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9229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9229A
CN110989229A CN201911371506.2A CN201911371506A CN110989229A CN 110989229 A CN110989229 A CN 110989229A CN 201911371506 A CN201911371506 A CN 201911371506A CN 110989229 A CN110989229 A CN 110989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display
light emitting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15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9229B (zh
Inventor
李巍
刘育豪
程爽
党瑞璇
牛晶华
戴铭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15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9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9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9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89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9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学元件设置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调光膜;所述第一调光膜通电时呈透光状态,未通电时呈光栅结构。由于第一调光膜通电时呈透光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偏光片且偏光片起到阻挡外界环境光的作用,外界环境光几乎均可透过第一调光膜入射至第一显示区,入射至第一显示区的光通量增加,提高了光学元件对外界环境光的捕捉能力,提高了感光效果。当第一调光膜不通电时,第一调光膜呈光栅结构,与偏光片一样的作用,能够吸收外界环境光,解决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可见问题,且无需额外设置偏光片,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面屏是手机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手机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随着通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进行视频会议、通话及自拍。目前全面屏手机搭载摄像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手机屏幕上方都留有一定缺口来安置摄像头,还有一种是将摄像头内置于手机内,通过可伸缩支撑件实现摄像头的伸出和收缩。
如果在手机屏幕上方都留有一定缺口来安置摄像头,需要在显示屏上挖孔,因此该区域只能用于拍摄。无法进行画面显示;如果利用可伸缩支撑件实现摄像头的伸出和收缩,防水性较差,且伸缩摄像头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其实用性和耐久性仍待进一步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实现全面屏显示,并增加摄像模式下接收的光通量,提高摄像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学元件设置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调光膜;
所述第一调光膜通电时呈透光状态,未通电时呈光栅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学元件设置区,在第一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第一调光膜,当第一调光膜通电时,第一调光膜呈透光状态,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调光膜入射至第一显示区,光学元件获取外界环境光,以实现第一显示区执行拍摄等功能,同时,面板内的光束也可以透过第一调光膜从第一显示区出射至外界环境,以实现拍摄感光区域执行显示,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同时,由于第一调光膜通电时呈透光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偏光片且偏光片起到阻挡外界环境光的作用,外界环境光几乎均可透过第一调光膜入射至第一显示区,入射至第一显示区的光通量增加,提高了光学元件对外界环境光的捕捉能力,提高了感光效果。当第一调光膜不通电时,第一调光膜呈光栅结构,与偏光片一样的作用,能够吸收外界环境光,解决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可见问题,且无需额外设置偏光片,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电时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不通电时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调光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BB’方向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调光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沿BB’方向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通电时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不通电时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
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第一显示区110复用为光学元件设置区,第一显示区110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调光膜130。第一调光膜130通电时呈透光状态,未通电时第一调光膜130呈光栅结构。
具体的,如图2所示,当第一调光膜130通电时,第一调光膜130呈透光状态,外界环境发出的光束部分入射至第一调光膜130,记为入射光I1(图中实线箭头所示),入射光I1能够穿过第一调光膜130并入射至第一显示区110,第一显示区110复用为光学元件设置区,对应第一显示区110处会设置有光学元件,因此,光学元件能够接收入射光I1,以实现图像拍摄等功能;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显示面板内部也能够发光,记为入射光I2(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入射光I2能够透过第一调光膜130射出至外界环境,实现第一显示区的画面显示。如图3所示,当第一调光膜130不通电时,第一调光膜130呈光栅结构,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显示面板内部发出光束,入射至第一调光膜130的光束记为入射光I2,入射至第一调光膜130透光区域(光栅结构中的缝隙)的光束仍然能够出射至外界环境,实现第一显示区的画面显示。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即光学元件设置区也能够进行显示。此外,通过在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一调光膜,第一调光膜在通电状态下为透光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偏光片且偏光片起到阻挡外界环境光的作用,外界环境光几乎均可透过第一调光膜入射至第一显示区,即大部分外界环境光可以入射至第一显示区处对应的光学元件,入射至第一显示区的光通量增加,提高了光学元件对外界环境光的捕捉能力,提高了感光效果。
当第一调光膜130不通电时,第一调光膜130呈光栅结构,外界环境发出的光束入射至第一调光膜130,记为入射光I1(图中实线箭头所示),入射光I1部分入射至光栅结构的透光区域,部分入射至光栅结构的不透光区域,入射至透光区域的光束能够穿过第一调光膜130,入射至非透光区域的光束则被第一调光膜130吸收,入射至透光区域的光束穿过第一调光膜130出射至显示面板内部,记为出射光O1,出射光O1光强仅为入射光I1光强的一半,出射光O1在显示面板内部被金属膜层反射后再次入射至第一调光膜130,再次入射至第一调光膜130的光束记为入射光I3(图中未示出),穿过第一调光膜130并出射至外界环境的出射光记为出射光O3(图中未示出),出射光O3光强仅为入射光I3光强的一半,出射光O1在显示面板内部的传输过程中,各膜层均会对其吸收,出射光O3光强小于出射光O1光强,即出射光O3光强远远小于入射光I1光强的25%,也就是说,外界环境光两次经过第一调光膜130后出射至外界环境中的光强比较小,因此在第一调光膜30未通电时,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可见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第一调光膜130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一样,因此无需再额外设置偏光片,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
可选的,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
