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5607A -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5607A
CN110995607A CN201911318580.8A CN201911318580A CN110995607A CN 110995607 A CN110995607 A CN 110995607A CN 201911318580 A CN201911318580 A CN 201911318580A CN 110995607 A CN110995607 A CN 110995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forwarding device
transmitted
shared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85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江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85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56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5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5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降低堆叠系统传输流量时的丢包率。所述方法包括:在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所述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转发设备通过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以及通过所述本地成员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除所述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端口聚合是指将多个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汇聚端口,以实现出/入负荷在汇聚端口中的各个成员端口中的分担,同时提供了更高的连接可靠性。所形成的汇聚端口通常称为聚合口(Aggregate Port,AP),组成聚合口的端口称为成员口。端口聚合对比于普通端口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扩展链路带宽,如图1所示,假设设备A上有8个百兆口和设备B上的8个百兆口连接,每个连接在逻辑上只能提供一个百兆口的带宽,每个连接之间可以看作一条链路,也就存在8条链路共同承担该聚合口的流量。
堆叠系统(Stacking System,SS)是指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通过各自的堆叠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逻辑设备”,即作为一个逻辑交换实体运行,这样,用户通过这台“逻辑设备”进行管理,即可实现对堆叠系统中所有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其中,堆叠口即堆叠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口。
堆叠系统中的堆叠口的带宽一般不会很大,且承载了系统中的控制流量和部分业务流量,所以在转发流量时,如果流量需经过堆叠口,容易导致堆叠口拥塞,产生丢包,若从网络设备本地进入的流量负载直接全部从该网络设备转发,在流量较大时,可能会造成丢包,使得堆叠系统中的链路不能得到较好的拓展。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堆叠系统传输流量时的丢包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降低堆叠系统传输流量时的丢包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堆叠系统包括的至少两个转发设备中的第一转发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
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所述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转发设备通过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以及
通过所述本地成员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除所述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所述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包括:
按照预设排序策略,将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在确定第i个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能够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时,则将所述第i个转发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转发设备,i为正整数且i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转发设备的总数;或者,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从优先级最高的转发设备开始的至少两个转发设备为所述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包括: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数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的第一流量比值;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按照所述第一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包括: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各个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的第二流量比例;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按照所述第二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按照预设排序策略,将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包括:
按照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越小优先级越高的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传输流量是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是控制数据的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预先设定的排序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包括:
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是否满足预设丢包条件;
若满足所述预设丢包条件,则将所述待传输流量进行预定丢包处理,并根据丢包后的待传输流量和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需分担流量;
若不满足所述预设丢包条件,则根据所述待传输流量和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需分担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或者,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大于所述预设流量阈值的时长达到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为所述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或者,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为所述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的预设比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流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转发设备通过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成员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除所述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按照预设排序策略,将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在确定第i个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能够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时,则将所述第i个转发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转发设备,i为正整数且i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