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1475B -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1475B
CN110971475B CN201811142281.9A CN201811142281A CN110971475B CN 110971475 B CN110971475 B CN 110971475B CN 201811142281 A CN201811142281 A CN 201811142281A CN 110971475 B CN110971475 B CN 110971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orts
auxiliary
por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22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1475A (zh
Inventor
胡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22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1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1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辅测设备将测试仪输出的测试流量生成N份同等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然后将N份第一测试流量汇总输出至被测设备,由被测设备对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辅测设备再接收被测设备输出的N份第一测试流量经转发后所得到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然后将N份中的每份第二测试流量分别输出至测试仪,由测试仪确定测试结果。基于此,有助于测试仪在端口测试时降低对端口资源的消耗,使得低带宽的测试仪通过两个端口输出测试流量也可以对高带宽的被测设备进行端口转发测试。

Description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人们希望能够拥有更高带宽的网络设备,而转发能力是网络设备端口不可少的一项测试,以保障设备端口的转发能力达到要求。例如,当前交换机设备需要支持的端口带宽逐渐增大,需要针对高带宽的交换机端口的转发能力进行相关测试。在现有技术中,高带宽的测试仪价格昂贵,通常采用的是使用多个低带宽测试仪端口来汇总测试流量,从而达到满足高带宽端口转发带宽测试的目的。而测试仪的端口数量有限,该方式对端口数量需求大,从而增大了测试实施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能够放大测试仪输出的测试流量,降低对测试仪端口资源的消耗,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仪对端口资源消耗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应用于对被测设备进行端口测试的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仪及辅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辅测设备接收所述测试仪的流量输出端口输出的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
所述辅测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汇总后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以使所述被测设备对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并得到转发后的第二测试流量包,其中,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包括与N份所述第一测试流量对应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
所述辅测设备接收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分别将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测试仪,以使所述测试仪检测每份所述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并根据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及所述预设字节确定所述被测设备的测试结果,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上述辅测设备包括第一辅测装置及第二辅测装置;所述辅测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汇总后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通过所述第一辅测装置的N个端口将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发送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其中,一个端口发送一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接收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汇总,并将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
可选地,上述第一辅测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各端口预先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包括:
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一接收端口从所述流量输出端口接收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所述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以形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
可选地,上述第二辅测装置包括第二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第二输出端口用于从所述被测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用于输出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其中,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的N个端口相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映射。
可选地,上述第二辅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端口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用于从所述第一辅测装置接收N份所述第一测试流量,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二输出端口用于将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流量隔离。
可选地,上述辅测设备包括第一辅测装置及第二辅测装置;所述辅测设备接收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分别将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测试仪,包括: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接收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通过所述第二辅测装置的N个端口将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辅测装置的每个端口用于输出N份中的一份第二测试流量;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辅测装置中的N个端口接收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分别将所述第一辅测装置的N个端口中的每一个端口接收的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测试仪,其中,所述第一辅测装置中的每个端口用于接收N份中的一份第二测试流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辅测装置、第二辅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测试仪的输出端口输出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至所述第一辅测装置;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辅测装置中的第一组端口将所述第一测试流量输出,以使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放大N倍输出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组端口包括N个端口,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辅测装置中的第二组端口接收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发送的所述放大N倍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所述放大N倍的第一测试流量汇总输出至被测设备,以使所述被测设备对汇总后的所述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以得到第二测试流量包,并将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输出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组端口包括N个端口,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包括与N份所述第一测试流量对应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通过预先与所述第二辅测装置中的第二组端口对应的第三组端口将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发送至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组端口包括N个端口;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的第四组端口接收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先后分别从所述第四组端口的各端口输出第二测试流量至所述测试仪;
