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3624A -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3624A
CN111023624A CN201811171808.0A CN201811171808A CN111023624A CN 111023624 A CN111023624 A CN 111023624A CN 201811171808 A CN201811171808 A CN 201811171808A CN 111023624 A CN111023624 A CN 111023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mperature
fluid
absorp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18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村与四郎
青山淳
平田甲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718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3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3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4Heat pumps of the 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3/00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7/00Absorbers; Ad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6Evapo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rption typ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sorpt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43Operating continu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使温度上升的被加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比温度降低的加热源流体的入口温度高。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具备:吸收部,其利用吸收热使第一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冷凝部,其利用冷凝热使第二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蒸发部,其从加热源流体夺取制冷剂液体的蒸发潜热而使温度降低;再生部,其从加热源流体夺取用于加热希溶液的热而使温度降低,通过吸收液与制冷剂的吸收热泵循环,使吸收部比再生部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升高,吸收式热交换系统还具备:第二被加热流体流出口,其使在冷凝部温度上升后的第二被加热流体朝向热源设备流出;第一被加热流体流入口,其使在热源设备加热后的第二被加热流体作为第一被加热流体流入吸收部。

Description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特别是涉及能够使温度上升的被加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比温度降低的加热源流体的入口温度高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被广泛地作为在高温的流体与低温的流体之间交换热的装置使用。在两个流体之间直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中,无法使低温的流体的出口温度成为比高温的流体的入口温度高的温度。
作为热交换器的用途之一,可列举出回收排热。排热是未被使用就被舍弃的热,因此若能够使回收排热而使温度上升的流体的出口温度成为比被夺取包含排热在内的热而使温度降低的流体的入口温度高的温度,则可利用的范围变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温度上升的被加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比温度降低的加热源流体的入口温度高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1所示,具备:吸收部10,其利用吸收液Sa吸收制冷剂的蒸气Ve而成为浓度降低后的希溶液Sw时释放出的吸收热,使第一被加热流体RP的温度上升;冷凝部40,其利用制冷剂的蒸气Vg冷凝而成为制冷剂液体Vf时释放出的冷凝热,使第二被加热流体GP的温度上升;蒸发部20,其从冷凝部40导入制冷剂液体Vf,并从加热源流体RS夺取所导入的制冷剂液体Vf蒸发而成为向吸收部10供给的制冷剂的蒸气Ve时所需的蒸发潜热,从而使加热源流体RS的温度降低;以及再生部30,其从吸收部10导入希溶液Sw,并从加热源流体RS夺取对所导入的希溶液Sw进行加热并使制冷剂Vg从希溶液Sw脱离而成为浓度上升后的浓溶液Sa所需的热,从而使加热源流体RS的温度降低,所述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构成为:通过吸收液Sa、Sw与制冷剂Ve、Vf、Vg的吸收热泵循环,使吸收部1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比再生部3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升高,蒸发部2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比冷凝部4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升高,所述吸收式热交换系统还具备:第二被加热流体流出口47,其使在冷凝部40温度上升后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朝向热源设备HSF流出;以及第一被加热流体流入口58,其使在热源设备HSF加热后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作为第一被加热流体RP流入吸收部10。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导入至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冷凝部的第二被加热流体在冷凝部以及热源设备升温后,进一步作为第一被加热流体在吸收部中加热,之后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流出,能够使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流出的第一被加热流体的温度高于在热源设备中对第二被加热流体进行加热的流体的入口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4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的基础上,构成为在第二被加热流体流出口47流出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全部作为第一被加热流体RP而流入第一被加热流体流入口58。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保持相对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流入流出的流体的平衡。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2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基础上,具备:消耗热量检测部84,其对从吸收部10流出的第一被加热流体RP的热量与向冷凝部40流入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或者该差异的代用值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90,其控制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81,以便基于利用消耗热量检测部84检测出的值对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81中的应当调节的加热源流体RS的热量进行调节,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81对流入蒸发部20以及再生部30的加热源流体RS的热量进行调节。