转发设备的总数;或者,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从优先级最高的转发设备开始的至少两个转发设备为所述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块用于: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数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的第一流量比值;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按照所述第一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块用于: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各个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的第二流量比例;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按照所述第二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按照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越小优先级越高的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传输流量是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是控制数据的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预先设定的排序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是否满足预设丢包条件;
若满足所述预设丢包条件,则将所述待传输流量进行预定丢包处理,并根据丢包后的待传输流量和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需分担流量;
若不满足所述预设丢包条件,则根据所述待传输流量和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需分担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或者,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大于所述预设流量阈值的时长达到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为所述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或者,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为所述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的预设比例。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法包括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法包括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传输流量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堆叠系统中的任一转发设备(例如第一转发设备)接收到需要传输的流量(例如称作待传输流量)时,可以先判断需通过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传输的该待传输流量是否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若满足该分担传输触发条件,即表明需要其它转发设备共同承担流量转发,则可以从该待传输流量中确定需要分担传输的流量(例如称作需分担流量),并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前述的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能够共同承担流量转发的其余转发设备(例如称作第二转发设备),然后将确定出的需分担流量传输给第二转发设备,以通过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需分担流量,以及通过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传输待传输流量中除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也就是说,在堆叠系统中的任一转发设备接收到待传输流量时,如果确定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就表明该转发设备的带宽可能无法满足传输当前全部的待传输流量的带宽需求,换言之,待传输流量可能无法通过该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进行有效传输,例如在流量突发传输时,那么此时就可以通过该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以及与本地成员口同属于同一个聚合口的其它转发设备的成员口一起共同传输待传输流量,通过其它转发设备对流量进行分担传输。这样,在某个转发设备接收到待传输数据后,如果无法通过自身的本地成员口全部有效传输,为了降低丢包率,可以通过将部分的待传输流量传输给其它转发设备进行流量分担转发,不仅能有效拓展堆叠系统的链路带宽,也能确保待传输流量能通过足够的带宽进行传输,有效避免了因为链路拥塞造成丢包的现象,降低堆叠系统中传输数据的丢包率,进而提高了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聚合口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流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流量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保护。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中的“多个”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三种,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申请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介绍,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交换堆叠系统,将由具有交换芯片的交换转发单元组成的系统称为交换堆叠系统,交换堆叠系统可以是由多个交换芯片组成的设备,也可以是由多个交换设备组成的设备群,也可以是由多个交换线卡组成的机箱式交换设备。
堆叠交换系统中的转发设备的角色包括主转发设备和从转发设备。其中,主转发设备和各个从转发设备一般具有相同的物理架构,即具有相同的物理形态,主转发设备对于各个从转发设备具有控制能力,主转发设备可以对各个从转发设备进行协同调配和管理。
(2)堆叠口,在交换堆叠系统中将交换转发单元之间的连接口称为堆叠口,用于相邻的交换转发单元之间的数据报文和管理报文的转发。
(3)聚合口,堆叠系统中的转发设备的多个物理端口可以组成聚合口,聚合口是一个逻辑概念,聚合口中包括的各个物理端口称作成员口。例如聚合口包括成员口1、成员口2、成员口3和成员口4,其中的成员口1是转发设备1的物理端口,成员口2、成员口3是转发设备2的物理端口,成员口4是转发设备3的物理端口。以转发设备1为例,可以将其属于前述的聚合口中的成员口1称作是转发设备1的本地成员口。
(4)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方式。目前业界涉及的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分别为全局负载分担技术和本地优先负载分担技术,下面先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全局负载分担技术:聚合口根据某种特定的规则将流量平均地分配到其成员口上,避免所有流量集中从某个成员口转发,提高聚合口的使用效率。举例来说,如果聚合口的成员链路分别部署在堆叠系统的两台不同网络设备上,当报文流的入口只在堆叠系统的某一台网络设备时,通过全局负载分担技术,则势必会有部分流量要经过两个交换设备之间的堆叠口传输到堆叠系统的另一台网络设备上,再通过另一台网络设备转发到对应的聚合出口链路上。也就是说,全局负载分担技术是通过堆叠系统中的所有转发设备尽量均衡地对流量进行分担、共同转发,全局负载分担技术中,需要更长的报文路径,会增加报文在设备中的转发延迟。并且需要通过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转发流量,然而堆叠口一般是用于承载堆叠系统的控制/管理流量,只有少部分是承担业务流量,所以在拓扑设计时并不会分配很大的带宽,而将大量的流量通过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传输到另外的转发设备时,由于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的带宽不足,可能会导致链路拥塞产生丢包,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设备分裂和系统故障。
本地优先负载分担技术:并不通过远端网络设备(即堆叠系统中除了接收外部流量的入口网络设备以外的网络设备)的成员口分担入口网络设备的流量,以达到本地优先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从本地的入口网络设备进入的流量只从本地网络设备转发,使业务流量不需要经过堆叠口。通过本地优先负载分担技术传输流量时,虽能解决全局负载分担技术让堆叠口承担较大的业务流量的问题,降低了大流量造成堆叠系统的控制丢包的风险,也有效减小了流量数据报文的转发延迟,但这又使堆叠系统的链路扩展能力受到了限制,使堆叠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只有网络设备备份的作用,失去了链路扩展能力,降低了堆叠系统的带宽利用效率。
