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3779B -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3779B
CN104283779B CN201410525916.9A CN201410525916A CN104283779B CN 104283779 B CN104283779 B CN 104283779B CN 201410525916 A CN201410525916 A CN 201410525916A CN 104283779 B CN104283779 B CN 104283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quipment
ranges
summary info
vlan
generic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59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3779A (zh
Inventor
顾雷雷
孙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259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3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8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3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对应的VLAN映射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类端口,并利用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BPDU报文,所述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BPDU报文之后,如果所述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两种不同实例配置范围的网络设备部署在同一个MST域内。

Description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多生成树协议)支持快速收敛,使不同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络)的流量沿各自路径转发,从而为冗余链路提供负载分担机制。MSTP将一个交换网络划分成多个MST(Multiple Spanning Tree,多生成树)域,并在每个MST域内形成多棵生成树,生成树之间彼此独立。MSTP通过设置VLAN与生成树的对应关系(即VLAN映射表),将VLAN与生成树联系起来,并通过实例的概念,将多个VLAN捆绑到一个实例中,从而达到了节省通信开销和降低资源占用率的目的。
MST域由交换网络中的多台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网段构成。这些网络设备具有下列特点:都使能了生成树协议,域名相同,VLAN与MST间映射关系的配置相同,MSTP修订级别的配置相同,网络设备间有物理链路连通。
根据网络部署层次,如网络三层结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各网络设备均支持MSTP协议,但各网络设备可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会不同。例如,低端网络设备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0~15,高端网络设备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0~31。基于此,当需要配置32个实例时,由于低端网络设备不支持实例16~31,使得低端网络设备和高端网络设备的MST域的VLAN与MST间映射关系的配置不同,从而导致无法将低端网络设备与高端网络设备配置在同一个MST域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生成树MST域的确定方法,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第一实例范围,第二网络设备支持第二实例范围,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包括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和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络VLAN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报文,所述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第三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一实例范围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PDU报文,所述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收到来自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第四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并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之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包括的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以及,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的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作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第一实例范围,第二网络设备支持第二实例范围,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包括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和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络VLAN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
计算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报文,所述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多生成树MST域内。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当第三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一实例范围时,确定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PDU报文,所述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四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并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之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在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在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包括的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以及,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的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实例映射机制,将指定实例对应的VLAN映射到另外一个实例中,从而可以通过实例间的映射,将两种不同实例配置范围的网络设备部署在同一个MST域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多个网络设备的MSTP网络中,这多个网络设备分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其中,根据网络部署层次,如网络三层结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各网络设备均支持MSTP协议,但各网络设备可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会不同。例如,低端网络设备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实例0~15,高端网络设备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实例0~31。基于此,低端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与低端网络设备有直连关系的高端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与低端网络设备没有直连关系的高端网络设备为第三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第一实例范围,第三网络设备支持第一实例范围,第二网络设备支持第二实例范围。其中,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具体包括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以及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即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是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实例的子集。例如,第一实例范围为实例0~31,第二实例范围为实例0~15,且第三实例范围为实例16~31。
以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全网的各网络设备(S1、S2、S3、S4、S5、S6、S7、S8、S9)上部署MSTP协议,且共使用32个实例,即实例0~31,要求实例0映射VLAN1~100,实例1映射101~200,依此类推,实例31映射3101~3200,其他VLAN仍缺省映射到实例0中。假设S1、S2、S3、S4、S5、S8、S9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实例0~31,S6、S7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实例0~15。在此应用场景下,S6和S7为第二网络设备,与S6、S7有直连关系的S3和S4为第一网络设备,与S6、S7没有直连关系的S1、S2、S5、S8和S9为第三网络设备。为了方便描述,后续以S6为第二网络设备,S3为第一网络设备,S1为第三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应用场景下,如图2所示,该MST域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网络设备将本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的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映射到本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的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对应的VLAN映射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后,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具体包括:第一实例范围内包括的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映射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的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
其中,通过在第一网络设备上增加实例间映射机制,将指定实例(即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对应的VLAN映射到特定实例(即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中。例如,在第一网络设备上下发import instance 31 export instance 15命令,以将指定实例(实例31)对应的VLAN映射到特定实例(实例15)中。
例如,S3将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16~31对应的VLAN映射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0~15上。例如,将实例16对应的VLAN映射到实例0,将实例17对应的VLAN映射到实例1,将实例18对应的VLAN映射到实例2,以此类推,将实例31对应的VLAN映射到实例15。基于此,实例0对应的VLAN映射配置包括实例0本身对应的VLAN 1~100,映射到实例0的实例16对应的VLAN1601~1700;实例1对应的VLAN映射配置包括实例1本身对应的VLAN 101~200,映射到实例1的实例17对应的VLAN1701~1800;以此类推,实例15对应的VLAN映射配置包括实例15本身对应的VLAN1501~1600,映射到实例15的实例31对应的VLAN3101~3200。
