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2361A -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2361A
CN111012361A CN201911406521.6A CN201911406521A CN111012361A CN 111012361 A CN111012361 A CN 111012361A CN 201911406521 A CN201911406521 A CN 201911406521A CN 111012361 A CN111012361 A CN 111012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unit
vibration
user
processor
sn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65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宇恒
陈慧强
汪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4065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23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2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2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01Detecting trem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8Sleep apno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03Head-worn items, e.g. helmets, masks, headphones or gogg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包括:头骨固定器、振动传感器、处理器以及通信单元。其中,振动传感器、通信单元、处理器以及通信单元均设置在头骨固定器上,处理器分别与通信单元以及振动传感器电连接,通信单元用于与监测终端通信连接,振动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头骨的振动以生成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发送至处理器,当确定振动信号获取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烈度数据大于预设振动烈度数据,发送打鼾指示信号,打鼾指示信号中包括振动烈度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可以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监测,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外接声源对于鼾声监测的干扰。

Description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打鼾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震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有气道阻塞型和中枢障碍型。很多人都会出现打鼾的情况,并且有很多人认为打鼾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并未认为打鼾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损害,其实打鼾是身体健康的大敌,打鼾时会带来大脑和血液严重缺氧,阻碍了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部分细胞加速死亡,日积月累就会损害身体内脏器官,引发一百多种疾病,甚至引发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导致人睡眠时窒息死亡。
现有技术中,对于鼾声的检测大多是利用麦克风来收集用户发出的鼾声,然后通过记录鼾声持续的时间、音量大小以及频率等参数来判断用户鼾声的具体状态。目前,鼾声检测与判断大多普遍采用鼾声阈值判断法,即采用普通的麦克风模块,把声音的分贝值转化成电压值,再通过模数转换发送高低变化的数字信号到主控系统,当检测到的数字信号高于一个阈值,则判断为有鼾声。
然后,利用声音特性来判断的用户是否打鼾的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噪声的影响(如说话、咳嗽、鸟鸣、装修噪声等等),可见,其判断效果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声源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以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准确监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包括:头骨固定器、振动传感器、处理器以及通信单元;
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通信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头骨固定器上,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通信单元以及所述振动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监测终端通信连接;
当用户将所述头骨固定器佩戴至头部时,所述振动传感器与用户的头骨贴合接触,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头骨的振动以生成振动信号,并将所述振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所述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烈度数据,并判断所述振动烈度数据是否大于预设振动烈度数据;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监测终端发送打鼾指示信号,所述打鼾指示信号中包括所述振动烈度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头骨固定器包括:眼部固定器;
所述眼部固定器包括:眼罩本体以及与所述眼罩本体连接的佩戴部;
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通信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眼罩本体中;
当所述用户佩戴所述眼部固定器时,所述眼罩本体用于遮盖所述用户的眼睛,所述佩戴部用于将所述眼部固定器固定在所述用户的头部,所述眼罩本体与所述用户的额骨和/或鼻骨相接触,以使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用户的额骨和/或鼻骨贴合接触,其中,所述振动传感器获取所述用户的骨头的振动以生成所述振动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头骨固定器包括:耳部固定器;
所述耳部固定器包括:耳挂部、耳塞、容置部、连接部以及接触部;所述耳挂部为C形支架,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以及所述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挂部的两端,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容置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耳塞连接;