所述测试仪检测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并根据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及所述预设字节确定测试结果。
可选地,上述根据所述测试流量的字节及所述预设字节确定测试结果,包括:
当所述测试流量的字节与所述预设字节的比值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被测设备的测试通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系统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预先准备测试仪、第一辅测装置及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测试仪包括流量输出端口及流量接收端口,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组及第一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包括P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流量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组包括Q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流量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包括第二接收端口组及第二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包括I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包括J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
将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一接收端口及N个端口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将所述Q个端口中的第一输出端口及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加入在所述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局域网中;
将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连接,并将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以及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加入所述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
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并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所述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并将所述第二接收端口加入所述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N、P、Q、I、J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P、Q、I、J均大于或等于N。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辅测设备,包括:
第一辅测装置,及
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及均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组、第一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包括P个端口及用于与测试仪的流量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组包括Q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测试仪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器及均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组、第二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包括I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包括J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
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各端口预先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一接收端口用于从所述测试仪的输出端口接收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所述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所述P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使所述N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输出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
所述Q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加入所述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局域网中,其中,所述P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I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所述Q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J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N、P、Q、I、J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P、Q、I、J均大于或等于N。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提供的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法通过辅测设备将测试仪输出的测试流量生成N份同等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然后将N份第一测试流量汇总输出至被测设备,由被测设备对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辅测设备再接收被测设备输出的N份第一测试流量经转发后所得到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然后将N份中的每份第二测试流量分别输出至测试仪,由测试仪确定测试结果。基于此,有助于测试仪在端口测试时降低对端口资源的消耗,使得低带宽的测试仪通过两个端口输出测试流量也可以对高带宽的被测设备进行端口转发测试。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申请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辅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转发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标:10-测试系统;20-测试仪;31-第一辅测装置;310-第一端口模块;311-第一接收端口组;312-第一输出端口组;320-第一处理器;330-第一存储模块;32-第二辅测装置;321-第二接收端口组;322-第二输出端口组;40-被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通信领域中,通常需要利用测试仪对交换机这类网络设备进行转发能力的测试。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低带宽测试仪的多个端口提供测试流量,以满足高带宽被测设备的测试需求,而低带宽的测试仪的端口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高带宽被测设备的测试需求,若增加测试仪的端口,需要对整个测试仪的硬件进行改造,其难度大且成本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申请人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实施例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10的交互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测试系统10可以对被测设备40的端口转发能力进行测试,以判断被测设备40的端口转发能力是否合格。其中,当检测到被测设备40的端口转发后的测试流量的总字节与预设字节的比值小于或大于预设值时,确定被测设备40的端口转发能力不合格,当检测到转发后的测试流量的总字节与预设字节的比值等于预设值时,确定被测设备40的端口转发能力合格,预设字节及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系统10可以包括测试仪20及辅测设备。辅测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辅测装置31及第二辅测装置32。其中,第一辅测装置31与第二辅测装置32可以为独立的设备,也可以集成于一个设备以作为辅测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仪20用于提供测试流量、接收反馈的测试流量,并基于提供的测试流量及反馈的测试流量确定被测设备40的测试结果。第一辅测装置31可以为交换机、网桥等网络设备。第二辅测装置32的硬件结构可以与第一辅测装置31相同或类似。被测设备40可以为端口带宽较高的交换机网络设备。
