱动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并根据加热控制指令控制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露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玻璃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上述步骤101前,上述除露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0:主控单元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获得加热控制指令。该加热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也就是说,当冷藏冷冻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确定的情况下,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确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串联在除露驱动电路270中。如图11所示,上述除露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102B包括:除露驱动电路根据加热控制指令驱动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相等。应理解,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串联在除露驱动电路中,主控单元每次所发送的加热控制指令只携带一个开停比信息。步骤102B可以与步骤102A并行,也可以依次执行。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并联在除露驱动电路270中。此时,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可以独立工作。
当然,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独立工作时,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可以同时开启加热和关闭加热,也可以同时开启加热,然后在不同时刻关闭加热,当然也可以是在开启加热时刻不同的基础上,关闭加热的时刻不同。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12所示,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不同,且同时开启加热,上述除露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102B:除露驱动电路根据加热控制指令驱动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以使得玻璃加热膜和边框加热组件可以按照玻璃门的凝露消退规律停止加热。步骤102B与步骤102A可以并行,也可以依次执行。
在另一种示例中,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不同,且没有同时开启加热。此时,如图13所示,上述步骤101具体包括:步骤1011:主控单元当玻璃门处于第一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
随着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当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时,此处玻璃组件的外表面形成凝露的可能性很高,采用边框加热组件对门体框架的内框面进行加热已经无法阻止凝露的扩散。此时,需要同时开启玻璃加热膜和边框加热组件同时进行除露。
应理解,实际场景中,环境温度湿度随着时间发生一定的渐变,在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前,玻璃门一般已经经历了第一凝露形成环境。也就是说,同时开启玻璃加热膜和边框加热组件同时进行除露前,主控单元已经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基于此,如图13所示,在步骤102A后,上述除露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3:主控单元当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对加热控制指令进行更新。
步骤104:主控单元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
步骤105:除露驱动电路根据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驱动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也就是说,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携带有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和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等信息。
如前文所述,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确定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与开停比的对应关系。例如: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串联在除露驱动电路中,开停比只有一个,且这一个开停比被玻璃加热膜和边框加热组件共用。
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串联在除露驱动电路,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与开停比信息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并联在除露驱动电路,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与开停比信息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1和表2中,T为当前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R为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T1为第一环境温度,T2为第二环境温度,T3为第三环境温度,R1为第一环境湿度,R2为第二环境湿度,R3为第三环境湿度。
表1中A表示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共用的关停比。A的下标用于区分不同温湿度环境的分开停比,没有特殊含义。
表2中的a代表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b代表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a的下标和b的下标用于区分不同温湿度环境的分开停比,没有特殊含义。
表1环境温湿度信息与开停比信息在串联状态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2309537350000161
表2环境温湿度信息与开停比信息在并联状态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2309537350000162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可以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所处的环境温度区间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所处的环境湿度区间,确定作为加热控制指令的开停比信息。应理解,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不同气候的地区的环境温湿度信息对应的开停比信息不同。
并且,如表1所示,在确定的环境温湿度下,开停比信息只有包括一个开停比,可以被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和边框加热组件共用。由表2可以看出:开停比信息包括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和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示例性的,表1和表2中的n=2,以某地为采样地点,T1=28℃,T2=35℃,R1=45%,R2=70%。
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均串联在除露驱动电路中,可以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
若R=20%,则不管T值大小,A1=A11=A12=0。
若T=25℃,R=65%,则A2=40%。若T=32℃,R=65%,则A21=60%。若T=38℃,R=65%,则A22=80%。
若T=20℃,R=80%,则A3=60%。若T=32℃,R=80%,则A31=80%。若T=38℃,R=80%,则A32=95%。
当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并联在除露驱动电路中,可以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
若R=20%,则不管T值大小,a1=0,b1=0,或者a11=0,b11=0,或者a12=0,b12=0。
若T=25℃,R=65%,则a2=30%,b2=0。若T=32℃,R=65%,则a21=60%,b21=40%。若T=38℃,R=65%,则a22=70%,b22=60%。
若T=20℃,R=80%,则a3=60%,b3=30%。若T=32℃,R=80%,则a31=70%,b2=40%。若T=38℃,R=80%,则a32=80%,b32=7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露控制装置。该除露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主控单元执行的方法。
