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2017A -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2017A
CN111002017A CN201911355225.8A CN201911355225A CN111002017A CN 111002017 A CN111002017 A CN 111002017A CN 201911355225 A CN201911355225 A CN 201911355225A CN 111002017 A CN111002017 A CN 111002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body
main
driving
clamp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52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伟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9113552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02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02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01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1/00Cutting w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装配台位于加工平台中部,基体进料装置从加工平台横向端部将基体依次进行进料直至到达靠近装配台的位置,发射管进料装置从加工平台纵向端部将红外线发射管依次进行进料,红外线发射管经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将引脚剪裁至指定长度后根据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排布位置旋转至正确位置,转移装置将基体抓取并放至装配台后抓取红外线发射管依次放入基体的指定位置,折弯装置设置于装配台并在各红外线发射管均装入基体后对位于基体端部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引脚进行折弯,最后由转移装置将加工完成后的基体放置于出料位置。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装配效率及合格率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Description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发射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一个基体a上需要安装四个红外线发射管b,各红外线发射包括头部e及位于头部e下方的阳极引脚c和阴极引脚d,在装入基体a之间需要先将引脚进行剪裁,且同一基体a的四个红外线发射管b的引脚长度不一,然后通过检测装置分辨引脚的阴阳极,才能以正确的位置插入基体a内,避免错插,此外,在四个红外线发射管b插入基体a后,位于端部的红外线发射管b的阳极引脚c和阴极引脚d还需进行九十度折弯,使阳极引脚c和阴极引脚d从基体a侧面伸出,从而完成所有工序。
上述步骤一般是由人工配合装置采用半自动方式进行装配,由于装配步骤较为复杂的同时需要注意点较多,导致装配效率低的同时不合格率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装配效率及合格率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加工平台,所述的加工平台设置有基体进料装置、发射管进料装置、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装配台、转移装置及折弯装置,所述的装配台位于加工平台中部,所述的基体进料装置从加工平台横向端部将基体依次进行进料直至到达靠近装配台的位置,所述的发射管进料装置从加工平台纵向端部将红外线发射管依次进行进料,红外线发射管经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将引脚剪裁至指定长度后根据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排布位置旋转至正确位置,转移装置将基体抓取并放至装配台后抓取红外线发射管依次放入基体的指定位置,折弯装置设置于装配台并在各红外线发射管均装入基体后对位于基体端部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引脚进行折弯,最后由转移装置将加工完成后的基体放置于出料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加工平台空间,分别从不同方位将基体和红外线发射管进行进料,使结构更为紧凑,转移装置将基体和红外线发射管依次转移至装配台进行装配,合理利用红外线发射管进料期间对引脚进行剪裁及调整朝向,合理利用装配台装配时长对其中一个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引脚进行折弯,由全自动加工装配代替之前半自动,提高装配效率及合格率,合理利用时间差,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发射管进料装置为将红外线发射管沿纵向依次排列的发射管振动盘,所述的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六个工位及在相邻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传递夹具,所述的传递夹具包括可相对开合的前夹块和后夹块及驱动前夹块和后夹块沿横向移动的传递组件,所述的六个工位依次为取料工位、剪裁工位、检测工位、转向工位、复测工位及调高工位,所述的取料工位位于发射管振动盘出口端,所述的剪裁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构成,所述的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一夹持块对及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剪断的剪裁刃,所述的