如前所述的,降低堆叠系统传输流量时的丢包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技术中,通过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方法一般即为上述的全局负载分担技术或本地优先负载分担技术。而这两种技术都有各自存在的问题,所以,如何进一步地的对流量传输方案进行优化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在堆叠系统中的第一转发设备确定需要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则可以确定需要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并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转发设备中确定可以共同承担流量传输的第二转发设备,再将需分担流量传输给第二转发设备以使第二转发设备传输需分担传输流量,以及通过第一转发设备自身传输其余流量,通过第二转发设备共同承担流量传输,可以提高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效率,降低仅由第一转发设备独自传输突发流量可能出现的丢包率,提高了流量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在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不能传输全部的待传输流量时,才通过堆叠口传输给其它转发设备进行传输,可以尽量降低堆叠口发生链路拥塞的情况,确保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的应用场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的应用场景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非限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的一种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两个网络设备(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和两个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1和接入交换机2),其中两个网络设备共同组成一个堆叠系统,核心交换机通过上联聚合口与堆叠系统互联,两个接入交换机通过下联聚合口与堆叠系统互联。其中,上联聚合口由网络设备1的S1P3物理口和网络设备2的S2P3物理口聚合而成,下联聚合口A由网络设备1的S1P1物理口和网络设备2的S2P1物理口聚合而成,下联聚合口B由网络设备1的S1P2物理口和网络设备2的S2P2物理口聚合而成,两个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一个堆叠口互联。核心交换机接收到待传输流量后,会通过堆叠系统进行转发,转发至接入交换机,待传输流量传输到堆叠系统中时,如果由网络设备1接收,如果网络设备1的本地成员口能将接收到的待传输流量进行转发,就直接从本地成员口传输到接入交换机,如果不能,则可以通过堆叠口将部分待传输流量通过堆叠口传输给网络设备2,进而通过网络设备将这部分待传输到接入交换机。需要说明的是,核心交换机接收到的流量在传输到堆叠系统时,可以由网络设备1接收,也可以由网络设备2接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在本应用场景中,每个聚合口包含的成员口只有两个,且每个网络设备仅有一个物理口作为每个聚合口的成员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聚合而成的每个聚合口的成员口数量与提供给每个聚合口成员口的网络设备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做限制。也就是说,每个聚合口可以包括多个成员口,且一个聚合口中的多个成员口可以来自同一个网络设备,或者一个聚合口中的多个成员口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网络设备。
再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的另一种应用场景,与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所不同的是,图2中的堆叠系统是由两个网络设备组成的,而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堆叠系统是由三个网络设备(网络设备1、网络设备2和网络设备3)组成的。在该应用场景中,上联聚合口由网络设备1的S1P3物理口、网络设备2的S2P3物理口和网络设备3的S3P3物理口聚合而成,下联聚合口A由网络设备1的S1P1物理口、网络设备2的S2P1物理口和网络设备3的S3P1物理口聚合而成,下联聚合口B由网络设备1的S1P2物理口、网络设备2的S2P2物理口和网络设备3的S3P2物理口聚合而成,每两个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一个堆叠口互联,即,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通过堆叠口1互联,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3通过堆叠口2互联,网络设备2和网络设备3通过堆叠口3互联。其它的相关概念,可以参照图2所示应用场景中的描述进行相同的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为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在逻辑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顺序。所述方法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或者装置执行时,可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堆叠系统中,具体来说,可以由堆叠系统中的任一转发设备(例如是主设备或者是任一从设备)执行,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传输流量的方法以堆叠系统中的第一转发设备执行为例进行介绍说明,而该第一转发设备可以是堆叠系统中的前述的任一转发设备。请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流量的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401:判断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是否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转发设备接收到需要传输的流量(例如称作待传输流量)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又可以将第一转发设备理解为是流量的入口转发设备,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指的是第一转发设备自身属于目标聚合口的物理端口,也就是在传输待传输流量时,需要使用到的第一转发设备的物理端口。请参见图5所示,在图5中,核心交换机要将突发流量(即待传输流量)传输到接入交换机1,那么需要先将待传输流量传输到堆叠系统中,此时由堆叠系统中的网络设备1接收到待传输流量,那么此时网络设备1即可以理解为是流量的入口网络设备,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发设备,当网络设备1将待传输流量传输到接入交换机1时,需要通过网络设备1的S1P1口进行传输,那么,此时的S1P1口即可以理解为是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在图5中,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只有一个,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可以是多个,对于本地成员口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例如当待传输流量不能通过本地成员口S1P1进行全部传输时,就可以通过网络设备2分担传输,将部分流量(即需分担流量)传输给网络设备2,通过网络设备2的S2P1口传输到接入交换机1,然后由网络设备1传输承载流量,该承载流量即为待传输流量中除需分担流量之外的流量,也就是说,承载流量为需要通过第一转发设备传输到接入交换机1的流量。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指的是用于触发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之外的成员口一同传输待传输流量的条件,所以,当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就表明需要通过与本地成员口和其它成员口各传输一部分待传输流量。需要说明的是,传输待传输流量的本地成员口和其它成员口属于同一个聚合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担传输触发条件可以是待传输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也就是说,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流量阈值,当第一转发设备接收到待传输流量时,可以先判断该待传输流量是否超过预设流量阈值,如果超过预设流量阈值,那么就表明第一转发设备可能无法传输有效对该流量进行传输,则需要通过其它成员口传输一部分待传输流量,如果没有超过预设流量阈值,那么就表明当前的待传输流量可以全部由本地成员口进行传输,不需要其它成员口的参与传输。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流量阈值可以是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也可以是设定的小于最大带宽的某个流量阈值,例如是最大带宽的一定比例(例如90%)。