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5185B -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5185B
CN110985185B CN201911174715.8A CN201911174715A CN110985185B CN 110985185 B CN110985185 B CN 110985185B CN 201911174715 A CN201911174715 A CN 201911174715A CN 110985185 B CN110985185 B CN 110985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cooling
pipeline
heat exchange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47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5185A (zh
Inventor
赵严伟
孙博
崔石柱
李春旺
万济录
卢秋佐
马怀阳
李�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1747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5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5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85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5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0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using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air, e.g. by mixing exhaust with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 F01P2011/063Clean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冷却技术领域。多介质冷却系统包括气冷却回路,所述气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油冷却回路,所述油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二换热器及第四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及机油冷却器;水冷却回路,所述水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一三通阀、第三换热器、第二三通阀及所述第四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所述第二管路及第三三通阀,所述第四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第四三通阀及所述第一管路。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一个多介质冷却系统中实现多种介质的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正常运转,需要在试验过程对发动机缸体、机油冷却器、油底壳以及排气管多个控制对象进行冷却,以使试验正常进行。
由于试验室空间有限,不能同时容纳多个控制对象的冷却系统。目前试验室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单独的控制对象的冷却系统,当需要哪种冷却控制对象时,再在试验室安装与其相对应的冷却系统,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耽误试验时间,使试验效率较低;且对于其它不用的控制对象的冷却系统也造成了闲置,使冷却系统的利用率较低。
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能够提高该多介质冷却系统的利用率,具有节约试验室空间,操作方便,试验效率高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与发动机串联,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包括:
气冷却回路,所述气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
油冷却回路,所述油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二换热器及第四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及机油冷却器;
水冷却回路,所述水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一三通阀、第三换热器、第二三通阀及所述第四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所述第二管路及第三三通阀,所述第四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第四三通阀及所述第一管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第五三通阀及第一手阀,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第二手阀及第六三通阀。
优选地,所述多介质冷却系统还包括:
清洗系统,用于清洗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四管路及所述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气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手阀及所述第二手阀均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与所述第六三通阀均为旁通,压缩空气经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一管路回至所述排气管,以冷却所述排气管,并由所述第六三通阀排出。
优选地,所述油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手阀与所述油底壳或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手阀与所述油底壳或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五三通阀与所述第六三通阀均为直通,所述第三三通阀与所述第四三通阀均为旁通。
优选地,所述油冷却回路还包括油泵,所述油泵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四管路之间,所述油泵用于带动机油经所述出油口流至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四管路回至所述进油口,以冷却所述油底壳或所述机油冷却器。
优选地,所述水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手阀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手阀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所述第四三通阀、所述第五三通阀及所述第六三通阀均为直通,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二三通阀均为旁通。
