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9815B -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9815B
CN111019815B CN201911367524.3A CN201911367524A CN111019815B CN 111019815 B CN111019815 B CN 111019815B CN 201911367524 A CN201911367524 A CN 201911367524A CN 111019815 B CN111019815 B CN 111019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detection mechanism
supporting plate
push rod
electric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75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9815A (zh
Inventor
蒋达华
刘景滔
杨昊天
许志慧
肖阳
许家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3675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9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9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9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9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9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3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 C12M41/36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biomass, e.g. colony counters or by turbidity measur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1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环境调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包括低区域检测机构,第一防撞垫,第二防撞垫和移动净化机构;低区域检测机构前左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撞垫。本发明实现了自动根据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温度的变化,对室内进行微生物的自动检测和处理,实现室内无死角检测,同时配合对微生物变量处进行处理,确保室内微生物变量的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环境调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热湿环境是建筑环境中最主要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空气环境的热湿特性中。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各种外扰和内扰的影响。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舒适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人们居住时一般采用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以便室内实现恒温恒湿,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调节技术不够成熟,温度调节差别较大,不同的居室房间内产生的温度不同,导致每个不同的居室房间热湿效果不同,热湿效果不同,会导致大量的微生物变化,如食物掉落接触区域,脏物接触区域,虽擦净后仍会有大量的微生物寄存,但是微生物是相对的,均衡时有益,过多的微生物不利反弊;现有技术并未有可以配合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变化来实现自动检测及处理室内微生物变量的装置;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调节技术不够成熟,温度调节差别较大,不同的居室房间内产生的温度不同,导致每个不同的居室房间热湿效果不同,热湿效果不同,会导致大量的微生物变化,如食物掉落接触区域,脏物接触区域,虽擦净后仍会有大量的微生物寄存,但是微生物是相对的,均衡时有益,过多的微生物不利反弊;现有技术并未有可以配合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变化来实现自动检测及处理室内微生物变量的装置;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包括低区域检测机构,第一防撞垫,第二防撞垫,移动净化机构,阀盖和高区域检测机构;低区域检测机构前左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撞垫;低区域检测机构前右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撞垫;低区域检测机构内部设置有移动净化机构;低区域检测机构顶端左后侧设置有阀盖;低区域检测机构内中上方设置有高区域检测机构。
进一步的,低区域检测机构包括外壳体,顶盖,LED灯带,栅格板,第一净化盒,第二净化盒,阀口,圆筒舱,底板,第一内舱,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套壳,第一微生物检测仪,第一前挡板,第一吸气嘴,第二吸气嘴,第一红外传感器,万向轮,第二红外传感器,显示屏和摄像头;外壳体顶端设置有顶盖;外壳体前端中左侧和中右侧均设置有LED灯带,并且LED灯带后侧顶部与顶盖相连接;外壳体前端中部设置有栅格板;外壳体内中上方设置有圆筒舱;外壳体底部设置有底板;外壳体内右前部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内舱;顶盖内左后侧设置有阀口;顶盖顶端中前部设置有显示屏;顶盖前端中部设置有摄像头;栅格板内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净化盒;栅格板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二净化盒;底板底部前中左侧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底板底部前中部设置有万向轮;底板底部前中右侧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一内舱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一套壳;第一套壳内部设置有第一微生物检测仪;第一套壳前端设置有第一前挡板;第一前挡板中左侧设置有第一吸气嘴;第一前挡板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吸气嘴;外壳体前左端中下方与第一防撞垫相连接;外壳体前右端中下方与第二防撞垫相连接;外壳体内部与移动净化机构相连接;外壳体内中上方与高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阀口外表面顶部与阀盖相连接。
