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3302A -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3302A
CN111023302A CN201911355768.XA CN201911355768A CN111023302A CN 111023302 A CN111023302 A CN 111023302A CN 201911355768 A CN201911355768 A CN 201911355768A CN 111023302 A CN111023302 A CN 111023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an
fan blade
cross
air condition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57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3302B (zh
Inventor
王小婷
刘恒恒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57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3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3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3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以及设置在空调主体内部的贯流风机、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空调主体具有出风通道,贯流风机能通过出风通道出风。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均与空调主体转动连接,且与空调主体的贯流风机同轴设置,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间隔设置在出风通道内部以调整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一种出风控制方法,其能控制上述空调器出风并实现冷风不吹人,热风落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能实现调整空调器出风方向的目的,并能在控制方法的控制下达到冷风不吹人,热风落地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慢慢进入至百姓家中并普及的同时,针对空调器的制造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以及慢慢成熟。而在现有技术中,舒适性一直是空调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空调挂机冷风吹人和热风不落地是影响舒适性的部分主要因素。
在写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空调器采用多孔送风的方式降低风直吹人的不舒适感,但送风面积和整体风量会受到影响,空调器对于空气的调节效率同样造成了大幅降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依据实际状况调整出风方向的空调器进而解决冷风吹人和热风不落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空调主体内部的贯流风机、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
所述空调主体具有出风通道,所述贯流风机能通过所述出风通道出风。
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均与所述空调主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空调主体的贯流风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间隔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内部以调整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能通过在出风通道的内部设置与贯流风机同轴设置的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能使得贯流风机将气流导向至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时,能通过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相对于空调主体的转动实现气流的二次送风,并且能通过控制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运行不同的转速实现出风方向的调整,进而能在出风通道导出冷风时调整出风方向远离使用者,在出风通道导出热风时调整出风方向向下,便能解决空调器出风的冷风不吹人和热风不落地的问题。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贯流风叶设置在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上方。
其中,通过将第一贯流风叶设置在第二贯流风叶的上方,能使得第一贯流风叶、第二贯流风叶以及出风通道的内周壁之间共同形成至少两个出风路径,在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不同时,两个出风路径中的气流流速不同,便能通过流速不同的两股气流之间形成气压差使得气流方向改变,进而达到改变出风方向的目的。
可选择地,所述出风通道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均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通过将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均靠近出风口设置,能保证经由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导向的气流能直接通过出风口导出,避免气流收到出风通道的内周壁的影响,能确保出风方向调整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贯流风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直径相同。
一种出风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空调器,所述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叶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动方向均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通过该控制方法控制上述空调器中的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转动,并且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的转动方向与贯流风机的转动方向相反,能便于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向外出风通道外侧导风,并使得第一贯流风叶导出的气流路径在第二贯流风叶导出的气流路径的上方。另外,在制冷模式时能控制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大于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能使得位于上方路径的气流流速大于位于下方路径的气流的流速,进而使得出风通道的导出气流向上扬,能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在使用者身上,以实现冷风不吹人的目的。在制热模式时,能控制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小于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能使位于上方路径的气流流速小于位于下方路径的气流的流速,进而使得出风通道导出的气流向下压,能达成热空气落地的目的。
可选择地,所述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室内环境温度值。
依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其中,能通过依据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变化调整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进而达到控制二次出风的出风量以及风速,进而达到调整风力的目的,以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择地,所述依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减去所述预设温度值得到温度差值。
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通过计算室内环境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的温度差值,并依据温度差值判断室内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值,进而调整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以调整空调器的出风风力,以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择地,所述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依据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所述第一公式为V1=a1V0,V2=a2V0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所述第一公式为V1=a3V0,V2=a4V0
其中,V1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V2为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V0为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0.8≤a1<1,1<a2≤1.2,1.1≤a3≤1.3,0.7≤a4≤0.9。
可选择地,所述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依据第二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公式为V1=b1V0,V2=b2V0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所述第二公式为V1=b3V0,V2=b4V0
其中,V1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V2为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V0为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b1的取值为0.4-0.6,b2的取值为0.7-0.9,b3的取值为0.7-0.9,b4的取值为0.3-0.5。
