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9235A - 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9235A
CN110999235A CN201780093652.6A CN201780093652A CN110999235A CN 110999235 A CN110999235 A CN 110999235A CN 201780093652 A CN201780093652 A CN 201780093652A CN 110999235 A CN110999235 A CN 110999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mrs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unit
ofdm symb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6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9235B (zh
Inventor
长谷川文大
平明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99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9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5Maintenance of orthogonality, e.g. for signals exchanged between cells or users, or by using covering codes or 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4L5/10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th dynamo-electric generation of carriers; with mechanical filters or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信息处理部(101)在指定的时间和频率上配置通过伪随机数生成的参考信号时,决定是否在各时隙中决定的位置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1个OFDM符号或2个OFDM符号,并且决定是否在相同时隙内追加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复用部(108)按照信息处理部(101)的决定来进行参考信号的复用。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指定的时间和频率上配置通过伪随机数生成的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发送信号在建筑物等反射而引起的多径衰落或因终端的移动而引起的多普勒变动,产生传输路径的频率选择性和时间变动。在这种多通路环境中,接收信号成为发送符号和经过延迟时间到达的符号发生了干扰的信号。
在这种多通路环境中,为了得到最佳的接收特性,使用多载波(MultipleCarrier:MC)块传输即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此外,在这种多通路环境中,为了改善通信容量,采用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无线传输方式。在MIMO通信中,为了改善通信容量而对发送层进行复用,但是,面向多个用户的层复用被称为多用户MIMO。在多用户MIMO中,在发送侧对面向多个用户的多个层进行复用。
一般在发送侧使用预编码来实施多层复用。预编码后的信号成为被发送接收间的传输路径影响的信号,并到达接收装置。为了进行传输路径的估计和复用后的信号的解调,在接收装置中使用在发送侧插入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存在几个种类。例如,作为由标准化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确定的参考信号之一,存在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在该DMRS中实施预编码处理,因此,接收装置能够用于发送侧的预编码处理和传输路径估计。
一般而言,在多用户MIMO中,对各层和各用户分配独立的参考信号。因此,在接收装置侧使用对面向各装置的层分配的参考信号,由此能够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和解调。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W.Y.Zou and Y.Wu,“COFDM:An overview”,IEEE Trans.onBroadcasting,vol.41,no.1,March 1995,pp.1-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OFDM中,能够在频率中的子载波或3GPP中的Resource Element(RE,资源要素)配置参考信号。在多用户MIMO中,空间复用的用户数和层数的上限由参考信号的正交数来决定。另一方面,根据环境的不同,通过对数量比正交数高的层数和用户数进行空间复用,可能使系统吞吐量提高。该情况下,通过生成准正交序列,能够增加复用数。但是,以往,不存在生成参考信号且使时间和频率中的生成方法具有自由度的结构。此外,通过增加准正交序列,控制信息增加,因此,需要抑制控制信息的增大。进而,期望实现如下的结构:能够根据传输路径环境和复用方式从2种参考信号复用方式中进行选择,能够减少面向接收侧的信息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并且抑制控制信息的增大的发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具有:复用部,其对要发送的数据复用参考信号;以及信息处理部,其在指定的时间和频率上配置通过伪随机数生成的参考信号时,决定是否在各时隙中决定的位置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1个OFDM符号或2个OFDM符号,并且决定是否在相同时隙内追加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复用部按照信息处理部的决定来进行复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决定是否在各时隙中决定的位置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1个OFDM符号或2个OFDM符号,并且决定是否在相同时隙内追加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由此,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并且抑制控制信息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发送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另一个硬件结构的硬件结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频率和时间上的定义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中的LTE的DMRS的配置位置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1个OFDM符号的DMRS的配置和针对端口的映射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1个OFDM符号的DMRS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2个OFDM符号的DMRS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4个OFDM符号的DMRS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1个OFDM符号用的DCI表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4个OFDM符号的DMRS的另一个配置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2个OFDM符号的DMRS的配置和针对端口的映射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2个OFDM符号用的DCI表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中的通过上位层决定DMRS符号数并通过下位层控制信息将DCI表所记载的信息通知给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1个OFDM符号用的DCI表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2个OFDM符号用的另一个DCI表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按照每个时隙发送追加DMRS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每隔1个时隙发送追加DMRS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候选1的顺序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在固定期间内发送追加DMRS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候选2的顺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候选3的顺序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仅发送一次追加DMRS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1个OFDM符号内的DRMS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1个OFDM符号内的DRMS配置的使用CS方法的情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2个OFDM符号内的DRMS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1个OFDM符号用的共通用的DCI表的说明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1个OFDM符号用的CS用的DCI表的说明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2个符号用DCI表的说明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2个符号用共通DCI表的说明图。
图3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中的端口群组和端口编号的对应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和终端2-1~2-5。另外,在图1中,示出将终端2-1~2-5的数量设为5台的例子,但是,终端2-1~2-5的数量为多个即可,不限于5台。终端2-1~2-5是被称为接收装置、用户终端或User Equipment(UE,用户设备)的通信装置。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基站1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发送侧的装置,终端2-1~2-5是接收侧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OFDM方式。此外,参考信号在3GPP中被称为DMRS。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示的发送装置具有参考信号和数据复用部100、接收部200、预编码部300和发送部400。参考信号和数据复用部100是对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复用参考信号的处理部,表示为层编号i的处理部。接收部200是用于对来自图1所示的终端2-1~2-5的接收信号进行作为发送侧的装置的规定的接收处理的处理部。预编码部300是对各层的参考信号和数据复用部100的信号进行复用的处理部。发送部400是用于将从预编码部300输出的信号作为发送信号送出到传输路径的处理部。
参考信号和数据复用部100具有信息处理部101、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2、参考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3、控制信号生成部104、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5、参考信号生成部106、数据生成部107和复用部108。信息处理部101是如下的处理部:用于根据上位层控制信号或来自接收部200的请求信号,对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2~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5进行与由各个控制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控制信号对应的处理。即,通过信息处理部101决定后述是否配置1个OFDM符号或2个OFDM符号这样的处理、以及是否在相同时隙内追加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这样的一连串处理。
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2是根据来自信息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数据生成部107的控制信号的处理部。参考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3是根据来自信息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针对参考信号生成部106的控制信号的处理部。控制信号生成部104是根据来自信息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用于向接收侧通知参考信号的位置、信号配置位置和数据信号的位置的控制信号的处理部。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5是根据来自信息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用于对复用部108的复用处理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的处理部。参考信号生成部106是根据来自参考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3的控制信号生成后述参考信号的处理部。数据生成部107是生成用于对终端2-1~2-5发送的数据的处理部。复用部108是根据来自控制信号生成部104和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5的控制信号向由数据生成部107生成的数据复用由参考信号生成部106生成的参考信号的处理部。
上位层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包含终端数、终端的能力和种类等。接收天线根数等根据终端的能力而变化,因此,基站1需要适当地改变可发送的层数。上位层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的内容在后面叙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层中配置有信息处理部101,但是,也可以设置各层共通的信息处理部101。该情况下,生成与各层对应的控制信息。
在图2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结构要素中存在通过软件实现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软件实现的结构要素通过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实现。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具有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数据的接收部即输入部11、处理器12、存储器13、向外部发送数据的发送部即输出部14、以及使它们相互连接的总线15。输入部11是接收从控制电路的外部输入的数据并将其提供给处理器12的接口电路,输出部14是将来自处理器12或存储器13的数据发送到控制电路的外部的接口电路。在图2所示的结构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处理器12读出并执行存储器13中存储的与发送装置的各个结构要素对应的程序来实现。此外,存储器13还被用作处理器12实施的各处理中的临时存储器。