进一步的,移动净化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控制面板,软管,静音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轴杆,第三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套框,第一扇叶,第四传动轮,第二扇叶,水箱,微型水泵,第二支撑板,第一抽气机,第二抽气机,过滤栅格,杀菌灯,第二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第一支撑板顶端左侧设置有控制面板;第一支撑板内左后侧设置有软管;第一支撑板顶端中左侧设置有静音电机;第一支撑板底端设置有水箱;第一支撑板前端中部与套框进行螺栓连接;静音电机右侧轴心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底部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中部设置有轴杆,并且轴杆外表面中上方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第二锥齿轮前端与第三锥齿轮相互啮合,并且第三锥齿轮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轴杆底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三锥齿轮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前端通过圆杆与第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下方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一扇叶,并且第一扇叶后侧与套框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二扇叶,并且第二扇叶后侧轴心与套框相连接;水箱右侧设置有微型水泵;水箱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并且第二支撑板顶端右后侧与微型水泵相连接,而且第二支撑板内中部右侧与轴杆相连接;第二支撑板顶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一抽气机;第二支撑板顶端右前部设置有第二抽气机;第二支撑板顶端中前部设置有过滤栅格,并且过滤栅格后端与微型水泵相连接;过滤栅格内中部设置有杀菌灯;第二电动推杆底部设置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左底部与第五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五锥齿轮中部右侧通过圆杆与第一车轮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中部左侧通过圆杆与第二车轮进行插接;第一支撑板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控制面板,软管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轴杆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套框前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板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高区域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底盘,转盘,长条板,第三电动推杆,半球状外壳,第一气氛灯,角速度传感器,外罩壳,控制开关,第三防撞垫,第二气氛灯,第二内舱,第四电动推杆,第二套壳,第二微生物检测仪,第二前挡板,第三吸气嘴和第四吸气嘴;固定底盘顶端设置有转盘;转盘前端中部设置有长条板;转盘顶端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顶端设置有半球状外壳;半球状外壳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氛灯;半球状外壳顶部设置有角速度传感器,并且角速度传感器位于第一气氛灯中部;半球状外壳顶端外围设置有外罩壳;半球状外壳顶端前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半球状外壳前端中部设置有第三防撞垫;半球状外壳前端中左下方设置有第二气氛灯;半球状外壳内右前部设置有第二内舱;第二内舱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二套壳;第二套壳内部设置有第二微生物检测仪;第二套壳前端设置有第二前挡板;第二前挡板中左侧设置有第三吸气嘴;第二前挡板中右侧设置有第四吸气嘴;固定底盘底端与低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长条板远离转盘一侧与低区域检测机构相连接;第三吸气嘴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相连接;第四吸气嘴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电动推杆前端与第一套壳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
进一步的,第一内舱,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套壳,第一微生物检测仪,第一前挡板,第一吸气嘴和第二吸气嘴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外壳体中轴线呈对称设置;第二内舱,第四电动推杆,第二套壳,第二微生物检测仪,第二前挡板,第三吸气嘴和第四吸气嘴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半球状外壳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长条板共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安装在转盘外表面中部,并且长条板远离转盘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凹槽。
进一步的,第二气氛灯设置有八个,分别等距设置在半球状外壳外表面中下方,并且第二气氛灯均朝远离第三电动推杆中心向外倾斜安装。
进一步的,套框内左侧和内右侧均设置有一个矩形空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调节技术不够成熟,温度调节差别较大,不同的居室房间内产生的温度不同,导致每个不同的居室房间热湿效果不同,热湿效果不同,会导致大量的微生物变化,如食物掉落接触区域,脏物接触区域,虽擦净后仍会有大量的微生物寄存,但是微生物是相对的,均衡时有益,过多的微生物不利反弊;现有技术并未有可以配合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变化来实现自动检测及处理室内微生物变量的装置的问题,设计了低区域检测机构,移动净化机构和高区域检测机构,使用时将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互联网连接,使用时结合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温度的变化,对室内进行微生物的自动检测和处理,检测时低区域检测机构自动在无障碍地面移动,第一防撞垫和第二防撞垫可以防止碰撞时低区域检测机构上的检测部件受损,然后通过低区域检测机构对地面较为低矮的区域进行微生物变量检测,通过高区域检测机构对地面较为高的区域进行微生物变量检测,然后检测到异常微生物变量的地方通过移动净化机构净化排放,同时确保室内微生物的均衡,阀盖可以配合打开在水箱内加热消毒剂;实现了自动根据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温度的变化,对室内进行微生物的自动检测和处理,实现室内无死角检测,同时配合对微生物变量处进行处理,确保室内微生物变量的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低区域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净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高区域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K区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Y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低区域检测机构,2-第一防撞垫,3-第二防撞垫,4-移动净化机构,5-阀盖,6-高区域检测机构,101-外壳体,102-顶盖,103-LED灯带,104-栅格板,105-第一净化盒,106-第二净化盒,107-阀口,108-圆筒舱,109-底板,1010-第一内舱,1011-第一电动推杆,1012-第一套壳,1013-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4-第一前挡板,1015-第一吸气嘴,1016-第二吸气嘴,1017-第一红外传感器,1018-万向轮,1019-第二红外传感器,1020-显示屏,1021-摄像头,401-第一支撑板,402-控制面板,403-软管,404-静音电机,405-第一