如图10和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露控制装置300,应用于上述冷藏冷冻装置。该除露控制装置可以以上述主控单元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存在。该除露控制装置300包括:通信接口301,用于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上述除露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并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露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玻璃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当上述冷藏冷冻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280时,温湿度传感器280与通信接口301通过总线或电力线等连接,实现数据交互。通信接口301同时还与除露驱动电路270的驱动芯片271通过总线或电力线等连接,实现数据交互。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4所示,上述除露控制装置300还包括处理器302。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处理器302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
如图10和图14所示,上述通信接口301用于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前,处理器302用于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获得加热控制指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上述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串联在除露驱动电路270中。如图11和图14所示,上述除露驱动电路270还用于根据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相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2和图14所示,上述边框加热组件223和玻璃加热膜224并联在除露驱动电路270中。上述除露驱动电路270还用于根据加热控制指令驱动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4所示,上述除露控制装置还包括处理器302。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处理器302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简称FPGA)。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述通信接口301用于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后,处理器302用于当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对加热控制指令进行更新。上述通信接口301还用于向所述除露驱动电路发送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上述除露驱动电路270还用于根据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驱动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4所示,上述处理控制装置还包括存储器303。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302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memory,NVRAM)。例如:应用中通信接口301以及存储器通过总线系统304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3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4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内形成有储物间室;
玻璃门,用于开闭所述储物间室的取放口;
所述玻璃门包括:
门体框架:
玻璃组件,限定于所述门体框架内;
边框加热组件,所述边框加热组件设在所述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上;
玻璃加热膜,所述玻璃加热膜形成在所述玻璃组件的外表面;
除露驱动电路,连接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
主控单元,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控制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以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和/或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件,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与所述玻璃组件形成的夹角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组件包括第一表面玻璃和第二表面玻璃,所述玻璃加热膜设在所述第一表面玻璃远离第二表面玻璃的表面,所述边框加热组件设在所述门体框架的内框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玻璃远离玻璃加热膜的表面形成的夹角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玻璃、所述第二表面玻璃和所述门体框架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密封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表面玻璃和所述第二表面玻璃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玻璃;所述玻璃门包括一类隔热膜和二类隔热膜;所述一类隔热膜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玻璃的表面,所述二类隔热膜形成在所述至少一层中间玻璃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玻璃、所述中间玻璃和所述门体框架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第一密封空间;所述第二表面玻璃、所述中间玻璃和所述门体框架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第二密封空间;和/或,
当所述至少一层中间玻璃包括多层中间玻璃时,相邻两层所述中间玻璃与所述门体框架构成填充有隔热气体的第三密封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
和/或,
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串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驱动所述玻璃加热膜处于加热状态,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与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相等;
或,
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并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驱动所述玻璃加热膜处于加热状态,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或,
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玻璃加热膜并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第一凝露形成环境时,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在加热状态,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时,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8.一种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冷藏冷冻装置;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包括:
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所述除露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和/或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前,所述除露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获得加热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串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相等;
或,
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并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或,
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并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包括:
当所述玻璃门处于第一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
所述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后,所述除露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对所述加热控制指令进行更新;向所述除露驱动电路发送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11.一种除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冷藏冷冻装置;所述除露控制装置包括: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当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所述除露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处于加热状态,并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除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露控制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前,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获得加热控制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除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串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相等;