此外,仅通过硬件实现的结构要素通过图4所示的电路实现。图4所示的电路具有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数据的接收部即输入部21、处理电路22、存储器23、向外部发送数据的发送部即发送处理部24、以及用于使它们相互连接的通信路25。输入部21是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数据并将其提供给处理电路22的接口电路,发送处理部24是将来自处理电路22或存储器23的数据发送到外部的接口电路。在结构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图4所示的电路实现的情况下,处理电路22由多个电路结构构成,使用与图2所示的发送装置的各个结构要素对应的电路。在通过图4所示的电路实现的情况下,存储器23还被用作处理电路22使用的数据的存储场所。
下面,对信息处理部101中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3GPP标准中,在时间和频率的Resource Element(资源要素,以下称为RE)配置有参考信号。Resource element表示频率和时间上的单位,在3GPP中,将由12个载波和7个符号构成的群组称为1个Resource block(资源块,以下称为RB)。在OFDM发送中,数据和参考信号配置中的时间和频率的1个符号也称为1个OFDM符号。在本实施方式中,RE的位置记载为(频率,时间)。例如图5中记载为“资源要素”的箭头的位置成为(0,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示出限于1个RB的例子。但是,本发明是能够应用于配置于多个RB的DMRS的方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时隙设为由14个符号构成的单位。此外,将配置于多个RE的DMRS称为DMRS序列,DMRS序列由多个符号构成。生成方法根据标准来决定,终端2-1~2-5侧也是公知的生成方法。
另外,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DMRS是数据用DMRS。即,终端2-1~2-5接收DMRS,进行传输路径估计,进行数据解调。
这里,基于3GPP标准,将层称为端口。还能够将1层映射到多个端口。此外,还能够以从层映射到虚拟端口且从虚拟端口映射到端口的方式,从层到端口进行多次映射。在本例中,仅记载从层到端口进行一次映射的例子。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标准中,如图6所示,与数据信号复用而设置的DMRS的各端口配置有时间上连续的DMRS。例如与端口0对应的DMRS配置于(0,5)、(0,6)、(0,12)、(0,13)、(5,5)、(5,6)、(5,12)、(5,13)、(10,5)、(10,6)、(10,12)、(10,13)。此外,在时间方向上乘以OCC(Orthogonal Cover Code),多个层能够通过OCC进行复用。例如,当设si为能够用复数表现的DMRS时,设为在s0配置有(0,5),在s1配置有(0,6),在s2配置有(0,12),在s3配置有(0,13)。然后,对端口编号乘以一对一对应的OCC。在本例中,设为使用4比特的OCC。例如,针对端口0,设为在s0配置有(0,5),在s1配置有(0,6),在s2配置有(0,12),在s3配置有(0,13)。而且,针对端口1,在s0配置有(0,5),在-s1配置有(0,6),在s2配置有(0,12),在-s3配置有(0,13)。而且,针对端口4,在s0配置有(0,5),在s1配置有(0,6),在-s2配置有(0,12),在-s3配置有(0,13)。而且,针对端口6,在s0配置有(0,5),在-s1配置有(0,6),在-s2配置有(0,12),在+s3配置有(0,13)。通过OCC,在被编码的DMRS之间产生正交性,因此,在接收侧,如果掌握针对各端口的OCC,则能够进行分解。图7中示出端口和映射。
如上所述,在LTE中,对时域乘以OCC。在本发明中,设为在时域和频域中连续的RE配置有DMRS。例如,如图8所示,当设si为能够用复数表现的DMRS时,s0配置有(0,2),s1配置有(1,2),s2配置有(6,2),s3配置有(7,2)。而且,在本例中,设为乘以OCC。在针对端口0的DMRS中,s0成为(0,2),s1成为(1,2),s2成为(6,2),s3(7,2),在针对端口1的DMRS中s0成为(0,2),-s1成为(1,2),s2成为(6,2),-s3成为(7,2)。即,以相邻的RE的单位乘以2比特的OCC。其他端口配置于图8中的横线或格子状所示的RE。即,在图8所示的RE中,能够进行6个端口的DMRS的配置。这样,将在时隙内的最初的最大2个OFDM符号配置有DMRS的模式(pattern)称为frontloaded(前载,以下称为FL)。另外,s0和s1可以使用不同值的符号,也可以使用相同符号。即,在如(0,2)和(1,2)那样频率上相邻的RE中配置的DMRS可以使用相同符号。此外,例如可以在如(0,2)和(0,3)那样时间上相邻的RE中配置相同的DMRS符号。此外,在如(0,2)、(1,2)、(0,2)、(0,3)那样在频率和时间上相邻的RE中配置的DMRS也可以使用相同符号。
在上述例子中,能够使用1个OFDM符号发送6个端口的DMRS。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能够使用2个符号发送DMRS。该情况下,能够进行6个端口或12个端口的DMRS发送。
首先,从使用2个OFDM符号进行6端口发送的例子开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设为在(0,2)配置有s0,在(1,2)配置有s1,在(6,2)配置有s2,在(7,2)配置有s3。同样,设为在(0,3)配置有s0,在(1,3)配置有s1,在(6,3)配置有s2,在(7,3)配置有s3。用于对各层进行空间复用的OCC的应用例如上所述,因此这里省略说明。即,在使用2个OFDM符号、使用6个端口的DMRS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对2个符号插入相同的DMRS序列。此外,如t0为(0,3)、t1为(1,3)、t2为(6,3)、t3为(7,3)那样,也可以插入与插入于符号编号2的DMRS序列不同的序列。即,可以按照每个符号选择生成序列。
符号序列生成方法可以使用任意的序列,例如,可以使用文献:3GPP TS36.211,“Physical channelsand modulation,”V13.6.0(2017-06).的6.10.3.1章所记载的方法。
另外,所生成的序列如上述文献记载的那样,可以使用Pseudo Number(伪随机数)。此外,可以生成2个OFDM符号的序列,也可以按照每个OFDM符号改变生成伪随机数所需要的种子编号。一般而言,使用移位寄存器等生成伪随机数。种子编号可以是通过标准指定的函数的输出,或者被直接指定。函数的参数可以依赖于时隙编号、小区ID、由上位层设定的参数值、DMRS序列长度等可调整的参数。另外,所指定的种子编号或生成种子编号所需要的参数的通知可以使用上位层或下位层。在3GPP中,上位层使用RRC(Radio ResourceControl)等,下位层的通知使用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或MAC-CE(MediumAccessControl-Control Element)。
DCI在3GPP中包含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中。一般而言,使用时隙的最初的数个OFDM符号传输PDCCH。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使用最初的2个符号传输PDCCH,假设从时隙内的符号编号2起发送DMRS。但是,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方法还能够应用于PDCCH在PDCCH使用时隙的最初的3个OFDM符号的情况。此外,还能够应用于如下情况:PDCCH为最初的2个OFDM符号(符号编号0,1),包含数据的OFDM符号为符号编号2,且从符号编号3起配置包含DMRS的OFDM符号。另外,设各时隙内的FL的最初的DMRS的位置固定。例如,设为在符号编号2始终配置有包含DMRS的OFDM符号。