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辅测装置31的方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测装置31可以包括第一端口模块310、第一处理器320、第一存储模块330。第一端口模块31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组311及第一输出端口组312。第一接收端口组311、第一输出端口组312均与第一处理器320连接。第一接收端口组311包括P个端口及用于与测试仪20的流量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组312包括Q个端口及用于与测试仪20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其中,P、Q均为大于1的整数。
第二辅测装置32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器及均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组321、第二输出端口组322,第二接收端口组321包括I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40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组322包括J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40的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其中,I、J均为大于1的整数。
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各端口预先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第一接收端口用于从测试仪20的输出端口接收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P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使N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输出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至第二辅测装置32。
Q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第一输出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局域网中,其中,P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I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Q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J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且P、Q、I、J均大于或等于N。
可理解地,将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P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也就能够实现将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放大N倍输出。测试仪20在辅测设备的配合下,测试仪20通过自身一个端口输出测试流量,然后通过辅测设备对测试流量放大便能满足对高带宽的被测设备40的端口进行测试,进而降低了对测试仪20端口资源的消耗,有助于降低测试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N、P、Q、I、J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图1所示的测试系统10中,N、P、Q、I、J均为4。可理解地,若测试仪20的流量输出端口输出预设字节为10GB的第一测试流量,辅测设备可以将10GB的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4个端口输出,且每个端口均输出10GB的第一测试流量,也就实现了将预设字节为10GB的第一测试流量放大4倍的功能。
其中,泛洪可以理解为:针对交换机中处于同一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简称VLAN)中的各端口,交换机将虚拟局域网中某个端口收到的数据流(或流量)从除该接口之外的虚拟局域网中其他接口发送出去。具体地,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同一虚拟局域网中的所有端口转发。
请参照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转发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转发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测试系统10,以对被测设备40的端口进行转发测试,能够降低对测试仪20端口资源的消耗,从而有助于降低测试成本。
下面将对图3的端口转发测试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阐述,其端口转发测试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辅测设备接收测试仪20的流量输出端口输出的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仪20的一个流量输出端口(如图1中所示的端口A1)输出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至辅测设备,然后由辅测设备接收该第一测试流量。其中,预设字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120,辅测设备根据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N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汇总后输出至被测设备40,以使被测设备40对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并得到转发后的第二测试流量包,其中,第二测试流量包包括与N份第一测试流量对应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测装置31根据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通过第一辅测装置31的N个端口将N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发送至第二辅测装置32,其中,一个端口发送一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第二辅测装置32接收N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汇总,并将汇总后的N份第一测试流量输出至被测设备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测装置31生成N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的过程可以为: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第一接收端口从流量输出端口接收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N个端口,以形成N份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或者,第一辅测装置31将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复制N份,然后将N份第一测试流量进行汇总。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测装置32中的第二接收端口组321与第二输出端口组322流量隔离,以避免第二接收端口组321接收的流量发送至第二输出端口组322的端口中,或者避免第二输出端口组322接收的流量发送至第二接收端口组321的端口中。例如,在图1中,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3-C6与端口C2之间可以通过端口配置,以设置端口隔离。可理解地,用户可根据需要,配置指定端口与某些端口隔离,即配置它的被隔离端口,这样,指定端口接收的报文(或测试流量)不能转发到被隔离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出端口组322中的第二输出端口用于从被测设备40接收第二测试流量包,第二输出端口组322中的N个端口用于输出N份第二测试流量,其中,第二输出端口组322中的第二接收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组322中的N个端口配置有与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用于接收第一测试流量的N个端口相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映射。
其中,虚拟局域网映射即VLAN映射,端口配置VLAN映射后,报文的最外层VLAN Tag的VLAN ID与VLAN映射的表项匹配,则将报文最外层VLAN Tag的VLAN ID替换为指定的VLANID,使报文正确到达目的地。
例如,在图1中,C2端口配置VLAN映射,用于将C2端口接收到的VLAN vid2的流量映射为VLAN vid6,VLAN vid3流量映射为VLAN vid7,VLAN vid4流量映射为VLAN vid8,VLANvid5流量映射为VLAN vid9。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2接收到来自被测设备40端口D2的第二测试流量包后,会分别将流量中的VLAN标签映射为VLAN vid6-vid9,然后分别从端口C7-C10发向第一辅测装置3131。
步骤S130,辅测设备接收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分别将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测试仪20,以使测试仪20检测每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并根据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及预设字节确定被测设备40的测试结果,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测装置32接收第二测试流量包,并通过第二辅测装置32中第二输出端口组322中的N个端口将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第一辅测装置31,其中,第二辅测装置32的每个端口用于输出N份中的一份第二测试流量。