若这样构成,则通过调节向蒸发部以及再生部投入的热量而能够调节吸收部的第一被加热流体的加热量,能够调节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流出的第一被加热流体的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3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的基础上,具备:消耗热量检测部84,其对从吸收部10流出的第一被加热流体RP的热量与向冷凝部40流入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或者该差异的代用值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90,其控制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82,以便基于由消耗热量检测部84检测出的值对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82中的应当调节的第一被加热流体RP的热量进行调节,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82对流入吸收部10的第一被加热流体RP的热量进行调节。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调节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流出的第一被加热流体的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1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基础上,具备热源设备HSF,其是具有供从蒸发部20以及再生部30流出的加热源流体RS流动的第一传热流路71、和供从冷凝部40流出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流动的与第一传热流路71不同的第二传热流路72的热源设备HSF,该热源设备HSF对在第一传热流路71流动的加热源流体RS以及在第二传热流路72流动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进行加热,构成为将在第二传热流路72加热后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作为第一被加热流体RP而导入吸收部10,构成为加热源流体RS在蒸发部20、再生部30、以及第一传热流路71进行循环。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加热源流体的系统与第二被加热流体以及第一被加热流体的系统分离,能够使第二被加热流体以及第一被加热流体上升至更高的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4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基础上,具备制冷剂热交换器99,其在从冷凝部40向蒸发部20输送的制冷剂液体Vf、与从蒸发部20以及再生部30的至少一方流出的加热源流体RS之间进行热交换。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向蒸发部导入的制冷剂液体的温度上升,能够减少蒸发部中使制冷剂液体蒸发所需要的热量。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参照图1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基础上,热源设备HSF构成为:对加热源流体RS以及第二被加热流体GP进行加热,以使在第二传热流路72流出的第二被加热流体GP的温度成为在第一传热流路71流出的加热源流体RS的温度以上。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第二被加热流体以及第一被加热流体可靠地上升至更高的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5(A)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热源设备HSF构成为包括:主要具有第一传热流路71的第一热交换器70A、和主要具有第二传热流路72的与第一热交换器70A不同的第二热交换器70B。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热源设备中对加热源流体和第二被加热流体适当地进行加热。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图1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基础上,热源设备HSF构成为包括一个热交换器70,该热交换器70具有第一传热流路71以及第二传热流路72。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抑制热源设备的大型化。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导入至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冷凝部的第二被加热流体通过冷凝部以及热源设备升温后,进一步作为第一被加热流体在吸收部中加热而后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流出,能够使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流出的第一被加热流体的温度高于在热源设备中对第二被加热流体进行加热的流体的入口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示意的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示意的系统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示意的系统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示意的系统图。
图5(A)、图5(B)是表示围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的热源设备的变形例的局部系统图,图5(A)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局部系统图,图5(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局部系统图。
附图标记说明:1、1A、1B、1C...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0...吸收器;20...蒸发器;30...再生器;40...冷凝器;47...低温热源流出口;58...升温流体流入口;70...热交换器;70A...第一热交换器;70B...第二热交换器;71...第一传热流路;72...第二传热流路;76...第二泵;81...热量调节部;84...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90...控制装置;99...制冷剂热交换器;HSF...热源设备;GP...低温热源流体;RP...升温对象流体;RS...驱动热源流体;Sa...浓溶液;Sw...希溶液;Ve...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f...制冷剂液体;Vg...再生器制冷剂蒸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互相同或者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进行说明。图1是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示意的系统图。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是通过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吸收热泵循环,从相对于热源设备HSF流入流出的流体向相对于热利用设备HCF流入流出的流体进行热移动的系统。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具备构成进行吸收液S(Sa、Sw)和制冷剂V(Ve、Vg、Vf)的吸收热泵循环的主要设备的吸收器10、蒸发器20、再生器30以及冷凝器40。吸收器10、蒸发器20、再生器30、冷凝器40分别相当于吸收部、蒸发部、再生部、冷凝部。
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吸收液,为了使热泵循环上的区别变得容易,与性状、热泵循环上的位置对应地称呼为“希溶液Sw”、“浓溶液Sa”等,但在不过问性状等时统称为“吸收液S”。同样地,关于制冷剂,为了使热泵循环上的区别变得容易,与性状、热泵循环上的位置对应地称呼为“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制冷剂液体Vf”等,但在不过问性状等时统称为“制冷剂V”。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LiBr水溶液作为吸收液S(吸收剂与制冷剂V的混合物),使用水(H2O)作为制冷剂V。
吸收器10在内部具有:构成升温对象流体RP的流路的传热管12、和将浓溶液Sa向传热管12的表面供给的浓溶液供给装置13。升温对象流体RP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中是作为使温度上升的对象的流体,相当于第一被加热流体。传热管12在一端连接有升温流体导入管51,在另一端连接有升温流体流出管19。升温流体导入管51是构成将升温对象流体RP向传热管12引导的流路的管。在升温流体导入管51的与连接有传热管12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供升温对象流体RP流入的升温流体流入口58。升温流体流入口58相当于第一被加热流体流入口。另一方面,升温流体流出管19是构成供由吸收器10加热后的升温对象流体RP流动的流路的管。在升温流体流出管19的与连接有传热管12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供升温对象流体RP流出的升温流体流出口18。吸收器10从浓溶液供给装置13向传热管12的表面供给浓溶液Sa,在浓溶液Sa吸收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而成为希溶液Sw时产生吸收热。构成为在传热管12流动的升温对象流体RP受到该吸收热,从而使得升温对象流体RP被加热。
