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8049B - 闩锁组件 - Google Patents

闩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8049B
CN110998049B CN201880049892.0A CN201880049892A CN110998049B CN 110998049 B CN110998049 B CN 110998049B CN 201880049892 A CN201880049892 A CN 201880049892A CN 110998049 B CN110998049 B CN 110998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pawl
door
pivot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98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8049A (zh
Inventor
D·霍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ghts Park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ghts Park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179020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17902050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ghts Park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ghts Park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98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8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8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8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25Devices for forcing the wing firmly against its seat or to initiate the opening of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01Locks for military or armoured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6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hree or more sliding b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8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a rotary bar for actuating the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安装在门框上的门固定的闩锁机构,包括:安装在门框上的撞针;棘爪,其包括第一臂,当棘爪处于闩闭位置时,该第一臂将撞针保持在捕获状态;致动器,其可相对于门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门。致动器构造成根据致动器的运动将棘爪从闩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致动器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用于促使棘爪保持在闩闭位置,直到通过致动器的操作克服了偏置机构的阻力。

Description

闩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闩闭门的闩锁。本发明特别但非排他地应用于壳体门,例如用于军用车辆、安全车辆、远洋船和飞机的那些。
背景技术
壳门,例如用于军用车辆和远洋船的壳门,重量很重,并且具有显著的门密封,以防止压缩空气或水从门的一侧越过另一侧。这样的门在铰链上从打开位置摆动到关闭位置,它在关闭位置上紧靠门框。当关闭时,期望通过易于使用的闩闭机构来保持这种门关闭,但是还有助于使用者克服门密封件的屈服阻力。在关闭期间,闩锁必须处于开闩位置,以免在关闭门的最后阶段干涉门框。
已经开发出本发明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将安装到门框的门固定的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
撞针,其安装到门框;
棘爪,其包括第一臂,当棘爪处于闩闭位置时,该第一臂将撞针保持在捕获状态;
致动器,其相对于门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门,该致动器配置为根据致动器的移动使棘爪从闩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
其中,致动器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用于促使棘爪保持在闩闭位置,直到通过致动器的操作克服了偏置机构的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将安装到门框的门固定的闩闭机构,该闩闭机构包括:
撞针,其安装到门框;
棘爪,其包括第一臂,当棘爪处于闩闭位置时,该第一臂将撞针保持在捕获状态;
致动器,其相对于门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门,该致动器配置为根据致动器的移动使棘爪从闩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
其中,致动器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用于促使棘爪保持在打开位置,直到门关闭为止,从而撞针接触并移动偏置机构的部件、或棘爪,从而通过致动器的操作而克服偏置机构的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操作致动器以打开门之前,需要/发生致动器的操作以克服阻力。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棘爪可开闩撞针之前,需要/发生致动器的操作以克服阻力。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致动器的进一步操作打开门之前,发生致动器的操作以开闩棘爪。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包括链接机构,该链接机构包括至少第一链接构件和第二链接构件,该第一链接构件和第二链接构件通过第二浮动枢轴彼此枢转地联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链接构件通过第一浮动枢轴枢转地联接至棘爪。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链接构件在相对于门固定的点处枢转地联接。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的操作使第二链接构件相对于相对于门固定的点枢转。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浮动枢轴、相对于门固定的点和第一浮动枢轴未对准,并且棘爪定位在打开位置和闩闭位置之间时,链接机构处于前中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链接机构布置成使得将棘爪移动到闩闭位置,第二浮动枢轴、相对于门固定的点和第一浮动枢轴必须移动至并且然后过对准(past alignment)至偏心位置,使得棘爪上的试图将棘爪从闩闭位置移动的力通过链接机构传递,因此第二浮动枢轴试图进一步移出对准。在一实施例中,闩锁机构包括用于止动第二链接构件的止动件,防止第二浮动枢轴进一步移出对准。
在一实施例中,链接机构布置成使得将棘爪移动到打开位置,第二浮动枢轴、第一浮动枢轴和棘爪的固定枢轴必须移动至并且然后过对准至偏心位置,使得棘爪上的试图将棘爪从打开位置移动的力通过链接机构传递,因此第二浮动枢轴试图进一步移出对准。在一实施例中,闩锁机构包括用于止动第二链接构件的止动件,防止第二浮动枢轴进一步移出对准。
在一实施例中,棘爪或第一连接件包括突起,该突起构造成使得当棘爪移动以释放撞针时,该突起使撞针从捕获状态弹出。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包括把手,该把手构造成使得当操作把手以打开门时,移动棘爪从而释放撞针。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包括把手,该把手构造成使得当操作把手以关闭门时,移动棘爪从而捕获撞针。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致动器的操作克服偏置机构的阻力之前,需要/发生致动器的操作以关闭门。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棘爪可闩锁撞针之前,需要/发生致动器的操作以克服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安装到门框的门固定的闩闭机构,该闩闭机构包括:
撞针,其安装到门框;
棘爪,其包括第一臂,当棘爪处于闩闭位置时,该第一臂将撞针保持在捕获状态;
致动器,其相对于门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门,该致动器配置为根据致动器的移动使棘爪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闩闭位置,其中致动器包括多个可枢转的链接件,这些链接件布置成向棘爪施加杠杆力,
其中,棘爪能够被致动器移动,从而推压撞针,从而在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克服门密封件的阻力。
在一实施例中,偏置机构包括弹簧。在一实施例中,偏置机构包括第一偏心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偏心机构推动致动器以将棘爪保持在闩闭位置,由此,施加到棘爪的开闩力布置成促使第一偏心机构进一步偏心。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的开闩移动使第一偏心机构朝着死点移动,然后越过死点。在一实施例中,偏置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一偏心机构进一步偏心移动的止动件。
在一实施例中,偏置机构包括第二偏心机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偏心机构推动致动器以将棘爪保持在开闩位置,由此施加到致动器的闭合动作进一步沿开闩方向推动棘爪。在一实施例中,偏置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棘爪沿开闩方向进一步移动的止动件。在一实施例中,止动件是第二链接构件。在一实施例中,撞针抵靠棘爪或第一链接件的接触使第二偏心机构朝着偏心方向移动,然后越过偏心,使得施加到致动器的闭合动作沿闩闭方向推动棘爪。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包括扭矩杆,该扭矩杆用于使第二链接件的第一枢轴绕第二枢轴旋转。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链接件的移动范围是有限的。在一实施例中,移动范围受到第二链接件到达止动件的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枢轴相对于门固定就位。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链接件在第三枢轴处连接至棘爪。在一实施例中,棘爪的枢转围绕棘爪枢轴发生,该棘爪枢轴相对于门固定就位。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链接件可相对于致动销枢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偏心机构包括一布置,其中在致动器处于允许的移动范围的第一端之前,第一枢轴、第二枢轴和第三枢轴对准。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偏心机构包括一布置,其中当致动器扭矩杆处于允许的移动范围的第一端时,第一枢轴移过对准。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偏心机构包括一布置,其中在致动器处于允许的移动范围的第二端之前,棘爪枢轴、第二枢轴和第三枢轴对准。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偏心机构包括一布置,其中当致动器扭矩杆处于允许的移动范围的第二端时,棘爪枢轴移过对准。