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下方设置有调节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高度的剪裁气缸,所述的检测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检测座和后检测座构成,所述的前检测座和后检测座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二夹持块对及在合并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抵从而分辨阴阳极的检测探针,所述的转向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转向座和后转向座构成,所述的前转向座和后转向座设置有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三夹持块对及在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排列顺序与设定顺序相反时将前转向座和后转向座位置对调的旋转组件,所述的复测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复测座和后复测座构成,所述的前复测座和后复测座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四夹持块对及在合并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抵从而分辨阴阳极的复测探针,所述的调高工位包括限位红外线发射管的头部下方的两侧的调高限位块及驱动调高限位块升降的调高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射管振动盘将红外线发射管沿纵向依次排列,依次经过取料工位、剪裁工位、检测工位、转向工位、复测工位及调高工位,获得引脚长度准确、摆放位置正确的红外线发射管,便于转移装置将其移动至装配台进行装配,然后,增设复测工位,保证转向后的红外线发射管摆动位置一定正确,如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停机,有效保证合格率,其次,配合调高工位,在被转移装置取走前,红外线发射管的高度重新校位,不因剪裁或检测后产生的偏差影响装配,进一步使产品质量获得保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包括沿横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开合轨道、移动于开合轨道的开合座及驱动开合座移动于开合轨道的开合气缸,所述的前剪裁座、前检测座、前转向座及前复测座固定于开合座,所述的后剪裁座、后检测座、后转向座及后复测座固定于加工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开合座,同时驱动前剪裁座、前检测座、前转向座及前复测座移动,单一驱动结构即可带动多个活动件移动,简化设备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递组件包括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传递轨道、沿传递轨道移动的传递座及驱动传递座移动的传递气缸,所述的传递座对应各传递夹具设置有自上而下排布且相沿横向穿过传递座的上驱动杆及下驱动杆,所述的上驱动杆从传递座前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上联动端并与前夹块联动,从传递座后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上驱动端,所述的下驱动杆从传递座前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下联动端并与后夹块联动,从传递座后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下驱动端,所述的传递座后端铰接设置有竖向摆动的驱动翻板及带动驱动翻板竖向摆动的摆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翻板内设置有吸附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的电磁铁使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保持与驱动翻板贴合,所述的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与驱动翻板贴合位置分别位于驱动翻板铰接位置的两侧,所述的摆动组件驱动翻板竖向摆动时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带动前夹块及后夹块以相反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置电磁铁的驱动翻板吸附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的同时带动其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与其联动的前夹块及后夹块以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传递夹具的开合,驱动结构简单且稳定,还可同时对所有传递夹具进行相同的操作,使驱动结构进一步精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夹持块对、第二夹持块对及第四夹持块对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呈W形状的第一夹持块及呈V形状的第二夹持块,所述的第二夹持块的V形两端伸入第一夹持块的W形凹陷处将引脚向第一夹持块的W形凹陷处挤压的同时限位于第一夹持块的W形凹陷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呈W形状的第一夹持块配合呈V形状的第二夹持块,限位引脚的同时将引脚进行整形,保证夹持稳定性的同时保证成品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移装置包括纵向主轨、主横梁、主横移座、主升降座及主夹爪,所述的纵向主轨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所述的纵向主轨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加工平台的横向两侧,所述的