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7-轴杆,408-第三锥齿轮,409-第一传动轮,4010-第二传动轮,4011-第三传动轮,4012-套框,4013-第一扇叶,4014-第四传动轮,4015-第二扇叶,4016-水箱,4017-微型水泵,4018-第二支撑板,4019-第一抽气机,4020-第二抽气机,4021-过滤栅格,4022-杀菌灯,4023-第二电动推杆,4024-第四锥齿轮,4025-第五锥齿轮,4026-第一车轮,4027-第二车轮,601-固定底盘,602-转盘,603-长条板,604-第三电动推杆,605-半球状外壳,606-第一气氛灯,607-角速度传感器,608-外罩壳,609-控制开关,6010-第三防撞垫,6011-第二气氛灯,6012-第二内舱,6013-第四电动推杆,6014-第二套壳,6015-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6-第二前挡板,6017-第三吸气嘴,6018-第四吸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低区域检测机构1,第一防撞垫2,第二防撞垫3,移动净化机构4,阀盖5和高区域检测机构6;低区域检测机构1前左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撞垫2;低区域检测机构1前右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撞垫3;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部设置有移动净化机构4;低区域检测机构1顶端左后侧设置有阀盖5;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中上方设置有高区域检测机构6。
低区域检测机构1包括外壳体101,顶盖102,LED灯带103,栅格板104,第一净化盒105,第二净化盒106,阀口107,圆筒舱108,底板109,第一内舱1010,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套壳1012,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吸气嘴1015,第二吸气嘴1016,第一红外传感器1017,万向轮1018,第二红外传感器1019,显示屏1020和摄像头1021;外壳体101顶端设置有顶盖102;外壳体101前端中左侧和中右侧均设置有LED灯带103,并且LED灯带103后侧顶部与顶盖102相连接;外壳体101前端中部设置有栅格板104;外壳体101内中上方设置有圆筒舱108;外壳体101底部设置有底板109;外壳体101内右前部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内舱1010;顶盖102内左后侧设置有阀口107;顶盖102顶端中前部设置有显示屏1020;顶盖102前端中部设置有摄像头1021;栅格板104内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净化盒105;栅格板104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二净化盒106;底板109底部前中左侧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017;底板109底部前中部设置有万向轮1018;底板109底部前中右侧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1019;第一内舱1010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电动推杆1011前端设置有第一套壳1012;第一套壳1012内部设置有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套壳1012前端设置有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前挡板1014中左侧设置有第一吸气嘴1015;第一前挡板1014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吸气嘴1016;外壳体101前左端中下方与第一防撞垫2相连接;外壳体101前右端中下方与第二防撞垫3相连接;外壳体101内部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外壳体101内中上方与高区域检测机构6相连接;阀口107外表面顶部与阀盖5相连接。
移动净化机构4包括第一支撑板401,控制面板402,软管403,静音电机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轴杆407,第三锥齿轮408,第一传动轮409,第二传动轮4010,第三传动轮4011,套框4012,第一扇叶4013,第四传动轮4014,第二扇叶4015,水箱4016,微型水泵4017,第二支撑板4018,第一抽气机4019,第二抽气机4020,过滤栅格4021,杀菌灯4022,第二电动推杆4023,第四锥齿轮4024,第五锥齿轮4025,第一车轮4026和第二车轮4027;第一支撑板401顶端左侧设置有控制面板402;第一支撑板401内左后侧设置有软管403;第一支撑板401顶端中左侧设置有静音电机404;第一支撑板401底端设置有水箱4016;第一支撑板401前端中部与套框4012进行螺栓连接;静音电机404右侧轴心与第一锥齿轮405相连接;第一锥齿轮405底部与第二锥齿轮406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406中部设置有轴杆407,并且轴杆407外表面中上方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406前端与第三锥齿轮408相互啮合,并且第三锥齿轮408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轴杆407底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4023;第三锥齿轮408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9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9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4010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4010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4010前端通过圆杆与第三传动轮4011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4011下方与第四传动轮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11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一扇叶4013,并且第一扇叶4013后侧与套框401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14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二扇叶4015,并且第二扇叶4015后侧轴心与套框4012相连接;水箱4016右侧设置有微型水泵4017;水箱4016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4018,并且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右后侧与微型水泵4017相连接,而且第二支撑板4018内中部右侧与轴杆407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一抽气机4019;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右前部设置有第二抽气机4020;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中前部设置有过滤栅格4021,并且过滤栅格4021后端与微型水泵4017相连接;过滤栅格4021内中部设置有杀菌灯4022;第二电动推杆4023底部设置有第四锥齿轮4024;第四锥齿轮4024左底部与第五锥齿轮4025相互啮合;第五锥齿轮4025中部右侧通过圆杆与第一车轮4026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4025中部左侧通过圆杆与第二车轮4027进行插接;第一支撑板401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控制面板402,软管403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轴杆407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套框4012前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018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