在一实施例中,在致动器从闩闭位置到开闩位置的途中,第一枢轴从第一过对准位置移动到第一对准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在致动器进一步移向开闩位置时,第一枢轴从第一对准位置移动至第二对准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致动器从开闩位置到闩闭位置的途中,第一枢轴从第二过对准位置移动到第二对准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棘爪包括撞针保持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链接件包括撞针推力。在一实施例中,推力臂构造成当棘爪枢转并且当致动器到达允许的移动范围的第二端时,向撞针施加力以使撞针从闩闭位置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推力臂构造成接收来自撞针的力以使棘爪从开闩位置移动,并使棘爪枢轴移动至第二枢轴和第三枢轴并随后与第二枢轴和第三枢轴过对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致动器从允许的移动范围的第二端移开时,棘爪枢轴移过与第二枢轴和第三枢轴的对准。
在一实施例中,闩闭机构包括撞针接收槽,用于接收撞针以被棘爪捕获。
在一实施例中,撞针保持臂以弧形从开闩位置移动到闩锁位置,在开闩位置时脱离撞针接收槽,在闩闭位置时棘爪将撞针捕获在撞针接收槽中。
在一实施例中,推力臂从开闩位置移动到闩锁位置,在开闩位置时覆盖撞针接收槽,在闩闭位置时推力臂脱离撞针接收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链接件围绕第一枢轴以第一固定半径的弧形移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半径在允许的移动范围内约束第一枢轴距致动器位置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链接件围绕第一枢轴以第二固定半径的弧形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闩闭机构包括用于将致动器保持在闩闭位置的锁。在一实施例中,锁包括其中具有凹部的可枢转构件,当移动到锁定位置时,将致动器嵌套在该凹部中,这阻止了致动器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门闩闭机构,包括:
致动器,其连接至一个或多个闩锁用于致动以关闭门,其中,闩锁包括棘爪,该棘爪用于保持门框的撞针以便闩闭门。其中,闩锁包括偏心机构,其中,偏心机构构造成在通过致动器关闭门之后,并在棘爪接合撞针之后,移动到偏心位置;以及当致动器被致动以关闭门时,在偏心位置时,偏心机构会阻止棘爪的移动,抵抗通过撞针施加在棘爪上的打开力。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配置为在经受打开动作时致动闩锁,其中,偏心机构首先从偏心位置移动,使得当偏心机构经过偏心位置时,闩锁致动器的进一步移动使棘爪移动以释放撞针,然后进一步移动将门打开。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器是把手或液压或气动回路、或电动机线性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门闩闭机构,包括:
致动器,其连接至闩锁用于致动以打开门,其中,闩锁包括用于保持门框的撞针以便将门闩闭的棘爪;
其中,闩锁包括偏心机构,其中,偏心机构构造成在将致动器致动以打开门时移动到偏心位置,并且当在偏心位置时偏心机构通过致动器的移动来阻止棘爪的移动,直到棘爪被撞针移动为止,其中进一步的致动将棘爪从撞针上开闩,并且进一步的致动打开门。
在一实施例中,把手构造成在经受闭合动作时移动,偏心机构首先从偏心位置移动,使得当它经过偏心位置时,把手的进一步移动使棘爪移动,以捕获并保持撞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门闩闭机构,包括:
致动器,其连接至闩锁,其中,闩锁包括用于保持门框的撞针以便将门闩闭的棘爪;
其中,用于关闭门的致动器的移动将门移动到关闭位置,然后当门关闭时,致动器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继续移动,导致闩锁的致动以用棘爪保持撞针,其中闩锁然后闩闭门,致动器的基本相同的进一步移动引起偏置机构的启动,该偏置机构防止棘爪的开闩,除非通过致动器以会打开门的方式的移动克服偏置机构的阻力。
在一实施例中,把手用于打开门的致动方向,使得把手的致动使闩锁机构致动以开闩门,然后把手的继续致动将打开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门闩闭机构,包括:
致动器,其连接至闩锁,其中,闩锁包括用于保持门框的撞针以便将门闩闭的棘爪;
其中,致动器用于打开门的移动在门关闭时使得在门打开之前,致动器的移动致动闩锁以开闩门,然后致动器的继续致动将门打开。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关闭门的把手的致动方向使得所述致动致动了闩锁机构以关闭门,然后把手的继续致动闩锁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门闩闭组件,包括:
把手,其枢转地连接到门,其中该把手连接到上述限定的闩闭机构,
其中,把手连接到闩锁机构的致动器,使得把手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门的移动引起致动器的致动,从而通过将棘爪移动到闩闭位置来闩闭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门闩闭组件,包括:
枢转地连接到门的把手,其中该把手连接到上述限定的闩闭机构,
其中把手连接到闩闭机构的致动器,使得把手相对于门的移动引起致动器的致动,从而通过将棘爪移动到打开位置来开闩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将安装到门框的门固定的闩闭组件,该组件包括:
撞针,其安装到门框;
闩锁壳体,其安装在门上;
棘爪,其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并包括第一臂,当棘爪处于闩闭位置时,该第一臂将撞针相对于壳体保持在捕获状态;
致动链接件,其可相对于壳体在一定移动范围内移动;其中,所述致动链接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壳体;
连接链接件,其可枢转地联接至致动链接件的第一端并枢转地联接至棘爪的第二臂;和
偏置弹簧,其一端连接至连接链接件,另一端连接至棘爪。
其中当致动链接件移动到闩闭位置时,致动链接件移动连接链接件,该连接链接件又使棘爪枢转以将第一臂移动到闩闭位置;
其中当致动链接件移动到打开位置时,致动链接件移动第二链接件,第二链接件又使棘爪枢转以将第一臂移出闩闭位置;
其中,所述致动链接件和连接链接件布置成,当所述致动链接件处于闩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时,处于对准,并且所述偏置弹簧促使所述致动链接件和连接链接件的枢轴点移出对准。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含”(comprising,comprises)用于指包括在内,而不是排他或穷举。
除非明确指出,否则在本说明书中对文档的任何引用都不旨在承认这些文档中包含的信息构成了本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有闩锁组件的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闩锁机构的实施例的透视侧视图,处于闩闭构造;
图3是图2的闩锁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图2的闩锁机构的分解图;
图5是图2的闩锁机构的端视图;
图6是处于闩闭构造的图1的闩锁组件的放大图;
图7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致动器机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平面图,处于门关闭和闩闭的构造;
图8是图7的致动器机构的分解图;
图9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处于开闩状态;
图10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继续处于开闩状态;
图11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正进入开闩构造;
图12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放大图,处于开闩构造;
图13是图2的闩锁机构的端视图,处于开闩构造;
图14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透视图,其中门被打开;
图15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螺栓机构的一实施例的透视侧视图,处于未螺栓连接状态;
图16是图7的致动器机构的透视平面图,处于门打开和开闩的构造;
图17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处于开闩的、门打开的构造;
图18是图1的门正朝着关闭移动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的门在关闭位置但开闩的透视图;
图20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处于开闩、门关闭的状态;
图21是图2的闩锁组件在闩闭过程开始时的透视侧视图;
图22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正前进到闩闭状态;
图23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正进入闩闭状态;
图24是处于闩闭构造的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图;
图25是图15的螺栓机构的透视图,处于螺栓连接状态;
图26是图15的螺栓机构的侧视剖视图,处于螺栓连接状态;
图27是图2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处于锁定和闩闭状态;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替代闩锁组件的等距透视图;
图29是图28的闩锁组件的分解图。
图30是图28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其中闩锁组件处于开闩构造;
图31是图28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其中闩锁组件处于闩闭构造;
图32是图28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其中闩锁组件处于闩闭和锁定状态;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装有替代闩锁组件的门的透视图;
图34是图33的闩锁组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35是图34的闩锁组件的分解图;