也就是说,如果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为1G,那么预设流量阈值可以直接设置为1G,或者也可以是小于1G的流量数值,例如900M,对于设定的预设流量阈值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流量阈值,当待传输流量大于流量阈值时,就可以认为是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进而通过其它成员口和本地成员口一起传输待传输流量。也就是说,在本地成员口不能传输全部的待传输流量,或者可以传输,但是需要本地成员口承担太多的流量负载时,可以通过其它成员口传输部分待传输流量,因为本地成员口传输流量过多时,可能使得本地成员口发生拥塞,或者可能会造成系统故障的问题,所以,通过设定流量阈值的方法,可以尽量避免发生上述问题。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担传输触发条件也可以是待传输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的时长达到预定时长。还是先设定一个预设流量阈值,但是当待传输流量刚超过预设流量阈值时,还不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只有超过的时长达到预定时长时,才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以预设流量阈值为1G,预定时长为100毫秒为例,当待传输流量超过1G时,就表明超过了预设流量阈值,那么此时如果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时长在100毫秒之内,那就可以理解为不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当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时长大于100毫秒时,就可以理解为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待传输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预定时长,来确定是够需要通过其它成员口传输部分待传输流量。因为在有些场景下,堆叠系统可以忍受短时性的丢包,在流量突然增多时,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的传输,就可以只通过本地成员口进行传输,进而不需要将流量转发给其它的网络设备(即第二转发设备),降低了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延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堆叠系统的堆叠口的负载压力。也就是说,在预设流量阈值的基础上,还可以设定一个可忍受时长,对于在可忍受时长内的流量超限可以忽略,这是因为有些系统是可以忍受短时的丢包的,所以短时的流量超限也能满足流量传输的可靠性要求。
步骤402:确定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
在传输需分担流量之前,需要先确定需分担流量的流量数值。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预设流量阈值与待传输流量之间的差值确定需分担流量。第一转发设备在接收到待传输流量时,可以先对待传输流量进行预判,判断该传输流量是否满足预设丢包条件,预设丢包条件可以是允许丢弃部分的业务数据包,也可以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规则确定出允许丢包的数据包,如果允许丢包就先对待传输流量进行一定的丢包处理,再根据丢包后的待传输流量确定需分担流量。
当满足预设丢包条件时,就先对待传输流量进行丢包处理,然后计算经过丢包处理后的待传输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进而根据计算出的差值确定需分担流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分担流量可以直接是计算出的差值,也可以是大于该差值的流量值,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传输的流量可以是预设流量阈值对应的流量,也可以是小于预设流量阈值的流量,对于本地成员口传输的流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如果不满足预设丢包条件,那么就直接计算待传输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然后根据该差值确定为需分担流量。同样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分担流量可以直接是计算出的差值,也可以是大于该差值的流量值,也就是说,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流量可以是预设流量阈值对应的流量,也可以是小于预设流量阈值的流量,对于本地成员口传输的流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对待传输流量进行一定的丢包处理,再根据丢包后的待传输流量确定需分担流量。
步骤403: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
其中,目标聚合口指的是包含本地成员口的聚合口,而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可以是目标聚合口关联的除第一转发设备外的全部转发设备,或者也可以是目标聚合口关联的除第一转发设备外的部分转发设备,与目标聚合口相关联指的是关联的转发设备的物理端口中存在属于目标聚合口中的成员口。以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如果当前的第一转发设备是网络设备1,网络设备1需要将待传输流量传输给接入交换机1,那么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即为S1P1,那么包含S1P1的下联聚合口A即为目标聚合口,而堆叠系统中的网络设备2和网络设备3即为目标聚合口关联的其余转发设备。
当需要通过其它成员口和本地成员口一起传输待传输流量时,需要确定出通过哪部分其它成员口参与传输,也就是说要确定出参与传输的其它成员口的对应转发设备,例如可以这部分转发设备称为是第二转发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发设备可以只有一个转发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转发设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确定第二转发设备。
第一种确定方法
在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就需要通过目标聚合口中的其它成员口传输一部分的待传输流量,此时如果需要分担的那部分待传输流量可以只由一个第二转发设备传输,那么就通过该第二转发设备的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进行传输。在选择该第二转发设备之前,可以先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对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在确定第二转发设备时,就可以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筛选,在具体选择时,从优先级高的转发设备开始,依次判断每个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如果确定出第i个转发设备的可负载流量能够传输需分担流量,需分担流量可以理解为是需要通过其它成员口传输的那部分待传输流量,就可以将第i个转发设备确定为是第二转发设备,进而通过该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需分担流量,需要说明的是,i为正整数,且i小于或等于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的总数量。也就是说,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可以从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个转发设备开始依次对排序后的各个转发设备进行判定,只要确定某个转发设备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能够承载需分担流量,就可以直接将该转发设备确定为是第二转发设备,并且不再对剩余的其它转发设备进行是否是第二转发设备的检测。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第二转发设备的时候,还需要判断第一转发设备与第二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的可负载流量,因为,需分担流量需要通过第一转发设备和第二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传输到第二转发设备,如果确定出某个转发设备的可负载流量能够传输需分担流量,但是该转发设备与入第一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不能传输这需分担流量,那么该转发设备也不能作为第二转发设备。