高区域检测机构6包括固定底盘601,转盘602,长条板603,第三电动推杆604,半球状外壳605,第一气氛灯606,角速度传感器607,外罩壳608,控制开关609,第三防撞垫6010,第二气氛灯6011,第二内舱6012,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二套壳6014,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前挡板6016,第三吸气嘴6017和第四吸气嘴6018;固定底盘601顶端设置有转盘602;转盘602前端中部设置有长条板603;转盘602顶端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604;第三电动推杆604顶端设置有半球状外壳605;半球状外壳605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氛灯606;半球状外壳605顶部设置有角速度传感器607,并且角速度传感器607位于第一气氛灯606中部;半球状外壳605顶端外围设置有外罩壳608;半球状外壳605顶端前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609;半球状外壳605前端中部设置有第三防撞垫6010;半球状外壳605前端中左下方设置有第二气氛灯6011;半球状外壳605内右前部设置有第二内舱6012;第二内舱6012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四电动推杆6013前端设置有第二套壳6014;第二套壳6014内部设置有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套壳6014前端设置有第二前挡板6016;第二前挡板6016中左侧设置有第三吸气嘴6017;第二前挡板6016中右侧设置有第四吸气嘴6018;固定底盘601底端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长条板603远离转盘602一侧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第三吸气嘴6017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第四吸气嘴6018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1011前端与第一套壳1012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
第一内舱1010,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套壳1012,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吸气嘴1015和第二吸气嘴1016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外壳体101中轴线呈对称设置;第二内舱6012,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二套壳6014,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前挡板6016,第三吸气嘴6017和第四吸气嘴6018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半球状外壳605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长条板603共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安装在转盘602外表面中部,并且长条板603远离转盘602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凹槽。
第二气氛灯6011设置有八个,分别等距设置在半球状外壳605外表面中下方,并且第二气氛灯6011均朝远离第三电动推杆604中心向外倾斜安装。
套框4012内左侧和内右侧均设置有一个矩形空槽。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包括低区域检测机构1,第一防撞垫2,第二防撞垫3,移动净化机构4,阀盖5和高区域检测机构6;低区域检测机构1前左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撞垫2;低区域检测机构1前右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撞垫3;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部设置有移动净化机构4;低区域检测机构1顶端左后侧设置有阀盖5;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中上方设置有高区域检测机构6。
使用时将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互联网连接,使用时结合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温度的变化,对室内进行微生物的自动检测和处理,检测时低区域检测机构1自动在无障碍地面移动,第一防撞垫2和第二防撞垫3可以防止碰撞时低区域检测机构1上的检测部件受损,然后通过低区域检测机构1对地面较为低矮的区域进行微生物变量检测,通过高区域检测机构6对地面较为高的区域进行微生物变量检测,然后检测到异常微生物变量的地方通过移动净化机构4净化排放,同时确保室内微生物的均衡,阀盖5可以配合打开在水箱4016内加热消毒剂;实现了自动根据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温度的变化,对室内进行微生物的自动检测和处理,实现室内无死角检测,同时配合对微生物变量处进行处理,确保室内微生物变量的均衡。
低区域检测机构1包括外壳体101,顶盖102,LED灯带103,栅格板104,第一净化盒105,第二净化盒106,阀口107,圆筒舱108,底板109,第一内舱1010,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套壳1012,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吸气嘴1015,第二吸气嘴1016,第一红外传感器1017,万向轮1018,第二红外传感器1019,显示屏1020和摄像头1021;外壳体101顶端设置有顶盖102;外壳体101前端中左侧和中右侧均设置有LED灯带103,并且LED灯带103后侧顶部与顶盖102相连接;外壳体101前端中部设置有栅格板104;外壳体101内中上方设置有圆筒舱108;外壳体101底部设置有底板109;外壳体101内右前部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内舱1010;顶盖102内左后侧设置有阀口107;顶盖102顶端中前部设置有显示屏1020;顶盖102前端中部设置有摄像头1021;栅格板104内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净化盒105;栅格板104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二净化盒106;底板109底部前中左侧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017;底板109底部前中部设置有万向轮1018;底板109底部前中右侧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1019;第一内舱1010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电动推杆1011前端设置有第一套壳1012;第一套壳1012内部设置有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套壳1012前端设置有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前挡板1014中左侧设置有第一吸气嘴1015;第一前挡板1014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吸气嘴1016;外壳体101前左端中下方与第一防撞垫2相连接;外壳体101前右端中下方与第二防撞垫3相连接;外壳体101内部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外壳体101内中上方与高区域检测机构6相连接;阀口107外表面顶部与阀盖5相连接。