在发送1个OFDM符号的DMRS的情况下,在上位层中通知1个OFDM符号的DMRS序列用的伪随机数用的参数即可。在发送2个OFDM符号的DMRS的情况下,可以在上位层中发送面向配置于各OFDM符号的DMRS序列用的伪随机数的各个种子编号。或者,为了根据相同的种子编号生成2个OFDM符号的DMRS,可以通过上位层指定一个种子编号。该情况下,也可以制作最初的OFDM符号的副本并将其配置于第2个OFDM符号,或者生成2个OFDM符号的伪随机数,生成2个OFDM符号的DMRS。此外,也可以根据配置有DMRS的OFDM符号的位置来改变DMRS生成用的伪随机数的种子。例如在图9的例子中,假设从时隙内的符号编号2的位置起配置DMRS,但是,也可以从符号编号3的位置起配置DMRS。该情况下,在根据DMRS的位置而变化的情况下,当设种子编号为nID、x为DMRS的位置(例如符号编号)、N为各符号内DMRS所需要的RE数、y为时隙内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数、c为小区ID时,当设上位层参数为z时,如nID=f(x,N,y,c,z)那样,种子编号可以由函数和各参数来决定。
所述生成方法还能够应用于配置有2个OFDM符号以上的DMRS的情况。例如,如图10所示,设为4个OFDM符号配置于时隙内。如上所述,可以生成配置于最初的OFDM的DMRS序列的副本,在全部4个OFDM配置相同的DMRS序列。此外,也可以生成配置于最初的2个OFDM符号的DMRS序列的副本,用作追加的2个OFDM符号的DMRS。此外,还可以生成4个符号的DMRS序列。在所述方式中,随机数种子可以使用上位层或下位层或双方的层来决定。此外,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符号的位置来决定。此外,种子编号可以根据是第几个符号而变化。例如,可以在决定所述种子编号的函数中使用符号编号(图10的例子中为1、2、3、4)作为参数。例如,当设符号编号为g时,函数的输出能够如下所示,为nID=f(x,N,y,c,z,g)。
此外,如后所述,也可以改变追加DMRS和FL DMRS的PN序列。该情况下,在所述生成式中,也可以使用表示是追加DMRS还是FL DMRS的标志作为输入值。此外,也可以如LTE那样,使用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这样的按照不同终端在网络上被分配的ID生成PN序列。在使用Massive MIMO这样的多个面板进行MIMO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面板编号生成随机数。
这里,对使用1个OFDM符号发送DMRS的例子进行说明。根据DCI,使用DCI表内的行编号向终端2-1~2-5通知与所发送的DMRS的位置相当的端口编号。终端2-1~2-5解读DCI信息后,使用与通过标准决定的端口编号对应的位置的DMRS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如果需要,则解除层和多个用户复用。关于复用方法,存在使用所述OCC的复用或使用后述实施方式2所示的相位旋转的复用方法。图11中示出使用所述OCC的情况下的DCI表的例子。在图11中,表被分成2列。这是因为假设在朝向1个终端发送的层数为5以上的情况下使用2个流的编码后的信息流进行发送,因此被分成2列。nSCID表示scrambling(加扰)ID,成为生成所述随机数所需要的参数的值。另外,也可以作为nSCID种子生成用的函数的参数的一部分而进行准备。在图11的例子中,准备了2个nSCID,但是,也可以准备2个以上的种子。例如在值为0的情况下,在图8的例子中,使用配置于(0,2)、(1,2)、(6,2)、(7,2)的DMRS即可。此外,在选择了12的情况下,使用配置于(0,2)、(1,2)、(6,2)、(7,2)的DMRS,向终端2-1~2-5通知使用2bitOCC进行空间复用。
另外,在通过上位层和下位层设定种子生成用参数的情况下,由上位层指定的DMRS生成用伪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编号的优先顺位较高。如果没有通过上位层进行种子编号的指定,则在DMRS生成中使用由下位层指定的种子编号。另外,如上所述,如果能够通过上位层或下位层可变地进行随机数生成,则DCI表中不需要包含种子编号。为了表记的简易化,在图11以后所示的DCI表中不包含nSCID
另外,在作为FL而使用2个符号复用到6个端口的情况下,通过上位层向终端2-1~2-5通知DMRS所使用的符号数即1或2,使用DCI表的编号向终端2-1~2-5通知DCI表中的行编号。通过上位层通知DMRS用OFDM符号数的优点是,在不需要改变面向DMRS的OFDM符号数的应用、即传输路径环境长时间未显著变动的环境中,在上位层设为大致固定的设定,由此,能够减少频繁变化的下位层所需要的控制信息的量。如上所述,如果第2个OFDM符号中包含的DMRS与第一个OFDM符号相同,则终端2-1~2-5参照在上位层指定的符号数和图11的DCI表所示的DMRS模式即可。
图12示出4个OFDM符号中的DMRS的配置位置。在该例子中,2个符号连续地配置于时隙内的2个部位。在图12中,DCI表被分成2列。这是因为假设在朝向1个终端发送的层数为5以上的情况下使用2个流的编码后的信息流进行发送,因此被分成2列。
此外,在作为FL而使用2个符号复用到6个端口的情况下,在通过下位层向终端2-1~2-5通知DMRS所使用的符号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符号数包含在DCI表中。在传输路径环境、用户人数、请求的层数的变化显著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下位层向终端2-1~2-5通知OFDM符号数。具体而言,在通知OFDM符号数、对应的端口编号和层数的情况下,在DCI表中包含信息。此时,在DCI表内的记载中包含OFDM符号数(1或2)。
此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能够使用4比特OCC发送到12个端口。例如,设为S0配置于(0,2),s1配置于(1,2),s2配置于(6,2),s3配置于(7,2)。此外,设为t0配置于(0,3),t1配置于(1,3),t2配置于(6,3),t3配置于(7,3)。例如,针对面向端口0的DMRS,设为s0配置于(0,2),s1配置于(1,2),t0配置于(0,3),t1配置于(1,3)。针对面向端口1的DMRS,设为s0配置于(0,2),-s1配置于(1,2),t0配置于(0,3),-t1配置于(1,3)。针对面向端口6的DMRS,设为s0为(0,2),s1为(1,2),-t0为(0,3),-t1为(1,3)。而且,针对面向端口7的DMRS,设为s0配置于(0,2),-s1配置于(1,2),-t0配置于(0,3),+t1配置于(1,3)。同样,针对面向端口0的DMRS,设为s2为(6,2),s3为(7,2),t2为(6,3),t3为(7,3)。针对面向端口1的DMRS,设为s2配置于(6,2),-s3配置于(7,2),t2配置于(6,3),-t3配置于(7,3)。针对面向端口6的DMRS,设为s2为(6,2),s3为(7,2),-t2为(6,3),-t3为(7,3)。而且,针对面向端口7的DMRS,设为s2配置于(6,2),-s3配置于(7,2),-t2配置于(6,3),+t3配置于(7,3)。即,通过使用4比特OCC,能够进行4个复用。而且,对图9中的横线或格子状所示的RE实施同样的处理。即,通过使用4比特OCC,能够进行12个复用。图13中示出针对端口的映射图。另外,不使用OCC,也能够进行多个层发送。例如,根据图13的例子,端口0、1、6、7能够进行复用,能够进行多个层的同时发送。但是,也能够同时发送端口0、2、4,不使用OCC而发送多个层。该情况下,使用频率复用实施多层复用。
还可以是通过上位层通知符号数并区分使用1个符号或2个符号的方式。在仅将1个OFDM符号用于DMRS发送的情况下,使用图11所示的DCI表即可。如图13所示,在使用4比特OCC且将2个OFDM符号用于DMRS发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14所示的DCI表。即,根据上位层的指示,使用对应的DCI表。图15示出通过上位层(RRC)决定DMRS符号数、通过下位层(DCI)通知与1个符号或2个符号对应的DCI表的行编号的流程图。即,通过RRC向终端通知DMRS符号数(步骤ST1),接着,通过DCI向终端通知基于1个DMRS符号或2个DMRS符号的行编号(步骤ST2)。
此外,在传输路径环境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的配置那样,也可以配置3个符号以上的DMRS。通过追加配置DMRS,能够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值的平均化,估计精度提高。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设为在时隙内的符号编号2、3、7、11配置有DMRS符号。即,设为frontloaded配置有2个符号。而且,设为在frontloaded内支持到6个端口。该情况下,设为在追加DMRS符号中也支持相同的端口数。例如,在图10的例子中,设为选择了图14的DCI表中的行编号6。该情况下,在图10的符号编号7和11中,也分别配置有跟与图14的DCI表中的行编号6(2层)相当的端口数或模式对应的DMRS。配置于符号编号7和11的OFDM符号数分别为1个符号,因此,设为选择图16中的行编号6(2层)。图16是1个OFDM符号用的DCI表。