蒸发器20在蒸发器罐体21的内部具有构成驱动热源流体RS的流路的热源管22。蒸发器20在蒸发器罐体21的内部不具有使制冷剂液体Vf飞散的喷嘴。因此,热源管22以浸于在蒸发器罐体21内存积的制冷剂液体Vf的方式配设(满液式蒸发器)。在热源管2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热源导入管52。驱动热源导入管52是构成将驱动热源流体RS向热源管22引导的流路的管。在驱动热源导入管52的与连接有热源管22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供驱动热源流体RS流入的驱动热源流入口56。蒸发器20以使热源管22周边的制冷剂液体Vf借助在热源管22内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热量蒸发而产生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的方式构成。在蒸发器罐体21,连接有向蒸发器罐体21内供给制冷剂液体Vf的制冷剂液体管45。
吸收器10与蒸发器20相互连通。构成为通过使吸收器10与蒸发器20连通,从而能够将由蒸发器20产生的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向吸收器10供给。
再生器30具有:供对希溶液Sw进行加热的驱动热源流体RS在内部流动的热源管32、和将希溶液Sw向热源管32的表面供给的希溶液供给装置33。在热源管32内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成为在蒸发器20的热源管22内流动后的驱动热源流体RS。蒸发器20的热源管22与再生器30的热源管32通过供驱动热源流体RS流动的驱动热源连结管25连接。在再生器30的热源管32的与连接有驱动热源连结管25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热源流出管39。驱动热源流出管39是构成将驱动热源流体RS向再生器30外引导的流路的管。在驱动热源流出管39的与连接有热源管32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供驱动热源流体RS流出的驱动热源流出口37。再生器30构成为使得从希溶液供给装置33供给的希溶液Sw被驱动热源流体RS加热,由此制冷剂V从希溶液Sw蒸发而生成浓度上升后的浓溶液Sa。构成为从希溶液Sw蒸发的制冷剂V作为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而向冷凝器40移动。
冷凝器40在冷凝器罐体41的内部具有供低温热源流体GP流动的传热管42。在传热管42的一端连接有构成将低温热源流体GP向传热管42引导的流路的低温热源导入管57。在低温热源导入管57的与连接于传热管42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供低温热源流体GP流入的低温热源流入口17。在传热管42的与连接有低温热源导入管57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有构供从冷凝器40流出的低温热源流体GP流动的流路的低温热源流出管49的一端。低温热源流出管49的另一端形成有供低温热源流体GP流出的低温热源流出口47。在低温热源导入管57配设有:使低温热源流体GP流动的第二泵76、和对低温热源流体GP的流量进行调节的第二阀77。另外,第二泵76以及第二阀77也可以代替低温热源导入管57而配设于低温热源流出管49。另外,也可以代替第二阀77地设置对第二泵76的运转频率进行调节的变频器。冷凝器40构成为导入由再生器30产生的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使得在传热管42内流动的低温热源流体GP接收上述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冷凝而成为制冷剂液体Vf时释放出的冷凝热,由此对低温热源流体GP进行加热。低温热源流体GP相当于第二被加热流体。再生器30与冷凝器40以相互连通的方式,使再生器30的罐体和冷凝器罐体41形成为一体。通过使再生器30与冷凝器40连通,从而能够将由再生器30产生的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向冷凝器40供给。
再生器30的存积浓溶液Sa的部分和吸收器10的浓溶液供给装置13通过供浓溶液Sa流动的浓溶液管35连接。在浓溶液管35,配设有对浓溶液Sa进行加压输送的溶液泵35p。吸收器10的存积希溶液Sw的部分和希溶液供给装置33通过供希溶液Sw流动的希溶液管36连接。在浓溶液管35以及希溶液管36,配设有在浓溶液Sa与希溶液Sw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溶液热交换器38。冷凝器40的存积制冷剂液体Vf的部分与蒸发器罐体21通过在制冷剂液体Vf流动的制冷剂液体管45连接。在制冷剂液体管45,配设有对制冷剂液体Vf进加压输送的制冷剂泵46。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在正常运转中,吸收器1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比再生器3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高,蒸发器2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比冷凝器4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高。对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而言,吸收器10、蒸发器20、再生器30、冷凝器40成为第二种吸收热泵的结构。
从驱动热源流出口37流出的驱动热源流体RS、向驱动热源流入口56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从低温热源流出口47流出的低温热源流体GP、向升温流体流入口58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热源设备HSF中被加热。热源设备HSF例如是对来自炼铁厂、发电厂等的排热进行回收的设备。热源设备HSF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个热交换器70构成,具有第一传热流路71和第二传热流路72。热源设备HSF构成为能够借助来自炼铁厂、发电厂等的排热,对在第一传热流路71流动的流体以及在第二传热流路72流动的流体进行加热。此时,在第一传热流路71与第二传热流路72中产生加热量的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中低温部侧作为第一传热流路71,将高温部侧作为第二传热流路72。例如,可以在热交换器70的加热侧流体的上游侧的高温部设置第二传热流路72,在下游侧的低温部设置第一传热流路71,也可以相对于热交换器70的加热侧流体并列地设置第一传热流路71以及第二传热流路72。第一传热流路71的入口与驱动热源流出口37经由驱动热源回路管61而连接。第一传热流路71的出口与驱动热源流入口56经由驱动热源去路管63而连接。在驱动热源回路管61,配设有使驱动热源流体RS流动的第一泵74、和对驱动热源流体RS的流量进行调节的第一阀75。此外,也可以代替第一阀75地设置对第一泵74的运转频率进行调节的变频器。第二传热流路72的入口与低温热源流出口47经由低温热源回路管62而连接。低温热源流出口47是使低温热源流体GP朝向热源设备HSF流出的开口,相当于第二被加热流体流出口。第二传热流路72的出口与升温流体流入口58经由升温流体去路管64而连接。
从升温流体流出口18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向低温热源流入口17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热利用设备HCF中被夺热。热利用设备HCF例如将所导入的热用于制热、或者作为其他吸收制冷机、吸收热泵等热源设备的热源来使用。热利用设备HCF经由升温流体供给管68与升温流体流出口18连接,并经由低温流体返回管67与低温热源流入口17连接。热利用设备HCF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从升温流体流出管19经由升温流体供给管68导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所保有的热,使得从升温对象流体RP夺热而温度降低了的流体作为低温热源流体GP经由低温流体返回管67向低温热源导入管57流出。
继续参照图1对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剂侧的吸收热泵循环进行说明。在冷凝器40中,接受通过再生器30蒸发了的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利用在传热管42流动的低温热源流体GP对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进行冷却而使其冷凝,从而使其成为制冷剂液体Vf。此时,低温热源流体GP借助在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冷凝时释放出的冷凝热而温度上升。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Vf借助制冷剂泵46被向蒸发器罐体21输送。输送至蒸发器罐体21的制冷剂液体Vf被在热源管22内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加热,从而蒸发成为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此时,驱动热源流体RS被制冷剂液体Vf夺热而温度降低。通过蒸发器20产生的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向与蒸发器20连通的吸收器10移动。
接下来,对溶液侧的吸收热泵循环进行说明。在吸收器10中,浓溶液Sa被从浓溶液供给装置13供给,该供给的浓溶液Sa对从蒸发器20移动来的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进行吸收。对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进行了吸收的浓溶液Sa浓度降低而成为希溶液Sw。在吸收器10中,在浓溶液Sa对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进行吸收时产生吸收热。利用该吸收热,对在传热管12流动的升温对象流体RP进行加热,从而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上升。在吸收器10中对蒸发器制冷剂蒸气Ve进行了吸收的浓溶液Sa浓度降低而成为希溶液Sw,并且存积于吸收器10的下部。所存积的希溶液Sw因吸收器10和再生器30的内压之差而朝向再生器30在希溶液管36流动,并在溶液热交换器38中与浓溶液Sa进行热交换而温度降低,然后到达再生器30。