优选地,所述水冷却回路还包括水泵及第七三通阀,所述第七三通阀与所述水泵直通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当所述发动机停机时,带动冷却液由所述出水口流出,经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七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及所述第四管路回至所述进水口,以冷却所述缸体。
优选地,所述多介质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接,冷却循环水经所述第五管路分别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以将其冷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中的多介质冷却系统,能够提高该多介质冷却系统的利用率,具有节约试验室空间,操作方便,试验效率高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上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多介质冷却系统中,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均包括相同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再通过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处设置换热器、三通阀以及调节三通阀的连通方向,能够将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集成至一个整体的多介质冷却系统中,能够在一个冷却系统中实现气、油及水多种介质的冷却;再将集成的多个控制对象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安装至试验室,解决了由于试验室空间有限不能同时容纳多个控制对象的冷却系统的问题,节约了试验室的空间;且当需要哪种冷却控制对象时,只需调节三通阀的连通方向即可将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进行相互转换,不需要再在试验室安装与其相对应的冷却系统,使冷却系统的利用率较高;切换操作简单,极大地节约了试验的时间,使试验效率较高。
同时还设置了清洗系统,在切换不同冷却回路时,能够对第三管路及第一三通阀、第四管路及第二三通阀、第二换热器及第三换热器进行清洗,以保证各个冷却回路的正常功能,使冷却效果较好,且清洗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清洗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介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介质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
1-第一三通阀;2-第二三通阀;3-第三三通阀;4-第四三通阀;5-第五三通阀;6-第六三通阀;7-第七三通阀;8-调压阀;9-油泵;10-水泵;11-第一手阀;12-第二手阀;13-第三手阀;14-第四手阀;15-第五手阀;16-第一换热器;17-第二换热器;18-第三换热器;19-排烟机;20-进气口;21-第一排污口;22-第二排污口;23-第三排污口;24-进口;25-出口;26-控制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与发动机串联,用于冷却试验室试验用的发动机,使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转,以保证试验室中的试验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多介质冷却系统包括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其中,气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6、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排气管;油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二换热器17及第四管路,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油底壳及机油冷却器;水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一三通阀1、第三换热器18、第二三通阀2及第四管路,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缸体。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竖直连接的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第二管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竖直连接的第二手阀12及第六三通阀6,第三管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竖直连接的第二管路及第三三通阀3,第四管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竖直连接的第四三通阀4及第一管路。
该多介质冷却系统中,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均包括相同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然后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及第四管路处设置不同的换热器、第一三通阀1及第二三通阀2,最后通过调节各个三通阀不同的连通方式,以将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集成至一个整体的多介质冷却系统中,能够在一个冷却系统中实现气、油及冷却液多种介质的冷却;再将集成的多个控制对象26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安装至试验室,解决了由于试验室空间有限不能同时容纳多个控制对象26的冷却系统的问题,节约了试验室的空间。
且当需要哪种冷却控制对象26时,只需调节各个三通阀的连通方向即可将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三者进行相互转换,不需要再在试验室安装与其相对应的冷却系统,使冷却系统的利用率较高;切换操作简单,极大地节约了试验的时间,使试验效率较高。
具体地,多介质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五管路,第五管路分别与第一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连接,冷却循环水经第五管路后,分别流至第一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以冷却第一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以使第一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能够冷却发动机中的不同介质。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均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且在相同压力损失的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进一步地,冷却循环水从第五管路的进口2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后,流回至第五管路的出口25;经冷却循环水冷却后的第一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能够分别冷却排气管中的压缩空气,冷却油底壳内的机油或冷却机油冷却器内的润滑油,及发动机缸体内的冷却液。图1中箭头D的方向为冷却循环水的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当气冷却回路连通时,连接在第一手阀11和第二手阀12之间的控制对象26为发动机的排气管;当油冷却回路连通时,连接在第一手阀11和第二手阀12之间的控制对象26为发动机的油底壳或者机油冷却器;当水冷却回路连通时,连接在第一手阀11和第二手阀12之间的控制对象26为发动机的缸体。