使用时通过手机联网控制本装置,然后控制本装置自动检测,检测时移动净化机构4驱动,同时第二红外传感器1019和摄像头1021配合检测移动位置的障碍,然后配合调节万向轮1018的调节来实现自动调节行走的方向,然后检测时通过第一内舱1010内的第一电动推杆1011伸缩,带动第一套壳1012内的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伸缩,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可以对室内低矮位置进行微生物变量的检测,比如桌底,座椅底部,电视柜底部等,检测到微生物变量异常时通过第一前挡板1014上的第一吸气嘴1015和第二吸气嘴1016将该区域位置空气吸附,然后通过移动净化机构4配合净化排放,在未检测低矮位置第一电动推杆1011收缩时,第一前挡板1014可以和第一内舱1010贴合,防止第一内舱1010进尘,同时保持装置整体美观,栅格板104呈横流状设置,美观大气,配合LED灯带103的灯光,具有现代化时尚感,同时栅格板104可以配合移动净化机构4净化后的排气,第一净化盒105和第二净化盒106则可以取出放入固定香气块等,在排气时可以配合散发相应的气味,同时阀口107可以配合阀盖5的开合,显示屏1020用于显示检测数据,圆筒舱108配合高区域检测机构6的收纳,实现了低矮区域的自动检测,同时容纳移动净化机构4和高区域检测机构6的收纳,整体造型紧凑美观。
移动净化机构4包括第一支撑板401,控制面板402,软管403,静音电机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轴杆407,第三锥齿轮408,第一传动轮409,第二传动轮4010,第三传动轮4011,套框4012,第一扇叶4013,第四传动轮4014,第二扇叶4015,水箱4016,微型水泵4017,第二支撑板4018,第一抽气机4019,第二抽气机4020,过滤栅格4021,杀菌灯4022,第二电动推杆4023,第四锥齿轮4024,第五锥齿轮4025,第一车轮4026和第二车轮4027;第一支撑板401顶端左侧设置有控制面板402;第一支撑板401内左后侧设置有软管403;第一支撑板401顶端中左侧设置有静音电机404;第一支撑板401底端设置有水箱4016;第一支撑板401前端中部与套框4012进行螺栓连接;静音电机404右侧轴心与第一锥齿轮405相连接;第一锥齿轮405底部与第二锥齿轮406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406中部设置有轴杆407,并且轴杆407外表面中上方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406前端与第三锥齿轮408相互啮合,并且第三锥齿轮408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轴杆407底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4023;第三锥齿轮408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9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9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4010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4010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4010前端通过圆杆与第三传动轮4011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4011下方与第四传动轮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11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一扇叶4013,并且第一扇叶4013后侧与套框401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14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二扇叶4015,并且第二扇叶4015后侧轴心与套框4012相连接;水箱4016右侧设置有微型水泵4017;水箱4016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4018,并且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右后侧与微型水泵4017相连接,而且第二支撑板4018内中部右侧与轴杆407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一抽气机4019;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右前部设置有第二抽气机4020;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中前部设置有过滤栅格4021,并且过滤栅格4021后端与微型水泵4017相连接;过滤栅格4021内中部设置有杀菌灯4022;第二电动推杆4023底部设置有第四锥齿轮4024;第四锥齿轮4024左底部与第五锥齿轮4025相互啮合;第五锥齿轮4025中部右侧通过圆杆与第一车轮4026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4025中部左侧通过圆杆与第二车轮4027进行插接;第一支撑板401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控制面板402,软管403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轴杆407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套框4012前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018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
在移动时启动静音电机404带动第一锥齿轮405啮合第二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6带动轴杆407上的第二电动推杆4023带动第四锥齿轮4024啮合第五锥齿轮4025,可以通过第二电动推杆4023带动第四锥齿轮4024啮合第五锥齿轮4025,第五锥齿轮4025转动带动第一车轮4026和第二车轮4027转动,同时第二锥齿轮406带动第三锥齿轮408转动,第三锥齿轮408带动第一传动轮409传动第二传动轮4010,第二传动轮4010传动第三传动轮4011,第三传动轮4011带动第一扇叶4013转动同时传动第四传动轮4014,第四传动轮4014带动第二扇叶4015转动,可以配合在移动时同时进行散热,并且通过第一净化盒105和第二净化盒106则内的固定香气块,在排气时可以配合散发相应的气味,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同时在微生物变量异常时,第一抽气机4019和第二抽气机4020根据位置启动,配合第一吸气嘴1015和第二吸气嘴1016吸气,然后通过过滤栅格4021过滤,微型水泵4017启动将水箱4016内的消毒剂抽取喷洒过滤栅格4021内,配合杀菌灯4022同步净化,然后净化后的气体被第一扇叶4013和第二扇叶4015排出,控制面板402则可以配合进行联网和数据处理等,第一支撑板401和第二支撑板4018左右两侧均可固定在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软管403可以配合阀口107进液,实现了自动移动同时配合进行异常微生物变量的净化和散热同步排放。