送至再生器30的希溶液Sw被从希溶液供给装置33供给,被在热源管32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加热,所供给的希溶液Sw中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浓溶液Sa,并且存积于再生器30的下部。此时,驱动热源流体RS被希溶液Sw夺热而温度降低。在热源管32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通过了蒸发器20的热源管22。从希溶液Sw蒸发后的制冷剂V作为再生器制冷剂蒸气Vg而向冷凝器40移动。存积于再生器30的下部的浓溶液Sa通过溶液泵35p经由浓溶液管35而被向吸收器10的浓溶液供给装置13加压输送。在浓溶液管35流动的浓溶液Sa在溶液热交换器38中与希溶液Sw进行热交换而温度上升之后流入吸收器10,被从浓溶液供给装置13供给,以下重复进行相同的循环。
在吸收液S以及制冷剂V进行上述那样的吸收热泵循环的过程中,对瞩目于被加热流体以及加热源流体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中,借助第一泵74的启动进行循环,以使得在驱动热源回路管61中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依次流经第一传热流路71、驱动热源去路管63、驱动热源导入管52、蒸发器20的热源管22、驱动热源连结管25、再生器30的热源管32、驱动热源流出管39,并且再次在驱动热源回路管61流动。循环的驱动热源流体RS在流经第一传热流路71时被加热而温度上升,在流经蒸发器20的热源管22时被夺取蒸发潜热而温度降低,并且在流经再生器30的热源管32时被希溶液Sw夺热而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借助第二泵76的启动,从热利用设备HCF流出而在低温流体返回管67以及低温热源导入管57流动的低温热源流体GP在进入冷凝器40的传热管42并在此流动时借助冷凝热而温度上升,之后经由低温热源流出管49以及低温热源回路管62进入第二传热流路72并在此流动时被加热而温度上升,在第二传热流路72中温度上升后的低温热源流体GP作为升温对象流体RP流经升温流体去路管64以及升温流体导入管51后,进入吸收器10的传热管12并在此流动时借助吸收热而温度上升,之后经由升温流体流出管19以及升温流体供给管68向热利用设备HCF供给。
这样,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中,驱动热源流体RS的系统与低温热源流体GP/升温对象流体RP的系统既不合流也不分流,能够使两系统分离,能够使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升温至更高的温度。在形成为驱动热源流体RS的系统与低温热源流体GP/升温对象流体RP的系统既不合流也不分流,并且以使流经冷凝器40的传热管42的低温热源流体GP向吸收器10的传热管12流动的方式独立的系统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在使流经冷凝器40的传热管42的低温热源流体GP流入吸收器10的传热管12前升温的热交换器。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流经冷凝器40的传热管42的低温热源流体GP通过热源设备HSF加热升温而后流入吸收器10的传热管12,因此不需要特别的热交换器,能够简化系统结构,并且也能够省去热交换器的设置空间、用于供流体出入热交换器的配管、热交换器的维护检查作业。另外,通过将驱动热源流体RS的系统与低温热源流体GP、升温对象流体RP的系统分离,作为在第一传热流路71以及第二传热流路72中加热的流体FH,能够采用种类、流量、温度不同的至少两种不同的流体,从而能够利用多种热源。另外,对于使在热源设备HSF与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中循环的驱动热源流体RS流动的压力、和使相对于热源设备HSF经由吸收器10以及冷凝器40向热利用设备HCF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升温对象流体RP流动的压力而言,典型地因移送距离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地驱动热源流体RS在比较大的流量下移送距离较短,与此相对地低温热源流体GP/升温对象流体RP在比较小的流量下移送距离较长。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中,通过针对第一泵74以及第二泵76的每一个,分别使用最佳的压入压力以及流量的泵(即,分别采用流量-压力特性不同的泵),能够使运转所需的电力最佳化而实现省电。另外,通过针对驱动热源流体RS的系统以及低温热源流体GP/升温对象流体RP的系统的每一个设置专用的泵(第一泵74、第二泵76),从而也容易控制各自的流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能够使流入至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通过冷凝器40以及热源设备HSF升温后,进一步形成为升温对象流体RP而由吸收器10加热后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流出,并能够使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高于在热源设备中对低温热源流体GP进行加热的流体FH的入口温度。另外,从低温热源流出口47流出的低温热源流体GP全部作为升温对象流体RP从升温流体流入口58流入,因此能够保持相对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流入流出的流体的平衡。
接下来,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进行说明。图2是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示意的系统图。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主要在以下的点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不同。在围绕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结构中,除了围绕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的结构之外,还设置有热量调节部81、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以及控制装置90。热量调节部81对朝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热量进行调节,其相当于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热量调节部81具有热源流体旁通管81p和热源流体旁通阀81v。热源流体旁通管81p是构成将驱动热源去路管63和驱动热源回路管61连结的流路的管,其一端与驱动热源去路管63连接,另一端在比第一泵74靠上游侧(第一泵74的吸入侧)的部位与驱动热源回路管61连接。由于设置有热源流体旁通管81p,从而能够将从热源设备HSF流出而在驱动热源去路管63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绕过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而向驱动热源回路管61引导。热源流体旁通阀81v对从热源设备HSF流出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向蒸发器20流入的量与向热源流体旁通管81p流入的量的流量比进行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由电动三通阀构成,配置于热源流体旁通管81p与驱动热源去路管63连接的位置。在本变形例中,由于设置有热源流体旁通阀81v,所以省略了第一阀75(参照图1)。
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对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进行检测。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设置用于对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进行检测。该热量的差异相当于升温对象流体RP在热利用设备被夺取的热量,换言之,是升温对象流体RP在热利用设备HCF中的消耗热量。该热量的差异的大小表示在热利用设备HCF中的消耗热量的大小。在此,流体的热量能够通过该流体的比焓和流量的积来求得。比焓在显热变化中能够被视为与温度成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与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为相同的流量,因此两者的温度差表示热量的差异,能够以两者的温度差作为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与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来处理。而且,若将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作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温度,则通过对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进行检测,能够检测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可以说是上述的热量的差异的代用值。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相当于消耗热量检测部。