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中,所述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通信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容置部中;
当所述用户佩戴所述耳部固定器时,所述耳塞塞入所述用户的耳廓,所述耳挂部挂设在用于的外耳廓上,以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用户的颞骨相接触,以使所述接触部中的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用户的颞骨贴合接触,以使所述振动传感器获取所述用户的颞骨的振动以生成所述振动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振动传感器为悬臂式振动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还包括:振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振动电机输出端的偏心轮;
所述振动电机以及所述偏心轮设置在所述头骨固定器中;
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当所述监测终端向所述通信单元发送止鼾信号时,所述处理器指示所述振动电机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以产生振动,并通过所述头骨固定器传递至用户的头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打鼾预警系统,包括:生理数据监测器、监测终端以及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
所述生理数据监测器用于监测用户的生理特征数据,并将所述生理特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测终端;
当所述监测终端接收到所述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发送的打鼾指示信号时,判断所述生理特征数据是否为正常生理特征数据;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监测终端发出打鼾窒息预警信号;
其中,所述生理数据监测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测器:
心跳监测器以及呼吸频率监测器,其中,所述心跳监测器用于监测所述用户的心跳数据,所述呼吸频率监测器用于监测所述用户的呼吸频率数据;
所述生理特征数据为所述心跳数据和/或所述呼吸频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监测终端为智能吊灯;
所述智能吊灯包括:吊灯通信单元、吊灯处理器以及灯组;
所述吊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吊灯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灯组连接;
所述吊灯通信单元与所述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中的通信单元通讯连接,所述吊灯通信单元还与所述用户家中的路由器连接;
当所述吊灯处理器确定所述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所述吊灯处理器通过所述吊灯通信单元向所述路由器发送求救信号,以使所述路由器向预设的求救终端发送所述求救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监测终端判断所述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灯组发送闪烁信号,以使所述灯组闪烁照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智能打鼾预警系统,还包括:智能门锁;
所述智能门锁包括:门锁通信单元、门锁处理器以及门锁执行机构;
所述门锁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门锁通信单元以及所述门锁执行机构连接;
所述门锁通信单元与所述吊灯通信单元连接;
所述求救终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营救信号至所述吊灯通信单元,所述吊灯通信单元将所述营救信号发送至所述吊灯处理器,所述吊灯处理器在接收到所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所述吊灯通信单元向所述门锁通信单元发送开锁信号,所述门锁通信单元将所述开锁信号发送至所述门锁处理器,以使所述门锁处理器指示所述门锁执行机构执行开锁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门锁执行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以及锁芯;
所述门锁处理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锁芯连接,以使所述锁芯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锁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锁具状态为开锁状态,当所述锁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具状态为加锁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通过设置振动传感器来获取用户在打鼾时的头骨振动,并且将物理的振动转换为振动信号后发送至监测终端,以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监测,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外接声源对于鼾声监测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智能吊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智能打鼾预警系统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智能打鼾预警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包括:头骨固定器110、振动传感器120、处理器130以及通信单元140。
其中,上述的振动传感器120、通信单元140、处理器130以及通信单元140均设置在头骨固定器110上。值得理解的,头骨固定器110用于固定在人的头骨上,而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具体的固定形式进行限定,以及具体固定的头骨类型不做限定,只需保证用户打鼾时所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头骨传递至头骨固定器110内的振动传感器120即可。
此外,可以在头骨固定器110内部设置容置腔体以及用于进行走线的空间,而通信单元140以及处理器130可以设置在容置腔体内。而若振动传感器120为接触式传感器时,则用于探测的一端可以外露于头骨固定器110的表面,在用户佩戴头骨固定器110时,可以使得振动传感器120与用户的头骨向接触,并且通过走线的空间建立振动传感器120与其他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但是,若振动传感器120为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也可以是设置在头骨固定器110的内部。而对于头骨固定器110的具体形状,可以是根据在用户的头部所固定的位置进行确定,此外,还可以是根据每个用户的头部具体尺寸进行定制。
