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2293B -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2293B
CN110972293B CN201811146651.6A CN201811146651A CN110972293B CN 110972293 B CN110972293 B CN 110972293B CN 201811146651 A CN201811146651 A CN 201811146651A CN 110972293 B CN110972293 B CN 110972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node
transmission
timing
tim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66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2293A (zh
Inventor
郑毅
吴丹
董静
侯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66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2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2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2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2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2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的操作机制也难以满足希望综合接入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能够同时进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BHLink)和接入链路(Access Link,AC Link)的发送和接收要求。目前的多TA的机制是通过TA信息更新和每个载波配置多个TA的方式进行操作的。TA信息更新,会根据UE上行发送信号的情况,对TA进行更新,而更新的生效时间为4至5毫秒(ms)。难以匹配当前某一个时隙(slot)需要调整,随后发起信号的情况。而多载波情况下的多个TA,是针对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不同载波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对于单载波的情况,是基于单载波的不同时刻配置1个TA的方式进行操作的,而不是不同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配置多个TA的方式进行操作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四定时和或第二调整量,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四定时和或第二调整量,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至少包括:控制器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中,控制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信号的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至少包括:控制器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中,控制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信号的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的信号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如此,在单载波对应的时频资源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信号传输,从而在单载波上也能够配置多个定时提前TA,不仅能够保持符号级的同步接收,不会产生符号间的干扰,还能够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灵活切换不同的时频资源。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IAB与gNB采用T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IAB与gNB采用F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IAB与gNB采用S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采用T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采用FDM或S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7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通信路径示意图;
图8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采用TDM与FDM或SDM相结合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9A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为上行传输时传输信号的示意图;
图9B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为上行传输时多跳场景下传输信号的示意图;
图9C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为下行传输时传输信号的示意图;
图9D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为下行传输时多跳场景下传输信号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上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传输节点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上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下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下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上行传输时时传输信号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下行传输时时传输信号的示意图;
图16为申请实施例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申请实施例另一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申请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实施例一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3GPP)中引入自回传技术,利用高频的空口传输,替换光纤回传。并可以通过多跳的链路,将数据回传至具有光纤传输能力的站点。图1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11接收基站14发送的信号。终端12接收基站14和基站15发送的信号,且基站14和基站15之间进行信号回传,基站15和基站16之间进行信号回传,基站16将信号发送给终端13。
在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和接入链路(access link)上,按照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 andMultiplexer,TDM)、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SDM)的不同复用方式来分配资源。图2为相关技术中IAB与gNB采用T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沿着时间轴201,gNB 21向gNB服务的UE 22下载信号数据,或者gNB服务的UE 22向gNB21向上传信号数据。沿着时间轴201,IAB 23向IAB服务的UE 24下载信号数据,或者IAB服务的UE 24向IAB 23向上传信号数据;而且gNB 21与IAB23之间可以进行回传下载202(Backhaul-Down load,BH-DL),gNB 21与IAB23之间可以进行回传上传203(Backhaul-Upload,BH-UL)。