可选择地,所述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依据第三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所述第三公式为V1=c1V0,V2=c2V0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所述第三公式为V1=c3V0,V2=c4V0
其中,V1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V2为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V0为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c1的取值为0.15-0.25,c2的取值为0.35-0.45,c3的取值为0.35-0.45,c4的取值为0.15-0.25。
通过在温度差值在大于第一预设值的区域范围或者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的区域范围或者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区域范围分别针对空调器进行出风风力以及风速的调节,能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风力要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其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控制方法中步骤30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控制方法中步骤32的具体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器;10-空调主体;110-出风通道;111-出风口;20-贯流风机;31-第一贯流风叶;310-第一出风路径;32-第二贯流风叶;320-第二出风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该空调器1能用于对指定区域的空气进行调节,并且该空调器1能提供一种依据实际状况调整出风方向的空调器1,并且进而解决冷风吹人和热风不落地的问题。
其中,空调器1包括空调主体10以及设置在空调主体10内部的贯流风机20、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空调主体10内部设置有出风通道110,并且出风通道110具有出风口111,贯流风机20能在空调主体10的内部转动并将气流进入出风通道110,并经过出风通道110的导向从出风口111导出空调主体10,以通过导出的气流对指定区域的空气进行调节。其中,贯流风机20在空调主体10中的设置方式以及具有出风口111的出风通道110的设置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均转动连接于空调主体10,且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间隔设置在出风通道110的内部,以通过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动实现出风通道110导出气流的出风方向的调节。其中,贯流风机20在将气流导入出风通道110后,气流流动至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处,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能对气流进行二次送风以实现调整出风通道110的出风方向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均靠近出风口111设置,进而使得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能在对气流导向后,能将气流直接导向出风口111,并通过出风口111导出,能避免出风通道110的内周壁对出风的方向以及出风的风速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的视角为例说明,贯流风机20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并且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动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即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动方向均与贯流风机20的转动方向相反。在通过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进行二次送风时,第一贯流风叶31能将部分气流从第一贯流风叶31的上方导出,第二贯流风叶32能将部分气流从第二贯流风叶32的上方导出。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流风叶31设置在第二贯流风叶32的上方,并且第一贯流风叶31与出风通道110靠近上方的周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能使得第一贯流风叶31和出风通道110靠近上方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用于出风的第一出风路径310。同时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之间形成用于出风的第二出风路径320。当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均处于转动的状态时,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能分别通过第一出风路径310和第二出风路径320出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上下设置,此时第一出风路径310位于第二出风路径320的上方。当沿第一出风路径310流动的气流的流速大于沿第二出风路径320流动的气流的流速时,第一出风路径310中的气流和第二出风路径320中的气流出现压强差,进而使得第二出风路径320中的气流偏向第一出风路径310流动的情况,此时使得出风通道110的出风方向朝向上方;同理,当沿第一出风路径310流动的气流的流速小于沿第二出风路径320流动的气流的流速时,第一出风路径310中的气流偏向第二出风路径320流动,此时使得出风通道110的出风方向朝向下方。并且,第一出风路径310中的气流和第二出风路径320中的气流在导出后能交汇在一起,并相互打散糅合,进而能实现降低启气动噪声的目的,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出风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方”指代的是,在该空调器1正常安装时的上方,同理,与“上方”相对应的“下方”指代的是该空调器1正常安装时的下方。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贯流风叶32与出风口1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贯流风叶31与出风口111之间的距离,即以图1为视角时,第一贯流风叶31设置在第二贯流风叶32的右上方。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流风叶31的直径与第二贯流风叶32的直径相同,且第一贯流风叶31的直径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直径均小于贯流风机20中贯流风叶的直径。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法,空调主体10中贯流风机20在将气流导入出风通道110之后,气流能经过处于转动状态的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二次送风,能对气流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当出风通道110导出冷空气时,通过调整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便能实现将气流向上导向,实现冷风不吹人的目的;同理,当出风通道110导出热空气时,通过调整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便能实现将气流向下导向,进而实现热风落地的目的。即,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1,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冷风吹人、热风不落地以及出风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贯流风叶32靠近出风通道110下方的周壁设置,并且第二贯流风叶32与出风通道110下方的周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以使得第二贯流风叶32和出风通道110下方的周壁之间的间隙足够小,进而达到减少从第二贯流风叶32和出风通道110下方周壁之间导出的气流的目的,能避免对第一出风路径310和第二出风路径320中的气流的风力造成影响。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贯流风叶31设置在第二贯流风叶32的上方,并且第一贯流风叶31与出风口111的距离小于第二贯流风叶32与出风口111的距离,此时,第一贯流风叶31与第二贯流风叶32之间形成一个出风路径,并且第二贯流风叶32与出风通道110靠近下方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出风路径,通过两个出风路径中气流流速的调整,进而能控制出风通道110的出风方向,同样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冷风吹人、热风不落地以及出风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贯流风叶31的直径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直径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贯流风叶31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二贯流风叶32的直径,只需满足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在出风通道110中至少形成两个出风路径,进而能通过调整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的方式实现调整两个出风路径中气流的流速,进而实现调整出风通道110出风方向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是,第一贯流风叶31与出风口111的距离与第二贯流风叶32与出风口111的距离相等,并且第一贯流风叶31设置在第二贯流风叶32的上方,此时同样能通过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共同形成至少两个出风路径,并且能通过调整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以及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实现调整出风路径中气流的流速,便能实现调整出风通道110出风方向的目的,同样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冷风吹人、热风不落地以及出风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出风控制方法,该出风控制方法能应用于上述的空调器1,并且能控制上述的空调器1实现解决冷风吹脸和热风不落地的技术问题。