具体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显示区120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140。外界环境发出的光束,部分入射至偏光片140后,被调制为沿特定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入射至显示面板内部,并在显示面板内部经过各膜层的反射、折射、散射后再次入射至偏光片140,入射至偏光片140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最初入射至偏光片140并被调制为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不同,因此无法透过偏光片140出射至外界环境,所以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光被显示面板内部金属反射后的可见问题。
偏光片140结构有多种,例如偏光片140可以包括线偏振片和1/4波片;1/4波片位于线偏振片和显示面板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还可以设置第二调光膜。
可选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可以是第一调光膜130通电时,第一显示区110可同时执行摄像模式和显示模式;第一调光膜130未通电时,第一显示区110执行显示模式。由于第一调光膜130通电时呈透光状态,因此外界环境光以及显示面板发出的光都可以经过第一调光膜130,因此在第一调光膜130通电时,第一显示区110可同时执行摄像模式和显示模式。由于第一调光膜130未通电时,呈光栅结构,此时第一调光膜130会遮挡大部分外界环境光,而设置光学元件的第一显示区所占面积小,即使第一调光膜130未通电时遮挡部分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由于该区域较小,对整个画面的显示影响减小,所以此时只执行显示模式。
可选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还可以是第一调光膜通电时,第一显示区执行摄像模式;第一调光膜未通电时,第一显示区执行显示模式。
当第一调光膜130通电时,第一调光膜130呈透光状态,在此状态下,外界环境光进入第一显示区后,有可能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穿过显示面板出射至外界环境,若此时第一显示区执行显示模式,则有可能出现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反射可见的问题,因此可以在第一调光膜130通电时,第一显示区仅执行摄像模式,而在第一调光膜未通电时,第一显示区执行显示模式。
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调光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调光膜13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调光区131;相邻第一调光区131之间为透光区132。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调光区131呈阵列排布,相邻第一调光区131之间为透光区。第一调光膜不通电时,第一调光区131呈遮光状态,透光区132呈透光状态,因此整个第一调光膜呈光栅结构,对入射至第一调光膜的光束进行调制;第一调光膜通电时,第一调光区131的状态发生改变,呈透光状态,透光区132也呈透光状态,因此整个第一调光膜呈透光状态。图5示例性说明第一调光膜的结构,并不限制第一调光区131的具体排布。
可选的,图6为图5沿BB’方向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第一调光膜包括第一透明基底141和第二透明基底142。
第一透明基底141朝向第二透明基底14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151;第二透明基底142朝向第一透明基底1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152;第一电极层15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511;第二电极层152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521;多个第一电极1511和多个第二电极1521一一正对设置且位于第一调光区131;第一电极1511和第二电极1521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60。
第一调光区131中的第一电极1511以及第二电极1521加电时,第一调光区131呈透光态;第一调光区131中的第一电极1511以及第二电极1521未加电时,第一调光区131呈遮光态。
具体的,第一调光区131的第一电极1511和第二电极1521未通电时,液晶层160不透光,外界环境中入射至液晶层160的光束不能穿过液晶层160,此时第一调光区131阻挡入射光束,即第一调光区131呈遮光态。第一调光膜呈光栅结构,外界环境光两次经过第一调光膜后出射至外界环境中的光强比较小,因此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可见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第一调光区131的第一电极1511和第二电极1521通电时,液晶层160透光,外界环境中入射至液晶层160的光束能够穿过液晶层160,此时第一调光区131能够透过入射光束,即第一调光区131呈透光态,整个第一调光膜呈透光状态,外界环境中入射至第一调光膜上的光束均能够穿过第一调光膜入射至第一显示区。
可选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21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10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221。
第一调光膜130位于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
对应每个有机发光元件221所在区域设置多个第一调光区131。
具体的,有机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束部分入射至第一调光膜130的第一调光区131,部分入射至相邻第一调光区131之间的透光区,第一调光区131包括液晶,入射至第一调光区131的入射光,其中,入射角大于临界角θc1的入射光发生全反射,θc1=arcsin(n2/n1),n1为第一显示区与第一调光膜接触部分的折射率;透光区包括空气,入射至相邻第一调光区131的透光区的入射光,其中,入射角大于临界角θc2的入射光发生全反射,θc2=arcsin(n0/n1)。由于空气的折射率n0小于液晶分子的折射率n2,临界角θc1大于临界角θc2,因此入射至第一调光区131并发生全反射的光束少于入射至相邻第一调光区131之间的透光区并发生全反射的光束,即第一调光区131的出光量大于相邻第一调光区131之间的透光区的出光量,增加内部光线的导出,有利于提高光提取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应每个有机发光元件221所在区域设置多个第一调光区131,能够增加显示面板内部光线的导出,提高画面显示的亮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调光区131位于相邻有机发光元件221的间隙所在区域,如图8所示。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21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10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221。
第一调光膜130位于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
第一调光区131位于相邻有机发光元件221的间隙所在区域。
具体的,第一调光区131位于相邻有机发光元件221的间隙所在区域,即相邻第一调光区131之间的透明区设置于有机发光元件221对应的区域,有机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束入射至透明区并从透明区射出,减小第一调光膜130对显示板内部光线的遮挡,提高画面显示的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第一调光区131之间的透光区的尺寸,可以小于有机发光元件221的尺寸,也可以与有机发光元件221的尺寸相近,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7、图8,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21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10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背离述阵列基板210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层230;第一调光膜130位于封装层23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
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221,由于有机发光元件221容易受外界水汽的影响,因此可以在有机发光元件221上覆盖封装层230,封装后在封装层23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设置第一调光膜130。
可选的,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二调光膜。
具体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显示区120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二调光膜170。第一调光膜130以及第二调光膜170未加电时,第一显示区110以及第二显示区120执行显示模式;第一调光膜130加电时,第一显示区110执行摄像模式。
第二调光膜170未加电时,第二调光膜170呈光栅结构,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显示面板内部发出光束,入射至第二调光膜170的光束记为入射光I3,入射至第二调光膜170透光区域(光栅结构中的缝隙)的光束能够出射至外界环境,实现第二显示区120的画面显示,即第二显示区120执行显示模式,同理第一调光膜130未加电时,第一显示区110执行显示模式,当第一调光膜130加电时,第一调光膜130呈透光状态,第一显示区110可以接收外界环境光进行图像拍摄,即第一显示区110执行摄像模式。