高区域检测机构6包括固定底盘601,转盘602,长条板603,第三电动推杆604,半球状外壳605,第一气氛灯606,角速度传感器607,外罩壳608,控制开关609,第三防撞垫6010,第二气氛灯6011,第二内舱6012,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二套壳6014,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前挡板6016,第三吸气嘴6017和第四吸气嘴6018;固定底盘601顶端设置有转盘602;转盘602前端中部设置有长条板603;转盘602顶端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604;第三电动推杆604顶端设置有半球状外壳605;半球状外壳605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氛灯606;半球状外壳605顶部设置有角速度传感器607,并且角速度传感器607位于第一气氛灯606中部;半球状外壳605顶端外围设置有外罩壳608;半球状外壳605顶端前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609;半球状外壳605前端中部设置有第三防撞垫6010;半球状外壳605前端中左下方设置有第二气氛灯6011;半球状外壳605内右前部设置有第二内舱6012;第二内舱6012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四电动推杆6013前端设置有第二套壳6014;第二套壳6014内部设置有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套壳6014前端设置有第二前挡板6016;第二前挡板6016中左侧设置有第三吸气嘴6017;第二前挡板6016中右侧设置有第四吸气嘴6018;固定底盘601底端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长条板603远离转盘602一侧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第三吸气嘴6017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第四吸气嘴6018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
使用时控制第三电动推杆604伸缩,然后检测配合摄像头1021检测高区域位置的障碍,接着检测时通过第二内舱6012内的第四电动推杆6013伸缩,带动半球状外壳605内的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伸缩,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可以对室内高区域位置进行微生物变量的检测,比如桌面,坐垫表面,电视柜柜台等,检测到微生物变量异常时通过第二前挡板6016上的第三吸气嘴6017和第四吸气嘴6018将该区域位置空气吸附,然后通过移动净化机构4配合净化排放,在未检测高区域位置第四电动推杆6013收缩时,第二前挡板6016可以和第二内舱6012贴合,防止第二内舱6012进尘,然后可以通过手动转动半球状外壳605,半球状外壳605在转动时第三电动推杆604跟随转动,带动固定底盘601上的转盘602和长条板603同时转动,然后角速度传感器607检测到转动时,开启第一气氛灯606和第二气氛灯6011,照射时半球状外壳605和外罩壳608可以呈一个外星人飞船状,并且配备灯光秀,增加装置的趣味性,第三防撞垫6010可以防止碰撞时半球状外壳605上的检测部件受损,控制开关609可以控制装置的使用,灯光的调节等;实现了高区域自动检测和增加装置使用的趣味性。
第一电动推杆1011前端与第一套壳1012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可以确保在第一套壳1012受到夹角阻碍时扭转,并且未受到阻碍时自动复位。
第一内舱1010,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套壳1012,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吸气嘴1015和第二吸气嘴1016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外壳体101中轴线呈对称设置;第二内舱6012,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二套壳6014,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前挡板6016,第三吸气嘴6017和第四吸气嘴6018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半球状外壳605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可以分别进行高低区域两侧同时检测。
长条板603共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安装在转盘602外表面中部,并且长条板603远离转盘602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可以套在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使长条板603跟随转盘602转动时配合转动,增加高区域检测机构6稳定性。
第二气氛灯6011设置有八个,分别等距设置在半球状外壳605外表面中下方,并且第二气氛灯6011均朝远离第三电动推杆604中心向外倾斜安装,可以模拟一个环状的倾斜灯光。
套框4012内左侧和内右侧均设置有一个矩形空槽,可以在第一扇叶4013和第二扇叶4015转动时,透过矩形空槽将过滤栅格4021过滤后的气体吸收排出。
提供以上描述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性目的提供,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包括第一防撞垫(2),第二防撞垫(3)和阀盖(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区域检测机构(1),移动净化机构(4)和高区域检测机构(6);低区域检测机构(1)前左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撞垫(2);低区域检测机构(1)前右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撞垫(3);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部设置有移动净化机构(4);低区域检测机构(1)顶端左后侧设置有阀盖(5);低区域检测机构(1)内中上方设置有高区域检测机构(6);
低区域检测机构(1)包括外壳体(101),顶盖(102),LED灯带(103),栅格板(104),第一净化盒(105),第二净化盒(106),阀口(107),圆筒舱(108),底板(109),第一内舱(1010),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套壳(1012),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吸气嘴(1015),第二吸气嘴(1016),第一红外传感器(1017),万向轮(1018),第二红外传感器(1019),显示屏(1020)和摄像头(1021);外壳体(101)顶端设置有顶盖(102);外壳体(101)前端中左侧和中右侧均设置有LED灯带(103),并且LED灯带(103)后侧顶部与顶盖(102)相连接;外壳体(101)前端中部设置有栅格板(104);外壳体(101)内中上方设置有圆筒舱(108);外壳体(101)底部设置有底板(109);外壳体(101)内右前部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内舱(1010);顶盖(102)内左后侧设置有阀口(107);顶盖(102)顶端中前部设置有显示屏(1020);顶盖(102)前端中部设置有摄像头(1021);栅格板(104)内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净化盒(105);栅格板(104)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二净化盒(106);底板(109)底部前中左侧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017);底板(109)底部前中部设置有万向轮(1018);底板(109)底部前中右侧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1019);第一内舱(1010)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电动推杆(1011)前端设置有第一套壳(1012);第一套壳(1012)内部设置有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套壳(1012)前端设置有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前挡板(1014)中左侧设置有第一吸气嘴(1015);第一前挡板(1014)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吸气嘴(1016);外壳体(101)前左端中下方与第一防撞垫(2)相连接;外壳体(101)前右端中下方与第二防撞垫(3)相连接;外壳体(101)内部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外壳体(101)内中上方与高区域检测机构(6)相连接;阀口(107)外表面顶部与阀盖(5)相连接;