具体地,在气冷却回路中,第一手阀11及第二手阀12均与排气管的侧壁连通,第五三通阀5与第六三通阀6均为旁通,排气管中的压缩空气经进气口20依次进入第一换热器16及第一管路回至排气管,以冷却排气管,并由第六三通阀6排出。其中,第六三通阀6与排烟机19连接,将经过冷却后的压缩空气排出至大气中。
进一步地,气冷却回路还包括调压阀8,调压阀8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6连接,另一端与进气口20连接,发动机的排气管排出的压缩空气由进气口20进入调压阀8,再进入第一换热器16进行冷却。调压阀8用于调节进入第一换热器16的气体压力,使进入第一换热器16的压缩空气的量与第一换热器16的换热能力相适配,以使压缩空气的冷却效果较好。
具体地,压缩空气由进气口20进入调压阀8,经调压阀8调节气体压力后,进入第一换热器16,压缩空气经第一换热器16冷却后,再经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回到排气管内,以冷却排气管,使排气管不会发生过热,压缩空气再经第二手阀12及第六三通阀6排至排烟机19,通过排烟机19排至大气中。此时,油冷却回路和水冷却回路不工作。
进一步地,在油冷却回路中,第一手阀11与油底壳或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第二手阀12与油底壳或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第五三通阀5与第六三通阀6均为直通,第三三通阀3与第四三通阀4均为旁通。油冷却回路还包括油泵9,油泵9位于第二换热器17及第四管路之间,油泵9的一端与第二换热器17连接,另一端与第四三通阀4旁通连接。油泵9用于带动发动机内的机油经出油口流至第三管路、第二换热器17及第四管路回至进油口,以冷却油底壳或机油冷却器。
具体地,油泵9带动油底壳内的机油或者机油冷却器内的润滑油经出油口流出至第二手阀12、第六三通阀6及第三三通阀3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7,机油经第二换热器17冷却后,再经油泵9、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回到进油口,由进油口流回至油底壳或者机油冷却器内,以冷却油底壳或机油冷却器。此时,气冷却回路和水冷却回路不工作。
进一步地,在水冷却回路中,第一手阀11与发动机的进水口连接,第二手阀12与发动机的出水口连接,第三三通阀3、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六三通阀6均为直通,第一三通阀1与第二三通阀2均为旁通。水冷却回路还包括水泵10及第七三通阀7,第七三通阀7与水泵10直通连接,水泵10用于当发动机停机时,带动冷却液由出水口流出,经第三管路、第一三通阀1、第三换热器18、第七三通阀7、第二三通阀2及第四管路回至进水口,以冷却发动机的缸体。
具体地,当发动机状态为停机时,第七三通阀7为直通,水泵10带动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由发动机的出水口流出至第二手阀12、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及第一三通阀1后,进入第三换热器18,冷却液经第三换热器18冷却后,再经第七三通阀7、水泵10、第二三通阀2、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回至发动机的进水口,经过进水口流回至发动机内,以冷却发动机的缸体。
当发动机状态为运转时,冷却液能够通过发动机自身的驱动力带动,不再需要水泵10进行带动,此时将第七三通阀7调至旁通,水泵10被短路并停止运转。发动机带动冷却液从发动机的出水口流出至第二手阀12、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及第一三通阀1后,进入第三换热器18,冷却液经第三换热器18冷却后,再经第七三通阀7、第二三通阀2、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回至发动机的进水口,经过进水口流回至发动机内,以冷却发动机的缸体。
本实施例中,所有的三通阀均为电控三通阀。本实施例中,在对压缩空气、机油以及冷却液冷却的过程中,第一手阀11及第二手阀12作为气冷却回路、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三者共用的阀门,其始终保持开启状态。
当气冷却回路、水冷却回路及油冷却回路三者之间进行相互切换时,需要清洗各个冷却回路中的管路及换热器,以清洗其中残留的介质,避免残留的介质影响其它冷却回路的冷却效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多介质冷却系统还包括清洗系统,用于清洗第三管路及第一三通阀1、第四管路及第二三通阀2、第二换热器17及第三换热器18。具体地,清洗系统包括气清洗回路、油清洗回路及水清洗回路。气清洗回路用于清洗第三管路及第一三通阀1、第四管路及第二三通阀2;油清洗回路用于清洗第二换热器17;水清洗回路用于清洗第三换热器18。
通过气清洗回路同时将第三管路及第一三通阀1、第四管路及第二三通阀2两条管路中的压缩空气清洗干净;油清洗回路将第二换热器17中的机油清洗干净;水清洗回路将第三换热器18中的冷却液清洗干净,使再次进行冷却介质时,冷却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气清洗回路包括第三手阀13、第四手阀14、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一三通阀1及第二三通阀2。其中,第三手阀13的一端与第五管路的进口24连接,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手阀12与第六三通阀6之间;第四手阀14的一端与第一手阀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手阀12连接;在第一三通阀1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21,第二三通阀2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22,用于清洗管路后的冷却循环水的排出。
具体地,在气清洗回路中,第一手阀11、第二手阀12、第三手阀13及第三手阀13均打开,第一三通阀1、第二三通阀2、第三三通阀3、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六三通阀6均为直通。当冷却循环水经第五管路的进口24进入至第三手阀13后,一部分的冷却循环水依次经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及第一三通阀1以清洗管路,清洗后的冷却循环水由第一排污口21排出;另一部分的冷却循环水依次经第二手阀12、第四手阀14、第一手阀11、第五三通阀5、第四三通阀4及第二三通阀2以清洗管路,清洗后的冷却循环水由第二排污口22排出;以将两条管路中的压缩空气清洗干净。
进一步地,油清洗回路包括第三手阀13、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五手阀15。其中,第五手阀1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手阀11与第五三通阀5之间,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排污口23,用于清洗第二换热器17后的冷却循环水的排出。