步骤202,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类端口,并利用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端口是指第一网络设备上的与第二网络设备连接的端口,即第一类端口对接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如S3上的端口P1和端口P2。其中,第一类端口也可以称为实例映射控制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利用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利用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步骤203,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类端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BPDU(BridgeProtocol Data Unit,桥协议数据单元)报文,该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一类端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BPDU报文时,该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的是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而不是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为了实现该功能,可以在第一网络设备上下发激活第一类端口的实例映射机制的命令,通过该命令使第一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一类端口发送第一BPDU报文时,该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的实例信息为实例0~15的实例信息,而不是实例0~31的实例信息。
步骤204,第一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一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BPDU报文之后,如果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进一步的,如果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不同,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不在同一MST域内。
例如,S3确定S6对应的端口P1为第一类端口,并利用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实例0~15)的VLAN映射配置、S3的域名配置、S3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端口P1的摘要信息1,并利用摘要信息1生成第一BPDU报文。之后,S3通过端口P1将第一BPDU报文发送给S6,且该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摘要信息1和实例0~15的实例信息。由于S6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实例0~15,因此,S6直接利用实例0~15的VLAN映射配置、S6的域名配置、S6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端口P1的摘要信息2,并利用摘要信息2生成第二BPDU报文。之后,S6通过端口P1将第二BPDU报文发送给S3,且该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摘要信息2和实例0~15的实例信息。
其中,在S3上,实例0~15的VLAN映射配置具体为:实例0对应的VLAN为VLAN1~100、VLAN1601~1700,实例1对应的VLAN为VLAN 101~200、VLAN1701~1800,以此类推,实例15对应的VLAN为VLAN 1501~1600、VLAN3101~3200。在S6上,由于S6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实例0~15,因此,在S6上,可以直接映射实例0对应的VLAN为VLAN1~100、VLAN1601~1700,实例1对应的VLAN为VLAN 101~200、VLAN1701~1800,以此类推,实例15对应的VLAN为VLAN 1501~1600、VLAN3101~3200。
进一步的,由于未映射到各实例的其他VLAN仍缺省映射到实例0上,因此,在S3上,实例0对应的VLAN还包括VLAN3201~4094;在S6上,实例0对应的VLAN还包括VLAN3201~4094。
其中,在上述应用场景下,支持MSTP协议的各网络设备(如S1、S2、S3、S4、S5、S6、S7、S8、S9),具有相同的域名配置和修订级别配置。
基于此,S3利用实例0~15的VLAN映射配置、S3的域名配置、S3的修订级别配置所计算出的摘要信息1,与S6利用实例0~15的VLAN映射配置、S6的域名配置、S6的修订级别配置所计算出的摘要信息2是相同的。
基于上述处理,S3在通过端口P1收到来自S6的第二BPDU报文之后,该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2与端口P1对应的摘要信息1相同,因此,S3确定S3和S6在同一MST域内。S6在通过端口P1收到来自S3的第一BPDU报文之后,该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1与端口P1对应的摘要信息2相同,因此,S6确定S3和S6在同一MST域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类端口,并利用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并通过第二类端口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PDU报文,该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二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四BPDU报文之后,如果该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进一步的,如果该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不同,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不在同一MST域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类端口是指第一网络设备上的与第三网络设备连接的端口,即第二类端口对接的网络设备为第三网络设备,如第二类端口对接的网络设备是支持配置实例范围0~31的网络设备,如S3上的端口P3、端口P4和端口P5。其中,第二类端口也可以称为实例映射缺省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利用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利用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二类端口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PDU报文时,该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的是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而不是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例如,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的实例信息为实例0~31的实例信息,不是实例0~15的实例信息。
例如,S3确定S1对应的端口P3为第二类端口,并利用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即实例0~31)的VLAN映射配置、S3的域名配置、S3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出端口P3的摘要信息3,并利用摘要信息3生成第三BPDU报文。之后,S3通过端口P3将第三BPDU报文发送给S1,且该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摘要信息3和实例0~31的实例信息。由于S1支持配置的VLAN映射实例范围为实例0~31,因此,S1直接利用实例0~31的VLAN映射配置、S1的域名配置、S1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出端口的摘要信息4,并利用摘要信息4生成第四BPDU报文。之后,S1通过相应端口将第四BPDU报文发送给S3,且该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了摘要信息4和实例0~31的实例信息。
其中,在S3上,实例0~31的VLAN映射配置具体为:实例0对应的VLAN为VLAN1~100,实例1对应的VLAN为VLAN 101~200,实例2对应的VLAN为VLAN 201~300,以此类推,实例31对应的VLAN为VLAN3101~3200。在S1上,实例0~31的VLAN映射配置具体为:实例0对应的VLAN为VLAN1~100,实例1对应的VLAN为VLAN 101~200,实例2对应的VLAN为VLAN 201~300,以此类推,实例31对应的VLAN为VLAN3101~3200。
进一步的,由于未映射到各实例的其他VLAN仍缺省映射到实例0上,因此,在S3上,实例0对应的VLAN还包括VLAN3201~4094;在S6上,实例0对应的VLAN还包括VLAN3201~4094。
其中,在上述应用场景下,支持MSTP协议的各网络设备(如S1、S2、S3、S4、S5、S6、S7、S8、S9),具有相同的域名配置和修订级别配置。
基于此,S3利用实例0~31的VLAN映射配置、S3的域名配置、S3的修订级别配置所计算出的摘要信息3,与S1利用实例0~31的VLAN映射配置、S1的域名配置、S1的修订级别配置所计算出的摘要信息4是相同的。
基于上述处理,S3在通过端口P3收到来自S1的第四BPDU报文之后,该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4与端口P3对应的摘要信息3相同,因此,S3确定S3和S1在同一个MST域内。S1在通过相应端口收到来自S3的第三BPDU报文之后,该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3与相应端口对应的摘要信息4相同,因此,S1确定S3和S1在同一个MST域内。
各网络设备在利用VLAN映射配置、域名配置、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摘要信息时,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消息摘要算法),计算出VLAN映射配置、域名配置、修订级别配置对应的摘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并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之后,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具体的,在使能了实例映射功能的第一网络设备上,将采用实例映射配置前生成的摘要信息与采用实例映射配置后生成的摘要信息,配置为属于同组的摘要信息。当收到属于同组的摘要信息的BPDU报文后,认为相应的网络设备属于同一个MST域。基于此,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BPDU报文与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BPDU报文是属于同组的摘要信息的BPDU报文,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实例映射机制,将指定实例对应的VLAN映射到另外一个实例中,从而可以通过实例间的映射,将两种不同实例配置范围的网络设备部署在同一个MST域内。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作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第一实例范围,第二网络设备支持第二实例范围,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包括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和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映射模块11,用于将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络VLAN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
计算模块12,用于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发送模块1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报文,所述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确定模块14,用于通过第一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多生成树MST域内。