主横梁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的主横梁位于两个纵向主轨的上方并滑移于纵向主轨,所述的纵向主轨端部设置有主电机及由主电机驱动旋转并与主横梁螺纹配合的主驱动丝杆,所述的主横移座沿横向移动于主横梁,所述的主横梁设置有主横梁电机及由主横梁电机驱动旋转并与主横移座螺纹配合的主横梁丝杆,所述的主横移座设置有驱动主升降座的主升降组件,所述的主升降座设置有驱动主夹爪开合的主夹爪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横梁、主横移座及主升降座相配合使主夹爪具有纵、横、竖三个方向的移动功能,使其能快速移动至加工平台的各个位置,快速、精准将所需装配的基体或红外线发射管进行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升降组件包括主升降轨道、主驱动摆杆、上升弹簧及主升降电机,所述的主升降轨道沿竖向设置于主横移座,所述的主升降轨道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主横移座两侧,所述的主升降座分别滑移于各主升降轨道,所述的主升降电机固定于主横移座并驱动主驱动摆杆两端竖向摆动,所述的主驱动摆杆两端分别与各主升降座上端对应并设置有与主升降座相抵的滚轮,所述的主驱动摆杆其中一端在主升降电机驱动下向下摆动时挤压对应主升降座沿主升降轨道下降,在主升降电机驱动下向上摆动时压缩于主横移座与主升降座之间的上升弹簧将主升降座提升,所述的主升降座还设置有套于红外线发射管头部的限位套管及驱动限位套管升降的限位气缸,该限位套管内部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管头部形状相适配的限位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主升降组件的另一种方式,利用主驱动摆杆在摆动时一端高、一端低的特性,单一驱动源同时驱动两个主升降座交错升降,减少下方装配在与主升降座配合时需要预留的升降空间,使结构更为紧凑,此外,增设限位套管,在主夹爪红外线发射管引脚之后对其头部进行保护及限位,使装配更佳准确的同时提高成品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基体进料装置包括基体振动盘、基体单个侧移机构、基体上料机构及基体移位机构,所述的基体振动盘将基体进行横向排列且出口端与基体单个侧移机构衔接,所述的基体单个侧移机构包括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侧移轨道、移动于侧移轨道的侧移座及驱动侧移座沿侧移轨道移动的侧移气缸,所述的侧移座具有与基体振动盘出口端相对的接料口及容纳单个基体的容纳腔,所述的侧移座在移动时具有与基体振动盘相对的接料位及远离基体振动盘的上料位,所述的基体上料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基体上料轨道、滑移于基体上料轨道的基体上料座及驱动基体上料座移动的基体上料组件,该基体上料组件包括基体上料电机及在基体上料电机驱动下旋转并与基体上料座螺纹配合的基体上料丝杆,所述的基体上料座设置有夹持基体的基体上料夹具,所述的基体移位机构包括位于基体上料座及侧移座上方的基体移位轨道、移动于基体移位轨道的基体移位座及驱动基体移位座移动的基体移位组件,该基体移位组件包括基体移位电机及在基体移位电机驱动下旋转并与基体移位座螺纹配合的基体移位丝杆,所述的基体移位座设置有基体升降座及驱动基体升降座升降的基体升降气缸,所述的基体升降座设置有从基体上料座向侧移座夹持基体的基体移位夹具及驱动基体移位夹具开合的基体移位夹具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体振动盘将基体依次排列,当基体移动至基体单个侧移机构后位于队列最前方的基体侧移,与其他基体分离,基体移位机构将该侧移的基体移动至基体料机构,基体上料机构将基体运输至靠近装配座的位置,便于转移装置进行转移装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基体上料夹具包括T字形的中夹块及分别位于中夹块两侧并呈倒置L形的侧夹块,所述的侧夹块的L形折转部分分别与中夹块的T形横置部分的两端形成两个夹持基体的夹持腔,所述的基体上料座设置有驱动中夹块相对两个侧夹块同步开合的主上料气缸,各所述的基体上料座分别设置有驱动各侧夹块相对中夹块开合的辅助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夹块形成两个夹持腔,使结构更为紧凑,中夹块配合主上料气缸,侧夹块配合辅助气缸,使基体上料夹具应对情况更为灵活,即可开启单个夹持腔,也可同时开启两个夹持腔,从而适配多种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装配台设置有放置基体的放置位,所述的装配台位于放置位设置有供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插入的定位孔及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锁于定位孔的锁定组件,所述的折弯装置包括折弯臂及折弯摆动机构,所述的折弯臂伸入基体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侧面相抵,所述的折弯摆动机构驱动折弯臂向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挤压并从竖直放置状态摆动至水平放置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配合定位孔同时起到基体定位功能,同时配合锁定组件起到基体限位功能,在限位稳定后,由折弯臂挤压不锁定的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实现该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的自动折弯。