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5537B -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5537B
CN110995537B CN201911213075.7A CN201911213075A CN110995537B CN 110995537 B CN110995537 B CN 110995537B CN 201911213075 A CN201911213075 A CN 201911213075A CN 110995537 B CN110995537 B CN 110995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task
communication
delay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30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5537A (zh
Inventor
刘德高
熊源
刘益
谭清奎
郎飞
郑立兴
唐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azaki Me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azaki Me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azaki Me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azaki Me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30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5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5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5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5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5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所述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D1,任务发送芯片向任务响应芯片发送握手信号,所述握手信号包括第一时间戳;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记录第二时间戳,并返回握手应答信号至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后,记录第三时间戳;D2,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根据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计算各自的通信延迟时间;D3,生成延迟数据表,所述延迟数据表的字段包括,“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响应芯片”、存储的数据是通信延迟时间,所述通信延迟时间为半程通信延迟时间或全程通信延迟时间。

Description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组合仪表多采用单芯片方案或主从式通讯的多芯片方案。主从式多芯片方案的组成部件为:外部信号源(即车身模块),主芯片以及从芯片;且外部信号源,主芯片以及从芯片依次连接。工作时,主芯片接收外部信号源的数据,将数据处理好后(例如电源状态、驾驶模式、报警状态、通信状态、多媒体状态、外部传感器信息、具体显示数值信息等)发送给从芯片,从芯片单方面使用信息进行一些特定的工作(例如数据显示、声音播放)。且现有的多芯片通信方式中,主芯片发送信号给从芯片,一般在发送成功后即默认从芯片执行了该控制信号,或者收到从芯片的应答信号后认为从芯片执行了该控制信号,主芯片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主从芯片间的应答回复方式简单,若遭遇传输信号线路较多或两块芯片共同执行同等级逻辑处理功能的设计方案时,单一的“发送—应答”方式会导致双方状态失去同步。且在数据较多的情况下,芯片内部数据大多使用多线程进行更新,针对每一个发送数据的变化进行对应的接收应答是不现实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仪表多芯片方案应答不及时,不能很好地同步信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过多芯片之间的握手应答计算芯片间的通信延迟时间,再结合任务类型生成延迟数据表,计算同步延迟时间;本发明的目的之二为提供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通过采用上述通信延迟计算方法得到的延迟数据表来设计任务延迟,实现芯片间的任务同步;本发明的目的之三为提供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系统,芯片之间通过时间信号线传递时间信息,确认延迟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其中多芯片包括任务发送芯片和任务响应芯片,包括以下步骤:
D1,任务发送芯片向任务响应芯片发送握手信号,所述握手信号包括第一时间戳;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记录第二时间戳,并返回握手应答信号至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后,记录第三时间戳;
D2,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计算从任务发送芯片至任务响应芯片的半程通信延迟时间;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后,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计算任务发送芯片从发送到接收握手应答信号的全程通信延迟时间;
D3,生成延迟数据表,所述延迟数据表的字段包括,“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响应芯片”、存储的数据是通信延迟时间,所述通信延迟时间为半程通信延迟时间或全程通信延迟时间。
优选地,所述延迟数据表内的字段还包括“通信线路”。
优选地,所述延迟数据表内的字段还包括“任务类型”,所述任务类型用于表示芯片执行任务时运行程序的耗时时间。
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上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计算获得延迟数据表,在多芯片协力计算过程中,根据延迟数据表确定芯片的延迟时间,进行任务的延时处理。
优选地,所述多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还包括步骤S2,根据运行时采集的实时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运行时间调整延迟数据表内的通信延迟时间和/ 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采用限制最大步进逼近算法或PID等算法,来调整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
