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6494A -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 Google Patents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6494A
CN111016494A CN201911142722.XA CN201911142722A CN111016494A CN 111016494 A CN111016494 A CN 111016494A CN 201911142722 A CN201911142722 A CN 201911142722A CN 111016494 A CN111016494 A CN 111016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dense
sub
regions
magnetic reg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27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6494B (zh
Inventor
田子纯
孙慧娜
周研
常和峰
周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ao Special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Zhongchao Special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Zhongchao Special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1427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6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6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6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6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6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69Magnetised or magnetisabl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4Testi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thereof, e.g. by detection of magnetic impri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属于防伪领域。所述防伪元件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相互对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至少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所述密集磁性区域包括多个子磁性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子磁性区域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0.4mm,在分别使用不同的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所述防伪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分别相对应的不同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所述防伪元件实现了分级防伪,能够更好的隐蔽防伪元件的防伪信息,提高防伪性能。

Description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背景技术
钞票、股票、邮票、支票、机票、票证标签等有价文件,通常配置有防伪元件,这些防伪元件能够保证信息载体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用来防止非法复制。
磁性材料在防伪领域应用广泛,磁性安全线是所述防伪元件尤为重要的一种应用形式,该安全线完全或部分嵌入钞票中。钞票处理系统中的磁性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编码序列,从而判断票面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做到票面清分。
Mantegazza公司申请的专利EP0310707A2提出了一种将安全线上的磁性区域和非磁性区域间隔排列的方式,采用磁性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磁性编码序列,并且可通过控制磁性区域剩磁、磁性区域及非磁性区域的几何尺寸来构成多个编码序列。但是,采用磁性传感器,检测到的都是固定的磁性编码序列。
G&D公司申请的专利CN200580042771.6提出了一种利用第一种磁性材料构成磁性编码(磁性区域和非磁性区域间隔排列),再利用第二种磁性材料填充到非磁性区域的方式。采用磁性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磁性编码序列,并且肉眼观察下,该安全线呈现均匀涂布效果,不易被破译。该方式使用两种磁性材料套印,磁性传感器检测的波形变化取决于两种不同矫顽力材料的设置,且生产难度和制作成本都比较高。
Fabriano公司申请的专利WO2009090676A1提出了采用两种不同矫顽力磁性材料间隔排列的设置,采用磁性传感器进行两次磁化,可以得到不同的磁性编码波形信号。磁性传感器检测的波形变化取决于两种不同矫顽力材料和两次磁化的设置。
G&D公司申请的专利CN 105163952 A,通过蒸镀的方式,实现具有磁性格条区域2,磁性格条区域2具有磁性格条3和非磁性区域4。格条具有磁性形状各向异性,其导致格条3在平行格条方向磁化具有最大的矫顽力和剩磁,而在垂直格条方向磁化的矫顽力和剩磁几乎可以忽略。其格条3的宽度优选地至多为5微米。由此可见,其实现方式是蒸镀工艺,格条宽度非常小,是微米级,以实现磁各向异性的特性。采用磁性传感器配合磁化方向的变化,检测到的是其磁各向异性特征。
英格兰银行申请了“精准位磁”磁性编码专利WO9008367A1,产品商标注册为IMT。“精准位磁”技术的编码特点是磁性信号等高,由磁条宽度和间隔形成二进式磁性编码。其主旨在于“位”的概念。采用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与二进编码序列相对应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
在已知的实施方式中,这种带有磁性材料的防伪元件或有价文件,采用任何感应式磁传感器,都可以检测到相同或类似的磁性编码序列。这导致磁性材料的分布易于被检测到,防伪元件容易被伪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元件及使用该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其能够至少避免相关技术的上述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元件,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相互对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至少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所述密集磁性区域包括多个子磁性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子磁性区域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0.4mm,在分别使用不同的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所述防伪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分别相对应的不同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
可选的,所述子磁性区域具有高剩磁,每个所述子磁性区域的剩磁为100nWb/m至600nWb/m。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磁隙宽度大于0.1mm,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的磁隙宽度为0.01mm至0.08mm。
可选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非密集磁性区域,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子磁性区域具有最高的剩磁。
可选的,所述子磁性区域的长度为0.1mm至8.0mm,优选为0.5mm至4mm;和/或所述子磁性区域的宽度为0.4mm至6mm,优选为1.0mm至4mm。
可选的,所述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与相邻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之比小于或等于1:4,且相邻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大于0.4mm;和/或所述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与密集磁性区域和非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之比小于或等于1:4,且密集磁性区域和非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大于0.4mm。