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体与红外线发射管的组装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传递夹具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转移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体进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B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装配台和折弯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锁定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升降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下”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第二”、“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包括加工平台1,加工平台1设置有基体进料装置2、发射管进料装置3、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4、装配台5、转移装置6及折弯装置7,装配台5位于加工平台1中部,基体进料装置2从加工平台1横向端部将基体依次进行进料直至到达靠近装配台5的位置,发射管进料装置3从加工平台1纵向端部将红外线发射管依次进行进料,红外线发射管经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4将引脚剪裁至指定长度后根据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排布位置旋转至正确位置,转移装置6将基体抓取并放至装配台5后抓取红外线发射管依次放入基体的指定位置,折弯装置7设置于装配台5并在各红外线发射管均装入基体后对位于基体端部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引脚进行折弯,最后由转移装置6将加工完成后的基体放置于出料位置8,合理利用加工平台1空间,分别从不同方位将基体和红外线发射管进行进料,使结构更为紧凑,转移装置6将基体和红外线发射管依次转移至装配台5进行装配,合理利用红外线发射管进料期间对引脚进行剪裁及调整朝向,合理利用装配台5装配时长对其中一个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引脚进行折弯,由全自动加工装配代替之前半自动,提高装配效率及合格率,合理利用时间差,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发射管进料装置3为将红外线发射管沿纵向依次排列的发射管振动盘,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4包括依次设置的六个工位及在相邻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传递夹具41,传递夹具41包括可相对开合的前夹块411和后夹块412及驱动前夹块411和后夹块412沿横向移动的传递组件,六个工位依次为取料工位、剪裁工位43、检测工位44、转向工位45、复测工位46及调高工位47,取料工位位于发射管振动盘31出口端,剪裁工位43由可相对开合的前剪裁座431和后剪裁座432构成,前剪裁座431和后剪裁座432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一夹持块对433及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剪断的剪裁刃434,前剪裁座431和后剪裁座432下方设置有调节前剪裁座431和后剪裁座432高度的剪裁气缸435,检测工位44由可相对开合的前检测座441和后检测座442构成,前检测座441和后检测座4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二夹持块对443及在合并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抵从而分辨阴阳极的检测探针444,转向工位45由可相对开合的前转向座451和后转向座452构成,前转向座451和后转向座452设置有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三夹持块对453及在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排列顺序与设定顺序相反时将前转向座451和后转向座452位置对调的旋转组件454,两侧的第三夹持块对453之间设置有驱动两者开合的调向夹爪气缸455,旋转组件454为驱动调向夹爪气缸455旋转的电机,复测工位46由可相对开合的前复测座461和后复测座462构成,前复测座461和后复测座462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四夹持块对463及在合并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抵从而分辨阴阳极的复测探针464,调高工位47包括限位红外线发射管的头部下方的两侧的调高限位块471及驱动调高限位块471升降的调高气缸472,发射管振动盘31将红外线发射管沿纵向依次排列,依次经过取料工位、剪裁工位43、检测工位44、转向工位45、复测工位46及调高工位47,获得引脚长度准确、摆放位置正确的红外线发射管,便于转移装置6将其移动至装配台5进行装配,然后,增设复测工位46,保证转向后的红外线发射管摆动位置一定正确,如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停机,有效保证合格率,其次,配合调高工位47,在被转移装置6取走前,红外线发射管的高度重新校位,不因剪裁或检测后产生的偏差影响装配,进一步使产品质量获得保证。
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4包括沿横向设置于加工平台1的开合轨道481、移动于开合轨道481的开合座48及驱动开合座48移动于开合轨道481的开合气缸482,前剪裁座431、前检测座441、前转向座451及前复测座461固定于开合座48,后剪裁座432、后检测座4、后转向座452及后复测座462固定于加工平台1,增设开合座48,同时驱动前剪裁座431、前检测座441、前转向座451及前复测座461移动,单一驱动结构即可带动多个活动件移动,简化设备结构。