控制装置90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对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热量进行控制。控制装置90构成为相对于热源流体旁通阀81v以能够发送信号的方式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而电连接,并能够调节热源流体旁通阀81v的开度。另外,控制装置90构成为相对于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以能够接收信号的方式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而电连接,并将由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检测出的温度作为信号来接收。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相同。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中,在工作中,控制装置90随时接收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所检测出的温度的信号。对于控制装置90而言,若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所检测出的温度升高(这意味着由热利用设备HCF消耗掉的热量减少),则以使向热源流体旁通管81p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流量而减少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流量的方式对热源流体旁通阀81v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减少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投入的热量,而使得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变低。另一方面,若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所检测出的温度变低(这意味着由热利用设备HCF消耗掉的热量增加),则以使向热源流体旁通管81p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流量减少(最小流量为零)而增加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流量的方式对热源流体旁通阀81v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增加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投入的热量,而使得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升高。这样,通过对在热源流体旁通管81p流动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流量进行调节,能够调节对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进行驱动的热量(朝向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输入热量),从而能够调节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朝向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输出热量)。
另外,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也可以代替热量调节部81地是对热源设备HSF的朝向驱动热源流体RS的加热量进行调节的装置。另外,在以上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说明中,消耗热量检测部是对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但也可以代替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而将对从冷凝器40流出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冷凝器40的内部压力、在冷凝器40冷凝后的制冷剂V的温度等表示冷凝器40的运转状态的物性值作为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的相关值,对该相关值进行检测,并基于该检测出的相关值对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进行推定,以该推定出的温度作为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这里的推定出的温度可以是由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检测出的温度的代用值,进而可以是热量之差的代用值。此外、不从上述的相关值推定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而是将上述的相关值直接作为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的代用值。在该情况下,若上述的相关值成为较高的值,则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升高,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减少,另一方面,若上述的相关值成为较低的值,则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降低,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能够增大。即使在该情况下,上述的相关值也可以说是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的代用值。另外,在以上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的说明中,通过将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作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温度,从而省了消耗热量检测部对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对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升温流体出口温度检测部(未图示),若能够以由该升温流体出口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与由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检测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则能够获得精度更高的热量的差异。此时,也可以代替利用升温流体出口温度检测部对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进行检测地,将向吸收器10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从吸收器10流出的吸收液S的温度、向吸收器10流入的吸收液S的温度等表示吸收器10的运转状态的物性值作为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的相关值,对该相关值进行检测,然后基于检测出的相关值对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进行推定,以该推定出的温度作为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的代用值。即使在该情况下,作为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也可以采用从上述的相关值推定出的作为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的代用值。这样,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或者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的任一方或者双方,均可以采用作为从上述相关值推定出的温度的代用值,在该情况下,检测出的上述的温度差也可以说是热量的差异的代用值。如上所示,通过采用热量的差异的代用值,能够简化检测部的结构,能够以低成本构成消耗热量检测部。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进行说明。图3是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的示意的系统图。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主要在以下的点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参照图2)不同。在围绕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的结构中,代替围绕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参照图2)的结构中的热量调节部81(参照图2)地,具备热量调节部82。