图3为相关技术中IAB与gNB采用F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带宽301中,gNB31向gNB服务的UE 32下载信号数据,或者gNB服务的UE 32向gNB 31向上传信号数据。在带宽302中,gNB 31与IAB 33之间可以进行回传下载303,gNB 31与IAB33之间可以进行回传上传303。
图4为相关技术中IAB与gNB采用S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空间域401中,gNB 41向gNB服务的UE 42下载信号数据,gNB 41与IAB 43之间可以进行回传下载403。在空间域402中,gNB服务的UE 42向gNB 41向上传信号数据,gNB 41与IAB43之间可以进行回传上传404。
为了保证充分利用资源,IAB在回传或者发送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BH的传输和对应IAB serving UE的传输。不同复用的方式下,对于基站、IAB、UE的工作时序,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下图表示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进行TDM时的工作方式。当IAB与gNB进行通信时,则不会与IAB下服务的用户进行通信。而当IAB与自己服务的UE进行通信时,则不会对与gNB进行通信。两条链路每次只能有一条工作。
图5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采用T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示意图,如图5a所示,基站DgNB 51向终端UE 53发送数据时,DgNB 51与中继节点52(Relay Node,RN)之间继续数据回传下载,且RN 52与UE 53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b所示,终端UE53向基站DgNB 51发送数据时,DgNB 51与中继节点52之间继续数据回传下载,且RN52与UR53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c所示,基站DgNB 51向终端UE 53发送数据时,DgNB51与中继节点52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传输,且RN52向UE53接入下载信号数据。如图5d所示,终端UE 53向基站DgNB 51发送数据时,DgNB 51与中继节点52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传输,且UE53向RN52接入上传信号数据。
当终端与基站之间采用另一种传输方式,比如SDM或FDM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图6为相关技术中基站与终端采用FDM或SDM的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示意图,如图6a所示,基站DgNB 61向终端UE 63接入下载信号数据时,DgNB 61向RN62进行回传下载信号数据,终端64向RN62接入上传信号数据,终端63与终端64之间进行回传上传信号。如图6b所示,终端UE 63向基站DgNB 6接入上传信号数据时,RN62向DgNB 61进行回传上传信号数据,RN62向终端64接入下载信号数据,终端63与终端64之间进行回传下载信号。
基于上述,IAB可以包含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TDM的方式。系统可以在固定的位置或者半静态的配置对应的时隙是gNB与IAB通信,还是IAB与自己服务的UE进行通信。如图7所示,基站71可以直接与终端72进行信号传输,还可以是经过中继节点73与终端74进行信号传输。
终端与基站进行信号传输时,还可以是采用TDM与SDM或FDM相结合的方式。在利用TDM的基本的传输方式之外,利用部分时隙专门进行SDM或者FDM的传输方式。如图8所示,在时隙801和时隙802处采用SDM或FDM的传输方式,在其他时隙处采用TDM的传输方式,依次实现TDM与SDM或FDM相结合的传输方式。
如果需要IAB进行回传和接入同时进行传输,则要求上行和下行的传输在IAB侧对齐。也即在发送时,两个链路要进行对齐;在接收的时候,也期望符号的到达时间相同。但是传统的传输方式是按照基站的帧/符号定时作为参考点,在下行时,数据接收时有一定的传播时延,而上行,则为了使得符号到达目标的定时参考点,则需要UE进行提前的发送。受限于传播时延,如果希望IAB能够同时进行BH和AC的发送和接收,则会有如下的4个情况。
情况一:基站为上行传输时,如图9A所示,IAB 901在上传发送处将信号发送基站gNB 902,gNB 902在传播延时tp1后接收到IAB901发送的信号;IAB901在下载发送处将信号发送UE 903,UE 903在传播延时tp2后接收到IAB901发送的信号。为了让IAB的上行传输达到gNB的上行接收时间点,则IAB需要提前一个传播时延的时间进行发送,以及tp1。而IAB进行下行服务时,需要经过一个传播时延tp2信号才能到达接收端。
为了满足gNB的上行接收时间,当采用SDM或FDM的传输方式时,将IAB 901的发送信号的时间确定为t0-tp1,t0为参考时间;UE 903的接收信号的时间确定为t0-tp1+tp2。
当采用TDM的传输方式时,将IAB 901的发送信号的时间确定为t0-tp1,t0为参考时间;UE903的接收信号的时间确定为t0+tp2。
由此可见,采用TDM的传输方式时,所需要的发送或接收时间与采用SDM或FDM传输方式时所需要的发送或接收时间不同。一旦采用FDM和SDM的传输时,UE则无法采用TDM的或者一般状态的发送和接收定时。
情况二:基站与多个IAB进行多跳的上行传输时,如图9B所示,处于第一跳的IAB905向基站gNB 904进行上传信号,gNB 904在延时传播tp1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05向处于第二跳的IAB 906发送信号,IAB 906在延时传播tp2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06接收处于第三跳的IAB 907发送的信号,IAB 906在延时传播tp3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07向处于第四跳的IAB 908发送信号,IAB 908在延时传播tp4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08接收处于第五跳的IAB 909发送的信号,IAB 908在延时传播tp5后接收到该信号。
首先,当采用DM或FDM的传输方式时,第一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第二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1+tp2;第三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tp2-tp3;第四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1+tp2-tp3+tp4;第五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tp2-tp3+tp4-tp5。
其次,当采用TDM的传输方式时,第一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第二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2;第三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3;第四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4;第五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5。
由此可见,对于多跳场景下,一旦采用SDM和FDM的传输,则无法采用TDM或者一般状态下的发送和接收定时。
情况三:基站下行传输时,如图9C所示,基站gNB 911向IAB 910下载信号,IAB 910在传播延时tp1后接收到该信号;UE 912向IAB 910上传信号,IAB 910在传播延时tp2后接收到该信号。为了让IAB的上行传输达到gNB的上行接收时间点,则IAB需要提前一个传播时延的时间进行发送,以及tp1。而IAB进行下行服务时,需要经过一个传播时延tp2信号才能到达接收端。
首先,当采用FDM或SDM的传输方式时,IAB 910的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为t0+tp1;UE912发送信号的时间为t0+tp1-tp2。
其次,当采用TDM的传输方式时,IAB 910的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为t0+tp1;UE 912发送信号的时间为t0-tp2。
对于UE的上行发送时间,在TDM时与SDM/FDM的传输时不同