传递组件包括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1的传递轨道413、沿传递轨道413移动的传递座414及驱动传递座414移动的传递气缸415,传递座414对应各传递夹具41设置有自上而下排布且相沿横向穿过传递座414的上驱动杆416及下驱动杆417,上驱动杆416从传递座414前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上联动端4161并与前夹块411联动,从传递座414后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上驱动端4162,下驱动杆417从传递座414前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下联动端4171并与后夹块412联动,从传递座414后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下驱动端4172,传递座414后端铰接设置有竖向摆动的驱动翻板418及带动驱动翻板418竖向摆动的摆动组件,摆动组件为缸体铰接于传递座414、气缸轴铰接于驱动翻板418的摆动气缸419,驱动翻板418内设置有吸附上驱动端4162和下驱动端4172的电磁铁使上驱动端4162和下驱动端4172保持与驱动翻板418贴合,上驱动端4162和下驱动端4172与驱动翻板418贴合位置分别位于驱动翻板418铰接位置的两侧,摆动组件驱动翻板418竖向摆动时上驱动端4162和下驱动端4172带动前夹块411及后夹块412以相反的方向移动,利用内置电磁铁的驱动翻板418吸附上驱动端4162和下驱动端4172的同时带动其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与其联动的前夹块411及后夹块412以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传递夹具41的开合,驱动结构简单且稳定,还可同时对所有传递夹具41进行相同的操作,使驱动结构进一步精简。
第一夹持块对433、第二夹持块对443及第四夹持块对463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呈W形状的第一夹持块4331及呈V形状的第二夹持块4332,第二夹持块4332的V形两端伸入第一夹持块4331的W形凹陷处将引脚向第一夹持块4331的W形凹陷处挤压的同时限位于第一夹持块4331的W形凹陷处,由呈W形状的第一夹持块4331配合呈V形状的第二夹持块4332,限位引脚的同时将引脚进行整形,保证夹持稳定性的同时保证成品质量。
转移装置6包括纵向主轨61、主横梁62、主横移座63、主升降座64及主夹爪65,纵向主轨61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1,纵向主轨61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加工平台1的横向两侧,主横梁62的数量为两个,各主横梁62位于两个纵向主轨61的上方并滑移于纵向主轨61,纵向主轨61端部设置有主电机611及由主电机611驱动旋转并与主横梁62螺纹配合的主驱动丝杆612,主横移座63沿横向移动于主横梁62,主横梁62设置有主横梁电机621及由主横梁电机621驱动旋转并与主横移座63螺纹配合的主横梁丝杆622,主横移座63设置有驱动主升降座64的主升降组件,主升降组件既可以采用主气缸631,也可采用下文所述的另一种结构,主升降座64设置有驱动主夹爪65开合的主夹爪气缸651,主横梁62、主横移座63及主升降座64相配合使主夹爪65具有纵、横、竖三个方向的移动功能,使其能快速移动至加工平台1的各个位置,快速、精准将所需装配的基体或红外线发射管进行移动,为保证转移效率,本申请设置多组横梁协同作用,既可用于转移基体也可用于转移红外线发射管。
主升降组件包括主升降轨道66、主驱动摆杆67、上升弹簧68及主升降电机671,主升降轨道66沿竖向设置于主横移座63,主升降轨道66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主横移座63两侧,主升降座64分别滑移于各主升降轨道66,主升降电机671固定于主横移座63并驱动主驱动摆杆67两端竖向摆动,主驱动摆杆67两端分别与各主升降座64上端对应并设置有与主升降座相抵的滚轮672,主驱动摆杆67其中一端在主升降电机671驱动下向下摆动时挤压对应主升降座64沿主升降轨道66下降,在主升降电机671驱动下向上摆动时压缩于主横移座63与主升降座64之间的上升弹簧68将主升降座64提升,主升降座64还设置有套于红外线发射管头部的限位套管69及驱动限位套管69升降的限位气缸691,该限位套管69内部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管头部形状相适配的限位腔,作为主升降组件的另一种方式,利用主驱动摆杆67在摆动时一端高、一端低的特性,单一驱动源同时驱动两个主升降座64交错升降,减少下方装配在与主升降座64配合时需要预留的升降空间,使结构更为紧凑,此外,增设限位套管69,在主夹爪红外线发射管引脚之后对其头部进行保护及限位,使装配更佳准确的同时提高成品质量。
基体进料装置2包括基体振动盘21、基体单个侧移机构22、基体上料机构23及基体移位机构24,基体振动盘21将基体进行横向排列且出口端与基体单个侧移机构22衔接,基体单个侧移机构22包括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1的侧移轨道221、移动于侧移轨道221的侧移座222及驱动侧移座222沿侧移轨道221移动的侧移气缸223,侧移座222具有与基体振动盘21出口端相对的接料口2221及容纳单个基体的容纳腔2222,侧移座222在移动时具有与基体振动盘21相对的接料位及远离基体振动盘21的上料位,基体上料机构23包括沿横向设置于加工平台1的基体上料轨道231、滑移于基体上料轨道231的基体上料座232及驱动基体上料座232移动的基体上料组件,该基体上料组件包括基体上料电机233及在基体上料电机233驱动下旋转并与基体上料座232螺纹配合的基体上料丝杆234,基体上料座232设置有夹持基体的基体上料夹具2321,基体移位机构24包括位于基体上料座232及侧移座222上方的基体移位轨道241、移动于基体移位轨道241的基体移位座242及驱动基体移位座242移动的基体移位组件,该基体移位组件包括基体移位电机243及在基体移位电机243驱动下旋转并与基体移位座242螺纹配合的基体移位丝杆244,基体移位座242设置有基体升降座245及驱动基体升降座245升降的基体升降气缸248,基体升降座245设置有从基体上料座232向侧移座222夹持基体的基体移位夹具246及驱动基体移位夹具246开合的基体移位夹具气缸247,基体振动盘21将基体依次排列,当基体移动至基体单个侧移机构22后位于队列最前方的基体侧移,与其他基体分离,基体移位机构24将该侧移的基体移动至基体料机构,基体上料机构23将基体运输至靠近装配座的位置,便于转移装置6进行转移装配。
基体上料夹具2321包括T字形的中夹块2322及分别位于中夹块2322两侧并呈倒置L形的侧夹块2323,侧夹块2323的L形折转部分分别与中夹块2322的T形横置部分的两端形成两个夹持基体的夹持腔2324,基体上料座232设置有驱动中夹块2322相对两个侧夹块2323同步开合的主上料气缸2325,各基体上料座232分别设置有驱动各侧夹块2323相对中夹块2322开合的辅助气缸26,三个夹块形成两个夹持腔2324,使结构更为紧凑,中夹块2322配合主上料气缸2325,侧夹块2323配合辅助气缸2326,使基体上料夹具2321应对情况更为灵活,即可开启单个夹持腔2324,也可同时开启两个夹持腔2324,从而适配多种情况。