图36是图34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处于开闩、打开位置;
图37是图34的闩锁组件在未开闩、打开位置的透视侧视图,其中撞针接触并移动了棘爪;
图38是处于关闭位置的图34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其中撞针被棘爪捕获;
图39是处于闩闭、关闭位置的图34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其中撞针被棘爪捕获并锁定;
图40是图33的致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41是图33的闩锁组件的放大图,处于开闩和打开状态;
图42是闩锁组件的放大图,示出了通过把手的开闩操作;
图43是致动机构的透视平面图,示出了通过把手的开闩操作第一阶段;
图44是致动机构的透视平面图,示出了通过把手的开闩操作第二阶段;
图45是闩锁组件的放大图,示出了动力开闩操作;
图46是致动机构的透视平面图,示出了动力开闩操作;
图47是闩锁组件的放大图,示出了动力门的手动超控开闩操作;
图48是杆机构的侧视图,示出了开闩操作;
图49是图33的闩闭组件在开闩过程开始时的透视侧视图;
图50是图33的闩锁组件在开闩过程中的透视侧视图;
图51是图33的闩锁组件进一步进行到开闩过程的透视侧视图;
图52是处于完全开闩状态的图33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
图53是致动机构的透视平面图,示出了通过把手的闩闭操作;
图54是闩锁组件的放大图,示出了动力闩闭操作;
图55是致动机构的透视平面图,示出了动力闩闭操作;
图56是闩锁组件的放大图,示出了动力门的紧急手动闩闭操作;
图57是杆机构的侧视图,示出了闩闭操作;
图58是杆机构的侧视图,示出了闩锁保护弹簧机构;
图59是处于开闩位置的图33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
图60是图33的闩锁组件在闩锁过程开始时的透视侧视图;
图61是图33的闩锁组件在闩锁过程中的透视侧视图;和
图62是处于完全闩闭位置的图33的闩锁组件的透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门框5,通过铰链7将门3安装在门框中,铰链在门3的相对侧。这种门3在用于装甲车、安全车、远洋船和飞机时通常很重,因为它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差。这种门通常还具有强弹力的重型密封件,需要克服强弹力才能关闭门。保持门关闭的方式是使用门闩锁组件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包括一个或多个闩锁20,闩锁保持撞针14(如图2所示),该撞针14由门框安装件10保持,以便将门3闩闭。
在一实施例中,闩锁20由把手9或可选地由动力(液压/气动/电动)线性致动器操作,这将用于致动闩锁20的致动机构200启动为通过驱动杆系统210将撞针14保持就位以闩锁门3,或释放撞针14以开闩门3。组件1还可以包括螺栓机构300,该螺栓机构用于将螺栓312(图15中所示)施加到接收器320中,该接收器由驱动构件310从闩锁20致动。
撞针14在撞体12的相对侧之间延伸,撞体通过门框安装件10安装到门框5。因此,撞针14相对于门框5固定就位。
结合图2、3和4更详细地描述了闩锁20的实施例。闩锁20包括主体100,主体100由具有通孔以允许销穿过的板100A和100B形成。主体100优选地通过使用销或焊接被紧固到门3。主体100包括凹部102,撞针14能够接收在凹部中并被棘爪22以及可选的第二棘爪22A保持捕获状态。棘爪22将撞针14移动到凹部102中并保持在其中,使得当撞针14被棘爪22保持时,门3无法打开。在这种情况下,门3被闩闭。
棘爪22包括保留臂26和推力臂32,保留臂与撞针14接触并将其保持在凹部102中,撞针14可被推靠在推力臂上,或者臂32可将推力施加到撞针14。臂26和32从由销24’(枢轴24)形成的枢转轴线24延伸并且可绕该枢转轴线枢转,该销24’相对于主体100并且因此相对于门3固定。
棘爪22进一步包括由销30’(枢轴30)形成的致动枢轴30,第一链接件50枢转地连接至该致动枢轴。致动枢轴30与枢轴24之间的线、与棘爪臂26与枢轴24之间的线之间的角度是固定的。第一链接件50能够使棘爪致动枢轴30相对于枢轴24移动,这又由于固定的角度关系而使棘爪臂26移动相同的角度量。在该实施例中,致动枢轴30在推力臂32上。
在该实施例中,棘爪22是大致V形的,并且V优选地是大致心形的第一板的形式。每个臂26和32形成心形的瓣,并且枢轴24接近心形的点。
棘爪22可包括与第一板间隔开的互补的平行第二板22A。第二板22A也可绕枢轴24枢转,并且在枢轴30处枢转地连接到链接件50。链接件50可以夹在第一板22和第二板22A之间,第一板和第二板与撞针14相互作用。
链接件50在由销58’(枢轴58)形成的链接件致动枢轴58处枢转地连接至致动器链接件52。
致动器链接件52连接至致动器销70,该致动器销可在主体100中的槽72内滑动。在一实施例中,在每个板100A和100B中分别具有槽72A和72B,它们一起被统称为槽72。优选地,槽72成一直线,通常平行于门3。致动销70在槽72内的移动使链接件致动枢轴58总体上朝向或远离棘爪的枢轴24移动,这继而使得链接件50并因此使棘爪22相应地移动。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链接件致动枢轴58还枢转地连接至控制链接件54,控制链接件54连接至由销56'(枢轴56)形成的链接件枢轴56。链接件枢轴56使链接件54相对于主体100枢转。链接件54通过形成偏心机构来控制枢轴58的移动范围,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链接件致动枢轴58、链接件枢轴56和棘爪致动枢轴30布置成,当致动器销70处于第一过渡位置、接近但不在槽72的移动范围104(在图3中)的闩闭端时,处于对准状态。对于致动器销70在槽72中的大部分行程,枢轴58和枢轴56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56之间的线成钝角。当销70位于第一过渡位置时,枢轴58与枢轴56之间的线、与枢轴30与枢轴56之间的线成约180度角。当销70经过第一过渡位置到槽72的端部时,枢轴58和枢轴56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56之间的线成优角。这种布置提供了第一偏心机构。
链接件致动枢轴58、枢轴24和棘爪致动枢轴30布置成,当致动器销70处于第二过渡位置、接近但不在槽72的相对的开闩端106时,处于对准状态。对于致动器销70在槽72中的大部分行程,枢轴24和枢轴58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呈优角。当销70处于第二过渡位置时,枢轴58和枢轴24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成大约180度的角度。当销70经过第二过渡位置到达槽72的相对端时,枢轴58和枢轴24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成钝角。这种布置提供了第二偏心机构。
螺旋弹簧40在链接件52和棘爪22之间提供偏置力。弹簧40布置成当销70在槽72的端部时,促使枢轴58和枢轴56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56之间的线之间的角成为优角。当销70位于槽72的相对端时,弹簧40还促使枢轴58和枢轴24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之间的角成为钝角。换句话说,弹簧推动链接件54以将销70保持在其当前位置,处于闩闭位置104或开闩位置106。
优选地,链接件54比链接件50短。
链接件52具有用于保持销70的抓握部分60,使得当销70沿着槽72滑动时,链接件52跟随销70。把手9连接到销70,如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使得把手9的移动引起销70的移动,这继而致动棘爪22,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使得棘爪22的致动将其移动以保持或释放撞针14,从而闩闭或开闩门3。
在该实施例中,致动臂90绕枢轴56枢转。如图3所示,致动臂90具有一组齿,销70位于其间,从而致动臂90的枢转使销70在槽72中移动。
锁80在枢轴84处枢转地连接至主体100。锁80具有凹部82,当销70位于槽72的闩闭端104时,该凹部能够接收撞针70。当锁80枢转至锁定位置以使得销70接收在凹部82中时,锁80防止销70在槽72内移动,从而将棘爪22锁定在闩闭位置。当锁80移动到解锁位置以使销70脱离凹部82时,销70能够在槽72内移动,因此棘爪22没有被锁定在闩闭位置。锁80具有致动突起94,用于使锁8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锁80形成闩锁20的底壁,并且锁具有贯穿其中的两个孔96和98,这允许通过相应的孔96或98看到链接件52的抓握部分60的相应零件。当链接件52跟随销70的移动时,呈现给孔96和98的抓握部分60的角度将改变,从而如果抓握部分60上的不同位置设置有不同的颜色,则从孔96和98看到的颜色可根据销70在槽72内的位置而改变。这继而允许使用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表示闩闭,绿色表示开闩)并通过相应的孔96和98看到,从而能够根据通过孔96和98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看到的颜色而容易识别闩锁的状态。孔96示出了抓握部分60的红色部分,指示闩锁20被闩闭。
替代地或另外,可以使用诸如光学传感器92之类的传感器来确定链接件是否位于偏心位置。
在图5中,销70在槽72的闩闭端(在图5中看不到槽72),因此通过孔96看到链接件52的红色部分,指示闩锁被闩闭。通过孔98看不到有色部分。
参照图6,可以看出,把手9通过一对L形连接件204在202处可枢转地连接至门3。当门3关闭时,把手9能够朝着门3枢转并且背离门3,从而闩闭或开闩闩锁20,并且当闩锁20开闩时,把手能够使门3摇摆而打开或关闭。在任一方向上的该单个移动动作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有利益处。
把手9通过致动机构200和驱动杆系统210连接到闩锁20。驱动杆系统210连接至致动臂90,使得驱动杆210的旋转使致动臂90枢转,从而使销70在槽72内移动。销70的进一步移动也使驱动构件310前进或缩回,以致动螺栓机构300,如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
图7和8更详细地示出了致动机构200。致动机构具有由两个平行板220A和220B形成的主体,两个平行板彼此连接并围绕下述联接零件。主体优选地通过螺钉、螺栓、铆钉或焊接固定至门3。一对L形连接件204具有用于连接到门3的枢轴点202,并且在L的底座的端部是心轴222(在图8中未示出)和对应的心轴222'(在图8中的把手9的可见侧),其在一对L形连接件204中的每一个之间延伸。心轴222在L形连接件204上承载把手9。L形连接件204中的一个具有从L形弯曲部伸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包括经由销(未示出)到链接件224的孔242的枢转连接件244。链接件224的孔246在枢转轴线258处可枢转地连接到三角形链接件228的孔252。三角形链接件228的孔250在枢转轴线256上可枢转地连接至销282,销又与板220A和220B连接,通过孔262与链接件230连接。因此,三角形链接件228和链接件230可分别相对于板220A和220B绕孔250和262枢转。三角形链接件228具有槽248,销270能够在该槽中行进。销270延伸穿过枢转轴线254。优选地,槽248是弧形的并且相对于枢转轴线256具有恒定的半径。销270穿过链接件230的孔268延伸。链接件230在孔262和268之间具有孔264。孔264接收销280,销也延伸穿过推力链接件226的孔272。推力链接件226通过链接件226中的孔273可枢转地连接到曲柄278的孔276,该孔273接收销274,销274又与驱动杆210连接。曲柄278可相对于板220A和220B绕轴线280旋转。