可选的,所述密集磁性区域所包括的子磁性区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
可选的,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第一保护层;和/或形成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之上的第二保护层。
可选的,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所述间隔为空白区域或者低剩磁区域,所述低剩磁区域的剩磁不大于所述子磁性区域的剩磁的1/2。
可选的,所述子磁性区域的构成材料为磁性材料和/或磁性导电材料。
可选的,所述基材为纸张或薄膜。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伪产品,包括上述的防伪元件。
可选的,所述防伪元件以全埋或开窗方式置于所述防伪产品中。
可选的,所述防伪产品包括钞票、银行票据、门票、证件、文件、信用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在防伪元件中形成相邻具有微小间隔的密集磁性区域,使得在分别使用不同的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所述防伪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分别相对应的不同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相当于实现了分级防伪,能够更好的隐蔽防伪元件的防伪信息,提高防伪性能。
(2)密集磁性区域具有高剩磁,提高了造假者的门槛。限于设备和工艺水平的限制,造假者一般采用叠加套印的方式来实现高剩磁,而这种叠加套印方式无法形成具有微小间隔的密集磁性区域,因而杜绝了造假者进行造假。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带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示意图;
图2和图3示出了沿图1中虚线处的防伪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带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以及
图9a和图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可以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相互对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至少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所述密集磁性区域包括多个子磁性区域。所述密集磁性区域是指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均具有微小间隔,所述微小间隔可以小于或等于0.4mm。在满足所述微小间隔的情况下,子磁性区域可以是周期或非周期排列的。在分别使用不同的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所述防伪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分别相对应的不同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这相当于实现了分级防伪,能够更好的隐蔽防伪元件的防伪信息,提高防伪性能。其中,磁性编码波形信息为磁性传感器检测到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信息。
所述基材可以是纸张或薄膜。子磁性区域的构成材料可以为磁性材料和/或磁性导电材料。
第一磁性传感器的磁隙宽度可以大于0.1mm。在使用第一磁性传感器对光学防伪元件进行检测时,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微小间隔不会被第一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也不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仅在密集磁性区域的起点和末端处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第一磁性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防伪元件的一级防伪信息,通过该一级防伪信息可以对防伪元件所附的防伪产品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相邻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可以是空白区域,或者是低剩磁区域。间隔内的低剩磁区域的剩磁可以不大于一个子磁性区域的剩磁的1/2。从而所述低剩磁区域的剩磁与子磁性区域的剩磁相比可以忽略,以使得在低剩磁区域检测不到磁性编码信号。
第二磁性传感器的磁隙宽度可以为0.01mm至0.08mm。在使用第二磁性传感器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时,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微小间隔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除在起点和末端处产生磁性编码信号之外,在子磁性区域的每个间隔处均能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防伪元件的二级防伪信息,通过该二级防伪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防伪元件中,子磁性区域可以具有高剩磁,例如,任意子磁性区域的剩磁可以为100nWb/m至600nWb/m。子磁性区域具有高剩磁,提高了造假者的门槛。限于设备和工艺水平的限制,造假者一般采用叠加套印的方式来实现高剩磁,而这种叠加套印方式无法形成具有微小间隔的密集磁性区域,因而杜绝了造假者进行造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子磁性区域的长度可以为0.1mm至8.0mm,优选可以为0.5mm至4mm;和/或所述子磁性区域的宽度可以为0.4mm至6mm,优选可以为1.0mm至4mm。在同一密集磁性区域中,子磁性区域的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与相邻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4,且相邻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大于0.4mm;和/或所述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与密集磁性区域和非密集磁性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4,且密集磁性区域和非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大于0.4mm。也就是说,在防伪元件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密集磁性区域的情况下,相邻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是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宽度的4倍以上,该设置可以使得在不同密集磁性区域上检测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易于区分。在防伪元件还包括非密集磁性区域的情况下,密集磁性区域与非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最小间隔的宽度是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宽度的4倍以上,该设置可以使得在密集磁性区域好非密集磁性区域上检测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易于区分。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密集磁性区域所包括的子磁性区域的数量可以任意合适的数量,例如子磁性区域的数量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个。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还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非密集磁性区域。在所有磁性区域中,密集磁性区域的子磁性区域可以具有最高或近似最高的剩磁,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子磁性区域的剩磁大于或等于任意一个非密集磁性区域的剩磁。
图1示出了带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示意图。所述防伪产品例如为由纸或塑料制成的钞票10,其具有在整个宽度上延伸的条带形式的防伪元件3。钞票10还可以具有水印、防伪线等其他防伪元件。图1中示出了基材上具有一个密集磁性区域,可以理解,在基材上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一个或多个非密集磁性区域的随机或有规律的排列。