并且,上述的处理器130分别与通信单元140以及振动传感器120电连接,而通信单元140用于与监测终端200通信连接。其中,监测终端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家居设备等具有通信以及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而通信单元140用于与监测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近场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网络连接。其中,若为近场通信连接,例如可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红外连接以及紫蜂协议连接;而对于网络连接,可以是将通信单元140与监测终端均接入网络后,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
此外,对于上述的振动传感器120则可以为悬臂式振动传感器,其采用悬臂梁结构的低成本的振动传感器。可选的,还可以通过在尾部加载一个质量块能在低频下产生很高的灵敏度。其插针结构易于安装和焊接,水平安装和垂直安装的可选择性适合于不同的高度。并且,传感器工作区域采用自屏蔽结构。并且,传感器有良好的线性度和动态测量范围,可以用来监测连续振动和冲击。质量块的重量可根据频率响应和灵敏度来调节。每次振动时,传感器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并广泛利用在医疗设备领域,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当用户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时,可以是将头骨固定器110佩戴至头部,例如,用户在睡前,可以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进行佩戴。在用户进行佩戴之后,可以使得振动传感器120与用户的头骨贴合接触,振动传感器120用于获取用户的头骨的振动以生成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发送至处理器130,而处理器130则根据振动信号获取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烈度数据,其中,振动烈度数据可以是用振动频率或者振动幅度进行表征,然后,再判断振动烈度数据是否大于预设振动烈度数据,值得理解的,预设振动烈度数据可以是基于大部分健康人群所统计的数据,也可以是基于用户个体所定制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当振动烈度数据大于预设振动烈度数据时,则处理器130通过通信单元140向监测终端200发送打鼾指示信号,其中,打鼾指示信号中包括振动烈度数据,从而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监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振动传感器来获取用户在打鼾时的头骨振动,并且将物理的振动转换为振动信号后发送至监测终端,以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监测,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外接声源对于鼾声监测的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还包括:振动电机150以及设置在振动电机150输出端的偏心轮,其中,振动电机150以及偏心轮设置在头骨固定器110中,并且,振动电机150与处理器130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工况中,当监测终端200监测到振动烈度数据表征用户打鼾非常剧烈时,可以向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中的通信单元140发送止鼾信号时,在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接收到止鼾信号之后,处理器130可以指示振动电机150带动偏心轮转动以产生振动,并通过头骨固定器110传递至用户的头骨。从而对正在打鼾的用户进行振动刺激,以使得用户能够调整睡姿或者调整呼吸,以停止打鼾。其中,为了避免对于具有打鼾习惯的用户进行频繁的提醒,以影响用户的睡眠,可以通过调整进行发送止鼾信号的振动烈度阈值,从而在保证用户睡眠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用户因打鼾而导致的窒息等危险。
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中的头骨固定器,包括:眼部固定器。
具体的,眼部固定器可以包括:眼罩本体111以及与眼罩本体111连接的佩戴部112。其中,振动传感器120、处理器130以及通信单元140均设置在眼罩本体111中。当用户佩戴眼部固定器时,眼罩本体111用于遮盖用户的眼睛,佩戴部112用于将眼部固定器固定在用户的头部,眼罩本体111与用户的额骨相接触,以使振动传感器120与用户的额骨贴合接触,其中,振动传感器120获取用户的额骨的振动以生成振动信号。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当用户佩戴眼部固定器时,眼罩本体111用于遮盖用户的眼睛,佩戴部112用于将眼部固定器固定在用户的头部,眼罩本体111与用户的鼻骨相接触,以使振动传感器120与用户的鼻骨贴合接触,其中,振动传感器120获取用户的鼻骨的振动以生成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头骨固定器设置为眼部固定器,在实现用户睡眠遮光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内部的振动传感器来获取用户在打鼾时的头骨振动,然后,再将物理的振动转换为振动信号后发送至监测终端,以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监测。
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头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中的头骨固定器,包括:耳部固定器。
具体的,耳部固定器包括:耳挂部113、耳塞114、容置部115、连接部116以及接触部117。其中,耳挂部113为C形支架,连接部116的一端以及接触部117分别设置在耳挂部113的两端,连接部116的另一端与容置部115的一端连接,容置部115的另一端与耳塞114连接。其中,耳挂部113可以是根据用户的耳朵的外耳廓形状进行确定,以保证耳挂部113在佩戴至用户耳部时,能够挂设在用户的外耳廓上,其中,耳挂部113可以为具有凹槽的C形支架,而在佩戴时,用户的耳朵的外耳廓,即耳朵的外边沿,嵌设卡接在耳挂部113的凹槽中。
此外,振动传感器120则设置在接触部117中,处理器130以及通信单元140均设置在容置部115中。
当用户佩戴耳部固定器时,耳塞114塞入用户的耳廓,耳挂部113挂设在用于的外耳廓上,以使接触部117与用户的颞骨相接触,以使接触部117中的振动传感器120与用户的颞骨贴合接触,以使振动传感器120获取用户的颞骨的振动以生成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头骨固定器设置为耳部固定器,在实现用户睡眠降噪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内部的振动传感器来获取用户在打鼾时的头骨振动,然后,再将物理的振动转换为振动信号后发送至监测终端,以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监测。