也就是说,在需要通过其它成员口传输需分担流量时,可以只由一个第二转发设备进行分担传输,这样,可以只将需分担流量通过第一转发设备与第二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传输给第二转发设备,进而通过第二转发设备进行传输,不需要使用其它转发设备中的成员口,以及第一转发设备与其它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提高了传输流量的效率,同时没有增加太多堆叠系统的负载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对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时,可以先确定属于目标聚合口中的每个成员口的传输流量,然后根据传输流量越小优先级越高的排列方式对各个转发设备进行排序,因为一般情况下,传输流量小的成员口,剩余的带宽能够传输的流量就更多,那么在传输需分担流量时,选择到优先级较高的转发设备时,就表明能传输的流量也就更多。这样,可以根据优先等级的高低,选择出比较适合传输需分担流量的第二转发设备,提高了选择的有效性,由于选择的第二转发设备一般是能传输较多流量的设备,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量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对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时,可以先确定属于目标聚合口中的每个成员口的传输流量的数据类型,进而根据流量数据类型对各个转发设备进行排序。一般情况下,传输的流量类型可以分为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控制数据一般指的是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报文数据,如果丢包的是控制数据,可能会出现系统故障,或者设备之间分裂的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不允许控制数据丢包,那么就可以将传输业务数据的成员口对应的转发设备确定为优先级高的设备,那么在传输需分担流量时,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设备作为第二转发设备,就表明选择的一般是传输业务数据的成员口进行流量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包现象,那丢包的一般也是业务数据,对堆叠系统的影响较小,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对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时,也可以是根据其它一些预先设定的顺序进行排序的,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的排序方式不做限制。
第二种确定方法
在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就表明需要通过目标聚合口中的其它成员口传输一部分的待传输流量,那么传输这部分流量的第二转发设备也可以是多个。在选择多个第二转发设备之前,还是先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对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排序的具体方式可以按照前述第一种确定方法中的排序方式进行相同的理解。在确定多个第二转发设备时,可以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筛选,选择从优先级最高的转发设备开始的至少两个转发设备作为第二转发设备,进而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转发设备传输需分担流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第二转发设备为多个的情况下,也需要判断第一转发设备与各个第二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的可负载流量,因为,需分担流量需要通过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传输到第二转发设备,如果确定出某个转发设备的可负载流量能够传输需分担流量,但是该转发设备与第一转发设备之间的堆叠口不能传输这需分担流量,那么该转发设备也不能作为第二转发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确定出多个第二转发设备传输需分担流量,通过多个第二转发设备传输时,可以相对减少每个第二转发设备的流量负载,由于每个第二转发设备只传输需分担流量中的一部分,需要传输的流量比较少,进而减少了流量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包情况的概率,提高了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有效性。
步骤404:将需分担流量传输给第二转发设备,以使第二转发设备通过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该需分担流量。
在通过多个第二转发设备传输需分担流量时,就需要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各传输多少的流量,进而根据确定结果将对应数值的流量传输给对应的各个第二转发设备,以通过各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各传输多少的流量时,可以先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包含的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数量,进而获取各个第二转发设备的成员口数量的比例,然后根据成员口数量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分担需分担流量的流量比例,为了便于区分,例如可以将该流量比例称为是第一流量比例,然后就可以根据第一流量比例将需分担流量进行分割,并将分割后的流量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举例来说,例如当前的堆叠系统由三个转发设备(转发设备1、转发设备2和转发设备3)组成,在转发设备1接收到待传输流量后,转发设备1即可以理解为是入口转发设备,假设当前的需分担流量为1G,转发设备2和转发设备3都是目标转发设备,且转发设备2在目标聚合口中的成员口数量为2,转发设备3在目标聚合口中的成员口数量为3,那么获得每个目标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数量的比例即为2:3,那么就根据这个比例计算每个目标设备对应的第一流量比例,即第一流量比例也可以是2:3(或者可以是其它接近2:3的比例),进而根据第一流量比例将1G的需分担流量划分为两份,一份是0.4G,传输给转发设备2,另一份为0.6G,传输给转发设备3。
也就是说,根据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数量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需要传输的流量,成员口数量多的第二转发设备传输更多的流量,这样可以将需分担流量进行较为合理的分配,使得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传输的流量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来的,进而提高了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时效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各传输多少的流量时,可以先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进而获得每个第二转发设备的可负载流量的比例,然后根据可负载流量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分担需分担流量的流量比例,为了便于区分,例如可以将该流量比例称为是第二流量比例,然后就可以根据第二流量比例将需分担流量进行分割,并将分割后的流量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可以是每个第二转发设备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所有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总和,也可以是每个第二转发设备属于目标聚合口的部分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总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当前某一个第二转发设备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有两个(成员口1和成员口2),成员口1的可负载流量为1G,成员口2的可负载流量为2G,那么该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可以是成员口1和成员口2的可负载流量总和3G,也可以是成员口1的可负载流量1G,或者还可以是成员口2的可负载流量2G;以及可负载流量指的可以是每个成员口的全部剩余带宽,或者是每个成员口的全部剩余带宽的一个特定比例,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做限制。即如果某个转发设备的全部剩余带宽是1G,那么该转发设备的可负载流量可以直接为1G,或者也可以是全部剩余带宽中的一个特定比例,例如是全部剩余带宽的90%,那么此时该转发设备的可负载流量为0.9G。
举例来说,例如当前的堆叠系统由三个转发设备(转发设备1、转发设备2和转发设备3)组成,在转发设备1接收到待传输流量后,转发设备1即可以理解为是入口转发设备,假设当前的需分担流量为1.2G,转发设备2和转发设备3都是目标转发设备,且转发设备2在目标聚合口中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为1G,转发设备3在目标聚合口中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为2G,那么获得每个目标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即为1:2,那么就根据这个比例计算每个目标设备对应的第二流量比例,即第一流量比例例如为1:2(或者可以是其它接近2:3的比例),进而根据第二流量比例将需分担流量划分为两份,一份是0.4G,传输给转发设备2,另一份为0.8G,传输给转发设备3。