具体地,第一手阀11、第二手阀12及第四手阀14关闭,第五三通阀5及第六三通阀6为直通,第三三通阀3和第四三通阀4为旁通,第三手阀13打开。当冷却循环水经第五管路的进口24进入至第三手阀13后,再依次经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及第二换热器17,以清洗第二换热器17,清洗后的冷却循环水再经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五手阀15后,最后由第三排污口23排出;以将第二换热器17中的机油清洗干净。
进一步地,水清洗回路包括第三手阀13、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第一三通阀1、第七三通阀7、第二三通阀2、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五手阀15。其中,第三手阀13及第五手阀15打开,第一手阀11、第二手阀12及第四手阀14关闭;第三三通阀3、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六三通阀6为直通,第一三通阀1、第七三通阀7及第二三通阀2为旁通。
具体地,当冷却循环水经第五管路的进口24进入至第三手阀13后,再依次经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第一三通阀1及第三换热器18,以清洗第三换热器18,清洗后的冷却循环水再经第七三通阀7、第二三通阀2、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五手阀15后,最后由第三排污口23排出;以将第三换热器18中的冷却液清洗干净。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多介质冷却系统。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具体冷却过程:如图2所示,当对排气管中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时,控制对象26为发动机的排气管。第三手阀13、第四手阀14及第五手阀15关闭,第一手阀11及第二手阀12打开,第五三通阀5及第六三通阀6为旁通,此时气冷却回路被连通,油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未被连通。排气管中的压缩空气经进气口20进入调压阀8及第一换热器16,经第一换热器16冷却后,压缩空气再经过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后回到排气管内,以将排气管冷却,压缩空气再经第二手阀12及第六三通阀6后,最后由排烟机19排出至大气中。图1中箭头A的方向为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
当对发动机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时,控制对象26为油底壳或者机油冷却器。第三手阀13、第四手阀14及第五手阀15关闭,第一手阀11及第二手阀12打开,第五三通阀5及第六三通阀6为直通,第三三通阀3及第四三通阀4为旁通,此时油冷却回路被连通,气冷却回路及水冷却回路未被连通。油泵9带动油底壳内的机油或机油冷却器内的润滑油经出油口进入第二手阀12、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及第二换热器17,经第二换热器17冷却后,机油再经过油泵9、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后回到油底壳或机油冷却器内,以将其冷却。图1中箭头B的方向为机油的流动方向。
当对发动机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时,控制对象26为发动机的缸体。第三手阀13、第四手阀14及第五手阀15关闭,第一手阀11及第二手阀12打开,第三三通阀3、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六三通阀6为直通,第一三通阀1及第二三通阀2为旁通,此时水冷却回路被连通,油冷却回路及气冷却回路未被连通。
对发动机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中,当发动机停机时,第七三通阀7为直通,并连接水泵10,水泵10带动发动机内的冷却液经出水口进入第二手阀12、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第一三通阀1及第三换热器18,经第三换热器18冷却后,冷却液再经过第七三通阀7、水泵10、第二三通阀2、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后回到发动机内,以冷却发动机的缸体。
对发动机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中,当发动机运转时,第七三通阀7为旁通,并短路水泵10,通过发动机自身运转以带动冷却液经出水口进入第二手阀12、第六三通阀6、第三三通阀3、第一三通阀1及第三换热器18,经第三换热器18冷却后,冷却液再经过第七三通阀7、第二三通阀2、第四三通阀4、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后回到发动机内,以冷却发动机的缸体。图1中箭头C的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与发动机串联,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冷却回路,所述气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6)、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
油冷却回路,所述油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二换热器(17)及第四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及机油冷却器;
水冷却回路,所述水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管路、第一三通阀(1)、第三换热器(18)、第二三通阀(2)及所述第四管路,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所述第二管路及第三三通阀(3),所述第四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第四三通阀(4)及所述第一管路;
所述多介质冷却系统还包括:
清洗系统,用于清洗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一三通阀(1)、所述第四管路及所述第二三通阀(2)、所述第二换热器(17)及所述第三换热器(18);
所述清洗系统包括气清洗回路、油清洗回路及水清洗回路,所述气清洗回路用于清洗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一三通阀(1)、所述第四管路及所述第二三通阀(2)两条管路中的压缩空气,所述油清洗回路用于清洗所述第二换热器(17)中的机油,水清洗回路用于清洗所述第三换热器(18)中的冷却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第五三通阀(5)及第一手阀(11),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依次竖直连接的第二手阀(12)及第六三通阀(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手阀(11)及所述第二手阀(12)均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5)与所述第六三通阀(6)均为旁通,压缩空气经进气口(20)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6)及所述第一管路回至所述排气管,以冷却所述排气管,并由所述第六三通阀(6)排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手阀(11)与所述油底壳或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