其中,请参阅图2,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01、启动空调器1。
步骤05、控制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动方向均与贯流风机20的转动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视角为例,贯流风机20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动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依据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实际设计判断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应当运行的转动方向,例如,当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中的多个叶片的设置方式与贯流风机20中的贯流风叶中的多个叶片的设置方式相同,则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动方向均与贯流风机20的转动方向相同,能使得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有效地进行二次送风。
步骤10、判断空调器1的运行模式。
步骤11、当空调器1运行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小于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小于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使得第一出风路径310中的气流流速大于第二出风路径320中的气流流速,进而使得出风通道110中导出的气流能向上偏转,进而实现避免冷风吹人的目的。
步骤12、当空调器1运行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大于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大于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使得第一出风路径310中的气流流速小于第二出风路径320中的气流流速,进而使得出风通道110中导出的气流能向下压,进而实现热风落地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的步骤便能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冷风吹人和热风不落地的问题。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为了使得空调器1能提供更为优质的空气调节作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20、接收室内环境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可以在步骤10之前,当然,步骤20也可以设置在步骤10之后。即,接收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动作可以在空调器1开始运行时即开始运行,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收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动作也可以在步骤10之后。
步骤30、依据室内环境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空调器1的运行状态调整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
其中,预设温度值为人工设定的值,同样地预设温度值可以经由人工进行修改。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步骤30包括:
步骤31、计算室内环境温度值减去预设温度值得到温度差值。
步骤32、依据温度差值和空调器1的运行状态调整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
其中,请参阅图5,步骤32包括:
步骤321、当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依据第一公式计算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
其中,第一预设值为人工设定的值,其中,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4℃-6℃,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取值为5℃。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1运行制冷模式时,此时第一公式为V1=a1V0,V2=a2V0。需要说明的是其中,V1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V2为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V0为所述贯流风机20的转速,0.8≤a1<1,1<a2≤1.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a1的取值为0.9。此时,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均与贯流风机20的转速相当,此时通过出风通道110的出风速度较快,此时空调器1处于超广角强风模式,能实现快速降温至舒适温区。另外,当空调器1运行制热模式时,此时第一公式为V1=a3V0,V2=a4V0,可选地1.1≤a3≤1.3,0.7≤a4≤0.9。a2的取值为1.1,a3的取值为1.2,a4的取值为0.8。此时,空调器1处于超广角强风模式,能快速将室内的环境温度提升至舒适温区。进而能高效的完成气温的调节,满足用户的需求。
步骤322、当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依据第二公式计算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
其中,第二预设值为人工设定的值,其中,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值取值为2℃。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1运行制冷模式时,此时第二公式为V1=b1V0,V2=b2V0。其中,b1的取值为0.4-0.6,b2的取值为0.7-0.9。在本实施例中,b1的取值为0.5,b2的取值为0.8。此时空调器1运行舒风模式,即能在室内环境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差较小时,认为室内环境温度与舒适温区的温度相接近,此时能降低出风通道110的出风速度,进而降低风力,避免风力过大对用户造成不适。另外,当空调器1运行制热模式时,此时第二公式为V1=b3V0,V2=b4V0。其中,b3的取值为0.7-0.9,b4的取值为0.3-0.5。在本实施例中,b3的取值为0.8,b4的取值为0.4。此时空调器1进入舒风模式,能避免风力过大对用户造成不适。
步骤323、当温度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依据第三公式计算第一贯流风叶31的转速和第二贯流风叶32的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当温度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温度差值可能会降低至-1℃,即此时温度差值的取值范围也可以认为是第二预设值至-1℃。
其中,当空调器1运行制冷模式时,此时第三公式为V1=c1V0,V2=c2V0。c1的取值为0.15-0.25,c2的取值为0.35-0.45。在本实施例中,c1的取值为0.2,c2的取值为0.4。此时,空调器1运行柔风模式,即能在室内环境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差值趋近于0,即说明空调器1已经完成对于室内环境温度的调节,此时进入柔风模式,能避免风力过大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过度调节,并能避免风力过大造成用户不适。另外,当空调器1运行制热模式时。此时第三公式为V1=c3V0,V2=c4V0。其中,c3的取值为0.35-0.45,c4的取值为0.15-0.25。在本实施例中,c3的取值为0.2,c4的取值为0.4。此时空调器1进入柔风模式,能避免风力过大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过度调节,并能避免风力过大造成用户不适。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步骤321、步骤322和步骤323并不指代先后顺序,仅表示在温度差值处于不同的范围区间时,采取不同的执行方法。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1及出风控制方法能通过在出风通道110的内部设置与贯流风机20同轴设置的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能使得贯流风机20将气流导向至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时,能通过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相对于空调主体10的转动实现气流的二次送风,并且能通过出风控制方法使得空调器1控制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32运行不同的转速实现出风方向的调整,进而能在出风通道110导出冷风时调整出风方向远离使用者,在出风通道110导出热风时调整出风方向向下,便能解决空调器1出风的冷风不吹人和热风不落地的问题。另外,还能通过空调器1依据室内环境温度对空调器1的出风模式进行调节,进而在实现调节气温的同时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空调主体内部的贯流风机、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
所述空调主体具有出风通道,所述贯流风机能通过所述出风通道出风;
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均与所述空调主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空调主体的贯流风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间隔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内部以调整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设置在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均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直径相同。