防伪元件3置于钞票10上,例如通过印制、粘接、或结合等而置于钞票10中。防伪元件3包括有密集磁性区域,密集磁性区域包括多个子磁性区域1,相邻子磁性区域1之间具有特定的微小间隔2。微小间隔2可以小于0.4mm。密集磁性区域具有高剩磁。
下面将参照图2和图3更详细的描述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图2和图3示意出钞票10沿着虚线F-F横截面所呈现的防伪元件的结构。
根据图2,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具有防伪元件3,防伪元件3基材可以为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的一部分。防伪元件3包括密集磁性区域11,密集磁性区域包括多个子磁性区域1,相邻子磁性区域1之间具有特定的微小间隔2。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还可以包括形成于基材的第一表面和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第一保护层4,保护层4例如可以经过涂覆形成的箔或保护性漆层。进一步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还可以包括形成于密集磁性区域之上的第二保护层5,保护层5例如可以是遮盖层或热熔胶层。第一保护层4和第二保护层5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分别与防伪元件的长度和宽度一致或大于磁性防伪区域的宽度。设置第一保护层4可以方便防伪元件与基材的结合,设置第二保护层5可以实现对于磁性区域的隐藏。
图4示出了带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具有防伪元件3,防伪元件3包括密集磁性区域,密集磁性区域包括多个子磁性区域3a,相邻子磁性区域3a之间的间隔小于0.1mm。密集磁性区域具高剩磁。密集磁性区域中子磁性区域方向的设置与凹版印刷方向一致,从而规避由于拖尾等印刷质量问题导致的子磁性区域间隔涂布不匀,便于更好地实现密集磁性区域及微小间隔的再现。
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图5a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2的第一磁性传感器51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一磁性传感器51可以是一般的普通金融机具,例如信达XD2166D(B)点钞机,其磁隙宽度为0.1mm。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具有防伪元件,防伪元件的密集磁性区域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间隔2小于0.1mm。因此,在密集磁性区域的相邻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小间隔的变化不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仅在密集磁性区域的起点和末端处产生磁性编码信号。通过该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能够对防伪产品(例如,钞票)的真实性做出报告。
图5b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4的第二磁性传感器53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二磁性传感器53可以为专用传感器,磁隙宽度可以小于0.1mm,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微小间隔的变化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最大脉冲幅值相同,均为|Y|。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二级防伪信息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上的防伪元件包括一个密集磁性区域11和多个非密集磁性区域7,密集磁性区域11包括6子磁性区域1。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间隔小于0.1mm。任意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剩磁低于任意子磁性区域的剩磁,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是任意的。非密集磁性区域7与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最小间隔6可以大于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4倍,并且大于0.4mm。
图6a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2的第一磁性传感器51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一磁性传感器51可以是一般的普通金融机具,例如信达XD2166D(B)点钞机,其磁隙宽度为0.1mm。检测时,由于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小于第一磁性传感器51的磁隙宽度,因而在密集磁性区域11的相邻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小间隔的变化不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仅在密集磁性区域11的起点和末端处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相邻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大于0.1mm,因而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变化能够第一磁性传感器51检测到,从而在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
图6b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4的第二磁性传感器53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二磁性传感器53可以为专用传感器,磁隙宽度可以小于0.1mm,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的变化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密集磁性区域11的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相邻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也大于0.1mm,因而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变化也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的最大脉冲幅值相同,均为|Y|。
使用第一磁性传感器51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一级防伪信息来用于辨别具有所述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真伪。第二磁性传感器53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二级防伪信息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上的防伪元件包括两个密集磁性区域11和多个非密集磁性区域7,两个密集磁性区域分别具有4个子磁性区域。任意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间隔2小于0.1mm。任意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剩磁低于任意子磁性区域的剩磁,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是任意的。非密集磁性区域7与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最小间隔6可以大于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4倍,并且大于0.4mm。
图7a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2的第一磁性传感器51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一磁性传感器51可以是一般的普通金融机具,例如信达XD2166D(B)点钞机,其磁隙宽度为0.1mm。检测时,由于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小于第一磁性传感器51的磁隙宽度,因而在密集磁性区域11的相邻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小间隔的变化不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仅分别在两个密集磁性区域11的起点和末端处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相邻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大于0.1mm,因而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变化能够第一磁性传感器51检测到,从而在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
