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0651A -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0651A
CN110980651A CN201911382727.XA CN201911382727A CN110980651A CN 110980651 A CN110980651 A CN 110980651A CN 201911382727 A CN201911382727 A CN 201911382727A CN 110980651 A CN110980651 A CN 11098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sieve bed
adsorption sieve
pressure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27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海东
张明礼
蒋剑飞
袁凡
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Keshe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Keshe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Keshe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Keshe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827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06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0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01B13/0229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processes
    • C01B13/0248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 C01B13/0259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by adsorption on sol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10/00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specific gases
    • C01B2210/0028Separation of the specific gas from gas mixtures containing a minor amount of this specific ga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包括第一吸附筛床、第二吸附筛床及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分别与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连接,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的氧气输出管之间设有双向回气量管道、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本发明可使两个吸附筛床之间的压力进行相互补充,保持完全均衡,有利于在制氧主机再次启动后,氧气浓度能在一个循环周期内(一分钟时间)达到90%以上,提高制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院制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中心制氧系统在我国,按《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规定,属于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其是利用变压吸附原理,制氧分子筛将空气中的氧与氮及其他惰性气体进行分离的一种制氧技术,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该产品已于我国卫生服务及医疗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及使用。但其国内生产厂商自主生产的制氧主机,与法国、美国等欧美发到国家进口的制氧主机,从性能稳定性、制氧效率及设备使用寿命上来比较,均相差甚远。制氧主机运行氧均压过程中,A、B吸附筛床压力不能完全均衡,制氧效率低,开机运行需30分钟,氧气浓度才能达到90%以上,因此发明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技术和方法,最终提高医用中心制氧系统产品的制氧效率,已经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包括第一吸附筛床、第二吸附筛床及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分别与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连接,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的氧气输出管之间设有双向回气量管道、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
进一步的,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的氧气输出管之间相连接。
进一步的,双向回气量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的氧气输出管连通,且设于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的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双向互补氧均压,使制氧主机在运行均压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使两个吸附筛床之间的压力完全均衡,并能在制氧主机运行一个循环过程中(一分钟时间),氧气浓度就能达到90%以上,无需到行业标准规定的运行30分钟氧浓度达到90%以上,从而提高了医用中心制氧系统产品的制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包括第一吸附筛床2、第二吸附筛床3及空气压缩机1,空气压缩机1通过进气管8分别与第一吸附筛床2和第二吸附筛床3连接,第一吸附筛床2和第二吸附筛床3的氧气输出管7 之间设有双向回气量管道4、第一均压阀6和第二均压阀5,第一均压阀6和第二均压阀5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吸附筛床2和第二吸附筛床3的氧气输出管7之间相连接,双向回气量管道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附筛床2和第二吸附筛床3的氧气输出管7连通,且设于第一均压阀6和第二均压阀5的上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双向回气量管道4一直处于常通状态,通过设计管道的公称通径来控制双向回气流量,而且双向回气量管道4上无任何调节阀门,对气流量无任何损失,可使两个吸附筛床的回气流量完全一致。当需要从第一吸附筛床2向第二吸附筛床3进行氧均压时,打开第二均压阀 5,关闭第一均压阀6;当需要从第二吸附筛床向第一吸附筛床2进行氧均压时,打开第一均压阀6,关闭第二均压阀5。
本发明通过双向回气量管道4的管道公称通径来控制双向回气量,中间无任何阀门,能达到双向回气量无任何损失,使第一吸附筛床2向第二吸附筛床3的回气流量完全一致。双向回气量管道4一直处于常通状态,即使制氧主机设备停止运行,第一吸附筛床2向第二吸附筛床3之间也是同样处于常通状态,可使第一吸附筛床2向第二吸附筛床3之间的压力进行相互补充,保持完全均衡,有利于在制氧主机再次启动后,氧气浓度能在一个循环周期内(一分钟时间)达到 90%以上,提高制氧效率。采用第一均压阀6和第二均压阀5组成两条氧均压通道,进行第一吸附筛床2向第二吸附筛床3之间的氧气压力相互均衡,可以规避由于阀门的方向性而造成的压力损失,达到在第一吸附筛床2向第二吸附筛床3之间相互氧均压时,在同一时间内,相互所均压力完全一致,提高制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筛床、第二吸附筛床及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分别与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的氧气输出管之间设有双向回气量管道、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的氧气输出管之间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回气量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附筛床和第二吸附筛床的氧气输出管连通,且设于第一均压阀和第二均压阀的上方。