情况四:基站与多个IAB进行多跳的下行传输时,如图9D所示,基站gNB914向处于第一跳的IAB 913进行下载信号,IAB 913在延时传播tp1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13接收处于第二跳的IAB 915发送的信号,IAB 913在延时传播tp2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15向处于第三跳的IAB 916发送信号,IAB 916在延时传播tp3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16接收处于第四跳的IAB 917发送的信号,IAB 916在延时传播tp4后接收到该信号;IAB 917向处于第五跳的IAB 918发送信号,IAB 918在延时传播tp5后接收到该信号。
首先,当采用DM或FDM的传输方式时,第一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第二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1-tp2;第三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tp2+tp3;第四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1-tp2+tp3-tp4;第五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tp2+tp3-tp4+tp5。
其次,当采用TDM的传输方式时,第一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1;第二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2;第三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3;第四跳的接收时间为t0-tp4;第五跳的发送时间为t0+tp5。
对于多跳场景下,一旦采用SDM和FDM的传输,则无法采用TDM或者一般状态下的发送和接收定时。
基于相关技术中的传输机制,难以保证在采用SDM或FDM的传输方式下,IAB同时进行BH和AC的发送和接收。针对上行发送信号的场景,采用原有的上行发送时间;在采用SDM或者FDM的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原有发送时间或者接收时间难以支持与gNB的发送进行复用;针对下行发送信号的场景,现有终端只能根据下行同步的时刻进行接收,无法灵活进行不同接收时间的切换。即在相关技术中无法使不同的分量载波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配置多个TA的方式进行操作。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上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当进行上行发送信号时,如图10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1,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按照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这里,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分别为终端UE和综合接入回传IAB;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分别为IAB和第三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三传输节点为所述IAB的上一级的IAB。所述第一定时是根据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所需的第一定时提前量确定的。如图10B所示,在上行信号传输时,可以是第一传输节点101向第二传输节点102,发送信号;第二传输节点102向第三传输节点103发送信号。
步骤S1002,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这里,所述第二定时可以是根据所述第一定时与第一调整量之和确定的,还可以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也就是说,在第一传输节点已知第一发送时间的基础上,第二传输节点可能是返回给第一传输节点一个第一调整量,那么将第一定时与第一调整量之和作为第二定时,还可能是返回给第一传输节点一个第二定时提前量(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确定的时间点),将接收到的第二定时提前量作为第二定时。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上行发送时,通过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不同的定时时间点进行发送信号,从而为了充分利用IAB的FDM和SDM的复用传输方式,引入新的发送和接收定时参考点,保证FDM和SDM能够有效使用。使得FDM或者SDM传输时,能够保持符号级的同步接收,不会产生符号间的干扰。因为调整量的引入,使得IAB系统能够在传输方式TDM和SDM或FDM间比较容易的切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量为当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所述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定时提前量来确定;比如,如果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UE且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IAB或者基站,所述第一调整量为所述上一级IAB配置给所述IAB的定时提前量的二分之一,或者上一级IAB与所述IAB之间的传播时延。
或者,
所述第一调整量为所述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定时提前量的二分之一(即(1/2)*TA1),或者由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用于上行传输的调整量来确定。比如,如果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IAB且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综合接入上一级IAB,所述第一调整量为所述上一级IAB的上一级IAB配置给所述的上一级IAB的定时提前量的二分之一,或者,所述第一调整量为上一级IAB的上一级IAB(即第三传输节点)与所述上一级IAB的传播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再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上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当UE向IAB进行上行发送信号时,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1,根据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所需的第一定时提前量确定第一定时。
这里,当进行上行发送信号时,根据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所采用的传输方式,确定对应的时频资源,比如,如果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使采用的传输方式为TDM,那么基于此传输方式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定时可以为预设的参考时间t0与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定时提前量(TA2)二分之一之差,即在时间点t0-(1/2)*TA2,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预设的参考时间为IAB向UE发送信号的第一时频资源中时隙边界对应的时间点。比如,将第一个时隙的边界处作为参考时间。
步骤S1102,根据所述第一定时与第一调整量之和确定第二定时。
这里,所述步骤S1102还可以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定时提前量确定所述第二定时。如果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使采用的传输方式为FDM或者SDM,那么基于此传输方式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二定时可以为第一定时与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定时提前量(TA1)的二分之一之和,即在时间点t0-(1/2)*TA2+(1/2)*TA1,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这样,在第一时频资源上采用第一定时,即第一传输节点在时间为t0-(1/2)*TA2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采用第二定时,即第一传输节点在时间t0-(1/2)*TA2+(1/2)*TA1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如此,能够保证IAB(第二传输节点)在相同的时间接收到基站(第三传输节点)下行发送的信号,以及终端上行发送的信号。