所述计算模块12,还用于当第三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一实例范围时,确定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13,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PDU报文,所述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14,还用于通过第二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四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所述确定模块14,进一步用于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并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之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所述计算模块12,具体用于在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在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包括的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以及,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的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多生成树MST域的确定方法,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第一实例范围,第二网络设备支持第二实例范围,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包括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和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络VLAN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报文,所述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其中,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包括的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以及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的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第三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一实例范围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PDU报文,所述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收到来自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第四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并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之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5.一种网络设备,作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支持第一实例范围,第二网络设备支持第二实例范围,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包括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和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络VLAN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
计算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报文,所述第一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BPDU 报文后,如果所述第二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多生成树MST域内;
其中,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包括的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以及映射到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实例上的所述第三实例范围内的实例所对应的VLA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当第三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一实例范围时,确定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类端口,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PDU报文,所述第三BPDU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实例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端口收到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四BPDU报文后,如果所述第四BPDU报文中携带的摘要信息与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并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之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同一MST域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在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时,利用所述第二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一类端口的摘要信息;在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时,利用所述第一实例范围内的各实例的VLAN映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域名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修订级别配置计算所述第二类端口的摘要信息。
CN201410525916.9A 2014-10-08 2014-10-08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283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5916.9A CN104283779B (zh) 2014-10-08 2014-10-08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5916.9A CN104283779B (zh) 2014-10-08 2014-10-08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779A CN104283779A (zh) 2015-01-14
CN104283779B true CN104283779B (zh) 2019-01-22

Family

ID=52258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5916.9A Active CN104283779B (zh) 2014-10-08 2014-10-08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83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265B (zh) * 2021-03-22 2022-07-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个以太网环协议共存和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1852A (zh) * 2005-05-31 2008-03-26 思科技术公司 在无线网状网络中使用的多无线生成树协议
CN101640681A (zh) * 2009-09-08 2010-02-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修改多生成树域的域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64150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Cisco Technology, Inc. Mst extensions for flexible and scalable vn-segment loop preven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1852A (zh) * 2005-05-31 2008-03-26 思科技术公司 在无线网状网络中使用的多无线生成树协议
CN101640681A (zh) * 2009-09-08 2010-02-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修改多生成树域的域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779A (zh)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3550B (zh) 一种网络隔离方法及装置
CN103873505B (zh) 向云存储服务器离线上传的方法、系统与装置
CN108809828B (zh) 一种负载流量与业务风险联合均衡的电力通信网路由方法
CN105122749A (zh) 更新链路聚合中的对话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US8547877B2 (en) RSTP tracking
CN109743370A (zh) 基于sd-wan的混合云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8768692A (zh) 一种网络创建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0213107A (zh) 一种用于网络拓扑图的自动布局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486236B (zh) 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8062243A (zh) 执行计划的生成方法、任务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4144143B (zh) 网络建立的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4618189B (zh)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49538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6506182B (zh) 一种配置ptn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12221B (zh) 虚拟可扩展本地区域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N108574613A (zh) Sdn数据中心的二层互通方法及装置
CN104468389B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和服务器系统
CN108337163A (zh) 用于汇聚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33161B (zh) 隧道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3095579B (zh) Trill网络互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83779B (zh) 一种mst域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870381A (zh) 一种pcie交换系统、装置及交换方法
CN106850803A (zh) 一种基于sdn的加权轮询系统及算法
CN105376197B (zh) 实现层次化网络抽象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30665B (zh)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