销270位于线性致动器连接件232的齿之间。线性致动器连接件232允许连接至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可用于驱动销270以便致动链接件230,进而致动链接件226和曲柄278从而旋转杆210,而无需使用把手9。槽248可以足够长以允许致动器在销270在槽248内滑动的同时移动链接件230。这样,把手9可用于手动超控线性致动器。
在图6中,门3关闭,杆210顺时针旋转,因此致动臂90已将销70移动到槽72端部的闩闭位置。因此,门3也被闩闭关闭。现在将描述开闩和打开门的过程。
打开和开闩门
参照图7,为了打开门3,线性致动器沿箭头360的方向移动连接件232,从而推动销254以使链接件230逆时针旋转。或者,如箭头360’所示,人推动把手9。这引发把手9绕枢轴202的逆时针移动。连接到L形构件204的枢轴244围绕枢轴202呈弧形移动。这又拉动链接件224以跟随该弧形。这又经由枢轴258吸引三角形构件228,以使其绕枢轴256逆时针枢转。当三角形构件228枢转时,销254将行进穿过槽248,直到其到达第二端为止,在该点处,进一步推动把手9,并且因此,三角构件230的枢转导致销254绕着枢转点256呈弧形移动。这又将使链接件230逆时针枢转。
链接件230的逆时针移动也将使枢轴280移动。这将驱动链接件226朝向曲柄278,从而使得枢转连接件276旋转曲柄278,这又使杆21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杆210的旋转使致动臂90旋转,其又引发销70在槽72内朝向开闩位置的移动,如图9所示。销70的移动使链接件52跟随销70。链接件52的这种移动导致枢轴点58和链接件54绕枢轴56旋转,从而使得枢轴58、56和30从过偏心位置移动到它们对准的上止点位置,如图所示。这样做必须克服弹簧40的阻力。传感器92可以检测到链接件50不再处于偏心位置,因此闩锁22不再处于闩闭位置。
弹簧40将推动枢轴58回到图2的位置。这样可以防止闩锁意外开闩。
进一步推动把手9、或借助致动器的连接件232的进一步移动,将通过链接件230和226、曲柄278和杆210使销70沿槽72进一步移动,如箭头350所示。
如图10所示,这将导致链接件52继续移动,这也驱动链接件50经过枢轴24,从而导致枢轴30绕枢轴24呈弧形旋转。如箭头354所示,这使棘爪22旋转。棘爪22的该移动使臂26移动,该臂26开始释放撞针14。销14的释放可以允许压缩的门密封件使撞针14在方向352上弹性地移动,从而引发门3的移动。
进一步推动把手,或借助致动器进一步移动链接件232,将再次通过链接件230和226、曲柄278和杆210,使销70沿槽72进一步移动,如箭头350所示。
如图11所示,这将导致链接件52继续移动,这也驱动链接件50,从而使枢轴30继续围绕枢轴24呈弧形旋转。如箭头356所示,这进一步使棘爪22旋转。棘爪22的该移动使推力臂32移动以与销14接触。由于密封件的弹性,门3的相对侧之间释放的粘附力或压力差可以使门3稍微卡在密封件上。撞针14上的臂推力32的压力将使密封件挡住门3,从而迫使撞针14沿箭头352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销70靠近槽72的开闩端部。
当销70在槽72的端部附近时,枢轴58、枢轴24和枢轴30将在上止点位置对准,并且当枢轴移动至该位置时弹簧40将被拧紧。如图12所示,进一步推动把手9将使销在槽72中的移动完成到开闩位置,在该开闩位置,致动臂90现在完全处于逆时针旋转位置。
弹簧40推动棘爪22继续旋转,因为销70在槽72中完成了向开闩位置106的移动。当销70处于开闩位置106(图3)时,枢轴30将已经旋转离开与枢轴24和58的对准,并且将在过偏心位置处经过上止点位置。棘爪22的臂26接触板100并被阻止进一步旋转。
枢轴30回到向着上止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弹簧40的拧紧,因此弹簧不断地驱使枢轴保持在过偏心位置,这防止了棘爪22的意外移动,特别是防止了臂26的移动,这可能会阻止撞针14进入凹部102。
当销70完全处于开闩位置时,链接件52将使链接件50旋转棘爪22,使得推力臂32阻止进入凹部102,如图17所示。
参照图13,当销70移动到槽72中的开闩位置时,链接件52的抓握部分60相对于孔98旋转,从而使其与孔98成一直线。通过孔98看到开闩的指示颜色(例如绿色),指示闩锁20未闩闭。
因为销70在槽72的端部,所以杆210不能进一步旋转,因此致动机构200不再具有由闩锁20的致动引起的屈服。当致动机构200中没有更多的屈服时,进一步推动把手9将导致门3摆动打开,如图14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存在用于将门螺栓连接关闭的螺栓机构300。螺栓机构300与门3的铰链侧在同一侧。如图15和24至26所示,螺栓接收器320包括附接到门框5的螺栓撞针322。接收器320包括撞针330和保持器326,在保持器中是用于接收螺栓的孔324。螺栓机构300包括附接到门3的主体314和螺栓头312形式的螺栓,当螺栓机构300被螺栓连接时,螺栓头312进入孔324,并且当螺栓机构300未螺栓连接时,螺栓头312从孔324中退出。螺栓机构300还包括:引导件328,螺栓头312能够在该引导件328中滑动;以及槽332,当门3关闭时,该槽332能够接收撞针330。
当闩锁20开闩时,螺栓机构300开闩。当销70移动到槽72中的开闩位置时,这又导致驱动构件310被适配器314朝着闩锁20拉动(图24所示)。当驱动构件310沿页面右侧的方向移动时,螺栓头312将从保持器326中的孔324中撤出,从而松开螺栓机构300。
关闭和闩闭门
当希望关闭门3时,如图16的箭头362所示,人抓住并拉动把手9。拉动把手9的力要使L形构件204枢转并因此使链接件224枢转,进而使三角构件228枢转。三角构件228又想要绕枢轴256枢转,并且经由枢轴280拉动链接件226,该链接件促使曲柄27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该扭矩通过杆210和致动臂90传递到销70,并促使销70从槽72中的开闩位置移动。
如图17所示,拉动销70会促使链接件52移动,进而促使链接件52沿方向362移动,这继而促使链接件50沿方向362移动。然而,当枢轴30与枢轴24过对准,在销70上的所有拉动都是促使棘爪22继续尝试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被销70阻挡的臂26所阻止。因此,拉动把手9不会导致致动机构200中的部件或闩锁20移动。相反,门3移动。因此,如图18所示可将门3拉向关闭位置,直到门如图19所示关闭。
参照图20,当门3接近关闭位置时,撞针14将接近棘爪22的臂32。如图21所示,当销14接触棘爪22时,它使棘爪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又使枢轴30移动到上止点位置,然后越过上止点位置。为此必须克服弹簧40的弹性。销70现在可以开始在槽72内朝着闩闭位置移动,如箭头366所示。
优选地,在这一点上,但更优选地并不在此之前,门3将接触门密封件,需要压缩该门密封件以便正确地关闭门3。
现在销70能够在槽72中移动,现在进一步拉动把手9即可启动致动机构200。该人可以继续拉动把手9,或者可以使用致动器。如果使用致动器,则线性致动器沿箭头362的方向移动连接件232,以拉动销254,这将使链接件230顺时针旋转。
替代地,人继续拉动把手9,这现在允许连接到L形构件204的枢轴244绕枢轴202呈弧形移动。这又拉动链接件224以遵从该弧形。这又经由枢轴258拉动三角构件228,以使其绕枢轴256顺时针枢转。这又导致销254使链接件230顺时针旋转。
利用这些选项中的任一个,链接件230的枢转导致枢轴280顺时针旋转并拉动链接件226,这使曲柄27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曲柄278的这种旋转使杆210和致动臂9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箭头366所示,这使销70从槽72中的开闩位置朝向闩闭位置移动。
参照图22,现在销70的移动使链接件52移动。这使链接件54枢转并驱动链接件50,以便拉动枢轴30。拉动枢轴30继续使棘爪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臂26然后接触撞针14并迫使其按箭头370所示移动到凹部102中。这迫使门3抵靠密封件。这一直持续到销14在臂26的作用下完全接收在凹部102中,从而压缩了密封件。
在图23所示的位置,销70位于槽72的闩闭端附近。此外,枢轴58在上止点位置与枢轴56和枢轴30对准。此时弹簧40也被压缩。销70的最终移动使枢轴58移动越过上止点位置到过偏心位置并释放弹簧40,使得闩锁20返回到图2所示的闩闭构造。
在闩闭位置,在门3上的内力导致撞针14想要使棘爪22枢转打开。由于闩锁22处于闩闭的偏心位置上,因此施加在棘爪22上的力使链接件50想要进一步偏心移动,这由于致动器的机械限制(槽、销或零件的干涉)而不能发生。因此,撞针14容纳在闩锁22内,直到发生破裂。可以针对给定的内力和外力对每个闩锁尺寸进行评级,以确保不会破坏闩锁22并使门开闩。
在把手机构200和闩锁22之间的链接件210中可以包括闩锁过载弹簧,以便保护闩锁免受由施加在把手上的大力引起的损坏和/或允许闩锁分别有利地闩闭变形的门。
在具有螺栓机构300的实施例中,当闩锁20闩闭时,螺栓机构300被螺栓连接。当销70移动到槽72中的闩闭位置时,这又导致适配器314将驱动构件310推向闩锁20。参照图25和图26,当驱动构件310沿页面的左方向移动时,螺栓头312将被插入保持器326中的孔324中,从而螺栓连接螺栓机构300。
图1示出了门3关闭,闩锁20闩闭,致动器臂90逆时针旋转并且螺栓连接螺栓机构300。
图2示出了处于闩闭构造的闩锁20,但是闩锁未锁定。
图27示出了通过抬起致动突起94而将锁80移动到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销70嵌套在凹部82中,并防止其在槽72中移动。闩锁20现在回到闩闭位置。当降低致动突起94时,销70将与凹部82脱离并且能够再次在槽72内移动。然后,将闩锁20解锁。球和弹簧制动机构可以作用在锁80的任一侧上以将其保持在锁定和解锁位置。
替代闩锁
图28至32显示了替代闩锁400。与闩锁20相似的零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但是仍然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如下所述。闩锁400包括由板100A和100B形成的主体100,板具有通孔以允许销或紧固件穿过。主体100紧固到门3。主体100包括凹部102,撞针14能够接收在凹部中并由棘爪22捕获。棘爪22将撞针14移动到凹部102中并将其保持在其中,类似于闩锁20。
棘爪22包括保留臂26,该保留臂26与撞针14接触并将其保持在凹部102中。臂26从由销24’(枢轴24)形成的枢转轴线24延伸并绕其枢转,该销24’相对于主体100固定。
棘爪22进一步包括由销30’(枢轴30)形成的致动枢轴30,第一链接件50枢转地连接至该致动枢轴。第一链接件50能够使棘爪致动枢轴30相对于枢轴24移动,这又使棘爪臂26移动。链接件50包括推力臂32,撞针14可以被推向抵靠推力臂32,或者臂32可以向撞针14施加推力。
棘爪22可包括与第一板间隔开的互补的平行第二板22A。第二板22A也可绕枢轴24枢转,并且在枢轴30处枢转地连接到链接件50。链接件50可以夹在第一板和第二板22A之间,第一板和第二板与撞针14相互作用。
链接件50在由销58’(枢轴58)形成的链接件致动枢轴58处枢转地连接至致动器链接件54。链接件54绕由销56’(枢轴56)形成的枢轴56枢转。链接件54通过连接件211与驱动杆210连接。因此,施加到驱动杆210的扭矩使链接件54旋转,并因此使枢轴58绕枢轴56旋转。
致动器链接件54的移动被固定到主体100上的销67限制在移动范围内,当链接件54上的凹部65绕枢轴56枢转并接触销67时,该销67作为止动件。在移动范围的这一端,撞针14被棘爪22闩住。在一实施例中,在链接件54上的邻近凹部61的拐角绕枢轴56枢转并接触棘爪22时,移动范围的另一端由棘爪22作为止动件来限制。可以使用相对于主体100固定的另一个销代替棘爪22。链接件54还通过形成偏心机构来控制枢轴58的移动范围,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致动器链接件54的移动导致链接件致动枢轴58总体上朝向或远离棘爪的枢轴24移动,这继而使得链接件50并因此使棘爪22相应地移动。棘爪捕获撞针14并将其闩闭到位的移动类似于上述闩锁20的移动。