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系统,包括外部信号源、两个以上的芯片;外部信号源和芯片之间依次串联;外部信号源的信号通过导线分别传输至各芯片;各芯片之间通过任务数据传输线和时间传输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多芯片之间的握手应答计算芯片间的通信延迟时间,再结合任务类型生成延迟数据表,计算延迟时间,使用延迟的方式同步数据,降低了对通信握手应答的要求,程序设计难度低;
2、根据任务发送芯片和任务响应芯片等信息查询延迟数据表内的延迟时间,以调用该延迟时间,在多芯片协力计算过程中实现通信同步。
3、实时采集真实的延迟数据,以调整修改延迟数据表内的延迟时间,以验证延迟设计是否合理,实现快速同步的通信。
4、在设计中两块芯片不存在主从之分,可以全力挖掘芯片计算能力,提高芯片利用率,合理利用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1的双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2的双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3的双芯片闭环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其中多芯片可根据任务时间进程分为任务发送芯片和任务响应芯片,例如汽车此时需亮灯时实现语音播报信息的功能,此时第一芯片负责总的控制及语音播报功能,第二芯片负责亮灯操作,则需第一芯片发送信息给第二芯片,使第二芯片控制灯完成相应操作,同时,第一芯片执行语音播报功能;此时,第一芯片为任务发送芯片,第二芯片为任务响应芯片,其他应用情况于此类似。
具体的,延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任务发送芯片向任务响应芯片发送握手信号,所述握手信号包括第一时间戳;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记录第二时间戳,并返回握手应答信号至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后,记录第三时间戳;
第一时间戳为任务发送芯片向任务响应芯片发送信息的时刻;第二时间戳为任务响应芯片接受到握手信号的时刻;第三时间戳为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的时刻;
D2,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计算从任务发送芯片至任务响应芯片的半程通信延迟时间;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后,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计算任务发送芯片从发送到接收握手应答信号的全程通信延迟时间;
D3,生成延迟数据表,所述延迟数据表的字段有,“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响应芯片”、存储的数据是通信延迟时间,所述通信延迟时间为半程通信延迟时间或全程通信延迟时间。
通过握手通信的方式准确记录个芯片间的通信延迟时间,将延迟时间记录下来,以便后续通信时,不用再次进行握手通信,直接调用延迟数据表内的信息进行延迟,确认各芯片任务进程的同步。
握手信号通常应用于通讯双方进行身份验证和确认数据送达。在数字电路中,通信双方采用某个通讯规范(协议)来交换数据,它们的联络过程就叫“握手”,用来联络的信号就叫“握手信号”。本实施例将握手信号应用来采集芯片间的通信延时时间,并将该延时时间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各芯片调用延时数据进行任务进程的延时,实现各芯片任务进程的同步。
例如前述汽车需第二芯片完成亮灯后第一芯片才进行语音播报信息的功能;由于一般芯片的数据处理速度很快,程序运行时间可以根据程序预设的操作延时进行估计,通过握手操作得到准确的通信延时时间,第一芯片可以通过获得的通信延时时间加上程序延时时间作为语音播报信息的总延时时间;在延时后进行语音播报信息功能,实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的任务进程的同步。同时该通信延时时间可以存储于延时时间表内,之后通信时,不需要再进行握手通信,直接调用延时时间表内的数据,以便快速实现各芯片之间的通信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延迟数据表内的字段还包括“通信线路”,所述通信线路为串行或并行等通信方式。芯片之间可能采用多个通信线路进行通信,而不同通信线路可能耗时不同。为了准确得到不同任务时的通信延时,对采用不同通信线路的情况分开进行通信延时的计算和存储,例如串行或并行等通信的通信延时时间一般不同,针对不同通信线路分开计算通信延时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延迟数据表内的字段还包括“任务类型”,所述任务类型用于表示芯片执行任务时运行程序的耗时时间。芯片有时无需等待其他芯片的任务完成,等其他芯片收到信息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此时不用考虑芯片执行任务时的程序设计延时;但是某些需待其他芯片执行任务后,再执行任务,此时需要考虑芯片执行任务时的程序设计延迟时间。延迟数据表内存储有程序设计延迟时间,可以方便调用数据,更快的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任务一般分为“普通”,“高响应,低可靠”以及“低响应,高可靠类”等类型。对不同类型的任务采用不同的程序设计延迟时间。“普通”即使用通用的程序设计延迟时间,并加上对应线路延迟来得到最后的延迟时间。而“高响应、低可靠”类别和“低响应,高可靠”类别,分别减少、增加了程序设计延迟时间,来适应不同的通信任务。例如,按键任务需要高响应,但其可靠性要求不高。而电源状态信息变化后,因为有大量信息需要更新,要求响应速度不高,但可靠性要求高。
通过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准确计算芯片之间通信的通信延迟时间和/或芯片处理各任务的程序设计延迟时间,为后续通讯过程调整程序的延迟时间提供数据支持,使程序延迟时间的设置更合理。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实施例1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计算获得延迟数据表,在多芯片协力计算过程中,根据延迟数据表确定芯片的延迟时间,进行任务的延时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2,根据运行时采集的实时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运行时间调整延迟数据表内的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程序运行过程中周期性的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进行的延迟数据的采集,以对延迟数据表内的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进行调整修正。延迟时间过长,会增加等待时间,芯片的操作可能失去时效性;若延迟数据表内的通信延迟时间小于实际延迟时间,则会导致同步失败。因此在保证任务进程同步成功的目的之下对延迟时间进行调整,减少延迟时间,实现快速同步的通信;或增大对应延迟时间,确保同步成功率。进一步地,可采用限制最大步进逼近算法或PID等算法,来调整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可采用常见的数据调整算法来对数据进行调整,以得到合适的延迟时间,实现快速同步的通信。进一步地,延迟数据表内存储的信息还包括冗余量。延迟时间为一个数值,而实际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运行时间与延迟数据表内的数据进行比较时,通常是确认实际数值与延迟数据表内存储的延迟时间的差值是否在一个预设范围内,超出该范围则需对延迟数据表内的数据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该预设范围通过延迟数据表内的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运行时间和冗余量来确认,以更好地调整延迟数据表内的数据,实现快速同步的通信。