CN201911382727.XA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Pending CN1109806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2727.XA CN110980651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2727.XA CN110980651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0651A true CN110980651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7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2727.XA Pending CN110980651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065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4466A (zh) * 2003-12-25 2004-12-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适于高海拔地区用的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KR20050031597A (ko) * 2003-09-30 2005-04-06 이창하 산소정제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799988A (zh) * 2006-01-19 2006-07-1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吸附器两端均压的微型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CN204840591U (zh) * 2015-07-27 2015-12-09 大连力德气体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用车载氧气发生系统
CN105617816A (zh) * 2016-01-26 2016-06-01 深圳市开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制氧系统
CN106276823A (zh) * 2016-10-14 2017-01-04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低露点变压吸附制氮装置和工艺流程
CN107469565A (zh) * 2017-07-11 2017-12-15 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反吹和交替均压的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8619859A (zh) * 2018-04-26 2018-10-09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
CN108717286A (zh) * 2018-05-25 2018-10-30 杭州天利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控制器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31597A (ko) * 2003-09-30 2005-04-06 이창하 산소정제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554466A (zh) * 2003-12-25 2004-12-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适于高海拔地区用的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CN1799988A (zh) * 2006-01-19 2006-07-1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吸附器两端均压的微型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CN204840591U (zh) * 2015-07-27 2015-12-09 大连力德气体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用车载氧气发生系统
CN105617816A (zh) * 2016-01-26 2016-06-01 深圳市开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制氧系统
CN106276823A (zh) * 2016-10-14 2017-01-04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低露点变压吸附制氮装置和工艺流程
CN107469565A (zh) * 2017-07-11 2017-12-15 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反吹和交替均压的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8619859A (zh) * 2018-04-26 2018-10-09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
CN108717286A (zh) * 2018-05-25 2018-10-30 杭州天利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控制器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49413A4 (en) PRESSURE CHANGE ADJUSTMENT CYCLE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DEVICE WITH REDUCED COMPLEXITY
CN107456845B (zh) 一种变压吸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85138A (zh) 一种提高转炉煤气管网系统保供能力的方法
CN109529532A (zh) 一种vpsa循环压力均衡优化装置与控制方法
CN110980651A (zh) 一种基于双向互补氧均压的制氧系统
CN110980652A (zh) 一种基于分子筛分层填充的制氧系统
CN113457373A (zh) 一种高效利用吸附剂的vpsa制氧工艺及其系统
CN207478259U (zh) 一种小规模沼气变压吸附提纯装置
CN202655636U (zh) 一种钼粉还原用氢回收系统
CN111675194B (zh) 一种稳定制氢气体质量的纯化装置及其纯化方法
CN206823468U (zh) 一种变压吸附回收氢气的装置
CN202687947U (zh) 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解析系统
CN211111060U (zh) 一种高效制氮机
CN203498079U (zh) 一种由空气制备氧气的装置
CN208049671U (zh) 一种提高回收氢气纯度的装置
CN110655047B (zh) 一种小型药用制氮机
CN202609934U (zh) 具有氧气从一塔顶部均压到另一塔底部装置的制氧设备
CN111086975A (zh) 一种基于吸附筛床旋风气流进气的制氧系统
CN203033954U (zh) 一种利用富氧制取半水煤气的流程装置
CN213965880U (zh) 甲醇裂解制氢解吸气回收利用装置
CN218166501U (zh) 一种负压再生模组干燥机
CN201923992U (zh) 焦炉煤气吸附净化系统
CN218421913U (zh) 一种生产两种不同规格氢气的系统
CN213202369U (zh) 一种vpsa制氧系统
CN219942316U (zh) 一种三塔真空变压吸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