另外,即使追加了DMRS,基站1支持的端口数或复用用层数、复用的用户数也无法增加。追加的DMRS仅用于提高特性。
此外,为了显示例的简易化,在图10和图12中,假设了在斜线、横线、格子所示的RE配置DMRS,但是,不需要在全部RE配置DMRS。如果需要的层数较少,则可以仅在FL和追加发送的OFDM符号内的一部分RE配置DMRS。例如在图10和图12中,可以仅在斜线的RE配置DMRS。该情况下,未配置DMRS的RE可以不进行任何用于来自多用户、相邻小区、其他层的干扰测定的配置,也可以配置数据。
此外,图14和图17所示的DCI表双方均是FL的OFDM符号数为2的情况,但是,行编号不同。以与图16的DCI表的行编号一致的方式分配图14的行编号。这是为了设计成,在通过前述那样的追加而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追加配置包含DMRS的OFDM的情况下,行编号一致。如果行编号一致,则实现向终端通知的信息的共通化。例如,如上所述,FL的OFDM符号的DMRS信息为行编号6,追加的DMRS的信息的行编号也为6。
在所述例子中,说明了在FL配置2个符号、在后续一个符号一个符号进行配置的结构,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FD配置2个符号、在后续配置包含2个符号的DMRS的OFDM。该情况下,针对各个群组(1个群组由包含DMRS的2个OFDM符号构成)使用相同的DCI表。
此外,设为所述FL以外的后续的包含DMRS的OFDM的符号的位置事前决定。因此,在规定的位置以外,在FL之后无法配置包含DMRS的OFDM符号。这是因为在其他符号的RE中可能插入其他种类的RS、例如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S或Phase Tracking RS等,因此为了避免冲突。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从符号编号7起指定2个符号作为追加DMRS用的符号。或者,如图10所示,也可以指定符号编号7和11作为追加DMRS用的符号。
另外,FL以外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能够适当地设定,使用DCI等通知给终端。例如,所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能够配置于符号编号7和符号编号8。如图12所示,所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可以设为2个符号,配置于符号编号7和符号编号8。或者,追加符号数也可以设为1个符号,在符号编号7或符号编号8配置有包含DMRS的OFDM符号。如上所述,所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配置场所预先决定,因此,可以在上位层或下位层中向终端通知要追加的DMRS符号数和所支持的端口编号。例如可以使用DCI向终端通知要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数或所支持的端口编号。或者,也可以通过RRC向终端通知要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数或所支持的端口编号。在通知所支持的端口编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DCI表。如果使用上述例子,则所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数的候选成为0、1、2。在未追加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上位层或下位层发送标志。例如在标志为零的情况下,表示所追加的OFDM符号数为零,在标志为1的情况下,表示所追加的OFDM符号数为1以上。通过适当地改变要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在发送信号的振幅或相位随时间变动的传输路径中,也不会使传输路径估计精度劣化,能够防止解调特性的劣化。另外,关于所追加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支持比可支持的最大端口数少的端口数的1个或2个FL符号共同地使用FL的符号,例如使用2个符号支持6个端口等。
此外,使用RRC、MAC-CE或DCI等进行所追加的DMRS的设定。所追加的DMRS用于传输路径估计特性改善,因此,朝向终端进行发送。该情况下,考虑以下的候选。
候选1:以通过上位层(例如RRC)决定的频度发送追加DMRS
候选2:以通过上位层(例如RRC)在固定时间内决定的频度发送追加DMRS
候选3:从终端2-1~2-5请求DMRS发送,在基站1接收到来自终端2-1~2-5的请求后,在所决定的区间内以包含DMRS的固定的OFDM符号数发送追加DMRS
关于上述频度,作为例子,考虑按照每个时隙、或每隔1个时隙发送追加DMRS符号。例如图18和图19中示出上述候选1的例子。在图18中,示出按照每个时隙发送追加DMRS的例子。在例子中,假设必须插入FL DMRS。在图19中,设为每隔1个时隙发送追加DMRS。在候选1中,只要没有来自基站1或终端2-1~2-5的追加DMRS发送的中止请求,则发送追加DMRS。图20是示出基站1与终端2-1~2-5之间的信息的交换的顺序图。在从终端2-1~2-5接收到连接请求和传输路径信息后,基站1决定追加DMRS的发送频度,定期地发送DMRS。
在上述候选2中,固定时间成为所决定的时隙数、符号数、时间(单位为秒)。也可以存在候选数,从中进行选择。在候选2中,当经过固定时间后,追加DMRS的发送自动停止。图21中示出一例。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在5个时隙发送追加DMRS,然后仅发送FL DMRS。图22中示出顺序图。在从终端2-1~2-5接收到连接请求和传输路径信息后,基站1决定追加DMRS的发送频度,在固定期间内(在图示例子中为5个时隙)发送追加DMRS。
在上述候选3中,临时发送从终端2-1~2-5请求的量的DMRS。另外,在从请求接收起固定期间后发送DRMS。图23中示出顺序图。在从终端2-1~2-5接收到追加DMRS发送的请求后,在固定期间后发送追加DMRS。从接收到请求后到发送追加DMRS为止的时间预先决定。
此外,如图24所示,也可以仅发送一次追加DMRS。
此外,也可以按照每个终端2-1~2-5使用不同时隙水平的偏置,以使得在不同的终端2-1~2-5之间,追加DMRS不会冲突。
此外,也可以通过上位层或下位层设定上述设定。在候选1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从终端传输的传输路径信息决定定期发送或固定期间的定期发送。在终端侧,也可以使用上位层(RRC)等传递定期发送或追加DMRS的发送期间。也可以根据来自终端的请求发送临时的追加DMRS发送。以上说明的发送频度和发送期间设定由信息处理部101来决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其具有:复用部,其对要发送的数据复用参考信号;以及信息处理部,其在指定的时间和频率上配置通过伪随机数生成的参考信号时,决定是否在各时隙中决定的位置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1个OFDM符号或2个OFDM符号,并且决定是否在相同时隙内追加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复用部按照信息处理部的决定来进行复用,因此,多用户MIMO中的空间复用数增加,能够提高传输速度。此外,能够选择不同的序列,由此,能够实现小区之间干扰的随机化,有助于减轻小区之间的干扰。此外,能够抑制发送信号中的控制信息的发送量。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信息处理部决定利用发送信号的上位层通知是配置1个OFDM符号还是配置2个OFDM符号,因此,在传输路径环境长时间未显著变动的环境中,在上位层设为大致固定的设定,由此,能够减少频繁变化的下位层所需要的控制信息的量。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信息处理部决定以设定频度来发送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因此,能够抑制控制信息的增大。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信息处理部决定仅在所设定的固定期间内发送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因此,能够抑制控制信息的增大。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信息处理部决定根据来自接收发送信号的接收装置的请求而发送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因此,能够抑制控制信息的增大。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使用OCC进行复用的例子,但是,通过将频率复用和相位旋转提供给各DMRS,并确保正交性,能够发送DMRS,将其作为实施方式2,下面进行说明。另外,发送装置的附图上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使用图2进行说明。