可选的,第二调光膜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调光区171;相邻第二调光区171之间为透光区172。
示例性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调光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调光区171呈阵列排布,相邻第二调光区171之间为透光区172。第二调光膜不通电时,第二调光区171在呈不透光状态,透光区172呈透光状态,因此整个第二调光膜呈光栅结构,对入射至第二调光膜的光束进行调制;第二调光膜通电时,第二调光区171的状态发生改变,呈透光状态,透光区172也呈透光状态,因此整个第二调光膜呈透光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二调光区171的具体排布。
可选的,图11为图10沿BB’方向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第二调光膜包括第一透明基底181和第二透明基底182;第一透明基底181和第二透明基底18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00,且液晶层1000位于第二调光区171。
第一透明基底181朝向第二透明基底18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191;第二透明基底182朝向第一透明基底18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192;第一电极层19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911;第二电极层192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921;多个第一电极1911和多个第二电极1921一一正对设置且位于第二调光区171;第一电极1911和第二电极1921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00;
第二调光区171中的第一电极1911以及第二电极1921未加电时,第二调光区171呈遮光态。
具体的,第二调光区171的第一电极1911和第二电极1921未通电时,入射至液晶层1000的光束不能穿过液晶层1000,此时第二调光区171阻挡入射光束,即第二调光区171呈遮光态。第二调光区171的第一电极1911和第二电极1921通电时,入射至液晶层1000的光束能够穿过液晶层1000,此时第二调光区171可以透过入射光束,即第二调光区171呈透光态。
可选的,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21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10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221。
第二调光膜170位于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
第二调光区171位于相邻有机发光元件221的间隙所在区域。
具体的,第二调光区171位于相邻有机发光元件221的间隙所在区域,即相邻第二调光区171之间的透明区设置于有机发光元件221对应的区域,有机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束入射至透明区并从透明区射出,减小第二调光膜170对显示板内部光线的遮挡,提高画面显示的亮度。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2,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1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10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层230;第二调光膜170位于封装层23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
有机发光元件阵列22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221,由于有机发光元件221容易受外界水汽的影响,因此可以在有机发光元件221上覆盖封装层230,封装后在封装层230背离阵列基板210的一侧设置第二调光膜170。
可选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银纳米线、石墨烯或碳纳米管。为了确保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常用的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银纳米线、石墨烯或碳纳米管。
可选的,第一透明基底以及第二透明基底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乙烯醇。本发明实施例选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乙烯醇柔性等透明柔性材料制作调光膜的第一透明基底以及第二透明基底,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同时满足对调光膜的柔性需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显示面板1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也可以为电视机、显示区、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学元件设置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调光膜;
所述第一调光膜通电时呈透光状态,未通电时呈光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膜通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可同时执行摄像模式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调光膜未通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执行显示模式;
或者,所述第一调光膜通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执行摄像模式;所述第一调光膜未通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执行显示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膜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调光区;相邻所述第一调光区之间为透光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膜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和第二透明基底;
所述第一透明基底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透明基底朝向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一一正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调光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
所述第一调光区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加电时,所述第一调光区呈透光态;所述第一调光区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未加电时,所述第一调光区呈遮光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调光膜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对应每个所述有机发光元件所在区域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调光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调光膜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调光区位于相邻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间隙所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背离所述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层;所述第一调光膜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二调光膜;
所述第一调光膜以及所述第二调光膜未加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执行显示模式;
所述第一调光膜加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执行摄像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膜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调光区;相邻所述第二调光区之间为透光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膜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和第二透明基底;
所述第一透明基底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透明基底朝向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一一正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调光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