步骤S1103,将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之间进行回传链路采用T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
这里,所述步骤S1103可以理解为将两条链路(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的接入链路、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进行回传链路)采用TDM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
步骤S1104,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一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三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采用FDM或者S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
这里,所述步骤S1104可以理解为将两条链路(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的接入链路、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进行回传链路),采用FDM或者SDM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配置或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从而得到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
步骤S1105,第一传输节点按照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步骤S1106,第一传输节点按照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这里,第二定时对应的第二定时提前量为所述第一定时与所述第一调整量的差。
在本实施中,在第二定时提前量的基础上,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能够保证IAB(第二传输节点)在相同的时间接收到基站(第三传输节点)下行发送的信号,以及终端上行发送的信号。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先确定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所占用的总时频资源。然后,按照预设的时间分割点将所述总时频资源分为Q个时频资源。将基于时分复用TDM的传输方式,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所占用的所述Q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将FDM或SDM的传输方式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所占用的所述Q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比如,总时隙有48个,按照预设的时间分割点将前20个时隙划分为第一时频资源,将后面的28个时隙作为第二时频资源。前20个时隙对应的传输方式为TDM,那么将这20个时隙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后28个时隙对应的传输方式为FDM或SDM的,那么将这28个时隙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自由的设定总时频资源中,哪些时隙对应的时频资源采用第一定时进行发送,哪些时隙对应的时频资源采用第二定时进行发送,如此,实现了在上行发送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的切换发送时间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如果接收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这里,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步骤A2,如果接收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这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发送时间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设置好的第一传输节点(比如UE)的传输模式,来确定第一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所采用的发送时间点,如此,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第一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采用的发送时间点的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下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当IAB向UE进行下行发送信号时,如图1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1,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三定时,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这里,第三定时是,根据下行接收同步符号的接收时间确定的。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分别为终端UE和综合接入回传IAB;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分别为IAB和第三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三传输节点为所述IAB的上一级的IAB。
步骤S1202,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四定时和或第二调整量,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这里,第四定时可以是根据所述第三定时与第一调整量之差确定的,还可以是根据接收到的接收定时提前量确定。也就是说,在第一传输节点已知第一接收时间的基础上,第二传输节点可能是返回给第一传输节点一个第一调整量,那么将第三定时与第一调整量之差作为第四定时,还可能是返回给第一传输节点一个接收定时提前量(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确定的时间点),将接收到的接收定时提前量作为第四定时。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下行发送时,能够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不同的定时时间点进行发送信号,从而能够在时频资源上灵活切换不同的时间点作为接收信号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再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下行传输时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当进行下行发送信号时,如图1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1,根据下行接收同步符号的接收时间确定第三定时。
这里,当进行下行发送信号时,根据第二传输节点向第一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所采用的传输方式,确定对应的时频资源,比如,如果第二传输节点向第一传输节点发送信号使采用的传输方式为TDM,那么基于此传输方式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三定时可以为预设的参考时间t0与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一传输节点之间的定时提前(TA2)之和,即在时间点t0+(1/2)*TA2,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步骤S1302,根据所述第三定时与第一调整量之差确定第四定时。
这里,所述步骤S1302,还可以是根据接收到的接收定时提前量确定所述第四定时。如果IAB向UE发送信号使采用的传输方式为FDM或SDM,那么基于此传输方式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四定时可以为第三定时与第二传输节点与第三传输节点之间的定时提前(TA1)之差,即在时间点t0+(1/2)*TA2-(1/2)*TA1,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发送的信号。