图7b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4的第二磁性传感器53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二磁性传感器53可以为专用传感器,磁隙宽度可以小于0.1mm,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的变化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每个密集磁性区域11的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相邻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也大于0.1mm,因而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变化也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最大脉冲幅值相同,均为|Y|。
使用第一磁性传感器51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一级防伪信息来用于辨别具有所述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真伪。第二磁性传感器53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二级防伪信息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
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上的防伪元件包括两个密集磁性区域11和1个非密集磁性区域7,其中,一个密集磁性区域包括3个子磁性区域,另一个密集磁性区域包括6个子磁性区域。另外,两个密集磁性区域相邻。任意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间隔2小于0.1mm。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剩磁低于任意子磁性区域的剩磁,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是任意的。非密集磁性区域7与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最小间隔可以大于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4倍,并且大于0.4mm。两个相邻的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以大于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4倍,并且大于0.4mm。
图8a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2的第一磁性传感器51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一磁性传感器51可以是一般的普通金融机具,例如信达XD2166D(B)点钞机,其磁隙宽度为0.1mm。检测时,由于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小于第一磁性传感器51的磁隙宽度,因而在密集磁性区域11的相邻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小间隔的变化不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仅分别在两个密集磁性区域11的起点和末端处产生磁性编码信号。非密集磁性区域7与密集性磁性区域11之间的间隔大于0.1mm,因而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间隔处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
图8b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4的第二磁性传感器53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二磁性传感器53可以为专用传感器,磁隙宽度可以小于0.1mm,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的变化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每个密集磁性区域11的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非密集磁性区域7与密集性磁性区域11之间的间隔也大于0.1mm,因而在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间隔处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最大脉冲幅值相同,均为|Y|。
使用第一磁性传感器51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一级防伪信息来用于辨别具有所述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真伪。第二磁性传感器53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二级防伪信息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
图9a和图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钞票10的纸质基材或塑料基材上的防伪元件包括两个密集磁性区域11和多个非密集磁性区域7,其中,每个密集磁性区域包括6个子磁性区域。另外,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不相邻,中间间隔有非密集磁性区域。任意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间隔2小于0.1mm。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剩磁低于任意子磁性区域的剩磁,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是任意的。非密集磁性区域7与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最小间隔可以大于任意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的4倍,并且大于0.4mm。
图9a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2的第一磁性传感器51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一磁性传感器51可以是一般的普通金融机具,例如信达XD2166D(B)点钞机,其磁隙宽度为0.1mm。检测时,由于密集磁性区域11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小于第一磁性传感器51的磁隙宽度,因而在密集磁性区域11的相邻子磁性区域之间的小间隔的变化不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仅分别在两个密集磁性区域11的起点和末端处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相邻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大于0.1mm,因而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变化能够第一磁性传感器51检测到,从而在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
图9b示出了具有识别装置54的第二磁性传感器53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的示意图。第二磁性传感器53可以为专用传感器,磁隙宽度可以小于0.1mm,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1之间的微小间隔2的变化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每个密集磁性区域11的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相邻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大于0.1mm且非密集磁性区域7与密集磁性区域11之间的间隔大于0.1mm,因而非密集磁性区域7之间的间隔变化也能够被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在非密集磁性区域7的每个间隔处都会产生磁性编码信号。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最大脉冲幅值相同,均为|Y|。
使用第一磁性传感器51检测得到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一级防伪信息来用于辨别具有所述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真伪。第二磁性传感器53检测出的磁性编码信号的波形可以作为二级防伪信息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