当设相位旋转量为θ、设N为提供相位旋转的DMRS符号数时,在频域中,对各DMRS符号乘以ejθn(n=0,1,…,N-1)。以在时间上产生循环移位的方式在频率上对DMRS提供相位旋转,因此也被称为cyclic shift(循环移位,CS)方法。如上所述,通过将不同的循环移位量提供给各DMRS序列,在DMRS序列之间产生正交性,因此,能够通过与所述OCC不同的方法进行DMRS序列复用。图25中示出一例。另外,在使用CS方法的情况下,关于DMRS的配置,如图25所示,一般是IFDM(Interlaeved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这种配置、即每隔1个RE配置DMRS的配置。这里,将使用OCC的例子称为configuration1(结构1),将使用IFDM的例子称为configuration2(结构2)。在Configuration2中,在频率上均等地配置DMRS,因此,是适合于存在频率选择性的传输路径的configuration(结构)。另外,configuration(结构)是设定的名称,因此,为了表记的简易化,将所述DMRS配置设定称为configuration1或configuration2。
在选择两个configuration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在发送装置中,需要单独的控制信号,因此,需要减少控制信息。在Configuration1和configuration2中可容许的层数不同的情况下,在共通的DCI表内,不选择不被支持的编号。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1个OFDM符号用的OCC为2比特,因此,各群组中能够复用的层数为2。在Configuration1中能够应对到合计6个端口,与此相对,在Configuration2中能够应对到合计4个端口。如图26所示,在CS方法中,在面向配置于斜线的RE的DMRS群组而准备了2种CS的量的情况下,复用的层数为2。此外,在面向配置于网点所示的RE的DMRS群组而准备了2种CS的量的情况下,复用的层数为2,支持端口编号2、3。在Configuration1和Configuration2中,双方均能够在各群组中支持到2层复用,因此,DCI表的内容共通化,能够减少控制信息量。即,实施方式2的信息处理部101构成为,具有决定包含参考信号的1个OFDM或2个OFDM符号的配置和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的配置中的任意一方的方法,在这些多个方法中使用共通的DCI格式。
此外,通过在时域内使用2比特OCC,能够进一步进行2倍的复用。在图27中,作为例子,示出如下例子:使用2个OFDM符号,在时域内使用2比特OCC,在频域中准备2个CS量。
此外,configuration1或configuration2能够根据使用环境而区分使用。例如configuration2在频率上均等地配置DMRS,因此,是适合于存在频率选择性的传输路径的configuration。另一方面,configuration1在相邻的RE配置有DMRS,因此,与configuration2相比,具有健壮性(robust),假定用于需要复用数的用例。即,Configuration1和configuration2根据环境来进行切换,因此,需要以较少的量发送控制信号。
图28中示出DCI表的例子。作为例子,示出使用图7(Configuration1)和图26(Configuration2)的情况下的DCI表。根据表可知,DCI表与Configuration1中使用的DCI表相同。如上所述,在Configuration2中,仅支持到合计4个端口,因此,在图28的表内的选择项中,还存在Configuration2中无法使用的选择项。例如,在Configuration2中不支持编号8~11、16、17。这是因为,只能在可支持的端口数为5以上时使用端口编号4、5。一般而言,通过RRC等上位层设定是使用Configuration1还是使用Configuration2,因此,不选择所选的configuration无法应对的端口。
在使用不同的DCI表的情况下,面向Configuration1使用图28的DCI表。图29所示的DCI表成为面向Configuration2使用的DCI表。图30中示出与图27所示的DMRS配置例对应的DCI表。
在面向Configuration1和Configuration2使用共通的DCI表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图31这种DCI表。对图30和图17进行比较时,在不同的configuration之间,端口映射不同,因此,在图31中,使用共通名称示出端口编号。例如,在configuration1中,port group(端口组)1-1的端口编号成为0、1,port group1-2的端口编号成为6、7。在configuration2中,port group1-1成为0、1,port group1-2成为4、5。也可以决定图32所示的对应表。
在无法使用共通的DCI表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所选择出的configuration编号,根据configuration而使用不同的DCI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信息处理部具有决定包含参考信号的1个OFDM或2个OFDM符号的配置以及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的configuration(结构)的方法,并且在这些多个配置和configuration(结构)中使用共通的DCI格式,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进行适合于作为对象的传输路径的处理。
另外,本申请发明能够在其发明范围内进行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或各实施方式的任意结构要素的变形、或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结构要素的省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涉及在指定的时间和频率上配置通过伪随机数生成的参考信号的结构,在多用户MIMO中,适合于在发送侧对面向多个用户的多个层进行复用。
标号说明
1:基站;2-1~2-5:终端;100:参考信号和数据复用部;101:信息处理部;102: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3:参考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4:控制信号生成部;105: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06:参考信号生成部;107:数据生成部;108:复用部;200:接收部;300:预编码部;400:发送部。

Claims (6)

1.一种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具有:
复用部,其对要发送的数据复用参考信号;以及
信息处理部,其在指定的时间和频率上配置通过伪随机数生成的参考信号时,决定是否在各时隙中决定的位置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1个OFDM符号或2个OFDM符号,并且决定是否在相同时隙内追加配置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