步骤S1303,将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之间进行回传链路采用时分复用T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
这里,所述步骤S1303可以理解为将两条链路(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的接入链路、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进行回传链路)采用TDM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
步骤S1304,将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一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三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采用频分复用FDM或者空分复用S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
这里,所述步骤S1304可以理解为将两条链路(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的接入链路、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进行回传链路),采用FDM或者SDM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配置或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从而得到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
步骤S1305,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三定时,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步骤S1306,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四定时,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下行发送时,能够采用不同的定时点来接收,从而能够灵活的切换不同的接收时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02,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在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时,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调整量的通知消息。
这里,所述通知消息为以下任一种:系统消息、高层信令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层信息。
步骤B2,第一传输节点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一调整量,并根据所述第一调整量确定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的第四定时。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频资源上采用第三定时,即第一传输节点在时间为t0+(1/2)*TA2时,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采用第四定时,即第一传输节点在时间t0+(1/2)*TA2-(1/2)*TA1时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如果接收到第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这里,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步骤C2,如果接收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这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发送时间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设置好的第一传输节点(比如UE)的传输模式,来确定第一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所采用的发送时间点,如此,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第一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采用的发送时间点的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首先,确定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所占用的总时频资源。然后,按照预设的时间分割点将所述总时频资源分为Q个时频资源。将基于时分复用TDM的传输方式,UE接收IAB发送的信号所占用的所述Q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将FDM或SDM的传输方式UE接收IAB发送的信号所占用的所述Q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比如总时隙数为48,前20个时隙对应的传输方式为TDM,那么将这20个时隙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后28个时隙对应的传输方式为FDM或SDM的,那么将这28个时隙对应的时频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UE接收IAB发送的信号时,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定时点来接收,从而能够灵活的切换不同的接收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IAB配置UE或者下一级的IAB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按照定时1(即第一发送时间点或者第一接收时间点)进行发送和/或接收,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按照定时2(即第二发送时间点或者第二接收时间点)进行发送和接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时2(第二发送时间点)为基于第一定时1(第一发送时间点)调整,第一定时2=第一定时1+第一调整量
第一,当UE向IAB进行上行发送信号时,第一发送时间点和第二发送时间点的设置如下:
首先,设置第一定时2=第一定时1+第一调整量。第一调整量=(1/2)*TA1;TA1为IAB与上一级IAB或者gNB进行传输时的定时提前信息。第一定时1可以理解为,UE或者子IAB节点,按照以参考时间t0为目标接收时间向上一级IAB进行传输的发送时间点。该时间点为IAB按照下行定时和定时提前(即TA2)确定。其次,将UE在第二时频资源上的发送时间调整量为TA2’=TA2–(1/2)*TA1。如图14所示,将IAB的一个时隙的边界处1401作为参考时间t0,在时隙1401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采用的传输方式为TDM,UE在时间点1402处向IAB发送信号,即UE在时间点为t0-(1/2)*TA2(即第一发送时间点)时,向IAB发送信号;在时隙1403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采用的传输方式为FDM,UE在时间点1404处,向IAB发送信号,即UE在时间点为t0-(1/2)*TA2+(1/2)*TA1(即第二发送时间点)时,向IAB发送信号。
第二,当UE接收IAB进行下行发送的信号时,第一接收时间点和第二接收时间点的设置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定时2(第二接收时间点)为基于接收定时1(第一接收时间点)调整,接收定时2=接收定时1-第一调整量;其中,第一调整量=(1/2)*TA1。接收定时1为IAB按照参考时间t0为下行发送时间参考点的接收时间。TA1为IAB与上一级的IAB或者gNB进行上行传输时的定时提前。如图15所示,将IAB的一个时隙的边界处1501作为参考时间t0,在时隙1501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采用的传输方式为TDM,UE在时间点1502处接收IAB发送的信号,即UE在时间点为t0+(1/2)*TA2(即第一接收时间点)时,接收IAB发送的信号;在时隙1503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采用的传输方式为FDM,UE在时间点1504处,接收IAB发送的信号,即UE在时间点为t0+(1/2)*TA2-(1/2)*TA1(即第二接收时间点)时,向IAB发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定义不同的传输模型对应不同的时频资源,即当配置UE为第一传输模式时,则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采用定时1进行发送和接收;当配置UE为第二传输模式时,则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采用定时2进行发送和接收;如此,用户可以自由的为UE配置合适的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定时2的传递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传递定时2的方式:由IAB将定时2通过系统信息、高层信令等,如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告知给IAB服务的UE后者下一级的IAB节点。