移动净化机构(4)包括第一支撑板(401),控制面板(402),软管(403),静音电机(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轴杆(407),第三锥齿轮(408),第一传动轮(409),第二传动轮(4010),第三传动轮(4011),套框(4012),第一扇叶(4013),第四传动轮(4014),第二扇叶(4015),水箱(4016),微型水泵(4017),第二支撑板(4018),第一抽气机(4019),第二抽气机(4020),过滤栅格(4021),杀菌灯(4022),第二电动推杆(4023),第四锥齿轮(4024),第五锥齿轮(4025),第一车轮(4026)和第二车轮(4027);第一支撑板(401)顶端左侧设置有控制面板(402);第一支撑板(401)内左后侧设置有软管(403);第一支撑板(401)顶端中左侧设置有静音电机(404);第一支撑板(401)底端设置有水箱(4016);第一支撑板(401)前端中部与套框(4012)进行螺栓连接;静音电机(404)右侧轴心与第一锥齿轮(405)相连接;第一锥齿轮(405)底部与第二锥齿轮(406)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406)中部设置有轴杆(407),并且轴杆(407)外表面中上方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406)前端与第三锥齿轮(408)相互啮合,并且第三锥齿轮(408)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轴杆(407)底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4023);第三锥齿轮(408)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9)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9)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4010)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4010)后侧轴心与第一支撑板(4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4010)前端通过圆杆与第三传动轮(4011)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4011)下方与第四传动轮(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11)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一扇叶(4013),并且第一扇叶(4013)后侧与套框(401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14)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二扇叶(4015),并且第二扇叶(4015)后侧轴心与套框(4012)相连接;水箱(4016)右侧设置有微型水泵(4017);水箱(4016)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4018),并且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右后侧与微型水泵(4017)相连接,而且第二支撑板(4018)内中部右侧与轴杆(407)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一抽气机(4019);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右前部设置有第二抽气机(4020);第二支撑板(4018)顶端中前部设置有过滤栅格(4021),并且过滤栅格(4021)后端与微型水泵(4017)相连接;过滤栅格(4021)内中部设置有杀菌灯(4022);第二电动推杆(4023)底部设置有第四锥齿轮(4024);第四锥齿轮(4024)左底部与第五锥齿轮(4025)相互啮合;第五锥齿轮(4025)中部右侧通过圆杆与第一车轮(4026)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4025)中部左侧通过圆杆与第二车轮(4027)进行插接;第一支撑板(401)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控制面板(402),软管(403)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轴杆(407)顶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套框(4012)前部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018)左侧和右侧均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高区域检测机构(6)包括固定底盘(601),转盘(602),长条板(603),第三电动推杆(604),半球状外壳(605),第一气氛灯(606),角速度传感器(607),外罩壳(608),控制开关(609),第三防撞垫(6010),第二气氛灯(6011),第二内舱(6012),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二套壳(6014),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前挡板(6016),第三吸气嘴(6017)和第四吸气嘴(6018);固定底盘(601)顶端设置有转盘(602);转盘(602)前端中部设置有长条板(603);转盘(602)顶端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604);第三电动推杆(604)顶端设置有半球状外壳(605);半球状外壳(605)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氛灯(606);半球状外壳(605)顶部设置有角速度传感器(607),并且角速度传感器(607)位于第一气氛灯(606)中部;半球状外壳(605)顶端外围设置有外罩壳(608);半球状外壳(605)顶端前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609);半球状外壳(605)前端中部设置有第三防撞垫(6010);半球状外壳(605)前端中左下方设置有第二气氛灯(6011);半球状外壳(605)内右前部设置有第二内舱(6012);第二内舱(6012)内后端中部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四电动推杆(6013)前端设置有第二套壳(6014);第二套壳(6014)内部设置有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套壳(6014)前端设置有第二前挡板(6016);第二前挡板(6016)中左侧设置有第三吸气嘴(6017);第二前挡板(6016)中右侧设置有第四吸气嘴(6018);固定底盘(601)底端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长条板(603)远离转盘(602)一侧与低区域检测机构(1)相连接;第三吸气嘴(6017)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第四吸气嘴(6018)后侧与移动净化机构(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动推杆(1011)前端与第一套壳(1012)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内舱(1010),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一套壳(1012),第一微生物检测仪(1013),第一前挡板(1014),第一吸气嘴(1015)和第二吸气嘴(1016)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外壳体(101)中轴线呈对称设置;第二内舱(6012),第四电动推杆(6013),第二套壳(6014),第二微生物检测仪(6015),第二前挡板(6016),第三吸气嘴(6017)和第四吸气嘴(6018)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以半球状外壳(605)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长条板(603)共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安装在转盘(602)外表面中部,并且长条板(603)远离转盘(602)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气氛灯(6011)设置有八个,分别等距设置在半球状外壳(605)外表面中下方,并且第二气氛灯(6011)均朝远离第三电动推杆(604)中心向外倾斜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套框(4012)内左侧和内右侧均设置有一个矩形空槽。