手阀(12)与所述油底壳或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五三通阀(5)与所述第六三通阀(6)均为直通,所述第三三通阀(3)与所述第四三通阀(4)均为旁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回路还包括油泵(9),所述油泵(9)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7)及所述第四管路之间,所述油泵(9)用于带动机油经所述出油口流至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二换热器(17)及所述第四管路回至所述进油口,以冷却所述油底壳或所述机油冷却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手阀(11)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手阀(12)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3)、所述第四三通阀(4)、所述第五三通阀(5)及所述第六三通阀(6)均为直通,所述第一三通阀(1)与所述第二三通阀(2)均为旁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回路还包括水泵(10)及第七三通阀(7),所述第七三通阀(7)与所述水泵(10)直通连接,所述水泵(10)用于当所述发动机停机时,带动冷却液由所述出水口流出,经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一三通阀(1)、所述第三换热器(18)、所述第七三通阀(7)、所述第二三通阀(2)及所述第四管路回至所述进水口,以冷却所述缸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6)、所述第二换热器(17)及所述第三换热器(18)连接,冷却循环水经所述第五管路分别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16)、所述第二换热器(17)及所述第三换热器(18),以将其冷却。
9.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介质冷却系统。
CN201911174715.8A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0985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715.8A CN110985185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715.8A CN110985185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5185A CN110985185A (zh) 2020-04-10
CN110985185B true CN110985185B (zh) 2021-03-23

Family

ID=7008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4715.8A Active CN110985185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518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09094U (zh) * 2014-04-16 2014-09-03 泰豪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热交换器试验装置
CN204691880U (zh) * 2015-06-17 2015-10-07 重庆望江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双冷却结构
CN107448273A (zh) * 2017-07-18 2017-12-08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公司 一种管道系统冲洗设备及燃机油系统化学清洗方法
JP2018127915A (ja) * 2017-02-07 2018-08-1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CN209261665U (zh) * 2018-12-14 2019-08-1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台架增压中冷模拟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09094U (zh) * 2014-04-16 2014-09-03 泰豪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热交换器试验装置
CN204691880U (zh) * 2015-06-17 2015-10-07 重庆望江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双冷却结构
JP2018127915A (ja) * 2017-02-07 2018-08-1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CN107448273A (zh) * 2017-07-18 2017-12-08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公司 一种管道系统冲洗设备及燃机油系统化学清洗方法
CN209261665U (zh) * 2018-12-14 2019-08-1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台架增压中冷模拟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5185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37309A1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液冷散热系统
CN110985185B (zh) 一种多介质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3062472B2 (ja) 熱交換器の管内洗浄装置
CN106766424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3593480B2 (ja) 海水冷却システム
JPH1137692A (ja) 熱交換器の管内洗浄装置及び管内洗浄方法
CN115764056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057606U (zh) 自然冷源介质换热制冷系统
CN112968192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10269178U (zh) 一种船用低速柴油机滑油试验系统
CN208038076U (zh) 一种过滤装置
CN213514496U (zh) 自除垢双冷热泵机组
CN206449928U (zh) 空调系统
CN217725516U (zh) 一种树脂生产系统
CN218723288U (zh) 一种高炉冷媒水降温装置
CN219046608U (zh) 复合式冷却系统
CN217116782U (zh) 喷淋机组、喷淋系统及间接蒸发冷却系统
CN218603351U (zh) 变频器总成及冲压机
CN112197456A (zh) 自除垢双冷热泵机组
CN217442332U (zh) 一种模组式介质热换器结构
CN212567096U (zh) 一种换热清洁装置及换热系统
US2498152A (en) Heat exchanger
CN214223555U (zh) 一种制氮设备
CN216348041U (zh) 一种安全方便的动力设备换热器在线清洗装置
CN218489451U (zh) 一种纯电动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