热量调节部82对向吸收器10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进行调节,其相当于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热量调节部82具有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和被加热流体旁通阀82v。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是构成将升温流体导入管51与低温热源流出管49连结的流路的管,其一端与升温流体导入管51连接,另一端与低温热源流出管49连接。此外,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中,由于设置有热量调节部82从而省略了第二阀77(参照图2),并且第二泵76不配设于低温热源导入管57,而配设于低温热源流出管49,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的另一端在比第二泵76靠上游侧(第二泵76的吸入侧)的部位与低温热源流出管49连接。由于设置有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从而能够将在升温流体导入管51流动且欲流入吸收器10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绕过吸收器10以及冷凝器40,向低温热源流出管49引导。被加热流体旁通阀82v对在升温流体导入管51流动的升温对象流体RP向吸收器10流入的量与向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流入的量的流量比进行调节,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动三通阀构成,配置于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与升温流体导入管51连接的位置。
此外,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中,控制装置90构成为不相对于热源流体旁通阀81v(参照图2),而相对于被加热流体旁通阀82v以能够发送信号的方式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而电连接,且能够调节被加热流体旁通阀82v的开度。本变形例中的控制装置90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接收到的温度(其意义在于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控制向吸收器10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此外,在围绕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的结构中,省略了热量调节部81(参照图2),因此像围绕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的结构那样在驱动热源回路管61设置有第一阀75。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的上述以外的结构包括控制装置90能够将由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检测出的温度作为信号来接收的结构,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参照图2)相同。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中,在工作中,控制装置90随时接收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所检测出的温度的信号。若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所检测出的温度升高,则控制装置90判断为由热利用设备HCF消耗掉的热量减少,从而以使向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流量增加而减少向吸收器10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流量的方式对被加热流体旁通阀82v的开度进行调节,使向吸收器10投入的热量减少,而使得在由热利用设备HCF夺热后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变低。另一方面,若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所检测出的温度变低,则控制装置90判断为由热利用设备HCF消耗掉的热量增加,从而以使向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流量减少(最小流量为零)而增加向吸收器10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流量的方式对被加热流体旁通阀82v的开度进行调节,使向吸收器10投入的热量增加,而使得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增大。这样,通过对在被加热流体旁通管82p流动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流量进行调节,能够调节从热源设备HSF带入吸收器10的热量,并调节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另外,驱动热源流体RS与升温对象流体RP在不同的传热流路流动,因此利用传热流路71、72中的热交换器的结构能够使向吸收器10流入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为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温度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
此外,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中,也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参照图2)相同,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也可以代替热量调节部82地是对热源设备HSF的朝向驱动热源流体RS的加热量进行调节的装置。另外,消耗热量检测部也可以代替向冷凝器40流入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地对上述的代用值进行检测。另外,消耗热量检测部若根据由上述的升温流体出口温度检测部(未图示)检测出的温度和由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检测出的温度的差异,检测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热量与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热量的差异,则能够获得精度更高的热量的差异。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由升温流体出口温度检测部对从吸收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进行检测,而是对上述的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的相关值进行检测,并对基于检测出的相关值推定出的作为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的代用值进行检测。即使在该情况下,从吸収器10流出的升温对象流体RP的温度、或者流入冷凝器40的低温热源流体GP的温度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也可以采用作为从上述的相关值推定出的温度的代用值,在该情况下检测出的上述的温度差也可以说是热量的差异的代用值。另外,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中,也可以重叠设置对向蒸发器20以及再生器30流入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热量进行调节的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典型而言为热量调节部81(参照图2)),控制装置90基于由消耗热量检测部(典型而言为低温热源入口温度计84)检测出的值,对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以及/或者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进行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进行说明。图4是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的示意的系统图。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主要在以下的点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不同。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除了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制冷剂热交换器99。制冷剂热交换器99是在从冷凝器40朝向蒸发器20的制冷剂液体Vf与从再生器30流出的驱动热源流体RS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制冷剂热交换器99配设于比制冷剂泵46靠下游侧的制冷剂液体管45以及驱动热源流出管39。制冷剂热交换器99使用壳管式、板式的热交换器。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相同。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除了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参照图1)的作用之外,还在从冷凝器40朝向蒸发器20的制冷剂液体Vf与从再生器30流出的驱动热源流体RS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制冷剂液体Vf的温度上升,驱动热源流体RS的温度降低。从制冷剂热交换器99流出的制冷剂液体Vf温度上升而流入蒸发器20,因此能够控制在蒸发器20中进行蒸发所需的热量。另一方面,从制冷剂热交换器99流出的驱动热源流体RS温度降低而从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流出,从而能够使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C中的驱动热源流体RS的回收热量增加。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制冷剂热交换器99也能够应用于图2所示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A(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B(参照图3)。