所述第二调光区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未加电时,所述第二调光区呈遮光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
所述第二调光膜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调光区位于相邻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间隙所在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有机发光元件阵列;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阵列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层;所述第二调光膜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5或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银纳米线、石墨烯或碳纳米管。
15.根据权利要求5或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乙烯醇。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371506.2A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89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506.2A CN110989229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506.2A CN110989229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9229A true CN110989229A (zh) 2020-04-10
CN110989229B CN110989229B (zh) 2023-04-07

Family

ID=70077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1506.2A Active CN110989229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922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3796A (zh) * 2020-07-23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终端及显示方法
CN111968602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017542A (zh) * 2020-08-27 2020-12-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764258A (zh) * 2020-12-22 2021-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31346A (zh) * 2021-03-26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CN114355661A (zh) * 2022-02-07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178752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6945A (zh) * 2002-08-13 2005-07-27 富士通西门子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135278A (zh) * 2011-11-30 2013-06-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8210033U (zh) * 2018-05-31 2018-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767699A (zh) * 2019-03-12 2019-05-17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9860270A (zh) * 2019-04-01 2019-06-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91254A (zh) * 2019-07-16 2019-10-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6945A (zh) * 2002-08-13 2005-07-27 富士通西门子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135278A (zh) * 2011-11-30 2013-06-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8210033U (zh) * 2018-05-31 2018-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767699A (zh) * 2019-03-12 2019-05-17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9860270A (zh) * 2019-04-01 2019-06-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91254A (zh) * 2019-07-16 2019-10-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3796A (zh) * 2020-07-23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终端及显示方法
CN112017542A (zh) * 2020-08-27 2020-12-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968602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2B (zh) * 2020-08-28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764258A (zh) * 2020-12-22 2021-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64258B (zh) * 2020-12-22 2022-06-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31346A (zh) * 2021-03-26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CN113031346B (zh) * 2021-03-26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CN114355661A (zh) * 2022-02-07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178752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9229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922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19738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TWI301550B (zh)
CN1098602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161886A1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US1058773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82488B (zh) 分散式濾波感測結構及光學裝置
CN115616820B (zh) 防窥显示屏、电子设备及防窥方法
JP5707275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505553A (ja) 画像感知表示装置
TW200931128A (en) Display device
WO202022051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54926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22068025A1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幕及液晶显示屏幕的使用方法
WO2020129735A1 (ja) 電子機器
JP2007156648A (ja) 表示装置
EP3640718A1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200805646A (en) Electro 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308771A (zh) 显示装置
US201501687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10405322A1 (en) Display device
JP458677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JP39728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61855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屏幕补光方法
US11546495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a reflector mounted in a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