当致动器在第一过渡位置、接近但不在移动范围的闩闭端处时,链接件致动枢轴58、链接件枢轴56和棘爪致动枢轴30布置成处于对准。对于致动器链接件54的大部分行程,枢轴58和枢轴56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56之间的线成钝角。当致动器链接件54处于第一过渡位置时,枢轴58和枢轴56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56之间的线成180度角。当致动器链接件54经过第一过渡位置至凹部65与销67接合的位置时,枢轴58和枢轴56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56之间的线成优角。这种布置提供了第一偏心机构。
当致动器链接件54处于第二过渡位置、接近但不处于移动范围的相反开闩端时,链接件致动枢轴58、枢轴24和棘爪致动枢轴30布置成处于对准。对于致动器链接件54的大部分行程,枢轴24和枢轴58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成优角。当致动器链接件54处于第二过渡位置时,枢轴58和枢轴24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成大约180度的角度。当致动器链接件54经过第二过渡位置时,枢轴58和枢轴24之间的线、与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成钝角。这种布置提供了第二偏心机构。
在一实施例中,保留臂26一直在撞针14的路径中,直到经过偏心位置为止,这使得致动器链接件54的扭矩和撞针14的移动都能够将闩锁移动到打开的偏心位置。臂26和14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也沿闩闭方向起作用,目的是在闩闭期间在机构越过中心之前将撞针14刚好(positively)容纳在闩锁内。在门3关闭抵抗强风或重力的情况下,闩锁可被撞针14推过中心,此后,由于门把手现在相对于门本身移动,门3可短暂打开,允许撞针14在闩锁可以与撞针接合之前从闩锁中滑出。这将使闩锁在中心上方保持关闭状态,而门则保持打开状态,构成排序失败。臂26和撞针14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防止了这种情况。
螺旋弹簧40在连接点28处连接至棘爪22,并在连接点29处连接至链接件50。弹簧40在棘爪22和链接件50之间提供偏置力。弹簧40布置成,当致动器链接件54处于移动范围的端部时,促使枢轴58与枢轴56之间的线以及枢轴30与枢轴56之间的线为优角。当致动器链接件54处于移动范围的相反端时,弹簧40还促使枢轴58和枢轴24之间的线以及枢轴30和枢轴24之间的线成钝角。来自这些位置的任何闩锁内部移动都会导致枢轴30和58之间的距离变小,直到达到一个偏心点为止,在偏心点处它再次朝另一个极限位置增加。距离的缩短压缩了弹簧40。换句话说,弹簧推动链接件50以将当前位置的致动器链接件54保持在图31中的闩闭位置或图30中的开闩位置。
优选地,枢轴58相对于枢轴56的移动弧的半径短于枢轴58相对于枢轴30的移动弧的半径。
致动臂90可以连接至驱动杆220和枢轴56,以驱动螺栓机构300。
因此,把手9的移动引起链接件54的移动,这又使链接件50从第一偏心位置移出,然后允许棘爪22枢转以释放撞针14,从而门3将开闩。
当门关闭时,撞针14接触链接件50的推力臂32,推力臂使枢轴30移动超过第二中心位置,从而使链接件54移动从而使棘爪22移动,以捕获并保持撞针14,从而闩闭门3。
锁81在枢轴84处可枢转地连接至主体100。锁81具有凹陷形式的凹部83,当链接件54处于移动范围的闩闭端时,该凹部83能够接收远离枢轴56的链接件54的拐角71,如图32所示。当锁81枢转至锁定位置,从而将拐角71接收在凹部83中时,锁81防止链接件54向开闩位置移动,从而将棘爪22锁定在闩闭位置。当锁81移动到解锁位置以使得拐角71脱离凹部83时,链接件54能够朝开闩位置移动,因此棘爪22没有锁定在闩闭位置。锁81具有致动突起94,用于使锁81在锁定位置和开闩位置之间移动。
链接件54具有远端弯曲端63。弯曲端63遵循锁81的弯曲部89,使得锁81围绕枢轴84的枢转位置由链接件54的枢转位置确定。端部63和弯曲部89之间的潜在干涉防止了锁81被推入锁定位置,而闩锁没有处于闩闭和偏心位置。这对于排序很重要,因为某些用户可能会添加传感器以肯定地表示锁已在闩闭位置与闩锁接合。锁81围绕枢轴84的解锁位置由突起94与主体100B中的开口的边缘的干涉来确定。球形制动器(主体中的弹簧加载球)通过向上推动81的边缘,促使锁81保持在其锁定和解锁位置。制动器的作用垂直于81的移动,可以在图32中的位置91处以及图30和31中的位置83处看到。在图29中,制动机构显示为撞针和100B之间的小圆柱体,临近较大的圆柱形的接近传感器。锁81具有穿过其中的孔或槽91,连接到主体100的片弹簧87穿过该孔或槽91。在一实施例中,在闩闭期间,包含29的链接件50上的突起的移动与87干涉,并且弹簧87的变形导致其指示器端(图30中的底部的弯曲端)向图30的左侧移动。该指示器端在100A中的孔的前面移动,以直观的方式表明闩锁处于闩闭的偏心位置。此时,还可以由接近传感器以电子方式检测到87指示该位置。此传感器在图29中靠近制动机构,并在图30和31的左下角显示。
其它替代闩锁
关于图34至图39更详细地描述了闩锁520的实施例,如图33的闩锁组件500中采用的。闩锁520包括由板600A和600B形成的主体600,板具有通孔以允许销穿过。主体600优选地通过使用销或焊接而紧固到门3。主体600包括凹部602,组件510的撞针14(其附接到门框5)能够被棘爪522和可选的第二棘爪522A接收并捕获保持在凹部602中。棘爪522将撞针14移动到凹部602中并保持在其中,从而当撞针14被棘爪522保持时,门3无法打开,从而闩闭门3。
棘爪522包括保留臂526,该保持臂通常可以是钩形的,并且与撞针14接触并将其保持在凹部602中。棘爪522可绕由从主体600延伸的销形成的枢转轴线524枢转,因此枢轴524的位置相对于门3固定。
棘爪522还包括由从第一链接件550延伸的(下部)销形成的致动枢轴530。因此,棘爪522绕枢轴530相对于第一链接件550枢转。枢轴530是浮动枢轴点。致动枢轴530与枢轴524之间的线、与棘爪臂526与枢轴524之间的线之间的角度是固定的。第一链接件550能够使棘爪致动枢轴530相对于枢轴524移动,这又由于固定的角度关系而使棘爪臂526移动相同的角度量。
棘爪522可包括与第一板522间隔开的互补的平行第二板522A。第二板522A也可绕枢轴524枢转,并在枢轴530处枢转地连接到链接件550。链接件550可以夹在第一板522和第二板522A之间,第一板和第二板与撞针14相互作用。
链接件550在链接件致动枢轴558处枢转地连接至致动器链接件554,该链接件致动枢轴558由从第一链接件550延伸的(上部)销形成。链接件550经由杆824连接至驱动杆系统809(在下文进一步描述)。链接件554可绕枢轴556枢转,该枢轴556由可在主体600中的接收孔内旋转的杆824形成。该枢轴556相对于主体600(以及因此相对于门3)固定,并且枢轴554是浮动的。驱动杆824施加的扭矩使链接件554旋转,从而使枢轴558围绕枢轴556旋转。
链接件550包括推力臂532,撞针14可被推向抵靠推力臂532,或者臂521可将推力施加到撞针14。
致动器链接件554的移动通过固定到主体600的销587限制在移动范围内,该销587用作阻止链接件554围绕枢轴556进一步枢转的止动件。在移动范围的这一端,撞针14被棘爪522锁闭。在一实施例中,移动范围的另一端可能受到棘爪522的限制,该棘爪522通过接触链接件554而充当止动件。链接件554还通过形成偏心机构来控制枢轴558的移动范围,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致动器链接件554的移动导致链接件致动枢轴558总体上朝向或远离棘爪的枢轴530移动,这继而使得链接件550并因此使棘爪522相应地移动。
当棘爪522在开闩位置稍微旋转离开其移动范围的端部时,链接件致动枢轴558、链接件枢轴530和棘爪枢轴524布置成处于对准,如图37所示。请注意,与图36中的位置相比,棘爪522略微顺时针旋转。通常,这是由于撞针14接触链接件550的臂532而引起的,从而使该零件旋转。这继而使枢轴524在图37中比在图36中略高,这又使链接件554逆时针旋转。这使枢轴558、524和530从图36的偏心对准移动到图37的对准位置。这种布置提供了第一偏心机构。
螺旋弹簧540在相应的连接点529和528处连接到棘爪522和链接件550,并推动棘爪522和链接件550朝着移动范围的端部的相对移动,也就是说,枢轴558、524和530被推到偏心对准位置。因此,为了使枢轴558、524和530从偏心对准移动到对准,必须克服弹簧540的偏置力。
链接件554在图37中处于过渡位置。链接件554的额外旋转使枢轴558、524和530从对准移动到对准之前构造。此外,枢轴558的移动又使链接件550移动(以绕枢轴530枢转),这又使枢轴530移动,并继而引起棘爪522绕枢轴524旋转。这使臂526捕获撞针14,迫使其进入凹部602,如图38所示。
当链接件554处于第二过渡位置、接近但不在移动范围的端部时,链接件致动枢轴558、枢轴556和棘爪致动枢轴530布置成,处于对准。当链接件554处于第二过渡位置时,枢轴558和枢轴556之间的线与枢轴530和枢轴556之间的线成大约180度的角度,即它们对准,如图38所示。当链接件554经过第二过渡位置时,包括当在移动范围的端部与止动件587接触时,枢轴558和枢轴556之间的线与枢轴530和枢轴556之间的线成钝角。也就是说,它们在偏心对准位置不对准。这种布置提供了第二偏心机构。
在一实施例中,保留臂526一直在撞针14的路径中,直到经过偏心位置的打开之后,这使得致动器链接件554上的扭矩和撞针14的移动都能够将闩锁移动到偏心位置的打开。臂526和撞针14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也沿闩闭方向起作用,目的是在闩闭期间,撞针14在机构越过中心之前刚好容纳在闩锁中。在门3关闭抵御强风或重力的情况下,闩锁可通过撞针14被推过中心,此后,由于门把手现在相对于门自身移动,允许撞针14在闩锁可以接合之前从闩锁中滑出,门3可以短暂打开。这将使闩锁偏心关闭,而门打开,构成排序失败。臂526和撞针14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防止了这种排序失败。
螺旋弹簧540和通过撞针14作用在臂526上的门密封件压力还充当闩闭位置的棘爪522和链接件550之间的偏置力。弹簧540布置成促使链接件554保持在图39的偏心布置上方的位置。来自相应偏心位置的任何闩锁内部移动都会导致枢轴连接点528和连接点529之间的距离变小,直至达到偏心点,在偏心点处距离再次朝另一个极限位置增加。距离的这种缩短压缩了弹簧540。换句话说,弹簧促使链接件550保持在其当前位置,在图39中的闩闭位置或图36中的开闩位置。
锁581在枢轴584处枢转地连接至主体600。锁581具有由突起565形成的凹部,以在链接件554处于移动范围的闩闭端时,该凹部能够接收远离枢轴556的链接件554的拐角571,如图39所示。当锁581枢转至锁定位置,从而将拐角571接收在凹部中时,锁581防止链接件554向开闩位置移动,从而将棘爪522锁定在闩闭位置。当锁581移动到解锁位置以使得拐角571脱离凹部时,链接件554能够朝开闩位置移动,因此棘爪522没有锁定在闩闭位置。锁581具有致动突起594,用于使锁581在锁定位置和开闩位置之间移动。
链接件554具有跟随锁581的凹形弯曲部589的远侧凸形弯曲端563,使得锁581围绕枢轴584的枢转位置由链接件554的枢转位置确定。这防止了锁581被推入锁定位置而闩锁未处于闩闭和偏心位置。这对于排序很重要,并且因为可以使用传感器可靠地表示锁在闩闭位置与闩锁接合的信息。锁581围绕枢轴584的解锁位置由突起594与主体600中的开口的边缘的干涉来确定。球形制动器(主体中的弹簧加载球)通过向上推动锁581的边缘,促使锁581保持在其锁定和解锁位置。制动器垂直于锁581的移动而作用。锁581具有穿过其中的槽,连接到主体600的片弹簧585穿过该槽。在一实施例中,链接件550上的突起(弹簧540连接在该突起上)的移动在闩闭期间与弹簧585干涉,并且弹簧585的变形导致指示器与主体600中的孔成一直线移动,从而提供闩锁处于闩闭的偏心位置的视觉指示。此时,也可以由接近传感器检测弹簧585,以电子方式指示该位置。
图40显示了替代把手组件。把手组件包括:
主体板845,所有部件均安装在主体板上;
门安装板846,通过螺钉将主体板845安装到其上。将门安装板焊接到门上;
把手9,其是焊接组件。
抓握把手847;
凸轮板848;
把手链接件850,其通过槽852和凸轮臂853将把手9连接到凸轮板848;
凸轮臂853;
万向接头855;
致动器杆856;
可选的线性致动器链接件861和线性致动器心轴862;
把手止动件867;
偏心弹簧870;
杠杆873;
可选的气动阀超控凸轮880;和
可选的外部把手连接机构881。