装配台5设置有放置基体的放置位51,装配台5位于放置位51设置有供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插入的定位孔52及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锁于定位孔52的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与锁定孔52联通的锁定腔53,锁定腔53设置有滑移配合的锁定块54、与锁定块54螺纹配合的锁定丝杆55及驱动锁定丝杆55转动的锁定电机56,锁定块54朝向引脚设置有与引脚外周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接触面541,折弯装置7包括折弯臂71及折弯摆动机构,折弯摆动机构包括折弯座72,沿横向设置于折弯座72的折弯横向轨道73、沿折弯横向轨道73滑移的折弯齿条74、驱动折弯齿条74移动的折弯气缸75、转动设置于折弯座72并与折弯齿条74啮合的折弯齿轮76及与折弯齿轮76同轴设置并与折弯臂71一端联动配合的折弯齿轮轴77,折弯臂71伸入基体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侧面相抵,折弯摆动机构驱动折弯臂71向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挤压并从竖直放置状态摆动至水平放置状态,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配合定位孔52同时起到基体定位功能,同时配合锁定组件起到基体限位功能,在限位稳定后,由折弯臂71挤压不锁定的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实现该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的自动折弯,此外,为了适配不同规格,折弯座72底部还设置有将折弯座升降的调节气缸78。

Claims (10)

1.一种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平台,所述的加工平台设置有基体进料装置、发射管进料装置、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装配台、转移装置及折弯装置,所述的装配台位于加工平台中部,所述的基体进料装置从加工平台横向端部将基体依次进行进料直至到达靠近装配台的位置,所述的发射管进料装置从加工平台纵向端部将红外线发射管依次进行进料,红外线发射管经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将引脚剪裁至指定长度后根据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排布位置旋转至正确位置,转移装置将基体抓取并放至装配台后抓取红外线发射管依次放入基体的指定位置,折弯装置设置于装配台并在各红外线发射管均装入基体后对位于基体端部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引脚进行折弯,最后由转移装置将加工完成后的基体放置于出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管进料装置为将红外线发射管沿纵向依次排列的发射管振动盘,所述的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六个工位及在相邻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传递夹具,所述的传递夹具包括可相对开合的前夹块和后夹块及驱动前夹块和后夹块沿横向移动的传递组件,所述的六个工位依次为取料工位、剪裁工位、检测工位、转向工位、复测工位及调高工位,所述的取料工位位于发射管振动盘出口端,所述的剪裁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构成,所述的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一夹持块对及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剪断的剪裁刃,所述的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下方设置有调节前剪裁座和后剪裁座高度的剪裁气缸,所述的检测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检测座和后检测座构成,所述的前检测座和后检测座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二夹持块对及在合并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抵从而分辨阴阳极的检测探针,所述的转向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转向座和后转向座构成,所述的前转向座和后转向座设置有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三夹持块对及在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排列顺序与设定顺序相反时将前转向座和后转向座位置对调的旋转组件,所述的复测工位由可相对开合的前复测座和后复测座构成,所述的前复测座和后复测座设置有从上而下排布的在合并时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夹紧的第四夹持块对及在合并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抵从而分辨阴阳极的复测探针,所述的调高工位包括限位红外线发射管的头部下方的两侧的调高限位块及驱动调高限位块升降的调高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脚剪裁及转向装置包括沿横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开合轨道、移动于开合轨道的开合座及驱动开合座移动于开合轨道的开合气缸,所述的前剪裁座、前检测座、前转向座及前复测座固定于开合座,所述的后剪裁座、后检测座、后转向座及后复测座固定于加工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递组件包括