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4183B -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4183B
CN110994183B CN201911372857.5A CN201911372857A CN110994183B CN 110994183 B CN110994183 B CN 110994183B CN 201911372857 A CN201911372857 A CN 201911372857A CN 110994183 B CN110994183 B CN 110994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ignal receiving
transmission member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28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4183A (zh
Inventor
张巧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28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4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4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包括驱动装置和信号收发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信号收发装置转动,信号收发装置具有信号处理面,信号处理面与信号收发装置的转轴倾斜设置或者平行设置。本发明公开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利用信号收发装置上的信号处理面来接收天线的信号,当用户在高频率且无规律地调整方向时,驱动装置会驱动信号收发装置转动,以使信号处理面的朝向发生变化,确保信号处理面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天线信号,从而避免通信质量降低,进而保证用户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 broadband,eMBB)应用场景,主要是面向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数据卡等;5G手机终端需要满足eMBB场景的关键技术特性,包括高数据速率,高流量密度,高速移动适应性;低功耗大连接(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MTC)场景,主要面向海量的物联网通信;低时延高可靠(ultrareliablelow latency,uRLLC)应用场景,主要是面向远程医疗和V2X如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应用。
对于5G天线特别是6GHz以上频段的天线设计,由于频率的增大使得路径损耗很大,为了缓和甚至抵抗很高的路径损耗,往往会使用到方向性高的天线如天线阵列等。天线阵列有更高的指向性,使更多能量集中到特定方向,因此可以提高峰值增益。从而获得更好的传输能力来抵抗很高的路径损耗。
天线阵列拥有很高的峰值增益,意味着有很高的方向性,但往往导致天线阵列的波束宽度窄,从而有效覆盖范围也窄。
在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往往会高频率且无规律地调整方向,从而放大了天线覆盖范围窄的缺陷。当电子设备天线有效覆盖方向偏离基站方向时,可能会引起通信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通信质量降低,导致客户体验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包括:
驱动装置;以及
信号收发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信号收发装置转动,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具有信号处理面,所述信号处理面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的转轴倾斜设置或者平行设置。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如上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
若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信号收发装置转动,以使所述信号接收强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利用信号收发装置上的信号处理面来接收天线的信号,当用户在高频率且无规律地调整方向时,驱动装置会驱动信号收发装置转动,以使信号处理面的朝向发生变化,确保信号处理面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天线信号,从而避免通信质量降低,进而保证用户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公开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驱动装置;110-驱动单元;120-传动组件;121-第一传动件;122-第二传动件;200-信号收发装置;210-信号处理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包括驱动装置100和信号收发装置200。
信号收发装置200安装于驱动装置100的输出端,驱动装置100用于驱动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信号收发装置200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处理面210,其中,至少有一个信号处理面210与信号收发装置200的转轴倾斜设置或者平行设置,或者信号处理面210至少有一部分与信号收发装置200的转轴倾斜设置或者平行设置,以使信号收发装置200在转动的过程中,信号处理面210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更好的与5G天线进行信号的传递。
本发明公开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利用信号收发装置200上的信号处理面210来接收天线的信号,当用户在高频率且无规律地调整方向时,驱动装置100会驱动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以使信号处理面210的朝向发生变化,确保信号处理面210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天线信号,从而避免通信质量降低,进而保证用户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00包括驱动单元110和传动组件120,驱动组件安装在驱动单元110的输出端,信号收发装置200安装在传动组件120的输出端。当驱动单元110启动,驱动单元110带动传动组件120运行,此时传动组件120带动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从而使信号处理面210的朝向发生改变。
驱动单元110可以是线性马达或者伺服电机等可以控制的电动机。
其中,传动组件120可以包括第一传动件121和第二传动件122,第一传动件121安装于驱动单元110的输出端,第二传动件122与第一传动件121连接,且第一传动件121在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二传动件122传动。第二传动件122可以是直接与信号收发装置200连接,且第二传动件122能够驱动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当然,传动组件120只设置两个传动件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且已经能够使信号收发装置200在转动时,令信号处理面210的朝向发生改变。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110与信号收发装置200之间采用更多的传动件来连接也是可以的。
第二传动件122与第一传动件121之间可以是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在第二传动件122和第一传动件121的一者上设置螺纹,而在另一个者上设置与该螺纹配合的齿,以形成蜗轮蜗杆结构,或者第二传动件122与第二传动件122采用齿轮啮合,都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以螺纹和齿的配合为例,即在第一传动件121上设置螺纹,在第二传动件122上设置与之配合的齿,或者在第二传动件122上设置螺纹,在第一传动件121上设置与之配合的齿,以此来实现第一传动件121与第二传动件122之间的动能传递。
在此情况下,第一传动件121在带动第二传动件122转动时,第一传动件121的转轴与第二传动件122的转轴相互倾斜,且第一传动件121的转轴与第二传动件122的转轴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由于信号收发装置200是与第二传动件122同步转动,因此,第二传动件122与驱动单元110以及第一传动件121之间可以不用直线排布,这样就便于根据实际产品的空间情况,来确认信号收发装置200和驱动单元110等模块的摆放位置,有效利用空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优实施方式,可以让第一传动件121的转轴与第二传动件122的转轴垂直设置,这样在对螺纹进行加工时更加方便,且在对第二传动件122与驱动单元110以及第一传动件121的相对位置进行布置时,能结构更多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让第一传动件121的转动半径小于第二传动件122的转动半径。此时可以将螺纹设置在第一传动件121上,而将齿设置在第二传动件122上。此时,第一传动件121为蜗杆,而第二传动件122为齿轮。第一传动件121和第二传动件122的旋转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是逆时针旋转,利用第一传动件121和第二传动件122的相对空间位置改变旋转平面。
而且第一传动件121上的螺纹与第二传动件122上的齿数之间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第一传动件121转动一次转动带动一个齿位,或者第一传动件121转动一次带动多个齿位,本实施例中的齿位指第二传动件122转动一个齿的角度时所发生的位置改变。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收发装置200可以是天线模组或者信号接收器等信号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
用户在使用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且高频率而无规律地调整方向时,利用驱动装置100可以驱动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从而令信号处理面210的朝向发生改变,随着信号处理面210的朝向的改变,可以让电子设备的天线有效覆盖方向转动至朝向基站的方向,从而及时提高通信质量,避免给客户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包括如下部步骤:
步骤一:获取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
具体地,在电子设备正常运行时,处理器对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
步骤二:当处理器获取到的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阈值时,处理器继续对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进行监控;