采用限制最大步进逼近算法来调整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时,可以搭配滤波算法以更好地调整延迟时间。本实施例以采用限制最大步进逼近和窗口滤波算法,来调整通信延迟时间为例进行解释。
每次延迟采集后,都需要对延迟数据表中对应的数据进行判断,但并不是直接使用该次采集的值对延迟数据进行调整,而是使用窗口滤波方式对之前一段时间采集的值进行滤波。滤波后得到的值与表中对应延迟数据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范围。例如本实施例设计的上阈值为-Xms,下阈值为-(X+30)ms,X为对应通信任务种类的冗余量。若超过,则以特定步进值逼近。(例如,表中数据为150ms,对应X为30ms,步进值为5ms,实际采集时间是140ms,140大于150-30,所以表中数据会增加5变为155ms,若下次采集仍140ms,表中数据继续增加5,若采集值未变,表中数据会一直到增加到170ms。
通过实施例1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计算获得延迟数据表,在多芯片协力计算过程中,根据任务发送芯片和任务响应芯片等信息查询延迟数据表内的延迟时间,以调用该延迟时间,在多芯片协力计算过程中实现通信同步。同时实时采集真实的延迟数据,以调整修改延迟数据表内的延迟时间,以验证延迟设计是否合理,实现快速同步的通信。
本实施例,使用延迟的方式同步数据,降低了对通信握手应答的要求,程序设计难度低。本实施例不需要时刻采用可靠连接型的握手通信,一般直接调用延迟数据表内的数据采用延迟的方式实现各芯片任务进程的同步,因此减少了芯片间的通信任务,降低了对芯片应答的要求。同时由于减少了可靠连接握手方式的针对性设计,大大减少对通信协议的设计要求和编程体量,程序设计难度低。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系统,包括外部信号源、两个以上的芯片;外部信号源和芯片之间依次串联;外部信号源的信号通过导线分别传输至各芯片;各芯片之间通过任务数据传输线和时间传输线连接。
本系统多芯片通信系统的结构图中,外部信号通过总线(车身CAN信号) 或硬线(例如SPI、UART、IO硬线,用于传输各传感器信号或车身控制信号) 传输至各芯片,芯片间通过任务数据传输线传输任务处理方面的信息,同时通过时间传输线进行握手通信,传输各时间戳信息。系统运行时,根据时间戳信息,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计算延迟时间,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实现各芯片间通信的同步。
本系统使用延迟的方式同步数据,降低了对通信握手应答的要求和程序设计难度低。并且针对不同线路自动计算分配不同的延迟,适用性高,更高的针对性。除此之外在设计中两块芯片不存在主从之分,可以全力挖掘芯片计算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则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替换、变型以及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其中多芯片包括任务发送芯片和任务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D1,任务发送芯片向任务响应芯片发送握手信号,所述握手信号包括第一时间戳;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记录第二时间戳,并返回握手应答信号至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后,记录第三时间戳;
D2,任务响应芯片接收握手信号后,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计算从任务发送芯片至任务响应芯片的半程通信延迟时间;任务发送芯片接受到握手应答信号后,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计算任务发送芯片从发送到接收握手应答信号的全程通信延迟时间;
D3,生成延迟数据表,所述延迟数据表的字段包括,任务发送芯片、任务响应芯片、存储的数据是通信延迟时间,所述通信延迟时间为半程通信延迟时间或全程通信延迟时间;
所述延迟数据表内的字段还包括通信线路;
所述延迟数据表内的字段还包括任务类型,所述任务类型用于表示芯片执行任务时运行程序的耗时时间。
2.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计算获得延迟数据表,在多芯片协力计算过程中,根据延迟数据表确定芯片的延迟时间,进行任务的延时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2,根据运行时采集的实时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运行时间调整延迟数据表内的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芯片闭环通信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采用限制最大步进逼近算法或PID等算法,来调整通信延迟时间和/或程序设计延迟时间。
5.一种多芯片闭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信号源、两个以上的芯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通信同步方法;外部信号源和芯片之间依次串联;外部信号源的信号通过导线分别传输至各芯片;各芯片之间通过任务数据传输线和时间传输线连接。
CN201911213075.7A 2019-12-02 2019-12-02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10995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3075.7A CN110995537B (zh) 2019-12-02 2019-12-02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3075.7A CN110995537B (zh) 2019-12-02 2019-12-02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5537A CN110995537A (zh) 2020-04-10
CN110995537B true CN110995537B (zh) 2023-02-03