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传递轨道、沿传递轨道移动的传递座及驱动传递座移动的传递气缸,所述的传递座对应各传递夹具设置有自上而下排布且相沿横向穿过传递座的上驱动杆及下驱动杆,所述的上驱动杆从传递座前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上联动端并与前夹块联动,从传递座后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上驱动端,所述的下驱动杆从传递座前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下联动端并与后夹块联动,从传递座后端伸出的端部作为下驱动端,所述的传递座后端铰接设置有竖向摆动的驱动翻板及带动驱动翻板竖向摆动的摆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翻板内设置有吸附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的电磁铁使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保持与驱动翻板贴合,所述的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与驱动翻板贴合位置分别位于驱动翻板铰接位置的两侧,所述的摆动组件驱动翻板竖向摆动时上驱动端和下驱动端带动前夹块及后夹块以相反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持块对、第二夹持块对及第四夹持块对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呈W形状的第一夹持块及呈V形状的第二夹持块,所述的第二夹持块的V形两端伸入第一夹持块的W形凹陷处将引脚向第一夹持块的W形凹陷处挤压的同时限位于第一夹持块的W形凹陷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移装置包括纵向主轨、主横梁、主横移座、主升降座及主夹爪,所述的纵向主轨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所述的纵向主轨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加工平台的横向两侧,所述的主横梁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的主横梁位于两个纵向主轨的上方并滑移于纵向主轨,所述的纵向主轨端部设置有主电机及由主电机驱动旋转并与主横梁螺纹配合的主驱动丝杆,所述的主横移座沿横向移动于主横梁,所述的主横梁设置有主横梁电机及由主横梁电机驱动旋转并与主横移座螺纹配合的主横梁丝杆,所述的主横移座设置有驱动主升降座的主升降组件,所述的主升降座设置有驱动主夹爪开合的主夹爪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升降组件包括主升降轨道、主驱动摆杆、上升弹簧及主升降电机,所述的主升降轨道沿竖向设置于主横移座,所述的主升降轨道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主横移座两侧,所述的主升降座分别滑移于各主升降轨道,所述的主升降电机固定于主横移座并驱动主驱动摆杆两端竖向摆动,所述的主驱动摆杆两端分别与各主升降座上端对应并设置有与主升降座相抵的滚轮,所述的主驱动摆杆其中一端在主升降电机驱动下向下摆动时挤压对应主升降座沿主升降轨道下降,在主升降电机驱动下向上摆动时压缩于主横移座与主升降座之间的上升弹簧将主升降座提升,所述的主升降座还设置有套于红外线发射管头部的限位套管及驱动限位套管升降的限位气缸,该限位套管内部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管头部形状相适配的限位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进料装置包括基体振动盘、基体单个侧移机构、基体上料机构及基体移位机构,所述的基体振动盘将基体进行横向排列且出口端与基体单个侧移机构衔接,所述的基体单个侧移机构包括沿纵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侧移轨道、移动于侧移轨道的侧移座及驱动侧移座沿侧移轨道移动的侧移气缸,所述的侧移座具有与基体振动盘出口端相对的接料口及容纳单个基体的容纳腔,所述的侧移座在移动时具有与基体振动盘相对的接料位及远离基体振动盘的上料位,所述的基体上料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于加工平台的基体上料轨道、滑移于基体上料轨道的基体上料座及驱动基体上料座移动的基体上料组件,该基体上料组件包括基体上料电机及在基体上料电机驱动下旋转并与基体上料座螺纹配合的基体上料丝杆,所述的基体上料座设置有夹持基体的基体上料夹具,所述的基体移位机构包括位于基体上料座及侧移座上方的基体移位轨道、移动于基体移位轨道的基体移位座及驱动基体移位座移动的基体移位组件,该基体移位组件包括基体移位电机及在基体移位电机驱动下旋转并与基体移位座螺纹配合的基体移位丝杆,所述的基体移位座设置有基体升降座及驱动基体升降座升降的基体升降气缸,所述的基体升降座设置有从基体上料座向侧移座夹持基体的基体移位夹具及驱动基体移位夹具开合的基体移位夹具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上料夹具包括T字形的中夹块及分别位于中夹块两侧并呈倒置L形的侧夹块,所述的侧夹块的L形折转部分分别与中夹块的T形横置部分的两端形成两个夹持基体的夹持腔,所述的基体上料座设置有驱动中夹块相对两个侧夹块同步开合的主上料气缸,各所述的基体上料座分别设置有驱动各侧夹块相对中夹块开合的辅助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台设置有放置基体的放置位,所述的装配台位于放置位设置有供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插入的定位孔及将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锁于定位孔的锁定组件,所述的折弯装置包括折弯臂及折弯摆动机构,所述的折弯臂伸入基体并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侧面相抵,所述的折弯摆动机构驱动折弯臂向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挤压并从竖直放置状态摆动至水平放置状态。