CN201911367524.3A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Active CN111019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7524.3A CN111019815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7524.3A CN111019815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9815A CN111019815A (zh) 2020-04-17
CN111019815B true CN111019815B (zh) 2023-03-31

Family

ID=7021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7524.3A Active CN111019815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1981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113A (zh) * 2021-01-22 2021-06-0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6737B2 (en) * 2010-05-06 2013-07-30 Moneual Inc. Movable air purification robot system
CN107218693A (zh) * 2016-03-22 2017-09-29 胡磊 一种室内局部环境的高效率针对性净化方法
CN105910231A (zh) * 2016-04-29 2016-08-31 深圳市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室内控制监控系统
CN205747250U (zh) * 2016-05-17 2016-11-30 老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消毒机器人
CN106403106A (zh) * 2016-09-12 2017-02-15 成都创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家用机器人
CN106272467A (zh) * 2016-09-18 2017-01-04 深圳前海高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动态环境变化自主移动式雾化消毒机器人
CN117515738A (zh) * 2016-12-06 2024-02-06 斐乐公司 具有智能传感器和气流的空气净化器
CN107449066A (zh) * 2017-09-14 2017-12-08 苏州舒跃碳吸附剂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击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07627308A (zh) * 2017-09-18 2018-01-26 苏州马尔萨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智能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763123U (zh) * 2018-01-22 2018-08-24 漳州市龙文区创艺工业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环境监测装置
CN108826488B (zh) * 2018-05-07 2019-11-0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自动寻源式的室内污染净化去除装置及方法
CN109442610A (zh) * 2018-09-21 2019-03-08 安徽国能亿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移动式空气净化器
CN111184888B (zh) * 2020-04-09 2020-08-11 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消毒机器人及消毒机器人的消毒方法
CN113483431B (zh) * 2021-06-29 2022-05-17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一种室内空气微生物自动监测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113A (zh) * 2021-01-22 2021-06-0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9815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9565C (zh) 离子产生装置
CN1243593C (zh) 空气净化器
CN2901129Y (zh) 反吹清灰式室内空气换气机
CN111412569B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的通风换气装置
KR102132193B1 (ko) 이동 및 거치 가능한 멀티형 공기청정기
CN103476437A (zh) 空气净化机
CN108168013A (zh) 一种微正压中央空气处理系统
CN210373882U (zh) 一种具有杀菌灭病毒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11019815B (zh) 一种基于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微生物变量监测装置
CN105841228A (zh) 循环换气和单向排气的空气净化器
CN102563813A (zh) 空调灭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11669B (zh) 一种节能型新风系统及其新风处理方法
CN108223463B (zh) 一种防voc超标的排风扇
CN215062718U (zh) 大角度上层空间紫外线杀菌装置
CN205641219U (zh) 一种家用壁挂式智能新风净化系统
CN210532557U (zh) 一种节能型除湿机
CN113639372A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8238045U (zh) 一种空气净化除湿装置
CN113639329A (zh) 水洗空气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04344462A (zh) 一种多级过滤风机盘管
CN205897387U (zh) 内循环新风机
CN113654110B (zh) 立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20303832U (zh) 一种吸顶式巡回吹吸风装置
CN117212924B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节能型空气调节设备
CN113932355B (zh) 一种气流式室内紫外线空气消毒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