第一辅测装置31通过第一辅测装置31中的N个端口接收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将第一辅测装置31的N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接收的第二测试流量依次输出至测试仪20,其中,第一辅测装置31中的每个端口用于接收N等分中的一份的测试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仪20确定测试结果的过程可以为:当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总字节与预设字节的比值等于预设值时,测试仪20确定被测设备40的测试通过,也就是该端口的转发测试合格。或者,当总字节与预设字节的比值小于或大于预设值时,测试仪20确定被测设备40测试不通过,也就是该端口的转发测试不合格。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值也可以为一个较小的预设范围,若其比值在这预设范围中,则确定合格,该预设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10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10构建方法,用于搭建上述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10。该测试系统10构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预先准备测试仪20、第一辅测装置31及第二辅测装置32,其中,测试仪20包括流量输出端口及流量接收端口,第一辅测装置31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组311及第一输出端口组312,第一接收端口组311包括P个端口及用于与流量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组312包括Q个端口及用于与流量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辅测装置32包括第二接收端口组321及第二输出端口组322,第二接收端口组321包括I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40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组322包括J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40的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
步骤S220,将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第一接收端口及N个端口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将Q个端口中的第一输出端口及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将第一输出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局域网中;
步骤S230,将第二接收端口组321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N个端口连接,并将第二接收端口组321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以及将第二输出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
步骤S240,将第二输出端口组322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第一输出端口组312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并将第二输出端口组322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并将第二接收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其中,第二输出端口用于与被测设备40的接收端口连接,第二接收端口用于与被测设备40的输出端口连接,N、P、Q、I、J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P、Q、I、J均大于或等于N。
具体地,在图1中,第一接收端口组311中的第一接收端口及N个端口加入的同一虚拟局域网可以为VLAN vid1。第一虚拟局域网组可以为VLAN vid6-vid9,第二虚拟局域网组可以为VLAN vid2-vid5。
基于上述的构建方法,便可以搭建用于对被测设备40进行端口测试的测试系统10,从而有助于降低对测试仪20端口资源的消耗。
为便于理解,下面将对图1所示的测试系统10的搭建进行举例阐述:
预先准备1台测试仪20、2台辅测装置(或1台集成有2台辅测装置的辅测设备)和1台被测设备40。
测试仪20通过端口A1(流量输出端口)连接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B1(第一接收端口),通过端口A2(流量接收端口)连接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B2(第一输出端口)。
第一辅测装置31与第二辅测装置32之间连接的端口数与系统需要放大流量的倍数有关。例如,如果是要将10G的流量放大为40G,也就是说,流量需要被放大4倍,则第一辅测装置31和第二辅测装置32之间连接的端口数为4的两倍,即为8。如图1所示,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B3-B10依次和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3-C10一一连接。
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1(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被测设备40的端口D1(接收端口),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2(第二接收端口)连接被测设备40的端口D2(输出端口),其中,被测设备40的端口D1和D2就是需要进行转发能力测试的高带宽端口,所以要求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1和端口C2的带宽与被测设备40的端口D1和D2的带宽相同。
其中,对各装置的端口配置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一:对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进行配置,将其加入VLAN。配置端口B1、B3、B4、B5、B6均以Untag方式(Access模式或者Hybrid Untag模式)加入VLAN vid1。此步骤主要是构造端口B1、B3、B4、B5、B6在同一个VLAN的条件,从而保证从测试仪20的端口A1发送的测试流量能够通过B1端口泛洪到B3-B6端口。端口B2以Untag方式(Access模式或者HybridUntag模式)加入VLAN vid6。端口B7-端口B10加入VLAN的方式不限(Access/Trunk/Hybrid方式均可以),其中,端口B7加入VLAN vid6,端口B8加入VLAN vid7,端口B9加入VLAN vid8,端口B10加入VLAN vid9。
步骤二:对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进行配置,将其加入VLAN。端口C1和C2均以TAG模式(Trunk模式或者Hybrid TAG模式)加入VLAN vid2-vid5。端口C3-C6加入VLAN的模式不限制(Access/Trunk/Hybrid均可以),分别配置端口C3加入VLAN vid2,C4加入VLAN vid3,C5加入VLAN vid4,C6加入VLAN vid5。端口C7-C10均以Untag方式(Access模式或者HybridUntag模式)加入VLAN,分别配置C7加入VLAN vid6,C8加入VLAN vid7,C9加入VLAN vid8,C10加入VLAN vid9。
步骤三:对第二辅测装置32进行端口隔离配置。端口C2上配置端口隔离,与C3-C6的端口流量隔开。此配置是为了保证从端口C3、C4、C5、C6收到的流量均不会转发到端口C2上。
步骤四:对第二辅测装置32进行VLAN映射配置。在C2端口上配置VLAN映射,将C2端口接收到的VLAN vid2的流量映射为VLAN vid6,VLAN vid3流量映射为VLAN vid7,VLANvid4流量映射为VLAN vid8,VLAN vid5流量映射为VLAN vid9。(VID(VLAN ID)是VLAN的标识,在交换机里面用来划分端口。比如一个交换机有8个端口,现在将port1,port2,port5三个端口的VID设置成1111,那么这三个端口就能接收vlantag=1111的数据包。拥有和数据帧TAG标记一致的VID的物理端口,不论是否在这个VID上是Untagged Port或者taggedPort,都可以接收来自交换机内部的标记了这个TAG标记的tagged数据帧。拥有和数据帧TAG标记一致的VID的物理端口,只有在这个VID上是tagged Port,才可以接收来自交换机外部的标记了这个TAG标记的tagged数据帧。)
步骤五:对被测设备40进行VLAN配置。端口D1和D2均以TAG模式(Trunk模式或者Hybrid TAG模式)加入VLAN vid2-vid5,这样配置是为了确保被测设备40端口D1能够接收到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1发过来的4份测试流量,流量中的VLAN标签值分别是VLANvid2、VLAN vid3、VLAN vid4、VLAN vid5。然后这4份流量又均可以通过端口D2转发出去,回到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2。