此外,基于图3-图6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头骨固定器还可以是同时包括:眼部固定器以及耳部固定器。其中,眼部固定器以及耳部固定器可以是单独设置,也可以是通过连接结构设置为一体。从而,在实现用户睡眠遮光以及降噪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内部的振动传感器来获取用户在打鼾时的头骨振动,然后,再将物理的振动转换为振动信号后发送至监测终端,以实现对用户打鼾行为的监测。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包括:生理数据监测器300、监测终端200以及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100。
其中,生理数据监测器300用于监测用户的生理特征数据,并将生理特征数据发送至监测终端200。其中,生理数据监测器300可以包括心跳监测器和/或呼吸频率监测器,其中,心跳监测器用于监测用户的心跳数据,呼吸频率监测器用于监测用户的呼吸频率数据,对应的,生理特征数据为心跳数据和/或呼吸频率数据。其中,以下的描述中,可以选择生理数据监测器300为呼吸频率监测器进行举例说明。
当监测终端200接收到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100发送的打鼾指示信号时,判断生理特征数据是否为正常生理特征数据,例如,判断心跳数据是否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或者是呼吸频率是否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若监测终端200确定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则说明用户的打鼾行为已经影响到了用户的正常生理机能,此时,监测终端200可以发出打鼾窒息预警信号,例如,可以为“滴滴滴”的提醒声音,从而唤醒用户或者对周围的人员进行提醒。
继续参照图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测终端可以为智能吊灯200。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智能吊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提供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中的智能吊灯200包括:吊灯通信单元201、吊灯处理器202以及灯组203。
具体的,吊灯处理器202分别与吊灯通信单元201以及灯组203连接。吊灯通信单元201与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100中的通信单元通讯连接,吊灯通信单元201还与用户家中的路由器400连接。其中,本实施中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100可以为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具有打鼾行为监测功能的电子设备,只需保证其具有通信功能,能与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吊灯200建立通信连接即可。
当吊灯处理器202确定所接收到的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吊灯处理器202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路由器400发送求救信号,以使路由器400将求救信号先传递至后端服务器500,再通过后端服务器500将求救信号下发至预设的求救终端600中。
值得说明的,后端服务器500可以与医疗服务器相连接,当后端服务器500就收到求救信号时,可以将吊灯200在安装时所配置的地理位置发送至医疗服务器,以使得医疗服务器能够快速地进行救治,例如,派遣救护车进行抢救,从而避免单独居住的孤寡老人在因打鼾窒息或者心跳降低进入昏迷时,能够进行自动呼叫救护车,从而实现自救。
此外,预设的求救终端600可以为预设的智能手机,例如,可以为老人子女的手机,从而在老人因打鼾窒息或者心跳降低进入昏迷时,及时地通知老人的亲人,并且,还可以在自动呼叫救护车之后,直接将救护车的行驶路线以及医院地址发送至老人子女的手机,从而使得老人子女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抢救现场,以避免因老人子女未到所导致的医疗程序不能进行的情况。
此外,当智能吊灯200判断用户的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吊灯处理器202可以向灯组203发送闪烁信号,以使灯组203闪烁照明。从而使得救护人员在到达指定位置附近之后,可以通过灯光闪烁信号快速定位用户所在的楼层以及房间,进一步节省救护人员寻找用户具体位置的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
此外,当用户已经进入昏迷时,通常已经失去行为能力,此时,即使救护人员到达指定位置,也通常会被用户房屋的门锁阻挡在外,因此,通常还需要进行开锁或者破门,容易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且,还会对用户的财产造成损失。尤其是,破门之后,用户家中的门锁即被破坏,在救护人员将用户运离之后,用户家中的财物就处于毫无保障的状态,容易造成他人的盗窃。因此,基础参照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还包括:智能门锁700。
图9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700,包括:门锁通信单元701、门锁处理器702以及门锁执行机构703。
其中,门锁处理器702分别与门锁通信单元701以及门锁执行机构703连接。并且,门锁通信单元701与吊灯通信单元201连接。
在求救终端接收600到求救信号之后,可以通过路由器400发送营救信号至吊灯通信单元200,吊灯通信单元200将营救信号发送至吊灯处理器202,吊灯处理器202在接收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门锁通信单元701发送开锁信号,门锁通信单元701将开锁信号发送至门锁处理器702,以使门锁处理器702指示门锁执行机构703执行开锁动作。
从而实现用户的亲人在接到相应通知之后,可以通过手机对用户家的门锁进行解锁,此外,在救护人员运送完用户之后,还可以继续给用户发送当前门锁的状态,从而及时安排人员进行上锁,以避免因救护人员离开后忘记锁门而导致后续的财物被窃风险。
此外,求救终端600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用户亲人还可能未能及时获取相应信息,为了救护人员能够顺利进入,还可以在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由后端服务器500发送营救信号,以使得通过路由器400发送营救信号至吊灯通信单元200,吊灯通信单元200将营救信号发送至吊灯处理器202,吊灯处理器202在接收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门锁通信单元701发送开锁信号,门锁通信单元701将开锁信号发送至门锁处理器702,以使门锁处理器702指示门锁执行机构703执行开锁动作。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固定时长,也可以是根据救护车到指定位置所预计的形式时间。