把手9经由心轴844’绕枢轴844旋转。凸轮板848通过销849’绕枢轴849旋转。把手链接件850通过销851’绕枢轴851旋转。凸轮臂853围绕枢轴849旋转。凸轮臂853在销854’处连接到把手链接件850。凸轮臂853确保销854’始终接合在开放槽852中。万向接头855将凸轮板848连接到致动器杆856。万向接头855通过销857’围绕枢轴857旋转。万向接头855通过销858’围绕枢轴858旋转。致动器杆856在枢轴859中旋转。致动器杆856包含连接到驱动杆系统809的臂860。致动器杆856在枢轴859中的旋转引起杆在杆系统809中的线性移动,这继而致动闩锁520。
臂860可以连接到两个杆系统809,一个在致动机构上方,另一个在致动机构下方。线性致动器链接件861经由销866’围绕凸轮板848中的枢轴866旋转。线性致动器心轴862上的突起863包含在主体板845中的槽865内,从而引导和限制可选的线性门致动器与致动机构之间的相对移动。线性致动器心轴862通过位于864中的突起863连接到线性致动器链接件861。把手止动件867限制把手9远离门3的移动。使用后,它还会使把手9返回到中立位置。把手止动件867通过销868’绕枢轴868旋转。把手止动件867通过销869’绕枢轴869旋转。把手9包含可以与主体板845干涉的突起879。这限制了把手9向门3的移动,以保护操作员的手。
偏心弹簧870推动凸轮板848至其旋转移动的任一端。在开闩期间,当把手9仅部分地将凸轮板848旋转到完全开闩位置时,它也将凸轮板848推向完全开闩位置。偏心弹簧870在871处连接到主体板845,在872处连接到凸轮板848。杠杆873通过销874’绕枢轴874旋转,其移动受到连接到槽876的875的限制。杠杆873包含在抓握把手847中,使得它只能从面对门3内表面的一侧进入。杠杆873的位置使得当握住抓握把手847时它将被压下。杠杆873包含可与主体板845上的突片877干涉的突起878。杠杆873装有弹簧,释放把手时,可使其返回到干涉的位置。这种干涉防止了门3意外开闩,通常是在物体掉落在把手上时。
当用手握紧抓握把手847时,杠杆873被压下,释放了878和877之间的干涉,从而允许门3开闩。在动力操作失败的情况下,当把手9沿任一方向移动时,通过打开气动回路,气动阀超控凸轮880,允许自动手动超控。外部把手连接机构881允许外部门把手连接至致动机构。出于安全原因,可以通过拨动杠杆882从内部断开此连接。
杆致动系统809包括:开闩杆888、闩闭杆893、致动臂889、和过载保护弹簧902。
致动臂889通过824连接到闩锁520,并且与致动器链接件554一起枢转。致动臂889的销891包含在插槽892中,该插槽形成开闩杆888的一部分。致动臂889的销895包含在杆板896中的短槽中。
开闩并打开门
图33示出了门3关闭并且被闩闭(致动机构800处于闩闭状态,杆系统809处于闩闭状态并且闩锁210处于闩闭状态)。这是开闩和打开开始时的状态。
手动操纵致动机构
图42至44说明了此过程。为了开闩和打开门,人按箭头884所示推动把手9。通过抓住抓握把手847,压下了杠杆873,从而消除了878和877之间的干涉。这允许把手9绕枢轴844逆时针旋转。
把手9的旋转使把手链接件850将销854’在由凸轮臂853容纳的槽852中移动。这导致凸轮板848逆时针旋转。通过突起879与主体板845的干涉来停止把手移动。此时,偏心弹簧870已越过其偏中心位置,并推动凸轮板848继续逆时针旋转,如图44所示。
在门打开期间,弹簧力与被推向开闩位置的闩锁210一起,确保了凸轮板移动到完全开闩位置。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该闩锁移动。
凸轮板848的旋转使致动器杆856通过万向接头855旋转。致动器杆856和臂860的旋转引起杆在杆系统809中的线性移动,这继而开闩闩锁210。杆的移动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在开闩之后,如箭头884所示,把手9的进一步移动导致门3围绕其铰链7摇摆打开。
当人员释放把手9时,弹簧加载的把手止动件867将把手9返回到中立位置。杠杆873被弹簧加载并且返回到中立位置,再次在878和877之间引起干涉以防止意外的开闩。
致动机构的动力操作
图45和46说明了此过程。为了开闩和打开门,线性致动器807如箭头883所示移动线性致动器心轴862。该移动由槽865引导。致动器心轴862的移动通过863和864的连接传递到致动器链接件861,继而使凸轮板848通过连接件866逆时针旋转。当致动器心轴862到达槽865的端部时,凸轮板848处于完全开闩位置。
凸轮板848的旋转如上所述导致闩锁210的开闩。在开闩之后,线性致动器807的进一步移动(如箭头883所示)使门3围绕其铰链7摇摆打开。槽852的弧形允许把手9在动力开闩和打开期间保持静止在中立位置。
动力门执行机构的紧急手动操作
在动力门的线性致动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如上所述手动打开门。无需其他操作。气动阀超控凸轮880连接到把手9,使其如箭头885所示与把手一起旋转。气动阀超控凸轮880具有凸轮轮廓,该凸轮轮廓作用在气动阀886的手动致动杠杆上,从而使它们打开气动线性致动器807的两个端口,从而允许线性致动器807通过门3的移动而伸展。
图47说明了此过程。
杆系统操作
图42、45、47和48说明了此过程。臂860的旋转导致开闩杆888线性移动远离闩锁210,如箭头887所示。
开闩杆888沿箭头887的方向移动,通过槽892中销891的干涉,使得致动臂889如箭头890所示顺时针旋转。当致动臂889经由824连接至致动器链接件554时,致动臂889的顺时针旋转导致闩锁210开闩。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该过程。
臂860的旋转引起闩闭杆893的线性移动,如箭头894所示。由于销895和杆板896之间的松配合,这种同步移动不会影响开闩过程。
闩锁操作
为了打开门3,人推动把手9,从而启动杆系统809。致动臂889的旋转使链接件554如箭头897所示绕枢轴556旋转,使得枢轴558、556和530从过去的偏心位置移动到上止点位置(在此,它们对准),如图49和50所示。这样做必须克服弹簧540的阻力。弹簧540将推动枢轴558回到图49的位置。这样可以防止闩锁意外开闩。
如图51所示,这将导致链接件554继续移动,这也驱动链接件550越过枢轴524,从而导致枢轴530绕枢轴524呈弧形旋转。如箭头899所示,这使棘爪522旋转。棘爪522的该移动使臂526移动,这引发撞针14的释放。销14的释放可以允许压缩的门密封件沿方向900弹性地使撞针14移动,从而引发门3的移动。
致动臂889的进一步旋转使链接件554围绕枢轴556进一步旋转,如箭头898所示。
如图51所示,这将导致链接件550继续移动。链接件550的该移动使推力臂532移动以与销14接触。由于密封件的弹性,门3的相对侧之间释放的粘附力或压力差可以使门3稍微卡在密封件上。撞针14上的臂推力532的压力将使密封件挡住门3,从而迫使撞针14沿箭头900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链接件554接近其移动的端部。
当链接件554接近其移动的端部时,枢轴558、524和530将在上止点位置对准,并且当枢轴移动至该位置时弹簧540将被拧紧。
弹簧540促使棘爪522在其完成旋转到开闩位置时继续旋转。当棘爪522处于开闩位置时,枢轴530将已经旋转离开与枢轴524和558的对准,并且将越过偏心位置的上止点位置。链接件554上的邻近凹槽561的拐角接触棘爪522,并被阻止进一步旋转。
枢轴530回到向着上止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弹簧540的拧紧,因此弹簧540不断地驱使枢轴530保持在过偏心位置,这防止了棘爪522的意外移动,特别是防止了臂526的移动,这可能会阻止撞针14进入凹部602。
当链接件554完全处于开闩位置时,它将导致链接件550移动,使得推力臂532阻止进入凹部602,如图52所示。
关闭和闩闭门
图41示出了门3被开闩和打开(致动机构800处于开闩状态,杆系统809处于开闩状态并且闩锁210处于开闩状态)。这是关闭和闩闭开始时的状态。
手动操纵致动机构
图56和57说明了此过程。为了关闭和锁闭门,人拉动把手9,如箭头901所示。通过握住抓握把手847,将杆873压下,但是这对该操作没有影响。如图59所示,由于闩锁210处于开闩的偏心位置,所以杆系统809中的杆不能线性移动,因此臂860、致动器杆856和凸轮板848不能旋转。由于销854’位于槽852的极限处,把手链接件850和由此把手9不能相对于主体板845移动。因此,把手9沿箭头901的方向的任何移动都使门3绕其铰链7在关闭方向上摆动。
然而,由于杆系统809包含过载保护弹簧902,如果弹簧902被压缩,则把手9相对于主体板845的移动是可能的。当门3的关闭动作受到外部阻力时,通常会发生这种情况。该过载弹簧功能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在这种情况下,把手9的旋转受到达到其延伸极限的把手止动件867的限制。把手9沿箭头901的方向的任何进一步移动都会使门3绕其铰链7在关闭方向上摆动。
当门3几乎关闭时,但是在门密封件需要最大力以压缩之前,撞针14与闩锁210中的推力臂532的干涉导致闩锁链接件越过中心,从而允许把手9相对于主体板845移动并闩闭门3。闩锁21的该功能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由于把手9现在可以相对于主体板845移动,因此把手9的进一步移动不会导致门3绕其铰链7移动,而是导致闩锁210(和210')闩闭门3。闩闭过程将门稍微移至其最终关闭位置。
把手9绕844的旋转导致把手链接件850使销852’移动到由凸轮臂853容纳的槽852中。这导致凸轮板848顺时针旋转。凸轮板848的旋转使致动器杆856通过万向接头855旋转。致动器杆856和臂860的旋转使得杆在杆系统809中线性移动,进而闩闭闩锁210。杆的移动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把手移动通过把手止动件867达到其延伸极限而停止。此时,闩锁处于闩闭位置。此时,偏心弹簧870越过其偏心位置,并促使凸轮板848保持在其最顺时针位置,从而促使致动机构800保持在闩闭位置。
当人员释放把手9时,弹簧加载的把手止动件867将把手9返回到中立位置。杠杆873被弹簧加载并且返回到中立位置,再次在878和877之间引起干涉以防止意外的开闩。相较于压缩门密封件所需的门移动,在闩闭阶段中把手9的相对较大移动被用作杠杆作用,以降低促进密封件压缩所需的把手力。如果把手9已经在闩锁210越过中心时相对于主体板845移动,则由于过载保护弹簧902的压缩,弹簧902的松弛移动和把手9的移动相结合以闩闭门3。
致动机构的动力操作
图54说明了此过程。为了关闭和闩锁门,线性致动器807如箭头903所示移动线性致动器主轴862。该移动由槽865引导。如图27所示,由于闩锁210处于开闩的偏心位置,凸轮板848不能如上所述旋转。这防止了线性致动器链接件861以及因此致动器主轴862相对于主体板845移动。因此,线性致动器807使致动器心轴862在箭头903的方向上的移动导致门3绕其铰链7在关闭方向上摆动。
如果弹簧902被压缩,则可能发生与上述相同的例外。心轴862相对于主体板845的相对移动受到槽865的限制。致动器心轴862沿箭头903的方向的任何进一步移动都使门3沿其铰链7沿关闭方向摆动。
如上所述,当闩锁链接件越过中心时,致动器主轴862相对于主体板845的移动是可能的,并且门3的闩闭可能发生。致动器心轴862沿箭头903的方向的移动通过863和864的连接传递到致动器链接件861,这又使凸轮板848通过连接件866顺时针旋转。当致动器心轴862到达槽865的端部时,凸轮板848处于完全闩闭位置。如上所述,凸轮板848的旋转导致闩锁210的闩闭。槽852的弧形允许把手9在动力关闭和闩闭期间保持静止在中立位置。
紧急手动操作动力门的致动机构
在动力门的线性致动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如上所述手动关闭和闩闭门。无需其他操作。
气动阀超控凸轮880连接到把手9,使其如箭头904所示与把手一起旋转。气动阀超控凸轮880具有凸轮轮廓,该凸轮轮廓作用在气动阀886的手动致动杠杆上,从而使它们打开气动线性致动器807的两个端口,从而允许线性致动器807通过门3的移动而缩回。图55和56说明了此过程。
杆系统操作
图57和58说明了此过程。臂860的旋转导致闩闭杆893远离闩锁210线性移动,如箭头905所示。闩闭杆893沿箭头905的方向的移动导致致动臂889经由销895与杆板896的连接而如箭头906所示逆时针旋转。当致动臂889经由824连接至致动器链接件554时,致动臂889的逆时针旋转导致闩锁210的闩闭。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该过程。