所述复用部按照所述信息处理部的决定来进行所述复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决定利用发送信号的上位层通知是配置所述1个OFDM符号还是配置所述2个OFDM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决定以设定频度来发送所述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决定仅在所设定的固定期间内发送所述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决定根据来自接收发送信号的接收装置的请求而发送所述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具有决定包含所述参考信号的1个OFDM或2个OFDM符号的配置以及所述追加配置的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的结构的方法,并且在这些多个配置和所述结构中使用共通的DCI格式。
CN201780093652.6A 2017-08-10 2017-08-10 发送装置 Active CN110999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9085 WO2019030894A1 (ja) 2017-08-10 2017-08-10 送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9235A true CN110999235A (zh) 2020-04-10
CN110999235B CN110999235B (zh) 2023-03-28

Family

ID=65271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652.6A Active CN110999235B (zh) 2017-08-10 2017-08-10 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271786B2 (zh)
EP (1) EP3668030A4 (zh)
JP (2) JP7229159B2 (zh)
KR (2) KR20220011215A (zh)
CN (1) CN110999235B (zh)
WO (1) WO2019030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3600B (zh) 2017-08-11 2022-10-2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新无线电(nr)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映射及相关信令
JP7308815B2 (ja) * 2018-04-05 2023-07-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US11133914B2 (en) * 2019-02-14 2021-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030842A4 (en) * 2019-09-30 2022-1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CQUIRING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62902A1 (ja) * 2021-01-29 2022-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2162906A1 (ja) * 2021-01-29 2022-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455A (zh) * 2008-01-07 2009-07-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物理资源块中插入专用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2443A (zh) * 2009-09-18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序列产生和映射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1795145A (zh) * 2010-02-08 2010-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036297A (zh) * 2010-12-24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及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422587A (zh) * 2009-05-08 2012-04-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支持定位的参考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CN10285745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导频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30089065A1 (en) * 2011-10-06 2013-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WO2013077657A1 (ko) * 2011-11-23 2013-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26953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ars Perss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U2014268269A1 (en) * 2009-09-07 2014-12-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47916A1 (en) * 2012-05-11 2015-03-18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CN104871619A (zh) * 2013-06-17 2015-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6206898A1 (en) * 2015-06-26 2016-12-29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n interfering radio ce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2685B2 (en) * 2009-10-09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orthogonaliz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US20130294318A1 (en) * 2012-05-03 201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update of tmgi list in lte embms
JP2016507958A (ja) 2013-01-08 2016-03-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復調用参照信号の構成、マッピング方法、チャネル推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5075144B (zh) 2013-04-01 2018-02-1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及控制信号映射方法