又或者,求救终端600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用户亲人还可能未能及时获取相应信息,为了救护人员能够顺利进入,求救终端600确认求救信号,并在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内主动通过路由器400发送营救信号至吊灯通信单元200,吊灯通信单元200将营救信号发送至吊灯处理器202,吊灯处理器202在接收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门锁通信单元701发送开锁信号,门锁通信单元701将开锁信号发送至门锁处理器702,以使门锁处理器702指示门锁执行机构703执行开锁动作。
而对于上述的门锁执行机构703,则可以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锁芯。
具体的,门锁处理器702与驱动电机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锁芯连接,以使锁芯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锁芯位于第一位置时,锁具状态为开锁状态,当锁芯位于第二位置时,锁具状态为加锁状态。
图10是图7所示智能打鼾预警系统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中的信令交互步骤如下所示:
S801、发送生理特征数据。
S802、发送打鼾指示信号。
S803、判断是否为正常生理特征数据。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流程结束,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S804。
其中,生理数据监测器300用于监测用户的生理特征数据,并将生理特征数据发送至监测终端200。其中,生理数据监测器300可以包括心跳监测器和/或呼吸频率监测器,其中,心跳监测器用于监测用户的心跳数据,呼吸频率监测器用于监测用户的呼吸频率数据,对应的,生理特征数据为心跳数据和/或呼吸频率数据。其中,以下的描述中,可以选择生理数据监测器300为呼吸频率监测器进行举例说明。
当监测终端200接收到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100发送的打鼾指示信号时,判断生理特征数据是否为正常生理特征数据,例如,判断心跳数据是否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或者是呼吸频率是否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若监测终端200确定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则说明用户的打鼾行为已经影响到了用户的正常生理机能。
S804、灯组闪烁照明。
当吊灯处理器202确定所接收到的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吊灯处理器202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路由器400发送求救信号,以使路由器400将求救信号先传递至后端服务器500,再通过后端服务器500将求救信号下发至预设的求救终端600中。
值得说明的,后端服务器500可以与医疗服务器相连接,当后端服务器500就收到求救信号时,可以将吊灯200在安装时所配置的地理位置发送至医疗服务器,以使得医疗服务器能够快速地进行救治,例如,派遣救护车进行抢救,从而避免单独居住的孤寡老人在因打鼾窒息或者心跳降低进入昏迷时,能够进行自动呼叫救护车,从而实现自救。
此外,预设的求救终端600可以为预设的智能手机,例如,可以为老人子女的手机,从而在老人因打鼾窒息或者心跳降低进入昏迷时,及时地通知老人的亲人,并且,还可以在自动呼叫救护车之后,直接将救护车的行驶路线以及医院地址发送至老人子女的手机,从而使得老人子女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抢救现场,以避免因老人子女未到所导致的医疗程序不能进行的情况。
此外,当智能吊灯200判断用户的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吊灯处理器202可以向灯组203发送闪烁信号,以使灯组203闪烁照明。图11是图7所示智能打鼾预警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救护人员在到达指定位置附近之后,可以通过灯光闪烁信号所发出的窗户901快速定位用户所在的住处900,进一步节省救护人员寻找用户具体位置的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
S805、发送求救信号。
S806、发送营救信号。
S807、发送开锁信号。
当用户已经进入昏迷时,通常已经失去行为能力,此时,即使救护人员到达指定位置,也通常会被用户房屋的门锁阻挡在外,因此,通常还需要进行开锁或者破门,容易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且,还会对用户的财产造成损失。尤其是,破门之后,用户家中的门锁即被破坏,在救护人员将用户运离之后,用户家中的财物就处于毫无保障的状态,容易造成他人的盗窃。
在求救终端接收600到求救信号之后,可以通过路由器400发送营救信号至吊灯通信单元200,吊灯通信单元200将营救信号发送至吊灯处理器202,吊灯处理器202在接收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门锁通信单元701发送开锁信号,门锁通信单元701将开锁信号发送至门锁处理器702,以使门锁处理器702指示门锁执行机构703执行开锁动作。继续参照图11,在根据灯光闪烁信号所发出的窗户901快速定位用户所在的住处900之后,可通过指示门锁执行机构703执行开锁动作从而打开用户所在的住处900的家门902。
从而实现用户的亲人在接到相应通知之后,可以通过手机对用户家的门锁进行解锁,此外,在救护人员运送完用户之后,还可以继续给用户发送当前门锁的状态,从而及时安排人员进行上锁,以避免因救护人员离开后忘记锁门而导致后续的财物被窃风险。
此外,求救终端600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用户亲人还可能未能及时获取相应信息,为了救护人员能够顺利进入,还可以在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由后端服务器500发送营救信号,以使得通过路由器400发送营救信号至吊灯通信单元200,吊灯通信单元200将营救信号发送至吊灯处理器202,吊灯处理器202在接收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门锁通信单元701发送开锁信号,门锁通信单元701将开锁信号发送至门锁处理器702,以使门锁处理器702指示门锁执行机构703执行开锁动作。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固定时长,也可以是根据救护车到指定位置所预计的形式时间。
又或者,求救终端600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用户亲人还可能未能及时获取相应信息,为了救护人员能够顺利进入,求救终端600确认求救信号,并在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内主动通过路由器400发送营救信号至吊灯通信单元200,吊灯通信单元200将营救信号发送至吊灯处理器202,吊灯处理器202在接收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吊灯通信单元201向门锁通信单元701发送开锁信号,门锁通信单元701将开锁信号发送至门锁处理器702,以使门锁处理器702指示门锁执行机构703执行开锁动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骨固定器、振动传感器、处理器以及通信单元;