CN201911355225.8A 2019-12-25 2019-12-25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Withdrawn CN111002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5225.8A CN111002017A (zh) 2019-12-25 2019-12-25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5225.8A CN111002017A (zh) 2019-12-25 2019-12-25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2017A true CN111002017A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17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5225.8A Withdrawn CN111002017A (zh) 2019-12-25 2019-12-25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020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5832A (zh) * 2021-04-30 2021-08-13 淮阴工学院 一种灯座反光碗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7792A (ja) * 2012-05-28 2012-10-18 Sanyo Mach Works Ltd 斜板式流体機械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組み立て装置
KR101446934B1 (ko) * 2013-05-09 2014-10-06 김대일 절연호스 삽입장치
CN106583872A (zh) * 2017-02-10 2017-04-26 温州沃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触头全自动焊接机
CN207086796U (zh) * 2017-08-11 2018-03-13 银图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二极管的引脚加工机
CN208644611U (zh) * 2018-06-21 2019-03-26 广东欧乐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器的自动组装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7792A (ja) * 2012-05-28 2012-10-18 Sanyo Mach Works Ltd 斜板式流体機械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組み立て装置
KR101446934B1 (ko) * 2013-05-09 2014-10-06 김대일 절연호스 삽입장치
CN106583872A (zh) * 2017-02-10 2017-04-26 温州沃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触头全自动焊接机
CN207086796U (zh) * 2017-08-11 2018-03-13 银图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二极管的引脚加工机
CN208644611U (zh) * 2018-06-21 2019-03-26 广东欧乐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器的自动组装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自动化结构刘工: "灯珠自动组装设备", 《沐风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5832A (zh) * 2021-04-30 2021-08-13 淮阴工学院 一种灯座反光碗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6801B (zh) 一种贯流风叶自动焊接机
CN112621149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系统
CN112621148B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工艺
CN108393583A (zh) 一种集流盘焊接系统
CN109676013B (zh) 一种带管材视觉检测的新型全自动冲孔装置
CN104028904A (zh) 双金属部件自动焊接机
CN112621147B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生产线用操作杆姿态调整单元
CN203791848U (zh) 双金属部件自动焊接机
CN111958203A (zh) 一种基于机械手的装配装置
CN111002017A (zh) 红外线发射管装配设备
CN210936900U (zh) 一种光器件管线剪脚机
CN107649597A (zh) 一种用于电机端盖和电力管件的铆接单元
CN112478690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线用操作杆上料装置
CN113182843A (zh) 一种杯盖按钮装配机
CN111689186B (zh) 尾管自动装配方法
CN112478547A (zh) 挑管装置及生物样本库
CN219254726U (zh) 一种反弹器总装配自动机
CN110711828A (zh) 一种光器件管线剪脚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11236A (zh) 磁组件焊接设备
CN214826307U (zh) 智能化立体料仓
CN112643606A (zh) 用于汽车零配件生产的活动式装配定位柱调整孔心线的方法
CN112045438B (zh) 一种多种类装甲门门扇生产装置
CN213737162U (zh) 一种销钉上料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座椅托盘销钉铆接机
CN210449946U (zh) 一种晶圆测试机
CN210557821U (zh) 弹簧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