以上图1至图9b列出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他磁性编码区域的排布方式也是可以的,例如,以五个或六个子磁性编码区域为周期循环设置,或者图1至图9b中示出的密集磁性区域和非密集磁性区域的的排布方式可以仅为防伪元件的一个周期的排布方式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可以用于制作安全线、宽条、标签、标识等,也可以通过各种粘结机理粘附在各种物品上,例如转移到钞票、信用卡等高安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上。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伪产品,包括根据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防伪元件。以上所述的防伪元件可以以全埋或开窗方式置于防伪产品中,该防伪产品包括钞票、银行票据、门票、证件、文件、信用卡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具有相互对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
至少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所述密集磁性区域包括多个子磁性区域,
其中,所述多个子磁性区域中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0.4mm,在分别使用不同的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检测所述防伪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分别相对应的不同的磁性编码波形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磁性区域具有高剩磁,每个所述子磁性区域的剩磁为100nWb/m至600nWb/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磁隙宽度大于0.1mm,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的磁隙宽度为0.01mm至0.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非密集磁性区域,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子磁性区域具有最高的剩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磁性区域的长度为0.1mm至8.0mm,优选为0.5mm至4mm;和/或
所述子磁性区域的宽度为0.4mm至6mm,优选为1.0mm至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与相邻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之比小于或等于1:4,且相邻两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大于0.4mm;和/或
所述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与密集磁性区域和非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之比小于或等于1:4,且密集磁性区域和非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间隔大于0.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集磁性区域所包括的子磁性区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之间的第一保护层;和/或
形成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密集磁性区域之上的第二保护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子磁性区域之间的所述间隔为空白区域或者低剩磁区域,所述低剩磁区域的剩磁不大于所述子磁性区域的剩磁的1/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磁性区域的构成材料为磁性材料和/或磁性导电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纸张或薄膜。
12.一种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元件以全埋或开窗方式置于所述防伪产品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产品包括钞票、银行票据、门票、证件、文件、信用卡。
CN201911142722.XA 2019-11-20 2019-11-20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Active CN111016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2722.XA CN111016494B (zh) 2019-11-20 2019-11-20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2722.XA CN111016494B (zh) 2019-11-20 2019-11-20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6494A true CN111016494A (zh) 2020-04-17
CN111016494B CN111016494B (zh) 2021-01-26

Family

ID=7020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2722.XA Active CN111016494B (zh) 2019-11-20 2019-11-20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164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9902A (zh) * 2020-11-02 2021-02-05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磁性防伪元件及磁性防伪产品
CN114132052A (zh) * 2021-11-16 2022-03-04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磁性墨水防伪元件及其制作设备、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5798A (ja) * 1992-07-31 1994-07-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被検出体の光学情報及び磁気情報検出方法
WO2000068899A1 (de) * 1999-05-06 2000-11-16 De La Rue International Limited Vorrichtung zum detektieren einer magnetischen kennung eines prüfobjektes
JP2002163622A (ja) * 2000-06-30 2002-06-07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読取装置、記録読取方法、及び薄膜コンデンサ
CN1628039A (zh) * 2002-02-22 2005-06-15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防伪文件和用于防伪文件的防伪元件
CN101437694A (zh) * 2006-04-03 2009-05-20 雷恩哈德库兹基金两合公司 具有安全元件的有价文件
CN101435927A (zh) * 2007-11-16 2009-05-20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复合防伪元件及设置有该防伪元件的有价物品
CN102713693A (zh) * 2009-12-04 2012-10-03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具有滤色器的安全元件、具有该安全元件的有价文件及该安全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02685602U (zh) * 2012-07-23 2013-01-23 北京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 财政磁性防伪票据
CN103971443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238898A (ja) * 2013-06-07 2014-12-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可変情報記録媒体
CN105209688A (zh) * 2013-05-10 2015-12-30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具有水印和防伪线的有价和防伪元件