在以上的说明中,热源设备HSF由具有第一传热流路71以及第二传热流路72的一个热交换器70构成,但如图5(A)所示,也可以由主要具有第一传热流路71的第一热交换器70A和主要具有第二传热流路72的第二热交换器70B这两个热交换器构成。在此,主要具有第一传热流路71的第一热交换器70A是指不妨碍第一传热流路71以外的流路(典型而言为第二传热流路72)通过第一热交换器70A。对于主要具有第二传热流路72的第二热交换器70B也是相同的。如图5(A)所示,在热源设备HSF由第一热交换器70A和第二热交换器70B这两个热交换器构成的情况下,它们典型而言被各自的热源加热,但也可以被共用的热源加热。或者,如图5(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热源设备HSF构成为包括3个以上的热交换器70C,第一传热流路71以及第二传热流路72分散配置于这些热交换器70C。这样,能够拾起由散布的热源产生的各种热来进行有效利用。
在以上的说明中,蒸发器20为满液式,但也可以是降膜式。在使蒸发器为降膜式的情况下,只要在蒸发器罐体21内的上部设置供给制冷剂液体Vf的制冷剂液体供给装置,将在满液式的情况下与蒸发器罐体21连接的制冷剂液体管45的端部连接于制冷剂液体供给装置即可。另外,也可以设置将蒸发器罐体21的下部的制冷剂液体Vf向制冷剂液体供给装置供给的配管以及泵。
在以上的说明中,驱动热源流体RS和低温热源流体GP由作为热源设备HSF的各个热交换器加热,但热源设备HSF也可以不是各个热交换器,若作为工厂等的设备整体俯视,则在热源设备HSF对驱动热源流体RS以及低温热源流体GP进行加热的流体FH能够采用处于设备内的各种热源,因此各种加热流体,除了燃烧气体以外,非流体的电热也包含于加热的流体FH。而且,可以将导入设备整体并能够在加热后取出的各种流体直接作为驱动热源流体RS或者低温热源流体GP、升温对象流体RP,直接导入本热交换系统并取出。这样,省去热交换器而使设备简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工厂等设备的热。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进行吸收热泵循环的吸收器10、蒸发器20、再生器30、冷凝器40由单级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由多级构成它们。例如,在使吸收热泵循环为二级升温型的情况下,只要将吸收器10以及蒸发器20分为高温侧的高温吸收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附图标记“10”标注“H”来表示。)以及高温蒸发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附图标记“20”标注“H”来表示。)、和低温侧的低温吸收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附图标记“10”标注“L”来表示。)以及低温蒸发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附图标记“20”标注“L”来表示。)即可。高温吸收器10H与低温吸收器10L相比内压较高,高温蒸发器20H与低温蒸发器20L相比内压较高。高温吸收器10H与高温蒸发器20H典型的而言以能够使高温蒸发器20H的制冷剂V的蒸气向高温吸收器10H移动的方式在上部连通。低温吸收器10L与低温蒸发器20L典型的而言以能够使低温蒸发器20L的制冷剂V的蒸气向低温吸收器10L移动的方式在上部连通。升温对象流体RP不向低温吸收器10L流入而向高温吸收器10H流入并由高温吸收器10H加热。驱动热源流体RS不向高温蒸发器20H导入而被向低温蒸发器20L导入。构成为低温吸收器10L利用吸收液S吸收从低温蒸发器20L移动来的制冷剂V的蒸气时的吸收热,对高温蒸发器20H内的制冷剂液体Vf进行加热,而在高温蒸发器20H内产生制冷剂V的蒸气,并且利用所产生的高温蒸发器20H内的制冷剂V的蒸气向高温吸收器10H移动而被高温吸收器10H内的吸收液S吸收时的吸收热,对升温对象流体RP进行加热。

Claims (9)

1.一种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具备:
吸收部,其利用吸收液吸收制冷剂的蒸气而成为浓度降低后的希溶液时释放出的吸收热,使第一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
冷凝部,其利用制冷剂的蒸气冷凝而成为制冷剂液体时释放出的冷凝热,使第二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
蒸发部,其从所述冷凝部导入所述制冷剂液体,并从加热源流体夺取所导入的所述制冷剂液体蒸发而成为向所述吸收部供给的所述制冷剂的蒸气时所需的蒸发潜热,从而使所述加热源流体的温度降低;以及
再生部,其从所述吸收部导入所述希溶液,并从加热源流体夺取对所导入的所述希溶液进行加热并使制冷剂从所述希溶液脱离而成为浓度上升后的浓溶液所需的热,从而使所述加热源流体的温度降低,
所述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构成为:通过所述吸收液与所述制冷剂的吸收热泵循环,使所述吸收部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比所述再生部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升高,所述蒸发部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比所述冷凝部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升高;
所述吸收式热交换系统还具备:
第二被加热流体流出口,其使在所述冷凝部温度上升后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朝向热源设备流出;和
第一被加热流体流入口,其使在所述热源设备加热后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作为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而流入所述吸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
构成为在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流出口流出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全部作为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而流入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流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具备:
消耗热量检测部,其对从所述吸收部流出的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的热量与流入所述冷凝部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的热量的差异或者所述差异的代用值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以便基于利用所述消耗热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值对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中的应当调节的所述加热源流体的热量进行调节,所述加热源流体热量调节部对流入所述蒸发部以及所述再生部的所述加热源流体的热量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具备:
消耗热量检测部,其对从所述吸收部流出的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的热量与流入所述冷凝部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的热量的差异或者所述差异的代用值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以便基于利用所述消耗热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值对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中的应当调节的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的热量进行调节,所述被加热流体热量调节部对流入所述吸收部的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的热量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