臂860的旋转导致开闩杆888线性移动,如箭头907所示。由于销891和杆888通过沟908之间的连接,这种同步移动对闩闭过程没有影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
外力可能会作用在门3上以阻止其关闭。想要关闭门的人然后可以向把手9施加最大的力。由于通过闩锁的偏心位置防止把手9相对于主体板845移动,因此施加在杆系统809的部件和闩锁210上的力可能超过它们的强度等级。
为了保护这些部件,杆系统809包含过载保护弹簧902。图58说明了过载保护的机制。
由于撞针14尚未通过推力臂532将闩锁210推过中心,因此可防止致动臂889旋转。通常,这将防止杆893在把手9的推动下沿箭头905的方向移动。
然而,过载保护弹簧902的压缩是由板896和909的相对移动引起的,这允许杆893沿箭头905的方向移动,而致动臂889仍处于其锁定位置。
杆888在箭头907方向上的同步移动由在沟908中滑动的销891调节。当闩锁处于将被闩闭的位置时,弹簧902中的势能沿箭头905的方向移动板896,然后板896经由销895绕823逆时针旋转致动臂889,从而使门3被闩闭。
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以下情况。对于具有多个闩锁的变形门,一个闩锁可能位于撞针14已经将其推过中心并准备闩闭的位置,而其他闩锁仍处于偏心的开闩位置。然后上述机制将允许一个闩锁部分固定门,而其他闩锁仍未闩闭。
闩锁操作
当希望关闭门3时,人抓住把手9并拉动把手,如图53的箭头901所示。拉动把手9的力启动杆系统901,以旋转致动臂889。这促使链接件554旋转。然而,如图59所示,当枢轴530与枢轴524和558过对准时,链接件554的所有旋转都是促使棘爪522继续尝试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通过被链接件554的拐角阻止,防止了这种情况发生。因此,拉动把手9不会导致闩锁210中的部件移动。而是将门3拉向关闭位置。
当门3接近关闭位置时,撞针14将接近链接件550的臂532。如图60所示,当销14接触臂532时,它使链接件554绕枢轴55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又使枢轴558移动到上止点位置,然后越过上止点位置。为此,必须克服弹簧540的弹性。
优选地此时,但更优选地不在此之前,门3将接触门密封件,需要压缩该门密封件以便正确地关闭门3。
现在链接件554能够绕枢轴556移动,现在进一步拉动把手9将启动致动机构800。
参照图61,链接件554的旋转驱动链接件550,以便拉动枢轴530。拉动枢轴530使棘爪5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臂526然后接触撞针14,并迫使其如箭头911所示移动到凹部602中。这迫使门3抵靠密封件。这一直持续到销14在臂526的作用下完全接收在凹部602中,从而压缩了密封件。
在图61所示的位置,链接件554在其移动的闩闭端附近。此外,枢轴558在上止点位置与枢轴556和枢轴530对准。此时也压缩弹簧540。如图62所示,链接件554的最终移动将枢轴558移动越过上止点位置到偏心位置,使得闩锁210处于闩闭构造。弹簧540促使链接件550远离棘爪522,从而确保闩锁210保持在闩闭位置。
在闩闭位置,在门3上的内力导致撞针14想要将棘爪522枢转打开。由于闩锁210处于闩闭的偏心位置,因此施加在棘爪522上的力使链接件550想要使枢轴558进一步偏心移动,由于凹部567和销587之间的干涉而不能这样做。因此,撞针14容纳在凹部602内。每种锁闩的尺寸均可在给定的内力和外力防止断裂的情况下进行评估。
图39示出了通过将致动突起594移动到向下位置而将锁581移动到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拐角565嵌套在凹槽561中,并且防止链接件554旋转。现在,闩锁210锁定在闩闭位置。当致动突起594移动到向上位置时,凹槽561将从拐角565释放,并且链接件554将能够再次旋转。然后,闩锁210将被解锁。球和弹簧制动机构可以作用在锁581的任一侧上以将其保持在锁定和解锁位置。
可以在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修改。这样的修改旨在形成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发明的一部分。
例如,把手、致动机构和杆系统可以用液压系统代替,该液压系统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门的液压门缸,该液压门缸液压联接至致动闩锁的较小液压缸。然后直接将门和闩锁液压致动器连接起来,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液压控制系统,因为按把手类型对顺序进行机械控制。

Claims (32)

1.一种用于将安装到门框的门固定的闩闭机构,所述闩闭机构包括:
撞针,其安装到门框;
棘爪,其包括第一臂,当棘爪处于闩闭位置时,该第一臂将撞针保持在捕获状态;
致动器,其在第一操作模式下相对于门可移动,在第二操作模式下用于关闭门,该致动器配置为根据致动器在第一操作模式的移动使棘爪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闩闭位置,
其中,致动器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用于促使棘爪保持在打开位置,直到门关闭为止,从而撞针接触并移动偏置机构的部件、或棘爪,从而通过致动器在第二操作模式的移动而克服偏置机构的阻力;
其中,当致动器在第二操作模式时,致动器的移动使门移动;并且
其中,致动器在第一操作模式下的移动基本上与致动器在第二操作模式下的移动同类型和/或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当所述致动器处于第二操作模式时,通过偏置机构阻止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当所述致动器处于第二操作模式时,通过偏置机构阻止致动器移动棘爪进入闩闭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当所述偏置机构的部件或棘爪移动时,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一操作模式,随之允许致动器在第一操作模式下移动棘爪到闩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在第三操作模式下相对于所述门可移动,并且在第四操作模式下用于打开所述门,所述致动器构造成根据致动器在第三操作模式的移动使所述棘爪从所述闩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
其中致动器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用于促使棘爪保持在闩闭位置,直到致动器在第三操作模式的移动克服偏置机构的阻力为止;
其中当致动器处于第四操作模式时,致动器的移动使门移动;并且
其中,致动器在第三操作模式的移动与致动器在第四操作模式的移动基本同类型和/或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当所述致动器处于第四操作模式时,通过偏置机构阻止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当致动器处于第四操作模式时,通过第二偏置机构阻止致动器移动棘爪进入闩闭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三操作模式转换到所述第四操作模式,随之允许致动器在第三操作模式下移动棘爪到开闩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移动棘爪离开撞针以解锁之前,需要所述致动器的操作以克服所述阻力。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致动器的操作打开门之前,发生用以解锁棘爪的致动器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链接机构,所述链接机构至少包括第一链接构件和第二链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链接构件通过第一浮动枢轴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棘爪,其中第二链接构件枢转地耦合,以通过致动器的操作仅在第一操作模式或第三操作模式下进行枢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链接构件通过第二浮动枢轴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二链接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在相对于门固定的点处枢转地联接第二链接构件,并且致动器的操作使第二链接构件相对于所述相对于门固定的点枢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当所述第二浮动枢轴、相对于所述门固定的点和所述第一浮动枢轴不对准,并且所述棘爪位于打开位置和闩闭位置之间时,链接机构处于中心前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链接机构布置成使得将所述棘爪移动到闩闭位置,所述第二浮动枢轴、所述相对于门固定的点和所述第一浮动枢轴必须移动到进而经过对准到偏心位置,以使棘爪上的试图将棘爪从闩闭位置移动的力通过链接机构传递,以使第二浮动枢轴试图进一步移出对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闩闭机构包括用于阻止所述第二链接构件将所述第二浮动枢轴进一步移出对准的止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链接机构布置成,为了使得所述棘爪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第二浮动枢轴、第一浮动枢轴和棘爪的相对于门固定的枢轴必须移动到并且然后经过对准到偏心位置,以使棘爪上的试图将棘爪从打开位置移动的力通过链接机构传递,以使第二浮动枢轴试图进一步移动至过对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闩闭机构包括用于阻止所述第二链接构件将所述第二浮动枢轴进一步移动至过对准的止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棘爪或第一链接构件包括突起,所述突起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棘爪移动以释放所述撞针时,所述突起使所述撞针从捕获状态弹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所述致动器的操作克服所述偏置机构的阻力之前,需要用以关闭所述门的所述致动器的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构造成使得在能够移动棘爪以闩闭所述撞针之前,需要完成所述致动器的操作以移动偏置机构并且克服所述阻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多个可枢转的链接件,所述链接件布置成向所述棘爪施加杠杆力,
其中,致动器能够移动棘爪,从而推抵撞针,从而克服在棘爪移至关闭位置时门密封件的阻力,并且
其中在所述移动到关闭位置期间以杠杆方式压缩所述门密封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偏置机构包括第一偏心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偏心机构促使所述致动器将所述棘爪保持在闩闭位置,从而向所述棘爪施加的开闩力布置成促使第一偏心机构进一步偏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致动器的开闩移动使所述第一偏心机构朝着下止点位置移动,然后越过所述下止点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偏置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偏心机构进一步偏心移动的止动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偏置机构包括第二偏心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偏心机构促使所述致动器将所述棘爪保持在开闩位置,从而施加于所述致动器的关闭动作将棘爪进一步向开闩方向推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偏置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棘爪沿所述开闩方向进一步移动的止动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止动件是所述第二链接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撞针与所述棘爪或所述第一链接构件的接触使所述第二偏心机构朝着偏心方向移动,然后越过偏心,从而施加于所述致动器的闭合动作沿闩闭方向推动棘爪。