Family

ID=70089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3075.7A Active CN110995537B (zh) 2019-12-02 2019-12-02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5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9589B (zh) * 2020-07-22 2022-05-2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07394B (zh) * 2021-06-10 2023-03-10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73944A (zh) * 2024-03-13 2024-04-12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延时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5274A (zh) * 2008-07-21 2009-02-11 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led芯片级联信号的单线传输方法
CN102158371A (zh) * 2011-04-12 2011-08-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fd的链路性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3747479A (zh) * 2013-12-30 2014-04-23 李炜峰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JP2014202734A (ja) * 2013-04-10 2014-10-27 株式会社小野測器 スレーブ装置、マスタ・スレーブシステム、および時刻同期方法
CN108599887A (zh) * 2018-04-24 2018-09-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差计算方法和转发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2844B2 (en) * 2005-02-11 2008-06-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to self-synchronize clocks on multiple chips in a system
CN102244603B (zh) * 2010-05-11 2014-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承载时间的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1746203B1 (ko) * 2014-11-03 2017-06-21 (주)에프씨아이 멀티 칩 시스템에서 칩들 간의 클럭 신호의 위상차 보상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5274A (zh) * 2008-07-21 2009-02-11 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led芯片级联信号的单线传输方法
CN102158371A (zh) * 2011-04-12 2011-08-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fd的链路性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JP2014202734A (ja) * 2013-04-10 2014-10-27 株式会社小野測器 スレーブ装置、マスタ・スレーブシステム、および時刻同期方法
CN103747479A (zh) * 2013-12-30 2014-04-23 李炜峰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8599887A (zh) * 2018-04-24 2018-09-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差计算方法和转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5537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5537B (zh) 多芯片闭环通信延迟计算方法、通信同步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8632015B (zh) 从动装置、串行通信系统以及串行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3377083B (zh) 用于运行冗余的自动化系统的方法
US9047262B2 (en) Semiconduct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 time-trigger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143345A1 (en) Schematizing of messages in distributed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system
US20100054282A1 (e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the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 host processor of a participant in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8290663B2 (en) Vehic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vehicl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vehicle control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U2013330114A1 (en) Synchronization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b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dopting 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105049309A (zh) 基于powerlink实时以太网的伺服驱动器同步方法
CN102869086A (zh) 调整信号发送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57343A (zh) 一种用于天线校准射频远端单元端的数据同步方法
US20200201808A1 (en)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data transfer on serial interfaces
CN107918595B (zh) 控制设备、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控制设备
CN103369662A (zh) 适配器、基带处理单元和基站系统
CN108666990A (zh) 一种电网差动保护方法及系统
US201600072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78021B (zh) 用于控制器的计算单元及其操作方法
WO2020238764A1 (zh) 时序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115133A (zh) 一种基于内部通信的多芯片五轴伺服驱控系统及方法
CN112558685A (zh) 一种配电终端模块间对时同步的方法
CN11750172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18217375U (zh) 一种针对大批量被控接收器的精确同步调度装置
CN116155843B (zh) 一种基于pynq的脉冲神经网络芯片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513382B (zh) 一种基于网卡的实时以太网现场总线网络数据包处理方法
CN111769825B (zh) 一种信号过滤方法及信号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Degao

Inventor after: Xiong Yuan

Inventor after: Liu Yi

Inventor after: Tan Qingkui

Inventor after: Lang Fei

Inventor after: Zheng Lixing

Inventor after: Tang Yanjie

Inventor before: Xiong Yuan

Inventor before: Tan Qingkui

Inventor before: Liu Yi

Inventor before: Lang F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Lixing

Inventor before: Tang Yanji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