测试系统10搭建完成后,开始进行端口转发能力的测试,步骤S110-S140的具体的测试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六:测试仪20从端口A1发送测试流量到端口B1,结合本案例中假设是要将10G的测试流量放大为40G,所以这里端口A1发送的流量大小为10G。10G数据流到达第一辅测装置31后,从端口B1依次泛洪到端口B3-B6,此时从端口B3~B6分别发出10G带宽大小的Untag流量到第二辅测装置32。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3会将接收到的10G大小的Untag流量加上VLAN vid2的标签,并且转发到端口C1;端口C4会将接收到的10G大小的Untag流量加上VLANvid3的标签,并且转发到端口C1;端口C5会将接收到的10G大小的Untag流量加上VLAN vid4的标签,并且转发到端口C1;端口C6会将接收到的10G大小的Untag流量加上VLAN vid5的标签,并且转发到端口C1。也就是说在端口C1上汇合了4份Tag流量,形成了总带宽为40G的测试流量发向被测设备40的端口D1。由此构造出了40G大小的高带宽流量情况。被测设备40端口D1将40G的流量转发到端口D2,然后发送到第二辅测装置32的端口C2。此时端口C2接收的是4份流量,4份流量中分别带有不同的VLAN标签,VLAN标签分别为VLAN vid2-VLAN vid5。由于端口C2上配置了VLAN映射,所以此时会将VLAN vid2的流量映射为VLAN vid6的流量,并且发向端口C7转发到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B7上;将VLAN vid3的流量映射为VLAN vid7的流量,并且发向端口C8转发到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B8上;将VLAN vid4的流量映射为VLAN vid8的流量,并且发向端口C9转发到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B9上;将VLAN vid5的流量映射为VLAN vid8的流量,并且发向端口C10转发到第一辅测装置31的端口B10上。基于当前第一辅测装置31中,端口B2配置加入的是VLAN vid6,所以此时端口B7接收到的带有VLANvid6标签的Tag流量会转发到端口B2,从端口B2转发到测试仪20端口A2的时候,会剥掉VLANvid6的标签,即作为Untag的流量转发到测试仪20端口A2。
步骤七:判断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与测试仪20端口A1发送的流量大小一致。即检查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为10G,如果是,则顺序执行步骤八,如果不是,则跳转到步骤十五。
步骤八:在第一辅测装置31上修改端口B2的配置,将端口B2之前配置的加入VLANvid6修改为加入VLAN vid7。
步骤九:判断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与测试仪20端口A1发送的流量大小一致。基于本案例中,即检查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为10G,如果是,则顺序执行步骤十,如果不是,则跳转到步骤十五。
步骤十:在第一辅测装置31上修改端口B2的配置,将端口B2之前配置的加入VLANvid7修改为加入VLAN vid8。
步骤十一:判断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与测试仪20端口A1发送的流量大小一致。基于本案例中,即检查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为10G,如果是,则顺序执行步骤十二,如果不是,则跳转到步骤十五。
步骤十二:在第一辅测装置31上修改端口B2的配置,将端口B2之前配置的加入VLAN vid8修改为加入VLAN vid9。
步骤十三:判断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与测试仪20端口A1发送的流量大小一致。基于本案例中,即检查测试仪20端口A2接收到的流量大小是否为10G,如果是,则顺序执行步骤十四,如果不是,则跳转到步骤十五。
步骤十四:得出结论,被测设备40端口D1和端口D2具备线速转发能力,测试合格,测试结束。
步骤十五:得出结论,被测设备40端口D1和端口D2不具备线速转发能力,测试不合格,测试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
Untag流量:即封装中不带有VLAN标签的测试流量;
Tag流量:即封装中带有VLAN标签的测试流量;
VLAN映射:端口配置VLAN映射后,报文的最外层VLAN Tag的VLAN ID与VLAN映射的表项匹配,则将报文最外层VLAN Tag的VLAN ID替换为指定的VLAN ID;
Access/Trunk/Hybrid类型:根据端口转发报文时对VLAN Tag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以下三种链路类型:
(1)Access类型:转发出去的报文不携带VLAN Tag,该类型端口一般与用户设备相连;
(2)Trunk类型:转发出去的PVID所在VLAN报文不携带VLAN Tag,其他VLAN的报文保留VLAN Tag,该类型端口一般用于网络设备间互联;
(3)Hybrid类型:可以配置转发出去的指定VLAN报文不携带VLAN Tag或保留VLANTag,该类型端口既可用于与用户设备相连,也可用于网络设备间互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3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第一处理器3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第一存储模块33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模块330可以用于存储端口配置参数,如VLAN ID(虚拟局域网的身份信息,英文简称vid)。当然,第一存储模块330还可以用于存储程序,第一处理器32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该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端口转发测试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该方法通过辅测设备将测试仪输出的测试流量生成N份同等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然后将N份第一测试流量汇总输出至被测设备,由被测设备对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辅测设备再接收被测设备输出的N份第一测试流量经转发后所得到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然后将N份中的每份第二测试流量分别输出至测试仪,由测试仪确定测试结果。基于此,有助于测试仪在端口测试时降低对端口资源的消耗,使得低带宽的测试仪通过两个端口输出测试流量也可以对高带宽的被测设备进行端口转发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对被测设备进行端口测试的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仪及辅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辅测设备接收所述测试仪的流量输出端口输出的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
所述辅测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汇总后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接收端口,以使所述被测设备对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并得到转发后的第二测试流量包,其中,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包括与N份所述第一测试流量对应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
所述辅测设备接收由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输出端口输出的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分别将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测试仪,以使所述测试仪检测每份所述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并根据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及所述预设字节确定所述被测设备的测试结果,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辅测设备包括第一辅测装置及第二辅测装置;所述辅测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汇总后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接收端口,包括: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通过所述第一辅测装置的N个端口将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发送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其中,一个端口发送一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接收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汇总,并将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接收端口;
所述辅测设备接收由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输出端口输出的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分别将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测试仪,包括: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接收由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输出端口输出的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通过所述第二辅测装置的N个端口将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辅测装置的每个端口用于输出N份中的一份第二测试流量;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辅测装置中的N个端口接收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分别将所述第一辅测装置的N个端口中的每一个端口接收的第二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测试仪,其中,所述第一辅测装置中的每个端口用于接收N份中的一份第二测试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各端口预先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生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包括:
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一接收端口从所述流量输出端口接收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所述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以形成N份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包括第二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第二输出端口用于从所述被测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用于输出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其中,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测试流量的N个端口相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映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端口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用于从所述第一辅测装置接收N份所述第一测试流量,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二输出端口用于将汇总后的第一测试流量输出至所述被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流量隔离。
5.一种端口转发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辅测装置、第二辅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测试仪的输出端口输出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至所述第一辅测装置;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辅测装置中的第一组端口将所述第一测试流量输出,以使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放大N倍输出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组端口包括N个端口,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辅测装置中的第二组端口接收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发送的所述放大N倍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所述放大N倍的第一测试流量汇总输出至被测设备的一个接收端口,以使所述被测设备对汇总后的所述第一测试流量进行转发以得到第二测试流量包,并将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由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输出端口输出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组端口包括N个端口,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包括与N份所述第一测试流量对应的N份第二测试流量;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通过预先与所述第二辅测装置中的第二组端口对应的第三组端口将所述第二测试流量包发送至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组端口包括N个端口;
所述第一辅测装置的第四组端口接收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并先后分别从所述第四组端口的各端口输出第二测试流量至所述测试仪;
所述测试仪检测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并根据所述N份第二测试流量的字节及所述预设字节确定测试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试流量的字节及所述预设字节确定测试结果,包括:
当所述测试流量的字节与所述预设字节的比值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被测设备的测试通过。
7.一种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预先准备测试仪、第一辅测装置及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测试仪包括流量输出端口及流量接收端口,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组及第一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包括P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流量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组包括Q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流量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包括第二接收端口组及第二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包括I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包括J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
将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一接收端口及N个端口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组中的第一输出端口及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加入在所述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局域网中;
将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连接,并将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以及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加入所述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
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并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所述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并将所述第二接收端口加入所述第二虚拟局域网组中,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输出端口连接,N、P、Q、I、J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P、Q、I、J均大于或等于N。
8.一种辅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辅测装置,及
第二辅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测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及均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组、第一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包括P个端口及用于与测试仪的流量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组包括Q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测试仪的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辅测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器及均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组、第二输出端口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组包括I个端口及用于与被测设备的一个接收端口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组包括J个端口及用于与所述被测设备的一个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二接收端口;
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各端口预先加入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组中的第一接收端口用于从所述测试仪的输出端口接收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并将所述第一测试流量泛洪至所述P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使所述N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输出所述预设字节的第一测试流量至所述第二辅测装置;
所述Q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各虚拟局域网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加入所述第一虚拟局域网组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局域网中,其中,所述P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I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所述Q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J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对应连接,N、P、Q、I、J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P、Q、I、J均大于或等于N。