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通信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头骨固定器上,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通信单元以及所述振动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监测终端通信连接;
当用户将所述头骨固定器佩戴至头部时,所述振动传感器与用户的头骨贴合接触,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头骨的振动以生成所述振动信号,并将所述振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所述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烈度数据,并判断所述振动烈度数据是否大于预设振动烈度数据;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监测终端发送所述打鼾指示信号,所述打鼾指示信号中包括所述振动烈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骨固定器包括:眼部固定器;
所述眼部固定器包括:眼罩本体以及与所述眼罩本体连接的佩戴部;
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通信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眼罩本体中;
当所述用户佩戴所述眼部固定器时,所述眼罩本体用于遮盖所述用户的眼睛,所述佩戴部用于将所述眼部固定器固定在所述用户的头部,所述眼罩本体与所述用户的额骨和/或鼻骨相接触,以使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用户的额骨和/或鼻骨贴合接触,其中,所述振动传感器获取所述用户的骨头的振动以生成所述振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骨固定器包括:耳部固定器;
所述耳部固定器包括:耳挂部、耳塞、容置部、连接部以及接触部;所述耳挂部为C形支架,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以及所述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挂部的两端,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容置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耳塞连接;
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中,所述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通信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容置部中;
当所述用户佩戴所述耳部固定器时,所述耳塞塞入所述用户的耳廓,所述耳挂部挂设在用于的外耳廓上,以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用户的颞骨相接触,以使所述接触部中的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用户的颞骨贴合接触,以使所述振动传感器获取所述用户的颞骨的振动以生成所述振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为悬臂式振动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振动电机输出端的偏心轮;
所述振动电机以及所述偏心轮设置在所述头骨固定器中;
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当所述监测终端向所述通信单元发送止鼾信号时,所述处理器指示所述振动电机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以产生振动,并通过所述头骨固定器传递至用户的头骨。
6.一种智能打鼾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理数据监测器、监测终端以及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
所述生理数据监测器用于监测用户的生理特征数据,并将所述生理特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测终端;
当所述监测终端接收到所述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发送的打鼾指示信号时,判断所述生理特征数据是否为正常生理特征数据;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监测终端发出打鼾窒息预警信号;
其中,所述生理数据监测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测器:
心跳监测器以及呼吸频率监测器,其中,所述心跳监测器用于监测所述用户的心跳数据,所述呼吸频率监测器用于监测所述用户的呼吸频率数据;
所述生理特征数据为所述心跳数据和/或所述呼吸频率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终端为智能吊灯;
所述智能吊灯包括:吊灯通信单元、吊灯处理器以及灯组;
所述吊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吊灯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灯组连接;
所述吊灯通信单元与所述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中的通信单元通讯连接,所述吊灯通信单元还与所述用户家中的路由器连接;
当所述吊灯处理器确定所述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所述吊灯处理器通过所述吊灯通信单元向所述路由器发送求救信号,以使所述路由器向预设的求救终端发送所述求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监测终端判断所述生理特征数据为非正常生理特征数据时,所述吊灯处理器向所述灯组发送闪烁信号,以使所述灯组闪烁照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门锁;
所述智能门锁包括:门锁通信单元、门锁处理器以及门锁执行机构;
所述门锁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门锁通信单元以及所述门锁执行机构连接;
所述门锁通信单元与所述吊灯通信单元连接;
所述求救终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营救信号至所述吊灯通信单元,所述吊灯通信单元将所述营救信号发送至所述吊灯处理器,所述吊灯处理器在接收到所述营救信号之后,通过所述吊灯通信单元向所述门锁通信单元发送开锁信号,所述门锁通信单元将所述开锁信号发送至所述门锁处理器,以使所述门锁处理器指示所述门锁执行机构执行开锁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打鼾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执行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以及锁芯;
所述门锁处理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锁芯连接,以使所述锁芯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锁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锁具状态为开锁状态,当所述锁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具状态为加锁状态。