6.一种出风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叶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动方向均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室内环境温度值;
依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减去所述预设温度值得到温度差值;
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依据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所述第一公式为V1=a1V0,V2=a2V0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所述第一公式为V1=a3V0,V2=a4V0
其中,V1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V2为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V0为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0.8≤a1<1,1<a2≤1.2,1.1≤a3≤1.3,0.7≤a4≤0.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依据第二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公式为V1=b1V0,V2=b2V0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所述第二公式为V1=b3V0,V2=b4V0
其中,V1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V2为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V0为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b1的取值为0.4-0.6,b2的取值为0.7-0.9,b3的取值为0.7-0.9,b4的取值为0.3-0.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的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依据第三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所述第三公式为V1=c1V0,V2=c2V0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所述第三公式为V1=c3V0,V2=c4V0
其中,V1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V2为所述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V0为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c1的取值为0.15-0.25,c2的取值为0.35-0.45,c3的取值为0.35-0.45,c4的取值为0.15-0.25。
CN201911355768.XA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023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5768.XA CN111023302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5768.XA CN111023302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302A true CN111023302A (zh) 2020-04-17
CN111023302B CN111023302B (zh) 2022-01-25

Family

ID=7021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5768.XA Active CN111023302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33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487A (zh) * 2020-05-25 2020-08-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7194A (ja) * 2013-04-08 2013-07-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197464A (zh) * 2014-07-28 2014-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879833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19242U (zh) * 2015-10-12 2016-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贯流风管式空调机组
CN106152442A (zh) * 2016-08-17 2016-1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6152282A (zh) * 2016-07-27 2016-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287944A (zh) * 2016-07-27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9780695A (zh) * 2018-12-20 2019-05-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7194A (ja) * 2013-04-08 2013-07-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879833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97464A (zh) * 2014-07-28 2014-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5119242U (zh) * 2015-10-12 2016-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贯流风管式空调机组
CN106152282A (zh) * 2016-07-27 2016-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287944A (zh) * 2016-07-27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152442A (zh) * 2016-08-17 2016-1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9780695A (zh) * 2018-12-20 2019-05-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487A (zh) * 2020-05-25 2020-08-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302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5519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9780695A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0125165A1 (zh) 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08156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0144808A1 (ja)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CN105674399A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112413733A (zh) 一种新风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器
CN112880029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24819A1 (zh)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247453A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907830A (zh)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6895484A (zh)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KR100907307B1 (ko) 외기 직접 도입형 냉난방 환기유닛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619643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02330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CN114216243A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制冷模式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JP2018146197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7190343A1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108534228B (zh) 天花机
CN111853939A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104515207B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00314B (zh) 压力自适应节能降噪变风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125413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24159766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24159765A1 (zh) 一种导风板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