第二种传递定时2的方式:IAB可以基于上述配置,在半静态配置的时频资源上,按照定时1或定时2进行传输;也可以通过物理层的信令信息指示UE,告知UE在对应的时刻采用新的定时或者定时2的时间点进行发送或者接收。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进行多跳传输时,IAB配置自己服务的UE或者下一级的第n跳的IAB(即IAB-n),在特定资源上按照新的定时进行传输,新的定时调整量为IAB-n与IAB-(n-1)的传播时延或者IAB-(n-1)配置给IAB-n的定时提前的1/2,即1/2*TA。而且UE在传输信号时,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按照定时1进行接收和发送,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按照定时2进行接收和发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E进行上行发送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第一步,gNB或者IAB-parent配置在时隙X(slot X)上采用TDM的传输方式,在时隙Y(slot Y)上采用基于FDM和SDM的传输方式。
这里,时隙X可以理解为是第一时频资源,时隙Y可以理解为是第二时频资源。
第二步,在slot X上,UE或者下一级IAB按照终端的行为,基于第一定时1,也即采用IAB与UE之间的定时提前(TA2)进行上行发送,以保证数据在t0或者slot边界的能够被IAB被正确接收。
第三步,在slot Y上,采用FDM或SDM的复用传输方式,为了能够保证IAB能够在相同的时间点同时收到gNB和IAB-child或者UE的数据,下一级IAB或者UE需要采用第一定时2进行发送。
这里,第一定时2=第一定时1+第一调整量,其中第一调整量为gNB到IAB的传播时延,或者(1/2)*TA1。第一定时1的定时提前为TA2,对应第一定时2的定时提前TA2’=TA2-(1/2)*TA1。当UE或者下一级IAB在slot Y上进行上行传输时,对应的发送时刻为第一定时2,IAB配置IAB-UE或者下一级IAB的定时提前为TA2’。
在本实施例中,IAB可以通过系统消息或者高层信息告知UE或者下一级IAB定时2的信息或者对应的定时提前或者定时偏移的信息。UE或者下一级IAB节点,在半静态配置的物理资源上采用第一定时2进行对应的发送,或者,基于物理层信令的指示,在对应的时刻或者时频资源上按照第一定时2的方式进行发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E进行下行接收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在本实施例中gNB或者IAB配置在slot X上采用TDM的传输方式,在slot Y上采用基于FDM和SDM的传输方式。
第一步,在slot X上,UE或者下一级IAB或者UE按照终端的行为,基于接收定时1,进行下行传输。
这里,也即IAB在下行slot的边界开始进行下行传输,而UE在对应的经过传播时延的t0+1/2*TA2的时刻进行接收。
第一步,在slot Y上,采用FDM或者SDM的复用方式。为了配合能够让IAB的上行能够在gNB的上行边界被接收。IAB按照定时提前TA1进行发送。而IAB-UE需要按照接收定时2来进行接收。
这里,接收定时2=接收定时1-调整量,其中调整量为IAB到gNB的传播时延或者(1/2)*TA1。UE在slot Y上需要按照定时2来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定时2的调整量需要有IAB通过系统消息或者高层信令信息告知UE。UE可以在半静态配置的对应的时刻或者物理资源上采用接收定时2的时间点进行接收;也可以基于DCI等物理层信息的指示,在特定的时频资源或者时隙、符号上按照接收定时2进行接收。
在其他实施中,当采用多跳场景时,第一跳(gNB,或者IAB,hop 0)对于第二跳IAB的传输仅需按照定时1的方式进行传输。而当从第一跳IAB到第二跳IAB以及后续的传输中,IAB需要配置其服务的UE以及下一级的IAB采用定时1,以及定时2进行传输。当采用TDM的工作方式是,UE以及下一级IAB采用定时1传输。当采用FDM或者SDM的传输方式,需要采用定时2进行传输。
其中第n跳IAB的定时2的定时调整需要根据第n-1跳IAB给出的调整信息进行,即调整量(x)=func(调整量(x-1),tp(x-1))。
其中,X表示第(x-1)跳IAB到第x跳IAB的传输跳数,tp(x-1)为从第x跳IAB到第(x-1)跳IAB的传播时延。当IAB进行为下行传输时,调整量(x)=调整量(x-1)+(-1)(x)*tp(x-1);当IAB进行为上行传输时,调整量(x)=调整量(x-1)+(-1)(x+1)*tp(x-1)。
在本实施例中,UE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间为第一定时1加上调整量;UE实际接收信号的时间为:第一定时1减去调整量。而且对于同一跳数的IAB,发送的定时偏移以及接收的调整量tx=(-)调整量_rx,也就是说第(x-1)跳IAB与第x跳IAB进行信号传输时,第(x-1)跳IAB仅需要向第x跳IAB发送一个调整量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IAB的FDM和SDM的复用传输方式,引入新的发送和接收定时参考点,保证FDM和SDM能够有效使用。使得FDM或者SDM传输时,能够保持符号级的同步接收,不会产生符号间的干扰。因为调整量的引入,使得IAB系统能够在TDM和SDM或FDM间比较容易的切换。
引入基于原有定时偏移量进行修正的新的定时,将因为调整引入的开销降低到最小。同时,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支持多跳的场景,不会因为跳数的增多导致传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子模块和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16为申请实施例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所述装置1600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601,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601,用于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按照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602,用于根据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所需的第一定时提前量确定第一定时。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时与第一调整量的运算确定第二定时;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定时提前与第一调整量的运算确定第二定时;