CN201911406521.6A 2019-12-31 2019-12-31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Pending CN1110123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6521.6A CN111012361A (zh) 2019-12-31 2019-12-31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6521.6A CN111012361A (zh) 2019-12-31 2019-12-31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2361A true CN111012361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00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6521.6A Pending CN111012361A (zh) 2019-12-31 2019-12-31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123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956A (zh) * 2020-07-16 2022-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噪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8638A (zh) * 2014-09-09 2014-12-10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保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23880A (zh) * 2013-11-22 2015-02-04 罗强 电子止鼾器和止鼾方法
CN108235536A (zh) * 2017-12-26 2018-06-29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灯及体感监测系统
CN108280911A (zh) * 2018-02-05 2018-07-13 罗超凡 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智能医疗监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3880A (zh) * 2013-11-22 2015-02-04 罗强 电子止鼾器和止鼾方法
CN104188638A (zh) * 2014-09-09 2014-12-10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保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35536A (zh) * 2017-12-26 2018-06-29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灯及体感监测系统
CN108280911A (zh) * 2018-02-05 2018-07-13 罗超凡 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智能医疗监护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956A (zh) * 2020-07-16 2022-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噪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949956B (zh) * 2020-07-16 2024-0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噪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28405A1 (en) Fall prediction system including an accessor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EP3895141B1 (en)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 with enhanced fall detection features
KR102423752B1 (ko) 수면 중인 대상체의 쾌면을 유도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쾌면 유도 장치
KR101533874B1 (ko) 무선 통신을 구비한 휴대용 eeg 모니터 시스템
US8094013B1 (en) Baby monitoring system
CN102481121B (zh) 意识监测
US202402032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Life Signs of a Person
US10448874B2 (en) Visit dur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9035699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老年人居家全景监控看护系统及方法
CN108682112A (zh) 一种婴幼儿监护装置、终端、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KR20180083188A (ko) 생체 신호 측정 및 IoT 기능을 갖는 웨어러블 기기를 이용한 환경 제어 방법
CN105678960A (zh) 一种睡眠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9924961A (zh) 护理床的姿态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012361A (zh) 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CN111161509A (zh) 脑电波触发的非接触式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检测方法
CA30877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life signs of a person
JPH08300977A (ja) 眠り検出装置
CN108235536B (zh) 智能灯及体感监测系统
CN107374615B (zh) 一种心电、呼吸、体位监测的梦游报告系统及方法
US202101211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isk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sudden death
CN211432928U (zh) 监护系统
CN110448303A (zh) 监护系统和监护方法
US202402067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Person for Signs of Sickness
CN211181014U (zh) 脑电波触发的非接触式报警装置
CN115253005B (zh) 一种静默式睡眠唤醒方法、交互装置及健康看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