CN201811142281.9A 2018-09-28 2018-09-28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Active CN110971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281.9A CN110971475B (zh) 2018-09-28 2018-09-28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281.9A CN110971475B (zh) 2018-09-28 2018-09-28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475A CN110971475A (zh) 2020-04-07
CN110971475B true CN110971475B (zh) 2022-05-17

Family

ID=7002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2281.9A Active CN110971475B (zh) 2018-09-28 2018-09-28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1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6526B (zh) * 2022-11-18 2024-06-2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交换机物理层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475A (zh) * 2010-04-21 2010-09-2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Gre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2355377A (zh) * 2011-06-30 2012-02-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交换机的整机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2882734A (zh) * 2012-10-26 2013-01-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虚拟以太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06396A (zh) * 2015-01-23 2015-04-08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设备全端口Full Mesh性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577474A (zh) * 2015-12-23 2016-05-1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高速端口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06100939A (zh) * 2016-08-23 2016-11-0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启动时间测试方法及测试控制台
CN106656667A (zh) * 2016-12-14 2017-05-1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机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系统及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1640A1 (en) * 2006-03-10 2007-09-13 Mcdata Corporation Switch test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205160527U (zh) * 2015-10-27 2016-04-13 成都广达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测试多个epon设备端口的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475A (zh) * 2010-04-21 2010-09-2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Gre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2355377A (zh) * 2011-06-30 2012-02-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交换机的整机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2882734A (zh) * 2012-10-26 2013-01-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虚拟以太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06396A (zh) * 2015-01-23 2015-04-08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设备全端口Full Mesh性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577474A (zh) * 2015-12-23 2016-05-1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高速端口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06100939A (zh) * 2016-08-23 2016-11-0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启动时间测试方法及测试控制台
CN106656667A (zh) * 2016-12-14 2017-05-1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机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系统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475A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1922B (zh) 擴展網橋之系統及其方法
CN108833202B (zh) 故障链路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10710A (zh) 交换结构系统上部署的标准协议验证机制的方法和装置
JP2005006303A (ja) 仮想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
CN108632099B (zh) 一种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306824B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240115B2 (en) Network topology display method and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
US10735251B2 (en) Deadlock avoidance using modified ethernet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signaling
CN111614580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JP5694717B2 (ja) トラフィック分散制御プロセス及び装置
CN112436601B (zh) 智能变电站的信息流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71475B (zh) 端口转发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建方法及辅测设备
WO2016124117A1 (zh) 一种sdn中的链路保护方法、交换设备及网络控制器
CN114422297B (zh) 一种多场景虚拟网络流量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3872826B (zh) 网卡端口稳定性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010018B (zh) 同步组播组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11047A1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753790A (zh) 一种基于trill网络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685011B (zh) 一种trill网络中的路由计算方法和设备
CN110896378B (zh) 网络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EP3913865B1 (en) Message decaps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message encaps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915364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
CN107666671A (zh) 基于twamp的错误连接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83779B (zh)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6979523B (zh) 一种基于场景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方法、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