也就是说,根据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可负载流量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需要传输的流量,可负载流量大的第二转发设备传输更多的流量,这样也可以将需分担流量进行较为合理的分配,使得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传输的流量都是根据自身能够传输的流量比例确定的,提高了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有效性,将需分担流量进行较为合理的划分,也可以降低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过程中的丢包率。
步骤405: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待传输流量中除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在确定出传输需分担流量的第二转发设备之后,就可能通过第二转发设备传输需分担流量,并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待传输流量中除了需分担流量以外的剩余的那部分待传输流量,进而通过第一转发设备的本地成员口和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中的成员口共同进行待传输流量的传输,提高了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效率,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流量的装置,该传输流量的装置能够实现前述的传输流量的方法对应的功能。该传输流量的装置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该传输流量的装置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请参见图6所示,该传输流量的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601、第二确定模块602、第一传输模块603和第二传输模块604。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601,用于在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确定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
第二确定模块602,用于从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
第一传输模块603,用于将需分担流量传输给第二转发设备,以使第二转发设备通过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需分担流量;
第二传输模块604,用于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待传输流量中除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602用于:
按照预设排序策略,将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在确定第i个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能够传输需分担流量时,则将第i个转发设备确定为第二转发设备,i为正整数且i小于或等于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转发设备的总数;或者,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从优先级最高的转发设备开始的至少两个转发设备为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模块603用于: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数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需分担流量的第一流量比值;
将需分担流量按照第一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模块603用于: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目标聚合口的各个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需分担流量的第二流量比例;
将需分担流量按照第二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602用于:
按照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越小优先级越高的排序方式,对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属于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传输流量是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是控制数据的排序方式,对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预先设定的排序顺序,对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601用于:
确定待传输流量是否满足预设丢包条件;
若满足预设丢包条件,则将待传输流量进行预定丢包处理,并根据丢包后的待传输流量和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需分担流量;
若不满足预设丢包条件,则根据待传输流量和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需分担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601用于:
确定待传输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或者,确定待传输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的时长达到预定时长;
其中,预设流量阈值为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或者,预设流量阈值为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的预设比例。
前述的传输流量的方法的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援引到本申请施例中的传输流量的装置所对应的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例如是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转发设备,该网络设备例如是路由器、交换机、网关设备等,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可以部署于堆叠系统中,例如是堆叠系统中的主设备或者是从设备。请参见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7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701与存储器7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7中是以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之间通过总线700连接为例,总线700在图7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70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703,该通信接口703例如是物理端口,通过该通信接口703可以传输流量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过执行存储器7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述的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701是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网络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网络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网络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7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堆叠系统传输流量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7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7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7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进一步地,该网络设备还包括帮助网络设备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704、用于存储操作系统705、应用程序706和其他程序模块707的大容量存储设备708。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4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709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710。其中显示器709和输入设备710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0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4连接到处理器701。