或,
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并联在所述除露驱动电路中;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玻璃加热膜处在加热状态,控制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或,
所述除露控制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除露驱动电路发送加热控制指令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玻璃门处于第二凝露形成环境时,根据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温度和冷藏冷冻装置的环境湿度对所述加热控制指令进行更新;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除露驱动电路发送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所述除露驱动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加热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边框加热组件和所述玻璃加热膜均处在加热状态,所述玻璃加热膜的开停比小于所述边框加热组件的开停比。
CN201911252910.8A 2019-10-12 2019-12-09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1023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9692 2019-10-12
CN2019109696923 2019-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669A true CN111023669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0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2910.8A Pending CN111023669A (zh) 2019-10-12 2019-12-09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366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966A (zh) * 2020-09-15 2022-03-15 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57684A1 (zh) * 2020-09-15 2022-03-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门体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90961A (en) * 1974-02-11 1976-06-15 James J. Heaney Defrosting system for refrigerator doors
US4127765A (en) * 1978-02-17 1978-11-28 Anthony's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Anti-condensation system for refrigerator doors
EP1275919A1 (en) * 2001-07-13 2003-01-15 Orrell Limited A refrigerated merchandising unit
CN202659069U (zh) * 2012-07-13 2013-01-09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中空玻璃门和陈列柜
US8539783B1 (en) * 2004-02-11 2013-09-24 Supermarket Energy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n refrigerator doors and frames
CN203629192U (zh) * 2013-12-27 2014-06-04 青州华晶家电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冷柜用电加热中空玻璃门
CN104949434A (zh) * 2015-05-29 2015-09-30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透明门的除凝露方法及装置、制冷设备
US20160360900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Anthony, Inc. Watt trimming controller for a heated glass temperature-controlled storage device
CN108759273A (zh) * 2018-07-31 2018-11-06 宁波罗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表面冷凝水的门结构及装配其的冷柜或展示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90961A (en) * 1974-02-11 1976-06-15 James J. Heaney Defrosting system for refrigerator doors
US4127765A (en) * 1978-02-17 1978-11-28 Anthony's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Anti-condensation system for refrigerator doors
EP1275919A1 (en) * 2001-07-13 2003-01-15 Orrell Limited A refrigerated merchandising unit
US8539783B1 (en) * 2004-02-11 2013-09-24 Supermarket Energy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n refrigerator doors and frames
CN202659069U (zh) * 2012-07-13 2013-01-09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中空玻璃门和陈列柜
CN203629192U (zh) * 2013-12-27 2014-06-04 青州华晶家电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冷柜用电加热中空玻璃门
CN104949434A (zh) * 2015-05-29 2015-09-30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透明门的除凝露方法及装置、制冷设备
US20160360900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Anthony, Inc. Watt trimming controller for a heated glass temperature-controlled storage device
CN108759273A (zh) * 2018-07-31 2018-11-06 宁波罗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表面冷凝水的门结构及装配其的冷柜或展示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966A (zh) * 2020-09-15 2022-03-15 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57684A1 (zh) * 2020-09-15 2022-03-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门体
CN114183966B (zh) * 2020-09-15 2023-03-17 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2203939B2 (en) Home appliance door and home appliance
CN111023669A (zh)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766588B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及其散热方法和冷藏冷冻装置
CN105783385A (zh) 一种冰箱冷藏室化霜方法、化霜系统及冰箱
EP3132214B1 (en) Refrigerator
KR100804608B1 (ko) 도어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와인저장고가 구비된김치저장고
CN210840104U (zh) 一种充惰性气体加加热丝的中空玻璃
KR20110065885A (ko) 냉장고 투명도어 유리 패널
JP7186549B2 (ja) 冷蔵ショーケース
CN212778137U (zh) 用于冰箱的门体及冰箱
EP2175216B1 (en) Mono-door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refrigerator
CN203792817U (zh) 一种智能防结露结霜玻璃
CN210672825U (zh) 一种带视窗的冷藏冷冻展示柜
CN212048792U (zh) 一种可延长保质期的水果配送箱
CN114198961A (zh) 一种智能防结露冰箱装置
CN213238070U (zh) 一种除霜效果好的节能环保冷柜
CN102032738B (zh) 制冷器具
CN218781491U (zh) 一种带防冷凝水装置的冷柜
CN219390191U (zh) 分温区冰箱
CN210444502U (zh) 电加热玻璃节能控制系统
US20230366612A1 (en) Refrigerator and door body thereof
CN213778267U (zh) 一种保存效果好的制冰机
CN214537033U (zh) 箱柜门体和箱柜
JPH1073364A (ja) 冷却貯蔵庫
KR101085459B1 (ko) 냉장고용 패널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