或者,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定时提前量确定所述第二定时。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分别为终端UE和综合接入回传IAB,第三传输节点为所述综合接入回传IAB的上一级IAB节点或者基站;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IAB节点,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第一传输节点的上一级IAB节点,第三传输节点为上述第二传输节点上一级IAB节点或者基站。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调整量为当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定时提前量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一调整量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时的传播时延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一调整量根据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用于上行传输的调整量来确定。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配置或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之间进行回传链路采用时分复用T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一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三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采用频分复用FDM或者空分复用S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子模块和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17为申请实施例另一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所述装置170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701,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701,用于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四定时和或第二调整量,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1702,用于根据下行接收同步符号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三定时。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定时与第二调整量确定所述第四定时;或者,
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接收定时量确定所述第四定时。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调整量或第四定时的通知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为以下:系统消息、高层信令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层信息;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第一传输节点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二调整量或所述第四定时。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所述终端1800至少包括:控制器1801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1802,其中:
控制器1801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用于实现下面的步骤: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终端,参见图18所示,所述终端1800至少包括:控制器1801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1802,其中:
控制器1801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用于实现下面的步骤:
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四定时和或第二调整量,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的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其中,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是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的配置或指示确定的;
所述第二定时是由第一定时与第二调整量的运算确定;或者,所述第二定时是根据所述第一定时提前与第一调整量的运算确定;或者,所述第二定时是由接收到的第二定时提前量确定;
所述第一定时是由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传输信息所需的第一定时提前量确定。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按照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的配置或指示确定的。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分别为终端UE和综合接入回传IAB,第三传输节点为所述综合接入回传IAB的上一级IAB节点或者基站;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IAB节点,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第一传输节点的上一级IAB节点,第三传输节点为上述第二传输节点上一级IAB节点或者基站。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量为当第一传输节点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时,根据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定时提前量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一调整量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时的传播时延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一调整量根据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用于上行传输的调整量来确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三传输节点之间进行回传链路采用时分复用T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
将第二传输节点和第一传输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与第三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采用频分复用FDM或者空分复用SDM的传输方式时使用的资源,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
6.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一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如果接收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第一传输节点按照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节点在所述第二定时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
7.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四定时和或第二调整量,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
其中,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是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的配置或指示确定的;
所述第四定时是由第三定时与第二调整量确定;或者,所述第四定时是由接收到的第二接收定时量确定;
所述第三定时是由下行接收同步符号的时间确定。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频资源按照所述第三定时,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的配置或指示确定的。
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调整量或第四定时的通知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为以下:系统消息、高层信令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层信息;
第一传输节点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二调整量或所述第四定时。
10.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量为当第一传输节点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时,根据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定时提前量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二调整量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传输信号时的传播时延来确定;或者,