JP5725676B2 (ja) 2013-05-09 2015-05-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6064218A2 (ko) 2014-10-24 2016-04-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tc 기기의 상향링크 채널 및 복조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WO2017196612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Idac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ed uplink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455A (zh) * 2008-01-07 2009-07-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物理资源块中插入专用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22587A (zh) * 2009-05-08 2012-04-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支持定位的参考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AU2014268269A1 (en) * 2009-09-07 2014-12-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62443A (zh) * 2009-09-18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序列产生和映射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1795145A (zh) * 2010-02-08 2010-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036297A (zh) * 2010-12-24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及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85745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导频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30089065A1 (en) * 2011-10-06 2013-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WO2013077657A1 (ko) * 2011-11-23 2013-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847916A1 (en) * 2012-05-11 2015-03-18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US2014026953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ars Perss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871619A (zh) * 2013-06-17 2015-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6206898A1 (en) * 2015-06-26 2016-12-29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n interfering radio cell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6211_CR0333R3_(Rel-14)_ R1-1704160\"" *
DIE HU ET AL: "Optimal Pilot Sequence Design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MIMO OFDM System" *
NOKIA: "On design of DL DM-RS for NR physical data channels", 《3GPP R1-1711305》 *
ZTE: "Discussion on downlink DMRS design", 《3GPP R1-1710196》 *
ZTE: "On transmission setting", 《3GPP R1-1710182》 *
崔明: "LTE-Advanced中参考信号的设计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52254A1 (en) 2020-08-06
KR20220011215A (ko) 2022-01-27
US11606174B2 (en) 2023-03-14
EP3668030A4 (en) 2020-07-22
KR102352920B1 (ko) 2022-01-18
JP7471382B2 (ja) 2024-04-19
EP3668030A1 (en) 2020-06-17
JPWO2019030894A1 (ja) 2020-07-09
JP7229159B2 (ja) 2023-02-27
CN110999235B (zh) 2023-03-28
JP2023040067A (ja) 2023-03-22
WO2019030894A1 (ja) 2019-02-14
KR20200019249A (ko) 2020-02-21
US20220029869A1 (en) 2022-01-27
US11271786B2 (en)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6174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having processing circuitry to determine to arrange a OFDM symbol including a reference signal
US98077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JP5178866B2 (ja) ダウンリンク参照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基地局、並びにダウンリンク参照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ユーザー機器
CN102273302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分配
CN106411486B (zh) 一种上行解调导频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2017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transmitting parameter of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KR101346409B1 (ko) 코드 생성 장치, 기준 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09157167A1 (ja)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参照信号割当方法
WO2009056464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JPWO2018230133A1 (ja) 送信機、受信機、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WO2010068029A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own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US10917221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237503B2 (ja) 中継局を含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参照信号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1120584A1 (en) Sequence hopp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41917B1 (ko) 하향링크 참조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과, 하향링크 참조신호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CN110710286A (zh)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