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4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8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0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处理器7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8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该服务器包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大容量存储设备708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该网络设备包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700上的通信接口703连接到网络711,或者说,也可以使用通信接口703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通过对处理器701进行设计编程,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传输流量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的传输流量的方法的步骤,如何对处理器701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的传输流量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流量的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该网络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传输流量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堆叠系统包括的至少两个转发设备中的第一转发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
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所述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转发设备通过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以及
通过所述本地成员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除所述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分担策略,从所述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包括:
按照预设排序策略,将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在确定第i个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能够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时,则将所述第i个转发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转发设备,i为正整数且i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转发设备的总数;或者,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从优先级最高的转发设备开始的至少两个转发设备为所述第二转发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包括: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数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的第一流量比值;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按照所述第一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包括:
确定每个第二转发设备中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各个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的比例;
根据确定出的比例,确定各个第二转发设备可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的第二流量比例;
将所述需分担流量按照所述第二流量比例分割后分别传输给对应的第二转发设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排序策略,将所述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包括:
按照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可负载流量越小优先级越高的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的传输流量是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是控制数据的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者,
按照预先设定的排序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转发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包括:
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是否满足预设丢包条件;
若满足所述预设丢包条件,则将所述待传输流量进行预定丢包处理,并根据丢包后的待传输流量和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需分担流量;
若不满足所述预设丢包条件,则根据所述待传输流量和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需分担流量。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或者,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大于所述预设流量阈值的时长达到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为所述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或者,所述预设流量阈值为所述本地成员口能够传输流量的最大带宽的预设比例。
8.一种传输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需通过本地成员口传输的待传输流量满足分担传输触发条件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需分担传输的需分担流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本地成员口所属的目标聚合口关联的至少一个转发设备中确定第二转发设备;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需分担流量传输给所述第二转发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转发设备通过属于所述目标聚合口的成员口传输所述需分担流量;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成员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流量中除所述需分担流量外的流量。
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的步骤。
CN201911318580.8A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9956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8580.8A CN110995607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8580.8A CN110995607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5607A true CN110995607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8580.8A Pending CN110995607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56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7938A (zh) * 2021-06-18 2021-10-01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3890847A (zh) * 2021-09-26 2022-01-0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4070803A (zh) * 2021-12-28 2022-02-18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3611A1 (en) * 1998-07-08 2001-11-22 Shiri Kadambi High performance self balancing low cost network switching architecture based on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 shared memory