所述第二调整量根据第三传输节点配置给第二传输节点的用于下行传输的调整量来确定。
11.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二定时或第一调整量,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是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的配置或指示确定的;所述第二定时是由第一定时与第二调整量的运算确定;或者,所述第二定时是根据所述第一定时提前与第一调整量的运算确定;或者,所述第二定时是由接收到的第二定时提前量确定;所述第一定时是由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传输信息所需的第一定时提前量确定。
12.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按照第四定时和或第二调整量,接收第二传输节点发送的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是根据系统广播、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的配置或指示确定的;所述第四定时是由第三定时与第二调整量确定;或者,所述第四定时是由接收到的第二接收定时量确定;所述第三定时是由下行接收同步符号的时间确定。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至少包括:控制器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中:
控制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提供的信号的传输方法;或者,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提供的信号的传输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提供的信号的传输方法;或者,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提供的信号的传输方法。
CN201811146651.6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72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6651.6A CN110972293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6651.6A CN110972293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2293A CN110972293A (zh) 2020-04-07
CN110972293B true CN110972293B (zh) 2023-07-28

Family

ID=7002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6651.6A Active CN110972293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22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6145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34871A (zh) * 2021-03-26 2022-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iab节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13010A (zh) * 2021-05-28 2022-1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9218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事件的链路冲突实时仿真方法
CN108601079A (zh) * 2018-04-04 2018-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6232B2 (en) *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9218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事件的链路冲突实时仿真方法
CN108601079A (zh) * 2018-04-04 2018-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n IAB node synchronization and timing alignment;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R1-1808087》;20180810;正文1-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2293A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2874B2 (ja) 自己完結型時分割複信(tdd)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7341215B2 (ja) シングルインターレースモードおよびマルチインターレースモードをサポートする時分割複信(tdd)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US113107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19211B (zh) 用于执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JP730645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統合アクセスバックホールノード
EP3272057B1 (en) Mission critical data support in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CN110972293B (zh)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7074764B2 (ja) 送信方向構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JP6929938B2 (ja) パイロット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KR20110127080A (ko) 단말간 직접 연결 통신 및 단말 릴레이를 위한 단말간 직접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CN104041113A (zh) 间歇性业务的无线电使用优化
CN103329496A (zh) 信道配置
KR20180092316A (ko) 공통 버스트들을 활용한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스 캐리어에서의 지연된 제어 피드백
CN108736999B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JP2023543857A (ja) 伝送モードを決定する方法、装置と通信機器
CN11215374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260050B (zh) Iab网络的复用调度方法和iab节点
CN111417194A (zh) 资源映射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通信设备
CN106982456B (zh) 一种通信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11756459B (zh)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6715B (zh) 参数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KR20110017808A (ko) 상향링크 자원을 이용한 릴레이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US10057835B1 (en) Micro cel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GB2623068A (en) Dynamic DMRS configur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17202320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