具备热源设备,其是具有供从所述蒸发部以及所述再生部流出的所述加热源流体流动的第一传热流路、和供从所述冷凝部流出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流动且与所述第一传热流路不同的第二传热流路的热源设备,该热源设备对在所述第一传热流路流动的所述加热源流体以及在所述第二传热流路流动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进行加热,
构成为将在所述第二传热流路加热后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作为所述第一被加热流体而导入所述吸收部,
构成为所述加热源流体在所述蒸发部、所述再生部以及所述第一传热流路进行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
具备制冷剂热交换器,其在从所述冷凝部向所述蒸发部输送的所述制冷剂液体、与从所述蒸发部以及所述再生部的至少一方流出的所述加热源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
所述热源设备构成为:对所述加热源流体以及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进行加热,以使在所述第二传热流路流出的所述第二被加热流体的温度成为在所述第一传热流路流出的所述加热源流体的温度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
所述热源设备构成为包括:主要具有所述第一传热流路的第一热交换器、和主要具有所述第二传热流路的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不同的第二热交换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其中,
所述热源设备构成为包括一个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所述第一传热流路以及所述第二传热流路。
CN201811171808.0A 2018-10-09 2018-10-09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Pending CN111023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1808.0A CN111023624A (zh) 2018-10-09 2018-10-09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1808.0A CN111023624A (zh) 2018-10-09 2018-10-09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624A true CN111023624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90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1808.0A Pending CN111023624A (zh) 2018-10-09 2018-10-09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362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6779A (ja) * 2009-03-19 2010-09-30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第2種吸収ヒートポンプ
WO2014045998A1 (ja) * 2012-09-21 2014-03-2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第二種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ならびに第二種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を用いた第一次産業施設および暖房方法
CN104154674A (zh) * 2014-08-21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其制热方法
CN104949378A (zh) * 2014-03-25 2015-09-30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热泵
CN106969527A (zh) * 2015-12-07 2017-07-21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泵
CN107144042A (zh) * 2017-06-30 2017-09-08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8180670A (zh) * 2016-12-08 2018-06-19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CN209246459U (zh) * 2018-10-09 2019-08-13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6779A (ja) * 2009-03-19 2010-09-30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第2種吸収ヒートポンプ
WO2014045998A1 (ja) * 2012-09-21 2014-03-2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第二種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ならびに第二種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を用いた第一次産業施設および暖房方法
CN104949378A (zh) * 2014-03-25 2015-09-30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热泵
CN104154674A (zh) * 2014-08-21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其制热方法
CN106969527A (zh) * 2015-12-07 2017-07-21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泵
CN108180670A (zh) * 2016-12-08 2018-06-19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CN107144042A (zh) * 2017-06-30 2017-09-08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209246459U (zh) * 2018-10-09 2019-08-13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8730B2 (ja) 廃熱回生システム
CN101589277A (zh) 冷冻装置
JP3883838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US5727397A (en) Triple effect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23030204A (ja) 吸収式冷凍機および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JP2005009754A (ja)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凍機およ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JP7015671B2 (ja) 吸収式熱交換システム
JP6486159B2 (ja) 吸収式冷凍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1023624A (zh)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JP6896968B2 (ja) 吸収式熱交換システム
CN108180670B (zh)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KR20170040943A (ko) 조수기 열원 공급용 열매체 순환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운전 방법
CN107388615B (zh) 吸收式制冷机
SE525022C2 (sv) Förångare och värmeväxlare med extern slinga
CN109425144B (zh)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CN209085115U (zh)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CN111023625A (zh)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CN110234941B (zh) 吸收式冷冻机
CN209246459U (zh)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JP6903852B2 (ja) 吸収式熱交換システム
WO2008127228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jecting heat in an absorption chiller
JP6364238B2 (ja) 吸収式冷温水機
JPH11311459A (ja) 吸収ヒートトランスフォーマ
KR102292398B1 (ko) 냉동기
US7398656B2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