CN105321251A (zh) * 2014-07-03 2016-02-10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元件及使用该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
JP2016221904A (ja) * 2015-06-02 2016-12-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磁気印刷物及びその読取り方法
CN107089066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捷德货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磁编码的安全元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5798A (ja) * 1992-07-31 1994-07-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被検出体の光学情報及び磁気情報検出方法
WO2000068899A1 (de) * 1999-05-06 2000-11-16 De La Rue International Limited Vorrichtung zum detektieren einer magnetischen kennung eines prüfobjektes
JP2002163622A (ja) * 2000-06-30 2002-06-07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読取装置、記録読取方法、及び薄膜コンデンサ
CN1628039A (zh) * 2002-02-22 2005-06-15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防伪文件和用于防伪文件的防伪元件
CN101437694A (zh) * 2006-04-03 2009-05-20 雷恩哈德库兹基金两合公司 具有安全元件的有价文件
CN101435927A (zh) * 2007-11-16 2009-05-20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复合防伪元件及设置有该防伪元件的有价物品
CN102713693A (zh) * 2009-12-04 2012-10-03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具有滤色器的安全元件、具有该安全元件的有价文件及该安全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02685602U (zh) * 2012-07-23 2013-01-23 北京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 财政磁性防伪票据
CN103971443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对防伪元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09688A (zh) * 2013-05-10 2015-12-30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具有水印和防伪线的有价和防伪元件
JP2014238898A (ja) * 2013-06-07 2014-12-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可変情報記録媒体
CN105321251A (zh) * 2014-07-03 2016-02-10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元件及使用该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
JP2016221904A (ja) * 2015-06-02 2016-12-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磁気印刷物及びその読取り方法
CN107089066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捷德货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磁编码的安全元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9902A (zh) * 2020-11-02 2021-02-05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磁性防伪元件及磁性防伪产品
CN112329902B (zh) * 2020-11-02 2024-02-13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磁性防伪元件及磁性防伪产品
CN114132052A (zh) * 2021-11-16 2022-03-04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磁性墨水防伪元件及其制作设备、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6494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5948B1 (en) Security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ecurity fea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0310707B2 (en) Document with magnetically detectable anti-forgery means, and strip with magnetically detectable identification code and identification code
EP1397776B1 (en) Security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ecurity detection features
JP4759568B2 (ja) セキュリティ素子
AU2011225930B2 (en) Improvements in security substrates for security documents
CN111016494B (zh)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AU2017366399A1 (en) Security Element and Security Product with Security Element
US8584948B2 (en) Security element comprising magnetic areas of different coercivities, a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a method for reading information encoded in the element
CN106599966B (zh) 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RU2638848C1 (ru) Ценный документ, защищённый от подделки, 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его подлинности
JP4124381B2 (ja) 強磁性体膜を有する記録媒体
CN113822401A (zh) 磁性防伪元件及磁性防伪产品
KR20200072697A (ko) 보안용지, 보안매체 및 보안용지 제조방법
CN113516216A (zh) 防伪元件、防伪元件检测方法及防伪产品
EP1310907B1 (en) Security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ecurity features
WO2023233428A1 (en) Novel encrypted security element for bank not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3238160A1 (en) Novel alpha numeric security features with magnetic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hereof
CN112329903A (zh) 磁性防伪元件、产品及其制作方法
MXPA00005343A (en) Security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ecurity fea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9167219A (ja)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真偽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70 No. 6 Spark Road, Science City,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ONGCHAO SPECIAL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No. 6 Spark Road, Science City,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ONGCHAO SPECIAL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