3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链接构件能够相对于致动销枢转,所述致动销被限制为在槽中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致动器连接至闩锁,其中,所述闩锁包括偏心机构,其中,所述偏心机构构造成在启动所述致动器以打开门并且棘爪没有保持撞针时移动到偏心位置,其中,当处于偏心位置时,偏心机构通过致动器的移动阻止棘爪的移动以关闭门,直到在门的关闭移动期间棘爪被撞针移动为止,随后致动器的移动启动了保持撞针的棘爪,从而将门闩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闩闭机构,其中,用于关闭门的致动器的移动将门移动到关闭位置,然后当门关闭时,致动器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继续移动,导致闩锁的致动以用棘爪保持撞针,其中闩锁然后闩闭门,通过以会打开门的方式的把手的移动或者致动器的液压回路,致动器的基本相同的进一步移动引起偏置机构的启动。
CN201880049892.0A 2017-05-30 2018-05-30 闩锁组件 Active CN110998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17902050 2017-05-30
AU2017902050A AU2017902050A0 (en) 2017-05-30 Latch Assembly
PCT/AU2018/050522 WO2018218288A1 (en) 2017-05-30 2018-05-30 Latch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8049A CN110998049A (zh) 2020-04-10
CN110998049B true CN110998049B (zh) 2022-03-04

Family

ID=64454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9892.0A Active CN110998049B (zh) 2017-05-30 2018-05-30 闩锁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2111B2 (zh)
CN (1) CN110998049B (zh)
WO (1) WO20182182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01992A1 (de) * 2018-01-29 2019-08-01 Magna Closures Inc. Betätigter Mechanismus für aktive Fußgänger-Sicherheitsverriegelung
JP7064457B2 (ja) * 2019-02-19 2022-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US20230167658A1 (en) * 2020-05-22 2023-06-01 Southco,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sing a striker within a rotary latc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0351A (en) * 1978-05-15 1980-10-28 Southco, Inc. Link and lever operated toggle latch mechanism
DE3546155A1 (de) * 1984-12-28 1986-07-17 Nador s.r.l., Zane', Vicenza Schlies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tueren von kuehlraeumen
US4659884A (en) * 1984-08-16 1987-04-21 Helmut Letzel Safety interlock switching device for protecting equipment
US5184853A (en) * 1992-07-01 1993-02-0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Tool operable door lock mechanism
US6327879B1 (en) * 1997-09-11 2001-12-11 Pella Corporati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sliding glass doors
CN101084358A (zh) * 2004-06-30 2007-12-05 索斯科公司 承重地板闩锁
CN102187041A (zh) * 2008-10-13 2011-09-14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闩锁释放系统
EP2067917B1 (en) * 2007-12-07 2016-11-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Lock device for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44424A (en) * 1928-01-18 1930-01-21 Theodore F Trudeau Automobile door-latch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0351A (en) * 1978-05-15 1980-10-28 Southco, Inc. Link and lever operated toggle latch mechanism
US4659884A (en) * 1984-08-16 1987-04-21 Helmut Letzel Safety interlock switching device for protecting equipment
DE3546155A1 (de) * 1984-12-28 1986-07-17 Nador s.r.l., Zane', Vicenza Schlies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tueren von kuehlraeumen
US5184853A (en) * 1992-07-01 1993-02-0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Tool operable door lock mechanism
US6327879B1 (en) * 1997-09-11 2001-12-11 Pella Corporati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sliding glass doors
CN101084358A (zh) * 2004-06-30 2007-12-05 索斯科公司 承重地板闩锁
EP2067917B1 (en) * 2007-12-07 2016-11-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Lock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2187041A (zh) * 2008-10-13 2011-09-14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闩锁释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8049A (zh) 2020-04-10
US20200232261A1 (en) 2020-07-23
AU2018276059A1 (en) 2020-01-02
US11982111B2 (en) 2024-05-14
WO2018218288A1 (en)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8049B (zh) 闩锁组件
US10352070B2 (en) Door latch with opening memory feature
RU2482018C2 (ru) Дверь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108699865B (zh) 具有止动闩锁的闩锁装置
EP1119676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RU2509855C2 (ru) Верхняя система запирания пассивной дверной створки двустворчатой двери
EP1857621B1 (en) Vehicle door lock control
US6540271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US20240110411A1 (en)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 release and dual stage cinch function
US7219935B2 (en) Latch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554688B1 (ko) 차량용 록
DK172300B1 (da) Koblingsindretning til sammenkobling af et elektrisk vinduesmanøvreorgan og et betjeningsorgan samt elektrisk manøvreorgan til brug sammen med en sådan koblingsindretning
US20150308156A1 (en) Closing mechanism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closing aid
US10745948B2 (en) Vehicula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having double pawl latch mechanism
KR100542796B1 (ko) 전기 자물쇠
CN113710863A (zh) 门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
US10995842B1 (en) Pulley with hinged side plate
AU2018276059B2 (en) Latch assembly
KR200458730Y1 (ko) 오링 내장형 동력 전달수단을 구비한 패닉 기능을 갖는 도어록
DK172426B1 (da) Vindue med en paskvillåsemekanisme og en vinduesoperator med et udstillerelement
KR102060741B1 (ko) 구동 모듈에 의해 자동으로 해정되는 도어락의 자동 해정 조립체
JPH0882140A (ja) 錠止用ハンドル装置
CN212583459U (zh) 子母门中控锁
CN111668042B (zh) 一种带强制动作机构组合开关模块的使用方法
CN112031552A (zh) 子母门中控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