CN101110775A (zh) * 2007-07-06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整负荷分担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10763A (zh) * 2007-06-22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加权选择端口的方法
US20110280124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Stephen John Ung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Balancing of Management Traffic Over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3117946A (zh) * 2012-12-11 2013-05-2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基于隔离装置与隔离网关结合应用的流量分担方法
CN103532869A (zh) * 2012-07-03 2014-01-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分担方法及设备
CN104618254A (zh) * 2015-02-12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避免网络拥塞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06027416A (zh) * 2016-05-23 2016-10-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时空结合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6506396A (zh) * 2016-11-29 2017-03-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负载分担方法及汇聚设备
CN109104376A (zh) * 2018-07-16 2018-12-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转发方法、装置、堆叠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3611A1 (en) * 1998-07-08 2001-11-22 Shiri Kadambi High performance self balancing low cost network switching architecture based on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 shared memory
CN101110763A (zh) * 2007-06-22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加权选择端口的方法
CN101110775A (zh) * 2007-07-06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整负荷分担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280124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Stephen John Ung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Balancing of Management Traffic Over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3532869A (zh) * 2012-07-03 2014-01-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分担方法及设备
CN103117946A (zh) * 2012-12-11 2013-05-2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基于隔离装置与隔离网关结合应用的流量分担方法
CN104618254A (zh) * 2015-02-12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避免网络拥塞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06027416A (zh) * 2016-05-23 2016-10-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时空结合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6506396A (zh) * 2016-11-29 2017-03-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负载分担方法及汇聚设备
CN109104376A (zh) * 2018-07-16 2018-12-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转发方法、装置、堆叠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7938A (zh) * 2021-06-18 2021-10-01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3467938B (zh) * 2021-06-18 2024-05-17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3890847A (zh) * 2021-09-26 2022-01-0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3890847B (zh) * 2021-09-26 2023-04-25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4070803A (zh) * 2021-12-28 2022-02-18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7402B (zh) 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10995607A (zh) 一种传输流量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295519B2 (en) Method of 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flow control within a distributed switch fabric network
US9667570B2 (en) Fabric extra traffic
CN101707570B (zh) 一种vrrp场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设备
CN110830391A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集群系统
CN101873269B (zh) 数据转发设备和端口缓存的分配方法
US8989037B2 (en) System for performing data cut-through
CN112491700B (zh) 网络路径调整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11364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router
CN104639437A (zh) 堆叠系统中广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010343B (zh) 一种转发组播报文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66907A (zh) 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US9172653B2 (en) Sending request messages to nodes indicated as unresolved
CN102857436B (zh) 一种基于irf网络的流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365580B (zh) 服务质量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20785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nd-To-End Connections
Buzhin et al. Evalu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Delay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CN112272933B (zh) 队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318554A (zh) 网络传输方法及装置
Nithin et al. Efficient load balancing for multicast traffic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using SDN
CN113890847A (zh)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124579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5297065B (zh) 处理设备通信互连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95621B (zh) 一种选择上行口进行通信的方法和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