当处理器获取到的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处理器控制驱动装置100启动,驱动装置100启动后,带动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信号处理面210在转动的过程中,会由偏离基站的方向逐渐朝向基站的方向转动,以使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达到预设阈值,保证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其中,预设的阈值可以根据不同电子设备设定为不同的值,保证电子设备在该阈值以上时,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三,在此步骤中,处理器获取到的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达到预设的阈值后,处理器会控制驱动装置100停止或者保持驱动装置100的停止状态。
即当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由小于预设的阈值转变为达到预设的阈值,那此时处理器会控制驱动装置100停止;当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持续保持在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阈值,那此时电子设备不对驱动装置100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即此时驱动装置100保持在停止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智能手表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装置(100),所述驱动装置(100)包括驱动单元(110)和传动组件(120),所述传动组件(120)包括第一传动件(121)和第二传动件(122),所述第一传动件(12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22)的轴线异面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121)安装于所述驱动单元(11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传动件(122)与所述第一传动件(121)连接;以及
信号收发装置(200),所述第二传动件(122)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200)连接,以使所述信号收发装置(200)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22)同步转动,当用户在高频率且无规律地调整方向时,所述驱动装置(100)驱动所述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所述信号收发装置(200)具有信号处理面(210),所述信号处理面(210)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200)的转轴倾斜设置或者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2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22)的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21)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件(122)的转动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21)为蜗杆,所述第二传动件(122)为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200)包括天线模组,所述信号处理面(210)位于所述天线模组。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
7.一种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
若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00)驱动所述信号收发装置(200)转动,以使所述信号接收强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
CN201911372857.5A 2019-12-27 2019-12-27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994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2857.5A CN110994183B (zh) 2019-12-27 2019-12-27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2857.5A CN110994183B (zh) 2019-12-27 2019-12-27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183A CN110994183A (zh) 2020-04-10
CN110994183B true CN110994183B (zh) 2022-03-25

Family

ID=7007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2857.5A Active CN110994183B (zh) 2019-12-27 2019-12-27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418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4654A (zh) * 2010-05-11 2010-08-25 四川省视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自动寻星室内天线
KR20110023250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신 감도 제어 장치 및 그의 수신 감도 제어 방법
CN108666760A (zh) * 2018-05-03 2018-10-16 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终端天线、天线转动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970C (zh) * 2002-09-27 2006-03-0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天线的电子产品
KR100568303B1 (ko) * 2004-06-30 2006-04-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안테나 구동장치
CN1972010A (zh) * 2005-11-23 2007-05-30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自动调整方法及其系统
CN1980071A (zh) * 2005-12-01 2007-06-13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态调整天线方向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CN104659484B (zh) * 2015-02-03 2018-06-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可拆分式天线设备、控制天线设备旋转的方法及装置
JP6566490B2 (ja) * 2017-05-09 2019-08-28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子機、無線子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23250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신 감도 제어 장치 및 그의 수신 감도 제어 방법
CN101814654A (zh) * 2010-05-11 2010-08-25 四川省视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自动寻星室内天线
CN108666760A (zh) * 2018-05-03 2018-10-16 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终端天线、天线转动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iFi终端漫游原理及实现";胡程;《信息通信》;2017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183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2273B1 (en) Dynamically optimized smart antenna system
US6486832B1 (en) Direction-agile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2671143Y (zh) 天线和包括该天线的射频模块
EP1414107A1 (en) Built in antenna apparatus
CN107615091B (zh) 一种波束信号跟踪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3809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756098A (zh) 具有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8448229A (zh) 天线系统及通讯终端
US10367259B2 (en) Antenna with enhanced azimuth gain
EP4231453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5065387B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01174732B (zh) 宽频带背射螺旋天线
CN110994183B (zh) 信号接收角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U2002232896A1 (en) Direction-agile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4274018A1 (en) Semi-closed wireless data transfer for rotary joints
CN11143088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413666B (zh) 嗅探器的数据监听方法及嗅探器、存储介质、终端
US9397394B2 (en) Antenna arrays with modified Yagi antenna units
US20200176874A1 (en) Antenna,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015124A (ko) 다중 빔 송신을 위한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214754171U (zh) 一种可以增强信号强度的pcb板天线
JP4811807B2 (ja) アンテナ、アンテナ設計装置、アンテナ設計方法及びアンテナを生産する方法
CN219321609U (zh) 一种六自有度的天线面阵列装置
KR102133216B1 (ko) 전자파 인체 흡수율 저감형 단일 안테나를 통한 스마트 빔 조향장치 및 방법
WO2024104050A1 (zh) 一种移相器、天线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